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读后感_65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
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这本书真是上上下下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着,比如“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这句话,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中国的主席“习近平”,他不仅有知识,有修养,他的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的,他孝母爱妻,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才去管理好国家大事,治理好国家,铲除贪官污吏,为百姓谋幸福,发展国家。因为有了这些政府官员,中国才会富强!
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
六年级:黄建政
转换角度,化劣为优
一海墨,乍一看污了整幅画卷,变换角度再看却成了画中的点睛之笔,从墨渍到飞鸟,也只是添了寥寥几笔。有时,决定事物性质的并非它的价值,而是人们审视它的角度。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自贡在乱世之中创出一段充斥着烽火狼烟的外交传奇。这不世功绩的开创,离不开他对时势洞如观火的明了,翻云覆雨间,将鲁国的形式化劣为优。
舟舟——一位命运的不幸者,他却成为了世界级的指挥家,上帝在给他关上门的同时,也仁慈的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用对奇乐的炽爱以反为持之以恒的努力,绽放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光芒,使他化劣为优。
《塞翁失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细想,正是因为塞翁的角度转化,逆向思考,不同于他人的看法,由缺点转化为优点,才使他化劣为优。这些性质的不同,也只是因为转换了思维的角度而已。
山泉流于春,虽无急湍出各,飞泻直下的磅礴气势,但那如莺语般的涓涓细流才能衬托出青山的的优雅静谧;明月悬于秋夜,虽无旭日东升,月烔生烔的灿烂霞光,但那如一潭净水般的恬淡平和才能衬出秋景的恬静悠远。
卓别林天生貌丑,平时受人歧视,在戏剧的舞台上却平添出滑稽的效果;黄渤草根出身,低于他人的起步却让他更受人们欢迎;李小龙两腿长短不一,却让他练就一不同常人的攻防姿势。他们何尝不是善于转换角度,化劣为优的智者啊!
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事物,常会有不同的风景收入眼底。往往,横看山峰时,入眼的只是一片荒芜,而角度转换后,侧眼一看,便是一片秀丽山河。
相关推荐
-
《大学中庸》读后感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这本书真是上上下下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着,比如“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这句话,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中国的主席“习近平”,他不仅有知识,有修养,他的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的,他孝母爱妻,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才去管理好国家大事,治理好国家,铲除贪官污吏,为百姓谋幸福,发展国家。因为有了这些政府官员,中国才会富强!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大学中庸》读后感暑假里,我与家长共同阅读了“羊城分级阅读“系列的《大学中庸》这本经典读物。经过与家长共同阅读,我突然觉得读书的确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大学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经典书籍,虽说这本书很难读懂,但是我借助电脑的力量觉得其中很有意思,并且也让我领悟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大学》部分的一个片段说的非常有道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城,意城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意思就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这段说的很对,知识十分重要,知识来自于对万物事的认识,有了知识的人,才能成就大事;有了知识的人,品行会良好;有了知识的人才会管理好家庭,才能成就梦想。这本书真是上上下下都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着,比如“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这句话,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们中国的主席“习近平”,他不仅有知识,有修养,他的家庭也是十分和睦的,他孝母爱妻,首先把自己的家庭管理好,才去管理好国家大事,治理好国家,铲除贪官污吏,为百姓谋幸福,发展国家。因为有了这些政府官员,中国才会富强!通过与家长共同读书,让我知道了自己知识的微薄,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今后要广泛阅读,不断理解中国文学的精髓。也让我从读书中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并从中找到了快乐。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六年级:黄建政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西游记》读后感_650字暑假里,我又一次阅读了四大名着之一——《西游记》。这本书内容丰富,故事情节精彩生动、引人入胜,令我百看不厌。《西游记》这本书里面说的是:孙悟空胆大包天,因此大闹了天宫,被法术高强如来佛祖压在高大的五行山之下;后来被心地善良的唐僧解救出来了。