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生的意义
我曾一度沉浸在人生的意义这一个话题中,忘乎所以,不知所思。
而我现在所想表达的,不是青春向上的,也不是所谓的“悲观”主义,而是切实的人生。其实我们把人生的意义上升到,或说改为“生命的意义”,我想“生命的意义”应是“繁育”,或者说“传承”。
所有的生命进行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在为生命做延续或是为了更好地延续生命,这便是生命的意义。
回归主题,人类终究是人类,他们的思维不同于大多数生命体,甚至可以说大大地优于了其他的生命。在人类文明的百十万年的演化中,人类是在不断进步的,他们不断地在充实自己的生命,将“生存”靠近我们现在的“生活”。
有一个抽象的名词,叫“幸福”,它只存在于意识中,但“给予一个人幸福”往往是通过实际性的物质来使一个人满足。满足的是什么?
欲望。
人类因为对摄食的欲望,而捕食其他生物;因为对温暖的欲望,所以穿起了衣服,盖起了房子。在有限的生命中,人类开始了无限的满足自己的欲望。
人类的文明,是欲望建立的,也是欲望推动的。人生,由生存到生活,由原始人到现代人,人人都因欲望而生存、生活。
人欲是自私的,是无限的,是不能共通的,所以许多人,在“社会”的竞争中,往往不能得到持久的、更多的幸福。但他们始终在为自己所追求的幸福渴望着。因为只有欲望,才是生存的动力。
当人们的痛苦使他们真的不再有对生存的欲望时,他们想更早地完成那所谓的“终结”,人性的欲望早已破灭。
当人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时,似乎只有传承,才能维持“血脉”,维持“生命”。但是,请试想,若人类殆尽,生命殆尽,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终结”是迟早来临的,“生命”是迟早消逝的,活着,就是在等待死亡的降临,但在有限的生命中,什么还有所谓的生命的意义。
是证明你存在过,还是所谓的为人类作出贡献?我想,都不是的,真真正正的生命,人生的意义,就是,创造幸福。
毕竟,欲望,是人生的动力,而追求那我们渴望的幸福,是人生中,最真,最真的,真谛。
勿忘国耻报效中华
驻步在偌大的展厅中,一张张鲜明的图画,一段段激扬真切的文字映入眼帘那每一张,每一字,每一句,都记录这一段岁月,一经风云。于是,我深陷在这被苦难,激昂包围着的历史中,久久不能自拔……
踏着沉重的步伐,冰冷的空气中弥漫着肃穆的氛围,我们一步一步走向那高大威耸的大门与在阳光还总爱要下熠熠生辉的殿堂。随着主持人宣布开幕式的开始,所有人挺直了肩背竖起了耳朵期盼着。当鲜红的五星红旗在少年们挺拔英姿的簇拥下走过时,那平常而又巨大的力量是我们震惊了。到了师生共同朗诵的环节,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诗句被稚嫩的或浑厚的音调朗诵出来,让我们的心也随之回到了那段屈辱的岁月。最后,在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齐声宣誓:“树爱国之心,立爱国之志,牢记历史使命,不负时代重托!”庄严的誓词融汇着我们发自内心的壮志和抱负。
接下来,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八个展厅,深切地了解到了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讲解员脱去了校服,换上一身精神的西装,流利的解说之下是他们辛勤的功课,面带得体的微笑,自信而大方。当南京大屠杀的惨案在我眼前浮现时,那烫金的“遇难者300000人”的字样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上,我为那日本人残忍的侵略与视中国人生命为尘土的野蛮深深憎恨。当战场中一次次胜利的取得逐步积累着胜利的信念与决心时,我的心也随着欢欣鼓舞,欣喜雀跃。尽管对战争的苦痛逐步积累着胜利的信念与决心时,我的心也随着欢欣鼓舞,欣喜雀跃。
尽管对战争的苦痛刻骨铭心,但我们的中华儿女从未停止过抗争与对和平的布鞋追求,无论身处各行各界,无论身在异地他乡,中国人赤诚报国之心俨然汇聚成一股最宏大的河流。日本投降了,8年的抗战历史告诉我们:中国民族是不可辱的!
