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门前的石板桥600字

外婆家门前的石板桥

600字 初三 书信

似乎很是怀念幼时的美好的时光,虽然事隔好多年,但还是忘不了曾经与外婆生活的往事。

外婆以前住的是低矮的陈旧瓦房,一条小溪从院前缓缓流过,连着小溪两头的是一块平直的石板桥。

春天,石板桥的细缝中,野草伸出了胳膊,小花探出了脑袋。站在石板桥上,可以默默地感受什么叫“春意盎然”。外婆用她宽大粗糙的手,牵着手,慢慢走过石板桥。我在桥上,低头俯视,水波荡漾出我和外婆一高一矮的身影。

夏天,外婆忙完活,便和我一起坐在那石板桥上。我用竹竿和细线钓龙虾,外婆用大蒲扇赶着虫子。忘记了那些年的夏天有多炎热,只记得院子边的树丛中蝉鸣声声,还能记得那时外婆慈祥的笑脸。我敢肯定,那时我的脸上也一定挂着幸福的笑。夏夜,我和外婆坐在石板桥的一头,那一头,蟋蟀们和我们一起纳凉。鸣叫声此起彼伏,为宁静的夜晚增添几份姿色。凉风习习,我靠着外婆,抬头看远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转眼过了秋,天气凉了,小溪的水流得慢了。待冬天正式来临,石板桥四周少了许多生气。外婆忙着我织围巾,好在下大雪之前让我带上。我趴在窗台上,一直瞅着那石板桥。一到雪白铺满了它,我便可以出去玩了。我的愿望终于实现。冬至,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盖地。瓦棱上,石板桥上,堆了一堆又一堆的雪。我带上新围巾,跑进那片白雪世界,奔跑着,跳跃着,回头望见外婆。她站在屋檐下,脸上布满了笑意。在不经意间,我瞥见她正搓着那双冻裂的手……

已经过去了好多年,外婆搬家后,院子四周的景物已变了几遍。那石板桥仍架在溪的两头,那深深的裂痕,像外婆脸上的皱纹。望着它,似乎又看见外婆饱经风霜的脸。每次回忆,都好想再次回到童年,让外婆再次牵着我的手,慢慢走过,外婆门前那石板桥……

我依然会追寻那逝去的风华

600字 初三 抒情散文

我依然会追寻那逝去的风华

我自穿花度柳而来,看见他在河的对岸,身披宽大的佛袍,足踏莲花。

——题记

良夜深沉,月光自苍穹倾泻而下,映照大千世界通透如琉璃。在清冷的光辉中,有一张温和从容的脸,若隐若现,蓦地消失在夜色中,化成了一首诗:“曾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如一根针抵如心扉,酸楚自心间蔓延至全身。其中的无可奈何与悲凉之意,大抵如同纳兰的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般地震撼。

本是藏南农人之子,年少时被选为六世达赖,应当接受众信徒的朝拜供奉,但却甘愿舍弃这份尊荣,辗转奔波、不辞辛苦地行走于市井小巷之中,去寻求那份波澜誓不起的宁静。于是,遇见了自己喜欢的女子。心中欢喜无限,但又苦恼万分。

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情诗,细细品读如同口齿嚼香。那般真诚地诉说自己的倾慕之情,触动心肠;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我似乎看见他清澈眸底里的深情,深不见底。

但这深情亦被宗教律例所不容,因“耽于酒色,不守清规。”而被康熙所废立。那一年,才仅仅二十五岁。

后来的传记中说他被“解送”进京时,途经青海而圆寂。再后来,星转斗移,物是人非,惟有不灭的时光记得那一段惊世的爱恋。在他与她相逢的地方,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间咖啡馆。

月光装点了他的窗棂,他装点了别人的梦。

就这么一种梦,我愿意去追寻仓央嘉措所逝去的风华。

布达拉宫顶峰,一抬头,偶然看见他的笑飘渺宁静,一如当年。

重庆长寿区重庆长寿县第二中学初三:荣誉勇气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