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味书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相信大家对鲁迅这个人物一定不陌生吧!自从学习了他的《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对他的文章更是情有独衷……这篇文章的三味即为: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而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个三味书屋,虽然不是什么上学的地方,但有一个和三味书屋一样的特点,那就是有许多类别的书陈列在这里。至于这个地方,就是被我称为书屋的房间了。
童话味
小时侯,在我不认识很多字的情况下,就是看着童话过来的。童话充满着童趣和童真。它几乎是每个人的启蒙读物。从牙牙学语的《灰姑娘》到长大成人的《五颗小豌豆》;从悲悲切切的《海的女儿》到欢欢乐乐的《小熊维尼》:从浅显易懂的《白雪公主》到深奥难解的《她是个废物》。可以说编织着人类所有的故事和梦想,在它的世界里遨游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科普味
在我8岁时,总是听到大哥哥大姐姐们讨论着什么太阳能发电啦,火箭飞天啦。大概是那时侯受了他们的熏陶把。我有一如既往的象迷童话那般爱上了科普。而且我认为迷上科普是一件很炫的事情。直到现在,我的房间里还陈列着许多儿童科普读物。就拿〈少年科学〉来说吧,每期里面都会有历史科学,心灵科学等。看着这些书长大。不但有益与头脑的发育,还增长了大量的课外知识。这岂不是一举两得的事吗?
文学味
带有文学味色彩的书,是对我帮助最大的。我依稀记得,我读的第一篇就是〈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它使我深受启发,明白了既成功等于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和少谈空话。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张大后,我更是利用课外时间“啃”。〈左传〉让我见到诸侯的争盟;山海经带我游历神仙的故乡:〈颜氏家训〉让我感受到一个父亲的叮咛。
就是这样,这三味书伴我成长,“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更让我贪婪的吸收书中的养分。读书,使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全面提高;读书,让我的灵魂得到升华;读书,也为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读好书,是我永恒的追求。
或许,这才是我把房间定为“三味书屋”的原因吧。
我的三味班级
说起我那班级,我的话就多了。那可是一个充满喜怒哀乐的五味班级呐!怎么,不信么?那就跨进咱班级的门槛去瞧一瞧吧!
第一味:亮丽“上司”
我班的“上司”可是名副其实的“神”!
他是俺班的英语掌门兼“天下兵马大总督”小杜,怪着哩!看他可不能看外表!因为呢,他神出鬼没,使我们晕头转向……为什么如此说我们的“上司”?那就来浏览一下以下事件吧!
现在流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了严加防范,学校规定有感冒发烧症状的老师或学生不准进校门。结果一个多云的早上,有几位同学“惊异”地发现——“老上司”竟然早上没有进班级!要知道,他可是每天早晨准时到达的哎!此话一出,难以收回,班里顿时炸开了锅,“算命女生”掐指一算——嘿,可能他早就知道他下午会感冒,所以早晨就懒得来喽!全班欢呼一片,整个年级只有我们班幸灾乐祸的吵闹声……不过,咳,天有不测风云,当我们放学准备溜回家时,一个晴天霹雳使我们全班人晕倒——班主任“面带微笑”地走进了教室,说:“嘿,别忙着走啊,今天全班留下,讲完卷子再回家啊!”
不过呢,咱班主任还是不错的,他奖罚分明,也不是经常对我们发起“语言攻击”。
第二味:超级男生
最让我们班班主任头疼的便是男生了。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杜老师对我们班的男生要求特别特别高,幸好我不是男生,以前还羡慕男生洒脱呢,看来各有各的利处与弊处啊!
有几个男生几乎每天都挨批,可就是不改正缺点,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呢!哎,“厚颜”的男生们哪,不知要战到何时才肯举白旗?这硝烟味儿可真浓呵!
噢,对了,这帮男生还是班长的“死对头”呢!接下来请看闹剧:《班级大反攻》。
“今天你们英语老师有事不来上课,所以这节课你们做卷子,班长给我管好班级啊!”铃声响起,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教师走进班级,发完卷子后就无影无踪了。“男生帮”自然兴奋异常,开始口若悬河般地讲起废话来,那声音不亚于火车驶过的隆隆响声。班长当然得制止这群“野兽”了!只见她阴沉着脸,开始河东狮吼:“喂,黄微,你给我站起来!”这位男生可是出了名的“厚脸皮”,他“临危不惧”,理直气壮地回了班长一句:“我凭什么站起来?你算老几?”其他一些男生也纷纷回应道:“是啊,就不站起来,怎样?站起来怎么做卷子?”