记忆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穿行,静静地陷入了沉思。想要不被欺凌,只有祖国自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不忘国难,方能报效中华!
相关推荐
-
浅谈明朝的意义明朝,中国历史上由汉族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1368年至1644年功立国276年,是我国历史上四个立国时间超过二百年的封建集权的大一统王朝之一,起历史地位不言而喻。纵观明朝全史,可以说是“黑暗恐怖”:无事不探的锦衣卫,无恶不作的东西厂,自称“九千岁”的大太监魏忠贤。还有仅次于北宋徽、钦二帝被俘的耻辱:明英宗亲征鞑靼,大败而被俘。现在的历史书籍有的评论明朝“江河日下”“国运渐衰”,还有“枯荣之间”,枯,凋零败落之意也。这说明朝远不及宋元,更不及隋唐了。但明朝的历史地位可不容低估。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称帝建国,12年灭元(这次战役是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一次南方统一北方的胜利战役,这大概是“金陵王气”鼎盛之时吧);经过20年南征北讨终于统一全国。从1368年开始明朝一直群星璀璨:初年,胡惟庸等竭力辅佐;穆宗时,大学士张居正将明朝腿向“极盛”;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外联系。明朝将才辈出:戚继光转战三省,抗击第一次外来侵略(倭寇),成为历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李如松、邓子龙等在朝鲜奋起抗日,成为血洒三千里江山的大明英烈;袁崇焕坐镇宁远,抗击女真;国姓爷郑成功在南中国抵抗清军南下,有于1662年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在文化方面,明朝也是人才辈出:在明朝,小说繁荣起来,我国四大名著其三成于明朝,还有《东周列国志》等;李时珍编著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宋应星编著“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还有才子唐寅,画家徐渭等等。明朝之所以黑暗恐怖是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后代子孙想的太多了;明朝之所以没有王莽、桓玄、武则天一类的人物,是因为像于谦、袁崇焕这样的股肱之臣太多了。我们应该在这儿沉思……600字 初二 议论文
-
浅谈出奇的静。我搬一张凳子,捧这一本厚厚的书。坐在夕阳底下。夕阳西下,耀眼的光芒闪烁着,眼有点花,书上的字亦是模模糊糊。我保持这一种姿势,傻傻的发着呆。那本书就摆在我腿上,风吹得它一页页翻。忍不住又想起那些从前来。老屋子没拆的时候,珍姐还是个初中生,童心未泯的她总喜欢跟小小的我和萍姐打闹在一起。她曾在后院子的荔枝树上绑两条麻绳,然后放一块木板在上面,一个简易的秋千就形成了。珍姐会坐在上面,叫我们帮她摇了起来。那个时候我和萍姐是很向往那个的,以为坐在上面的感觉会很棒。所以某天我们趁珍姐上学的档子,偷偷的来到后院的荔枝树下,搬了几块很重的泥砖垫在下面,便和姐轮流坐上去,享受那高高在上的感觉。结果却是被奶奶抓个正着,牵连珍姐被奶奶训了一顿,因为奶奶说那个太危险,于是那个高高的秋千就被奶奶拆了,我们也就只能望树兴叹了。后来那颗荔枝树不知怎的被砍了。再后来珍姐就出外打工了。她很少回来,由于儿时的天性,我没有太想念那个大大的玩伴,只是偶尔会仰起头,问奶奶珍姐去哪了。我曾在深圳文成学校读过一学期的书,很短暂的时光,只是留下的太多了。我是记得有一个小女孩是很喜欢画画的,她总会用一个大大的本子画很多很多的东西拿给我看,那些都很漂亮,我亦是很羡慕的。