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奇迹之地》有感
新学期刚刚开始,因为严重的雾霾天气,我们的体育课改到了室内。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奇迹之地》。讲述了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下的牧民们是怎么样接受生活的挑战的。
喜马拉雅山脉下世代居住着这样一群牧民,稀薄的空气加上恶劣的生存环境,使饲养牦牛成为他们谋生的方式,因此牦牛对牧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为了牦牛的生存,牧民们每年必须要把牦牛从冬季牧场赶到食物充足的夏季牧场,也称为转场。在转场的途中,有一条路相对较近,但非常险要;有一条路相对安全,但路途遥远,牧民们所备用的食物和饲料不足以支撑走如此遥远的路程。为了生存,牧民们只能选择相对较近的那条路,翻越近乎垂直700米的凶险的隘口。牧民们所担心的是:如果驮着他们帐篷或食物的牦牛在翻越隘口时因为害怕陡直的山路,可能会直接跳下悬崖,那么牧民们的损失会非常严重,并威胁到他们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出发前他们郑重地祈祷着……
领头的牦牛顺着陡峭而崎岖的山路向下冲去,牛群随后跟着。脚下的山石变成了流动的石河,尘土飞扬。胆小的牦牛不肯前进,牧民们只能用食物引诱它们下山,只要向下走去,它们的脚步就无法停止。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顺利地经过了隘口。但一只小牦牛的脚受了伤,而牦牛对牧民们来说太重要了,所以他们只能抱着受伤的牦牛继续前行。又经过3天的艰难跋涉,他们终于转场到了夏季牧场,牦牛们又有了足够的食物。
牧民们脸上呈现出幸福的笑容。这笑容里除了有与亲人相聚的喜悦外,更多的是他们对又一次战胜自然的欣慰。然而,为了在这里生存,他们将每年都要面临转场途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挑战。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测验、考试是我们眼前的一个又一个挑战,我们不能像牧民那样被动地依靠祈祷去迎接挑战,我们要通过全神贯注地听讲,认真做好预习复习,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有准备地迎接每一次挑战。
我是怎样练成的观后感
在董泓猷董老师给我们上了《我是怎样练成的》这堂课后,我深有体会,并且有许多话想说:当时,在他们的那个年代的时候,住在乡村里,早上天还蒙蒙亮就起来放牛,他还告诉我们许多他的经历,把小老虎当花猫抱回了家,后来引来老虎直接将村庄围住,后得知原因,才将其放生,避免了一次不必要的麻烦……等等这些生动的故事引得我们哈哈大笑起来。
我从董老师种种经历中悟出了人生的两大道理:其一,不能生在福中不知福,人要懂得知足,古人云:知足常乐,我们这个年代,不仅有优良的学习环境,而且条件也十分的好,其二,做任何事不要太过在于别人对你的想法,尽管别人说你是什么“乡下来的”都不要理会他,因为你就是你,你管他说什么,当作耳旁风就可以了,并且自己也要争一口气,证明给他们看,就算是乡下的又怎么样,我学习就是比你好,咋滴!
在课堂上,董老师带领大家做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一点也不压抑,并且努力开发我们的想象力,教我们不要去习惯性地思维,应该大胆地去想象,例如:两根手指头,就一定是剪刀吗?就一定是“2”吗?不,也可以是春风呀?因为“二月春风似剪刀”呀!
而且在想要完成一件事时,你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现在虽然家庭条件有所改善,但更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支争取它,获得它!像在我们考砸的时候总会去想:为什么他就能考那么好,而我不能呢,那你应该反省你自己,在别人在刻苦学习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你在玩,在虚度光阴,可能就在你口中休息那几分钟的时候,人家仍在拼命学习,所以这就产生了差距!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就是祖国的希望,不管你是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老师还是为了祖国,努力奋斗吧!
