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读后感1200字以上

名人传读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音乐家。艺术家。文学家。

三个巨人。

忍者永不言弃

“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绝不能让我屈服……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是多么美!”

这是贝多芬发自内心的呼喊。

从1815年开始,贝多芬就只能和别人在纸上交谈了——一只无形的手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拿走了。这对他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他曾想放弃作曲、离开祖国、过隐居生活。但经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的思考,不知多少次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开始面对命运、顽强耕耘,写出了交响曲《英雄》《田园》《命运》,钢琴协奏曲《皇帝》,小提琴奏鸣曲《克鲁采》,钢琴奏鸣曲《华伦斯坦》《热情》,歌剧《菲德里奥》……

有个叫密契尔的人,他也许没有贝多芬著名,但也有贝多芬的精神。他曾自认为世界上最倒霉的人:46岁时因车祸烧得面目全非,51岁时又因坠机造成瘫痪。但他不甘心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最终凭借自己的顽强意志,成了既是受人爱戴的演说家,又是事业成功的企业家。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不管他们是平凡还是出名,凡是有贝多芬精神、与命运抗争的人,都是伟人。

贝多芬的坚强意志在他的音乐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他的精神和音乐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话:“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能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勇者无所畏惧

米开朗琪罗的性格可真不是太好:软弱、胆小、多疑、优柔寡断、做事有始无终……但在艺术上呢?为了寻找好材料,他在采石场一呆就是几个月;为了运送精心挑选的石料,他亲自带领工人开山筑路;为了使壁画保持鲜艳不脱落,他摸索颜料配方,一有差错就得从头再来,于是尝试了又失败,失败了再尝试;为了建造陵园、铸造铜像,他不得不从头学习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炼铜术、建筑学;为了掌握人体的结构,他用尸体来解剖,不仅惹来人们反感,还累得大病一场……他在生活中也许不勇敢,但在探索艺术时,他从未胆怯过!

冯刚,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也有着这样超人的勇气。为了将野生动物的美展现在人们面前,从而唤起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他背着十几公斤重的照相器材,足迹遍及天山南北。为拍藏羚羊,他克服了高山反应,摆脱了重重困境;为拍野牦牛,他孤身步行8小时,冻坏了双脚;为拍蒙古野驴,他曾在40℃的高温中迷路14小时;为拍大白鹭,他裹在雨衣中等了4个多小时……他和米开朗琪罗一样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勇气十足。

米开朗琪罗一生作品无数,他却因未完成的太多而认为“虚度一生”。其实他不知道,只要是勇敢地与艰难搏斗的一生,都是成功的一生。

仁者悲天悯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来到人世间后,表现出了不平常的奉献感和拯救感。他为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许许多多的贡献,却从无所求。他为心中的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毫无怨言。他写了不少书,展示了历史的广阔画面,谱写了民族之魂,塑造了一大群鲜活的人物形象。慢慢地,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书被人们称赞,他的善行被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他离开人世间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着。他有着优越的地位,健康的身体,美满的家庭。倘若他安于现状,过着平静而幸福的生活,那么若干年后,将没有人记得他的生存。

他,就是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喜欢打扮成流浪汉的样子徒步旅行。有一次,他在一个小火车站的月台上休息,月台边列车上的一位妇人误将他当成脚夫,叫他去候车室取回手提包。他照办了。妇人随手塞给他五戈比小费。他先是一愣,而后自然地收起来。这时周围的人认出了托尔斯泰,妇人由惊讶变为了窘迫,请求托尔斯泰将那五戈比还给她。托尔斯泰拒绝了:“这是我用劳动挣来的正当收入,我要把它留下来。……这是件很平常的事,您不必感到不安。再见吧,祝您一路顺风,夫人。”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他的行动让人们看到了他灵魂的崇高和人格的伟大。

这就是这三个巨人。但却是命运待他们不公:为什么贝多芬没有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那样好的身世?为什么米开朗琪罗没有贝多芬和托尔斯泰的自由?为什么托尔斯泰不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有追随者?……他们有种种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遇上挫折时表现得勇敢坚毅,沉着地与困难抗争。他们所表现出的坚韧与勇敢感动了所有的人。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三个“大写的人”。

不同的夏

1000字 一年级 议论文

还是要说夏的不同,尽管一个地方的天空总是一般脸色,一样风情,但不同的人感受到的却很不一样。很久以前,我们说这是人的阶级性决定的,现在呢,大概是由人的地位、工作和财富决定的了。

炎炎烈日下,水泥路被烤得起泡开裂,可许多皮肤黝黑的人力车夫戴着草帽正挥汗如雨地工作着,他们用力的样子让人想起旧社会底层的人民,但这不是旧社会,这也不是社会压迫,也没人逼着他们去做,可他们还是要这样做。能拉到活的汗涔涔的脸上漾着笑意,没拉到活的只能在站点摇着草帽、蒲扇等客。不用奇怪,这样的情景全国多得很,内陆地区、风景名胜地更多。

一边是冒着烈日拼命挣血汗钱,另一边是想着方去花钱,所谓“坐轿抬轿都是人”。对于享受着空调带来的凉爽感受的人们是体会不到那种烈日下的炙烤的。出入都是空调轿车,居住、办公都在空调世界里的人们,是不会有夏日的感觉的,这些人只从车窗里向外瞧,看到外面顶着烈日在奋力背包的苦力时,才知道外面的太阳是能将人烤成酱鸭色的。

或许很多人都经历过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特别是现在的中年人,说起来,都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种痛苦和辛酸是不想再去回味了的,只是作为谈论时的资本罢了。他们虽然不会忘记麦芒在背、上烤下蒸的感觉,但总觉得是过去了的峥嵘岁月,往事不堪回首,快乐享受就在眼前。渐渐地,讨厌起外面的日头,甚至在阳光下走两步都感觉会晒脱一层皮似的。成天价就开着空调做“振兴中华”的大事。

人一上“档次”,就觉着自己大有可为了。上次余秋雨说了一个现代人的学习应该通过旅游之类的话,结果被批驳得一无是处,大概他是完全可以在踏遍祖国河山、行遍各国乡土中来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文明的永垂不朽了,殊不知很多人却是连从书本上获得知识也还不能达到。同样,夏天对于现代物质文明的享受者来说根本不可怕,只需待在四季如春的环境里慢慢熬就可以了,而对于只能在烈日下工作的人来说则必需与阳光面对面地接受考验。

人有三六九等,有人就说就让穷人穷着吧,否则谁来干下等活呢?谁来拉车推土倒垃圾呢?想必穷人们不是头脑笨就是心智差,再不就是品德坏、行为劣,或者天生只是一根筋,只知做体力活,做牛做马,要么就是关系差,没门路,只配做这样的人。总之,在有身份地位的人看来,人是要分开来才行,夏天也应该是有不同的过法的。

人只说现在的天气越来越热了,全球越来越暖了,环境越来越糟了,然后躲在空调间里呼吁人们节约能源、加强环保,再出台一个个环保政策和措施。里面干得热火朝天,激情盎然,外面的压缩机把热量拼命地往空气中排放,电表飞速旋转着,能量大量消耗着,排污不断扩大着。

夏日,天怒的样子。

(时2007-07-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