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杜甫
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动乱年代。
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
革空
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
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
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当之无愧的诗圣!
有家便是幸福
鸟儿是幸福的,因为它有天空。天空是鸟儿的家,只有在天上自由自在的飞,才是鸟儿的幸福。天高任鸟飞的自由是鸟儿们所向往的,当你把鸟儿关在那牢笼里,它便失去了天空——它的家,因此鸟儿唱出的歌是哀怨它失去了幸福。
马儿是幸福的,因为它有草原。草原是马儿的家,只有在草原上无拘无束的跑,才是马儿的幸福。草原上万马奔腾的壮阔是马儿们的希望,当你把马儿据为己有,他便失去了草原——它的家,因此马儿啼叫的声音是抱怨它失去了幸福。
鱼儿是幸福的,因为它有大海。大海是鱼儿的家,只有在海上快快乐乐的遨游,才是鱼儿的幸福。海阔凭鱼跃的美好是鱼儿们的梦想,当你把鱼儿放入玻璃缸中,它便失去了大海——它的家,因此鱼儿漫无目的的游荡是无奈它失去了幸福。
有家便有幸福。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有家。家是一个幸福的代名词,人们一提到温暖快乐的家,便会想到幸福。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一旦在外遇到困难,便会回到家中享受家人的安慰与鼓励。家是人们追寻梦的码头,当你想要展翅高飞时,家便成了你的保护伞,那么,你就可以放心的飞翔。家是人们航行时的指南针,只要有家存在,你便可以通过重重难关进入你梦想的世界。这一切的一切均源于家。
有家便有幸福。
当你和家长促膝谈心时,当你与家长分享快乐时,当你和家长分担痛苦时,当你与家长共同承担责任时,当你和家长共同享受权利时,当你与家人彼此思念时,当你和家长……你是否觉得你是幸福的?你应该是幸福的,有家人的关爱。
我羡慕鸟儿、马儿、鱼儿,当时只是因为它们自由。现在我才明白,因为它们有家的关怀才可以自由的行动。所以我不再羡慕它们,因为我也有家,我更幸福。
相关推荐
-
“诗圣”杜甫他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他对山水也情有独钟,他与李白并称李杜,被人们称为“诗圣”,鲁迅评价他:“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就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插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几篇浮云随风而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杜甫,一个狂羁豪放的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这周围又是疾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吼声;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肃煞之色。周围的一切显得杜甫是那么凄凉,沉郁之情早已涌上心头,顿挫之意也已融于其中。这就是杜甫,一个沉郁顿挫的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坐于船中,抬头一看,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正在悠然而歌,动听婉。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鹭翱于青天之上,如梦如幻。鸟啼翠柳,白鹭青天,千山雪,万里船,杜甫心如鲜花般奔放,坐于船中,一会豪笔,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盛春之图。这就是杜甫,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杜甫。有一种幽香越过千年古卷,有一种沉郁越过万年尘埃。细细品味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狂羁豪放,沉郁顿挫和山水之情。500字 初二 记叙文
-
杜甫我眼中的杜甫或许,他并没有诗仙李白的洒脱豪放,也没有陶渊明的悠然自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只有愁苦,心系祖国,他甚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谈起杜甫,我甚至不愿提起他“诗圣”的称号,在我眼中,他更是一位“心同百姓,思寄祖国”的爱国者。忧国,是杜甫诗中的灵魂主干,他的所有诗作中,多数都透露出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感叹和愁苦。面对日益衰败的唐朝,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国土,他含泪提笔写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昨日祖国繁荣,而今日却破亡了,面对依旧的山河,试想,是否人人都像杜甫一般流下“感时泪”、怀着“恨别心”?