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筷子的学问
你会拿筷子吗?先别笑,我儿子就不会。虽然他三岁就开始学会了用筷子吃饭,但在半年前我发现他的动作错误之后,纠正到现在还没纠正过来。有一次在饭桌上,看到朋友的孩子、亲戚的孩子也不会拿筷子,动作都不对,夹起东西来很别扭,也很困难。更令我诧异的是当我在观察我班上的孩子们吃饭时候拿筷的动作时,竟然发现没几个是拿对的,虽然这并不影响他们把饭菜送到嘴里。
就这么一个小动作,但最不引人注意,但却是要最经常用到的,而我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它可能跟我们的很多习惯相关联,如拿笔时候的动作等。基本上不会拿笔的同学跟不会拿筷的同学是重合的,或许是两者动作相似的缘故吧。大部分的错误都是相似的,我儿子亦如此,多是用三个手指就将两只筷子拿了,食指圈住上面的一只,中指抵住下面的一只,拇指压住两只,但筷子分不开来,分开了也夹不住东西,或夹住了也很不稳当,并且两只筷根本不能自由开合。除了这样拿的,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拿法,共同的特征就是夹食物时不稳、不便、不快、不顺。
正确怎么拿?大致如下:右手五指自然弯曲执筷,大拇指尾部、食指和中指夹住一根筷子,大拇指底部和无名指夹住另外一根筷子,小指自然弯曲。夹菜时,食指和中指向内弯曲,使第一根筷子靠紧第二根筷子,从而将食物夹住。
整个过程中,只有食指和中指才会动,其它手指都是不动的;对于筷子则是第一根筷子动,第二根筷子静止不动。
令我奇怪的是竟有这么多的人不会用筷,而且不止我们班,几乎每个班都如此,可以说这样的错误已经成了这一代孩子的通病。为什么?我不明白。事实上,像我们这一代人几乎人人都能正确地握筷,正确地使用,而且从小也没有人教,也没人管。究竟是什么缘故呢?就像写字握笔时的姿势一样,我辈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正确的握姿,而现在的学生又几乎是百分之九十五的握姿错误。何哉?是现在孩子的提早学习的缘故吗?是骨骼发育的迟缓吗?还是习惯比较随便?亦或是什么都要教了?还是现在的人筷子使用越来越少了?
握筷子是很重要的,我想,它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相关,我们中国人一直以使用筷子为傲,而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会用筷。我班的一个学生还骄傲地告诉我说,他一直是用汤匙吃的,直到八岁才开始用筷子吃。是不是大人们太爱孩子,让他们用筷子的时间推迟了?更让我着急的是竟然他们不懂得正确握笔还与握筷是相关的。大概以后人的这些功能都会丧失吧?
我困惑着,当我看到一个个越来越不可思议的现象如此格格不入的时候,我怎能不迷茫?到底是什么改变着生活,改变着环境,又改变着人类?
(时2007/06/05)
班中有狗
那天,天很阴,我很闷,很烦,很困。语文课上的我最倒霉,生怕被那位叫起来。这时,门开了,但没有人,我低头,突然惊愕,一只黄色卷毛狮子狗进来了,它到这儿闻闻,到那儿嗅嗅。怕狗的的我躲到了一边。
不出3秒钟,全班沸腾,那只只会惹祸的狗抬起头,看看我们,居然大大方方的趴下,睡觉去了。老师看看狗,说“看看,就连狗都知道享受文化,还不好好学!”全班马上肃静。狗,我恨你!
下了课,我们去上操,回来后本以为已经走了的狗居然换了地方睡,这时的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接下来的政治和历史老师是有名的损人王。正想着,政治老师就进来了。她一脸的怒气,把前天的卷子忘讲桌上狠狠的一扔,吼道:“看看,好好看看,什么烂成绩,就这样还想上高中,回家算了!”此时她发现了那狗。“哼哼,总算找到同类了,是不?”说着她还用手指指了指那狗,全班忍俊不禁。狗,我恨你!!
下午,下了雨,我刚刚走进班门,就对眼前的景象大吃一惊,那只该死的狗居然大摇大摆的坐在讲桌上,跟前还有一些烧饼的残渣,我倒。就在这时阿班进来了,她看了看了讲桌,然后就大发雷霆,此后我们将不再被允许到班里吃饭。看看那些欲哭无泪的住宿生,我摇了摇头。狗,我们恨你!!!
