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之美
江南水乡因水而充满灵性,变得有韵味。许多古镇发展起来,被浓厚的商业金贸所掩盖。而身为江南古镇中的乌镇却没有被披上华丽的面纱,有着原汁原味的水乡之美。
乌镇的布美。一位阿姨用着最传统的方法,“唰唰唰”地织着布。深蓝色的长布上印着一个个白色的花纹。微风轻轻拂过,长长的布微微晃动,好像就要飘走似的。几位穿着这种料子的姑娘们,衣袂飘飘,给人一种优雅的姿态,好似天上仙子下凡。看着眼前的布,我看见了我们中华灿烂悠久的文化。
乌镇的酒美。一进去,扑鼻而来的酒香味。闻着闻着,我都要醉了。几大坛的美酒摆在旁边,而几大缸的酒更能吸引游客的目光。一位哥哥打开了酒盖子,酒没有一点杂质,很纯。几位游客更是做起来评论家,用大勺舀了几勺,“咕噜咕噜”一饮而尽,忍不住啧啧赞叹到。三白酒,也是乌镇的美酒。由白米、白面、白水自制而成。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显露出乌镇人的聪明才智了。此时,我的心好像也变得像乌镇人那样糯了。
乌镇的水美,潺潺的河水贯穿了整个乌镇。我们站的每一个地方,哪一处不是被河水包围着。乌篷船静静地停在河水中,丝丝雨点落在了河水中,泛起了一阵阵微波。我顿时有了兴趣,坐进了乌篷船,与河水来了个大拥抱。我欢快地拨着水花。雨水落下顿时与河水融为一体了……
乌镇的古物美。古老的房子中,古代文物陈列在玻璃柜中。有一小部分的《清明上河图》画中的人跟黄豆的大小一样;古代人穿的衣服上的针线是你们细致,龙凤栩栩如生;玉石瓶,青色的瓶身,由浅到深的渐变色,似乎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刷上去的。庞大的床躺在警戒线中间。床板硬硬的,但上面的花纹很独特:床上刻着牡丹花和枝条。泛着陈旧的味道,导游说这是古代小姐们谁的床,我可真像上去睡一觉,体验一下大家闺秀的生活!
梦一般的乌镇!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它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是现在民间最流行的说法,借节日这天要以吃粽子和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屈原为了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在五月初五这天毅然跳进了汨罗江中。人们划着龙舟去捞救,还向江中撒米团等给鱼蛟虾蟹吃,好让它们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以后,这一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第二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是近代学者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在这一天举行这样那样的活动是为了纪念龙神。
第三种说法是: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投奔吴国,帮助吴王建立了霸业。后来夫差打败了越国,伍子胥因为劝吴王不要让越王勾践归国,反遭陷害,被迫自刎。死后尸体被扔入江中。传说,从此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江浙一带的人们为悼念伍子胥,便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祭祀活动。
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单单一个端午节就有这么多由来,多么有意思啊!
