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隍庙
50字
初三
诗歌
沪上城隍美味归,
江南六月雨晴徊。
廊亭九曲春茶碧,
古树参天喜鹊飞。
南唐后主李熠写下乌夜啼词牌言
100字
初三
诗歌
南唐后主李熠写下乌夜啼词牌言
亡国之喑哀以思念含蓄清幽桌面
西楼古窗前 梧桐寂寞的从前
我却在深院 欣赏紧锁清秋假山愁前落叶
乌云遮碧云连天 黯乡魂唯别不说再见
念天地悠远独怆然涕下 惧怀逸兴不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诗歌
50字
-
上海的老房子如果一座没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新盖的建筑物再多,也是苍白的。上海的老房子是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上海,不能没有老房子,就如不能没有历史文化那样。上海老房子随着城市的辟路、建地铁、造桥、盖新楼、造各种商场等一批批消失了,存下的老房子越来越少了。一个老房子里可以有什么?一段往事,一段童年的回忆?还是长大的无奈?走进富有上海气息的弄堂里,眼前的小路使我不经意间产生几许凄凉之感。四处湿嗒嗒的,墙角长了不少的青苔,斑驳,剥落的墙面透露出时光流逝的沧桑感。我也曾想过,如果老房子知道它现在已经被人遗忘了,会不会也躲在黑暗里默默地哭泣呢?好在现在老房子里住的人还不少,更多的是一些老人不愿意搬出来,毕竟这里有几代人留下的回忆。走过略微阴暗的弄堂,再来就进入人们住的老房子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它的结构。首先是石库门和天井最先映入眼帘,然后便是客堂间,旁边是厢房。跨过窄小的过道就是楼梯间。底楼的房子后面会设置一个灶间,年代久远点的时候里面会有很多只灯泡用来照明。每户人家备一只灯泡,这么多家住户把灯泡放在一起,像极了一串会发光的葡萄。灶间的旁边还有个大水槽,是水泥砌成的,大约有半腰高,大家都依靠它来做最基本的洗漱。伴随人居增多,水龙头密布。灶间往上就是亭子间了,亭子间设在底楼与二楼或二楼与三楼之间,大多处在厨房上面和楼梯折处,也有在顶层,室内低矮局促。所谓“亭子间”,原意是储藏室,近乎阁楼的性质,大多为佣人仆人的栖身之处,冬受风欺,夏为日逼,只有一边墙上开窗,面积绝对小于十平方米。这种狭小的环境换了现代人更本就住不下去!很多作家都写过关于亭子间的小说,把它描绘的如梦幻场景一样。但在我看来即使狭小凌乱这也是它最真实的样子。沿着亭子间旁的楼梯往上走,就是为数不多的正房,那是一栋石库门中最好的居住环境了。随后要说到阁楼。随着人口的增加,有许多孩子睡觉其实是在阁楼上的,相比之下阁楼的空间也不大,但是不得不提的还是老虎天窗。在夏日炎热的晚上,睡不着的孩子们是有多无聊多难耐啊,他们掰着手指头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数着星星,那份少年时纯真的情感多让人动容!顶楼的后面还有晒台,夏天的傍晚时这绝对是个纳凉聊天的好去处!老老少少,在夏日余晖中的那点光亮里,老人摇着蒲扇讲故事,孩子托着腮帮听故事,不远处甚至还传来老式收音机里那悠悠的戏曲唱腔和说词对白。这份惬意这段画面,实在是永生难忘!老房子的历史悠久,建筑结构独特。承载了一代又代人的童年和美好的记忆。总而言之,那些有着自己独特风格而非现代化钢架混凝土工艺,无论怎样都有无法比拟的意义不是么?我觉得老房子不该拆,它应该切实的存在着……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也是历史的一部分。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