杜甫就是这样一位爱国的诗人,他因“国破而忧,因国盛而乐”。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他“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他快乐,因收复“河南”、“河北”而快乐。他的快乐,不仅仅是自己的,更是属于祖国的。这种纯粹的快乐,只是真心爱国的人才配拥有。生活亦是如此,不需要游遍山水,更不需要荣华利禄,杜甫快乐的根源,只是祖国的繁盛。在杜甫生活的时代,是最黑暗的时期。尤其是在安史之乱时,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各地官吏,残暴无情地压迫、剥削百姓。在这水生火热的时候,杜甫毅然选择站出来,用慧笔揭露出一桩桩事件,将同情、理解的思想灌输到每一句诗句中。《三吏》、《三别》正是他思想的表述。《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官吏的冷酷让杜甫愤怒却无奈,自己无能为力,只能愁苦地“独与老翁别”。他也曾通过仕途改变现状,无奈,官场污浊,导致他屡遭贬谪。最终,他选择回到百姓中去,以笔作枪,抒发他对人民真挚的同情。他亲民,他愿意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似乎他并不是一位诗人,更不是一位本可以升官发财的“诗圣”。今日,又一次翻看杜甫句句沉郁顿挫的诗句,对他的敬仰油然而生。敬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更敬仰他敢于揭露和批判黑暗、腐朽的无畏和正义。若说千百年后诗作不一定会流传于世,但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今,人人居安思危于祖国,还恐祖国不盛乎?800字 初二 写人
-
杜甫你是诗人却知民疾苦并驱李白被赞为李杜只愿广厦千万间却屈己住茅屋草堂却也成就了你这个大人物渴望忠于国家你有非凡的抱负只能叹息诸葛孔明名成八阵图虽然想要御敌你却想停止杀戮因那时将士眼中万金不抵家书熊熊战火燃了枯木道一句乾坤日夜浮忽然一声边秋戍鼓忧心忡忡马上驿卒150字 初二 诗歌
-
你好,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我拉开历史的门扉,穿过千年的时光,来到安史之乱时的唐朝,与你相会。你好,杜甫。从很小的时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诗句,我便耳熟能详。你早年时“所向无空阔,万里可横行”的意气风发、“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的蓬勃进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荡存大气,使我对你产生深深的敬仰之情,你写的诗,充满着自信,富于浪漫色彩,使我流连其中。可胸怀大志的你,却被现实无情地泼了一瓢冷水。安史之乱爆发后,社会动荡、黑暗、腐败,想施展抱负的你,也论为权利争斗的牺牲品。因此,你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月夜忆舍弟》等作品。诗歌风格也转为多愁善感、孤高无奈。“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你对现实的无奈;“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你对战乱的无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是你对自己处境的仇恨和悲忧啊!无奈官场腐败、现实黑暗,为你的晚年蒙上一片灰色……你邀请我到家中做客,你指着小丘上的一间破茅屋,用沙哑的声音说:“那就是我家。”啊,那是多么单薄的一间茅屋!像秋收最后的一根稻草般,在大风无情的吹刮下,凌乱不堪、摇摇欲倒。“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我不禁吟诵起你的诗句,一股无奈与痛心的感觉,如刀一般刮着我的心窝。“可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你笑着接了下一句诗,“就算身处乱世,也不能灰心丧志。我一个人,可以失意,但不能失志!但求初心还在,纤尘不染也……”你以自心的豪迈潇洒、孤高不染,心系国家,照得这个黑暗乱世,光芒万丈!“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杜甫,你从册册诗页中,向世人展示了你秉持高洁、傲岸不屈的铿锵身影。你好,杜甫……700字 初二
-
悲杜甫乱世多逢悲寂秋,杯酒怎消万古愁?可怜子美诗犹在,赤胆忠心已成空。50字 初二 议论文
-