相关推荐
-
观《奇迹男孩》有感寒假我看了电影《奇迹男孩》。电影主人公是一个名叫普米的男孩,他天生长得很丑就像严重烧伤的人一样,但是他成绩十分优秀,特别是科学课。普米在父母的鼓励下鼓起勇气入学,但只要在公众场合别人总是对普米指指点点、低头议论,班里很多同学都不和他玩,连吃饭也是一个人吃,普米感到孤独难过,回家总是发脾气。后来有一个同学和他玩了,但其实那个同学另有目的的,是为了他的助学金,在一次万圣节的时候被普米识破,普米失望地和他断绝来往。后来有个正义的小女孩反感别人因为外貌而排斥普米,主动和普米交朋友。拿助学金的男孩后来后悔了,他感到不应该嘲笑自己的好朋友,其实和普米一起很开心有收获,最后拿奖学金的男孩和普米道歉,他们又和好了。有一天班里一个富二代把集体照里的普米删除,还写着普米不应该在这世界上,普米感到很委屈,拿助学金的男孩帮普米出气把富二代打了一顿,面临被开除的危险,后来正义的校长了解情况后,还拿助学金男孩清白。有一次外出活动,普米被社会青年嘲笑,拿奖学金的男孩和富二代一起将社会青年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最后普米荣获了学校颁发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称号。通过这部电影我懂得了外表给人第一印象,内在的知识、文化、品德、为人才是最长久最重要的。500字 观后感
-
观《奇迹男孩》有感丑陋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心灵其实我们的心多多少少都有些丑陋的想法,它或许三观不正,或许挺自私,但在友谊面前,这些算不了什么。在交朋友的时候,你也许会像杰克那样子挺身而出,也许会像米兰达那样不敢开口,表面上如此,但在心中想着的还是自己的朋友。如果你不知道米兰达的身世和各种举动的原因,也许只会认为她是一个虚情假意的朋友。她有两个家,一个是与她生活,借酒消愁的母亲,一个是在她孤独时给她快乐和温暖的地方。当奥吉他们一家在装饰圣诞树,欢声笑语时,而米兰达却只能在窗外看着时,我知道,她明白,只有这个家最懂她,只有维娅最明白她。米兰达或许有很多朋友,但是知己却只有维娅一人。她们彼此都很受伤,维娅不想失去这个朋友,米兰达也后悔自己冷落了她。米兰达并不丑,丑的那刻是在她冷漠了维娅的开始起,因为她为了要合群,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我们的心也有丑陋的时候,也许是在一次不经意的伤害,也许是在一次与父母的斗嘴,我们都曾伤害过彼此,但是很多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敢承认罢了。假如你真的意识到是自己的错,那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去道歉,好好珍惜身边那些爱你的人呢!丑陋的不是我们,而是我们的心灵,假如一个人歧视你,请不要担心,请相信这个世界的善良,我们的心虽然有点丑陋,但善良总是会战胜邪恶的念想。500字 观后感
-
观《甘地传》有感这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说他是世人所敬仰的神,我摇摇头表示不同意,因为他比那高高在上不知人间冷暖的神明多了那么一些的“人情味”,甘地传观后感。圣雄甘地,我只能按照电影里的说法说他是一个非常接近神的人。通过《甘地传》这部电影,我不能说我了解甘地这个人,只能说我从仅仅知道有着甘地这个人存在到认识下甘地而已。其实很多年前我就曾见过甘地生平的照片,当时唯一的印象就是他是一位面容慈祥和蔼的老人家以及他有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却又难以言喻的独特气质。看过《甘地传》再现的甘地之后,我隐隐约约明白了当时感到的那种独特的气质究竟是什么了?他是东方神秘文化与西方理性文化互相摩擦产生的火花。甘地早年是一位律师,他相信法理和拥有法理赋予他理性与睿智;同时甘地也是一名教徒,宗教信仰特别是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授予了他感性的一面,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气质却极为和谐地融洽在甘地这个人身上,使得他整个人看上去是那么的独特,那么的迷人。《甘地传》获得1982年5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创作剧本 、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接七项奥斯卡奖。 它只要是讲述了甘地是如何从一个凡人成为印度人口中膜拜的圣雄,同时也是他用他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带领着印度独立,是印度人民摆脱英殖民者的统治的艰辛历程。