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居随想
一方水土的她——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的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让我的内心莫名的激动……
一个星期天,我和伙伴们结伴而行,一同来到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一到那儿,我们的眼睛不由得被那黑漆斑驳的木门所吸引,啊,十足的古色古香。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他凝神端坐,暗黑的古铜色,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的目光。我默默地瞻仰着,心潮起伏,不禁为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而钦佩不已。
我们穿过窄窄的青石铺成的过道,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四方庭院,一股压抑郁闷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儿时所谓的“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天地。随后又来到了当年鲁迅的卧室前,只见折叠整齐的素色被褥,端庄厚重的木床,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以及桌上油黑的茶壶水瓢……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鲁迅舒适安逸的童年生活。一路七拐八弯后,我们穿过了一座拱形门,游历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椹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来高的泥墙,想必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眼前的一片萧条荒凉,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凄凉之感,反而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绍兴,竟然还保存着如此古老悠远的历史风貌,到底是绍兴的现代化留住了文化历史,还是绍兴的文化历史促进了现代化……
在联翩遐想中,我们走出了鲁迅故居,踏在青石板的步行街道上,两旁的商店起劲地吆喝着琳琅满目的绍兴土特产:甘醇清香的古越黄酒、令人回味无穷的茴香豆、乌黑油亮的霉干菜……此时的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鲁迅童年的天地,恍若隔世。突然一股奇臭无比的气味随风袭来,“啊,臭豆腐!”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我们循味找到了一个油炸豆腐摊前,只见一个头戴乌毡帽的青年人正神情专注地炸着臭豆腐,“那……那不是闰土嘛!”一个伙伴脱口而出。大伙儿都笑了,每人拿起一串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品着,说着,感受着古城绍兴的无限魅力。
我战胜了恐惧
我常常自己在家,从不感到害怕。可是有一次我真地被吓坏了。那是寒假的一天,爸爸妈妈上班去了,留我自己一个人在家。
爸爸妈妈走后,大约过了一个小时,我正在写作业。忽然听见几声巨响,我吓了一跳,手中的笔随着我的手微微颤动,我正写着的字,也因为颤抖而不成样子了。不知不觉中,手中的笔停了下来。那巨响令人胆战心惊。我坐在床上,一动也不敢动。巨响连续不断地传来,此时的我是多么盼望中午快点到来,爸爸妈妈早一点到家呀!可是中午并没有早些到来,反而好像时间过得更慢了。我躺在床上,心中想起了上学期流传的谣言,和那个令人害怕的鬼故事。我非常害怕那个鬼故事,所以现在更害怕了。这时,我开始在心中默默地对自己说:“曦曦,不要怕,世界上是没有鬼的,要相信自己,不要被害怕吞噬啊!”过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回来了,我把我的经历说给他们听,他们都兴奋地向我伸出了大拇指,说:"我们的曦曦长大了!”
我的心里顿时涌起了一阵自豪感,甜甜地,充满了自信。我很高兴,因为我战胜了恐惧,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我,以后再也不会害怕了!