于是从那时起我也喜欢用笔勾勒一些东西,直至现在也一样,虽然我并不常画画,但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又着大大眼睛的喜欢画画的·听了我的赞美会笑得很好看的小女孩。我也记得有一个会骂那个总是捏得我手发痛的同桌是笨蛋的小男孩,他会憨憨的笑着问我喜欢什么口味的冰淇淋,也会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好多好多的东西给我,还会把老师奖给他的红星贴在我额上,说是送我的。只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他或许早忘了那些,而我,脑海里也只有那个瘦瘦的身影和有点呆又很幼稚的笑容,即使依旧怀念。猛的想起鸣猪说过的话,她说以前的这个季节,她们都会去文苑家摘果子一饱口福。巧的是,以前这个时候,同学们也会来我家摘果子,那时我们笑得很疯,玩得很狂,只是后来上初中了,往昔的朋友便很少来往了。而上初中后的我也“乖”了很多,竟不会叫朋友来自个家来玩了。可能一切只是因为长大了,懂事了吧,顾虑的太多,也就不会只是那样没头没脑了。但初一临近毕业时,我还是又叫婷来我家,那时我只是想让婷知道我的住址,因为她说她要学了。婷是有来我家,但仅此一次。那个时候我在家上网,在发文,她就做在我后面,看我狂敲键盘。我们都保持沉默,或许是我想赶快打完文,或许是她不想打扰我,再或许是我们根本无话可说。一切都只是或许。我想象不出那个时候她坐在我背后是的心情,也不清楚那时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婷后来淡淡说了句她走了,然后就对着我默然身,离开了。我想我那时是疯了,竟然也没说什么,就看她在我眼底离开了!后来上Q看见对方也只是说了几句,然后就又沉默了。我不是个喜欢怀旧的人,但以往的事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没有刻意去铭记这些事,只是时间流逝没由把他们连根带走,所以我还是又如此的情怀,去想念,以往的日子。而想念终究只能是想念,再也没有其它了。于是总得用很长的时间,来慢慢的不再让自己沉沦在那。鸣猪的一声叫唤,把我的魂从很远的地方拉了回来。而记忆,嘎然而止。1200字以上 初二 散文
-
浅谈出奇的静。我搬一张凳子,捧这一本厚厚的书。坐在夕阳底下。夕阳西下,耀眼的光芒闪烁着,眼有点花,书上的字亦是模模糊糊。我保持这一种姿势,傻傻的发着呆。那本书就摆在我腿上,风吹得它一页页翻。忍不住又想起那些从前来。老屋子没拆的时候,珍姐还是个初中生,童心未泯的她总喜欢跟小小的我和萍姐打闹在一起。她曾在后院子的荔枝树上绑两条麻绳,然后放一块木板在上面,一个简易的秋千就形成了。珍姐会坐在上面,叫我们帮她摇了起来。那个时候我和萍姐是很向往那个的,以为坐在上面的感觉会很棒。所以某天我们趁珍姐上学的档子,偷偷的来到后院的荔枝树下,搬了几块很重的泥砖垫在下面,便和姐轮流坐上去,享受那高高在上的感觉。结果却是被奶奶抓个正着,牵连珍姐被奶奶训了一顿,因为奶奶说那个太危险,于是那个高高的秋千就被奶奶拆了,我们也就只能望树兴叹了。后来那颗荔枝树不知怎的被砍了。再后来珍姐就出外打工了。她很少回来,由于儿时的天性,我没有太想念那个大大的玩伴,只是偶尔会仰起头,问奶奶珍姐去哪了。我曾在深圳文成学校读过一学期的书,很短暂的时光,只是留下的太多了。我是记得有一个小女孩是很喜欢画画的,她总会用一个大大的本子画很多很多的东西拿给我看,那些都很漂亮,我亦是很羡慕的。于是从那时起我也喜欢用笔勾勒一些东西,直至现在也一样,虽然我并不常画画,但我还是会想起那个又着大大眼睛的喜欢画画的·听了我的赞美会笑得很好看的小女孩。我也记得有一个会骂那个总是捏得我手发痛的同桌是笨蛋的小男孩,他会憨憨的笑着问我喜欢什么口味的冰淇淋,也会像魔术师一样变出好多好多的东西给我,还会把老师奖给他的红星贴在我额上,说是送我的。只是现在我们都长大了,他或许早忘了那些,而我,脑海里也只有那个瘦瘦的身影和有点呆又很幼稚的笑容,即使依旧怀念。猛的想起鸣猪说过的话,她说以前的这个季节,她们都会去文苑家摘果子一饱口福。巧的是,以前这个时候,同学们也会来我家摘果子,那时我们笑得很疯,玩得很狂,只是后来上初中了,往昔的朋友便很少来往了。