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师成长》有感
往往越是重要的知识,在存在方式上就越为抽象,学习起来更为艰辛,应用起来就更为费事。虽然我们经常讲学习过程是乐在其中,但并不因此而否认学习不痛苦,只是学习的痛苦与学习的幸福并不冲突而已,这或许就是现在的流行语“痛,并快乐着”的意思吧。
理论阅读应该是教师不可放弃的责任。教师的确很忙,但这种忙碌靠时间是无法偿还的,它需要教育智慧去击碎它。在教育日常生活中,需要成倍的体力劳动才能够替代相应的脑力劳动;同样的道理,相应的脑力劳动如果没有完成,就可以转化为成倍的体力劳动。所以,教师越是繁忙时,就越有理由、越有必要去进行理论阅读。在这儿之所以强调理论阅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上有更深的造诣,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理论阅读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同时规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原本就不应该存在的感性行为。
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总是断断续续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用自己的教育智慧把断断续续的教学工作串起来。当教师把日常教学生活串起来后,不但教师的教育智慧才能够得到体现,而且我们才能够完整地理解教育教学过程。但是,串联工作本身却是艰辛的,甚至偶尔会觉得无聊,特别是当我们看不到这幅教育画卷何时才能成功时就更是如此了。不管你是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法,还是乐于对教学生活本身进行叙事,你在串联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既需要有足够的教学知识来整合这些故事,还需要有教育整体的思路来勾勒你人生中最为精彩的教育画卷。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学习他人的知识与经验,即使我们还会不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们仍然不可能在教育实践这条路上寻找到富有创新意义的教育智慧。所以,我们还需要在教育科研与教学实验这条路上有所尝试。对待课堂教学生活,我们既需要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更需要在课堂教学这个岗位上,体现出自己的教育价值。对于他人知识与经验的学习与应用,的确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可要真正地展现自己的教育价值,还需要教师主动地行进在“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神秘小屋
放学铃一响,少年就冲出了学校。为了避开他的同学们,他特意在大街上绕了一会,然后溜进一座公园,那是一座很普通的小区内公园,没什么人来往,只有几个老人在这儿打打拳、散散步。少年钻进公园底一排密集的灌木丛,灌木丛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间房的后窗口。他推开窗子翻进去——少年来到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这是一间仅10多平方,很可能是以前人们用来做储藏室的平房。少年是在一次下雨天,为了躲雨而发现的。当时地上撒满了当初人们搬家时匆忙扔下的纸张、破盒什么的,窗框上满是灰尘,一只勤奋的蜘蛛已经在窗角上织上了网。屋角躺着一张破茶几和一把漏了底的藤椅。不知是走得匆忙还是明知今后决不会再回来,主人离去时并没锁门,使少年能轻易闯入。少年很快发现这是一间废弃的房子,在茶几上,他甚至发现一把积满灰尘的钥匙,少年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试着把钥匙捅到门锁里一拧,锁应声而开。当时一个大胆甚至荒唐的念头几乎立刻在少年头脑里隐隐出现,又渐渐变得明确,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他完全可以占有它。他将拥有一座征服的岛屿,一块完全归他一人所有的领地。
很长时间来少年始终无法与别的孩子们正常相处。当男孩们在院子里疯时,他更愿意待在母亲身边,一边以一个16岁少年的努力结结巴巴地念着《十字军骑士》,一边和母亲争论男主人公兹皮希古真正爱的是谁。少年记得,当他和母亲谈论这些时,她眼里闪着的是多么神奇的光,虽然,每当这时父亲总要败兴地说上几句“男孩子应该去玩足球而不是窝在家里”什么的。而因此院里的孩子们也不愿和他玩,一看见他过来,他们就喊叫着“书呆子”一轰而散。少年很高兴有一个仅属于自己的王国、自己的世界。
这一天少年来到小屋里,坐在桌边想给母亲写封信。早在一年前,母亲已离开他去了遥远的北方。父母离婚了。母亲很想带少年一起生活,少年自己也向法院来的叔叔说过想和妈妈在一块儿。但父亲用一句话就击溃了他们:她没有经济能力。?
少年抬起头,院外传来孩子们模仿美洲印第安人战斗的嚎叫声。从少年的表情上,谁都可以看出:他实在很想加入这一伙。但习惯——说经验更确切些,又让他明白,一旦他真的出现在那儿,就算离着10米远,对方立刻会像一群真正的印第安人一样再度绝尘而去,仿佛少年像3号5楼那个曾得过狂犬病的老头子一样不可接触、令人生厌。玩具、漫画、零食永远只能起短暂效用。少年无法明白,就连最爱他的妈妈也无法向他解释:为什么大院里的孩子们可以容纳每隔3分钟就要撒尿的“尿尿”,可以容纳一打架就喜欢冲人吐口水、咬人的“疯子”,偏偏就不愿跟他玩。?
就这样,从此少年开始经常来小屋,而大院少年们的排斥行为更驱使他远离人群,长时间呆在小屋里。少年最后一回尝试与大院孩子们接触失败后,他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愿意无条件接纳他的只有小屋。少年日益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离不开这小屋。在这里他不再需要任何人。没有谁可以让他不高兴,没有谁会来呵斥他。他是这里唯一的国王,这里的一切都属于他一人所有。“妈妈”,少年提笔想了想,看了看桌上母亲的相片,他很想告诉她,自己有多想念她。在少年心中,她的双手,她的声音,她的笑容,她身上的一切全都透着温柔和细腻。少年从她那儿学会了看春天的树木吐芽,谛听清晨鸟儿的第一声鸣唱,领会白云在天空中描绘出的神奇画卷。在母亲的指点下,少年听到、看到、感觉到的是梦里才有的王国。但现在没人再理解他,他不太乐意和父亲亲近,父亲总是很忙,匆匆忙忙地进出,匆匆忙忙地吃饭,匆匆忙忙地说话,连对少年的教训也是匆匆忙忙的。而这些都是因为他要“经营”。他继续写道:“我最近交了一个朋友。是班上新来的一个插班生。他个子蛮高的,还会吹口琴。他原来是北方人。课程和我们不一样,起先上课时总感到很吃力。他又是说普通话的,而在我们这里,你知道,谁要是说普通话准会招来一通嘲笑。只有我例外——这又要谢谢你,是你坚持让我跟着电视播音员练出了一口标准普通话。正是这普通话让我们交上了朋友。他经常来问我功课,向我借以前的参考书什么的。我们还一起到英雄水库里去游泳,不过我们两个都只会狗刨式,看来南方和北方之间,就游泳姿势还是有共同点的。”?