相关推荐
-
鲁迅鲁迅,我国近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想到他那方方的头与扁扁的鼻子便进入思考中:为什么鼻子那么扁?头那么方?……这许多关于他外貌的问题好像是无理由的,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鲁迅曾说过:“你看见周围黑洞洞的吗就因为我经常碰壁,所以我的鼻子也扁了。”这是对他侄女的一段话,他侄女也是这么问的。细细品味,得知他在斥责国民党统治的社会的黑暗,也说明了他到处遭人迫害的处境。我拜读过他的作品《彷徨》、《呐喊》、《狂人日记》,也确实像题目一样,开头是不知所措,对社会抱有奇怪的看法;中期是鼓舞人民,希望群众苏醒;后来是对社会的失望,觉得社会无可挽救。不可否认,鲁迅激励过千百名胸怀大志的学生与无数愚昧的平民。因为他的笔。这笔可不一般,可让国民党都畏惧三分。我苦笑,鲁迅的单枪匹马换来的是什么?至少我认为他还是含恨而终,我想到他用笔与枪抗正,稍感无奈,他似乎也只有笔了。可是,笔胜过枪。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能得人心就是胜,无论是软的毛笔还是硬的钢笔。鲁迅的思维蛮复杂的,我不太懂他想怎样才满意,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我好像都看见他支持过。不过,要是他只是看见“天暗了”,那么也不会这么有主见了,会这样批评这个社会。小时侯,的他已经很懂事了,不知是为何,总是对他人抱有不满,像别人说的:鲁迅是个怪人。不知是多愁善感了,还是感触太深,竟会无理由地设身处地地为他想想,有时觉得真荒唐!我想我这被子都不会像鲁迅一样了,他实在是太有思想了。也许就是这些对世事的不满害了他,我宁愿让几个汉奸少活几年,加在鲁迅身上,让他多写写这些文章,我也多看看这些文章,好充实自己。后来又想想,只有那个时代才有这种有深刻哲理的话诞生,否则也不会有“悲”与“乐”了……这只是我一家之谈,不经一提。700字 初二 写人
-
鲁迅鲁迅,他是一位有着正义感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小说,可谓篇篇精品,字字珠玑。他善于捕捉那些富有个性的情节和具有典型刻画的细节来刻画人物性格,把人写得栩栩如生;把描写、抒情统一起来。他的作品通常是批露旧制度的中国。鲁迅,他是一位顽强不屈的战士。他虽然不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在思想上,在革命上,他是一位勇敢的将士,领着人们向敌人冲向前去,他是用笔来做战的。鲁迅,他是人民的朋友。他道出了人民的心声,为中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鲁迅,他是敬业的革命者。他日夜不休,夜以继日地工作着,为革命奉献着,他那种奉献精神把我折服,可他却被工作累跨了身体。鲁迅,他是我们的师傅。他对青年革命者循循善诱,只导革命青年,向着光明,向在真理而追求着。读点鲁迅,我少了一分稚气,多了一份沉稳。鲁迅,我心中永远的追求。300字 初二 议论文
-
鲁迅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着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1200字 初二 写人
-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无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成路后走的人更多了.鲁迅却没有告诉我们有路后的地上会怎样,这是他始料未及百算一漏的.现实告诉我们地上有了路人走多了便成沟了!鲁迅在他的《故乡》里说: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说法不一定是对的,起码算不上全对.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地上的路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他在从文之前是学医的,后来他为什么不走救死扶伤的“白大夫”之路了呢?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他在日本电影院看了一场有中国人入演的记实片,的确,我起初也是这么深信不移的.但事实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小片段,就像鲁迅看到的电影片段一样.这只是鲁迅转意从文的一个小插曲,插曲的存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使鲁迅看到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一条让麻木冷血的“龙的传人”走的思想之路.这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让真热慕于医科的鲁迅知道广漠的赤县虽有繁星般众多的炎黄子孙却走不出一条能御敌富强的民族之路.堂堂华夏大地缺的不是走路的人,而是缺能走出路的人.所谓能走出路的人指那一些人呢?鲁迅就是能在没路的地上走出路的人.在那个人且相食外忧内乱的时代何曾少过欲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热血爱国者,鲁迅是最具代表性的爱国“愤青”.