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中,我多了一分……600字

成长中,我多了一分……

600字 初三 叙事

成长中我多了一分理解

如果友谊是一朵花,理解便是水分,滋润着它;如果亲情是一株树,理解就是微风习习,拂去枝丫间的尘土;如果人生是一首歌,理解是那一串悠扬,低调的音符,深情款款敲击着疑惑的心灵……

一切都在理解中成长。

有人说:“知音难求”。其实不然,只是我们缺少一双理解的眼睛。才让我们一次次与“知音”擦肩而过,带着无限的遗憾。爱默生说过:“充分理解,这是法语里友谊一词的定义。”于是,我不得不惊异于中西文化的共通性。琴师和樵夫终究老去了,但那句“先生,我好象看见了巍峨的高山(潺潺的流水)”却如《高山流水》响彻旷谷,千转无绝,如歌般诉说着:“友谊在理解中绽放。”

亲情也是如此,或更微妙。也许母亲对孩子的感情是一种本能,那孩子对母亲呢?它是内心对母亲的理解,且随着年岁日益增长的。它可以是轻轻地喊一声“妈”,也可以是孟郊笔下的《游子吟》,郑燮笔下的《晨起缝破衣》。因为理解,被血缘、婚姻维系着的亲情,更添一缕茗香。家人之间少了一份火气,多了一份祥和,是那种一家人躺在樟树下共享天伦之乐的感觉,是轻轻的感叹,“亲情,在理解中升华。”

每一个人来到这世上,首先学会理解,也首先要求大家理解自己。先是吃、喝、睡生理上的,接着是友谊、亲情、情感上的。人就在这理解与被理解中由婴儿变为儿童……直至步入老年,面对死亡。很遗憾,一个人的漫长一生,似乎也没有例外。它同样告诉我们:“人生在理解中继续。”

罗兰说:“了解别人,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一项快乐的事。”她的意思大概是:生活中理解无处不在,一颔首,一微笑,一眨眼……举手之劳,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用理解的阳光驱散疑惑的阴云。生命也会更加美好。因为生命也在理解中成长

这,就是他

900字 六年级 写人

听我奶奶讲,我们家族里,在太爷爷、爷爷和爸爸这三代人中,共有16人当过老师,我们是名副其实的书香门第,教师之家。所以,对于教师,我一直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 一天,我读到一句话:“一个人一生,平均会遇到八、九十位老师,但真正能够影响你的,也就只有那么一、两位。”我很有幸,在我小学四年级的时候,遇到了史老师。 那年,史老师新调来,做了我的班主任。记得开学第一天,史老师就能叫出班里所有同学的名字,他叫我们“秋宇”、“开开”、“飞扬”……好温馨啊!才一个上午,史老师就和我们打成了一片,他既像是我们的大朋友,又像我们的慈父、严父。他第一天就对我们说:要高标准,严要求,才会有大作为;要用理想和信念换取动力,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 我们在学习中,在春游中,在晚会中……渐渐地成长起来,我们班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了。那一天,老师把我们叫到操场,让每个人摆出最酷的姿势,露出最美的笑容,他给我们照相,起了一个名字——“全家福”。听起来就让人好感动啊! 期末考试结束了,奶奶帮我整理一学期用过的东西,只听她不停地喊:“秋宇,秋宇,快过来看!” “怎么了?”我急匆匆地跑过来问。 只见奶奶手里拿着一份份作文报说:“你看这是什么?” “《三味作文》,你都留着那!”我惊讶得说。 “是呀。”奶奶说,“这是史老师和你们一学期的心血和杰作,我当然得替你好好保存呀!” 我情不自禁的翻开《三味作文》欣赏起来。 创刊《三味作文》是刚上五年级的事。那时,史老师知道我们班有一些同学在外发表文章数十篇,但毕竟是少数人,大部分学生能在正式刊物发表文章还是遥遥无期,我就是其中一个。为了让我们也能感受到文字变成铅字的荣耀,史老师决定办一份自己班的报纸,起名《三味作文》。 自从我们班有了自己的作文报,同学们写作的积极性可高了。当我的第一篇作文刊登在作文报上时,我兴奋的不得了,立马给远在北京的姑姑打电话,还把那份作文报给她传真过去让她欣赏,姑姑看了赞不决口。从那以后我写作热情可高了,每一篇文章都会仔细推敲,在十九期作文报上,就有我十四篇大作。 我望着那一份份作文报,看着那一篇篇文章,想到史老师为了办好报纸,每次都要选稿,审稿,组稿,排版,印刷,讲评,得付出多少心血啊!想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史老师博客上引用的一句话:“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我想,这就是他——史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叙事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