放学后,那狗大大方方的走了。第二天,我们班门口竖了一个牌子“非人者禁入!!否则后果自付!”
相关推荐
-
学问今天下午我在家里看了《格林童话全集》,里面有《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睡美人》等好多有趣的童话故事。爸爸问我:“你知道这些故事的作者是谁吗?”我摇了摇头。爸爸告诉我:“就是格林,他是位很有学问的童话作家,写了很多著名的童话。”我问爸爸:“什么是学问呢?”爸爸说:“学问就是知识。”“那我有学问吗?”我又问。爸爸说:“你有一点点学问,因为你才一年级啊!平时学校里老师教的,家里父母讲的,课外自己学的,只有你知道了才是你的学问。平时碰到自己不知道的要多学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我听了有点懂了。250字 一年级 叙事
-
向心力的学问向心力的学问江都市龙川小学六(5)班朱华俗话讲:生活处处皆学问,是的,只要肯注意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虫,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今年暑假,我与妈妈坐火车去草原玩。在火车站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火车铁轨的拐弯处,似乎不是水平的。这是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向一些大人们求助,他们都说我不知道。唉,没办法,还是到了草原再碰碰运气吧。就这样我带着满腹的不解和妈妈下了火车。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爸爸所在的公司。走进爸爸的办公室一看,那儿有电脑,可以上网查一下了。我急忙打开电脑,输入“拐弯”二字,答案便呈现在眼前:铁轨转弯处,外侧轨高于内侧轨,是为了使驶过的火车倾斜,以获得必要的向心力。这下我心里美滋滋的。看什么是向心力呢?这个问题有把我弄糊涂了。因此,我又用同样的方法找了一次,电脑中是这样解释的:转弯是一种圆周运动,所以一定要物体一个向着圆心的力,这个力就是向心力。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又翻出了我的“葵花宝典”—《百科全书》作个全面的了解。书上说:骑自行车急拐时,人和车必须向弯道内倾斜,取得必要的向心力。人和车的倾斜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获得向心力,二是取得平衡。弯道越弯,自行车速度越快,所须的向心力就越大。这时,骑车的人就会出自本能的倾斜得更厉害,以便得到更大的向心力。可以想象,如果身体不向弯道内侧倾斜的话,只改变车把的方向,人体就会因为强大的惯性而脱离弯道,沿着原来的直线方向前进。结果会连人带车摔在弯道外侧。所以不管火车,汽车,自行车拐弯都属于圆周运动,都需要向心力。由此可见,向心力是离不开我们的生活的。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600字 一年级 叙事
-
拿牛奶今天早上天气晴朗,我一起床就看见外婆正要出门,于是我就对外婆说;``外婆你去干什么?``外婆说;``我去拿牛奶.我心里想外婆平时那么累,要不我今天去帮外婆拿牛奶.于是我对她说;``外婆今天我帮你拿牛奶吧?``外婆说;``好吧,不过路上要注意安全.我说;``外婆你放心吧!我知道了.``于是我蹦蹦跳跳地走了,我拿了2瓶新鲜的牛奶和1份报纸就回家了.到了家里外婆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听到外婆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150字 一年级
-
拿面粉今天下午三点多,我去外公家拿面粉。我拿着两个塑料袋,一个装菜,一个装面粉就出发了。我到了外公家,用自己带的钥匙打开门,喊外公。原来外公和外婆还没有起床,我喊外公让他起来帮我找找菜在那里。外公和外婆都起来了,外公到阳台上拿出菜问我要多少自己拿。我抓了三把后,让外公给我弄了些面粉,就OK了!我又跟外公谈了会儿话,四点多我就回家了。150字 一年级 叙事
-
拿成绩单今天是我们拿成绩单的日子。我考了双百分,得了两张奖状,一张是合唱队发的“特长小明星”,还有一张是“校级文明小使者”,另外还得了奖品——两本书。妈妈说,这些都是对我认真学习的肯定,希望我不要骄傲,在新的学期继续努力!今天我真激动!一年级:艾俊希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字 一年级 日记
-