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诗中常常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他是唐朝著名大诗人,他的诗作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有"诗圣"之称。杜甫的家庭是书香世家。他的远祖杜预是晋代著名学者,军事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在这样的家庭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咿呀学语时,母亲就教他背诵古代诗歌,从《诗经》到《楚辞》再到汉代乐府。他记忆力特别强,一天能背几首诗。不几年,胸中已装了几百篇诗文。7岁那年的一天,父亲教他背诵古代的赋,其中有"凤凰"之名。杜甫早就听说过有凤凰鸟,但就是没见过,于是抬起头来问父亲:"凤凰鸟是什么样的 "父亲告诉他:"这鸟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它头像鸡,颈如蛇,领似燕,背如龟,尾如鱼。这种鸟不与其他凡鸟为群,是高洁的象征。"杜甫听了深深地印在脑中,过了一会儿他对父亲说:"有志的人也应该像凤凰,对不对。"父亲高兴地抚摸着他的头说:"对,对。””那我就作一首凤凰诗吧。"杜甫说。父亲惊喜地睁大眼睛:"好,念出来我听听。"于是杜甫吟诵起来。诗中把他理想中的凤凰尽情讴歌了一番,最后抒发怀抱: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父亲听了非常高兴,从此以后就更加用心培养他了。到了9岁,杜甫已经能写一般常用的字,他常常把自己的得意诗作写给大人们看。到了十四五岁的时候,当地诗人聚会的时候就一定要有他在场,有时人们还是把他从树上叫下来的呢!当时在长安有一个名人汇聚的中心,那就是歧王的家里,诗人,学者,艺术家常常是济济一堂。最使杜甫难忘的是,他承先辈们的介绍,到过歧王的王宫,在那里结识了许多名流,有幸欣赏了名噪一时的歌唱家李龟年的演出。杜甫20岁离家漫游,他游吴越,登泰山,访燕赵,增长了很多见识。他33岁这一年,在洛阳与另一个诗歌巨子相遇了,那就是李白。他40多岁时国家发生动乱,自己也离乡背井,流离失所,生活无着,却用血泪写出千古传诵的诗篇。700字 高二 记叙文
-
关于描写诗圣的初中作文_走进杜甫公元770年,巨星陨落,一代“诗圣”杜甫病死湘江走完了他孤独、坎坷的一生……关于描写诗圣的初中作文_走进杜甫50字 写人
-
关于描写诗圣的初中作文_走进杜甫杜甫,唐朝诗人。少年时即以诗赋受长者称许。到后来,还被称为唐诗集大成者。尤其是他的后期七律,沉郁顿挫、精切而毫无斧凿痕、凝炼却又挥洒自如,被称之为唐诗最高成就。故后人尊称他为“诗圣”。又因为他的诗揭露了朝廷的腐败、反映了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洛阳沦陷,十年追求功名之心终告破灭,之后便过着流浪的生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便是叛军攻入长安后的一副社会缩影,包含诗人的切身悲痛。杜诗成为一代诗史由此开始。之后陆续写下:《哀王孙》、《悲陈陶》、《悲青板》“三吏”、“三别”这些诗描绘的一幅幅惨绝人寰的画面皆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时代的悲剧。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以《秦州诗》为转折后,杜诗不以陈事为主,而是自叹身世。但未因此失去其诗史性质,而是淡化为时隐时现的背景。如:《登楼》、《白帝》、《登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皆是身世自叹、忧国、伤时与悯民。400字 写人
-
杜甫第四章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最为突出的四方面内容。一、同情人民,反映民生疾苦。安史乱前,他有揭露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兵车行》;安史之乱中,他的诗歌集中揭露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表达了人民反对叛乱、渴望和平的愿望,如“三吏”“三别”等;漂泊西南时期,他的爱民思想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诗篇中有集中表现。二、忧国悯时,表现爱国挚情。安史乱起,关注国家命运成为杜诗突出的思想内容。《春望》抒写国破之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胜利之喜,都传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连他的绝笔诗《风雨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也依然关怀着多灾多难的国家。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3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杜甫是谁,在白露横江的异乡秋夜里,吟唱出一句别有滋味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谁,在芳草萋萋的孤城下,叹息出一句悲情万丈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谁,在竹林深处的茅屋下啜泣出一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你的诗,简简单单,清清浅浅,却一语道破了天机。你的人,襟怀豁达,志向高远,教会了我很多道理。读你,便是读赤子之情。你少年有志于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胸怀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你怀抱着一展宏图的志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那个政治黑暗,谄人横行的时代无情地粉碎了你辅助君王,兴国安邦的梦想。你的仕途多舛偃蹇,你的国土烽火连年,你的身世雨打浮萍,可是天长地久有时尽,爱国绵绵无绝期。