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仁、中道之辩_1200字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穿越时空隧道,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成为现实。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仁、礼、中庸之道,这三个儒学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不,是这三位先生,在四维空间中展开了一场令人深思的辩论,争辩谁才是儒学之核心。
“礼”身着周朝礼官服饰,缓缓走上前来。“女士们,先生们!(注重礼节之体现。)你们好!我并不是孔圣人的创造,而是先民的文化积淀。周公伊始,制礼作乐。我,就是社会制度!春秋纷争,礼崩乐坏,故子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见,我才是一切的基础。‘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可见,我才是社会的根本!一言以弊之:我,理智,就是社会制度,是你们崇尚的孔圣人所崇尚的理想社会。我才是儒学真正的思想核心!”(总-分-总是礼之必循结构。)
精彩之发言,掌声兮雷动。“仁”可坐不住了,但仍不失风度地微笑着站起。她转动着水灵的眼睛,说道:“总所周知,我一向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我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具有的相互扶持的意义。故,至圣曰:‘仁者,爱人’,亚圣曰:‘施仁政者,而不王,未之有也。’而“礼”说的‘天下归仁焉’也正是我的论据。你只不过是外在的形式和方法,甚至到了20世纪,我们儒学还因为你的那些三纲五常,而受到牵连被批判,什么“打倒孔家店”其实都是你这个不懂与时俱进的“礼”惹的祸!而我,仁才是“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信手翻开《论语》,哪一页没有出现我?!‘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
“仁”的长篇大论事例充分可信,令无数听众折服。但,“中道”先生已健步走来,他不紧不慢、一副不失公道的样子。“其实,关于我的辩证思想,才是真正的核心!我是夫子‘允执阕中‘的思想,我是先哲遗留的闪光!唐尧曾对舜说过:‘若执中,则天禄长存。’夫子认为,‘中行者’最佳,次为‘狂者’、‘狷者’;过犹不及,中庸为上;中道是和,持中乃要义也!狂者识过,狷者识不及,唯有刚柔相济的我,中道才是最完善的思辨方法,才是核心!”
仁、礼、中道三位先生的声音回荡在儒家思想的文化长廊中久久不肯散去。殊不知,隆礼、重仁、尚中道,本乃儒学三命题。核心之争,实为笑谈。
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高二:郑芸
谨献给那些我恨的人们_400字
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恨一个人有多痛苦,我不知道,我也无须道出理由来让你们知道。
我知道我若恨一个人就会将他恨到骨子里,把他恨的痛彻心扉,把自己恨的体无完肤,只因为恨这个家伙太会迷惑我的心了,我会恨到自己的末日才罢休吗?别问我,因为我也无法从真心里回答。
恨有距离吗,那又是多远呢?!说实在的,也许当你站在我旁边时,我就恨了,时间。地点。条件我想是不需要的。我曾经热衷于看着花种生长的历程,但我无法看着恨由婴孩茁壮成长到看到沧桑的白色,那时他或她就会消失了吗?!从我身体里剥离出去了,等那之后我会不会像丢了珍贵的记忆一样的让我我的灵魂抽离,让我就这样麻木的生活下去。
恨的哲学是一种让人成长的灵丹妙药。它似乎比那些方程式更加令人难以解答,她不会造成你的审美疲劳,因为在你的世界里她可能是由例子构成的。
我亲爱的人们,我恨你们,恨的痛彻心扉,恨的体无完肤!!