而上初中后的我也“乖”了很多,竟不会叫朋友来自个家来玩了。可能一切只是因为长大了,懂事了吧,顾虑的太多,也就不会只是那样没头没脑了。但初一临近毕业时,我还是又叫婷来我家,那时我只是想让婷知道我的住址,因为她说她要学了。婷是有来我家,但仅此一次。那个时候我在家上网,在发文,她就做在我后面,看我狂敲键盘。我们都保持沉默,或许是我想赶快打完文,或许是她不想打扰我,再或许是我们根本无话可说。一切都只是或许。我想象不出那个时候她坐在我背后是的心情,也不清楚那时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婷后来淡淡说了句她走了,然后就对着我默然身,离开了。我想我那时是疯了,竟然也没说什么,就看她在我眼底离开了!后来上Q看见对方也只是说了几句,然后就又沉默了。我不是个喜欢怀旧的人,但以往的事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我没有刻意去铭记这些事,只是时间流逝没由把他们连根带走,所以我还是又如此的情怀,去想念,以往的日子。而想念终究只能是想念,再也没有其它了。于是总得用很长的时间,来慢慢的不再让自己沉沦在那。鸣猪的一声叫唤,把我的魂从很远的地方拉了回来。而记忆,嘎然而止。1200字 初二 散文
-
浅谈“浅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伴随着我们度过一生。我们从书籍中获取知识,从书籍中了解了人生。老师和家长在我小的时候就教导我要多读书,好读书,喜读书。不能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一般,只喜欢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不去深入地发掘书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现在都市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很少会有人静下来深入的读一本书。从而,出现了这个新词语——浅阅读。浅阅读是指一种快速的阅读方法,能了解文章的大意,也是符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就如同我们身边的快餐一样。可是这种阅读方法的弊端也如同那些洋快餐一样,虽然很是方便,也符和大多数人的口味,可自身从中很难得到丰富的营养。我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并且如果把它当做一种任务去完成。这样做就失去了阅读原本的意义。在隆冬,寒气逼人。这是,给你一杯香浓的热茶,我想很少会有人一口气喝下去,更多的人应该是回去细细的品味,去感受那香气与温。热一点点的沁透身体。在美食面前,有的人会狼吞虎咽,不过,你再去让他用语言表达出这种味道时,相信他会很难清楚的描述出来。再是另外的一群人,他们面对美食,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更是为了用自己的味蕾去味尝食物中的酸甜苦辣,去感受藏匿在食物中的喜怒哀乐。读书,与品茶,品味美食是一样的。读书,现在不仅仅只是让你感觉视觉上的冲击与享受,不仅仅是像小时候一样的读书识字。如今的我们,要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屋,属于自己的颜如玉。不再把读书看做是一种过程,一种任务。我们要去享受阅读,感受的给我们带来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见识。阅读,是“浅”是“深”,还是。还是因人而异。能不能发现书中的宝物,还是要看我们自己。600字 初二 记叙文
-