班长一时无语。这时副班长站起来了,对他说:“你站两分钟不动才能坐下去,我给你计时!”唉,还是副班长有办法,“厚脸皮”唰地站了起来:“行啊,哎,别忘了叫我呢!”然后又给班长一个得意的眼神,把班长气得“七窍生烟”。第一场小风波过去了,第二场大风波席卷而来。可能少有如此放松的时间,一半的男生开始活跃起来,左一句,右一句,把班长搞得团团转,就是喊破了嗓子也斗不过这些男生的“锋言风语”,到最后还是一位聪明的同学把数学老师叫来了才停歇……
不过“厚颜”的男生们话虽是多,却是在篮球场上生龙活虎、足球场上叱咤风云的运动健儿;在劳动时间左擦右洗的热心朋友;在班级中生气勃勃的“男生帮”!
第三味:邻座班长
在前一章我已经提到过班长与男生们的超级“口水战”,虽是班长大败而归,不过她仍是趾高气昂地当她的班长,仍是班中除班主任外的“武则天”。
作为坐在班长旁边的我,真是天天“卧薪尝胆”哪!可以说,坐在她旁边是“活受罪”……
第一“罪”:听她小学同学说,在小学里她也是班长,看来是个爱指挥别人的家伙,因为无论中小学,班长就是“红军总司令”,叫你干嘛就干嘛,这点她自己也知道并且当场承认了。要是你跟她作对的话,那么你会被她的“整人政策”搞得你见她像老鼠见了猫一般“鼠心惶惶”,这我可是有亲身经历的呦!当心啊,有时无意的一句也会让她对你施行“整人政策”!
第二“罪”:可能她小学里叫惯了吧,吼起来声音好响好响,声音不低于100分贝,有时真想拿个噪音测试机来测测她的最高分贝!希望有意者能向我推荐一个用用噢!
哎,这两条“罪”已经够让我“活受罪”了,其他“罪”今天暂且不说,免得她看到后又要好好来“教育”我了!
怎么样,我们的班级精彩吧!这三味班级真是让我既好笑又好气,我到底该怎样来评价这个让我哭笑不得的班级呢?
李惠利中学六年级:叶子
相关推荐
-
三味书屋三味书屋,一为书之清香,二为墨之悠长,三为情之动人。——题记在我的三味书屋中,没有八角四腿桌,更无“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的对联,只有母亲为我营造的书香、墨清、情动人。这里的书是母亲先看的,这里的墨迹是母亲先留的,这里的亲情则是母亲在一颦一举中,在字里行间渗透的……幼时,喜欢在繁星下听母亲讲故事,听到刘关张桃园结义,听到林冲逼上梁山,听到……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母亲的肚子里似乎有讲不完的故事,我便常在母亲不老的故事中进入梦乡。上了小学,喜欢卧躺床头,读一本历史名著,好不痛快。而母亲则会伴在床头,与我共同阅读,评说孟德,叙言孔明,俨然成为一位历史学家。上了初中,沉重的学业负担让我对曾经的嗜好望而生畏,只有每天在上下眼皮的争斗中看上两眼,随之疲惫地睡下。而母亲则对这种现状无可奈何,只是我仍冗身为数学老师的母亲夜夜手不释卷。那天晚上,考试失利的我低着头徐徐走进家门,只想偷偷走进卧室,静静地思考。可母亲刚好看见我:“回来了。考得怎么样?”母亲用亲柔的口吻问我。而我,只是夺门而去,留下母亲一人在客厅。我孤独地坐在摇椅上,大声宣泄心中的不快,回音久久盘旋,令我为之一震,而门外却没有丝毫动静。我打开房门,只是一点点,为了掩饰我的尴尬。只见母亲在门外静静地翻着一本很厚的书,细密的汗珠从略有斑白的两鬓渗出,略有褶皱的手拧作一团,眉关紧锁,似乎在冥思苦想一翻。我静观门外一切,心中生出一丝疑惑“母亲在干什么?”过了许久,母亲站了起来,并似乎若无其事地朗诵起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又振振有词地说:“真正的强者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孩子,路还长,加油吧!”不知不觉,泪水朦胧双眸,我心中暗念“我是含泪奔跑的人!”那一夜,我终于懂得我的三味书屋中那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流传千古的名著是凝结着母亲的汗水,母亲用自己的爱为我的人生奠基。三味书屋,无需“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只需一丝母爱即可。800字 初一 抒情
-
“三味书屋”欢迎大家来到绍兴,现在我们所在的景点是鲁迅故里的三味书屋。我姓王,大家可以称我为小王或王导。三味书屋位于绍兴市区都昌坊口11号,是晚期时期绍兴城内的著名私塾。大家现在见到的是一套三开间的小花厅,坐东朝西,这本是寿家的书房,鲁迅12至17岁曾在此求学。我经常听到来这里参观的游客提问,书屋为什么称“三味”?“三味”是什么意思?三味书屋原叫“三余书屋”,是书屋主人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起的名字,取董遇“为学当以三余”之义,意思是要人们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奋发学习。宋代的苏东坡十分赞赏董遇的“三余”之说,便用“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来抒发自己利用空余时间读书的乐趣。据此,寿峰岚就将原来由书法家梁同书写的“三余书屋”匾额,改成了“三味书屋”,虽然就改了一个字,但味道已经完全不同了。我们现在最多听到的对“三味”的解释是取义于“读经味如稻梁,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鲁迅当年在桌子的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以此勉励并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三味书屋西北角有一个圆洞门相通,我们称之为耳房。里面铺有地板,上悬小匾,写着“谈余小憩”四字。耳房后面有一个小院子,是当年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趁先生念书念得入神时玩耍嬉戏的地方。