上海北京的故宫和万里长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它们都以独特的风格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北京的万里长城规模浩大,工程坚难,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古拙秀巧,斜而不倾……这些建筑都闻名世界,连牙牙学语的娃娃都不可能对它们一无所知,但上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它不仅美丽、绅士、有内涵和深度,同时它也散发着活力。上海的外滩很吸引人,早上,它像一个刚沉睡中醒来的娃娃,是那么的恬静、优雅,是那么的可爱,慢慢地,整个外滩就热闹起来了,它就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是那么的富有生机和活力,和早上的外滩有着天渊之别,一到晚上,它又恢复了宁静,此时的外滩虽然没有了摩肩接踵的人群,但是,流动着的车灯、明亮的橱灯、五彩的霓虹灯……散发着迷幻而柔和的光芒,构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不夜城”,给外滩增添了几分魅力……如今,一座座具有现代化的城市建筑在母亲河的东岸拔地而起。有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它高420.5米,共有88层。在它的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豪华五星酒店——金茂君悦大酒店。特别是高152米,直径为27米的酒店中庭,28道环廊在霓红灯的照射下光彩迷人,仿佛置身在时光隧道。设在88层的观光大厅是目前国内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它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世界高新技术的完美结合。在金茂大厦的边上有上海城市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它有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中至如茵的绿草地上通过三根直径9米的擎天立柱串联起来。而两颗红宝石般晶莹夺目的巨大球体被高高托起,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体现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情画意。白天登上东方明珠,可以尽情饱览浦江两岸和上海的秀丽壮观的景色,夜晚东方明珠在璀璨的霓红灯映照下现得流光溢彩。浦东的开发、开放使得一座座、一幢幢风格各异、造型别致的摩天大楼矗立在故乡的热土上。啊!我的故乡——上海,生我养我的地方,它过去有“东方巴黎”的美称。现在它傲立在太平洋的西岸,成为国际闻名的大都市。我爱你故乡,我爱你上海。上海市闵行区民办文绮中学初一:陈晓芸点评:字里行间表达这上海的热爱,描写能力若进一步提高,读者可能会觉得上海更有魅力。点评老师:800字 初三 写景
-
忆上海上海。写到这个词的时候,我的心狠狠的痛了一下。有你相随的日子,生活多甜蜜偶尔想起过去,点点滴滴如春风化作雨,湿润眼底。没有谁能忘记这美好的回忆。相见欢,且把泪水轻轻拭去。就算相见有期无期,在某个夜晚,我会想起你上海。上海的夜空是永远也不会黑的。观察了6年的我,夜夜看,天天看……从来没想过,会有一天看不见上海的夜空。过年的时候,整个弄堂里的孩子一起去街对面的摊子去买鞭炮,我总是吃上一半的年夜饭,然后和姐姐一起急急忙忙的跑下楼,和早就在下面等候的朋友们一起放鞭炮。鞭炮随着每一个人的欢呼声而绽放,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快乐,所谓的苦笑、伪装、笑里藏刀……在这里是不存在的。邻居们有的抱着未满月的小弟弟出来凑热闹,有的外公外婆用毯子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自己年幼的小孙孙出来看热闹那时的我是出了名的胆大也是出了名的调皮,爱在烟花旁大叫大跳,有些男孩子也一起欢呼,于是,妈妈拿起照相机,留下了这一刻,化作永恒,居住在我的相册里,生活在我的记忆里。在上海这么复杂的城市里,我决不会迷路,走了6年了,我对每条路都是那么熟悉。上海的公车是很难挤的。上避碰撞,下避脚踩。特别是去南京路。姐姐现在依然住在上海,而我,来到了杭州。在杭州找路,我是这样的:找哪条路像上海的,就走哪条。