筷子从最初的“箸”到“挟”,再从“筋”到“筷子”,虽然名称一变再变,但它承载的历史文化意蕴和情结,却历数千年而恒久如一。筷子属于中华民族。公益广告《筷子》里面的妈妈教孩子用筷子吃饭,最使我感触的,是那句“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要用筷子的。”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把筷子的“民族性”显露无遗。筷子是中国的,是炎黄子孙的。从它诞生之日起,便被披上了民族的“胎衣”。其它民族,拿起筷子,怕是连饭都扒拉不到嘴里的。筷子浸透了乡思。远在美国旧金山的一位华人,在吃年夜饭时,特为亡故的父母摆上碗筷。“血浓于水,根寄于筷”,彼时彼地,这绝非一双普通的筷子,它是对父母的感恩与怀念,是对故土的眷恋与牵挂,是绿叶对根的情思的绝好表白。无论漂泊得再远,只要怀揣一副筷子,梦里便总能找到归乡的路,忆起故乡那柳,那桥,那人。正如,“你怀揣着筷子上路,筷子装点了你的梦”。筷子昭示着“中国梦”。“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也拍不响,万人鼓掌声呀声震天。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同舟嘛共济海让路,号子嘛一喊浪靠边,百舸嘛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放在祖国大海里,一个人就是一根筷子,力量微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亿万个挽起手来,那力量就可撼岳移山,家庭昌盛的希望,民族复兴的大计,一定能实现。从古代的大禹治水,姜子牙垂钓,到社会转型化的今天的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奋斗,都与筷子有关,都与筷子相连。筷子犹如一根彩线,把我们的生活连接得丰富多彩,把我们的生活编织得千姿百态,把我们的生活牵向辉煌灿烂。小小的一双筷子啊,能让每一个华夏儿女记住自己的历史、根脉,还有那永不褪色的“民族魂”。700字 初一 记叙文
-
筷子筷子,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具。一双筷子的结构简单,由两根木棍组合而成。筷子通常用木、竹、象牙等材料制成。筷子的长度一般在15-25厘米之间,夹菜的下端为圆形,手持上端为圆形或方形,从下至上慢慢变粗。筷子历史悠久,现在筷子已成为一种工艺品,通过对筷子色彩,材料和造型上加以美化,从而赋予了筷子又一次生命力。北师大燕化附中高二年级解鸣飞筷子,中华民族特有器具,用它来享受美食。一般的筷子长约25厘米,有木制、塑料、金属、象牙等材料制成。筷子,历史悠久,从它的身上,体现了我们中华先祖的伟大智慧,它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而今,筷子不单单是用来吃饭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目前,收藏筷子成了热门。它优雅的造型,考究的雕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北师大燕化附中高二年级张鑫筷子,中华民族特有器具,用它来享受美食。一般的筷子长约25厘米,有木制、塑料、金属、象牙等材料制成。筷子,历史悠久,从它的身上,体现了我们中华先祖的伟大智慧,它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而今,筷子不单单是用来吃饭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目前,收藏筷子成了热门。它优雅的造型,考究的雕工,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450字 高二 记叙文
-
筷子筷子在三千多年就诞生了,这个小东西有不小的学问。筷子大多数是用竹子,木头做的,可是容易长毛,发霉。所以,我家用的是不锈钢筷子。这个筷子是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全身是银色,显得很美丽。我是一名学生,习惯用笔,所以用三只手指拿筷子,虽然用的很方便,可是菜容易掉下来。爸爸妈妈用四只手指拿筷子,这是中国人最标准的拿法:菜不容易掉,用起来很舒服。我们家最小的是奥奥,才二岁,两只手拿一支弄的满桌是菜汤,让人哭笑不得。现在外国人也会用筷子,吃的津津有味:中国食物真美味。我们的筷子真真有趣!获嘉县第一初级中学初一:梦飞天涯250字 初一 状物
-
