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美丽的北极光250字

邂逅美丽的北极光

250字 初三 散文

在北欧,夜晚也可以拥抱大自然。不如趁着经济低迷、离开电脑里做不完的工作、逃去芬兰这个“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抬头看看夜晚的天空吧,就像芬兰民歌里唱的那样:“如果你找到神秘的北极光,幸福生活就离你不远啦!”

极光出现在北极圈或南极圈以内的范围。有生之年里我们去南极看极光的机会恐怕是微乎其微了,还是往北走吧。在北欧的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境内北端的各个城市,如基律纳、北角等地,都可以观测到极光。在地理条件上,芬兰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芬兰有98937平方公里的国土位于北极圈以内,占全国面积约四成,那当然令各地希望一睹极光真面目的人趋之若鹜。它的出现要满足三个要素:气温降到零下20摄氏度,微风,大片晴朗的夜空,三者缺一不可。

我们入住的是一家当地很有名的特色旅馆,因为价格对于学生来说有些昂贵,只好四五个人挤在一间屋子里。巨大的玻璃房顶与夜空融为一体,关上灯、躺在温暖舒适的大床上,可以毫无遮掩地看到清冷高远的天空。没有人说话,我们静静等待着极光的出现。不用担心睡着了怎么办,这里的服务员会及时向游客报告极光出现的好消息。

21时,身边有人叹气,说今晚会不会看不到了。22时,奔波了一整天的我们都有些睡眼惺忪了,听到门外很嘈杂,想一定是极光来了,大家全都奔出去了。我们也裹得像粽子一样,急忙跟出去,来到了一片空地上。黑暗的地方是欣赏极光的最佳位置,不过对于想要拍下极光的摄影发烧友来说,雪地和建筑物反射的月光会带来更神奇的效果。

果然,天空正在酝酿情绪。猛然,几十道深绿色的光带突兀地从云团中射出,直冲苍穹。只一瞬间又温柔地弥漫开来,形成浅黄色的镶着金边的云带,整个天空成为色彩斑斓的舞台,它激动起来像是海浪翻滚,或是京剧里花旦优美的水袖。有些遗憾的是,由于肉眼的局限,很多人只能看到绿色系的极光,只有很少机会可以看到蓝、白、红、绿等不同颜色一齐在漆黑的天幕上跳跃。这样的绽放大概持续了10分钟,之后就是各种颜色慢慢消融到黑暗中。据说很多看过极光的人都会思考人生。我承认自己有些怅然若失,是不是无论怎样绚烂,到最后还是要回归平淡呢?

极光是神的馈赠。许多北方民族都信奉这说法,很多优美的神话都与极光相关。居住在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相信:极光是光之神身着的长袍,当他舞蹈或者运动时,就会变幻成一片霞光。而在挪威神话中,北极光是女武神在天空飞行时,手中的盾牌所闪现的光辉。失去亲人的人们更愿意相信,北极光是死者的灵魂在舞动。在芬兰,人们亲切地称极光为“狐狸之火”。很多芬兰人小时候都听过这个故事:有一只天空的狐狸,奔跑时扫起的雪花,在月光反射下形成了北极光。她壮丽迷人的光芒对于生活在严寒里的人来说是幸福的召唤。

很幸运我见到了这一大自然的奇观,它好像有种让人上瘾的魔力,一旦看过一次,就成为一生的心愿,希望下次会遇到更绚丽壮观的夜空。

邂逅西安碑林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作为一个从小对书法痴狂的人,受着家里的文化熏陶和影响,本人在成长的历程中一直在不断寻找一些可以充实自己和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东西。记得从五岁开始,祖父和父亲就教我如何握笔,来写正规的汉字。之后我便一下子爱上了,一发不可收拾。高中时由于忙于学习,没有时间和精力,并且自己会写书法也很少为人所知。上了大学(郑州大学)后,可以说终于遇到了我知识的海洋,那里有着社团的众多志同道合的人可以交流,有着书法堂课上老师的指点,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时间,这样才能不断练习进而提高自己的由内而外的修养。因为书法乃是性情所抒,内心拥有什么样的世界就便会写出什么形状的字,因此所谓的练书法也皆是内外兼修,所以真正能在书法界达到一定境界的人也都是性情中人。

可能是机缘巧合,也可能命中注定,在我们大学院系里甚至校园里,作为一个理工科的男生的我竟然是凭借文学和书法而广为人所知的。而在我看来,自己也是两面性的,是文理兼修的综合体,在文科学生看来我更多的是一名理科生,而在理科学生看来我则仿佛是一名文科生。大学期间就经常亲口告诉人,本人今生写书法和绘画只为娱乐和交友,从没有想过要拿它来赚取金钱。纵然将来有朝一日可能名噪一时,那也是因为大家对于我书法和绘画喜爱的结果,所以更不能以此来谋取利益。大学期间由于本人喜欢以书法交友,所以送出去的字画达百余张,其中包括我的一些大学老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的细心研究,居然学会了一种从硬笔书法中来钻研软笔书法的方法,因为世上的万物道理想通,硬笔书法上面的一些技巧绝大部分都可以应用到软笔书法上。而我作为一个在郑大的过客,不能在校园里留下什么足迹,也唯有留下这一些字画和诗句来证明自己曾经在这个学校来过。祁冠领的传说已经离开校园,但校园里流传的绝不只是传说。

时光水逝,如今转眼大学四年也成为了过去。蓦然回首,我也在西安的中建五局工作半年了,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同事说西安有个碑林博物馆,里面藏着从古至今无数的顶级书法家的书法字画的石碑,他知道我喜欢书法,所以推荐我去看下。我于是闲暇之余一个人去了碑林,那是周日下午,阳光明媚。就像是地坛在等它的史铁生一样,而碑林仿佛也正是为了等为数不多的能读懂它的过客,在那里历尽沧桑等了将近一千年。碑林最初建于北宋,公元1078年,期间无数的文人骚客曾经去过那里并且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所以时至今日自己能作为一个后来者瞻仰这些所有珍藏的稀世作品,也是种幸运。我不能穿越至那个时代去亲自见证他们当初写作的背景和情感,我只有抚摸着这些历尽沧桑的石碑,揣摩着上面的文字的寓意,以此来推测他们当时心里是如何的百感交集、感慨万端。穿梭于石碑之中,让人更能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置身于室内是一个世界,走出碑林是另外一个世界,转眼已是千年。面对着石碑上的千古文章和累累残迹,曾经是一笔一划刻于石上,​时光蹉跎了那段岁月,蹉跎了石碑,却蹉跎不了历史的车轮,蹉跎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心。在青春的国度里,永远有人前仆后继着。

岁月如梭,枯荣一线,封妻荫子,拜将登台,如花美眷,流年似水,好不自在……历史的尘烟远去了,作为千百年后的我们只能从他们留下的只文片语中来推测他们当初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也幻想着他们曾经是怎样的风华正茂、气吞山河。一张书法便是一生。不过所幸的是千百年来人的本性不变,书法的精髓不变,人们的所兴所感不变,就像是十几年过去了,我还是那颗对书法好奇的童心,在探索追求的道路上不随时间的长短和自己水平的高低而改变。那么,就让这种毅力和坚韧继续伴随我下去,让我永远以一种初学者的渴求心态去面对艺术和生活,让信念和探索伴我走好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