安徽宿州职业技术学院高二:D姜雯
相关推荐
-
辩意何为_1200字正方观点:爱的教育比体罚更重要反方观点:体罚比爱的教育更重要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此辩论主题其实是失败的。首先,打个比方,人类好比动物,不一样的动物都有自己适应生活的本能。也就是说,不同种动物都有其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比如说,鱼儿只能生活在水里,一离开水它就会死;比如说,黑蝙蝠适合在黑夜活动,白蝴蝶适合白天的花丛,而黑夜和白昼永远都不会相交;再比如说,我喜欢吃苹果,不喜欢吃梨;我喜欢别人说我帅,不喜欢别人说我走路很拽……所以,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衡量标准的。就像衡量一个写手的标准不在于他出不出书;就像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不在于他学习好不好……我只能说,两个无法衡量的物体,不应该用同一种概念来衡量它们的标准。就像我学习不好,而某某某学习很好,你能以你的第一感觉去判断我们内心的东西吗?比如说,我学习不好,你就可以给我下定义,说我不是好孩子,说我什么都不好吗?而某某某学习很好,你就可以义正言辞地高呼,他绝对是一个好孩子,好标兵吗?你不觉得这未免有些太客观、太“独到”了吗?很多人都说我表里不一。是,我也觉得。所以,如果我外表很斯文,你也不要轻易地去给我下结论,说我整个人都是斯文的,因为有的时候人就像一个包子,不知道里面包的是什么!所以,我觉得“爱的教育”跟“体罚”之间根本就不存在大小关系,更不存在谁比谁更重要。如果可以,你能给我一个确切的数据,在它们之间画上“大于号”或“小于号”吗?如果不可以,你为什么不腼腆一点,保守一点地说,“有时候会大于,有时候会小于,有时候也会等于”呢?中国几千几万的学生,我敢说,每个学生都有犯错误的机会,只不过是程度的大小不同罢了。就像前人所说的“人非圣贤”嘛。但是,是不是每个学生犯错误,老师都会用同一种方式去改正他们呢?如果你是乖巧的孩子,学习又好,老师会不会在你犯错误的时候体罚你?如果你“作恶多端”,爱的教育对你起不了作用,老师会不会对你再仁慈?如果体罚能让你“改邪归正”、“弃恶从善”,老师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我说的是适当的体罚。拿我来说吧,通常我都比较希望别人在我犯错误的时候,用仁慈、用爱的方式来教导我。因为以我的性格,别人对我好,我就会努力不让他失望。当然,有的时候,我犯了不该犯的“滔天大罪”,我更希望别人惩罚我,而不要对我太仁慈,因为那样会让我觉得不至于太愧疚。所以,我觉得不同的地理、不同的气候,应该发展不同的农业,也就是所谓的应地制宜。教育也一样,应该是因材施教。我个人认为,根本就不需要辩论“爱的教育”跟“体罚”之间谁更重要,谁不重要一些。毕竟昧着良心说话的感觉总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不过,说到这里,我也只能感叹了:中国的教育总喜欢拿一些片面的观点来争论个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这样的意义到底何在啊?我想,这样的辩论大会除了从某种角度上可以练胆、练口才,当然也不缺乏娱乐。但是除此以外,已经没有其它意义价值了。我想如果没有评委,最后不打上一架,很难分出胜负。最后说一句:中国人喜欢这样,我也没办法,就像我就是喜欢吃苹果,你能把我怎么着?1200字 高二 议论文
-
成人之礼人不轻狂枉少年,我们年轻人是早晨八九点的太阳,十八岁时人生的转折点,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我们应该时刻珍惜。十八岁,一个朝气蓬勃的年龄,我们离开了父母,独自面对世界,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书写人生的新篇章。早年的列夫·托尔斯泰不知用功学习,努力读书。浪费了大把大把大青春年华。后来他深刻地认识到青春的美丽多姿,人生绚烂,他改掉了吸烟喝酒等种种恶习,努力奋斗,终成一名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刻犯下无数错误,浪费了大把青春,好在最终他意志坚定,没有深入歧途,用自己的汗水书写了又一繁华篇章。十八岁,抛弃自己旧的束缚,我们回望旧阶段中的自己以恻隐、恭敬、羞恶、是非来重新审视自己。重拾“人生零度”。著名歌唱家齐秦早年浑浑噩噩,被送入收容所,但他仍不悔改,出收容所后仍旧错事重犯又进了收容所,经过多方劝导,最终在他姐姐的帮助下走上了演艺圈,一个十八岁血气方刚的少年,怀着懵懂、稚嫩闯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若是齐秦仍然一意孤行,放不下心中的包袱,那么中国乐坛又会少了一位伟大歌手。由此可见,面对旧阶段的自己不应放纵,而要以“零度”审视自己朝着青春美好前进。青春,依然还在;十八岁,依旧风华。不管是分离还是收获,我们都要积极地把握好青春。人茫茫,时光匆匆,或许,青春一去不复返,但我们曾经拥有。550字 高二 散文
