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之美900字

语言之美

900字 高一

“语言是一种琥珀。许多珍贵和绝妙的思想一直安全地保存在里面。”一块琥珀,历经了从古至今,无数四季轮回;一场语言,蕴含了人伦常理,一切自然生命的思想外衣。

那么,语言的魅力又在哪儿呢?语言就像一种说不清且道不明的玄物,在玄与玄之间,总会从中盛开一朵花。这朵花,无论是生于朽木之中,或是悬崖壁上,还是桥索板旁,更甚是石阶缝中,它都有一种独特的美——语言之美。

语言的美在于灵巧。正如行楷的通顺连贯,远比僵硬死板的正楷有活力。古时候,唐伯虎为老妇祝寿,提笔便写到“这个女人不是人”一言既出,老妇立马黑脸。“九天仙女下凡,偷来仙桃送至亲。”众人的脸瞬间灿烂如花。众人的心情跟随着语言的灵巧变化三起三落。我们不防把语言看作是有生命的,它具有感染力,灵活又巧妙。值得注意的是,用语需谨慎,不论是良言还是恶语,都可能励人于无声,伤人于无情。

语言的美在于智慧。国共两党谈判期间,国民党代表在以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的中共代表团下理屈词穷,恼羞成怒地说:“和你们共产党谈判真是对牛弹琴!”“对,牛弹琴!”周总理巧妙地反击,充满机趣。语言的智慧不一定体现在长篇大论,更表现在用字用词间,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一个小小的停顿。就像名师笔下的国画,每一滴墨水的勾勒都是汗水的结晶,每一笔都富有生命的骨感。萨迪曾言:“因为有言语,你胜于野兽,若是语无伦次,野兽就胜于你。”可见,字词的构建是语言的智慧。

语言的美在于静默。而这“静”又该作何解释?有一个成语叫作“沉默是金”,有时候沉默会让人在宁静中收获更多。你可以静身倾听他人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仿佛蜻蜓掠过青草尖,细语在耳边轻绕。作家古龙说过“很少说话的人,说出来的话一般很有分量。”朱熹也道:“辞达则止,不贵多言”还有列夫托尔斯泰的“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字里行间又阐述出沉默的另一种力量,这是静的修养,语言的朴素总会在少言中得到升华,倘若春水漾波澜,翠鸟鸣春色,在他人的脑海中形成的是更深刻感悟,更透彻的理解。

语言的美贯穿历史长河,从远古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还有西方字母的形成演变,语言的美都在不断被挖掘,被探究,语言的美其实就在身旁伴我们成长。

一块好的琥珀,源于历史的沧桑历炼;一段悦人的语言,源于思想的磨砺锤炼。语言之美,无与伦比。

世界这么大你该去看看

800字 高二

寓言故事《井底之蛙》讲的是一只青蛙一辈子生活在一口深井里,骄傲自大、孤陋寡闻的它认为自己已经看遍了世间,殊不知深井外自有一番天地的故事。

山村老师李晓玲显然不想让她的学生成为这样的“井底之蛙。”面对一笔原本可以用来改善教学条件的捐款,她做出了与常人不一样的举动——带孩子们去深圳,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我们不得不为这位老师“点赞”,她这一做法,虽然没有改变山村小学里的教学环境,但却改变了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当孩子们看到一幢幢高楼大厦时,在他们发出一声声惊叹时,他们的内心必然会有所感触:原来,这世界不仅有茅草屋,还有摩天楼。也许,将捐款用在购买教学用具、改善教学环境,会让孩子们学习更轻松,更喜欢上学。然而,带他们来到深圳,让他们见识山外的世界,则更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只有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才会更加努力,用功地学习。长远的目光永远比一时的享受更重要。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于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左右,如果一个山村学生,他内心只想留在村里耕田,过平凡的生活,那他将不会走入大城市生活;如果他内心向往外面的世界,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那么通过努力学习,将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什么现在山村的孩子很难走出大山,追求更远大的理想?因为他们目光并不长远,准确地说是没有见过世面,长期在大山里生活,连带着他们的思想也被大山所“隔绝”了。他们不知道山外有高楼,自然也不会想走出大山。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与他的眼界有必要的联系。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这个山村学生的老师不是师范大学毕业的李晓玲老师,而是一个本地中学毕业的老师,那这位老师会用捐款带孩子们去深圳吗?我想答案一般是不会的。试想,一个同样没有走出大山、不了解外面世界的老师,会有长远的目光带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吗?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眼界会影响我们的人生方向,井底之蛙之所以一辈子待在井里,极大原因是它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感受世界的广阔。而李晓玲老师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一个人可以生长在茅草屋,但他不能不知道山外有高楼。

世界这么大,我们都应该去看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