稍接触过鲁迅文学的都知道鲁迅在热血青年时代去了小日本仙台学医.学的而且是骨骼学.那时的鲁迅天真地认为医道能救死扶伤就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个时代的爱国“愤青”都很天真.总以为学医就能就中国人民救广漠的赤县.所以从医之路成了那个时代爱国者的明智抉择.鲁迅也随了波逐了流到了日本研究人的206块骨头.忒天真无邪的.但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让他们走出一条活路.当鲁迅不经意地看到日本崽屠中国人的记实电影时他犯懵了.那一可的他才涣然冰释醍醐灌顶,人走多的地方不一定就有路,没有针砭的路是不可能在中国广漠而荒芜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学医的中国“愤青”多如麻,但医者是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救国图存的路的.中国人的病不在肉体上,而是在思想上骨子里.只可惜鲁迅看到的是主观上的骨子病,他天真地认为治好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病中国有就有骨气了.他错了,错得彻底!如果他还一如既往执迷不悟地幻想在中国满目苍痍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拯救中国的医学道路,那么他错得愚昧极了.那一段小插曲让鲁迅知道地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不一定成为路,人走多了可能成为沟让那时代的话中国人越走越深越走越不能自拔.他毅然抛弃了和藤野先生深不可测的友谊弃医从文.他真正认识到中国人的劣根长在思想上而不是肉体上!当《狂人日记》惊世之篇在一位曾致力于医学的文人笔下生花时,麻木的中国人你望我我望你,回到家也自恋地照镜子.这些人怕了,怕鲁迅写的狂人就是自己.当《孔乙己》轰隆于中国的上空时,麻木的中国知识分子胆颤了心惊了,你看我我看你,“孔乙己到底是谁?难到是我吗?”这样的问题成为了知识分子茶余饭后之事.当《阿Q正传》成为家喻户晓时,麻木的中国把“阿Q”示为“至宝”.你阿Q我阿Q地互相打招呼.……鲁迅还有很多很多让人不寒而栗的着作,他的一生走在一条不是众人都走的路.众人在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走出路但他却走出了.而且走得辉煌走得轰轰烈烈.现实的我们不能只抱着高考一条路,高考之路固然稳当,但走的人太多了,本有的路被走成了沟,后来者不再居上,高考的后来者面临的是名落孙山.何不梦回鲁迅之路,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走一条对社会有用的路!1200字以上 初二 写人
-
鲁迅也许,我们对鲁迅的了解大多在于他的作品,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为革命献身伟大品质和崇高精神。一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塑立起了他在中国历史上高大形象,在人们心中刻下了他的印迹。巴金爷爷曾经赞美鲁迅“你象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象一颗永不殒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鲁迅总是活在他自己着作里的。他写下了很多深刻的话,也说了些过激的话。他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圣人”,而且一辈子也没有承认谁是“圣人”。他的祖上也“曾阔过”,到他却家道中落,成了“破落户儿”;父亲久病,作为长子的他经常奔走于当铺与药铺,受尽白眼;他曾因溜进百草园翻何首乌,捉斑蝥,被先生责罚;他留过学,学过医,成绩平平,弃医从文;他思想活跃,先是进化论,继之超人哲学,后来社会主义思潮,在他身上深深地烙上了中国近代思想快速发展的痕迹。但他自己的世界观,影响几代中国人。他“呐喊”过,想凭一己之力,唤醒沉睡的同胞,捣毁令人窒息的“铁屋子”;他也“彷徨”过,孤独地在故纸堆里抄写古碑;他更妥协过,接受了母亲“赠送”给他的“礼物”;他绝对疲惫过,“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总之,他同普通人一样,但想得多,看得深;他的思想未必都对,他自己也曾说“矫枉必须过正”;他深情祝福中国人“忘掉我吧”,但即便是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也无法“忘却”!不久,我学习了鲁迅先生写的《藤野先生》,从文中我懂得了鲁迅先生立志救国,年轻时到日本仙台学医,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自从在学堂看了电影后,看见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那些中国人看见自己的同伴被枪毙,还拍手欢呼的情景,鲁迅先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受伤,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他发现,无论他的医术怎样高明,所救治的只能是人的肉体,只能使国民变得强壮,但是并不能唤醒中国人的麻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给俄国人看客。