-
旅途中_1200字有人说:“人生便是一场旅行”,那么,每个人便会是一名旅者,在自己的旅程中行走,看自己旅程中的风景。随着年轮渐渐划了一圈又一圈,看着飘零之花又是几番花开花落,南过之雁又是几回雁过无声。渐渐地,才发现,旅程,又行进了一段距离。旅行又像是一段走迷宫的过程。在时光绘制的人生迷宫中,又有多少条岔路?而每个同一条路途的人,又因为转过多少条街角,便从此为陌路?在那岁月穿过的条条迷宫里,有的人依然在向前行走、转身、行走。有的人已经迷路,在时光筑的迷宫里徘徊。到最后,无论是哪种人,都会有自己的旅程,独一无二的,于是,便造成了,人生的主角,只能有一个。终究,无论是在哪一条路上遇到的志同道合的旅伴,在下一转角,便会成为过客。人生之旅,本就寂寞,对于旅者来说,孤独便是其一生最忠实的伴侣。因为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会陪你行走一生,因为,他们只是每一个阶段与你共同走过的人”。也许,每个旅者都会在人生黑夜之时,与孤独长相厮守。寻寻觅觅,在时光中行走的人,都不过是觅途的人,闯荡过人生的每一个角落,目睹过一场场风景。人生,本就是看一场风景走一段路的过程。孩提时,看一场天真烂漫的游戏;少年时,目睹一场青春飞扬;中年时,眼观一场世事难解;老年时,阅尽这人生一场风景,看风景世事变迁。风景,便是一场人生,人生,便是一场风景。也许众多的旅者,害怕一个人的旅程,因为它会孤独。不然,风轻云淡那便是一个人的时光。一个人的孤独,便也是一种美。行进过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也许你会一人独至那古老的寺庙,在那声声禅钟轻鸣中坐下,品一杯茗茶,看一段人生。也可听那悠远禅钟声中传来远古的哲理,或是看那“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美,去感悟“山清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的深邃;或许你也会独自去那喧嚣的闹市,听几段热闹的小曲,看人声鼎沸,尽享那观灯红酒绿、身灯火阑珊的寂寞。对地在人生中行走的人来说,孤独,也许便是浮燥者的一味良药吧。旅程中不全是苦短,其实也尽可享受它的美。漫步于田间,静享那每一朵花儿开放时的幸福,目送那黄昏下归巢的雀鸟;亦可去那海边聆听大海潮起潮落的呼唤;或是晚间归航的渔船发出阵阵的呜鸣。便也足够了吧,如此风轻云淡,便也是一场美的奢华了吧。转转折折,只要静下心来,终究会捕捉到那时光中的幸福,收获那旅程中的美。转转折折,又是一个轮回。作为这时光中觅途的人,他们有一个背包,里面塞满了形形色色的回忆。那是他们旅程的收获,他们终究要留下点什么。在年华尽头,他们便打开这人生的行囊,将这一段段时光的主角写上他们的名字,以此献给自己,给这世界留下点微末的纪念,便将这作为人生的祭品。而那一批批的旅者,此时,正在旅途中。高二:胡梦蝶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0字 高二 散文
-
成功之道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成功”二字的评判标准也逐渐变得单一,大多数人认为有钱即为成功。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深刻的,他们仅仅看到了表象。成功的定义,绝不只有这些,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成功之道,绝不单一。事业有成,便为成功。这是成功最浅层的定义,是大多数人所认可并追求的成功。腾讯公司,从二十四年前互联网刚在中国出现时,便在互联网社交领域,游戏领域不断探索。他们一开始并不被外界看好,但他们坚定了在新兴产业的道路上开拓的决心,网络普及后,腾讯公司一飞冲天,如今已经成为中国“脸书”和“推特”。马化腾和他创立的腾讯公司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确实是一种成功,是事业上的成功。留名千古,便为成功。往更深一些的层次探究,其实成功,不一定必须事业有成。