浅谈自己自从上学期期末我变背上了四十五的称号。四十五,一个多么刺眼的数字。年级组一共二百多名学生而我却到了四十五。我从父母的眼中读出了失望、从老师眼中读出了失望、从亲戚眼中读出了失望。面对他们给我的目标,考入一中,我显得那么渺小。如果照这样下去,我将不可能进入一中。而我的后半生也会碌碌无为。我知道人生的出路并非读书一条。但如今,作为一名学生我就必须努力学习。不能让自己丢脸,不能让父母在亲戚朋友面前一提到孩子就哑口无言,抬不起头来。所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只能好好学习。只有一年的时间了。一年后我就要中考。而我能不能考入一中我就只有这一年的时间了。如果我再像一样去年。打架,不务正业,玩。哪一中的校门将会离我越来越远。而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会有改变的,不会在不务正业。而是会奋发向上。一中,一年后我会拿着你们给的录取通知书,大声喊着我成功了。然后迈进你们的大门。努力吧!别再让目标变成泡影。别再让父母失望。____2011.8.22我会改变的。400字 初二 记叙文
-
浅谈拼搏,拼搏,拼搏!——回响在校园的呼声,激荡在胸膛的誓言。这就是高三,原以为付出就有收获,但血淋淋的分数毫不留情的把希望打破的高三;这就是高三,高唱着“无可奈何花落去”,将“红衣脱尽芳心苦”埋在心底的高三。高三生活是苦是累是乐,徜徉其中,用心享受,高三就是幸福,就是悠长而生动的,要融身于高三首先就要树立一种高三意识。高三是高中生进入大学的必经之路,是选拔赛的预备时期,所以我们要重视它,这是众人皆知的,是“高三之累,累于上青天”的根源。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对高三不可有畏惧心理,要用坦然平和的心态来笑迎高考,否则大战尚未来临就畏缩不前,岂不是灭了自己的威风!高三常常是让人惊喜又让人忧的,但是惊喜者勿狂,忧虑者勿急。高三这年中大小考试可谓是接踵而来,应接不暇,这些测试不仅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更是对心态对考试习惯的检验,所以考好了要总结经验,考差了要吸取教训,要记住的是,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记得刚上高三时就听人说,经历高三就注定要失去很多。的确,我们必须放弃自己酷爱的运动和电视,远离喧噪与杂念,但是高三不是牢笼,它同样需要改变环境和方式,周未时花点儿时间散散步,打打球,也许它未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但至少给了我们拼搏的信心,给了我们奋斗的动力。在很多家长的说教里,异性总是一个危险的代名词,这又尤其是在高三,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早恋是深恶痛绝,一旦涉足是必严惩不怠的事情。对于正处高三,心理生理日趋成熟的少男少女来说,的确容易因此而迷茫而困惑。我要说的是,千万不要沉浸于这种幼稚而短暂的幸福中,想想未来,想想理想,还是让我们的友情健康发展吧!拼搏,拼搏,拼搏!——这依然是高三不变的口号。这就是高三,在拼搏中记得,在记得中珍惜,在珍惜中长大,在长大中收获的高三。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浅谈高三750字 高三
-
浅谈落榜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如今的高考,有多少人考场失意,痛尝落榜之苦。落榜者,有的重整旗鼓待来年再考,有的从此告别书籍另谋生路。有人说,落榜者不幸;有人说,落榜者幸运。我认为,二者兼而有之。说落榜者不幸是因为,在古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人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学子,他们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十几年的艰辛。十年中,他们头悬梁、锥刺股,刻苦读书,只为那一朝金榜提名光宗耀祖。可是,天不随人愿,孙山之外者,只能眼见别人骑马游街、衣锦还乡;自己却只能将眼泪咽下。痛苦不言而喻,遗憾将随终身。古代的落榜者如此,而今的高考失利者亦如此。