因此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他毅然选择了放弃医学,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从此走上了文学道路。这位巨人,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的行动蕴含着中国将要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他为了中国,为了民族,为了新中国的到来,她真是费尽了心血。今天,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惜,他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更应该汲取鲁迅精神力量的领域,继续向鲁迅思想前进,迎接更多的挑战,为提高民族的精神文化境界而奋斗。1000字 初二 写人
-
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550字 高一 记叙文
-
鲁迅故居游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来到了历史文化名称之一的绍兴。一下火车,就感到了一种浓浓的春节气息:火车站里挂着红灯笼,贴着对联,玻璃门上贴着福字,一切都让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出了火车站,我们第一站来到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居。坐在公交车上只见车外人山人海,一眼望去,除了高一点的房顶、路灯以及灯笼,其他全是一群群穿着五颜六色新衣服的游客。今年的游客比往年多了许多。即使人再多,也一点没有消弱我激动的心情。公交车还没有停稳,我就急忙下车,挤进人堆中。来到鲁迅祖居门口,我迫不及待的拿出门票,跟着导游的脚步,进入了鲁迅先生的祖居。听了导游的讲解,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还知道了一些旧时江南房屋的建筑风格。参观完鲁迅祖居,我们又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这里是鲁迅先生成年后的住处。在这里,我进一步了结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以及他的介绍。接着,我们要去的是百草园。我激动万分,脑海里浮想联翩。“百草园那么美丽、那么有趣!”有人说“我一定要看个究竟。”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百草园门口了。进了大门,我大吃一惊:“那么漂亮的百草园,怎么会是这普普通通的菜园呢?”我大失所望。是仔细想想,童年时什么都是美好的,在那时的鲁迅眼里,即使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子也是美好的。我们又从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看见了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给学生们上课的教室和当时的一些情景。教室中间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戒尺。教室左上角那张就是鲁迅小时候用过的书桌,上面刻着一个小小“早”字,用来提醒自己。我不禁也暗暗给自己下决心。离开鲁迅故居,已经是晚上了。我们走在回宾馆的路上,路边的红灯笼都亮了,路边热闹的夜店人来人往,夜空中美丽的烟花竞相绽放,人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春节的气息当中。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鲁迅故居一日游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 《阿Q正传》《呐喊》 《孔乙己》等等。他用笔来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于是,爸爸妈妈领我去了鲁迅的故居。“鲁迅故居”的陈设很简单,由于年代久远,家具也显得陈旧,衣架上还挂着几件鲁迅的衣服呢!“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的学校,屋里充满了花香。屋中间挂了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的“早”字,“早”字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有迟到过。也就是这个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百草园”就是鲁迅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游戏。