院子里的腊梅树还是300年前的原物,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就常在树底下的这一方小天地里游戏,自寻乐趣。感谢大家认真听取我的讲解,绍兴还有很多好玩的景点,祝愿大家开心地度过这一天。再见!550字 初一 记叙文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书中自有黄金屋,下面小编整理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400字,欢迎阅读!篇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400字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趣。仿佛就像看到了幼年的鲁迅先生,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采摘野花野果,与伙伴一起捕鸟,虽然总捕不到很多;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住心中的孩子气,当读书入神时,却没发现学生们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令人回味,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 文章表现了作者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被父母,家奴管着。回忆起我的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小时候,在田野里享受着春日的阳光,秋日的清风,还有那片总被我采得一朵不剩的油菜花,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采了各式各样的花,又生怕主人找来,花一会儿就枯萎了,但仍沉醉在无拘无束的自由空间之中。篇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400字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原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不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这儿了。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了,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的家的书房。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750字 初一 读后感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童年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的快乐岁月,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告别童年,成长为大人,当一个人回忆童年时,童年是最美的。细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享受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一份天真烂漫的感情,便会想到一幅幅自然画。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采摘野花野果,与同伴一起捕鸟他常地长妈妈讲故事,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美女蛇。三味书屋里,当先生读的入神时,他的学生就在做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在文中作者描绘出百草园充满乐趣,这是无疑一个儿童乐园充满生机。后来鲁迅的父母将他送到了城中最严的书塾,他就再也见不到美丽的百花百草园了。百草园,一切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孩子纯洁的心灵,读起来让我们感到亲切,充满了激情。也是因为这篇文章引起了我的美好回忆,让我喜爱这篇文章吧!300字 初一 读后感
-
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小时大门前的那块小天地,我永远不能忘记。不必说长得老高的香椿树,毛茸茸的狗尾草,砖块上潮湿的苔藓,河道中的小苗;也不必说布谷鸟在树上“布谷——布谷——”的鸣叫,成群的蜜蜂飞舞在房檐下,鸣蝉在香椿上长吟。单是姑姑家房后的泥墙一带,就被有一番趣味。蚂蚁们在这里忙碌,蜈蚣在这里钻来钻去。要运气好,还能碰到一种条状的黑色昆虫,听说他是可以预测天气的,我于是常在地上画个圈,再把它翻过来,背脊朝下。把手放开,他通常会跳得老高。若是出了圈,明天就会下雨;要出不了,大概就是晴天了。他的寓言准不准,我早已不曾记得了,可它却常在我不留神时悄悄飞走,上我郁闷老半天。要是碰见一只刺猬,那也是不错的。可他一般在晚上出来,我只得把他扣在盆子里,剩下的,就得等妈妈收拾了。井陉矿区贾庄中学初一:王子新300字 初一 状物
-
