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近态1200字以上

中国教育的近态

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中国教育,近年来成为争论不断的话题。社会正不断发展,而中国教育似乎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多大的变化。层出不穷的问题使得中国教育该不该与社会挂钩成为中国急待解决的心病。

学生加压化

国家对教育的第一要求首先是减负,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家长们不断给自己的孩子报课外补习班,意图很简单----培养所谓的“全方面人才”,而学生们有苦说不出,没日没夜地上课学习,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机器”。

课本越来越厚,书包越来越重,课程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时间越来越紧,成为学生们的普遍心声。家长看着日渐疲乏的孩子表现出的更多是无奈,最多对孩子说一句:“现在是竞争性社会,你落后一步,以后就要落后千步万步!”大部分学生已超负荷学习,有的甚至白发渐生。这就是政府为“学生减负”的现状。

无法自理化

大学生熬过了十几年寒窗苦读,以为可以放松的时候,一个个让我们听起来幼稚可笑而又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被子怎么叠?谁能帮我洗衣服?怎么用钱换饭票……

家长为了让学生学习好,为他们创造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累时再来个全身按摩”的环境,以至于有些孩子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为自己准备的,只要喊一嗓子,做个手势就有人恭恭敬敬送到你面前。非也!这样的生活与残疾人并无二样,就算苦读入大学,个把月后就会被学校“请”回家继续当大少爷、大小姐。

考题死板化

题型相同,题数相同,内容相同,答案也相同,这是应试考试的特点。你看这道题,指不定在哪本练习册上见到过,出题人为省时、省力,从每种练习册上拼凑几道题,一张卷子自然而出。真成了“天下试卷一大抄”!不过学生也有应对的办法:我把所有练习都做过一遍,你出什么,我答什么。

现在考题已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已无许多余地变化。而那些课外趣味知识却无人问津。实乃怪哉!不过想想也不怪,中考高考怎么可能有它们的身影呢?为了“前途”,还是与考题一同死板下去吧!

文理合科化

改革开放已有三十载,但是为培养专业人才,将学习简分为“文”、“理”两条。如今大浪淘去三十年,经济、文化等领域也得到迅猛发展,培育多元化人才成为现在当务之急。可这“文”、“理”双线依旧未变,不禁让人遐想:可否双线合二为一,文理并科?

如若文理合科,社会定然接受。多方面人才,哪个公司不想要?那个集体不想求?可学生一听好似一场噩梦开始。文理合科,负担加倍,压力加倍,困难也加倍。闲时减半,精力减半,效率同样减半。比来比去,何去何从?一句话:合科难,难于上青天!

“分水隔岭”化

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考高中考大学,只靠学生可不行,家长也跟着出谋划策,有的竟“独揽大权”。for example:每当各地各大名校招生开始,排长龙报名的绝大多数都是家长,无论等多长时间,名额有限,挤破头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重点班。可孰不知有时却是本末倒置,害了孩子。是“龙”的孩子暂且不说,如若孩子是“牛”,家长给他安上翅膀也飞不到天上去。中等生本来基础不稳,不先“固本”,反建“高楼”,到头来“楼崩房倒”,形成“两极分化”,一条“分水岭”自然而然形成。到时后悔不迭,可为时已晚!

“千军万马”化

所谓“千军万马”,实乃大学生也。虽然计划生育早已出台,可架不住中国十三亿人口呀。当今人才辈出。大学再多,仍然容不下学生。没办法,大学只得扩招。与其说是“扩充教育”,不如谓之“稀释教育”。人多,“硬件”不多,不是“稀释”又是什么?

考上大学不要高兴太早。大学毕业找工作照样头疼。面对现在“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现状,无奈,考研究生吧,没准儿三年过后又来个“硕士毕业即失业”,那又该如何?考博士?

……化,……化,……

现在的中国教育如一条船,已出现些许漏洞。如不弥补,问题将愈加严重。何去何从?我们不知道。同样,我们正拭目以待着中国教育无限美好的前景。

钱老永垂

900字 高三 叙事

2009、10、31日是一个令全体中国人民都为之感伤的日子,我们伟大的航天巨星钱学森老人永远无法挽回的离开了我们。享年98岁。

此时的我说不出内心万分悲痛与惋惜之情,天空中簌簌落下的阴冷细雨向我们陈诉了一切。一个伟大的世纪老人陪我们一起走过了最后的二十多年。回顾钱学森的一生曲折而充实,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做了本来不该属于他做的事情,他向13亿中华儿女交上了一份最最赤诚的答卷。可以说如果没有对一个国家充满极大的热忱,他不可能做出如此大的成就。钱学森成就了自己已给子孙后代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记得2007年感动中国给钱学森老人的颁奖词是这样的:“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者,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科学的旗帜,知识的宝藏,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说实话我并不赞同把钱学森老人纳入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员之中,因为那毕竟太渺小了。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对钱学森老人的光辉形象有所影响,因为在中国我想即便是没有感动中国的推介钱学森这个象征中国科学高度的领军人物就已经妇孺皆知。而作为媒体旨在推荐一部分在特定领域值得我们称道的人,我想钱学森当时听说进入感动中国十大员时间一定是平静的。或许要是谈荣誉他老人家在中国早已经无与伦比,他会在乎感动中国吗?他早已在中国人民心中永驻,也定然永恒。任由海陆的变迁,星斗的转移。都不会磨灭钱学森作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的历史功绩,毋庸置疑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中国历史上,钱老与世长辞了,也许他真的需要休息了。不过真的不想这些伟大的人物离我们而去,能和伟人生活在一个年代里我感觉想一想就有点自豪。或许我们的下一代再听说钱学森的时间就有一种陌生的感觉,夸张的说法就要怀疑历史是不是在欺骗他们了。这种感觉不像我们略微有点触及的感觉,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有了安全感,亲切感,就像我们对待我们的爷爷奶奶一样,慈祥的面庞,令人讨厌的唠叨,此时此刻都会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是一种发自内心对前辈的瞻仰与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