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到自己,我觉得有点惭愧,以后,我要像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敢于挑战。3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畅游鲁迅故居绍兴,是众所皆知的地方。在这里,闪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而他,就是鲁迅。终于,我在一次冬令营有幸近距离接触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这样,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充实。我们先进了三味书屋。那儿弥漫着芬芳的、浓郁的书香味,是我们陶醉其中。这就是鲁迅先生在小时候学习的地方。我们走进教室,有一张桌子十分显眼,那就是鲁迅先生儿时学习用的书桌。那个“早”字和含义,我相信,已深深的印入我们的、鲁迅先生的脑海里了吧!事事早,应该早已成为鲁迅先生成功的诀窍之一。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就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地方。这一幢房子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在这里的笑容与泪水。百草园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呢!虽然没有奇花异草,可是一进去,似乎有一种磁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陶醉其中。而且,你瞧你瞧,不仅是我们入迷了,连蜂蝶也来助兴呢;你看你看,不仅是我们陶醉了,连蛐蛐也来叫几声呢!这仿佛如同仙境一般。也许就在这时,长妈妈在为小鲁迅讲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许就在这儿,小鲁迅已经捉住了几只蛐蛐;也许就在这里,鲁迅先生度过了一个充足、快乐的童年吧!也许……浙江杭州杭州市三墩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单恋相思的季节450字 六年级 叙事
-
游鲁迅故居踏过一条条青石古路;触着一堵堵青石古墙,这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地方——绍兴。 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有文笔优美的王羲之,还有伟大的革命家周恩来……但我最想了解的还是鲁迅先生生活的地方。于是,我们来到了三味书屋。这是一座既宽敞又明亮的房子,白漆刷成的墙,红木制成的瓦,青石铺成的地。爸爸带着我来到了鲁迅读书的教室,教室中间的上方挂着一块“三味书屋”的木牌子,牌子的下面是一幅画,画上一只梅花鹿伏在一棵松树下,静静地注视着远方……看到这里,一群学生跪地崇拜的场景仿佛生动的出现在了我面前。教室里有八个座位,鲁迅的座位在一个角落里,桌子的右下角还刻着一个“早”字呢!这见证了鲁迅勤奋好学的精神。游过了三味书屋,我们来到百草园,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碧绿的菜畦,还有一堵长满青苔的矮墙。园中点缀着几棵高高的大树,虽然我分辨不出它们是什么树,但是想起鲁迅爷爷笔下的:“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就知道鲁迅儿时的百草园是多么的如诗如画!对丰衣足食的我们来说,鲁迅儿时的乐园只不过是个普通的菜园,他读书的教室,只是一座古老、破旧的房子。但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却走出了一个这样伟大的文学家。我们现在有现代化的公园和学校,有先进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那么,从这里又会走出什么样的人呢?5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鲁迅时代与空间相隔的很远很远,可我的耳旁却分明在响起那执着的声音,千古不变的执著,万古长存的精神——这是鲁迅先生,也是所有那些若干年前为国家、为人民,声歇力竭的呐喊者的人的写照。窗外在下着凄凉的雨,是在为那些逝去的可贵默哀么?还是在替鲁迅先生默默的继续注视着这个他所深爱的大地?我无从得知。但我却仿佛融在了这片深沉的雨中,仿佛看见了那苍老的面庞……布满岁月沧桑的脸上,透出深深的疲惫,似乎已经厌倦了一切。眼神却很是平和,带了几丝善意的笑,溶解了所有的紧张与防备。只是,——他却那么像一个过早老去的孩子。“您,就是鲁迅先生么?”我语气里带了几分尊敬,那铮铮铁骨的鲁迅先生,实着令我钦佩。他没有回答,只是无言的在嘴角勾起一丝弧度,像是默认般的点了点头。“若是当今世上像您这样的人多一些便好了,可是昔日的您医术明明那么精湛,又为何提笔写起了文章呢?医术不也可以照样很好的挽救回一些无辜的世人的性命么?”鲁迅先生沉默了良久,这才缓缓开口;“挽救世人的性命又有何有,他们的灵魂是愚蠢的啊,那是一种可悲的愚蠢。即便替其延长了寿命,也只是无用功罢了。所以我便出了书,以笔为武器,教世人如何挣扎着起来反抗,教世人如何挽救自己愚昧无知的灵魂。”“那么,您一辈子都在为世人呐喊着,到自己的生命终结之时都没有停歇过,你没有后悔过么?”