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屈原放逐,仍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古代贤者圣人们,虽穷困潦倒,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但他们的作品,流传千古;他们的圣明,传诵后世;他们的名字,被刻在迁客骚人们的心中;他们的才华,在后世得到认可。你能说他们因为没有成功的事业,所以他们就是不成功吗?独善其身,便为成功。往成功的最深处发掘,就会发现,不论是谁,不论他是什么身份,园丁也好,美编也好,程序员也好,只要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穷”却能独善其身,便是一种成功。假如园丁种好大树,城市的天空便不再灰霾;假如美编做好装饰,人们眼中便不再空白;假如程序员编好程序,上网的安全便得以保障。因此成功不必很得志,小人物也可收获大成功。《岛上书店》中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是的,人生的道路就像是一本书,怎样演绎,怎样结尾,全凭自己下笔。成功,实在不必定义为套现几十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道路。只要是路,便可达罗马。成功,之于不同的人,便有不同的定义。成功的道路上,应是百花盛开,绝不是一枝独秀。800字 高二
-
平衡之道孔子曾说过“过犹不及”、“执两用中”的话,《中庸》标举:“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过一种平衡的生活,我认为其实质就是追求中庸之道。中庸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之相类似,平衡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也要一分为二来看。如果平衡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身心的和谐,为人处世的刚柔相济、张弛有度,等等,这无疑是好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诉说的是自然的穷通之理。我也相信,生活中的得失遵循能量守恒的法则,一扇门关闭了,另一扇窗会为你打开。所以,人应该有乐观的心态,去拥抱生活的苦乐,构筑自己内心的平和。但如果平衡指的是平均主义、随波逐流、对抗与制衡、无原则地寻求心理补偿等等,则未必可取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固然是明哲之言,但实践起来又何其难哉!古今之事,就一时一地而言,通常“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所以,该有立场的时候就应该有立场,改拿态度的时候就必须拿态度。大自然是一座象征的森林,能给我们无穷的启示。如果说平衡代表着总体的天道原则,代表着和谐的终极结果,那么,追求平衡是值得鼓励与提倡的。但是,在微观具体的层面,从来不乏极端或偏颇的存在。有时候,事物正以其极端、极致的形态彰显着价值,人也是如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松柏,以及后来的梅兰竹菊之所以能成为草木中的君子,是因为其自身的特异禀赋,也是人们把自己的理想和心志投射在其中的结果,可见不畏严寒、特立独行、坚持操守一直是我们民族所看重的品质。人世间,屈原为了追求他的美政理想,“虽九死其犹未悔”;孟郊因为苦吟,“心与身为愁”;谭嗣同为了变法维新,舍生取义;陈天华为了唤醒同胞,蹈海自杀……这些执着也是足以令人为之动容的!平衡不是唯一的真理,获得平衡的途径也从来不是单一的。不是有诗句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吗?世间万物,包括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对峙的两极相生相克,以此为平衡,又或者平衡正是在两级之间跳跃而达成的。800字 高二 议论文
-
