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
2008年春天,我们就要搬家了,或许以后再也不会回来了。以前,我一直都想离开这里,厌烦了这里,可今天真要走时,心里总觉得十分留恋。
我有两个家,一个是奶奶家、一个是姥姥家,我的小学时光几乎全是在姥姥家渡过的——因为那里离学校很近很近。
姥姥家是一个美丽宽阔的小院。院子的北面是一间窗明几净的主屋;院子的西面是四间青砖红瓦的配房,住屋窗下有一口水井,井前还有一个很大的菜园,菜园四周种满了花草和风景树。一到春天姥姥把菜园侍弄的胜似花园。不必说那绿油油的韭菜;不必说那挺拔向上的羊角葱;也不必说那红黄色的菜花;就说那满架的豆角吧!即满载着姥姥辛勤的汗水,又满载丰收的喜悦,看那串串绿色的豆角,就足以赏心悦目了。
住屋西间靠墙的书桌旁有一个能容纳300多本书的书架,姥姥每天都坐在那里教我学习,由于姥姥和我共同的努力,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名列前茅。我的姥姥从教三十多年,每天都从这老屋中走出走进,美丽的小院中几乎踏遍了姥姥的足迹。
一草一木都是情,明天我们就要搬走了,晚饭后我们来到屋外,坐在脚踏凳上,谁也没有说什么,我们仰望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
故居呀故居再见了!
宁城县天义第二小学六年级 赵阳
清明节的活动感言
今天是我国人民掉念逝者,寄托哀恩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我带着几束鲜花来到革命烈士墓碑前哀掉鞠躬。面对着这一桩桩肃静而威严的烈士墓碑,我深切的感受到烈士们为了国家尊严,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国家繁荣昌盛和人民自由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精神,此刻,我对无数英烈们表示沉重的哀思。
当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文明安定的良好环境中,生活上有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学习上有老师的耐心教导,这样的一个和平年代,我们是多么幸福啊!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这幸福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这些都是过去无数烈士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是历史上不可掺假的事实。
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辜负先辈对我们的期望,认真学好文化知识,用我们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
广东珠海香洲区珠海市香洲区十五小学四年级:曾令滨
相似题目
-
故居故居记忆中的故居,已空无一人,印象却也模糊……从我记事开始,每个周末,爷爷奶奶总会带我去二十多里外乡村的故居。那是由石块垒成的几间石房,外覆一层薄水泥,随着时间的久远,早已脱落不少,露出青灰色的石骨。据爷爷说,这几件老宅,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我们的先辈,全靠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滴完成的,经过不断修葺,才保存如今。那个时候,我最喜欢从杂物房里拿出一个缺了一角的木凳,一把锈迹斑斑的钢镰刀。坐在院子的小块田地便,用镰刀挖几棵野菜,或在松软的泥土上刨坑梗出几个小坑,向爷爷索要几棵杨树的种子,买入,再灌以一桶水……那时,还有几乎邻居,和邻居家放养的羊……那个时候,每周末回到老家,便是最幸福的一件事。随着时间的腿与,爷爷奶奶日益老迈,前往故居的次数也日益减少,但仍是每年坚持回去一次,放两挂鞭炮,除除草,贴上对联。年复一年。或许,随着我的长大,从小生活在充实的我,已然厌倦了充满乡村,泥土的气息,不愿再前往那破旧不堪的故居。甚至直至今年春节,我已经三年未踏入老宅大门一步。今年春节,除夕那天,我终于还是拗不过爷爷,细想也是无事,便一起回到老家。大门的木板,有了几道深邃的裂纹,门廊的上顶,结满蛛网,漏雨的原因,还有几片暗绿色的青苔附着着。