他们收服了好吃懒做又好色的猪八戒与忠厚老实又勤劳的沙和尚,还有西海龙王三太子变成的一匹健壮又雪白的小马。唐僧师徒经过种种困难,走过千山万水,收服各种妖魔鬼怪,如:黑风怪、黄风怪、白骨精、黄袍怪、红孩儿、金鱼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盘丝洞女妖、黄花观老道……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西天,向佛祖取了真经,四个人都修身成佛了。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人要像沙和尚那样忠厚老实、脚踏实地、吃苦耐劳。做事要像胆大包天、武艺高强的孙悟空一样勇往直前、契而不舍。我喜欢孙悟空,他有很多可贵的品质。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唐僧误会他乱杀无辜,犯了杀戒,就赶他回花果山。但是孙悟空知道唐僧在宝象国蒙难时,却不计前嫌去救唐僧。孙悟空就是这样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仅如此他还有很多本领:他一个筋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他会七十二般变化,他还会长生不老术等等。也许,你们会问:孙悟空本领这么高强,为什么不自己一个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呢?因为他知道只有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一件事。就像推一块大石头,一个人是推不动的,只有大家一起推,才推的动。俗语说: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坚如铁,团结力量大。《西游记》是一本好书,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经典中的经典。我要好好阅读它,建议同学们也要多多阅读它。六年级:靖凯赫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西游记》读后感_650字《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作者是吴承恩。这部小说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它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以及生动的人物刻画,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师徒四人中最忠厚的是沙僧:他没什么大本事,却勤勤恳恳,干最重的活,从无怨言。猪八戒是二师兄。他呢,本事是有一点儿,毛病很多:贪吃、贪睡、还好色,喜欢搬弄是非,遇到困难他就要分铺盖回家。现在人们常说: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同时他又憨厚老实、真实可爱。孙悟空是我最喜欢的人物,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的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怪,他的如意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遇到困难,他决不退缩低头。同时他能吵会闹、不服管教。唐僧是他们的师傅:慈悲善良、意志坚强,取经的路上他坚定不移,从不懈怠动摇。同时他又昏庸顽固、是非不分。《西游记》让我领悟到:唐僧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是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最后才得以取得真经。这让我懂得了:想要办成一件大事,必须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成功。我们在校学习,生活在班集体中,班级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回家向父母说起白天学校的事情,总是会说:某某同学邋遢,都脏死了;某某同学今天没考好,回家要挨揍了;某某同学今天被老师批评了……我们不能只盯着别人的短处,更不能幸灾乐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多想想别人的长处,多想想别人的好。唐僧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我们上学要经历小学、初中、高中还有大学。都说“十年寒窗苦”。上学的这些年,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学,我们要学会和别人团结互助,和谐相处。记住:团结就是力量。江苏南京南京琅琊路小学明发滨江分校六年级:刘心语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6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匆匆》读后感_650字手捧着朱自清写的散文《匆匆》。真是爱不释手,我读了一遍又一遍,使我受益匪浅,这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使我懂得了时间的宝贵,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啊!“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日子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几句话蕴含着多么深刻的含义。约翰.马克斯说得好:“时间只有度过去才神圣起来。”是啊!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他留给所有人都是一样的:留给勤奋者的是一个充满阳光的成功之路,而留给懒惰者的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说起时间,我觉得很惭愧,以前我一点也不懂得珍惜时间,上学时,妈妈告诉我要好好听讲,我虽然满口答应,但一到学校,我就把答应妈妈的事情给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放学后,我回到家,总是先玩,再写作业,玩到天黑,才发现还有很多作业要写。