礼者,人道之极也“中国是礼仪之邦”。这一句话七个汉字早已经被过多的使用而失去了其意义,身处礼仪的国度而无礼这大有人在。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这个“礼”字才能重新树立这块以礼之名所刻下的时代丰碑。上半年的时候,各媒体上也都争相报道过诸如扶起跌倒的老太太却反而因此被讹诈的事件,由此也诞生了不少调侃“老太太跌到扶不起!”之类的小段子。这些所谓的幽默,其实是对我们社会莫大的讽刺。当礼仪中最基本的准则被抛在脑后,整个社会的诚信体制将会迅速的土崩瓦解,庞大的金字塔会从地基开始毁坏。礼仪之心的缺失正在飞速蚕食着我们的两只,同时也在消磨人们对它的信心,就好比一个恶性的循环,逐一推翻崩坏的连环多米诺骨牌。要说礼仪是一种发明,那是不恰当的,它应当是在一种特殊的环境中凝聚出的光辉的公共意识,一个整体,一个民族的灵魂,才是其真正的含义。在“人不可以无礼”的时代里,夜不闭户也许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在周公时期萌芽,到孔子时期着装成长,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互相以礼待人,每个人都将之防御心中,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但当我们的生活被快节奏的世界舞台所压缩,“礼仪”这样一件似乎“低效率”的事物便常常被抛弃在了一边,也正是从这时起,“礼”的世界开始遭受挑战,一点点出现了裂纹,当人们怀疑其价值的时候,它就已经开始消失了。繁文缛节的礼仪在当今的世界,的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我们现在所谈起的礼仪,即便觉得做到了,大多也都是流于形式,中秋节只有月饼,端午节只有粽子,当然有这样的一些形式也好过一些早就被丢在一边的节日了。表面上的礼节暴露出的是内容上的贫乏与苍白,重要的是要找回当初人们纪念这些礼仪的心境,而不是在最表面的方面来复制模仿。关键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当月圆之时人们心中对团圆的期盼的一种心境,是怎样美味的月饼也模仿不来的。但是,对,但是,追求“礼”的人们不必因此而是失望。尽管许多人们都不再珍视她,但是她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埋下了一颗种子,吸收你善良的心意,分享你真实的喜悦。当她重新发芽的时候,(通常我们以礼仪作为肥料),人满也会再次认识到她的意义与魅力,这幸福的病毒传染之际,你会发现周围的世界也因此悄悄改变了。所有不停前进的人都会有迷茫的时候,就好像我们忘记了礼仪。但是当我们重新回到轨道上并审视过去,你会明白她的光芒,从举手之劳到莫大善行,以礼之名的旅途永远不会有黑暗。上海闵行区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第二中学六年级:夏杰9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知足常乐”辩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它来源于老子的“知足不辱,知止不移,可以长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知道满足就永远快乐。它是用来教育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的。但如果用这句话来作为我们今天生活的指南,那就值得商榷了。坦率地说,我主张永远进取。雷锋同志曾说过:“在工作上要向高标准看齐。”这就是说,人们应该在工作上永不知足。我们在学习上也应该不知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多学些知识。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愈学习,愈发现自己无知。”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懂得高深的知识和道理,成为有用的人才。但如果满足于所学的东西,满足于一知半解,就会半途而废,而一无所得。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更不应该知足。众所周知,英国大科学家牛顿青年时代可谓才华横溢,前半生创造了牛顿力学定律,为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到了晚年,他自我满足了,不再深入研究,信了神学,徘徊不前。因此,他的后半生,显得黯然失色了。与他相反,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为了测定热量和功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精心射击量热器。经过多次实验,他的实验结果本来已经相当精确了,但他并没有满足已有的成就,在40年中,一共进行了400多次实验。他得到的数值,保持了30年没有较大的变化,这在物理学上是极为罕见的。