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江南1000字

乌镇江南

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小时候,因为爸妈工作忙,雇了一位阿婆照顾我。如今,还记得阿婆将我抱在怀中,轻轻地对我说:“丫头,你知道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阿婆的老家就在苏州那边的乌镇。那是个好地方哦。”我喃喃地说:“阿婆,那我长大后,一定去乌镇看看你。”

我六、七岁时,阿婆老了,不想再工作了,回了乌镇老家。小学五年级的暑期时,爸妈应了阿婆的邀请,去乌镇玩。我一贯喜欢江南的温和儒雅、小桥流水,去乌镇更是让我欣喜万分。

我们很快来到了乌镇,这是浙江省中的一个古镇,还是一个别具一格的水乡。阿婆家住在水巷中的一处临水人家。看起来也是有年头了,黑白的砖石,带着些乌青色,颇有些古色古香的味道。阿婆如今已70多岁,身子骨却很硬朗。她做得一手好的乌镇美食,酒酿圆子、酱鸭、乌米八宝粥。尤其是乌镇的糕点,姑嫂饼、青团、桂花方糕,阿婆的手艺可是一绝。

乌镇果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镇。我走在乌镇老街,看着脚下古老的青石板,那天是个万里无云的晴天。我想,若是下些微微小雨,打着当地的布伞,和着烟雨江南,一定别有一番风趣。

乌镇的西栅水阁最是有名。进入西栅,则需渡船。西栅中最美的古桥风景莫过于“桥里桥”。通济桥和仁济桥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都可以看到一个桥洞里的另一座桥,故有“桥里桥”之称。我坐在桥下的船上,喝着阿婆带给我们的白菊茶,闻着清新的茶香,看着桥上的人流来来往往。当地的人非常悠闲,他们品品茶、听听花鼓戏、与其他人聊天,时间好像在这个古镇不由自主地慢了下来。我眺望远方一座又一座的古桥,一栋又一栋的古宅,仿佛一幅古老的水墨画,自己成了画中古城的渺小过客。

我喜欢服饰的搭配,很早就听说过乌镇的蓝印花布。所以我到乌镇,染坊与丝坊是必须要去的。乌镇有名的草木本色染坊,有上千年的染布历史,听那里的介绍员说,他们的印染方式,都是纯天然的。我买了一块蓝印花布的成品,摸上去,那种古朴的感觉扑面而来。就像是乌镇这座百年老城,淳朴、自然。

在其他的水乡古镇,很难见到规模大的园林。可乌镇是个例外,乌镇中的灵水居曲折悠远,淡雅秀丽。在这个充满灵气之地内,坐落着茅盾的纪念馆。

乌陶阁、访庐阁、白莲塔寺、江南木雕陈列馆、江浙分府。。。这个江南的百年古镇,坐落着许多古建筑,它经历了悠远的时光和岁月的洗礼,仍旧温润如玉,淡墨如茶。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么一个幽静的古城,做自己喜欢的事,陪着自己在意的人,这样的生活真是再好不过的。

如果用饮品来形容一处地方,北京像啤酒,大气豪爽人人可享;上海像洋酒,奢华里带点寂寞;香港像可乐,刺激的感觉总是匆匆;乌镇却像茶,时光悠远,回味悠长,淳朴柔和,暖意融融。而身处乌镇的人,就像品茶,沁人心脾,余韵无穷。这江南古镇,果真像阿婆说的那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丫头,知道吗,乌镇是个好地方。”

乌鸦的自述

6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我叫乌鸦。我属鹃形目,鸦科。我们鸦类家族,已经和人类打了很久的交道。近几百年,科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人们并没有很快地认识我们,反而对我们误解更深了。

我们鸦类家族几乎全球都有分布,很多国家都有我们的亲戚。在我们的家族里,除了我大嘴鸦外,还有秃鼻鸦、白颈鸦、寒鸦等等;有些是不称鸦的远房亲戚,如喜鹊、灰喜鹊;就连美丽华贵的红嘴蓝鹊也是我的远房亲戚。我们机灵、敏捷、大胆,能和人们和睦相处,对城镇各种喧闹噪音不感恐惧。“爱屋及乌“这一常用成语很好地说胆了这个问题。生物学家把我们列为最进化的鸟。

但是,由于我们的啼叫声凄厉、洪亮,引起了人们的误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里借“枯藤老树昏鸦”勾勒出一幅秋天萧瑟、凄凉的画面。唐朝诗人张继、杜甫、岑参等都记述过我们夜宿绕树低飞和夜晚凄厉啼叫的情景,因而人们常把我们当作不祥之兆,说什么“乌鸦叫,祸来到”。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迷信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我们的叫声刺耳,这只不过是一种本能罢了,并不能预卜人们的吉凶。

实际上我们是一种益鸟,对人们的贡献可大呢。我们是杂食性鸟类,特别嗜好吞食垃圾中腥臭的动物腐肉。这对清除恶臭、净化自然环境十分有利。我们还爱贮藏食物,常把松果等植物的种子埋入地下,而且我们吃过的果粒随粪便排泄到他处,我们又无形中成了传播种子的“红娘”。我们还是天牛、金龟甲、蝗虫、蝼蛄等害虫的天敌,为保护森林和庄稼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在春播、秋收时,肚子饿了也偶尔吃一些谷物,但只要人们适时控制好,我们的过失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的亲属,如寒鸦等,性格温顺,经过人们饲养,能我人们融洽相处,会看门,不怕猫、狗,陌生人前来,还会呱呱直叫,并且不客气地用喙进攻。

请你们不要伤害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