因此学习成绩很不好,考试过后,我捧着充满鲜红大叉的试卷,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着那些考100分的同学,我嫉妒的想:你们不就是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我多吗?我要是多花点时间学习,我也能考好。仔细想想他们比我多的何止是分数啊,他们比我更加懂得珍惜时间。莎士比亚说过:“抛弃时间的人,时间就会抛弃他。”时间老人给我们的时间是一样的,就看你能不能把握住它。从今天起,我要珍惜时间,不虚度光阴,时间就是生命,要让人生如花朵般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就要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匆匆》一文告诉我们:珍惜时间才能走向成功。六年级:叶夜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中庸》读后感《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全书体例清晰,点评得当,寓意深刻,除了摘录原文之外,还附有白话注解,并在“细读慢品”这一板块中撷取大量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故事、寓言、实例等内容,结合本节所阐述的思想,带领我们细细品味《中庸》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处世之道。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1200字 高一 读后感
-
《中庸》读后感《中庸》是一篇重要的儒家哲学经典文献,它从本体论、主体论、伦理政治论、宇宙论四个向度展开了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经道德本体作为始基,以道德主体作为核心,阐述了秉具天命之性的人在社会和自然中的立身原则和行为规范,最终将天人、内外之道归结为一“诚”。《中庸》接续孔子、曾子思路,继承并改造三代天道观,将超越而外在的、神圣的、具有德性并依据德性主宰人事的“天”进一步转化为超越内在的、作为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物之终极本原的道德本体。中庸之道如今已走向略带贬义的色彩,但如今人世间,成功之人,成名之人,大凡都是深谙此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中,不偏不倚;接着说庸,庸不是无能,而是平常。平常就是不易,即鲜有改变,年少轻狂之时,日日思变,整日里做着相同的工作,重复着相同的生活被深恶痛绝,因而时时思变,跳槽等等所为,均有一定因素是因不庸而起。不说此行为之好坏,年少轻狂时的不庸在长者眼中是为胡闹、是为冒险,是为激进。暮年之人常念叶落归根,常念平淡生活,有一大俗话云:平平淡淡才是真。其意为庸也,年长者好庸,年少者恶庸,且不论庸者好坏,此一对立还是颇引人深思,庸者有好之者,有恶之者,既然中庸合用,我认为中是好的,则合用,庸必然也应是好的,平常之为,淡然处之能培养良好心态,庸并非鼓励不求上进,而是在激进中寻求平衡,此又回到中,不可过也不可不及,是以中庸合用。联系自己的教师生活,我感觉教师确实应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生的错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因为个体的差异,所犯的错误也是各种各样的,教师面对这些错误时,如果心态过急,难免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要伤害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而如果教师能一种平和的心态,冷静地分析一下学生出错的原因,帮助学生找到出错的根源,教师也就不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法。所以,我认为教师保持平和的心态是正确对待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有效改正所犯错误的关键所在。750字 小学 读后感
-
《中庸》读后感【篇一】独爱《中庸》,在暑假,又一次的捧起《中庸》,细细研读。书并不厚,但感悟颇深,下面,让我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中庸”是一种存在,是一种天地间人与万物生存所依附的关系,是时间和空间的完美契合。是包容,也是利用。借天地间的一切,为我所用。《中庸》中句句哲理,值得我细细研读。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之行,自觉自悟自律自警。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无论是通达顺遂还是身处困厄乖蹇,一时一刻也不敢懈怠,不敢放纵自己。无论日常事务如何繁杂,都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永远保持心境平和宁静,须臾不离道义的原则。固守着,坚持着精心的呵护着,培育着内心的美好道德,使内心回归明净,塑造真实美好的自我。作为一名山大人,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越是在隐蔽的地方越加小心自砺,不留下愧憾;越是在细微的小事上越是用心尽力,不出现疏漏。因而,在平时生活中,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也要恭敬谨慎,心怀戒惕,严格自律。细读《中庸》,渐渐地就明白,人心就是一面镜子,照的见别人也找的见自己。自己的心镜照见自己的人性,别人的心境,照见的是你的人品。因此任何事都不可疏忽。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君子之道,就想要去远方,必须先从脚下起步;又宛如要登上高山,必定先从低处出发。面对消逝的岁月,仰望掩埋着先祖业绩的废墟,我们在大路上走来走去,却总是不知道要去哪里,从何处做起。我们平庸,因而我们对于美好的未来总是仰望,而不知道如何接近,认为高远而不可抵达,这正是我们平庸的根本原因。事要一件一件地办,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是天地间孤独的旅行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最卑微的事做起,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天下之事,制之在始;始不可制,制之在末。”也许这世上有很多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从最近处着手,使自己顺其自然,一步一步的取得成功。