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深处的那一抹黄800字

记忆深处的那一抹黄

800字 初三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

站在窗前,看沙尘装点下黄黄的天,黄黄的地,记忆深处的那抹黄又不安地翻滚着。

我记得那是一个春天,那一天的风直吹得刚冒芽的小草倾倒在地,吹得远处的天空映照出一种复古的色彩。好在,防风镜下那双一眨一眨的眼睛捕捉到了那绵延的黄色古长城。一步步靠近,心里想的全是那个兵戈戎马的时代,想那一句句奋勇杀敌的呼喊声,想那一场场殊死搏斗的战役,想那一封封情长纸短的家书……我用手轻抚土长城,手掌感受到的温度仍然灼热,我将耳朵靠在上面,听到的依然是“哒哒”的马蹄声。站在那儿,我本来应该做一场幻梦,让思绪飘回某个将军的身旁,陪他一起杀敌报国,但你的出现将我从梦中叫醒。

你沿着墙角一个人慢慢地走着,时而停下,时而转身,远远地看,太阳光下的你就像一个小黑点,在漫天黄沙中艰难前行。走近,才发现你穿着一件泛黄的旧衣服,手里拿着一个小本和一支笔,走走写写。看到我,你那浑浊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道光。你问我是来旅游还是来考察,浓浓的乡土口音让我放下戒备。我说,旅游。你眼里又闪过一道喜悦的光,笑着和我讲起身后这黄色庞然大物的点点滴滴。起初,我不以为然地听你讲着哪位专家考察过哪段长城,哪个碉堡下种着一棵杏树……我有一搭没一搭的应和着。突然,一阵狂风将那个小本的纸页吹开,我看到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长城守护日记”几个字,散开的纸页中瞥见一行字“今已补齐某碉堡下缺失的土块。”那一刻,我不禁肃然起敬,眯缝着眼将你上下打量。狂风吹起的黄沙似在你的身后形成了一圈金色的光环。

曾经,作为边关重镇守住每一寸国土是家乡的责任;现在,作为旅游城市守好每一处文物遗址是家乡人的使命与担当。曾经,家乡的土长城上是浴血奋战的将士;现在,家乡的土长城下是无数个像“长城守护者”一样默默无闻的奉献者。记忆深处的那一抹黄是家乡最亮丽的颜色,是这片土地上的人最想为“英雄”这个词染上的颜色。

黄土、黄沙、黄色的土长城、黄皮肤的家乡人,那一抹黄早已融入我的生命,永远珍藏在记忆的深处!

匠心精神

800字 高三

《匠心精神》一书中提到造就匠心精神的三条途径:守、破、离。我认为,这三条中“守”最重要,只有倾注一生的坚守,才能成就真正的匠心精神。

守,是以理想为基础的坚守与专注,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既然选择要去做一件事,就应当有终其一生坚守的决心,用百分之一百的努力去追求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完美。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匠心精神。

匠心频频出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领域中,足以见出整个社会对其的认可重视程度。不错,如果我们都能将匠心融入实际的工作生活中,那样产生的价值将无法估量。高效与精湛同存,创新与坚守并行,如此,定能有所成就。

学习匠心精神,放在首位的就应当是塑造坚守、专注的品格。“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守专注便是九层高台之累土。如果无法坚守,怎么有继续下去的勇气?如果缺乏专注,又何谈追求完美的能力?所以说,坚守与专注就如船桨一般,推动着匠心的大舟平稳前行。

就像今年火爆网络的历史散文家汪衍振,花费二十一年才完成一部“史书”,有人计算称他平均每天只写不到三百字!如此“龟速”的作者实属罕见。但他的“慢”是“慢工出细活”的慢,并非“无限期拖稿”的“慢”。他曾为了搞明白李鸿章官职的调动,连续翻阅了数月的史书。他说:“我也可以像其他作者一样一天写几千字几万字,但历史是不能哄人的啊。”正是由于汪衍振对于完美的追求,对待历史的一丝不苟,对待作品品质的坚守专注,这样的匠心精神才使得他的作品深得读者“专宠”,成为历史文学的畅销书目。由此观之,坚守与专注才是匠心精神不可或缺的部分。

匠心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愿意为了追求那几微米的精致而倾注大量的精力心血,坚持研究,专注完美。这种精神已渗透到我国各行各业中,就如大国重器中的航天器、潜水器、航母、大飞机……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背后哪一项不凝聚着匠心精神?这些令人尊敬的科学家们终其一生都为了发展祖国的科技事业而奋斗不息。

择一事,终一生。学会坚守与专注,在追求理想的大道上,发扬匠心精神。我相信:守住方寸,咫尺匠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