少年封了信口,叹了口气,把信放进了抽屉的最里边,那里已放了20多封这样的信。他很想把这些信都寄出去,寄到妈妈身边。可不行,父亲从来不肯告诉他母亲的新地址,就连母亲给少年写的信他都扣下了——少年亲眼在父亲书桌上看到过一封写着他名字的信,那分明是母亲的笔迹,但此后父亲一直未把信给他。少年唯一寄托思念的方法,就是瞒着父亲在小屋里写这些永远发不出去的信。?
离开母亲快一年了,少年不再像刚开始那样一想起来就难受。特别是这段时间有了新朋友后,他的日子充实了不少,就连小屋也来得少了。?
少年拿上足球——今天他和新朋友约好了到大院的球场去玩。他一边走一边用脚顶着球,满腹心事的样子,事实上少年的确在考虑一件事:是否该向新朋友透露小屋的秘密呢?他们两人可以一块儿在那里读书、做作业、煮东西吃。少年一直希望有人和他一起分享那一奇迹,虽然他写信告诉过母亲,可那信永远到不了她手里,小屋中也永远只有他一人的身影。有好几次,少年已经要在新朋友面前抖出那个秘密了,但每次总是话到口边,又吞了回去。他决定再过一段时间——等到放暑假的时候再带朋友去。那时候不会太引起别人注意。
新朋友早已等在了球场上,他一看见少年就兴冲冲地跑过来:“太好了,瞧,那面也有人在踢球。”
少年皱起了眉,那是大院里的孩子们。和以前一样,他们还是不愿意和少年一起玩——尽管他们之间不再像以前一样充满敌意,但拒绝少年的意识已成了一种习惯。同样少年也一如从前地排斥他们。?
“咱们去那儿吧。”少年指了指球场另一端空着的小球门。
“干吗不和他们一块玩?”新朋友奇怪地问,“人多才好玩呀。”
少年低着头盘了会儿球,他想解释,但又不知该怎么说,他最后低声冒出一句:“我从不和他们一起玩。”
那一天,两个少年第一次玩得不那么开心。特别是新朋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好几次把球高高地踢过了围墙。有一次,少年捡球回来时,看见他的朋友正和大院的孩子们说笑着什么……
一星期后。
少年在看电视,父亲在一边翻着当天的股市行情。
“你的那个朋友,就是个子高高的少年,最近怎么不见他来呀?”父亲随意地问,“以前我看他几乎每天都来的。”
少年不出声,把电视机的音量开得大了点。
父亲看了看少年的背影。这姿态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父亲立刻意识到,在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父亲隐隐有些不快。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少年的路毕竟该由他自己走。如果他连怎样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都不会的话,又怎么能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上立足。但父亲并不想说教,让少年多栽几个跟头也好,他现在还小,对他来说再痛苦的事,几年后回头再看也不过是些小事,这总比在社会上吃苦头来得强。
父亲的猜测没有错。少年已和新朋友断了交。
新朋友的确很快和大院的孩子们攀上了交情,他长得很讨人喜欢,又会吹口琴,大院的孩子们立刻接纳了他。但一开始少年并没有因此而和他分手,在长久的孤独后,他很珍惜和新朋友之间的友情。他忍着不快陪朋友和大院的孩子们玩,但他还是明显地感觉到,在对方心中已越来越不在乎自己了——就是在玩球这样的小事上,新朋友也开始学大院孩子们故意一次次让少年去捡球,尽管那些球实际都是他们高开出去的。
最后的决裂发生在学校里。
其实那是一件很小,也很简单的事。当时少年正在擦黑板,那天本是他朋友值日,但少年眼看着快要上课了,他的朋友却还和几个女生谈得欢,丝毫没有结束话头的样子,便主动上去替他打扫。站在讲台上时,少年分明看见他的朋友瞟了自己一眼,又扭回头毫不在意地和女孩们神聊起来。
学校规定,上课铃响过三分钟后,任何人不得再在教室里走动。但由于打扫卫生晚了点,少年开始走回课桌时,正好被进门的班主任迎面碰上。少年的班主任是个出奇严厉的中年妇女,对纪律有着极顶真的态度。她立刻对少年沉下了脸,批评道:“都已经上课了怎么还乱窜?!”少年一向怕这个班主任,他结结巴巴地解释:“我在擦黑板。”
也许少年和女孩之间就这样平平淡淡地相处,平平淡淡地交往,最后随着毕业平平淡淡地分别。但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令少年对女孩产生了绝无仅有的奇妙的感情。
那是在一天午后,整整禁闭了半天的男生们顾不上刚吃完饭,就在球场里疯窜。女生们也三三两两围着谈最近新版的VCD什么的轻松话题。少年一人坐在教室里,有一笔没一笔地在纸上划拉着。窗外隐约传来女生们的谈话声,零零碎碎的一两句飘进少年耳里,少年不禁吃了一惊——谈的竟是他!他忍不住细听起来。
原来虽然少年没怎么跟人交往,但他与众不同的孤僻在两个月里还是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有些好奇心特别重的女生忍不住向少年原班的同学打听起来。那一天中午,少年原班的女生正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少年在她们看来种种的怪僻行为,包括他替人做值日反挨批评,异想天开写小说等等可笑可乐的故事。少年有那么一会儿只感到怒火一阵阵往头上冲,直想冲出去好好骂一通那些长舌妇。但他最后仅是苦笑了一下,自己这样做只会再提供给别人笑料,很长时间来他已经学会容忍他人对他的误解了。然而出乎少年意料的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却冒出来不平地为他辩护起来:
“你们干吗取笑他?我看他除了不怎么爱说话外还是个蛮老实也蛮聪明的人。人家个性是这样咱们有什么好嘲笑的。告诉你们我就看过一篇他写的你们刚刚取笑过的文章,我从来没见过写得这样动人的,我们班里没有一人可以比他写得更好的。”
少年良久以后才认出那声音来,为他鸣不平的正是自己的同桌。他想起来,有一次,他把一篇快结尾的文章带到教室修改,改完后他有事出去了一会儿,回来后发现稿子有些凌乱,他还以为是风吹的。少年从来没想到过,这个仅和他同坐了两个月,总共说不上100句话的女孩,却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而且,她还喜欢自己的文章!人们从来都反对少年做这些傻事,女孩是唯一站在他这一边并且敢于勇敢地表示同情的人。?