同样的十年苦读,同样的去挤独木桥,同样的痛苦与遗憾,甚至有的人不堪折磨自伤自残以至失去生的勇气。说落榜者幸运是因为,许多榜上无名者能正确对待落榜。另辟溪径,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唐代的张继,尽管榜上无名,尽管他也惆怅,但寒山寺的钟声却将他敲醒,不朽的诗篇由此诞生。那隽永的诗章至今萦绕耳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落榜了,但他的诗章永留人间。蒲松龄七十方中进士,那漫漫几十年他又在做什么,排除干扰创作针砭时弊的《聊斋志异》,发人深省之作,流传到今天。可见,落榜者也是幸运的,榜上无名照样名留千古。那么,今天——已将高考视为学生的必由之路的今天,尽管国家一再扩召,每年仍有许多人落榜。这其中不乏重读者,更多的是另外选择成才之路。正所谓“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多少农民企业家曾经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而彼岸不到;多少专利获得者曾经承受落榜的痛苦而奋发图强,多少……从高考的角度讲,他们是不幸的;从成功的方面看,他们又是幸运的。以上是我对落榜的看法,不久的将来,我们也会面对高考。我们努力,我们刻苦,但考场总会有意外。无论如何,我希望同学们能正确面对,认真对待,“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其实,落榜表面看也许是坏事,仔细分析也有好的一面。75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浅谈红楼说起来,我对红楼真的有不小的眷恋呢。从什么都看不懂或者说只在里头看热闹到现在的痴迷,红楼真的对我的帮助挺大的。听说湖北还是湖南还是某个地方的高考文科状元就是把红楼梦翻来翻去的。但现在我自己说我对红楼如何如何喜欢或许也不太对,因为现在自己还没对红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准确的来说是清醒的了解。高鹗的后四十回我一回也没有完整地看下来。自己在潜意识里就认为后四十回的文学价值很低,和前八十回相比简直是狗尾续貂,不不,应该是貂尾续狗。但是我粗略地翻过,其实我还是认为高鹗老先生写的还是挺不错的,毕竟没有两下的人是断不敢随随便便接下这一庞大的工程的。他能尽量按照曹雪芹的想法,尽力还原原著的味道,这一定得在认真仔细研读前八十回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所以现在有人骂高鹗,说写的不好啦云云,还有什么前八十回是奇人之书,后四十回是常人之书,我想如果您们没有读过后四十回就不要妄加评论。最起码高老先生是把整本书还原了,就算有点小瑕疵也没关系啦。如果还有人抱有偏见,那就建议你们去看一下刘心武续写的红楼梦,你们会崩溃的(自然,绝对没有任何针对刘先生的意思,只是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想深入了解红楼,我建议读者还是不要轻易去尝试看一些红楼梦探佚之类的书,还是要自己去捧一本红楼探索。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自己的红楼。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举家食粥的日子,孤苦一人,连自己唯一的儿子都在自己怀里死去。曹雪芹是用自己的血泪铸成的这本书啊!很难想像青年时的一个绔子弟,在晚年竟写出这样的旷世奇作,定是看透了世态炎凉。开篇不谈红楼梦,此公缺典定糊涂。为了不成为糊涂的人,我也只能把红楼作为我的信仰啦。不懂红楼的人,只是把她当成一部写儿女情长的小说,但这样你们就很错了,而且我得承认,现在我能稍微写几篇还凑合的文章,也真的是红楼梦的功劳。我自诩语文水平不错还真的是依靠了红楼梦啊。以上一番妄言,还希望不会亵渎曹老先生的名著。750字 散文
-