爷爷拿出早已写好的福字和春联,用面粉做成的胶浆,贴在门板上,一点一丝细细抹平。门前往年留下的火红的鞭炮碎屑,已然变成暗红色,一年年堆积着,却始终无人清理。。走进大门,田中的野草在无人打理的情况下,长度长到一尺由余,更有甚者,超过两尺,没过小腿。杂物房里放置的,还是那只缺掉一角的木凳,和那把锈迹斑斑的镰刀,物是,却早已人非……屋舍十几年为有人居住过,除却每年在门板贴上红纸写成的福字和春联,一层覆着一层,一年掩过一年……十几年积攒下来,形成很厚的一层。不知不觉中,我仿佛收到一股缥缈的召唤,拂开扇扇斑痕满满,竟是沧桑的门,扑去灰尘和蛛网,静静停留……贴好福字,锄遍田中野草,在大门外,让放两挂鞭炮,再次堆积在门前的土路上,在风雨和泥土的侵蚀下,逐渐化为虚无……颇有些花锄葬花之意。我仍站在门前,细细体悟时间的变迁,海田之沧桑。原有的几户邻居,仅还有一户古稀有余的老夫妇,只是,却连那几只白羊,也不再放养。年轻人,又怎肯留守在这荒僻的农村?都前往富饶的城市,追求永无满足的功名,利禄。或许早已被蒙蔽了双眼,忘却了本心,忘却了文化的传承,忘却了忠、孝、仁、义、信,忘却了沧桑的故居……不忘本心,才有可期之未来,方有“人”,便成“家”。今年春节,故居老宅,再添一抹火红……1000字 初三 散文
-
故居思念被你的坎坷深深牵引所有的文字都被你慢慢浸渍在每个无风的夜晚总有乡思,随月亮悄然升起尽管你早已没有了伟岸的恢弘尽管野草丛生,只剩下残垣断壁时光在岁月中款款穿行因你,总是不忍慢慢老去思念在鼠标上匆匆行走因你,总是不舍依依远行爱恋在诗行里眷眷游走因你,总是不会迷失归途一腔惦念,两行淡墨,三生不弃不离是我穷极一生,对你的全部允诺150字 高一 诗歌
相关推荐
-
忆故居忆故居老屋是你伴我度过了童年的梦是你伴我品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屋是你在深夜陪我做功课是你在夜间伴我入梦而今你老屋已成为一片灰烬我却无能为力以后的日子里只能让我一个人去闯去创造创造那新生活创造那一座座貌似你的房屋虽然我知道你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你将永远消失在无情的铁锤之下消失在无情岁月中但我永远都会记住你赞美你老屋永别了老屋、、、、、、150字 六年级 叙事
-
故居夜访我是在十年前搬进新居的,老屋子一时间就空在那里。今夜罕见的稀客亲戚到访,便一同应了旁人的邀到老屋里聚聚。然而稀客很忙,明日便要走了。我吃过晚饭,闲聊觉得乏味,便独自到屋外残壁下漫步起来。老房子依旧那般破败。在我迁进新居后,邻居亲友大都也重新做了新房。如今我的故居在这整齐高大的房楼中显得破旧苍老。老屋旁多是些亲戚朋友家,虽是新屋子,却难免叫我追忆起往日从前的那些个模样来。台阶之上伏满青苔,残垣断壁旁生出了些不知名的杂草,翠绿却不郁葱,仿佛如墙壁一般,即使是在这暖春之中也难绽放出一丝生机。地基之外隔着一条干燥的羊肠小径的是更为沧桑的篱笆墙壁,红砖颜色依旧,只是在晚风之中却显得十分脆弱,几乎要随着清风摇摆。篱笆墙围着的是农家菜园,庄稼确乎是没有田地里的农物高大了,但还透着绿意,在月光清辉之中,那娇艳的绿意几欲滴落到近旁的小小池塘中去。池塘彼岸,隔了几亩的油菜地便是不远的堤坝了,长堤上有稀朗的车声穿梭,隔着那段距离,却没有被田园的昆虫鸣叫所覆盖,传到耳边反而愈加清晰。那车灯便也在摇摆的树林里时隐时现,渐渐地来,也缓缓地走。月光如霜华,幽幽洒在脸上,便能熟悉的闻到漂浮在冰凉清辉中的那股久违的淡淡清香,仿佛无声坠下的细雨,渐渐渗进每一寸肌肤,仿佛每一个毛孔,都为之敞开!那浅蓝的穹庐之上,星辰棋布,在银河之外悠悠闪烁,如晶莹的明眸中动人的光芒,牵起了无尽的往昔。我在这迷离的景色中,不禁渐渐自失起来,好像要和这久违的明月清风一同陶醉,漂浮到这伴着幽香的夜色中去。记得儿时,这里并不如此,屋子都很破旧,没有高楼。但那时却很快乐,有许多玩伴,大人们也不尽是繁忙,总会带着孩子做到屋檐下,虽然还未到夏日,但其温热确乎是值得乘凉的时日了。那时也不看电视,只是聚到门口,闲暇的聊一聊,孩子们则枕在大人的腿上从低矮的屋檐下细数那半壁天空中的星辰。每每到了这个时节,堂姐堂哥还有哥哥都在的时候,总会拉起我一同玩耍:从那残破的青砖墙壁缝里掏蜜蜂;坐在积满灰尘的地基上折纸鸢;用系着蚯蚓的鱼竿伏在石板上钓虾;爬到红瓦屋顶上吹夜笛......明月依旧,清辉如水!轻风正爽,幽香扑鼻!只是,岁月无声,我辗转于人世之中这么多年,却很少重返故居,重温这段醉人的岁月。如今,大家都忙于自己的事业了,尚在读书的都去了异地,没有读书的也都去了他乡。我也将近高考了,高考过后,便也同他们那般,鲜有回来的机遇。大人们也都外出打工去了,长长的一排楼房,在这人定时分的灯火却稀疏而渺茫——几乎是没有的了。