契诃夫有句名言:“对自己不满足,是任何天才的人的根本特征。”可见科学事业中是没有知足者的。那么,生活上是不是就可以“知足常乐”呢?我认为是,也不是。就个人来说,不应该贪得无厌,损人利己,一味去追求金钱,这就是雷锋同志所说的“在生活上要向低标准看齐”的意思吧!但如果是对全体人民生活水平而言,则应该是“不知足”。建国60多年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虽在不断提高,但应该看到有些贫困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未解决,活刚刚解决。我们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如果我们“知足”了,那么就再也不能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了,这样不但赶不上发达的国家,而且还会趋于落后。那是,人民不仅不会“常乐”而是会“常愁”了。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改革的时代,知识和信息的时代,科学技术一日千里。不是强者,就不属于这个时代。要成为时代的强者,就不能“知足”,而要不断进取。知足,会目光短浅;知足,会固步自封;知足,会知识浅薄;知足,使人愚昧,消磨斗志;它给人带来的是“常忧”,而不是“常乐”。只有不知足,才能使人具有开拓、追求、探索的当代精神;给人以坚强的意志,奋斗的激情,使人不屈不挠,勤学好问。只有奋勇登攀,勇往直前,才能“其乐无穷”。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礼他们说我是一个感性的人。总会因一些事而动情,有时看到一些景物都会打开心中的八音盒。我想也是。一景一物一段情,难割难舍难断清。我是一个易感伤的人,只有八音盒一打开,感伤便会萦绕开来。祭礼黄昏时分,夕阳落去,留下了晚霞,染红了长空。渐渐的,一轮弯月从氤氲的云雾里探出,黑夜来临了。独自一个走在天桥,感受着黑夜的到来,繁华的都市。心中的八音盒又忍不住要打开。一个庞大的广告牌倨傲的伫立在天桥旁,铸着城市的浮华,宛如夜空中的一道痂,侵俎了洁净的夜空,此时的星也低下了头。广告的内容是一个酒店,甚是堂皇,令我想起了不久后的毕业酒会。毕业酒会是一个复杂的词语,开始?结局?…在我的眼中这只是一场祭礼,青春就是我们的祭品。只愿用一丝祭念去留下另一丝的纪念。夜礼下来天梯就到了车站。车站是天桥底下的,所以光线会暗上许多。没有温暖的路灯陪着我,只有在地面上摇曳寂寞的影子。些会儿,车来了,如往常一样走到车前,感觉很惊讶,门没开。听到了“咝咝”的声音,门很缓,很缓,很缓的打开了,发现里面是没什么光的,被夜所侵袭着。后排的灯艰难发出微微的光,煞是监狱。我上了车,投了币,发现这辆车和以往的不一样,这似乎是最早的那一代三路车。一时间,心中的八音盒突然爆发开来,残落在心灵草原上的记忆碎片迅速的会聚,拼凑,凝结。一幅温暖的画面涌上心头。正当我触开八音盒之时,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投了币就进去,别挡在门口。”司机说道。“对不起。”我歉然道。迅速的走到最后一排,放下沉重的包,观摩着这辆久远的时光机。夜依旧笼罩,不愿褪去。这夜礼。凄礼那时,我们去了公园游玩,回去的时候就是搭三路车回去的。那时的三路就跟眼前的时光机一样,那时的我们还留着清爽的短发,纯真的心灵,未改变的稚音。一切是那样的美好,没有现在的潮流,没有自卑,没有自负,没有虚情假意,没有勾心斗角,没有虚拟的爱情,没有扭曲的友情。我静静的碰着窗板,上面有一些灰,已经有许多的年月了,窗外依旧繁华,却总感觉与里面是格格不入的。心中的感触更多了。前三排的位置是那时我坐的。不过现在坐着的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手中拄着一个拐杖。此时我的心中充斥着无尽的凄伤,难道说这是我的过去,现在,未来吗?一双萧然的双眼注视着老人的后背,瞳仁中散发着哀愁,洞穿了老人虚幻的灵魂。过去的车,现在的人,未来的灵魂……这是上帝所给予我的礼吗?如果是,那我会庆幸。如果不是,那哀从眼出,念由心生,这些伤只是我自己留给自己的痕。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生存之道命运不一定公平,但只要尚存生活的希望,不颓废,不怨天尤人,就定能改写自己的命运。——题记这一夜,我辗转反侧,无论如何也无法安然入睡。脑海中那三个背影时而浮现,展现着他们的生存之道……神思一恍惚,我又回到了那个十字路口。闹市区里车水马龙,不远处传来阵阵歌声。