记得很小的时候,和姐姐一起去南京路,那天上海很漂亮。姐姐摸着我的头说,塔塔别乱跑,跟着姐姐,等你长大了,就可以一个人来了。可是现在我长大了,像姐姐那样大,但是妈妈说,下次回上海,如果要去南京路,叫姐姐带你去,你离开上海这么多年了,路一定记不得了……去南京路的路上,我看着车窗外的景物,笑着对姐姐说:“这条路我记得很清楚呢。”是啊。这条路在我的梦境中出现很多次。姐姐用上海话与别人交流,我全听得懂,姐姐说:“塔塔不错,这么多年了,还听得懂。那一定记得怎么说了吧?”我茫然。杭州话是滚瓜烂熟了,但一开口说上海话,竟然说的结结巴巴。姐姐笑了。笑里还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哀……一个下午,姐姐都在用上海话与我交流。晚上去院子里拜年时,我记起了所有上海话,说了6年的上海话。从前的邻居、伙伴、朋友都很开心。忽然儿时玩伴刘乐说:“姐姐,你回来住吗?”我忽然就沉默了下来。良久,我笑着用上海话说:“勿拉格勿要太幼稚哦!侬还要读书。”那天,乐乐拉着我吃遍了家门口的摊子。说真的,我感受到了小时侯自己拉着乐乐吃摊子……物转星移,物是人非。角色转换就是那么快。我从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变成了来上海过节的游客……900字 初三 书信
-
旧上海一闲时购书,略不经意,目光转过一家店肆,名曰“旧上海”,细细端凝,尤其显眼的,是店内充斥满的象牙白涂饰。再看,从里屋铺设到门边广告,也确实洋溢着旧上海气氛,大概是销售工艺品罢。我向来不大追崇中国近代兴起的玩物文化,但却向店家目不转睛地看着:门可罗雀,灯火寂寥,只留得店家孤苦一人,挥舞着鸡毛掸,打理这尘灰满目,打理这寂寞时光,打理这擦拭了良久又未曾涣然的象牙白。这颜色我印象很深,思绪飘回远年,那是世纪前事,寂寞的古国小乡,一次次在宁静中怀抱着漫漫关山的风情安然入梦,一夜满城风雨,小乡依靠的海岸,登上了一些金发蓝眼的大个子,他们带着西方哥伦布征服者的理想,来这里书写自己的历史。从此上海顿时升格成东方西方两大文明的擦撞处,传统前卫、激进保守、东方西方,这么多矛盾有机交错成网络,然后是网络把一座城市连同一个时代推向张扬,洋洋洒洒地炫耀着自己的辉煌,最难忘的就是那高雅朴素的象牙白,纷繁杂乱地铺满上海,涂遍上海。那个时代,上海作为新兴前卫的代名词,用它的历史托起一代年轻人,巴金、郁达夫、郭沫若、张爱玲,他们写下故事,和上海引领的时代交相辉映,真断谷回声,千古绝唱,即是枯木冷草,也要在今日街巷的静寂时分,显露他们吓人的过去。要证明上海的张扬,还有一个证据,成名于那首着名的流于虚华情调的老歌《夜上海》:上海一夜,满目轻佻,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人们极力奢侈,率性放纵,让“夜上海”的底蕴至今魂牵梦绕,牵绕着一代年轻人的时代情思,牵绕在“夜上海”背景的浪漫主义影视剧里。但眼前的“旧上海”门可罗雀,灯火寂寥,只留得店家孤苦一人,挥舞着鸡毛掸,打理这尘灰满目,打理这寂寞时光,打理这擦拭了良久又未曾涣然的象牙白。600字 初三 书信
-
上海人同样,几个上海人到外地去,往往也显得十分触目,即使他们并不一定讲上海话。但是,究竟有多少地地道道的上海人?真正地道的上海人就是上海郊区的农民,而上海人有瞧不起“乡下人”。而现在外地人到上海的越来越多了,不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活,怎样去与他们和平相处。对外地人来说,上海是一块黄金。多多少少的外地人都向上海走来。和谐是很重要的。全国有点离不开上海人,又都讨厌着上海人。各地文化科研部门往往缺不了上海人,上海向国家上缴的资金也极为乐观,可是交朋友却不愿去交上海人。上海人看不起外地人,是因为地方的文化不同。不过上海人更离不开外地人,上海人可以说是精细,干活也精细,许多需要劳动的事都不做,现在可好都是外地打工者在做。现在的上海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变了。生活向和谐走去,上海人变得越来越热情,越来越好的对待外地人。外地人也能真正的去理解上海人。350字 初三 书信
-