悄敲三味书屋未曾闻得——墙角的蝉弹奏清脆的小曲;可以摘吃桑树的果子。炙热的阳光照的大地火烫,空气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息。我们的童年没有百草原。信息化的快节奏社会直接把我们送进“三味书屋”。只是老师不会那么高高在上,更不会手持尺子严声厉色。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没有谁愿意落伍,都有这个或那个谁在自己的岗位上追求着时代的步伐。所以,老师的教学显得灵活,开放。但,是否太过开放,或是要我们接受的会很多,因为,我们也在马不停蹄的追随这个时代。虽然希望大脑有充分的知识添补。但,你看,那阳光不也是太温暖而炙热!沐浴这样的阳光,真的有种窒息的火烫。于是,内心萌发了渴望,渴望百草原,哪怕一丝丝,也好。我们不知何时踏进这间屋,就像一场无头绪的梦。许久后醒来,才知道自己已在梦中。只是这场梦是不会醒的。懵懂时,无知觉又新奇的踏入,意识到时,醒来已是无任何意义。因为,这是前辈们所说的唯一通往成功和光明的路,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灵魂偶然的遇见生命,自以为轰轰烈烈的活过,当梦淡淡的飘散,又有谁知道你是哪个谁。就这样轻轻敲开书屋的门,清醒又模糊的在书屋盘旋。我们听着前辈的话,找着什么。我们在找什么?只是真正面临过渡的门没,我们才匆匆看清我们要找的东西。当我们看懂它了,时间已悄然流逝,那个前辈的声音,再督促我们找下一个“什么”。到底,追寻什么?于是,杜鹃飞起,用稚嫩的声音啼出“不如归去”。像芦苇飘荡,如果世界没有方向,向哪里走才是对的?这样始终卧于扁舟,舟的方向是我追寻的么?落叶簌簌声中,再次回荡起前辈的话,清雨冲刷了杜鹃的稚嫩,谁说杜鹃一定归去?春天永远包含着万象生机,心中的理想,便是被包含与梦,实则踏上这个梦,我们就已踏上心的起点。只是梦境是没有方向的,寻找的也只不过是脚下的基石。没有铺好,无妨,至少前方的路还等待我们精心铺设。17岁的雨季,已容不得我们甩出杜鹃任意飞,从来就没有归去之理,我们又何从而归?那么,归,只是时间走,我不走。归去,也只会让生命更加空虚,让心灵更加踌躇,让炙热的阳光更加火烫。终究,淹没在火烫之中。我们,一直在着书屋盘旋,那就不妨重视书屋。悄悄敲开下一道书门,当作朋友一样尊敬,礼待。当心意相通,那个炙热也便可以被化解,温暖这片土地,甚至隐约会有几分百草原的茵绿。我们的“什么”再这个荒芜又丰收的季节逐渐现形了。高中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没必要把它特定在一个令人头痛的环境中,虽然有些繁忙,但只要我们知道我们所追寻的,那么这些繁忙就显得有滋味了。前辈只是个引导者,从此,我们的路要我们自己走了。欣然面对,沐浴温暖的光,散发我们自己的光芒。他日鸿鹄翱空,那么今日的书屋不更是让人留恋么?我的三味书屋,我在探索,退缩是懦夫的行为,更没有谁可以逃开人生。“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与长天一色。”我年轻的满布云霞的天,会觉得幸福——我的高中,我的孤骛,我的水。1000字 高一 散文
-
四味书屋文字之所以比烟花更璀璨,是因为我可以看着它在光滑的纸业间静静旋舞,演绎出永恒,浅吟低唱岁月的旋律。——题记读书,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在读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齐放,鸟语花香时,我倘佯在书海中,捧起一本书,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波澜万丈的人生,但它却让你情不自禁地随着故事发展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走过甜蜜的青春年华。读书,就像在读一个温暖的春天,让温暖照亮你的心窝!读书,在热情的夏天。没有人会否认夏天的火热与激情。读你,就像在读一个激情的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当荷花争放,艳阳高照时,我徘徊在书道上,寻觅这激情的书香,握本书在手上,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热量。手心有了温度,眼里有了潮湿,浮草开出了伶仃,寂寞开出了沉重的大门。读一本书,就像在读一个热情的夏天,让热情燃烧你的心窝!读书,在悲凉的秋天。没有人会否认秋天的苍凉和希翼。读你,就像在读一个希翼的秋天。“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当枫叶满地,大地披红时,我捧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的悲惨遭遇,我愈加痛心,但他的坚强却让我看到了希望,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读一本书,就像在读一个希翼的秋天,让凉爽填满你的心窝!读书,在寒冷的冬天。没有人会否认冬天的肃穆与寒冷。读你,就像在读一个肃穆的冬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雪花纷飞,寒风呼啸时,我追寻着你的踪影,如饥似渴地捧在手心,细细地咀嚼,慢慢地品尝,渐渐的,融入了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当我看到主人公陷难,无法自拔时,是你告诉我,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读一本书,就像在读一个肃穆的冬天,让寒冷远离你的心窝!读书,在四季;四季,在读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陪伴着我走在多彩的人生大道上。650字 初二 散文
-