我循着歌声找去,看到了街边有一个卖艺团体,一行三人,他们的身体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缺。但是他们丝毫没有自卑,反而面带微笑表演着……看到他们如此热情卖力地表演,我不禁鼓起了掌。周围顿时雅雀无声,我感觉周围有十几双眼睛正盯着我,气氛极为尴尬。我不禁羞红了脸,感觉自己像个小丑一样,便灰溜溜地坐到一旁的长椅上,低着头,恨不得挖个洞钻进去,真感觉无地自容。少顷,周围又恢复了之前的热闹,我这才舒了口气,抬起头,继续看起来。这期间,我看到他们始终面带微笑,不论周围人怎么看他们,只顾着卖力表演……一晃神,九点了,我起身准备走,正好看见一位老者正往爱心箱里放纸币。“瞧我这记性,哪有看戏不付钱的啊。”我自言自语道,随即掏起腰包,找出两张皱巴巴的五元纸币……“爸爸妈妈,他们好可怜啊,我是不是应该帮帮他们啊!”“诶,孩子,他们八成是骗子,装可怜骗别人的钱,不值得我们的帮助,好了,别管他们了,我们回家吧!”“好吧。”一家三口边说边从我面前走过,我又看了他们一眼,止不住同情,却又忍不住把他们和骗子联系在一起。我非常纠结,到底该不该给?正当我艰难抉择时,一段对话又传入我耳。“年轻人,你们的表演很精彩啊!这不过是我的一片心意,你们的路还长着呢。不要放弃,加油!”“谢谢您,您的话我们一定铭记于心。”我看见他们紧紧握住老者的手,脸上的泪与汗交织在了一起。老者离开了,他们三人又开始表演起来,似乎比刚才投入了更多的热情。是啊,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不在乎他人的眼光,只是做好自己。即使命运不能给他们一个完整的身体,但给了他们更为坚强的意志,让他们有更多的勇气与自信面对比常人更多的挫折。想到这儿,我鼓足了勇气,走向爱心箱,将紧紧攥住的两张纸币放入箱内,并为他们鼓起了掌……眼前突然一黑,我再睁开眼时,已坐在家里的床上——原来刚刚是场梦啊!我的心情随着这场梦放松了,很快又安然入睡了。我要谢谢那三位残疾人,是他们告诉我:“不同的命运决定了每个人不同的生存之道,在这条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退缩,不畏惧,才能成为生活的强者!”900字 初二
-
谦逊之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泱泱江河,自上古起就奔流不息,可曾见过它停滞下来夸耀自己的功绩?夜空冰轮,盈满亏损日日无休,可曾见过它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光辉?自然的谦逊使人从中领悟到了真谛,于是人类也开始培养谦逊之心。谦逊为何物?谦逊是泰山压顶却仍宠辱不惊的泰然,是名利当道却仍置之一笑的淡泊,是光环重重却仍云淡风轻的胸怀……谦逊蕴蓄了太多太多的意味,让人迷惑,谦逊之道究竟是什么?陈省身,黄永玉,一位是建造数学堡垒的优秀工程师,一位是描摹光影油彩的杰出艺术家。这样的两位学之大家,竟可以淡然地讲出自己“什么也不会”的话。“什么也不会”何尝不是一种与世无争的平和态度:我什么也不会,只走我最擅长的那条路。“什么也不会”的隐含意味也有“我什么也不争”,只求用心做好一件事。这种朴实而又寂静的简单是一种值得我们去崇拜去景仰去学习的高士之气。谦逊之道是豁达,是看淡一切后宽广的心怀。蔺相如为避廉颇绕道而行,看似软弱的行为却包含着巨大的智慧与气度。蔺相如是毫无血性的人吗?不是,渑池一聚,蔺相如敢以用性命维护赵国尊严,可见他也是一个饱含热血的真英雄。可面对廉颇的咄咄逼人,他选择了一种温和得让旁人不可理解的方式,因为他明白其中的利害,分得清公私,清醒地处理了这场无形的危机。他的谦逊折射出一种人生哲学:当柔则柔,以柔克刚。用谦逊和容忍战胜莽撞与草率,这样的人不得不说是一位圣者。但谦逊并不等同于自惭形秽,而是在无形当中积蓄一股力量,随时准备喷薄而出,凝成一道如虹长剑。还是那句话“什么也不会”,其中除了谦和,还可以咀嚼出一种自信:正因为对其他的方面不擅长,所以才一心一意攻读自己所擅长的方面,从而取得更高的成就。这样不卑不亢,在言谈举止中处处显露出内涵与性格的人,才是能让人尊崇的人。现实生活中却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心浮气躁仿佛成为了人们之间的通病。有自视甚高,藐视一切的自负者,也有唯唯诺诺,胆战心惊的自卑者。他们不会理解谦逊之道,没有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怎么会不被阴霾遮住眼睛,认不清真实的自己呢?中国拥有的内在性格是沉稳而谦逊的,这证明,经过历史的考验,谦逊这一品德确实是人所必需的。选择谦逊之道待人接物,才会品尝到生命中宁静的幸福和简单的快乐。9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