身在山大,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在进步。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仞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是天地间孤独的旅行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广泛学习,深入探索,周密思考,明辨甄别,忠实奉行。人生也有涯而求之无涯。学习是毕生的事业,时间是永恒的主题。学问之道在于坚持不懈地日积月累别无捷径。一切的成就都是建立在长期的坚实的积累之上的,不要抱有幻想。没有相当的积累工夫,幻想着在某一方面做出惊人的成果或是取得突破都是不可能的。苏轼说:古之立大事业,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拨之志。唯有树立积土成山,驽马十驾的治学精神,才有可能求得真知,成就事业。不偏不倚的立身处世哲学,不折不扣的太平和合境界。独爱中庸。【篇二】《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它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修,修道之谓教”的性、道、教三者为根本,深入阐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中和。“中庸乃人生成败的智慧根本”、“诚于中,信于外”、“君子当慎独中立”、“仁者爱人,仁者无敌”、“诚则明,明则诚”、“和为贵,不自弃”六个方面展示《中庸》的思想和理论。读《中庸》,感觉很迷茫,不知其所云,不是因为字难认,相反字很容易,就是意思很难理解。而以前读《大学》,有很多生僻的古汉字,可是文章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晨读,并查阅了一些资料辅助理解。现在,回过头来,感觉收获还是不小的。关于“中庸”,程颐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形而上学。故其第一章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烛照通篇。那是一种瞬间绽现的文采。是一个自天之命、由微之显、从天命之性到修道之教的过程。忠恕宽容是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则之一。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中所提倡的思想,如“不偏不倚”、“至诚无息”、“内省慎独”、“隐恶扬善”、“执其两端”、“和而不流”、“素位而行”等君子之道,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确立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 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促成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必须有的。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我们应当学习孟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品质。全书体例清晰,点评得当,寓意深刻,除了摘录原文之外,还附有白话注解,并在“细读慢品”这一板块中撷取大量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故事、寓言、实例等内容,结合本节所阐述的思想,带领我们细细品味《中庸》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处世之道。可是,要达到“至诚”的境界又谈何容易呀!特别是我们今天的经济化市场化的社会,达到“至诚”就更加不易。人性是有很多弱点的,归根结底一个“贪”字。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中庸》读后感《中庸》这本经典,也是源出《礼记》,相传为子思所作。由程氏兄弟推崇,朱熹作《中庸集注》而显著于世,“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集注》开篇便是程子对于篇名的解释,“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定理解庸者,颇为少见。是以朱子详之曰“庸,平常也”。平常之意,似与英文general可以互释,可释为一般,也可释为普遍。又《康熙字典》庸有“和也”之解,与篇中“执中守正,折中至和”相通。私以为先贤用字,未必只取一端。中庸之意,当可解为不偏不倚、执中至和之普遍道理。至此与程子定理之意差可相类。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提高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从而使社会可以达到太平和谐的一套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庸之道在中国千余年来成为一种处事哲学,但是到了当代好像出现了偏差,这恐怕跟用字习惯是有相当关系的。当代的“庸”字,主要使用的含义之一是由平常引出的略带贬义的平庸之意。所以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把中庸也归结到不作为上来,这就跟原意相去甚远了。中庸讲的不偏不倚、诚其意,可以从下面这句来理解。“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锹,行乎夷锹,素患难,行乎患难。”此处告诉我们,要守好本分,说合适自己德行和身份的话,做合适德行和身份的事,进而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德不配位,或者位不配德都是不适合行事的。所以诗中有言明哲保身,这个词本来也不是贬义的。身处逆境想要进取的时候更要考虑如何智取,以四两来搏千斤,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获,不能一味蛮干。而如果把中庸理解为不作为,这也跟儒家的本意是相悖了。篇中讲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是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非像俚语所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是有进取的。