书屋觅百味天高地阔行路难,谁愿共我万水千山。唯有书。——题记我一直认为,在这世间,没有亘古不变的事物,它们都会随着时间这种奇妙的东西而改变原貌本质。但,书,无论过去、当下,与将来,它所想表达的不会变,即使外表已经残破不堪。走进书屋,随手翻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尽管书的边角已经微卷,但每每重阅,总会随着年岁的增长与心境的变迁,有着不同的感触。惊叹于三毛的文笔,更惊叹于她处世为人的态度。我梦想着,梦想着总有一天,自己也能学会这种宠辱不惊,淡看世间,而不失率性的人生态度。仔细拂去黑色硬壳书上厚厚的积尘,“Tagore”这个名字便浮现了现来,噢,原来是泰戈尔的《新月集》。纸张已微微泛黄,字迹依然清晰,一页一段细品着,竟能与泰戈尔有相同的感受,仿佛进入了他的内心世界,两个年代不同、素不相识的人竟能产生共鸣,这大概就是书的魔力吧。泰戈尔的文字,精致却不华丽,让人读上去有如冬日暖阳。我梦想着,梦想着能像泰戈尔一样,用文字给他人带来美妙,让文字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让这种美好延续千百年。“啪”一本书从拥挤的架子上掉落,顺手拾起,“朝花夕拾”四个大字突兀地“矗立”在眼前了;回忆性的文章里夹议夹叙,不单单有追念往事的温情,更对旧社会的丑恶现象进行嘲讽与抨击。我梦想着,梦想着能以笔为箭,以字为军,抨击世间的不公;我愿煮字为药,医治人们腐朽而麻木的心灵;我愿将文字化幻成永远高昂吹响的号角,唤起众人的斗志。我梦想着,梦想着让书成为通往梦想的铺路石;让书成为那可以燎燃梦想之原的星星之火;让书屋成为载我渡过苦海的一叶小舟;让书屋成为我们永远的桃花源,乌托邦……亘古永恒如一瞬,谁能共我同写篇章?唯有书。——尾记700字 六年级 散文
-
书屋几个月前,好友通过网络发了几张照片给我,那是个街角的小书屋,坐落在天河城最繁华的街角,但是在午夜时分却有着难以言喻的凄清和孤寂,书一层一层地从地板开始往上摞,沿着所有的墙壁,除去书之外的空间,容不得许多人的拥挤,零星的有几个人窝在角落静静地翻动书页,透过照片我能够想像得到,下一页被轻轻地捻在拇指和食指之间,等到目光落向最后一个字,便快速干脆的翘起这一页过渡到另一页,思绪却不曾间断过。我也能想象好友裹着厚重的围巾,鼻梁上驾着她的黑框眼镜,躲在有着阴影且逼仄的角落看一本清静的书,我们都喜欢黑色的阴影,似乎只有那种充实而饱满的颜色才能包裹住所有,盗窃一丝安全感。她在这里通宵达旦,盯着浓厚的黑圈,内心就如同这个冰凉的夜晚一样,任凭北风的严寒,也掀不起一丝波浪。我是个极其喜欢咖啡和书本的人,无论是哪里,无论是美轮美奂的书城,是温暖而拥挤的小书店,还是简陋肮脏的旧书摊,我非要随手翻翻看看,那本书让我意犹未尽,撩起心中那蠢蠢欲动的书虫,我就一定要买回来,闲暇的时候配一杯热咖啡把它啃完,繁忙时候夹在臂间来来回回也觉得心安。我也去过广州最大的书店——广州购书中心,那地方可不小,里里外外、楼上楼下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我不敢估计它究竟有多少藏量,但是至少能够找到你能够知道的绝大部分书籍。那里大到每一层、小到每个区都严格地分门别类,摆放地整整齐齐,严谨、庄重而整洁,这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但是历来能让我有心情静静地待着看书的地方却并非这种风格的书店,分门别类,让人一目了然固然是好,但却阻碍了看书的人的一番闲情逸致,缺了点儿随性和惬意,不敢随意抽看,怕扰乱了它本来的顺序。我倒是喜欢那种杂乱无章的小书屋、小书店、旧书店,你可以随时看到《红楼梦》旁边是《图表中的经济学》、古老的人工针线装订的书突兀地穿插在一堆现代机器印刷牛皮封面包装的书中等等这一类摆放,就那么恰到好处地迎合了一种新奇感,让人发现在杂乱之中的趣味。大部分人都有这样一种经历,走进一家颇有趣味的服装店之后,迎面而上的热情服务周到的导购员,耐心地询问你是否有所需求,跟在你的左右时不时地推荐这件上衣,那条裤子,让人说不出哪里不好,却也难让人产生好感,兴许你也只是突然有了兴趣想要随意看看,权当是饭后散散步,根本没有想要买的心思。但也说不准,“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偶然间看到一本令你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书的时候,再也找不到不立马买下的理由了。高中时候在普宁流沙读书,为了高考,少有闲暇的时候,有一次,等到难得放的长假,好友骑着单车携我在深秋的凉风中穿过大大小小的巷子,经过肮脏狭窄的菜市场,来到一条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街,那里有我最喜欢的书店“吹沙书店”,牌匾不大,低调地陷在屋檐下,是绿色还是别的颜色我已经忘记了。书店被安放在高高的台阶上,它的对面被蓝色的铁皮围起来,吵闹的挖掘声让人不难猜到人类正在这一块地球的血肉上大动干戈,它的旁边倒是有一家装修华丽的婚纱店,玻璃窗里令人眼花缭乱的美丽而华贵的婚纱让人想入非非,经过的时候倒是让我们两个人羡煞了好一会儿。重点还是在书屋,书贾是一个中年男子,坐在摞得高高的书籍的台桌后面,头顶的天花板上悬着一盏低低的黄色小灯(印象中是这样),他垂头认真地看着书,有人买单的时候才肯抬头。知道我进去了好一会儿才注意到原来这家书店是有主人的。不过,唯一不好的是,里面许多书并未拆封,我拿着一本《呀呀画册》只能干瞪着眼睛一遍又一遍地将整个封面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但是最后我还是没有买,因为我不确定这本书里面包含着怎样的内容,买了之后我是否会后悔,我也不知道。许多时候,对顾客来说最好的服务就是不打扰。许多时候我们走进一家书店,并非是为了买书,就好像你走进一家花店也并不是为了买一束花送给并不存在于脑海里的人一样,或许只是为了闻一闻花香,了解一下这个季节本该有的花开。可以想象,本来饶有兴致的你踏进一家书店,店主持续不断地大献殷勤,这时候你要么感觉到愧疚,非得买一本书不可,要么那份闲情逸致也烟消云散,连翻书的兴致都没有了。下一次也断然不会再踏入这家店。如今这个商业社会令人对“书本”最初存在的意义越来越模糊了,当我们想到一本书的时候,当然首先是看它的内容能否满足你的兴趣和需要,再次就会开始琢磨它的价格,为什么这本只有100页的书会比那本150页的书卖得贵呢?