筷子筷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尤其对中国人来说,餐餐缺少不了它,筷子由两根构成。筷子长约20厘米,粗细如同一根普通的笔;可以是圆形的,可以是带有棱角的。制作筷子的原料有很多种,如:木材、不锈钢、银等,在中国,筷子有很悠久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常用银质的筷子检验事物是否有毒,筷子用起来十分方面,几乎人人都会,制作方法也很简单。筷子发挥作用时,如同两个窈窕淑女翩翩起舞,有人说筷子是最大的“奉献者”,因为它默默地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将百味送入口中而不求报酬。筷子的重要作用悠久历史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北师大燕化附中高一年级穆晓丽筷子自古以来,筷子的种类就很多。李白在《行路难》中“停杯投箸不能食”,这里的“箸”就是筷子。现在,为了方便,出现了“一次性筷子”的潮流。一次性筷子灵巧,使用方便,餐饮业对它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做125000根筷子就要砍掉一棵树,并且一次性筷子的丢弃造成了环境污染,让有关部门十分棘手,所以发明了铁制的伸缩性筷子。这种筷子价格较高,但体积小,易于携带,可组装,体现了时代中“绿色、环保、污染少的”主题。市面上最常见的是塑料筷子,它的价格便宜,使用广泛,居家和大中型饭店都可看见,应该算是目前的“潮流筷子”。北师大燕化附中高二年级陈馨500字 高一 记叙文
-
筷子“今天我们做个实验。”“太好了!太好了!”同学们欢呼雀跃,教室里一片欢呼。老师从门外拿来一袋米、一根筷子和一个杯子。同学们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呀。“今天让我们见识一下筷子的魔力。”老师说道。我们一听,一拥而上去摸筷子。“唉!这不就是普通的筷子吗!能有什么魔力?”有人说。“那就让我们见识一下吧。”同学们将信将疑,跟着做起了实验。老师把米倒入了杯子,又把筷子插入米中。“你们说,筷子可以把这一杯米提起来吗?“我们轮流提了一下米杯,觉得米杯沉甸甸的,就在想:这么沉的米杯筷子能提起来吗?赵思源用筷子提了一下,筷子灵活地从杯子里溜了出来,更别说提米杯了。”大家想想,怎么才能把米杯提起来呢?“老师说,”二年级组失去了一次机会,还有两次。“大家冥思苦想,过了一会,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有了!往里面水。“陆潇楠灵机一动,说道。”可以试试。“我们提议道。陆潇楠端来水,给老师。老师又把水往米杯里倒,杯子里还冒出了大小不一的泡泡哩!看来,杯子里还有空气。老师又把米杯斜过来,把水倒出。陆潇楠把米压平,用筷子一提,米杯就被提了起来。呀!真神了,那么沉的米杯被提起来了。我不由想道。周一铮也要试一试,用了吃奶的力气压了又压,一提可又失败了。老师又把水倒入米杯里,直到米杯不冒泡了才把水倒出来,压平,一提就成功了。”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答不上来。”那是因为当水把米粒中的空气赶走时,米杯里的气压小于外面的气压,筷子就能施展它的魔力,把一整杯米轻松地提起来。啊,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学问“学问学问,都是问出来的嘛!”学姐站在讲台旁,目光审视过我们这些刚进入初一的“小孩”。我有些羞愧地盯着脚尖:我对于“问问题”有着天然的恐惧感,无论是“问路”,还是“问题目”,以至于我一直是个“路盲”,成绩也并不出彩,听学姐这么一说,心里第一次滋生出对于“问”的渴望。转眼便是下课铃响之际,数学老师手忙脚乱地提着教材与大三角尺正往门外走去,我咬咬牙,一个健步追过去,拦在老师面前,带了些羞涩的微笑,扬了扬手中的数学书,小声嗫嚅道:“老师,我想问个问题。”数学老师有些惊诧却又舒心地一笑:“你问你问,我一定帮你解答。”我捧上数学书,小心翼翼地提问,换来老师妙语连珠的解答。我心里残存的那点好奇被毫不保留地拽出来,像小雏鸟从被孵出到嗷嗷待哺。之后,我成了与数学老师接触最多的人,仿佛问着问着,我的学问真的有所增长,数学对我也越来越有吸引力。这种对于“问问题”的积极与收获学问的喜悦毫不客气地蔓延到其他学科,譬如英语和语文。渐渐地,只要一遇到难题我便直奔老师办公室,享受老师精妙的讲解,直至我大呼“明白!”为止。就是这样一日一日的积累,我肚子里的墨水似乎多了起来,学问也渐渐多了。同学们有时愿意问我题,我也乐于解答。事情本该就这样按部就班,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的,直至期中考试那一天。