自从24岁的甘地因为自己是有色人种而被扔下火车的那一刹那他看到了种族歧视对自己同胞的伤害,而且他也深深地意识到此刻被扔在这南非荒野上的不只是自己的人体和灵魂,还有自己民族的尊严。这一行为深深地激起了这位年轻律师的斗志,他希望自己的民族可以找回自己的尊严,堂堂正正地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着,被人尊重着,自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事业——从北非到自己的国家,用他那独特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引领印度人民独立。身为印度的“国父”,我们很难想象甘地居然一点权力或者一个职位都没有,这也就是他值得尊敬的地方,他只是单纯地想引领印度人民去独立,去争取他们该有的权力,因此他没有想过关于权力关于财富的事情。在“不合作运动”出乎他的预料的时候,他用绝食去唤起那些被仇恨和愤怒蒙蔽了理智的印度人民,再一次将他们引回正轨。当时,我最深刻的就是甘地的那一句:以眼还眼,那只会让世界盲目。印度的独立离不开甘地的努力,可以说的是当时如果没有了甘地这个人,印度可能就不能独立,或者独立会延误几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而且其中的过程必将会更加的艰苦,更加的血腥。这一切我只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古话来说:“英雄造就了时势!”甘地选择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面对强权者的打击,关押,他们不反抗也不妥协,直到强权者心生惭愧,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在当时的印度环境,甘地的这一行动的确是高明,直击人性的脆弱,让人不得不为他们的行为感到后悔,从而开始烦死自己的行为。正因为如此,他拥有了所有人的心和尊敬,包括他的敌人,就正如那个那位大英帝国的法官所说的,你若有一天能无罪释放,我将比任何人都高兴。印度不像中国,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的洗礼,人民开始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逐渐解放了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而开始那一代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强自富的征途。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那段历史的心酸,可是印度不同于我们,虽然都是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是那个程度和同化的深度不一样,他们人民思想准备还处于以前的那种封建主义思想阶段,崇尚宗教主义,所以一开始,甘地和其他的国会成他们闹革命,印度的人民就走上了与甘地背道而驰的道路了,幸好当时甘地绝食,才没有使他们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歪。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印度的人民在当时的环境里只是一个很单纯的环境,被奴役,被歧视,他们都向当地习惯,虽然有怨言但是就是不敢说出口,当有一个人煽动他们就会迅猛地爆发,如果印度当局一旦采取了像中国那样的枪杆子出政权的方法,他们的独立肯定比中国的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所付出的更加惨烈,而且不一定会成功。民众的思想没有准备好,慢慢地这场运动就会演变成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可能会一下子被大英帝国镇压下去,毕竟人家的武器装备不是用来做摆设的,另有一个可能会像清朝的太平天国起义一样,像一颗新生的明星却又用及其快的速度陨落,这两种可能对印度人民来说都没有好处,因为政局的动荡对经济的影响是很大,而且一旦引发了战争,说要恢复可不是那么容易,特别对当时那么贫困的印度,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一种做法的就是发动政变,但是当时的经济命脉可都是掌握的大英帝国的贵族上,没有了雄厚的经济支持要获得一个国家的政权谈何容易呢?当时巴黎公社也是靠着民众的一腔热情取得了当时巴黎的政权,但是就是因为没有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几个月之后还是眼睁睁地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政权还回去。