他们也一样,为了追求新的更为美好的生活而闯荡他乡。心中,升腾起一种莫能言表的失落与悲哀。晚风吹在了脸上,仰望时的那冷月清辉如夜间灿烂盛开的百合,此刻却在飘摇中渐渐收敛绽开的片片银瓣。隔岸田地里的油菜花香夹着水面蒸腾起的雾气轻轻飘来,浮在水面上的那轮孤月便荡漾出模糊的影子。月光如水波,温柔的撒到这片祥和的土地上,依稀中仿佛看见许多精灵,自那片绿意中沁出,都翩舞着升腾,回到那片浅蓝的国度。幽香顿歇!微风已止!仿佛沉绵的岁月中有那么一个人,永远都被远远隔离。仿佛曾经的时光里有那么一个人,永远的静静守望着。——不曾离弃...我瑟缩着身子躲进曳动的密林,却不知脸上究竟是什么表情。便在无边的迷惘中漫步着走在林荫之中,或许多年以后,也会有那么一天,我会回来。远处,穿梭的车声被凉意的寒风拉得好远好远,那灯火之下的茶酒话别的言谈也渐而朦胧。我垂首望着被月光拉得长长的黑色身影,他就那么简单的随我,也就那么孤单的随我......1200字以上 六年级
-
游孙中山故居告别金秋的九月,我们隆重的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庆节——祖国69岁的生日!在这个重要的节日中,到处充满喜庆的氛围,街道上、商店门口、住宅小区及商业中心都纷纷挂起五星红旗,到处成了红色的海洋。大家都兴高采烈为祖国庆贺生日,也为祖国而感到自豪!在这个欢乐的节日中,我将迎来一位远道而来的新朋友。她叫陈垦,来自从遥远的潮州,是一个乐观向上,能文能武的女孩子,我很期盼见到她。她们一家将与我们共度国庆假期。我们准备带他们来到国家5A景区国父的旧居——孙中山故居进行参观学习。到达故居排队入门处人头涌涌,没想到国庆放假期间,有太多的游客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所以景区非常多人,在里面参观也要排队。景区排队参观,用铁马回形针形成隔离,不到50米的距离,我们走了近500米,我们随着人群向前缓慢蜗牛式挪移。终于轮到我了!我们终于进入了孙中山故居的核心——孙中山以前居住过的房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栋红白相间的,有两层的小洋楼,它的上下各有六个拱门作为装饰,门口有一个小庭院,在我的右手边有一棵以前孙中山先生亲手种过的酸枣树,在已经变得歪歪斜斜,快要倒了似的。进这栋房子,映入眼帘的是中空的客厅,背后的墙壁分为上下两层。一楼的两边分摆子古朴木质的桌子和椅子,二楼的柜子上摆放的是孙中山祖先的牌位。客厅左拐,我们来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卧室。整齐的摆放着她的床,书桌,还有梳妆台,通过我的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床有点特别,他不像我们现在睡的床长方形的,而是有些四四方方,看起来像正方形,木质的床板上还有些精美的雕花。因为它的长和宽看上去很相似,所以我在猜想:孙中山先生是不是不太高呢?随后我们进入了厨房,在右手边靠墙的东西,它是有长砖垒起来的,怎么说呢,它长约1。2米,宽约40厘米,正面看过去就像两个太阳花。脑海里思索着:这个东西好熟悉呀!嗯……这不就是我们家厨房的煤气灶吗?拿100多年前的煤气灶长的就这样啊。这样的设计在房子里厕所红砖制作马桶也是可以可见一斑。为证明西洋文化对孙中山的影响非常的大,这样他才能够设计出这样前卫,有中西结合的房子。参观完孙中山以前居住的地方,我们向孙中山纪念馆出发。孙中山纪念馆是一栋外表大理石的两层建筑物,入眼帘的是孙中山先生的演讲的雕像,雕像的背后有一道敞开的门。代表着中国在孙中山先生的带领下,推翻封建帝制,创立资本资产阶级共和国,走向世界!很多的游客都与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合影留念,我们也不例外。面馆的一二楼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事迹,参加的革命运动,对革命所作的贡献以及珍贵的图片和资料还有情景展示。我更深一步的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感受到他“天下为公”的伟大的精神!通过这次的参观,坚定了我认真学习,为实现梦想而不断努力进步!1000字 六年级
-