或者开始想与其把这么昂贵的一本书买回去还不如就地看完?我认为最初书本存在的意义无非就两个最基本的:1、保留人类的精神遗产;2、供人类传播知识。而现如今,更多的人对书本的纸质、字体印刷、封面制作等更加在意了,想起小时候从旧书摊上花上一毛两毛钱买回一本书叶泛黄、装订线都脱落的书籍后迫不及待地翻阅的那种激动,但这都一去不复返了,对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的书的要求越来越高,书本在不断地订正、版本在不断地升级,知识的跟新换代速度可以与电子产品拼搏一番。在我看来能够开书店的人本身是对书本不是怀有崇高敬意,就是源自本心对书本的热爱,但是我真的想错了,那些开书店的人并不一定对书本感兴趣,他们只是在思忖着如何如何能够多来几个节假日,多来几个开学日,多搞几次活动日,把书本给卖出去,赚更多的钱。我说这话并非想要以偏概全,也并非反对这种行为,我想说明的是当今的“书本”的意义开始慢慢淡化了。也不乏一些书贾对书本有着热情,他们往往喜欢在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落或者街角开一间小小的书店,我更愿意把这种书店称作书屋,它们往往装修低调,顾客不是很多,书本的摆放、灯光的射向、书籍的种类、门上的铃铛等等,无一不透露出书屋主人个人的气质。我对朋友说笑到我是个江湖人,来来回回十几年在许多位置不停地移动。在大学的生活中,我会在大部分闲暇的日子选择看一本书,盘着腿坐在木凳子上,泡一杯清茶或者一杯咖啡,将桌面的杂物全部推放到两边,置上一本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过去了。甚至在最繁忙的考试周,不停地在图书馆、教室和宿舍辗转,在嘈杂的人群中穿梭,听着校外高速公路的汽笛声,踏着疲惫不堪的步伐,臂间或者书包里装着一本翟永明的《十四首素歌》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在傍晚时分经过橘黄色的路灯,看着影子交叉重叠,变长变短再变长,那种乐趣怕是少有人体会的了。大雪过去之后很快就要到冬至了,十月很快就要离开,冬月很快就要来了,而元旦也在不远处徘徊张望,2014年很快就要挥手说再见。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学期的结束,生命也在碌碌无为中消亡殆尽一个年头,年终总结也很快就要来临,莫名的紧张,就好像即将登上舞台面向整个世界抖落一年以来大大小小的事件,而有些我是不愿意回想的。但愿能将所有的时间都藏在书本里面,我想肯定是书本里面藏的时间多了才会泛黄变旧,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就是喜欢旧书。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我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处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间,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与玩伴一起捕鸟,但由于性急,总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听保姆长妈妈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一篇,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充满激情。现今,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几乎不可能体会到鲁迅幼时的欢乐了;而说起童年乐事,哪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没有一箩筐呢?百草园中的蟋蟀、何首乌,美女蛇的传说,又何曾异于我们穿着露屁股的短裤(那一定是在树枝上刮破的)下河摸虾、上树捉鸟呢?那别了“野孩子生活”的入学,那听老先生抑扬顿挫地朗诵,“我便疑心那是极好的文章”,又和我们既因留恋“捉蝌蚪”的生活而逃学,却又要享受读书识字在父母面前“显摆”的快乐心理有何不同呢?只是,城市里已经消失了这梦境一般的儿童乐园。成年的鲁迅是一个战士,一个不偏不倚的、浪漫的战士。战士不总在冲锋陷阵,战士更懂得享受生活,享受美好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不仅语言优美,还能时不时地勾起读者对童年的回忆,真是一篇令人叫绝的好文章。6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三味书屋畅想大家知道的鲁迅已经是大名人了,在月光如水的夜晚,月光照在鲁迅的这尊雕像上,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右手拿着烟蒂,嘴里吐着一串串的轻烟,眼睛凝视着远方,好像在思索着什么。鲁迅先生的左手拿着一本书,书上记载得全是他写得优美生动具体的一篇篇作文。在一个温暖如春的下午,我同爸爸妈妈来到了三味书屋,那一片片的瓦片,再加上这屋顶的颜色暗,显得像古代的房子一样,跨过门槛,广大的地方让我难以忘记掉,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一笔浓墨,怎么擦也擦不掉,周围的小弄堂里挂着各地的名人介绍,那里的介绍使我认识了更多名人的起源。我出了三味书屋,来到了一间房间里,这里的光线不像那外面阳光的耀眼,也不像暗然无光的房间里,就是外面的阳光照进来了一点微弱的、温暖的阳光。在一个没有一丝丝阳光的角落里,摆放着一张桌子和一张凳子,凳子上坐着的就是这位名人——鲁迅先生,在桌子的一个不起眼的地方,鲁迅用小刀在上面刻了个“早”字,这个“早”字要从一件事说起。鲁迅在上小学的时候,早上的时候就像金钱一样,特别宝贵。