当时,英国的地主在印度有着绝对的话事权,他们说一就一,印度的农民一点都不敢违抗,就像其中有一个地主叫那里的人民只种某种植物,他们也就只可以种那一种植物,这样的情况,印度人又怎么可以把自家的经济话事权拿回来呢?又怎么可以轻轻松松让人家把印度这一块肥肉还回来呢?而说回来,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最好的办法,他们没有搞事,也没有策划政变,就算政府那边想抓他们小辫子也没有办法,他们就是没有配合政府的某些行动而已,政府那边也不能因为这就把他们全抓起来。他们这种做法直击了人性的脆弱,看似无用,却比枪杆子出政权和经济政变等方法更加地有用,更加地有效率而且更加地被人所尊敬。记得,甘地曾经几度地说过:“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的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的,好好想想,永远都是这样。”甘地懂得这个道理,其实所谓的非暴力,也就是和谐,这是人类的最终归宿,任何因暴力而取得的成果,终会为暴力所夺去,在面对棘手的问题时,暴力往往是人类最先想到的解决方式,但他永远不是最好的。所以人性的弱点成为了他强而有力的武器。最后他们也开始制衣,开始制盐,慢慢地满足自己的生活,是自己脱离了英帝国主义的统治也还是可以活下去,他们想全世界证明他们懂得自立自强,再也而不再是依靠英帝国的施舍才能存活的附属国。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时可能会有第二条路可以让印度独立,但是我相信甘地所选择的这一条路是最适合当时的印度。而我通过了这一部电影,我领略到什么是伟人的风采。他的一生都是那般的轰轰烈烈,也许在他的眼中没什么,自己只是在做一些自己认为要做的事而已,但是我却对他的崇拜到了极致。他的大半生差不多都是在监狱里渡过的,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印度的人民,知道死的一刻,他的财产和当时回到印度一样都是一无所有,两袖清风,这样人怎么叫人不钦佩呢?最后,我想用某人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这一篇观后感。“当世界横遭暴力蹂躏之时,甘地建议人们走另一条道路,即非暴力主义。他宣传非暴力学说,终于发动了印度人民大众,奋起将英国驱赶出印度半岛。于他的努力,精神运动取代了武装暴动,祈祷取代了枪炮,沉默取代了恐怖分子的炸弹的爆炸声。在欧洲大陆,正当政客们滔滔不绝地发表蛊惑人心的演说,独裁者们声嘶力竭地鼓噪一时,甘地却静悄悄地唤起地球上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人民群众。他招贤纳士,既不求助于权势,也不乞灵于钱财的诱惑力,而是以下述教诲号召他们:‘愿意追随我的人们,你们必须准备以地作床,身穿粗布,黎明即起,节制食欲,清理厕所。’他建议同伙们身穿用手纺制的土布衣服,作为这支大军的军服。颜色浅淡的土布衣服,牢固将印度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正象褐色的军服把欧洲独裁者的军队联系在一起一样。”1200字以上 观后感
-
观《洞穴之光》有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说的一点都不错,而记录片《洞穴之光》就是对它最好的诠译。《洞穴之光》记录了6个患有网隐的城里孩子,被父母送入山洞中生活。与一名叫王朝权的五年级学生一同生活了近两个月,在王朝权的影响下,他们不但彻底忘了上网,而且还学会了许多生活的本能,重新找回了自己。从中我们不难发现王朝权身上的优点:自理能力强、爱学习、不怕苦、不怕累------其中最为闪光的还是他无论在什么样的困境下,总是比别的孩子多一份稳重,多一份沉着。因为王朝权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他天天只能吃玉米饭,喝稀粥,可就是这样,他仍不自卑,而是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证明,“我能行!”也许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看完电影之后,我陷入了沉思: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孩子,一生下来就受到一大家人的呵护,让我们养成了娇生惯养的恶习,像温室里的幼苗,一旦离开了父母就像墙头的草一样脆弱,只需一阵风就能吹倒。而王朝权这样穷人的孩子,由于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因此,他们很小就学会了生活,学会了自立。他们也早早地经历了风霜,所以比我们这些“小皇帝”、“小公主”们要成熟得多、能干得多,将来步入社会,他们的适应能力会更强。在这里我要向广大家长呼吁: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像王朝权的家长一样,给孩子更多锻炼机会,教他们怎么生存,如何做事,怎样珍惜每一份劳动成果,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我们这些幼苗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600字 六年级 观后感