参观周恩来故居上周日,我们全家去参观了周恩来总理的故居。周恩来故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它向我们展示了周恩来总理的伟大一生。故居门前有一个较大的广场,门的对面展示了很多总理以前的照片。广场清洁而庄严。进入故居,我们向西通过一道门,是三间正屋,这是周总理父母当年的屋子。再向西走,便进入了一条狭长的走廊。走廊的南段西侧,有着两间别具一格的亭子。我们看到了总理小时候用过的书房,中间是桌椅,靠墙是一排整齐的老式书橱,上面摆满了各种书刊。他的启蒙老师是陈三姑,学富五车的陈三姑,不但教周恩来识字,背诗,而且还给他讲中国的名人故事。总理家世家风图片展馆里,挂满了他从小到大直至生命最后的照片。我印象最深的是总理给家人订下的“十条家规”。院子里还有一口古老的井,在井口处,有着被铁索磨出的一道深深的痕子,井水无比清澈,在离井处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菜园,后面便是厨房,小小年纪的周恩来就是在这里种菜、种瓜的。他悟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真理。我十分感慨:在户外多多实践原来也可以悟到生活中的真理。我来到了后院,这里有着周总理童年最喜欢的腊梅、雪松与苍竹。多么美的地方啊!我啧啧赞叹。故居中的一切无不体现出总理的艰苦朴素、光明磊落的一生。我们永远将他铭记于心。500字 六年级
-
游毛泽东故居今年暑假,妈妈说带我们去湖南,心里非常高兴。农历初六我们坐上了去长沙的大巴,一路上,我看到了,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一座座高高的山峰。我还看见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全貌,它全长1670米,整座大桥非常雄伟,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的武汉长江大桥,依然挺立在大江之上。初七早上,我们到达了湖南长沙,爸爸开车来接我们,到了他所住的地方----星沙。休息了几天。接下去就是去毛泽东故居了。七月初十,天还刚刚亮,我们就出发了,大约走了2个小时就到了毛泽东故居----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我们一放下车,就走进了毛泽东故居。一进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池塘,前边的池塘有亭亭玉立,一尘不染的荷花。下面的池塘是毛泽东小时候游泳的地方。听导游说毛泽东故居9;00才开门。来故居的人很多,他们和我们一样,都忙着拍照留念很快就到了,我们排着队,走进了毛泽东同志的故居。他的房子坐南朝北,东边是毛泽东家,西边是邻居,共13间半瓦房。中间堂屋两家共用年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从故居堂屋过右厢房,卧室廊檐,碓屋之间,看到毛泽东的全家照,日常器皿和各种农具,其中陈列着毛泽东少年时期用过的扁担,水桶,锄头和鞋子。还有猪圈牛栏。1929年,故居被国民党政府没收,遭到破坏年按原貌修复年新建了韶山毛泽东同志旧居陈列馆一直到现在。当我们看完故居的时候,我依依不舍的走出来。虽然我不太懂毛泽东的事迹,但我看到的是伟人的过去。在那种艰苦岁月里,有了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才有我们美好的今天。在我们这一代里,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强大。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故居_作文故居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故居,感谢您的阅读!今天我回到了久别的故居,转眼已经四年,但我记忆犹新。故居门前有一棵橘子树,树枝像一个大伞,枝繁叶茂,春天开着白玉般花朵,渐渐长出绿色的小橘子,谗嘴的小孩有时会偷一两个橘子去吃,橘子树前有一片美人焦,春天来了,美人焦开出鲜艳的花朵,有粉红的,有黄色的,有些顽皮的小孩拿着吸管吸花蕊中的糖,橘子树的左边有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小时侯爷爷把我抱到树下乘凉,树边还有百余个奇形怪石,有的像俊马,有的像骆驼……前面有一片枣林。这些往事我难以忘怀,现在房子已经卖给同堂叔叔了,但今天爷爷领我到故居,我却恋恋不舍。这座故居是我童年时美好的记忆。我曾生活在这里四年之久,然后回疆,当我离别故居时,我恋恋不舍还不时张望。300字 小学 叙事