我望着卷子上蝼蚁排衙般的小字,脑袋晕沉沉的,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定神看题目,勉强下得了笔,却哆哆嗦嗦,仿佛我一直在以正确答案为中心绕圈却怎么也接近不了它。考试结果自然不提,我却有些生闷气,那些几天才往老师办公室跑一趟去问问题的好友竟是比我这个天天问问题的分数高出不止一大截,他们的学问竟比我要好的多。我心中很忿然。放学后,我照例抱着习题踏进数学老师办公室,刚摊开一道题却迎上老师不那么温和的目光。“你说说,为什么成绩下降这么厉害?”我沉下头,如往常一般嗫嚅不言。“要我说,你问题问得挺多,可这些题你有自己思考过吗?”老师放软了语气,“你自己并不思考,平时指望着我来讲解,那考试呢?你指望谁呢?”我有些懵懂地点头,心里却似恍然大悟一般明了:我错便是错在没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学问也在被动地增长。三年后的某日,我即将进入高一,作为学姐,来到老师新接手的初一班级,同样面对那些稚嫩的脸庞,我低声道:“学问学问,自然是问出来的,可更有价值的是经过自己思考后问出的问题。”我抬头,恰巧撞见老师赞许的微笑点头。我回以一笑,我会把老师的话放在心里,作为人生的学问,慢慢琢磨。1000字 高一 叙事
-
中国的筷子文化近日,某意大利知名奢侈品牌创始人,在互联网上发表了对中国筷子、中华文化的不当言论。这一举动,引起了广大中国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而我们想告诉他们:中国筷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该品牌拍摄了,一个华裔女模特用中国筷子吃披萨的视频。视频中夹杂着中式发音,傲慢的语气,以及各种奇怪的姿势。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丑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基于无知而建立起来的偏见是多么的愚蠢。筷子,是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产物。筷子,是中国独特的进食工具。秦汉时期称为“箸”与“住”同音,人们怕行船搁浅,变改“箸”为“快儿”,希望船行的快,一帆风顺,以图个吉利。汉代筷子又称为“挟提”,意为挟住再提起之意,这就十分形象地道出了筷子的实用功能。再后来,由于筷子制作的材料多是竹子,因此在“快”字头上加上“竹”字头。这就成了今天的“筷”字了。筷子,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代表。筷子多七寸六分长,代表着人有“七情六欲”,是不同于一般动物的情感动物。因此,吃饭时也时时提醒人们要节制不当欲望。筷子圆的一头象征天,方的一头象征地,表示着“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此外,手持筷子时,拇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征,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关系的朴素理解。筷子成双出现,与太极阴阳理念相符,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有两个对立面组成。一双双筷子凝结了多少先祖的智慧,也是对后人的教育。是具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筷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映射。在小时候,长辈用筷子喂我们吃饭,那是启迪;小时候,长辈教我们使用筷子时说“我们是中国人,必须会用筷子”时,那是传承;在外拼搏回家,一桌家常饭,挟起的是长辈对晚辈的关爱;身在异国,每逢节日对先祖的祭拜,那是对国家,家人的思念;“多个人多双筷子”。一双双筷子挟起的是温暖人心的人间烟火。是逢年过节,吃团圆饭的中国心。一双筷子,蕴含了“启迪、传承、明礼、关爱、思念、睦邻,团结……”。承载的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华。一双筷子承载了多少中华文化。筷子代表的,不仅仅是吃饭的工具。外国人总是用自己狭隘的眼光去臆想他们认为的事,极其的自傲无知。不妨挟起一双木筷,从胃开始,读懂中华!面对西方,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是中国人”,有着“自信力”,而不是“他信力”。应有我们华夏炎黄子孙该有的魄力,时刻怀揣一颗中国心!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华千年文明。有滋有味,有中国味。1000字 高二