-
观音乐之声有感每当《音乐之声》里的歌萦绕耳畔,我总会想起玛利亚和七个孩子们玩耍的情景。让我来为大家介绍这部电影。它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玛利亚本是一个修女,可是她太热爱大自然,不适合修道院的生活,所以被院长介绍去冯•特拉普上校家照看七个孩子。到了那儿,玛利亚通过努力,让孩子们接受她,并重新让那个家充满音乐和快乐。上校爱上了玛利亚,并把她娶为妻子,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战争来了,让这个和谐的家紧张起来。他们想到了离开奥地利。在修女们的帮助下,上校一家人躲过纳粹的追踪,然后他们翻过阿尔卑斯山,离开了奥地利。《音乐之声》是一部成功的音乐剧,所以在这部影片中,诞生了许多世界名曲:《Edelweiss》、《SixteenGoingOnSeventeen》《TheLonelyGoatherd》、《SoLong,Farewell》等。最著名的是《Do-Re-Mi》。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儿,幻想着那一幕幕和谐美丽的场景,我的心不禁在问:是什么让孩子对玛利亚的态度有如此之大的转变呢?(从捉弄玛利亚到认玛利亚做妈妈)答案就是:爱的教育。是爱让孩子们有了这样大的变化和爱心的回报。她对于孩子充满爱心:当孩子们用癞蛤蟆和松球捉弄玛利亚时,她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理解孩子们;当丽萨从她的窗户外爬进来的时候,她不但没有责备丽萨,还为丽萨作“掩护”……她没有批评孩子们,却让孩子们一个个心怀悔意,后来竟被感动的哭了。如此可见,爱的教育是多么伟大!以后,每当我看到有关和平与爱的主题作品,总会不由地想起玛利亚和孩子们唱着歌,奔跑在草原上的情景。这时,我总会被爱所感染,变得欢快起来……650字 初一 观后感
-
《如果远方有奇迹》有感在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假期中,我阅读了许多课外书,比如其中本《如果远方有奇迹》让我感触很深。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名字叫裴心瑜的女孩觉得她自己的生活陷入了一团乱麻,其中期末考试考得很糟糕,与爸爸妈妈无法沟通,好朋友看起来都那么靠不住……置身于繁华的大房间但内心孤独的她决定逃离眼前的一切,那些虚荣的东西。她从寒冷的北方来到温暖的深圳。在亚热带的城市当中,那旖旎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让这个内心混乱而孤独的小姑娘慢慢平静下来。重新开始审视和找回自己,最后裴心瑜在美丽的深圳找回了那个美丽的自己,再次自信地踏上旧程。在这一系列新鲜刺激的生活经历,教会了她学会如何豁然开朗地去面对生活。生活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忠实地把你的一切反映出来。困难、挫折和艰难是生活的家常便饭,你与其在这里与它们反抗、抱怨,不如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待它,或许它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一幅新的景象。我从这本书中主人公的身上知道了在你无法静下心来冷静地面对事情时,你可以尝试用另一种生活环境来重新适应生活。在生活面前,你必须静下心来,问一下到底这件事你自己是否可以去面对。自己应该是去逃避还是勇于面对。其实逃避何尝不是另一种面对生活的方式呢。人们总说在遇到困难时,挫折时要勇敢地去面对它们,但是谁又知道别人心里真实的想法呢,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帮他做决定。我记得有人说过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别人是无法代替你做决定的。面对与逃避,其实逃避也叫另一种面对,在你选择了逃避后,你要面对比勇于直面挫折更多的困难。自己内心的挣扎,旁人的议论等等。这本书中的主角裴心瑜,她会用另一种使自己更轻松地面对生活,换一种生活方式。她重拾了对生活了那种自信心,她会再一次去面对困难。这个暑假看了这本书,觉得读完后自己对面对生活有了一种新的体会。700字 三年级 读后感