-
夏衍故居夏衍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电影家,是1900年10月30日出生在杭州市秋涛路严家弄50号,夏衍原名沈乃熙,他的父亲叫沈学诗,他一生没有入仕,只在乡间做医生悬壶济世。他们家有4个姐姐,2个哥哥,夏衍是最小的孩子。他的一生很不平凡,出生的时候家境平寒,曾当过染坊店的学徒,曾到日本明治学校电机科学习,还曾加入过国民党,又加入共产党,他还曾翻译了高尔基的名著《母亲》。他于1995年2月6日逝世,终年95岁。假日里,我们的璐璐联队去夏衍故居参观,故居里面没有华丽的殿堂,墙上没有精致的雕刻,看上去十分庄重,安静的出奇,隐隐约约有小鸟的歌唱,令人陶醉,是一个学习的好地方。夏衍一生发表的著作数不胜数其中有话剧有小说,都深受大家的喜爱,也有深刻的意义,例如《包身工》,是他1936年6月创作的报告文学,反映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悲惨生活。夏衍的人格也很美,令大家由衷的赞叹,作家萧红在台湾病逝了,四年之后,夏衍在这战乱的时期,去给萧红扫墓,还写了《访萧红墓》。夏衍不仅会创作,而且人格又美,我们要向他学习。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故居寻梦午睡,我喜欢阳光斜照在枕边,陪我做个明晃晃亮灿灿的短梦。窗外必须有树,当微风一阵阵地吹过,就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小长假与老爸一起回到老家,老屋的窗前,还是那两颗高大的白杨树,小时候我写作文说它是“只听得白杨萧萧,满树的断肠之声”,不晓得从哪里抄来的。那时候才小不点儿啊,哪里懂得什么断肠之类的。午饭时,陪老爸喝了点啤酒。想起小时候,偷偷地从他的酒瓶子里倒一点出来,就喝得面红耳赤,然后好一顿训斥。现如今,他反倒不时给我倒,两个人碰一下杯,然后一饮而尽,心里又温暖又畅快。长大纵然有诸多不好,但是可以同老爸,这个生命中最亲近的男人,如同多年老友般喝酒,真是一桩大大的快事。然后,怀抱着三分醉意,躺在六七年前睡过的位置,迷迷糊糊的,思绪在梦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徘徊。醉眼朦胧地看去,阳光下的白杨树,依旧是英挺俊朗的样子,心里也就没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它发出的声音还是那么哗啦哗啦地让人愉快。那些久违的老时光和小伙伴们从梦中浮现出来,虽然是不甚清楚的剪影,但是能看到他们在跟我招手示意,便高高兴兴一路跟了去……那天下午,一直睡到树叶上阳光的颜色从金黄变成了苍黄,醒来之后的感觉是又甜蜜又惆怅,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午觉啊!吃完晚饭,便与老爸一起离开了老家,不知多年后,再次回到这里,那白杨树是否依旧哗啦哗啦地响。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Array。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6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济公故居星期日,我们去济公故居参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喂鱼,鱼有红的、有黑的、还有金色的乌龟。我们还看见一个大葫芦,大葫芦流了很多水,我喝了一点儿。后来我们去一个亭子,老师给我们讲济公故居的故事。故事讲完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1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探访茅盾故居乌镇,距我的老家高桥也不过半个小时的车程。今天我就亲自拜访了这个悠悠古镇,接受了一次历史的洗礼。踏进了乌镇东栅的入口,我一眼就瞧见了碧波荡漾的河水和坐落有致的水上楼阁。建于水上的乌镇,颇有一点威尼斯的味道。乌镇果然尽显“江南水乡”的本色!道路都是用青石板铺就的,散发着古朴的气息。那些房屋,也都是用深棕色的木头搭建而成的,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沿着青石板路走着,走过了几座石桥,穿过了几条街道,我终于来到了这个令所有文人墨客都神往的地方——茅盾故居。