从此少年看女孩的眼光多了些说不出的东西。他和她说的话也多了起来。他不再经常去小屋,更乐意和女孩一起呆在教室里复习——这是以前令少年觉得乏味无比的事,如今却甘之如饴,即使两人并没有说上什么话,仅仅和女孩坐在一起也常常令少年莫名兴奋。女孩似乎也感觉到了什么,但她并没有逃避,而是以一个现代女孩特有的自信与自然和少年相处。?
一天,女孩坐着正在试一支新钢笔。笔头似乎有些堵,她不耐烦地甩了甩,一下子一串墨水飞溅出来,不偏不斜地正好甩在少年衣服上。女孩发出了一声抱歉的惊呼。少年这天正好穿了件新衣服,墨水留下了醒目的污迹。
女孩红着脸对有些心痛地看着新衣服的少年说:“我把衣服带到家里,洗干净明天还你,好吗?”
少年答应了。?
第二天,当女孩略带神秘地把衣服还给少年时,他惊讶地发现,几乎看不到昨天墨水留下的痕迹。?
“你真了不起,我以前溅上墨水,用洗衣机怎么洗都洗不掉。”少年忍不住赞叹。?
“洗衣机当然洗不干净,”女孩子内行地告诉他,“我是用饭粒涂在上面,再在温水里泡,这样洗了三回才洗净的。”?
“这是你亲手洗的?”少年更吃惊了。?
“那当然,小时候我妈就教过我,墨水弄脏的衣服非得人工洗才洗得干净。”女孩不经意地说。?
“你真了不起,连这种事都知道。”少年轻轻地叹了口气,“我上小学时妈就跟我爸离婚了,她从来没教过我这些。”少年勉强笑了笑,“不怕你笑话,我有好几件衣服因为弄上墨水洗不干净,都扔在衣橱里呢。”
女孩同情地看着少年,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话。她别出心裁地蹦出个念头。?
“哎,”她半开玩笑地说,“你把那些衣服拿来,我替你洗洗看,没准还能穿。不过到时候你得好好谢我。”
当女孩再一次把洗净的衣服带给少年时,他感动极了。少年很清楚,除了母亲,她是第一个给他以如此细腻关怀的人。少年时时穿女孩洗过的衣服,似乎那上面仍可感受到女孩留存的气息。少年心中涌起一股和他发现神秘小屋时一样的激动感情。
少年决定将这个世界上最爱的东西奉献给她。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后,一天下午他带她来到了小屋。?
时值4月底,天气还有些凉,但当阳光照在身上时,却颇为温暖和煦。窗外绿意满眼,不时传来声声鸟儿鸣唱。?
女孩跟随少年穿过灌木丛翻进小屋后,就立刻眼花缭乱了。她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时地惊叹着。“这可真够刺激的!”她叽里呱啦地说个不停,“这么说你一直就躲在这里了。怪不得别人总奇怪为什么老看不见你的人,原来你钻这儿了!”
少年涨红了脸:“你可不能告诉任何人。”?
“那当然。这是属于咱们两人的秘密。这房子是谁家的?”女孩问。?
“我不知道。”少年说,“自从发现这个地方,我从没见过别人来这儿。”?
那一个下午,是少年在小屋里呆过的最愉快的时光,他们两人一起在小屋里品尝咖啡,读少年以前写的手稿,看着早到的燕子在屋檐下翻飞,而小屋也因为有了女孩的笑声,更添了勃勃生机。?
晚上,少年刚吃完饭,就接到女孩打来的电话:“我有些东西要给你看。”女孩子已经和少年很亲密了。她常来他家,两人一块复习,累了就开上一小会儿玩笑。?
很快女孩已坐在了少年书房里。?
“这是什么?”少年翻着她带给自己的一叠卷子。?
“这是今年考重点高中的英语试卷。”重点高中选拔考已成了每年学校仅次于考大学的一场生死竞争。也是每年这个时候,校园里总会冒出这一类试卷,持有人都声称这是泄露出来的真卷子,向居心不良的学生索要高价。今年的选拔考已经考了两天了,明天是考试的最后一天,考的就是英语。?
“你怎么也信这个?”少年不屑一顾,“骗人的东西。前两天那些据说也是泄露出来的卷子不都证明是假的吗?”
女孩有些急:“这没准儿是真的,是我一个在教委里工作的伯伯带给我妈的。”
“就是真的又怎么样?我反正不会去作弊。”少年说着随手翻了翻卷子,立刻笑了起来,“我肯定这是假的,两天前我就在别的同学家里见过这试卷。我劝你还是别浪费时间了。”
“是吗?”女孩有点半信半疑,“反正看看也不会有坏处,我翻了一下觉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好些范围老师以前根本没给我们复习到。”?
“好吧,我抽空看看它。”少年又神秘地对女孩说,“明天考完试,你到城堡来,我要告诉你些事。”
第二天,进考场前,女孩特意来到了少年面前。“你后来看了那试卷吗?”她问。?
“你说得对,”少年对女孩说,“昨天你走后,我试着做了做那些题,真的有些难,不过我借助参考书还是做出了一大半。你试过吗?”?
女孩摇了摇头:“我英语没你好,不过我有张标准答案……”
这时入场铃响了,少年向女孩眨眨眼:?
“别忘了我们的约会。”?
他自信地向考场走去。
……
少年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来到小屋的。一离开考场他就开始拼命地跑啊跑,扔下后面监考老师诧异的目光、女孩惊慌的脸和一路上人们的迷惑,少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跑,快跑——如果停下来他会控制不住自己。他到死都难以相信,昨天女孩带给他的试卷是真的!?
当少年一看清试卷,他心里翻来覆去只剩下了两个念头——做?不做?做了,他昨天已经看过而且做过整套试卷,那就是作弊;但不做,他将会失去上重点高中的资格——而这又将影响到上大学……但他前几门考试据一个老师透露是年级里最好的,那些不如他却靠作弊取胜的家伙将取代他,他决不会甘心!短短10多分钟内,少年已大汗淋漓。他突然想起来,女孩,她也看过那试卷,而且她还有标准答案。少年转头向女孩看去,只一眼,他就被击倒了,女孩正在那儿以极熟练的速度书写着!?
英语考试20分钟后,少年一字未写离开了考场。?
少年不知自己在小屋里呆了多久,好长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小屋里除了他还有人——是女孩,她来了已有一会了。?