-
观《白求恩》有感我们学校最近开展了一门有趣的课程,那就是让我们看有意义的一些电影然后让我们再写观后感,这门课程既开扩了我们眼界,又锻炼了我们的写作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啊。这不今天我们观看的是《白求恩大夫》,白求恩的全名叫诺尔曼。白求恩,他是一名加拿大人,1938年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到了中国的革命根据地延安。他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大夫,来到中国的战场上挽救了许多抗日战士。为我们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电影中我渐渐的了解了这位长着大胡子的大叔,渐渐地被他的所作所为感动了。他来到中国后,在那战火连天的年代,毅然决然的上了最前线的战场上,充当一名战地医生,并把自己的余生都献给了中国。他对伤员极其负责,当护士碰疼伤员时,白求恩很生气地说:“这不是木头。”并推开了护士,自己小心地给伤员解绷带,一面问“孩子,疼吗?”。当病人急需输血时,他毫不犹豫挽起袖子,“抽我的吧,我是O型血。”他那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白求恩大夫最后死于为战士手术中,因为手指受伤感染,却坚持工作,因败血症而逝世。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别人他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我们祖国的革命事业,他那认真工作到了忘我的境界,他那无私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正是我们学生所缺少的吗,看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而且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了一直都是被父母呵护着长大,没有吃过一点苦受过一点累,所以变得连最起码的关心身边的家人的行动都没有了,而且对于白求恩大夫那种热爱自己的事业的精神也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啊。我看完这部电影感触良多,既知道了胜利的来之不易,又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了,白求恩这种高尚的人格,真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大家还要学习白求恩那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努力去学习吧,将来更好的去报效我们的国家。700字 读后感
-
观“交易”有感对于我们来说,“交易”交易是很寻常的事,往往是用财和物换取东西。但今天下午贺老师给我们放映的视频,使我发现原来“交易”不仅仅局限于交换财物那么没含义,小小天真,炽热的孝心也可以深深地蕴含在交易中!六岁,正是天真灿漫的时节;六岁,正是无忧无虑的时节;六岁,正是没有负担、没有忧郁的时节。但视频里的小女孩:彤彤,却用她小小的手臂撑起整个家!彤彤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本来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的妈妈又得了肺病,长日卧病在床,家里全部的担子就压在那瘦小的肩上,老天真是不长眼啊,为何要让小小年纪的彤彤背负这么大的责任?一次又一次,多少次她稚嫩的双手在冰水里洗衣?多少次她稚嫩的双手抚过妈妈的额头?多少次她稚嫩的双手在臭味恼人的垃圾堆里寻觅着塑料瓶?多少次……;她顶起了一个并不完整的家?为了家,为了重病的妈妈,她不辞辛苦地捡着空瓶,小手一次次地触摸着污物,她不管,她在记账本上计算着对于一个小姑娘来说的天文数字的减少,三元、五元、八元,日积月累,她用自己的辛勤得到的200元却远远不够治疗费。在得知村头有个人贩子时,无奈之下她怀着一颗天真的童心去了那儿,那儿多么危险呀!她不管,她饱含泪水地说:“叔叔,您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元给妈妈治病!”声音嘶哑而有深情,小女孩是不是太傻,太愚昧了?不!小女孩的孝顺是无人能及的!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小女孩家境贫寒,但我们呢?生活在这么好的条件下的我们是否为父母做一点家务?我们在家都好像小皇帝小公主一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这与小女孩比起来,简直天差地别。‘知足者常乐“,生活在这么好的环境下的我们,真应该好好学习,发奋图强了!少玩耍吧!多帮父母做点家务,把孝心送给父母;少奢侈点吧!多多捐赠,把爱心献给真正需要的——他们!700字 六年级 观后感
