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镜650字

以人为镜

650字 初一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明得失,以身边的人作为借鉴反省自己的行为。

人通常是无法主动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上帝视角看待他人的行为时通常能很容易发现他人的问题和缺陷。可当相同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却鲜少有人能察觉了。这就是“以人为鉴”的意义。它能帮我们消除盲区,客观审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

《周易》里有“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其实古来有很多见贤思齐的语录和例子,无不警示我们自我反省,像榜样看齐。勾践卧薪尝胆,以范蠡为师,终成霸业;韩愈感叹“圣人无常师”,其实我们不断向他人学习;清朝统治者狂妄自大,不懂得向他国学习,惊醒时却为时已晚。终身学习,向他人学习,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为“人类的伟大,正在于不断地完善和更新自己。”朱熹认为格物可以致知,而在我看来格他人之行亦可以致知。

学习他人、以人为鉴的根本目的在于窥探自我,提升自我。巴金的《随想录》之所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是因为其对于自我的剖析与反思,达到了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而我们,则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类比自己来剖析自我。二者目的相同,途经不同而已。换句话说,对他人行为的判断,正是提升自我的方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了判断之后,能否实践就变得至关紧要了。看到好的行为,我们要学习,要吸取;看到不好的行为,要反省自己是否做过,今后如何规避。只有这样,“见贤思齐”的真正效用才得以体现。

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明得失,更要得其得,失其失。这样将知行合一,我们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自省而后知

800字 初一

古人云见贤思齐,择其不善而改之,一切的根源不过都在自省。唯有自省,方后知改过,将这一表义用于实际的学习生活,方才悟得学习真谛与为人本义。

回忆往昔,概因未做到上述之意,所以终不得守得云开见月明。

上课之时,老师滔滔不绝的三尺讲台下,是我匆忙的身影,只想做一个笔录者,手中的笔动得飞快,我总是无从去提出疑惑,循规蹈矩是我上课时的代名词。每次考试后,面对试卷,曾经的我也仅是反复盯着那几个鲜红的叉与学年榜上的个人名次。看到他人试卷上的错点,我总是不愿意去多看一眼,也不乐意去透过他人的教训去寻找自我的过失。当生活中看到一些不文明现象时,我也只是走马观花地一看,从不会由人联想到己。彼时不懂反省复谛的我,看到的只是浮在事物本质之前的那一层迷雾。

我就像一块蓬松的海绵一般,不断地吸水,却始终忘记过滤掉一些杂物。我只是一名接纳者,我还未能找到拨开雾气的那一把钥匙。一块无知的海绵,一颗无知的心灵,一个束手无策的我自己。

但海绵终究会有一天不再吸取水份,而我却不能像那海绵一样固步自封,我开始明白,我所欠缺的还有太多,我所应该学习的,也有太多。自此之后,我学着自省,学会向他人请教,看到卷子上的难题,也会尝试着向他人请教,并在他人答案过程的基础上寻找更简洁的方法,择其繁杂者,改之为简洁者。他人皆为吾师,无长无幼,也无关孰对孰错。生活上的我,求贤若渴,见贤思齐,向每一个善者看齐,寻其不善处勉励自己,改进自己。

量之积淀,质之飞跃,逐渐地,我终于找到了提升自我的出口,心中也不再迷茫与黑暗,拨开这层层迷雾,一丝光亮照射进来,即使暂时照不亮整个心房,也终究能给我心底那么一丝希望。

善自省者,明善。

都说要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老夫子的话人人皆知,但真正能做到的却不多。自省之难,难在其纠己之错,查己之过,和自己相斗争;而自省之贵,也正是贵在其能始终客观地看待自己,不破不立。自省而后改之,过程固然是痛苦的,但一旦冲破混沌,便是无尽的光明。

先自省,后自知,唯有知己知彼,不断改过,才谓自知者,才能得自我之提升,才能拂去心上尘埃,换取心中一片玲珑剔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