“那是给我的吗?”女孩轻轻地问。桌上摆着一个生日蛋糕,一边还放着张贺卡,贺卡打开着,正不知疲倦地一遍又一遍唱着生日歌曲。女孩微微有些变色,轻轻走到少年身边,“你昨天说要告诉我的就是这个吗?”
少年不吭声,良久,他微弱但坚定地问:?
“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我知道不该作弊,可你不做人家就会超过你,许多人都看过那份试卷。这不公平。”女孩急急解释。?
然而少年还是那句问话:
“你为什么要那样做?”?
女孩沉默了。?
半晌,少年站了起来,他稳稳拿起贺卡,几下撕了个粉碎,又猛地把蛋糕推到了地上。?
“你走。”他简短地说。?
女孩看着少年做这一切,一声未吭。她最后站了起来,煞白着脸:?
“你永远不知道该怎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你只是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把自己禁锢起来,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对任何你无法正视的事,你只会逃避,只会……”她做了个猛烈的手势,“只会躲进这幢破屋子。你是个胆小鬼,我讨厌你,讨厌这地方……”她流着泪冲了出去。?
这已是第四天了,父亲忧心忡忡地坐在少年身边。少年始终未开口说过话。自有人从大街上把少年送回家后,他就一直保持不吃不喝不说话的状态,尽管医生检查说除了有些精神不佳外,少年一切正常。?
“爸,是你吗?”突然,少年轻轻地,但又清晰地开了口。?
父亲心中涌起一股狂喜的感情。“是的,是我。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很好。”父亲语无伦次,“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少年摇了摇头:“没事。”他闭上了眼,轻轻地问:“爸,告诉我,你曾经有过梦吗?那些仅属于自己的梦想?”
父亲有那么一会儿似乎不知该说什么。很长时间来,他已不再在生活中考虑类似的问题了。他回忆着……良久,他点了点头。?
“每个人都会有梦想,也都有过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些会消失,有些则会改变——这并不是坏事,就像不梦想并不是错误一样。关键是你要适应生活,没人能永远生活在自己的梦想中,任何梦想都不能成为逃避生活的借口。”
少年毕业了,他再没见着女孩,她上了重点高中,而他上的是一所普通高中,但他并没有如何沮丧,他已学会了很多东西,嗯,他成熟多了。?
一天,少年很偶然地经过小屋,他看见那儿正有一队建筑工人在拆房。少年并不想去问那些工人——小屋的真正主人是谁,小屋当初为何得以保存而如今为什么拆去?在少年心中愿意永远保存这一个谜——神秘小屋就像当初不为人所知地存在一样,不为人所知地消失,它的存在似乎仅仅为了陪他走过一段少年梦幻时代。?
少年想那个女孩,他很想告诉她,她有些话说对了,有那么一段时间,小屋是他逃避生活的伊甸园,但她不了解,小屋也是他固守心灵的一块净地。但现在,他已经不再需要小屋了,他需要经受生活的考验,他要上大学,当然还要结婚,他还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而他也会永远固守那心灵净地——他已在心中筑起一座永不消失的小屋。
相关推荐
-
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感近段时间读了不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我是一个有着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年里我总是努力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也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不够专业和成熟。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6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教师的专业成长》有感近段时间读了不这篇文章后,我深有体会.书中说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这个公式简单而又明确的概括了教师的成长不仅教师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教育是教育人的事业,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活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教育实践、研究和学习融为一体,做中学,开展行动研究,不断获得实践性知识,从而得到专业提升。我是一个有着13年教龄的教师,在这些年里我总是努力认真的做好本职工作,也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但我深知自己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还不够专业和成熟。看了此书让我感触颇深,让我更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而为一,这对于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切实增强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我知道每一位教师的经验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教育教学中获得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它是无法通过陈述和传授获得的,我将在以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者的身份和思想来面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思考我在教学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及时的发现问题,进而反思其原因及症状和探索解决问题,这样不断地反思、探索和创造,不断地有所感悟、体验和持续积累,我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成为一个真正的专业型的成熟教师。让我们一起不辞辛劳、潜心研究、不断反思和探索,迈向专业成熟之路吧!6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塑造教师》有感用“心”去教育——读《塑造教师》有感化学教研组沈春英利用闲暇之余,我阅读了几本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这本书。教师,作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人之一,他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与长期效应是不可低估的。作为一名刚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新教师来说,往往对学生不够了解,也往往容易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会用很多不恰当的做法。通过阅读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塑造教师》这本书,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卡罗琳博士收集了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的学生相当广泛,有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在内容上也相当丰富,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其中所举的例子是非常典型且生动形象的,它真实地反应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下面我就举其中几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例子。案例一:大量抄写。情节:上初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和一个同学利用晚自习时间,躲进洗手间,把灯关掉,看橡皮球,被T老师逮个正着。于是她罚我们抄写几遍课文。这样的情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出现,老师理所当然地会惩罚学生。实际上,学生偶尔犯点错误应该给予一定的理解,就算要惩罚,也应该找一些有意义的惩罚而不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冗长而又无聊的罚抄。在这个例子中老师让学生抄课文,这会造成学生对课文的厌倦,而且大量的抄写会使得学生厌恶写字。