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大草原450字

美丽的大草原

450字 三年级 写景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大草原,那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美丽迷人。

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这时我们来到草原上,在暖暖的阳光下,草地披上绿色的新装,地上长满了嫩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野花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竞相开放。远远望去,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成群的牛羊想朵朵棉花镶嵌在草地上,远处牧羊姑娘那动听的歌声在草原上回荡……。

草原的夏天是一个水草茂盛的季节。这是,你在来到草原,仿佛置身于渌色的海洋。微风偶尔轻轻吹过,才能看见草原上成群的牛羊,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风吹低见牛羊”的情景。远处蒙古包里升起的袅袅炊烟,有位这绿色的草原平添了一种恬淡的气息。秋天,草原的天,是那么高,那么蓝。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绵绵的羊群;有的像雪白的棉花;还有的像高高的群山。蓝天下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变成了金色的海洋。草籽成熟了,沉甸甸的穗头把草秆压垮了。这些优良的牧草把马牛羊喂得膘肥体壮。

寒冷的冬天悄悄的来到了草原。北风呼啸,大雪漫天飞舞,像鹅毛,像柳絮,纷纷扬扬地飘洒在草原上,草原像盖上了一层棉被,到处都是白雪皑皑。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我们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900字 高一 议论文

给长辈磕头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礼节,它正在被人们渐渐遗忘。为了恢复这一传统,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把“给父母磕头”当做一项寒假作业留给学生,结果遭到许多人的质疑。据说,只有一名学生愿意接受这项作业。

诚然,传统文化不可丢,但是今天的人们是不是对一切传统都应该顶礼膜拜呢?我们先不去讨论这个抽象的问题,单说说磕头这一传统该不该继承。

磕头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跪拜礼。它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上至帝王,下至死囚,无不视磕头为必守之礼。慈禧太后召见西方传教士,可传教士只肯握手,不肯磕头,这可气坏了老佛爷,到我堂堂中华,见我巍巍太后,不行跪拜之礼,岂有此理!太监李莲英告诉老佛爷,外国人没有膝盖骨,不能下跪。慈禧太后善心大发,免除传教士的磕头之礼,于是皆大欢喜。阿Q身在刑堂,死到临头时,他想的却是衙门大老爷怎么让他站着,他应当跪着才对。

我们的先人对磕头之礼何等膜拜,可见一斑。

再看今人对磕头的态度。赵本山举行收徒仪式,当天,老赵和夫人端坐太师椅,几十位徒弟经过叩拜、敬茶等7个环节后,正式拜老赵为师。一时间,磕头拜师立即成为网民声讨的对象,有人说是封建闹剧,赵本山收徒咋搞得像教主登基?就在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给学生布置“磕头”作业题的时候,网友也在网上纷纷发帖,谴责这种盲目的复古行为。他们责问:是不是要把皇帝请出来?那可是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国粹”啊!

为什么磕头在前人心目中那么神圣,而今人却弃之如敝屣呢?一句话,时代不同了。我国封建社会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制度, 强调上下尊卑不可僭越,磕头正是这种制度的产物。它要求卑者在尊者面前弯腰屈膝,俯首着地,彻底放弃自己的人格尊严,以表臣服。今天,我们虽然也提倡尊敬师长,但这种尊敬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父与子,师与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谁也不能迫使他人屈从自己。在强调平等和尊严的现代社会,人们自然不会接受磕头这种有辱人格的礼仪了。

余秋雨说:“磕头不仅仅是双膝弯曲头点地的运动,其带来的心理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试想一个人连最昂贵的头颅都拜倒在对方脚下,还有什么不能付出?”追求尊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愿望,让人磕头下跪,就意味着剥夺了人的尊严。让磕头下跪成为国家礼仪,成为国人习惯,就意味着整个社会失去了起码的人性尊严。

我敬重父母,敬重师长,但是我拒绝低下高贵的头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三年级
写景
4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