接着又云,“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很明显地讲到“为”和“修”,这两个字都是主动性的词语,是积极的、向上的。再扩展到其他儒家经典来讲,我们熟知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便是告诉我们当学习有了余力的时候可以出仕,当官有余力的时候可以致学。《大学》中也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今无数能人志士修身进取的思想基础。上面这些儒家思想是前人为了着重讲述而划分的几个方面或者说几个阶段,各有所侧重。所以我们理解中庸的时候,应该看完整,不能只靠只言片语根据当代对字的理解而去曲解古人的本意。“窥一斑而知全豹”不是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1000字 初一 读后感
-
中庸读后感_400字近来读《中庸》,书中的一些观点我很赞同,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知耻近乎勇”“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看看原文,再看看现代专家的译文,感觉我们古人真不简单。原来我的印象中,古文经典无非是“之、乎、者、也”充斥其间,通篇是古代的一些迂腐文人的酸臭文章,经过世事的浸润,阅览人事的沧桑,再细细品味古文经典,感觉自己先前的认识是多么的肤浅和粗陋,多么的不合时宜。系统地阅读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对古文经典有了粗浅的认识,仿佛脱胎换骨似的,对古文经典有了全新的认识,即使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他们文章中的观点仍不过时,因为古人、今人及将来的人,心性是一样的,对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则都有相通之处,不管时事如何变迁,作为生命主体的人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时代都有共性。为什么四书能传承不息?读完《中庸》过后,我算有了一点领悟,因为它们是中华文明的传承,更因为它们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历风风雨雨,经岁月的沉淀,而历久弥新,不会过时,就看你用什么眼光去读了。4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后感_650字一个随口的赌约,一个阴差阳错的机会,让菲利斯·福格先生成为这场冒险的主角,铸就了一个传奇。故事描述了英国绅士菲利斯·福格和牌友以两万英镑为赌注,约定进行八十天环游地球之旅,一路上他与仆人路路通克服了种种困难,而作为警察的菲克斯却误以为菲利斯是逃犯,而至最后返乡时将其捉获,最后菲利斯认为自己输了,但因他轨迹的不同而提前了一天,他获得了最后的胜利也为他的环球之旅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读完这本书,我感到意犹未尽,一次次遭难,一次次心惊胆战,一次次遇险,却阻挡不了菲利斯·福格的决心。再想想自己,有一点点小挫折就放弃了,就拿前一阵子的事来说吧。妈妈每天都唠叨着要收拾书桌,于是呢,我就像老牛一样“抽一鞭子走一步”,结果有一天晚上我“奋战”到很晚,看一眼“横书遍野”的书桌,认为这么迟了,还是等明天在整理好了。但一失足成千古恨那,第二天匆匆来到学校,发现居然忘了带物理练习册了,结果少不了老师的唾沫星子。回到家才发现物理练习册竟安详的躺在书海之上哎,菲利斯·福格连八十天的磨难都挺过去了,但我却连收拾书桌,如此简单之事,弃之脑后,而引来一连串的灾难。想想真是自叹不如。儒勒·凡尔纳在写菲利斯·福格的同时也添加了几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如:忠诚勇敢的路路通,差点葬身火海的阿乌达,以及一路尾随的警察菲克斯。制造了一场扣人心弦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的大戏,向我们阐明了对于梦想的执着以及追梦路上的坎坷与艰辛它教给我的不仅是开阔的新视野,还有做人的原则,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来感受沉浸在书的海洋中的快乐吧初二:星蓝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650字 初二 读后感
-
爬山随想_大学随笔650字昨天去百岁山爬山,跟堂姐还有老爸老妈一起,和堂姐手拉手爬山。其实是堂姐拉着我爬,因为我体力不支,一路上总嚷嚷着累。爬到八旬时,已经是大汗淋漓,两腿发软了,便不能再往上爬,急忙找凳子坐。这次爬山,感觉只剩下累,因为一路上都在急着登山,对路边的风景只瞄了一两眼,唯一的感觉便是两旁绿意葱葱。这次爬山,没有停下来好好欣赏下风景,实在是一大憾事。其实想来,就跟我所看到的一句话一样,人们总顾着赶路,却忘了路两旁的风景。而我又何尝不是呢?回想起自己的求学生涯,其实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从教室到客厅的书桌,每天抱着那么几本书在啃。想来也是枯燥乏味的,可当时竟然读的津津有味,大概是因为有压力,不是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嘛。可是每天好像除了读书,都顾不上别的,感觉自己就像个陀螺,绕着书堆转啊转,一问身边的那些学霸,竟然也跟我一样,连家边附近的商铺都没好好逛过。说来也是挺惭愧的,虽然我在家乡住了十多年,可除了对去学校的路线和去书店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以外,对其他的路线实在是一概不知。所以,高考完后,将家附近的路线都逛了几圈,一逛,才知道,原来这里还有卖这个的,那边还有卖衣服的。看来,自己以前实在是太过忙着读书了,都没有好好地生活过。很有趣的是,上大学后最深的感慨,竟然是:这才是生活啊!上大学之后,除了上课,闲暇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做饭,锻炼,练字,写作,感觉自己才是在真正地活着,至于之前的日子,竟有一种空白的感觉,以前每天都过着一样的日子,根本回忆不起什么,现在,才是真正的活着。看来,生活不仅需要拼搏前行,更需要时常停下脚步,好好看下身旁的风景,闻闻身边的鸟语,嗅嗅路边的花香。650字 初中
-
