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苏杭700字

走过苏杭

700字 初三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话不假,杭州的确是我到过最美的城市。

那是八月最热的几天,杭州却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我追随着岳飞将军的脚步,来到了岳王庙。那黛色的石阶和飞檐斗拱的殿宇沉稳地坐落在湖畔,绿的透出墨色的古树拥挤着,从屋墙里溢出。那古朴而庄严的建筑风格,一如岳飞将军精忠报国的正气。拾级而上,一眼看到的便是秦桧夫妇的跪像,他们被铁栅栏圈着,上有斑驳的标识,“请勿吐痰”。这标识分明透露着千百年来在此留下脚印的人们对岳飞将军被奸臣所害事实的扼腕叹息,和对奸佞小人的痛恨与不耻。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墓志铭赫然入目。细雨霏霏,为西子湖畔,渲染了朦胧忧郁,抑或是点点悲伤。

今日之西湖,现代而略显浮华。我又追随千古文人墨客的脚步去寻找那远方弥漫的雾气中的苏堤。杭州西湖万事美,苏轼治水千秋功。北宋大文豪苏轼与杭州这座美丽的城市有很深的渊源,其中一部分已凝结在这家喻户晓的苏堤上了。

苏堤春晓,引人入胜,早已成为了西湖的著名景观。而今,我漫步在这长长的苏堤上。风拂柳枝,赏一壶碧水,遥想千年前的苏轼,带领杭城百姓热火朝天的疏浚西湖场面,感慨万千!

走过苏堤,忆起诗词歌赋,这其中的美景,已在细雨与烟雾中变得模糊,唯美而神秘!如披纱的美女,姿态妖娆。

游人如织,嬉笑连连。街边小铺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熏风,香茗,烟柳,惹得游人醉,从大宋王朝的临安到今日之杭州,风物依旧,繁华依旧,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啊!

我走过的地方有不少,追随的脚步也不少。曾追随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走过西北甘肃;追随千古绝唱“桂林山水甲天下”走过的幽美的漓江;也追随历史名人郑和所建三宝庙之情,走过东南亚地区马来西亚……可唯独走过的杭州让我念念不忘!不愧为人间天堂!

静逸的生命

1000字 初三

那是古稀之年的生命,那是平静安逸的生命……

我曾不愿将自己轻快的脚步,埋没在车流声鸣,人流如水的都市声中,黑黑白白的汽车像无头苍蝇四处乱闯,形形色色的人像行尸走肉般漫无目的游荡街头。云蒸霞蔚的无际晴空,布满了刺眼金色的日光,折射在高危耸立的商场的反光镜上,四处“光鲜亮丽”。

——可那个夏季,我渐渐愿意将自己的脚步,掩藏到都市的一道细长街口。

街口处,也车水马龙,也人来人往;但却令人舒畅爽朗。看罢“枝上柳绵吹又少”,听罢“闲花落地听无声”,在花花柳柳之间,是位古稀老人。她静坐一把破旧的无声木凳,哼着几十年代前的老曲子。仿佛是万鸟丛中最不艳丽的麻雀,但却是其中最谦虚安逸的;仿佛是万花丛中最不雅致的野菊,但却是其中最平凡朴素的;仿佛是滚滚大江中最不澎湃的水流,但却是尘世间最安稳的意象。她,是纷繁中的古稀老人,她,是最美丽的生命。

她站起,蹒跚走向柳树。看着四处奔跑的孩童,嘴里“娃娃,娃娃,慢些,慢些”地呼唤着。我回头,注视着她,她抬眸,望见了我,微微一笑。这边的及笄少女的生命,那边的古稀老人的生命,像两粒剔透的玉珠,串在一起,无声息的呼唤着彼此的心。

老人的一绺青丝白发,苍葱容颜下,镶着一双融洽的眸子,那四周似乎蒙上了层层薄纱,但她的眸子却无比澄澈。那里面充盈着无数记忆: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人生在车水马龙中化作烟雾。而生命的美丽却永驻不变。老人驼着佝偻的脊背,抬起那被风雨剥蚀的脸,仰望灰蓝的天。天空上的飞鸟,天空下的城房,形形色色的人川流过她的眼眸,但她的眸细细盯着这湛蓝的天,仿佛她想把整个天都装在眼中。

晴阳当空,我细听枝头黄鹂逗趣儿,夏季的细风萦绕于我指间。老人追寻嘈杂之后的平静,也享受和煦下的安宁,同样,她还乐于与旁人共坐古柳下,聊天谈论:这时,车鸣声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风吹树叶的细昵,燕过道旁的喃喃鸣啾。买红薯的老贩,看守车的婆婆,售饮品的大爷,与古稀老人欢聚一处,细语交谈,卖红薯的老商贩递给各位几个焦黄的红薯,老人细细的剥开那枯黑的皮,接着细细的吃了起来,然后又剥,又吃。老人嚼的很细,很慢,不时轻轻点头,回味许久,笑容满面,又称赞几声:“这红薯贼甜!贼甜!”这时,我看着几位老人灿烂的笑颜,自己也不觉嘴角勾起,内心温暖。

你好好感受,那安逸平静的生命,在均匀呼吸——不因生活繁杂而错乱,不因生活无趣而消沉,而是闲适安逸,静待流年岁月之花,飘落,绽放…

这美丽的生命,这不朽的生命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