案例二:大学梦破灭。情节:在高二的时候,我们班上很多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很差,这让老师很失望,于是就对我们说:“你们都考不上大学。”我不敢相信,老师竟然会这样说我们,她可是老师啊!在这情节中,老师有点“恨铁不成钢”,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有时候一生气就口不择言,也许我们一句无心的话,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所以要学会控制情绪,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要经过理性思考。作为教师宁可鼓励学生,也不要打击学生;作为老师,自己的责任就是帮助所有的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作为学生,如果能得到老师认同、鼓励和帮助,就更易实现目标。所以我们要学会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一味指责和打击学生,这样只会使学生处于气馁与犯错误的恶性循环之中。案例三:有感情地再来一遍。情节:化学课上,老师总让我回答问题,好让我知道我是多么无知。然后她转转眼珠,深吸一口气。说出这样的话:“好吧,既然你没有专心听讲.那咱们就再来一遍吧!”她会重复一遍(和以前一模一样),对我来说一点都没有意义。有时候,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是我没有讲述清楚,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听,没有理解。在本情节中,这位老师责备学生不守纪律,指责他不认真听课。实际上可能是这位老师的解说能力欠佳。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老师用“再来一遍”的方法再次解释问题,实际上也是在掩饰自己的不足。而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应尽可能地考虑学生地学习方式与学习偏好,采用多种讲授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决定教师如何处理教学内容。案例四:讽刺性地评论。情节:我成功地考入大学,成为一名新生。我还想成为一名作家,认为自己能实现理想。高中时,老师还不断鼓励我,所以我很有信心。我交给P教授(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我写的第一篇英语论文,等待着他的表扬。论文发下来了,我迫不及待地翻到最后一页,期待老师的高度评价。红笔只简单地写着:“英语是你的母语吗?”在这个案例中,这位老师用了诋毁性地评价方式。事实上像这种带有人身攻击的评价方式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可能会堵塞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的自信,破灭学生当作家的理想。对于老师而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这种评价方式是于事无补的。鼓励型的老师知道,挖苦与嘲讽不能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业状况。他们会采用生成性的评价方式。作文题目是种子,学生尝试写作就是播种,老师纠正学生的某些错误,帮助学生进步,就是培育种子,鼓励与表扬是阳光,反复写作激励学生成长,出色的成稿是努力开出的花朵。讽刺性的评论只会将蓓蕾扼杀在萌芽中。我列举了四个简单又常见的教学案例,或许很多教学的理论,我们都清楚,但是遇到实际问题却不一定能恰当地处理,这本书上还有很多教学案例,有关纪律问题、师生关系、班级管理策略、教师个性与专业、教学风格与行为等等。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的学生,想要了解学生,就要真正学会用心去教育,教师有很多权力,但是如何真正用好这些权力是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学习的,比如是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是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我们的权力就在于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教。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学生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而且这种伤痕有时候会伴随学生的一生。有些言语和行为,却能给学生一辈子深刻的印象,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我愿我们一起努力,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前一段时间读了本《教师人文读本》,很多的内容给了我很多的启发与思考,其中,我最爱读的就是《读本》中——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一章节.很多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困惑:"我为什么而活着!"而他们也大都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寻求这样的答案,因为他们不满足于上帝创造了我们,让我们拥有生命这样一种单纯的答案.我在很小的时候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曾经问过大人,他们总是说:"活着呀,就是要快快乐乐的感受生命啊!"曾经品读他人,我的脑海中觉得每个人有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与目的,可是,最终我也没有弄明白"我为什么而活着!"在《读本》中,收录了沈从文,史怀哲,罗素等一些诗人,作家,博士等名家的作品,初读此章节的时候,我还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他们的作品会收录在"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章节中,不过由于自己也曾经苦苦思索过,不免反复咀嚼,体味其中真味.从沈从文给时间"画出的肖像"到史怀哲放弃已有的成就,甘愿去非洲丛林当一名乡村医生,其中的种种让我看到一个个在生命的长河中努力寻求生命真谛的身影.他们可以冲破种种既定的条款,做别人认为"特立独行"的事,尽管在与其他人比较时,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可是,为了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努力的去冲破着什么.他们可以改变上天赋予的种种不公,用顽强的意志把生命诠释,尽管目不能视,但是却并不能阻碍他们想象,当我们的想象插上翅膀,即便身体不允许我们跑,跳,走,越,但谁又能阻挡想飞的心呢他们可以鄙视已经唾手可得的成就,只为了"敬畏生命"就可以把滚滚红尘抛于脑后,把功成名就踩于足下,用整个人生将"生命的意义"诠释得透彻.如果说,初读他们的时候是感动,那么在沉下心来仔细品味后,则是深深的震撼!自然界,生命的存在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可是对于每一个生命的个体来说,生命却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从昆虫界的短短几分钟的生命到其他几百年的生命,时间虽各有不同,存在却是相同的.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繁衍下一代,使命完成便悄然而逝了;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能够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所以捕杀,奔跑;也许有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维系整个生命系统的正常循环……读史以励其志,也许,在这短短的篇章中,在这短短的思考中我并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但是,我想尽量把事做得最好,尽量让人生过得充实,也许当我白发髻首的时候,回忆自己走过的路,可以得到"我为什么而活着"的答案吧9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现代教师读本》有感时间有限,面对厚厚的五本现代教师读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读,只是大略看了一下,不过还是有些感触的!本套书共分为五卷:教育卷,科学卷,人文卷,艺术卷和生活情趣卷.