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平庸_600字600字

拒绝平庸_600字

600字 初三 议论文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庸而亦凡者,芸芸众生;庸而未凡者,未尝有也;凡而未庸者,大智慧者。而不庸亦不凡者,寥落若晨曦星辰。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而大智慧者往往不可用距离与时间来衡量。

今日红花,明日紫草,世人长逐世之浮华。一厘、一毫之间流失了本源,安于现状,甘于平庸。

君子和而不同,身处于世间淤泥而不染。

长溯数千年前,有柳五棵,有先生一名。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林中之鸟怎能束缚于樊笼之中?渊中之鱼亦能禁锢于池潭之间?常着文章以自娱,无欲,不争,心如海,世若尘,两册黄卷,一盏青灯。待须发尽白,两鬓似霜之时,风烛残年之际,他文若一生,他心如赤子。不逐名利,不染尘杂,虚室草屋之间,书写的是他的闲余,他的心境:平凡而未庸,为浊富不若为清贫。

又溯数千年,有一鱼,其名为鲲;有一鸟,其名为鹏;有一老者,称为南华真人。虽仅为漆园吏一名,隐居不仕,终老天年,却文若垂天之云,磅礴恣肆,意若万里南冥,深邃宏阔。曾遥想: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又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此为“随成”,正应无为。虚室生白,他去心斋之中的虚妄和俗情,使之达到无为之境。无用即有用,无为即有为,甘于平凡隐于世,却超然脱俗,不正谓“凡而未庸”?

拒绝平庸,独善其身,修己之心。

杂想:这题目是某省的考题,我初看之时,料想不错,可后思来,这看似不平庸的题目,不正是最平庸的题目吗,而我这个作者,也不免是一个平庸者。

西南交大附中初三:sky墨客

宛平城下

1000字 六年级

千百年来时光的岁序流转,带给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悠久的历史和迤逦的容颜。就算被百年前的那一段历史扭曲,依然能被觉醒的人民保护至今。她是宛平城,被繁华渲染,被血泪浸透的永远的宛平城。午后的阳光投射下来,照亮了过去,现在,将来。

立于城下,朱墙砖瓦,和年代久远的城门。若是在多年以前,这里该站着把守的人吧?但是此刻,悄然穿过两道城门的只有我,和仿佛从思想深处传来的历史余音。风也一道随了进去,悠悠地在天边飘着。当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城里,看到的是林立的几家小店,也有一丝当年的气息。踩上青砖的小路,总有种和当年的人们心心相通的感觉。路旁,一位小贩正在抽烟,他吞云吐雾,烟气儿飘散在冰冷的空气中。青砖小路上走的大多是参观者,他们表情肃穆,神色庄重。

这是最和谐的场面,因为这里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地方。在金都乃至清代,这里都仅仅是一个小地方,一个交通枢纽,给北京和河北的运输提供了方便,外地人不太知道这里。但是在那一天,卢沟桥事变的那一天,日寇攻入北平,进入了宛平城。在城里发生了一场浴血搏杀,许多守城战士,村民在那一天永远离开了。也是那一天,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人们渐渐知道了这个地方——宛平城。可是居住在宛平城附近的人们需要什么呢?他们仅仅能奢望和平永驻。时至今日,我似乎还可以听到,在角落里的人们祈求离开,离开这里,离开这个黑暗的时代!

可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又能帮得上那时的人们什么呢!我思索着,看看小路尽头那一方纯净的蓝天,曾是一群人苦苦奢望的,没有硝烟弥漫的天。又不知不觉地往前走,可以看见一座矗立的建筑,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它理应建在这里,因为我们首要的就是不能忘记过去,不能让历史重演。来来往往的人神色依然那么肃穆,在这里是笑不出来的。浓浓的阳光似乎将大地涂染上深深的血色,历都的繁华,淹没在那么深的泣诉里。

走出了另一边的城门,觉得阳光有些刺眼。我看见了卢沟桥,它平静地横跨在永定河上。信步走上桥面,历史融合在一起,翩翩旋转起来。又仿佛听见了金都的板车声,明清的马蹄声,又见那一挥而就的”卢沟晓月”,两岸白玉碑上的题文。桥栏杆上的小狮子,或喜或悲,竟无一只相同,像极了卢沟桥多桀的命运。太阳已经偏西,阳光把结冰的河面打散成缤纷斑斓的碎冰,河对岸的树林葱葱茏茏,清淡的风吹过我的头发,讲述着久远的故事。又浮想联翩起来,那一年的千军万马踏过这桥,似乎,已成不能忘记的过往……

我多想对那时的人们轻轻说,请不要哭泣,在近百年后的将来,中国依然存在。它已经被世界尊重,成了一个泱泱大国。爱国之心,卷成旗帜上耀目的红色,化作国歌在天地间唱响。如今,全中国人民一起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没有回音,只有那袅袅的风,带着我的轻诉,飘向了宛平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议论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