-
不要拿“说过了,这是我的东西,啦!”爸爸好脾气的对每一个把他的胶水桶误认为是废品的废品回收收购员说。为什么爸爸会这么说呢,还得从爸爸停车开始说起。那天把我从学校接回家时,看见他刚才停车的地方,没开走一会儿,另一辆车就“挤”了进来。爸爸看见了,气哼哼地说:“那小子动作还真快!”妈妈知道了后,便提议了:“那你就放一个东西,就像那个房东一样!他不是有一个竖起来的东西吗?这样就不会啦!”妈妈的话把我的精神提了上来,我兴冲冲的跑过去,随便找了个“大型”的东西,提到爸爸脚边,问:“老爸,这个可以吧!”我拿的是一块石头。爸爸看了又看,最后说:“不可以啊,连你都拿得动的石头,别人还拿不动。”“那,桌子,自行车,椅子······胶水桶好不好!”我在讲了一大堆东西之后,突然蹦出了“胶水桶”这个名词,于是我好兴奋的告诉了爸爸,爸爸一听,就同意了。刚刚放好胶水桶没一会儿,一个废品收购员推着一辆三轮车就慢慢悠悠的走过来。哎呀,正好看见了那个胶水桶,便用手拿了起来,还用手敲了敲,似乎在查看里面有什么东西。好吧,没有!于是他随手把它放进了垃圾车里,“咚!”一声,把正在吃饭的爸爸的注意力吸引了,看见自己的胶水桶没有了,立刻丢下手中的碗,急急忙忙去解释,结果就出现了上面的事情。第二天,第三天依旧是这样,这可愁坏了爸爸。爸爸寝不安席,食不下咽,一直都在想这件事情。先是想到了里面放一些东西,可是又想了到了有些不讲理的人依旧会拿走,于是这个不成立。又想到了自己盯着那个胶水桶就不会别偷走了。可是这个计划,也只是实行了一天就结束了。最后想了几天几夜,终于想出来了,就是写上——!说动就动,爸爸在胶水桶上写上,再往里面灌满水,好啦,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就完成了,爸爸问我好不好,我点点头,表示不错。果然,没有人再去拿爸爸的胶水桶了,就算有人,看见了“”这三个字,也就明白了。可是,路上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有自行车,桌子,凳子,甚至还有电瓶车,呀呀,越来越多。现在社会上的一切东西都少了,车位只是一个点,就拿我爸爸保住车位的事情来说,就已经很普遍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的土地资源,要好好的利用它,不要浪费了!车位,实在是有些难找,如果以后能发明可以缩小的汽车,就好了,那么,不会再占车位了!我祝愿会这样!点评: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的事,语言比较流畅,层次较清楚,自始自终显得其乐融融。1000字 高三 叙事
-
喝豆浆的学问我起床洗完脸后,刚坐在饭桌前,妈妈就端来一杯热腾腾的豆浆。我开心地喝了下去,整个身子都暖烘烘的了,感到无比的惬意。于是我便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你要我每天都喝豆浆呢?”妈妈笑眯眯地望着我告诉我说:“豆浆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钙·磷·铁·维生素B等,而且豆浆价廉物美。所以我要你每天都喝豆浆呀。”“噢,原来是这样的呀!”从此我每天都坚持喝豆浆。一天,妈妈急着出门,于是便让我自己起床之后煮豆浆喝。我因为太心急了,看到锅里的豆浆一冒泡我就关火并把豆浆盛入碗中大口地喝了起来。不 料 ,过了一会儿,我的 肚子 便疼了起来。那滋味,哎,甭提了,简直就好像是一群成年的非洲象在我肚子中散步。幸亏爸爸把我即使送进医院,要不然,后果可想而知。经过这次之后,我再也不敢喝豆浆了。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你煮的豆浆喝了不会肚子疼呢?而我煮的却······这到底是为什么呀?”“傻孩子,你豆浆没有煮熟当然喝了之后会肚子疼呀!”妈妈慈祥地对我说。"不可能呀,我的豆浆怎么会没煮熟呢?我是按照你告诉我的方法煮的呀,而且我明明看见锅里冒着泡泡,我才盛起来喝的呀。”我反驳道。可妈妈却乐呵呵地对我说:“你呀,我忘了告诉你,煮豆浆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警惕‘假沸’现象。豆浆由于皂素的作用,加温80%时,便会出现泡沫,以后泡沫越来越多。此时有害物质并未被破坏,而有的人就会误以为是豆浆已经烧开了。如果喝了这种‘假沸’的豆浆,很容易就会发生中毒,比如 就像你一样哟。所以煮豆浆 时对此务必充分注意。一般应将泡沫取去,直到豆浆完全沸腾为止。这样的豆浆才会煮熟,而且喝了也不会中毒。”听了妈妈的一番话之后,我便对豆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带着少许的不理解和好奇心上网进行了相关的查询。