《悬崖》读后感_650字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最近,有不少人为一部谍战片——《悬崖》而如痴如醉。这部电视剧讲述的是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地下党在哈尔滨的地下斗争。他们谱写了一曲曲壮烈的悲歌。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周乙与女主人公顾秋研以假夫妻在哈尔滨警察厅发生的极富挑战性、战略性的情报工作,俩个隐藏极深的“老奸巨猾的狐狸”展开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共共产党的事情。周乙这个谍战员的感情变化难以捉摸,时而高兴,时而伤心,时而笑里透悲恸。他蒙受着巨大的精神侮辱,因为当时的大学生把他当作一个汉奸,一个为日本人效劳的走狗,他蒙受着巨大的不白之冤和侮辱,想想一个蒙受巨大侮辱和冤屈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如何面对自己的祖国,如何安心地去做一个中国人,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依然“面无声色”的面对自己的工作,依然为中共共产党尽心竭力地提供情报。想想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人啊!坚定的意志,不悔的决心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顾秋研一位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娇弱女子,是如何坚强地面对自己的工作呢?她负责情报的发送工作,这个工作非常危险,因为敌人一旦捕捉到位置那可就是插翅难逃,有一次顾秋研身陷重围,在万邦无奈之下她从离地面约10米的悬崖处跳下去,幸运的是她没有因此而丧失生命,而且还被一个老村妇救下,那是她已有一个月的身孕。想想这个娇弱的女人是何以“强大”啊!表面上优柔寡断,实质上如钢铁巨人,实在令人钦佩啊!周乙、顾秋研这两个深入敌后的优秀特工,随时面临生命的危险,他们坚强、勇敢、明智,他们为祖国的统一尽心竭力,就是赴汤蹈火以在所不辞。他们因祖国而骄傲,祖国因他们而辉煌。盂县下社中学初二:崔舒榕650字 初二 读后感
-
《牛虻》读后感_650字说起读后感,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牛虻》这本书。它是我在初二上学期读到的。 记得那时,我正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名著。然而主人公保尔在全身病痛的情况下,回答别人的却是:“你可以读《牛虻》这本书”就这样,这本书勾起了我无法抑制的好奇心。最后,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读到了《牛虻》,被它那引人入胜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 主人公亚瑟甚是让我钦佩。十八岁的亚瑟自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哥哥生活在一起。但是一次事件彻底颠覆了他平凡的生活,他被一个伪君子——共产党人的一个败类,所诬蔑,又因神父的调职而痛苦地偷渡到南美洲,在外地到处游荡,磨炼自己顽强不屈的意志,满身的伤疾成为了他经历的见证,唯独他那双眼睛所绽放出的光芒,在他陨落时都不曾暗淡! 亚瑟,他身上顽强不屈的精神;遇事沉着冷静的态度;无私奉献的英雄气概深深的吸引了我!十八岁的他,一个阳光,开朗的少年,经历了非人般的困难,但他都一个一个克服了,他改名为“里瓦雷士”成为了一名讽刺现实的小说家——牛虻。左臂扭曲,伤痛都没使他放弃倒下,反而愈战愈勇。 看看他,又想了想现在的我,我红了脸,自愧不如。主人公亚瑟经历那些挫折,都没使他放弃。而我,一个小小的挫折——一次小月考。都把自己弄得萎靡不振,甚至有想要放弃的想法,我为何不学学他那遇事沉着冷静的态度呢?为何不学学他那顽强不屈的精神呢?自己为何会考试失利,那还不是和自己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认真学习有直接关系吗?一定奥改掉这臭毛病! 这又让我想起那句“无论我活着,还是死了,我都是一只快乐的牛虻”。650字 初二 读后感
-
西游记读后感_650字泱泱大国五千载,中国的古典四大名着家喻户晓。而四大名着中,最使我刻骨铭心的便是《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他所写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是我记忆犹新的便是《西游记》中聪明伶俐的孙悟空。孙悟空乃东胜神洲敖来国花果山水帘洞人氏,经观音菩萨点化,成为唐僧的徒弟,与唐僧一同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降妖除怪,立了不少大功。这是我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孙悟空对师父可谓是忠心耿耿。如果找到了什么好吃的食物,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师父。一路上,他保护师父,斩妖除魔。为了救师父,他不惜冒犯天条。他凭借着自己聪明的才智,与妖怪勾心斗角,最终成为妖怪们惧怕的对手。孙悟空充满凛然正气。一次,他来到了一个国度,那个国家迟迟不下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艰辛。为此,他与猪八戒来到天宫,搅得天宫里一片混乱。最终,玉帝勉强答应给那个地方下雨。从此,那个国家的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时候,孙悟空也会与师父有点小摩擦。可我认为这些事归根结底都是唐僧的错。就因为孙悟空把一群强盗杀死了,唐僧就要孙悟空走,而且这辈子再也别做他的徒弟。这时候,孙悟空只能再三恳求师父把他留下。可唐僧就是这么狠心,孙悟空只能深情地和唐僧告别,独自回花果山了。少了孙悟空,就少了一个保护唐僧的人。不久,唐僧被妖怪捉去,猪八戒便请孙悟空回来,救出了师父。从此,师徒俩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两人的摩擦也渐渐减少了。《西游记》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当读起它,我的心里就很快乐,很充实。同学们,能告诉我,你们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是谁吗?初一:变形金刚qsq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650字 初一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