“实话说,后悔是必然的,我的确没有那么坚定的毅力,但每次我想去不在乎,想去遗忘之时,百姓那哀苦的面容便又总是聚集在我眼前,令浓郁的凄苦将我包围,无法脱身。我便又只能无奈地拿起笔来,依旧写下去,依旧无望的为世人呐喊着。”鲁迅先生顿了顿,接下去说:“很多人认为死是个可怕的字眼,不愿提起它,我也曾害怕过它,只是真正读透它的意思只是,便也不觉得这是什么难以了了的难事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坚持到生命终结之时都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便也瞑目了,起码,我做别人了点什么。”他的深沉的面容便融在里寂静的雨中,就如他来的毫无预料一般,他也就这么毫无预料的走了。这是,像他说的一般,我也在这片雨中,得到了点什么。8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鲁迅故里论鲁迅鲁迅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大人们都知道“鲁迅”而我却不知道?……带着诸多的问题,伴着丹桂的飘香,在金秋十月我来到了鲁迅故里——浙江绍兴。站在鲁迅故居的前坪,我便猜想着:鲁迅的家怎么会这么大?他家以前一定很有钱,说不定他小时侯还是个“小地主”呢!我的脚步在不停地前行着,它们把我带到了鲁迅家人的卧室区,我看到了鲁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其他家人的住所,等级鲜明的住房和房内的红木家具充分表明主人家的富有;光是鲁迅读书游戏的地方就让我大开眼界:上早读的地方叫“三余书屋”,白天上课的地方叫“三味书屋”,游戏玩耍的地方是“百草园”……如此看来,他们家一定很重视教育,并且特别注重对鲁迅的培养。如果当时的人们家家的环境都有那么好,家家都能这么重视教育的话,肯定就能多培养出几个像鲁迅一样的人才;如果把鲁迅以前的学习条件放到现在,小孩子不成材才怪呢!最有意思的是在“三味书屋”了:书屋的一角摆放着鲁迅小时侯读书用过的桌子,桌面上刻着一个“早”字;书屋的侧面还留了一个小圆门,据导游介绍说,鲁迅小时侯上课时常常趁老师不注意从这圆门溜出去……哎,我以为就我们现在的孩子读书苦读书累呢,没想到名人小时侯读书也会迟到、早退,还会爬树掏鸟蛋、摘桑葚,挖地抓蛐蛐,下河坐乌蓬船,赶集看社戏……在鲁迅博物记念馆里,我看到了鲁迅生前的一张张手稿;看到了大人们在“百草园”里寻找“高大的皂荚树、光滑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的文章;看到了由鲁迅亲笔题写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等等名言警句……看着一张张记录着历史的照片,一件件鲁迅生前用过的实物,我深深地知道了:鲁迅,他小时侯也曾经像我们一样淘气过,也有过像润土一样的朋友,他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凡人;鲁迅,他是作家、医学家、革命家、艺术家,他用他的文章唤醒了当时已经麻木了的民众;鲁迅,他是一面旗帜、一种精神,就像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写的“他的骨头是最坚硬的…”一样,他的身材虽然并不高大,可是他的精神和气节却感召着整个中华民族!站在鲁迅爷爷的塑像前,我庄严地敬了一个队礼:我也会像大人们一样读着鲁迅爷爷的文章茁壮成长!800字 四年级 状物
-
随想昨天是回忆中最不美好的一天,也是给我教训最深的一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具体在于,前几天自己画了一幅海报。首先没有选好素材,导致画出来的东西有点像给小朋友看的。其次就是用颜料的时候没有注意,导致画画的图案不明显。给别人的吸引力不够。由于自己的不小心,画画的时候颜料掉在画报上,弄脏了海报。于是我便耍了个小聪明,将画纸私自裁了一小截,没想到,这便出了问题。我不知道画纸是不可以裁的,因此受到教训。原来裁掉的画纸与其他海报贴在一起,就会显得特别不美观。本来画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烦躁的,最近心情也不是太好,就画画的话也是一笔带过。连打草稿的想法都未曾走过。后来经过这次的教育,我细细思索一下自己的问题。都是自己的不细心造成这个样子。想我以前,对什么东西都是持敷衍的态度。就连做题也不会弄透彻,只觉得一知半解就好。没想到这样的学习态度害了自己。其实应该开始我就应该察觉的,从很多事情中都可得出这个教训,那么这件不愉快的事情就可以避免了。可是啊,总是要挨到这个时候,要别人亲自点醒自己的错误。自己才知道那里做的不对。以前总是觉得自己做的很好,可能在别人眼里,并不是这个样子。有些自己不容易察觉的缺点都能在他们眼前显现。有些人就好像一面镜子。告诉你哪里不完美。你就需要去改掉这里的缺点,让自己一天天变得美好,直到别人没有地方能够挑你的刺。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己能够吸取教训。改正自己的不足。这对我以后的帮助也是很大的。有了这次血一样的教训,以后我就能能够在做事的时候认真些。不犯同样的错误。工作的时候,能够勤勤恳恳的做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话就能减少别人批评的次数。通过这次教训,我的到很多启示。首先就是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不要去看轻每一件小事。就算是一个极小的东西,包括画画,也需事先打好草稿。其次便是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在失误的时候去用好的办法去补救。最后就是能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接受并改正,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人。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800字 初一