身居庙堂,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人处江湖,你心里装的笔下写的全是苍生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字里行间洒满了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你令我敬仰。读你,便是读绵绵友情。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忧愁。与李白相遇,你觅得人生一知己,于是惺惺惜惺惺,于是乐游山水,于是饮酒作赋。“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你情比天高,义比海深。二人相去千里,各奔东西,你朋友情分在双肩,从那“故人入我梦,邀我长相忆”,从那“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都在昭示你的至死不渝的友情。疾风知劲草,板荡识挚友。你令我折服!读你,便是读悠悠亲情。半城烟沙兵荒马乱的年代从来都不是共享人伦之乐的时期,你放不下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你忘不掉把酒话桑麻的亲人。天各一方,寄书不达,你会挂念“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饱经沧桑,骨肉分离,你会泪拆两行“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俯首滚滚江水,放眼重重关山,你满眼尽生念亲之情。你令我感动!杜甫,你从千古走来,化身夏花,舞尽生命,绚烂人间。你从页页诗篇走来,化身圣人,娓娓道来,涤荡我的心灵。杜甫,读你,我愿用尽一生!800字 高二 写人
-
杜甫你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挥洒浪漫诗意。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和动乱;你挥洒的,是苦难人民的哀叹与泪水。杜甫啊,你这衰老无助的巨人!你留给后世的永远只是蹒跚的背影,无奈的长谈。你看到了动荡生活下人民的苦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只能无奈“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你同样无奈与自己的处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于是长吁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直抒心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面对衰落的国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你能做的也只是祈愿“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最终,韶华逝去,病魔缠身,妻离子散,你呐喊“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愁上心头,你却不能借酒消愁;国家危机,你却不能为国效力;异居他乡,你却不能被归故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也只是你梦中的景象,如泡沫一般。不过,你也曾有过青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志存高远,未解前路多少事,欲与天公试比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高歌纵酒,你也有狂放的青春。只是在你奔波流离的漫漫人生路上,这昙花一现的美丽如同流星般,眨眼间逝去。杜甫啊,你这悲壮凄凉的巨人!500字 初一 写人
-
杜甫很早就知道,他崇拜杜甫。也知道,他不会轻易屈服。或许他永远不及我的洒脱,我的漂泊,他有着太多的牵绊和无法冷漠。许下了他奋斗终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几十个年头后,我们之间似乎隔着太平洋,唯一忘不掉他无可奈何的脊梁。多年前,他终于如他的偶像,放弃了政治理想,寄身于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经营的是现在红的发紫的二人转。是有些大材小用了,那时却是他生活的全部寄托。然而即使放弃了这么多,他的前途依然迷茫,道路的荆棘也仍旧旺盛。不知他是得罪了谁,剧团的执照被滞留了。整个剧团十几口人眼巴巴的无所事事,心也涣散的不行。最急的是他,饭菜亦索然无味。有人递给他“金点子”。“文化局长的儿子今天结婚,你给上点贡,保证能行。”“上贡?”那人以为他在装,可他真的涉世未深。“就是送礼,钱?!”“这样不好吧,我们本就是清白的,送礼岂不是玷污了自己?”“不要文邹邹的了,酸的要命,清高有什么用,你自己不活,也要想想剧团的演员吧。”他似乎点点头,若有所思,该不该就这样沉沦,甚至硕说是“堕落”?他惊异着强笑着告诉我:“你看得到,我也明白,我已经离我的理想背道而驰了。可是,我真的尽力了。”他脸上抑郁而生的纹落已证明了一切。最终,他把红包投进了捐款箱。之后呢,也许他是放弃了事业。但永不会放弃理想。五斗米,不值得他去折腰,他的气概,他的胸怀。一千多年前,他的名字叫“子美”。5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我心中的诗圣从前,有那么一个人,他每天在事业上打拼,却一事无成;他曾梦想生活变好,却喝尽了浊酒;他曾想用诗歌改变国家,最后还是敌不过战争,他,就是“诗圣”杜甫。