茅盾从小生长在乌镇,长大后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霜叶红于二月花》等令世人惊叹的文学作品。在这里,我和这位文坛巨匠的心又贴近了许多,也不得不佩服他对文学的热爱。一进门,我就看到一幅对联。上联是:先立乎其大;下联是:有志者竞成。这两句话我深深地铭记在了心里,对茅盾的胸怀也有了一些了解。当看到茅盾童年所写的作文时,我被打动了。他叙述的语言是多么地流畅,用词多么地精准,连老师也忍不住在他的作业上勾勾圈圈,频频褒奖,搞得他的作文满篇花。我惊叹:“这位大师在童年便显露出了如此之高的文学天赋,真了不起啊!”茅盾在晚年写了一篇文章——《可爱的故乡》。当我透过玻璃展柜望见茅盾的手稿时,我的心又一次被触动了。这篇手稿虽然凌乱不堪,到处是修改符号和箭头,简直比一个小学生写得还要乱,但往深层次想一想,一位文坛巨匠能如此反复地、认真地修改自己的文章,实属不易。这种力求完美的精神值得我们赞扬与学习。能与茅盾这样一位文学大师进行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我深感荣幸。当离开乌镇时,我的心胸变开阔了。他不朽的精神,荡涤了我的胸怀。北京五中分校初一:赵晨航650字 初一 叙事
-
游茅盾故居你们暑假出去玩了吗?我去了江南水乡——乌镇。它是文学巨匠茅盾的故乡,茅盾故居就在乌镇的观前街与新华路的交叉口。在那里,我听导游说,这个茅盾故居是茅盾爷爷的太公沈焕,在汉口经商时一点一点寄钱回来买的。在故居的临街门口上方,我看到了“茅盾故居”四个大字,后来我才了解到这四个字是由陈云亲笔提写的。走进大门,里面分前后两间房,后面的房子是两层楼房,下面一层的前半部分放有一尊白色的茅盾爷爷全身塑像,后面放有他的手稿和生平介绍。楼上面一层放有茅盾爷爷所作的很多文学作品如《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以及生前用过的部分物品和照片等等。在故居的天进里,留有茅盾爷爷亲手种下的棕榈和天竹,当年那棵小小的棕榈,现在已经超过了七米高的围墙,而那一小丛天竹现在也有上百珠了。而且生长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参观完茅盾故居,我印象最深刻是茅盾爷爷的文章手稿,那些手搞上面有茅盾爷爷亲手修改过的许多圈圈与叉叉,可以想象茅盾爷爷写文章是多么的认真,真可谓一丝不苟!我以后写作文时,要茅盾爷爷学习,养成认真修改的好习惯。450字 四年级
-
游夏衍故居张怡有这么一个人,他甘为人梯,扶携后人,令人敬仰。他就是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夏衍。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祥,1900年10月30日出生在浙江省仁和县严家弄,他是一位革命文艺家曾受到不少人的称赞。他1927年宣誓入党并奉党的指派进入了上海电影界。夏衍在2年时间里完成了11部电影作品,一下轰动了电影界他是中国电影的先驱。 他一生发表的巨著数不胜数,当中有话剧、小说等,这些巨著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夏衍的每部作品中都蕴含着极其深刻的思想。例如《包身工》,反映了包身工在资本家剥削下的惨痛生活;再例如《芳草天崖》,描写了抗战中知识分子的爱情生活,引起了文艺界的强烈争论。此外,还有《泡》、《自由魄》等。我们走过大堂,穿过花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黑亮亮的木桌,其次是些错乱不堪小桌子,高高低低的,很不平整,非常像旧社会学堂里用的课桌。再往里走,就是夏衍的卧室。里面有一张庞大的木床,床四周有一座屏风,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花纹,一旁还放着洗脸盆、花盆、书柜和一个大橱柜,很简单、很朴素。就这么几件普通的家具,却养育了一位不平凡的人,真是不可思议呀!450字 四年级 写景
-