-
观书有感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曾经说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书籍使人感伤,书籍使人快乐,书籍使人进步。三年级的暑假,爸爸为了提高我的阅读兴趣,给我带来了一本《卓娅与舒拉的故事》,也就是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卓娅与舒拉的父亲染病身亡。家里的负担全压到母亲的身上,卓娅不忍心看到母亲的背越来越跎、皱纹越来越多,便在业余之时外出打工以减少母亲的负担。在卓娅上学时,不忍心家园被法西斯主义敌寇破坏,参加青年团抗击敌寇,保卫家园。在一次秘密任务中,卓娅被敌寇发现,她临危不惧,面观敌人的严刑毫不动摇,最终带着那个秘密入土为安。当舒拉知道姐姐被敌人杀害后,深知以自己的力量无法替姐姐报仇,便参加坦克学院的征兵活动。因为他的机智勇敢,很快被封为少校,赴任战争第一线。他开着坦克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但终究敌不过敌人的飞机大炮,英勇牺牲。卓娅和舒拉靠着什么在种种危险之际毫不动摇?是怎样的毅力是他们坚持到最后?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经过风雨又怎能见到彩虹?没有暴风骤雨,雄鹰又如何展翅翱翔天际?是信念支撑着他们,是信念驱动着他们。在面临敌人的严刑拷打时,她从头至尾无动于衷……他们坚信只要他们努力了,彻底打倒法西斯,人民就会得到解放,世界就会得到和平,未来的二十一世纪将没有硝烟。是啊!如果人们能够团结起来,又岂会有那么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卓娅和舒拉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到人性的善良,在当今的物质社会中,谁又敢说他自己内心恬淡,不慕名利,一心为人呢?做人,很简单,做一个好人,难。既然我们做不了好人,那为什么不尽所能去帮助他人?没有战争,没有硝烟,向往和平。让我们为和平的二十一世纪打开大门吧!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观圆明园有感一世繁华早已落幕,你的美丽曾惊艳了全世界,却留给我们一座只能靠想象的宫殿,几代君王为你抛弃了科技,可你的美貌早已凋零在了梦境里。——题记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迎着阵阵微风,伴着阵阵细细小雨,我们来到了这享誉世界的园林。古往今来圆明园的建立凝聚了几代帝王,无数位工匠人民的汗水,却毁于两位强盗之手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将会叫法国,另一个将会叫英国。昏暗的天空下,我看到一具断壁残垣耸立在高台上,听同学讲解说,这就是西洋楼遗址,微微发黑的石快经历了烈火的沧桑,被炮火轰炸过的断壁和满地不规整的石砖见证着被她摧毁的痕迹。只有雕刻的看似精细的花纹依稀可见,似乎很脆弱又似乎很美丽。一阵风吹来我不禁感到深深寒意。一份对圆明园的惋惜在我心里波动开来,我不禁痛恨八国联军创下的滔天罪行又似乎对中国自身的狂妄自大陷入沉思。汲取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而且这种落后不仅仅是经济军事实力的。“西洋楼遗址”全为石头建筑,英法联军一把火无论如何也烧不成目前的样子,是这之后的几十年里,又遭到了国内一些军阀、政客、官僚们的“掠夺比赛”,强拆强挖的进一步破坏,这种“兔子偷吃窝边草”的行为,比“英法联军”的火烧和后来“八国联军”的又一次破坏更可耻。一世繁华早已落幕,你的美丽曾惊艳了全世界,却只留给我们一座只能靠想象的宫殿,几代君王为你抛弃了科技,可你的美貌早已凋零在了梦境里。圆明园是用我们祖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可在我心里她充满了专治专横和贪婪腐败。她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也是一种永远的伤痛和伤疤。它的兴建,代表了皇权至高无上的膨胀;它的轰塌,彻底砸醒国民。她记录着中国的兴衰,她曾骄傲过,强大过,也曾被打败过又重新崛起过。700字 初二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