北京的春节习俗900字

北京的春节习俗

900字 六年级 叙事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和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习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和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和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的春节习俗真有趣!

湖南益阳赫山区艺术益师实验学校六年级:李益龙

北京的花灯会

4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我的奶奶是个“老北京”,她经常给我讲起北京的民风民俗。我听了真想在现场大饱眼福。终于,在今年的春节,我有幸来到北京观看盛大隆重的花灯会。

正月初五的晚上,我和奶奶一起来到鼓楼,观看精彩的花灯会。只见灯会上的花灯各种各样,色彩斑斓,让我大开眼界。

大熊猫常以憨厚可爱、和谐友善的特点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然而,在今年的花灯会上,大熊猫也来凑热闹。只见它睁着两只又圆又黑的大眼睛,挺着圆滚滚的肚子,抱着一个大皮球,扭着屁股,向我们“走”来。原来,这是北京工艺院的叔叔阿姨们给我们的春节带来的礼物,这就是熊猫戏球灯。

英雄武松一直都受到人们的敬佩。这次,他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节目,就是经典的“武松打虎”。只见他鼓着腮帮子,用尽全身的力气,向老虎打去。而这只老虎自然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就地“哀求”。多么神武的花灯呀!这竟是一位中学生独自制作的!

瞧!一条鲤鱼不辞万里之远游来了。它打扮得真漂亮呀!闪着金光的鱼鳞,一条火红的尾巴不停地摇来摇去。这就是用纱做的鲤鱼灯。

猴子灯在灯会上最为多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齐天大圣”——孙悟空,谁叫它是如此出名呢?

……

这次花灯会可比奶奶讲的精彩多了。这民风民俗再一次得到了新生,绽开了新花,让我们祝祖国的民同民俗继续发扬光大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叙事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