参观陈赓故居参观陈赓故居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姑妈兴高采烈地来到泉湖,参观陈廉故居。我们先走进陈列室,它记录了陈赓的一生1903年4月27日陈赓出生在湘乡县二都柳树铺羊吉安已一将门之家。青少年时代的陈赓天资聪明却“思弃读从戎,”13岁投入湘军。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光明之路。1924年,陈赓入黄埔军校,是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东征孤身救蒋,却与蒋介石势不两立。他参加南昌起义,多次历险又多次脱险。他战斗在党的秘密战线,保卫党中央的安全,他身陷国民党的铁窗,受尽折磨,却志如钢铁,坚贞不屈,是一个少年立志,追求真理的热血青年陈廉幼年读书,调皮捣蛋,我的浪漫,不修边幅,从小就如此这是陈廉1944年在延安中央党校部三支做自己历史概况的报告。参观完陈列室,我们便来到了大厅。走进大厅,一只公鸡昂首挺胸朝我哄来,在看看旁边的苹果,走近一看,原来是假的,真是雕刻栩栩如生。忽然传来工作人员的喊声,原来是工作人员要下班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陈廉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人们为了纪念他,建起了陈廉故居!450字
-
老舍故居游记前几天,我跟随“少年行”活动参观了许多古建筑和名人故居。所有去的地方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老舍故居。老舍故居也称“骆驼祥子故居”,是第一个以书本名字命名的名人故居。跨进大门,我立刻就感受到了很深的文化气息和文化底蕴。进入他的房屋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棍棒和大刀,它们整齐地排成了一列。据说,老舍先生每当眼睛因学习而累的时候,都会练练这些兵器来调节一下神情。往左面拐进去,便可以看到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的图书,这些全是老舍先生所作,其中一本就是《骆驼祥子》。这本书还被翻译成了许多国家的语言,可见老舍先生写的书深受全世界许多人的喜爱。再往里走,便看到了老舍年轻时写作用的笔和书桌。桌子上有许多的墨汁斑,东一块、西一块,差不多布满了整个桌子,我心想:应该是他日复一日地写了又写,经过日久天长,才弄出来的吧!转头一看,突然发现墙上有一幅美丽的画,经过询问,才知道那是老舍的夫人所作,原来他的夫人还是个艺术家呀!老舍先生是一位作家。他用了很多时间写作,利用空余时间来习武,可谓是文武双全。这次的老舍故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我也要努力向他学习。450字 五年级
-
游吴承恩故居吴承恩生于1506年,逝于1582年,终年76岁。他出生在商人家庭,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据说他为儿子取承恩,字忠汝。本意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并且是一个上呈皇恩,下泽黎民的清官。我们跟随讲解员阿姨进入吴承恩纪念馆。进入纪念馆的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奇怪的石雕——石雕分成三个部分,最下面的是一只猛虎。猛虎上面是一只威猛的蛟龙。蛟龙上面有几只活泼机灵的小猴。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座奇怪的石雕叫作三圣石,是整个吴承恩纪念馆镇馆之宝。石雕最上面的几只小猴象征智慧,中间的蛟龙代表英勇善战,最下面的一只猛虎象征勇气。这三只动物是中国古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动物,把三者合一就是三圣石。在讲解员阿姨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射阳侈”门前。这里是吴承恩以前的书房。我们走进了,发现墙上有一张竹叶画,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一幅竹叶诗画,主要內容是宋代诗人吴锯《访陈处土不遇》而作,主要内容是“桥略垂杨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桥西。来时不似人间世,日暖花香山鸟啼。”参观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想起吴老先生在写《西游记》时付出的汗水,想着《西游记》对人们的影响,我这才怀着崇敬的心情恋恋不舍的离开了。450字 初中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