因为他早上既要为生病的父亲买药,又不能迟到,于是,鲁迅每天就早早地起了床,他那张小床无论是早起还是晚起,它总是那么的有序,鲁迅早上要给人干活,这样挣来的钱就可以到药铺店里去买药了,买好之后,他急忙回到三味书屋去上课,可不料,有一次,他迟到了,他站在门口,迟迟不敢进去。寿镜吾老先生那严厉的锐光把鲁迅先生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害得鲁迅先生不禁打了一个寒颤,他连忙趁寿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赶紧溜了进去,从此,鲁迅在那一天有了深切的教诲,并在书桌上用小刀刻下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以后千万不要迟到了。鲁迅先生说到做到,他之后就再也不敢迟到了。我不知不觉地随着身体走出了鲁迅故里。走出之后,我望着那漂亮的晚霞,仿佛看到了鲁迅先生手握着金不换之笔在一本本子上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的文章。鲁迅先生的这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让我非常敬佩,值得让我学习他的这种精神。鲁迅的另外一些故事将会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让我们的后人知道鲁迅的事迹。800字 六年级
-
百味书屋在众多的书店里,我最喜欢“百味书屋”。先是名字起得好,“百味”使人想起“人生百味”。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读书的趣味也是百味的吧。这四个金红色的大字镶嵌在一块海蓝色的底板上,映着阳光,闪闪发光,使我一再误认为这就是蓝色大海中的一艘金色的帆船,一艘求知的帆船在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好!“学海无涯”。书店不大,推开两扇玻璃门,还不及张眼看,鼻子就闻到一股只有书籍才特有的油墨香,使爱读书的人浑身起一种莫名的兴奋,如同饥饿的人闻到面包的香味。急急地走上前去,这边是“名家名著”专柜,朱自清、周作人、冰心等作家的作品一本本整齐地排列着。上面两行是“世界名著文库”,我看了看,有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小仲马的《茶花女》……书面是精装的,书脊上是草绿色的底子上几个烫金的大字,惹人眼目。那边是“科普知识”,最醒目的是一排十几本的“十万个为什么”,在这里你可以解答“行星是怎样运行的?”“一年为什么有四季?”等等许多问题。再过去有“学生天地”,陈列着许多学习资料,有解答疑难的;有传授学习方法的;有训练技能的……好学上进的人尽可以在这里寻得自己需要的书本。还有“少儿读物”、“科学技术”等书柜吸引着顾客。这些书柜整整把屋子围了一圈,中间是一列书架,用来陈列报刊杂志。这里徜徉着许多人。一位头发斑白老爷爷正翻着一本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看得出他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的,人虽老心还年青,要多汲取一点知识再为社会发挥一点余热吧!一位戴着眼镜,一脸书生气的青年人正在书架上翻阅杂志,他是个大学生吧,在刻苦的攻读之余,也想找几本有益有趣的书消遣消遣吗?就在我旁边,有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捧着一本少儿注音读物,聚精会神地看着。大概书本很精彩吧,他完全忘却自己了。这里安静极了,只听得见轻微的脚步声和哗啦的翻书声。我浏览了一阵,挑了一本《格林童话》。走出书店门的时候,我想:“现在经济社会了,大街上的书店也越来越多了,这样一家小小的书店就有着许多的优秀书籍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我喜欢这样的书店。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三味我问街头张扬的少年,他微皱着眉告诉我,我要咖啡又苦又甜的滋味,就象一个人的远行。我问路旁等候的阿姨,她急匆匆地说,我要矿泉水,平平淡淡,平凡的幸福。我问秋千上欢笑的小女孩,她却不假思索地告诉我,我要甜甜的。灿烂的眉眼里满是对甜蜜的渴望,丝毫不必伪装,仿佛那就是本能。那么,我呢?也许十年前我不知道,但现在的我潜意识里一定不会选择甜的。因为社会教育我们,单纯的甜几乎等于庸俗。教科书告诉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未必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却一定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我犹豫,也许我该选苦。但老妈又教育我,平淡才是真。太苦、太甜都不会是人生的全部。真正的人生真谛该是平平淡淡地过好每一天。我有些迷茫,既然苦和甜都是对的,那么为何只能取其一呢?我冥思苦想,却突然发现,为何只选苦,为何平淡是福,在二者选择的背后归根到底不都是为了我们心中理想的生命旅程吗?那么,自由,安心,理想的生活难道不属于甜的外延吗?我想我有些明白了。或许是由于年少的我们还看不透甜的本质与我们心中的梦究竟有何关系,又或许是迫于我们身边强大的大众氛围的影响,我们宁愿搬出另一套说辞来委婉地表明我们的追求,也不愿意直白地说我们追求甜美的人生。如果是这样,我愿意义无返顾地选择甜美。这么说,我们所追求的苦和平淡都是甜的外化,我们最初的渴望却是真正的甜蜜,只是缺乏向世人表白的胆量。那么,我愿意勇敢地说,我,选择甜蜜。我选择甜的。我要愉快地活着,享受生命的每一分甜蜜。我要积极乐观地活着,书写我接下来精彩的人生篇章。不要一味地悲悼过去和多愁善感地杞人忧天。