浅谈德育近日,于再清的“德育说”在国内体坛上引起轩然大波,人们议论纷纷。各媒体、记者对此阐之未尽,我有我的看法。德育,撇开别的不说,它确实有重要的意义。鲁迅先生曾说“德才兼备,才为正品,有才无德,则为危险品。”可见德育的必要性。现今是信息爆炸时代,我们注重人才教育培养的同时,德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周洋是国家培养出来的体坛人才,对她进行德育无可厚非。只是,让这么个年轻的运动员在展示了自己才能而获奖后接受必须先感谢国家,再感谢教练,等感谢完一大堆人物后,才把父母放在最后的卑微位置上的德育似乎有些变味。古语有云,百行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洋感谢父母,将父母放在第一位何错之有?获奖后第一时间就是感谢父母,这是人之常情。倘若进行了所谓的“德育”后,每个获奖员都是满嘴“感谢国家”。。。。。诸如此类的话,听起来似乎十分有理,实在已失去了它真正的含意。这种德育,还是摒弃为好,别让我国运动员得奖后满口都是空话、套话,这具公式特色的话。爱国、感谢国家是必要的,但这得要出于真情实感,强迫他们接受这样的德育,这就与其目的背道而驰了。在我看来,德育应注重人性化、真实化、时代化。所谓“人性化”就是要与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身经历相符合。比如,你对一个刚做坏事而坐牢的人进行德育,你硬是要他过多几天要成为雷锋式人物,这必定是要闹笑话的。而“真实化”与“时代化”常联系在一起。曾经,有小学生对《西游记》提出质疑,认为这小说情节太假,太千篇一律了。作为老师则立即对其进行德育,说作者的地位高,我们要尊崇他。像如上“伪德育”现象屡见不鲜。德育,算得上是一个亘古的话题。从先秦至现在,千百年前的人们与我们一样懂得德育的重要性。德育,虽从古至今都存在,但每个时代却有不同的含义及措施。因此,德育应着眼于现在,立足社会,真正地发挥德育的作用,让其与人才教育一起在文化大观园中争芳斗艳。750字 高二 议论文
-
浅谈“门槛”旧式大房,门前常设一门槛,高约半尺,若论门槛之高,又以广州西关大屋为甚。进西关老屋,动作一般是比较谦恭的,因为眼要下垂,才能注视脚下门槛,如若不然,将“趾高气扬”地摔个四脚朝天了。不单如此,身高如孩者,定会被门槛拒之于门外;门槛之于堂堂九尺男儿,则只须高抬贵脚。其实,人生如大屋,门不少,因而门槛也必不少,门槛高了,你过去也要费一番周折,但你前面的,绝对是一个广阔的,凭你驰骋的天地;门槛低了甚至于没有门槛,你与侏儒何异,虽唾手可得,但屋中的你又能有多少属于自己的空间呢?没有门槛,就显不出人的能力的高下;没有门槛,就腾不出属于强者的空间。有人说,把门槛;拆了吧,你的人生之路会变得平坦。但是,倘若没有高山的险峻,愚公的品质又怎会万人传颂?倘若不是宫刑的残酷,司马迁的《史记》又怎么会成为千古绝唱?倘若不是教会阻挠,布鲁诺又怎能成为维护真理的勇士?倘若不是大洋辽阔,麦哲伦又怎会成为环球第一人?一切一切,都告诉我们,门槛能把凡人变为伟人。袁术振臂一招,则成为雄踞一方的霸主,于是他心满意足了,觉得天下之大,惟我独尊了,想南面称孤了。但他有没有这个能耐呢?没有,是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成功得太容易了,于是把困难看扁了,以为什么都可心想事成,结果雄心、大略逐渐被声色犬马所代替。最终如棺中一枯骨,不堪一击。刘备应征从军,功高而不受赏识,仕途不畅至此。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中,他成为了“九尺男儿”,终于跨过了门槛,成为“蜀汉皇帝”。经历过诸多磨难的他,并没有忽视门槛的存在,于是精兵勤政,结果是吴人闻之而胆丧。其子一帆风顺,顺理成章成为新蜀主,但他却斗志全无,最终落得个乐不思蜀的臭名。门槛既能淘汰侏儒,更能培育巨人,警醒巨人。所以说,如果没有门槛,就没有照汗青的伟人,没有开创宗业的君主了。门槛它能分出凡人与伟人!750字 初一 议论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