-
随想“漫时光”俱乐部早已布满尘埃,盆栽无力地摆在门外,失去了往日的翠绿,我才想起一年前球赛时的人声鼎沸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之境。我曾坐在那里拿着书画着思维导图,喝着疯子调制的蜂蜜柚子茶,我曾一边忙碌地准备着论文答辩,一边时不时望望一中的操场,我曾再此与恩师共进晚餐,也与最好的朋友们欢聚一堂……青春里,所剩无几,唯有美好的回忆。关心我的人都在问我昨日的考试,我只能淡淡地笑着说“不知道”。折腾的青春里也有着苍凉的无奈。梦想就是一场华美的电影,总有曲终人散的一刻。梦想,足够奢侈,却又足够珍贵。“漫时光”的老板当初也和我一样怀着青春的梦想,以独特的构思设计这家餐馆,只可惜经营不力。我一直想在午后静静地看着《何以笙箫默》,不必去想我的工作,我的父母家人,我的生活……我也担心我曾想努力地爬出家乡,可转来转去,多年以后,我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起点。那我所有的努力是不是白费了?我向来是一个高傲的女子,不知何时面目全非,如此陌生。我随即关掉温馨而感人的视频,如孩子一般倒在床上哭泣!一句“考不上一中,就给我滚出去”刺痛了我,但我知道女强人就是这样炼成的。可是我真不知道考试结果会如何,但我不想做个陌生的自己。不知有多少朋友劝我离开,可我选择了坚持。我不想做一个失败者,我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一个人唯有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才算开始了他的征途。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跌倒,爬起,跌倒,爬起,跌倒,爬起……这才是我的倔强。生活,我最怕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不是人生地不熟,不是人来人往终是烟花易冷,而是我的梦想沉醉于迷茫之中,我的斗志与尊严丢失在爱情的边缘。都说青春是最大的资本,其实青春不是最大的资本,而是经历青春的青涩与苦乐之后的经历才是最大的资本。是啊,现在的年纪,过于早熟的心,特立独行的风格,竭尽全力地奔跑,不就是为了走向属于我的舞台吗?只要我不认输,不服输,只要我有着一颗追求梦想的心,只要我不自暴自弃,我相信我可以如花一般绽放。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不向生活低头。800字 高三 抒情散文
-
随想晚上,总是一个人望着窗外,但脑海却一片空白~!不知道思绪飘向何处了……耳边的歌却还是一首一首的播放着,歌很忧,每次都这样,呆呆地,一直一直在呆。今天哥去了小时候玩的一个草原,拍了照片给我看,虽然模模糊糊,但勾起了回忆……那片草原也已经忘记是怎么去那的,在那,我和他们玩的很开心,在那跑,在大石头上做,在草上躺,看着蓝天白云,何不是一种享受呢?好久没去那了,那应该也变了吧!以前在那,老哥和老妹就会被那的蚂蚁咬到,就我没被咬,我很庆幸,因为那蚂蚁很毒。我总是嘲笑他们活该,肯定是做了什么坏事,老头惩罚你们……现在想起,嘴角也会莫名勾起一丝笑,真的很快乐!但也只是回忆了,还想再去体验一次,在草原上奔跑的感觉了……现在社会,生活在更新,到处是高楼大厦,想有一块清新的地方休闲都难了,马路上,车来车往,空气也以被那可恶的车尾气污染。晚上是最悲伤的时候,因为总是习惯在窗边的桌上托着下巴,拿一支笔,在那转,无从下手,然后又一大人型的赖在床上,看着天花板,呆一秒,两秒……为什么大了快乐就会少勒?为什么大人总要我好好学习?为什么学习才是以后发展的必要工具?为什么小时候他们的承诺也随时间消逝?为什么我总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他们总说我单细胞?为什么她们总有那么多的心机?为什么不能老实呢?我有自己的蓝天白云,有自己的思想,大人们尽管是要对我们好,但我希望给自由,也许现在我们就很自由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但那却感觉不到真正的快乐?我们还是好孩子,从不改变……你们没有限制我们,我应该想错了,总觉得是你们给我们实施压力,总说我小,小孩那来的压力,小孩只用读书而已,就只有读书,没有别的,但还觉得不满足,贪心……?背靠着墙壁,在哭泣,泪顺脸颊滴落……“啪……啪……”……哭泣没用哇!!!想哭就不能让别人看见,因为那是懦弱的表现,当然,你想发泄那也是你自己的自由了。现在也没必要想那么多,还是专心读书吧!一些朋友也是,已经是在初三,临近中考,很紧张吧。那也不要急了,尽力而为吧!你们要加油,我也是!不要想输在起跑线上了!甄贤小学五年级:李西羌800字 五年级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