上海上海,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多少人渴望的幸福的城市,但是在这里有几个人是快乐的?上海,是一座悲伤的城市,充满了悲伤和离别,但是在这里有几个人是上海人?上海,是一座和谐的城市,互相帮助和了解,但是人也有好与坏……100字 初二 诗歌
-
老爸,老妈白云是蓝天的娃娃, 蓝天是白云的老爸, 白云在蓝天上 自由地飘呀飘, 我爱我的蓝天爸爸。 小鸟是森林的娃娃, 森林是小鸟的老妈, 小鸟在森林里放声歌唱, 我爱我的森林妈妈。 小鹿是大山的娃娃, 大山是小鹿的老妈, 小鹿在山间, 快乐的嬉戏, 我爱我的大山妈妈。 我们是祖国的娃娃。 祖国是我们的老爸, 我们在祖国的怀抱中 幸福成长 我爱我的老爸和老妈。150字 初一 诗歌
-
老张和张老汉字就是这么神奇老张和张老,两人的字完全一样但两人的命运却完全不同老张住村子西头张老住村子东头老张是个农民他拉了一辈子的车他把成熟的庄稼,一车车拉到打麦场又将晾晒好的庄稼粒一袋袋运回家最后,他将车拉进了城他给别人拉过新买的家具也给别人拉过丢弃的东西风里拉过,雨里拉过酷暑里拉过,严冬里拉过直到雪花把他的头发染白寒风把他的脊背吹弯他才步履艰难地把车拉回了家踏进故土的那一刻,他的鼻子酸酸的因为,他的口袋依然很瘦很瘦张老是个教授他教了一辈子的书他的学生很多很多有的当了大官有的成为富翁有的成为专家在职的时候,他习惯人叫他教授退休后,他喜欢人称他张老老张和张老一块长大老张一辈子没有远离过故土张老母亲去世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最终,张老走在了老张的前头临终,他嘱托儿女要把他埋在母亲的身边让他在天堂为母亲再尽尽孝张老的墓是老张打的圆圆的墓冢犹如一滴眼泪多年以后在张老墓冢的不远处,增添了一座新坟那是老张的墓远远望去,两个坟冢一模一样400字 初一 诗歌
-
老房子天台有一幢老房子那是已记载了一个年代的老房子腐朽的老木弱不禁风在空气中抖动着粉尘在空间中乱舞春秋它的身躯绽开着一朵朵乳白色的蘑菇在干枯的落叶中若隐若现撑起并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絮语在手指的重压下却即刻断裂原来也惟有化作一首《葬花词》前些日子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雨侵占了这个世界老房子没能幸免于难它被摧残得面目全非整个身躯已全无踪迹只剩下几根主心柱在拼命支撑着在暴风雨后仍旧摇晃不定老房子的惨景竟让我回忆起一个世纪以前圆明园成为遗迹的过程残景下竟无人感到悲哀或许人们已遗弃了一个时代200字 二年级 诗歌
-
老房子岁月无情。因为他在老房子的脸上。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岁月不饶人因为他把老房子的牙齿。一颗颗拔去。老房子的日子。很凄凉。我们用一首首小诗。去温暖您。我们用一首首歌曲。去唤醒您。无论是一首首小诗。还是一首首歌曲。都是我们对您的爱。您的关心。在我们的眼里。您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朋友。100字 四年级 诗歌
-
请跟我来上海城隍庙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全家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富有上海特色的城隍庙。50字 六年级 叙事
-
上海外滩百舸争流黄浦江,万国建筑诉沧桑。夜来高塔迎宾客,盛世繁华赛西洋。50字 高三 诗歌
-
上海外滩明珠塔影浦江游,碧水蓝天掠海鸥。逐浪听涛风拂面,五湖宾客诧云楼。50字 高一 诗歌
-
上海世博会各国建馆来比高,和谐城市生活好。宫殿蚕岛月亮船,东方之冠领风骚。50字 高三 诗歌
-
璀璨的上海如果有人问,北京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北京是辉煌的。如果有人问我上海是什么样的,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上海是璀璨的。50字 六年级 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