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有感1200字以上

《草房子》有感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应用文

《草房子》是着名文学家曹文轩撰写的一本儿童读物,它语言优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描写的是一个叫桑桑的男孩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小学生活。小说通过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四个同学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习生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以及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

“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秃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使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秃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了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秃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他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即使秃鹤用这样严重的错误来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孩子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来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还是有着强烈地集体荣誉感,当他们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毅然站出来,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一丝不苟,活灵活现。秃鹤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

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纯真的,他们的“忍不住的笑”“厌恶的眼神”也并不含真正的“恶意”,从孩子的世界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纯。一个是身有残疾的“秃鹤”,另一个是美得让人忍不住有保护欲望的“纸月”,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的情绪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描写的是如此的真实,又如此的唯美。虽然纸月是个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眼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

而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养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养生活。但是孩子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笨拙的“骂人和打架”,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孩子们的嫉妒。虽然他本能的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从孩子的行动中体验到了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勇气。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戏剧性的变化,从原来的全村首富,一夜间变为负债累累,小小的孩子确实承受的太多太多。一个整天穿着干干净净的孩子,过着无忧无滤,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孩子王”,享受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将军”“司令”的领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的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孩子不适应是肯定的,但是,还是勇敢的承受了。陪这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失败后。父亲垮了,但是孩子却勇敢地站了起来,继承父业,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

曹文轩在这里显然是把草房子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人的少年时代是人生阶段最有朝气,也最可珍惜的时光,活在这个季节里少男少女是人类生命力的一种象征。作者在书后“代跋”里问“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是的,这样一个命题,是时下儿童文学颇值得关注的,在一个不易被感动的时代里,为孩子们写作,是一件不易的事,今天儿童文学并不沉寂,但能感动儿童的有多少呢?真情和新鲜哪个更能吸引孩子的目光?我想《草房子》也许能感动一些孩子,书中对人性中病疾、困厄、理解、帮助等永恒的东西所倾注的感情,孩子们能从这些生动可感的文字中收获许多。

春天

700字 高三 叙事

冬天已接近尾声,春天的前奏已经响起。一切生命都已带着希望迸发出来。

别的先不说,就说这太阳,它也不再“睡懒觉”,每天都会早早地起来,把那温暖、和煦的阳光投向大地,唤醒每个在寒冬里沉睡的生命,给每个人带来新的希望。

大地已不再是无生机的色调,也逐渐地披上了绿装。走在路上,两旁的树木的枝杈上也点缀着些嫩芽,还有些松树等四季常青的树木,颜色似乎比以前更亮。风也收敛了它的呼号,柔和地吹过,看上去是怕把那些幼小的生命给伤害了。这一切都是多么的和谐,充满着希望,充满着生机。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阵乐音,这乐音听上去真让人感到春暖花开。我已经在春天和音乐上深深地思考:音乐的春天。

音乐的春天就是音乐的希望、音乐的生机。我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音乐春天。虽然我一直都在音乐的生活中体炼,但是始终都没有自己的真情。后来。我逐渐发现我缺少对人生探索,人生的感悟。现在,我要从这音乐的春天开始,找出自己的音乐实感来描绘人生。

音乐并不是空洞的,就像我所说的没有真情,其实它是有内涵的。因为音乐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每一种音乐都有一种感情,这种感情来自于人们。音乐的春天也同样地来源于这里。

人的生命里不能没有音乐。

比如刀耕火种的远古,先民们唱着歌,日出而作,日出而息——那个便是吟唱了两千多年的而不灭的《诗经》;在古老的黄土高原上,一声清脆的《蓝花花》从天边飘来,枯寂的高原为之点燃起别样的亮色……

音乐不需要阐释,无论是朴素的还是华丽的,无论是低烷的还是高亢的,无论是《梁祝》还是《如歌的行板》,无论是钢琴还是二胡……它跨越国界,以自己的语言感动着它的子民。这并非耸人听闻,因为——“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在日常的烦乱生活掩蔽了它的声音,当你夜半醒来,会从心灵的深处,听到悠然的声音,那正是潺潺的泉水,音乐的春天。”

人生需要音乐,音乐要有春天,春天就在我们周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应用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