我要努力地活着,和所有爱我的人携手,为自己,也为别人的甜蜜而努力下去。甜,苦,淡,个中三味。我愿意勇敢地,选择甜蜜,不顾世人的眼光。也许它就象那首歌吟唱的一样:想要问问你敢不敢,象你说过那样地爱我!面对生命最终的渴望,你敢不敢选择呢?800字 高二 写人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奇趣与枯燥读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深深地陶醉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出自我国著名作家周树人先生笔下。本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童年的趣事,以及对童年生活的怀念。阅读时,我仿佛置身于朴素的百草园内,与作者一起“折腊梅”,“捕鸟”……紧跟着作者的脚步,小心翼翼地溜进三味书屋。一进书屋,我仿佛听见了书屋中传出来的朗朗读书声,不时还传出教书先生讲课的声音,这正是鲁迅先生的先生。这位先生严厉中带着随和,鲁迅先生十分尊重先生。严厉的先生和认真读书的学生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景象。三味书屋与百草园中,处处洋溢着书声与嬉笑声。百草园,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三味书屋,一个枯燥无趣的私塾。这两个截然不同地方,却紧密相邻,给鲁迅先生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并为鲁迅先生成为未来的大文豪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体会到鲁迅先生所流露出的怀念、依恋的真挚情感。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让我们把三味书屋里的一草一木,看在眼里、刻在心里一般。他把我们带回到了他的童年,循着他的脚步慢慢再走了一遍。细细品味鲁迅先生描写三味书屋的片段,让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校园。早上的校园,到处充满着同学们的朗朗读书声以及老师们的耐心讲解声。瞧!我们四班的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听我们的老师讲课呢。“捕鸟”、“斗蛐蛐”……这些都是鲁迅童年的趣事。少年鲁迅虽然享受了快乐的童年,但他在学习上也一点不马虎,相反还特别努力。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几乎从来没有迟到早退过。就有一次,他父亲病重,鲁迅被叫去药店买药,等买药回家再赶去三味书屋时,先生已经开始讲课。那一次先生责备了鲁迅,并告诉他要做一个守时的人。自那一次之后,鲁迅就在自己的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以此勉励自己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我想我们也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做一个遵守纪律,刻苦学习的学生。鲁迅先生的事迹激励着我们,我不禁再次拿起鲁迅的名篇赏析,打开书,走进鲁迅先生,走进百草园,走进三味书屋……800字 读后感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经典的文字选自鲁迅先生那篇家喻户晓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予鲁迅先生这种乐趣的,却是小小的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些野草,一个园子,便是鲁迅先生儿时的天堂。即使到了“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三味书屋,仍然也不乏乐趣:下课后和同学们溜到院子里玩耍,趁老先生读书入神偷乐,充满了童趣,充满了欢乐。然而到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孩子们不必在荒地玩耍了,而这种乐趣却越来越少了。在学校,在办公室,在路上,在餐厅,人人都捧着一块方寸之屏,探索着虚拟的世界,沉溺于网络的快乐。QQ、微信、抖音……一个个新奇的应用,占用了人们太多的时间。当前,手机确实颠覆了传统的方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便捷,使用手机也许是为了正事。可是,当人们在用手机点餐、打车、搜索资料的时候,又有几个能忍住诱惑,不去点击那一个个猎奇的标题,一个个朋友的动态呢?人们可能会在手机里得到片刻的欢愉,可是当你放下屏幕时,感到的是乐趣吗?不,是空虚。现在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娱乐方式,却很少能感受到像鲁迅先生一样发自内心的快乐了。许多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能放下手机的很少。为什么?因为手机的信息对于人们吸引力太大了。打开网络,打开人们喜欢的内容,比如:看视频、听音乐、读新闻、购购物、聊聊天等,时间便在不知不觉间流失了。但只要你能放下手机,走出门外,去感受春夏秋冬的美丽,或者是静下心来,品读一本好书,即使环境像鲁迅先生小时候一样艰苦,相信你却能感受到比网络世界更真实、更充实的快乐。手机方寸之屏,并非居心之所。放下手机,走向大自然,感受现实世界的美好,你也能收获像鲁迅先生一样单纯的快乐。800字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