现代的教育理念,学校,课程的今天和明天,教师的天职都是现代老师所关心的,教育卷就从各个方面给了教师一个满意的回答;教师的精神营养不仅在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更需要崇高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人生修养,科学卷中专家的治学道路,兴趣爱好,思想方法,精神境界等给了我深刻的启示;教师的个人修养将直接作用于学生,教师必须有人格尊严,有精神追求,有独立思考意识,并把自己的生命放进这个美丽的事业;既有进步的教育理念又有文化艺术美魅力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现代教师就应当向这个方向发展;教师又是现实的独立的人,教师的生活应该充满生机和情趣!所以现代教师应该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讲"现代教师",并非是要割断与历史的联系,"现代教师"首先应当是教师,要有教师的本职观念.教师的本职是什么就是教书育人,而教书就是教会学生去学,这就意味着教师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教师的职业道德最基本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现代教师是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具有批判与创造精神的人,并且与是俱进.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必须学会要爱自己的学生,对他们倾注所有的爱."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的是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教师也是我人生中的一面镜子,如果让我的学生不能做什么,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所以我必须具备人格.这样,我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我才能够理直气壮,才能够挺直腰杆,才能够做学生们的镜子,让他们能有个明确的道德方向,能够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成为一个正直的人.但是如果一直直着腰,腰也会酸的.理想终归是理想.我不能保证我所有的学生都能够永远不犯错,每个人做什么事都讲原则,不过我希望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的同时,同样不失人格.书中选取了很多国际知名作家,教育家的文章,教育理念独特,很值得学习!从我自身而言,我将通过阅读这套书,吸取其中精华,将其切实应用到我的工作中去,将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自从以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开始,就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个好老师,也想过能够做一个出名的好老师.就我一个人的力量,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我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些微薄之力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孩子,让今后他们的人生能够多一些阳光,对社会多做一些事,国家少一些负担,他们的后代同样能够得到他们的爱.作为一名现代教师,不仅仅要有学识,而且要有胆识,敢说敢做,凡事公正,无私利在心.《现代教师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现代教师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茶馆》有感初秋,叶离树下,铺满了那条弯曲的小径。裕泰茶馆里,一个个苍凉的故事悄然缩放,有梦想破碎的无奈,有骨肉分离的痛楚,有欺软怕硬黑白颠倒的腐朽,混杂于茶客们喧嚣的冷谈声和叹息声中,化成一片嘈杂。而我,静坐于茶馆内,轻饮一口清茶,留下了满腔的苦涩…常四爷的鸟笼老舍是睿智的。在他的笔下,每个人的出场都暗示着他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们都在等待着黑暗的源泉张开血盆大口缓缓地将他们吞噬。常四爷一出场,便提着一只被幽囚的鸟儿,殊不知,他亦是一只心高气傲的鸟儿呀!世事沧桑,社会腐朽,他用明锐的双眼看到了罪恶的本质。他愤世嫉俗,他正直无畏,于是他像画眉般高声吟唱,抑或抨击着奢靡的贵族和不公的世道,抑或预言着帝国悲怆的命运。“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一声清脆的啼鸣,轻易地打碎了人们精心呵护的幻境。然而,这只正直而又善良的鸟儿也难逃被囚禁的厄运。他被关入了冷冰冰的鸟笼中,于是所有悦耳的啼鸣都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化成一片徒劳的虚叹。鸟笼外,是人们悲悯的目光和无尽的沉默,而鸟笼内,只有一阵阵的叹息。王利发的茶王利发准备了两杯茶,一杯奉送给穷人,另一杯为达官贵人而温。在他的心中总是荡漾着一泓同情的湖水。他可怜那些沦落的人们,却感到无能为力,只能奉上一杯清茶。炙热的茶水里,翻滚的是掌柜的悲悯。然而,在动荡不安的局势里,他又不得不戴上世俗的面具,对于上层阶级,他谄颜献媚,吮痈舐痔,他希望能用一杯暖暖的好茶来换取自己的一席之地,可是,时代的悲哀将他一步步逼入绝地。无奈,王利发手中的茶壶摔碎在地,滚滚烫的茶水四溅,留下满地晶莹的碎片。秦仲义的刀和庞总管的剑秦仲义手持钢刀,他满腔豪情,期盼着能用钢刃斩断缠绕于神州大地的荆棘,开辟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庞太监身藏利刃,阴险狡诈,他的剑尖直指着那些真正救国存亡的义士。两人相遇了,表面上一阵寒喧,实际上早已刀光剑影,维新派与顽固派的针锋相对一触即发,令人不由为此惊叹。舞刀弄剑间,他们划开了时代的伤口,涌出汩汩的鲜血。茶馆的棋“将,你完了”!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中,人人如棋,每个人都肩负着不可下的使命,却又不得不如同傀儡般受制于人,尖锐的矛盾造就了均可逆转的悲剧,一枚又一枚的棋子被粉碎。棋盘上,只留下一片残局。900字 初三 书信
-
读《万水千山》有感五(1)张嘉诚我刚拿到《万水千山》这本书时,它里面的一个个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捧着它,一股敬仰之意油然而生,我敬仰红军顽强的意志,敬仰他们心中坚定的信念。这本书纪录了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势单力薄的红军在长征途中遭遇了蒋介石百万大军的拦截,几十架飞机的轰炸。但是,这支队伍不仅奇迹般地生存下来,而且越战越强,最后胜利到达陕北。过湘江,爬雪山,过草地,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草地上气候变化无常,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冰雹铺天盖地,时而暴风骤雨,时而大雪漫天。更可怕的是常常狂风怒吼,走在草地上的人就像一叶小舟,随风飘摇。可红军用他们的毅力挺过来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现在科技发达了,生活也富裕了。而艰苦的长征精神却被渐渐人们淡忘了。一次次不珍惜粮食,一次次不好好学习。你们想想,如果我们不珍惜粮食,对得起在烈日下辛勤劳动的农民伯伯吗?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对得起为我们呕心沥血的老师吗?而有些人呢,是没有毅力,做事往往缺乏恒心,常常半途而废。就拿我来说吧,下课做作业时,看见同学们在踢毽、跳绳,我就没有心思了,想出去和他们一起玩耍,常写了几个字就丢下笔,或者干脆敷衍了事。从而经常不能及时做完作业;还有的时候,是缺少团结,缺少合作,正因为缺少团结,所以常常做不成事,所以我们应该要学会合作,学会坚持,学会不受诱惑,这样,才能做出一件完美的事。我们还要有自己的理想,用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持之以恒、团结一致的长征精神来实现它。“长征是一篇英雄史诗,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同学们,请珍惜现在的生活吧,时刻铭记长征精神,让自己的一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彩。650字 初三 书信
-