原来食物进入消化道后,消化道内有两种十分重要的消化液——胰液和小肠液。前者含有胰蛋白酶,是一种 消化 食物蛋白质的重要酶类。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皂素·抗胰蛋白酶等有害物质。皂素对粘膜有刺激性,它还含有能破坏红细胞的皂毒素,使人发生中毒,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抗胰蛋白酶可使蛋白质不被 消化 吸收,从而刺激胃。引起呕吐,腹泻。另外未煮熟的豆浆中含有一种叫脲酶的物质,同样可导致人体中毒。俗话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诞生于仔细观察之中。”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看似寻常的细节,是科学发现的重要前提。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闪烁着发明创造的火花,动用你敏锐的大脑和善于观察的眼睛,把看与想紧密结合起来,你就找到了一条通往成功殿堂的捷径。1000字 高一 读后感
-
有趣的学问—几何学何其润是我的死党,有好东西总是会与我分享,今天又借了我一本《幻想数学大战》,那可是我最爱看的书之一!那一册叫神秘的学问——几何学。咦,几何学是什么,好像很好玩的样子!我谢过他,便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起那本书了。看完之后,我对几何学越来越感兴趣了。我上电脑查了一下资料,只见屏幕白光一闪,一大群解释“几何”意思的字蹦蹦跳跳地出场了,经过认真地阅读和理解,我明白了:原来几何学是研究各种形状的数学,简称为几何。其实在古代,这门学科并不叫“几何”,而是叫作“形学”,我想形学的意思就是研究各种形状的学问吧!资料中还提到:“几何”两个字,在中文里原先也不是一个数学学科名词,而是表示“多少”的意思。比如曹操那首着名的《短歌行》里面有这么两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里的“几何”就是多少的意思哦!于是我又产生了一个疑问,既然几何是表示多少的意思,那么是谁首先把“几何”这个词用来称呼研究形状的学问的呢?于是我又去请教百度,“百度先生”真不愧是万事通啊!很快就给了我答案:就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答案还详细地说明了几何这个数学名词的由来:原来几何这个词,最早来自于希腊语“γεωμετρ?α”,由“γ?α”(土地)和“μετρε?ν”(测量)两个词合成而来,指土地的测量,也就是测量土地的技术,后来拉丁语化把它合为一个词,就是“geometria”,而中文中的“几何”这个词,最早是在明朝利玛窦、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中由徐光启所创,后面的人就一直沿用这个名称。啊哈!我又学到了一些知识!在阅读《幻想数学大战》的过程中,我还经常缠着老爸问几何学的有关知识。有一次,老爸告诉我:有一种精神叫‘几何学精神’,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要运用这种精神!我问老爸什么叫几何学精神,老爸说问百度。我只好又去请教百度先生。百度先生给我的答案是这样的:“几何学精神”是指几何学代表的逻辑推论方式,与之相对的便是“敏感性精神”,则是指心灵的直觉或敏感,或者称为“直觉的精神”。看完之后,我猛然想到算圆形的面积时就得发挥这种精神,算时得有逻辑,才能得出答案的正确!难怪老爸说:“你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要运用这种精神!”我还发现,几何学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作用呢!比如: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这样转起来又快又平稳。比如:房子的顶是三角形的,这样结构很牢固,并且可以防雨,非常科学。再比如:伸缩门是许多平行四边形组成的,因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可以很自如地进行拉伸,带动伸缩门移动……哇!原来学几何不仅对我有很大的锻炼作用,并且在生活中也经常能用得上,真是不学不知道,越学越奇妙!我以后一定要努力把所有的几何知识,不!全世界的知识都学好!四年级:黄博1000字 四年级 叙事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