杜甫本是一个天生聪慧而又勤奋的人,儿时,他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努力学习,在成名之前没有停歇过。有诗为证:“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公元755年,43岁的杜甫从长安回家探亲,返回来时,没想到“安史之乱”已经爆发,他被叛军抓了起来,叛军让他当参谋官,可是爱国的杜甫绝不跟他们同流合污,在被软禁三年之后的一个中午,他终于偷偷地逃走了。他一路向西,去投奔新皇帝李亨,所到之处,都是内乱的满目疮痍,忧国忧民的杜甫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还写下了“三吏”、“三别”这样伟大的诗篇。他对国家的忠诚感动了唐肃宗李亨,把他升任为左拾遗。虽然杜甫当左拾遗比较晚,但他一向都很正直,别人给皇帝提意见时,都是看脸色行事,而杜甫不一样,一是一,二是二,从不含糊,这在当时腐败的官场来说就是一股清流,最后被贬职也是意料中的事了,但他这种敢说实话的精神还是让我感动。晚年的杜甫和家人流落到了西南,过得很贫苦,最后,贫病交加,病死在湘江的一条船上,享年59岁。杜甫是伟大的,虽然他一生喝尽了浊酒,但是,他活得硬气!500字 六年级
-
游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乃是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旅居四川时所建的住所。抬头望去,南门梁上赫然挂着“杜甫草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的牌匾。走进草堂,一种清新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期间。石子铺成的小路通向远方,小路两边植被旺盛,有高大挺拔的楠木、青翠无比的绵竹等,真是诗一般的环境!难怪诗人能诗兴大发,和这儿的环境一定有关。我们首先来到了浣花祠,这是当年冀国夫人任氏生活的地方,百姓为纪念她抗击叛乱,建立了这个祠堂。转过祠堂,便是杜诗刻廊。历代下来,有许多大文豪与名人在此写了许多怀念杜甫的诗。人们便将字刻在木板上纪念,故称为诗廊。绕过诗廊,便是茅屋故居了。只见故居的前面是一潭清澈的溪水,旁边还有茂盛的杜鹃花,古木和古桥相映成晖,让人不禁羡慕起诗人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转过去看茅屋,就是用土砌墙,木成梁,并加上茅草屋顶的屋子,简陋无比。进入其中,发现墙体已经十分破旧,仅残存墙垣。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中间则是一个小厅,总面积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左右,还有摇摇欲坠之感……哪里还谈得上诗意?和刚进来时的舒适感无法比拟。大诗人就在这陋室里写出了那么多旷世之作,不仅感受到诗人生活的简朴。我深深被震撼了!诗人已经远去,此刻站在这儿,耳畔响起了那绵绵不绝的诗……500字 五年级
-
杜甫草堂游记杜甫草堂游记双流县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 刘书博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同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杜甫草堂,来参观这“诗圣”在成都的故居。走进草堂,一股清新的凉风拂面而来,不觉让人精神一振。红墙黑瓦的房屋在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步入前门的杜甫博物馆,杜甫的各种作品在这里陈列,这里静静的,来这的每一个人都十分肃穆,都不忍将这份宁静所破坏。沿着幽深的鹅卵石小径往里走,放眼望去,满圆青翠欲滴的树木将草堂围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巨大的树影将我们笼罩,小径边的小溪静静地流着,穿过竹林,跨过山坡,径过小桥,奔流向远方。抬头仰望,宽大茂密的树叶,将阳光分成了斑斑点点撒在地上,像一块并不完整的黄金地毯。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欢迎着来自远方的客人……跨进“诗史堂”,杜甫那瘦长的身驱映入眼帘,杜甫那张脸上显出庄重严肃的表情,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感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杜甫那庄重的表情让我仿佛看到他在埋头思索怎样写出优美的诗章来同情百姓。离开了“诗史堂”,我不禁回眸凝视他那消瘦的背影,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显得那样的高大。接着,我走入被复原的杜甫故居——一座简陋的草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感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也让我更加喜爱草堂了,它让我感受到了,那样的,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安谧……指导老师:钟先刚500字 三年级 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