读《蝉》有感李商隐的《蝉》云:“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说道:《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描写蝉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有很多,但蝉,我却不喜欢。在夏天的夜晚,当我入睡时,总会听到“吱吱”的叫声,此起彼伏着,待我要闭眼时,它又“吱吱”地吵着。纯属噪音,令人心烦意躁,这恼人的昆虫——知了,真是不知趣!一次偶然的机会,寂静的午后,天空广袤,几缕白云慵懒地漂浮在淡蓝的天空,一副欲醒未睡的样子。在一棵树上,我看到了知了(也就是蝉),它是多么安静的在树上逗留着,那蝉翼真是很薄,薄的好像可以一戳便破,难怪有人会说“薄如蝉翼”。它很悠闲,有时慢慢地在树上爬上爬下,很不老实;有时它似乎不存在,就这么一直不动着,像是死了,风吹,它依旧不动,一番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儿。识得蝉的庐山真面目,我便对它有了好感。在初一上学期时有篇关于蝉的课文吗?还记得那句“它为了生命的延续,必须好好的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吗?那是蝉的生命意义!我突然就觉得“蝉”有点陌生,又有点不可思议了。后来看了虞世南的《蝉》,骆宾王《狱中咏蝉》,才知道蝉是高洁的象征。从此蝉走进了我的梦——我是一介书生,看着人世间云云雾雾,我没有权势,没有地位,但我不屑这些,口中说念道:“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有一年夏天,再听知了叫,多么动人的旋律。我仿佛看到了它的样子,薄如细丝的翼,长又细的触须,知了,多么美妙的名字。我想着想着,心仿佛飞到了蝉的身边。600字 初三 书信
-
读《三国演义》有感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蝉,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笑逐言开)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400字 初三 书信
-
读《匆匆》有感读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让我深受感悟,思绪万千。《匆匆》使我真正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道理。“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的确是的,露珠儿干了,有再晶莹夺目的时候;太阳落山了,有再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天空被乌云遮蔽了,有重现光明的时候......可我们手中的日子呢,却如江河入海,一去不复返!“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回想一下,我又何曾不是这样每天都快速地把作业在学校写好,放学把书包一扔,不是看电视,就是玩耍。父母看见了多次批评,可我却说写好了,书上的内容也记得。可当试卷发下来,却是处处挂“红灯”。我也就像朱自清先生写的那样“头涔涔而泪潸潸了”。珍惜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分几秒,他也会过得充实;;浪费时间的人,哪怕给他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光阴,他也会一无所获,过得空虚。上天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给每个人都是一天24个小时,主要看你怎样掌握,怎样分配。鲁迅先生说得好:“时间就像海洋里的水,只要你能挤,总能挤出。”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玩耍的人们啊!快睁开你的双眼,不然,时间将在你身边消逝。点评:1.文章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自己读《匆匆》这篇散文后的感受,通过这篇散文明白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个道理。文章引用原文,加以自己的理解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展开深刻论述,中心明确,结构完整,层次分明。2.小作者对时间的“珍惜”和“浪费”进行了一番彻悟,并借用鲁迅先生的名言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结尾发出真挚的呼唤,感情充沛饱满。600字 六年级 书信
-
读《成长的滋味》有感炎炎夏日,我们迎来暑假,因室外过于炎热,所以我决定到书店买一本书来作为消遣。于是我选择了《成长的滋味》这本书。这本书并不是一篇小说,而是有10个小部分组成,分别是:人生的礼物,成长的滋味,作者笔下的童年,名字意味着什么,走不出的母爱……整本书在正文部分展现少儿文学的纯真和质朴,幻想和幽默,玄思和深邃,丰富和大气……我认为这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涵。 《成长的滋味》由许多故事串联而成,这些故事有的十分幽默,有的十分感人,还有的充满寓意。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片叫《童年絮味》的散文,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幼时的童年嬉戏和朋友之间的娱乐。讲他们捉蝴蝶,挖蚯蚓,钓鱼,采桑葚,玩捉迷藏……讲作者消失的伙伴和忠实的朋友。读到这,我不禁想起我小时的伙伴,小时候就是那么无忧无虑。读完这本书术后,我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的滋味展开了思考。我从《理解的礼物》这一片小短文中读到做什么事只有你坦诚对待他人,才会得到好的回报。我也得到了一些小启示:在成长中,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挫折或麻烦,我们感受到的滋味往往是苦涩不堪的;当我们和最好的朋友死党发生争执时,这滋味往往是酸楚难言的;当我们付出努力得到回报时,这滋味总是甜美的;当我们被家长老师误会批评时,这滋味往往是辣不可言的,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请要相信有彩虹,因为只有尝过这些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我们才能感受到成长的滋味是完整美好的!这成长的滋味就如一杯柠檬水,虽然酸,但酸中却中夹杂着甜美;这成长的滋味又如一品可乐,时刻充满着激情与冒险;有些人则认为成长的滋味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但这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想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也不乏学习之涯的艰辛,但这些没有什么,因为这是成长中因该受到的。只有你努力拼搏,只要你努力拼搏,终究还是会迎来雨后绚丽多彩的那一道彩虹。蓦然回首,你会惊奇发现,其实,成长滋味中的那些酸甜苦辣咸早就一点点,一点点融入了我们的成长中。成长的滋味是由我们自己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拼搏,这滋味一定会是甜的,如果成长中有困难,不要畏惧,就如《阳光总在风雨后》中所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800字 初三 议论文
-
读《在感恩中成长》有感暑假里,妈妈给我看了一篇叫做《在感恩中成长》的作文,我原以为这只是一篇写怎样感恩父母的普通文章,但是我看了以后就不这么认为了。当我刚看到开头时,就有一首小诗展现在我的眼前:妈妈,你爱我吗?当然了,我爱你!很多,很多吗?很多,很多,而且会更多……妈妈,如果我变成了白熊,世界上最凶的动物,有着尖尖的锋利的牙齿,我追你跑,你会尖叫着跑回帐篷吗?我会很惊讶,也会非常害怕,但是不管怎样,在你的熊皮之下,你还是你,我爱你,我永远爱你,永远,一直,一直到永远,因为你是我的孩子!我看完这首诗后十分感动,这不是虚言假语,这是真心汇聚成的诗,这是一个孩子对母爱最好的诠释、了解。下面我就把文章的大概内容讲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位母亲鼓励孩子的事情。一个男孩的母亲,为了供那个男孩读书,在出晚归,不分昼夜地工作。那个男孩也很懂事,学习很用功。快要高考了,那个男孩害怕考不好,辜负他母亲对他的期望,所以心里一直忐忑不安。这件事被他母亲发现了,于是,他的母亲便在除夕那天请了半天假,在家给他包饺子,还说:“我今天的饺子里有一个里面有五分钱,谁吃到谁就是运气好。”那个男孩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他在嘴里嚼了嚼,突然嚼到了一个很硬的东西,他便吐出来,呀!竟然是5分钱。他欣喜若狂,觉得自己这次一定能考好。果然,在高考的时候,他自信满满地做起了试卷。最后以一个很好的成绩考入了大学。