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积薄发1000字

厚积薄发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韬光养晦”与“展露锋芒”,前者强调避世低调,后者主张积极入世张扬自我,表面看来是两种对立的处世态度。细一分析,却不然。古语云:“板凳要坐十年冷”,在我看来,“十年板凳”正是“韬光养晦”的阶段,最终目的却是“一举成名天下知”,是“锋芒所至,马到成功”。因此,没有长时间的“韬光养晦”,“锋芒”只怕也无从“展”起。

首先,为何这样说呢?“韬光养晦”的积累过程可以为“展露锋芒”的阶段打下牢固而坚实的基础。诸葛亮隐居隆中数十年,当天下英才争先恐后投奔明主以逞其才之时,他却不为所动,潜心耕读,静观天下形势,“韬光养晦”地深思熟虑之后选择加入了当时并不被普遍看好却极具发展潜力的刘备集团。隆中之对后,诸葛亮锋芒毕露,日后的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乃至六出祁山之举,正是建立在这“韬光养晦”的基础之上。为创作《史记》,司马迁默默无闻数十年收集查考资料,最终成为“民间史家第一人”;曹雪芹隐身西山,躲开朝廷“文字狱”、“鹰犬”们的注意,批阅《红楼梦》十载,几经修改。正是这些“韬光养晦”之举,不为人知之中低调做人,苦练“内功”,为日后的“展露锋芒”打下了基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伟大的成功背后,往往便需要长时间无人关注之中的努力准备,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方能厚积薄发。倘若小有所成或未竟全功便大肆宣扬,极有可能锋芒未展即为对手所害,或者成为“众矢之的”而陷入被动,终无所成。

其次,“韬光养晦”过程中的调整过程可以为“展露锋芒”奠定更良好的心态。“韬光养晦”是一个隐忍的过程,是痛苦的自我沉淀过程,因而必然面对心智的极大考验。鲁迅留学归国,大展鸿图却诸事不成,于是身陷迷茫。他隐居绍兴会馆,八年中与古碑文字为伴,远离文坛的喧嚣。在时代的黑夜中,鲁迅擦亮了双眼,坚定了唤醒“铁屋子”中国民的救国之道,从一个迷茫的知识青年蜕变成为了一个有坚定信仰、顽强不屈的革命先驱。而他八年前的救国同道们或者被北洋军阀剪杀,或者沦为政府鹰犬。试想如果鲁迅先生当年没有选择于“韬光养晦”中磨练心智,重新审视自己,而是匆忙地“荷戟上阵”,最终顶多也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写手”罢了,待文思耗尽,便湮没无闻了。所以,“展露锋芒”所需的良好心态,往往便在“韬光养晦”中培养而成。

“韬光养晦”如此重要,然而现今很多人却追求时时刻刻锋芒毕露,妄图永远被鲜花和掌声所包围,而忽略了这重要的“韬光养晦”阶段。于是,想要一夜成名者有之,试图靠碰运气而大放异彩者有之,而真正能踏实做事,用心准备者却少之又少。这种忽视“韬光养晦”的心态大部分来自于目前人们的浮躁。人们越是浮躁,便越急于“展露锋芒”,于不可得后便越加浮躁,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我们何不静下心来,“韬光养晦”,收起浮躁之心呢?这样,我们最终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放平心态,“韬光养晦”,“展露锋芒”之时一定不会遥远。

500字 初二 散文

原,乃初也;乃本真也。

是的,只有你抓住了事物最初的根本,再对其进行分解、剖析;你便会发现许多隐秘的缘由,许多藕断丝连。

这次的艺术画展,又何尝不是如此?

原;原创;原手工;原制作。一切全员;一切还原;一切寻源;一切随缘。

我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我的创作。

也不知是怎样确定了主题,也不知是怎样在画布上洒下第一笔墨;我就这样迷迷糊糊地涂抹着我心中那个美好的世界。那是何等幸福快乐的一个世界呵!不论世界各地,各个地区的人纷纷“横跨海面”,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国度也近得仿若近在咫尺。“如果你的心离我们很远,那我们就相隔若海陆;如果你的心离我们很近,那我们就只相隔如咫尺。”这便是我这幅画的主旨。

就这样漫无边际地描画着,我恍然间发现了一种别样的美丽:原创之美,美得惊艳;无论如何,一笑随缘。

是的,正是有了缘,我们同学才得以相逢相知;也正是有了缘,我们才在一起走过了六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学情,是缘。正是有了缘,我们才得以认字学数;也正是有了缘,您陪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寻觅;师生一起探索共学;锦绣年华;无怨无悔。师生情,是缘。正是有了缘,我们才得以茁壮成长;也正是有了缘,我们才在您的怀抱里静读乐思,被烙上了中华路的烙印。校子才得以同生同长。育才沃土;光耀大地;母校情,是缘。

正因有缘,我们才会遇见。

原来,没有缘故的邂逅,便是缘。

你我之间,皆有一种缘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