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被曲解的真相1200字以上

那些年,那些被曲解的真相

1200字以上 高二 议论文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受到诸如“天才就是99%的汗水+1%的灵感”“知识就是力量”之类的名人名言和“苹果砸醒了牛顿”“哥伦布冲破世俗观念发现新大陆”之类的名人故事的狂轰乱炸,或是每天听着周围的人张口一个典故闭口一个成语来显示自己是正确的。你明明觉得不对劲却无法说什么——人家会说:“这可是先人们留下来的宝贵经验,和你的话比起来更有说服力啊!”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些说服你的杂七杂八的东西是被断章取义和曲解的,那么他们还真的是先人们的经验之谈了吗?

要说被断章取义最严重的,莫过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句大家都认为是写夫妻关系的名句,原本却是写展示之间的友情的。原句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意思是:战士之间的约定,说要一起死。后面的两句是说,现在和我约定的人都走了,我怎么活啊?现在变成写夫妻关系的了。除此之外,本文之前提到的两句也是被断章取义很严重的。原句分别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和“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如今这两句却被用来鼓励那些愚人要努力死学出人头地。

曲解现象严重的主要是成语,比如“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大相径庭”(差距或矛盾很大)“人尽可夫”(除了亲人之外所有的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女子的丈夫),前两个还只是一些人望文生义乱用,最后那个已经被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地曲解成了一个严重的贬义词。

至于那些听腻了的名人故事,则大部分是完美的将断章取义和曲解融合在了一起。就拿牛顿和伽利略说事:在牛顿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力的概念的雏形,只是牛顿把这些东西归纳总结了而已。至于牛顿被苹果砸中,纯粹就是牛顿聪明地把自己思考时看到苹果落地的事情加工。促进自己的名气因为这段传闻而变得更盛。不仅如此,后人也不停地添油加醋,使故事中的牛顿更加人性化。牛顿还因为和胡克争论弹性定律究竟是谁发现的争得不可开交,他的那句“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牛顿为了嘲笑胡克是个矮子才说出来的,如今却成了后人说他谦虚的证据。哥伦布被洗白就更加可笑了:一个要面子的腐败政客为了寻求黄金,在欧洲人普遍认同地圆说的情况下出海,意外发现美洲并残杀当地土著居民掠夺财富的血淋淋的事实被歪曲成了“冲破世俗观念发现新大陆的英雄”。被骗了那么多年的人们知道真相以后是多么的无奈!

至于为什么这么多的典故和事实被歪曲成了这般形状,主要就是以下四个理由:

第一,口误导致讹传。多见于类似“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嫁乞随乞,嫁叟随叟”之类的俗语。这些俗语因为口误被音似的更加通俗的词语演变为“三个臭皮匠”“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再后来干脆就将错就错约定俗成了。

第二,望文生义。多见于上文已经说过的成语。因为学历浅薄又懒得查字典,干脆就自己顺口翻译,结果不以为然变成了“不在意”,不刊之论变成了“不能刊登的言论”,差强人意变成了“不满意”,其余还有许多,索性大多还没有和上一条理由里俗语的遭遇一样,只是部分人在生活中乱用罢了。

第三,为了社会能充满更多的正能量。自古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学者之流都是以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为基本理念。为了更好地加强自己的统治,使社会稳定积极发展,自然要将古人留下的东西修补一番,制成一个个感动人心,修身励志的对社会有用的东西。至于原来的意思,谁会过多在意呢?

第四,为了盈利。这点主要是针对平民阶层文娱产品的相关人士。近年来无论是影视还是书刊,都更加注重盈利。对于那些制作方来说,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牟取最大的利润,塑造一个拉人气的历史人物形象比塑造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更加现实。观众想看的是主角的离奇遭遇,而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看腻了的平凡的人。而那些假学者则是打着各种文化的旗号夸夸其谈,最后啥都没有说明白,留下一句“这需要你们自己领悟”就拍拍屁股走人,就剩下一群蒙在鼓里的天真的家伙晕头涨脑地想着奇奇怪怪的事情。

综上所述,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那些名言和故事时,不要想当然和轻易相信,当你查证了它们真实的面貌时,再决定自己该怎么对待它。不要被泛滥的所谓的正能量或无休止的负能量冲昏了脑子,做出了对自己无益的事。

那些年,那师恩

700字 初二 散文

打开回忆的相册,看过去那童真年华,曾经的一个个身影在眼前中浮现。当中,有的是同学,有的是伙伴,还有那慈祥的老师。

老师,人类文明的工程师。一点点地塑造和改造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灵魂升华,让生命之花绽放。但他们却如红烛,一点一点地为我们带来光明,却熔化了自己,贡献了青春。

秋季,落叶从树上纷纷飞下。旋转、滑翔,如一群飞舞的美丽蝴蝶,飞落到坐在树下的我的头上,书上。我轻轻地扫开书上的落叶,继续看那五彩的童真年华的回忆录。

“呼……”起风了,书上的一张纸被风吹起。它可能是想跟风儿一起出去玩吧。风儿带着我的纸儿与曾经辉煌过的叶儿,在空中转着转着。我合上书,站了起来,跟着风一起奔跑。

风停了。

纸条轻轻地同落叶飘下,我接住了它。纸条已经泛黄了,但上面的字依然清晰可见,附在上面的恩情,依然可以感受到。

这是老师写给我的纸条。

那时,是小考最后冲刺的阶段。每个人都在努力的复习着。

为了这次小考,我整天整天的复习,废寝忘食。巨大的心理压力,压的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在一次上课中,我晕倒了。只迷迷糊糊地记得,身旁同学、老师的问候。为了不打扰我休息,老师留下了一张纸条:

“放松,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考好。要调整好自己,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别累坏了自己了。”

这一段平凡的话,带着老师的对我祝福。可能就是它一直祝福着我,让我努力到现在的原因吧。

看到这张纸条,又想起了老师。

老师怎么样了,他还好吗?

不知不觉,走到了老师家门前。我走了进去,按响了门铃。

老师打开了门,走了出来。老师仍然看起来和蔼可亲,是那么的慈祥。但不同的是老师脸上有多了几条岁月刻画的痕迹,头上又多了几条白绸。

那是曾经为我们操心而偷偷跑出来的吗?

我同老师谈起了心与近况,从中午到傍晚。谢谢你老师,让我成长,让我坐上学海之舟。

傍晚,我走了出去,跟老师道了别。夕阳映红了天空,映红了我的前进的路。老师也是如此吧,从清早的一缕光,到傍晚的晚霞,一直奉献着自己,照亮我们。

那些年,那师恩,永铭于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