但这个男孩却不知道,其实他并没有真正地吃到带钱的饺子,那个带钱的饺子其实是他母亲单独煮的,然后放在他的碗里,让他吃,这样就给了他一个精神上的鼓舞,使他没有压力来考试,这样他才考得这么好的。读完这篇作文,我深有感触:母亲所做的事都是为了我们好,我们一定要懂得去报答父母,学会感恩,就像文中的男孩一样,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也有着同样的经历,只是我们像文中的那个男孩一样,没有发现罢了,但是这种精神上的鼓舞其实无处不在,我们一定要懂得去感恩父母,报答父母对我们的恩情。有的时候你和父母顶嘴,肯能你过一会就好了,可是父母却心如刀绞啊!他们辛辛苦苦把我们养大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你说他们能不伤心难过吗?这篇文章真是令我受益匪浅啊!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蜥蜴》有感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陈老师要求我们去读《读者》,其实我早就迷上了《读者》里面每一篇文章,不说全部是精读,但至少我一字一句都看了进去。不知是哪一期《读者》,里面有一篇文章,题目真的不怎么吸引人,叫《蜥蜴》,普普通通的开头,简简单单的结尾,可就是这朴实无华的语句,打入了我的心房,以至于让我提笔写下了这篇“不起眼”文章的读后感。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作者去沙漠旅行,走到了一棵仙人掌面前,有一只蜥蜴正仰着头,等着仙人掌上的露水滴落下来,作者没看两眼就走了。返程时,又遇到了那只蜥蜴,一成不变地仰着头,唯一变了的,是仙人掌上的水珠不见了,对!被太阳蒸发了。作者不忍心把蜥蜴丢在沙漠里,于是把它装入自己刚喝完的空塑料瓶中。第二天,当作者想把它埋葬时,奇迹地发现蜥蜴活了,于是把它又送回了原来的沙漠。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去旅游时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我感受很深。蜥蜴可以说是起死回生。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文中这只蜥蜴的求生意识;塑料瓶中仅剩的一点点水滴救活了蜥蜴,这一点点水是蜥蜴唯一的希望,虽然很渺小,但它并没有放弃,反而用自己的意志战胜了死亡的威胁。蜥蜴很像一个众所周知的名人,或许大家都已猜到,霍金。霍金一生十分的坎坷,一个有着如此多的智慧的人,身上都有着疾病的禁锢,有着疾病的烦扰。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他也能够完成一部部巨著,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没有消极,没有沉默,反而和正常人的心态一样,乐观,积极,向上……和霍金,和文中的蜥蜴一样的人有很多,海伦·凯勒,史铁生等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让我感到一种挫败感,想到自己平时的抱怨,平时对生活的不满,惭愧油然而生。这些人,这些物,每一件都在启示着我们要在逆境中生长,我们有健全的身体,而他们没有,他们都没有抱怨自己,抱怨生活的不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这样做呢?由这篇《蜥蜴》我联想与感悟到了许多。希望大家可以像蜥蜴一样,在逆境中升华。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800字 高一 读后感
-
《家》读有感家,对我们来说是温馨,舒适,安心的代名词。它是幸福的港湾,庇佑着我们这些稚嫩又天真的孩童。而我们也满足地处于父母的怀抱中汲取温暖与幸福。但是,在《家》中,在这个由四四方方的砖瓦组成的院子里,在这个抬头看不到广阔天宇的囚笼中,在这个封建礼教压制灌输的孕育之下,里面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他们接受着同样的现实,但是却演绎了不同的人生,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他们又处在怎样的漩涡中挣扎?这部书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有思想,不听天由命的抗争者。许是他的两个哥哥的经历让他处于理性的叛逆中。他关心时事,他热血沸腾,他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许是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注定了一段悲惨结局的恋情。他喜欢上了婢女鸣凤!这在那个时候是相当不允许的!鸣凤是一个机灵天真,清秀勤劳的姑娘。他们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是,彼此的心意是相同的。最后,在觉慧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老太爷不可更改的命令下,鸣凤宁死不愿嫁到别人家,不愿悔了清白。于是啊,她悄无声息地投入冷冽的湖泊中。在死前,她在挣扎,她在等那个喜欢的男人温柔的呼唤她的名字。可是,没有,没有人在意她的死活吧!她活着没有任何希望,她选择了死亡。不,她是选择了解脱!不知她在尚未沉底的那一刻,她是否后悔。可怜的觉慧是在第二天,她死后才得知的,他后悔,他悲痛,他跪在湖边等心中的她告诉自己这是一场梦。可惜啊,现实不是个善人。这一场悲剧就以她的死终结了,但在他心中留下的殇却怎么也挥不去。他发觉在这个所谓的“家”中,他没有任何思想,这个“家”中没有温馨,只有无穷无际的折磨!是呀,它要把人折磨成怎样才肯罢手呀。于是,已经失去信心的他选择了逃亡,逃离这个樊笼,逃离这个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家。同样老二觉民已失望,老大觉新也无可奈何的忍受着。于是啊,一个好端端的家变成了这样。若是这样的家拿到我们现实生活,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吧!即使如此,真正珍惜家的意义的又有几人?因为一些小事就离家出走,因为在一件衣服的颜色上有分歧闹离婚的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家暴的行为等等,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社会在进步,亲情却在淡泊。以史为戒,我们应该有些改变!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家》读有感800字 读后感
-
读《母亲》有感她长得很高,稍微有点驼背,宽宽的椭圆形脸庞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一双不安而哀愁的眼睛暗淡无光。在她又黑又浓的头发里面,已经杂有一簇簇的白发了……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母亲,而然也正是这位未老先衰的母亲,使我产生了许多感叹。“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温暖的呼唤;多么伟大的人啊!而高尔基笔下的母亲不但是无私的,伟大的,亲切的,更是令人疼惜的,爱护的,也是十分让人喜欢的。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每天受尽丈夫的吼骂、殴打还有那副喝醉酒发酒疯的可怕模样……但她的情感色彩其实与普通母亲是一样的。当她得知自己的儿子正在阅读一些“禁书”,正在慢慢的踏上非法道路时。心中也有忧虑,也有不明白,但他并没有怕儿子不理解她的心,而是勇敢的去问问他,问问他的想法。然而儿子也将自己的心毫无保留的告诉自己母亲。就是因为这几次的沟通,母亲明白了儿子真实目的——原来他们是在找寻真理。但母亲的心总有一丝忧虑怎样也去不了,因为她知道不论儿子做的正不正确,终究要受到监牢带给他的痛苦。 终于,一句话——“我们应该使那些骑在我们头上想蒙住我们眼睛的家伙知道,我们对一切都要看得一清二楚,我们并不是瞎子,不是动物,不是仅仅要吃饱肚子,我们希望过人的生活!……”是母亲将心中的忧虑转换成一些些自豪感——确实说得有道理!然而当巴维尔的母亲并不是如此轻松的!每天要承受各式各样的谣言,每天晚上那敲窗子的声响总会将她从睡梦中惊醒……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竟有如此的忍耐力,要是换做平常别的母亲呀!早抱怨啦!但这一系列的忍耐,一系列的保护都是徒劳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警察的耳朵里。巴维尔被捕了……之后又出狱了,然而他还是坚持寻找真理,有被捕了……母亲每天在家中以泪洗面,心痛不已……他担心巴维尔……我其实也十分困惑,为什么巴维尔如此心疼自己的母亲,还要做这种非法的事,是他离开心爱的母亲呢?也许他要追求真理吧……然而这位母亲,使我懂得了只要与对方沟通,什么事都可以清楚、明白的。沟通很重要!还有对一件事的坚持,对自己的肯定……800字 小学 读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