相关推荐
-
乌镇——水乡之美乌镇,像许多古镇一样,有穿过小镇的河道,有傍水而筑的朴实民居,有小船在河上荡漾……乌镇是一个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少了一些商业气息。我很喜欢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文化……来到乌镇这水乡怎能不坐船在小河上游览一番呢?我乘上小船随着船夫手中的桨上下起伏,惬意地开始了水乡之旅。我一眼望去,静谧的小河泛着清澈而又有点发绿的河水,一大群白色的鸭子悠闲地在水面游着,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古诗: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河两边建满错落有致、白墙黑瓦的古老房子,很多房子的一边都用石柱架空在水面上,几乎每户人家都有石阶通向河水。隔几户人家就有一座石拱桥通向对岸。石拱桥都用大小不一、斑驳的石头堆砌而成,桥底下长满了厚厚的青苔。随着船的前进,许多杨柳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的像是长在水中,柳枝低垂入河,微风吹过,轻轻拂过,水面不时泛起一圈圈涟漪。我从船尾向后望去整个乌镇笼罩在一片薄雾中,多像一幅水墨山水画。到了一个小码头,我们下了小船,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向前走,突然一阵叮叮当当的响声把我们带进了一个铜锅制造工坊,迎面看到的是一只巨大的铜锅,号称天下第一锅。再进去就看到了冶炼铁锅的现场。只见师傅们先把生铜溶化成液体,然后用勺子把铜水拿出来倒入做铜锅的模具。一眨眼,铜锅就做成了。我们继续向前走来到了乌镇着名的染布坊,一匹匹蓝白相间的蜡染布悬挂在竹制高架上随风飘动,一个个蓝花布犹如一幅水彩画,精湛的设计,精美的图案让人不得不赞叹乌镇人民的心灵手巧。。乌镇景美、文化美、人更美,游乌镇的这两天我们借宿在一座民宿里,房东是一对乌镇土生土长的中年夫妇,早上我们吃着他们自家养的土鸡生的蛋,当我们想付钱时他们却说值不了多少钱,就不用了。中午我们在那儿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房东夫妇照样不收钱,妈妈坚持要付钱,最后他们才勉为其难地收了一点成本费。乌镇一座流淌美丽的古老水乡,不但景美,人民心灵手巧,而最美的是乌镇人的质朴心灵,让我这个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久久难以忘怀!福建省厦门市演武小学六年级:曾启浩800字 六年级 写景
-
乌镇之旅从孩提入学开始总认为暑假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秘的。今年的暑假尤其让人兴奋,妈妈带着我欣赏了素有“茅盾故里”之称的浙江水城——乌镇。来到乌镇,一进大门就看到一排高低错落的青瓦古屋、石板铺成的小路,像一条被人随意放置的丝绸,蜿蜒曲折。走着走着,突然来到一片空地,一根根粗大的木头,像一个个巨人似的站立在面前。上面挂着一条条印花布料,足有十多米长。这一片空地上架起的条条蓝印花布在风中摇摆舞蹈,真的是壮观呀。继续往古城里走,可以看到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亭子和亭子旁边的道道石板桥,一条条慢速划过的乌篷船和船里陶醉的游人会吸引住你的目光。而石桥是用一块块沉重的石板铺成,透过石板缝还可以看到下面潺潺流淌的河水和水中几条细细的游鱼。起身走到石栏边,望着远处的河水,天色渐晚河岸边亮起了点点摇曳的灯光,给水面镀上了一层神秘的闪亮面纱。在桥的不远处一位曼妙的女子慢慢朝我走来。只见她身着旗袍,手中撑着油纸伞。停在桥头,眼睛注视着远方,仿佛陶醉在这这迷人的江南水乡里。拐进一条小巷,由石板铺就而成,石板上坑坑洼洼,斑斑驳驳,饱经历史的沧桑。小巷两旁是古色古香的店铺,里面一个个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一饱眼福。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位身材苗条的女孩的雕像:她身着青绿色旗袍,蓝色油纸伞拿在手中,满眼笑意。小巷尽头是一排临河的座椅,累了坐一会儿。突然一阵风吹过头上的古树,花瓣飘落下来落在我手中。那花瓣白里透红,甚是好看。漫步在石板巷中,我似乎感觉到大文豪茅盾在我身边走着。也许他真的来过,曾在石板巷中构思着长篇巨著——《子夜》。潺潺的流水,光影斑驳的古桥,撑着油纸伞的曼妙佳人,饱经沧桑的石板小路,古色古香的青瓦白墙……乌镇,来过就不忍离开。她那素雅的笑容,恬淡的气质,让我流连忘返。700字 六年级
-
乌镇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有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乌镇,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一岁多时,爸爸妈妈总会牵着我的小手,踏着青石板路,在阳光的照耀下惬意地散步。从那时开始,我与乌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乌镇民居沿水而建。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上,留下了岁月的斑驳痕迹:白墙上的石灰早已脱落,泥水的印迹也使它披上了“斑点服”;黑瓦变得参差不齐,许多地方已经缺掉了好几个角。民居的木质门窗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窗台上摆放着争奇斗艳的花儿,窗户常常打开,蓝印花布做的窗帘挂在窗的两旁。后门有几级石阶直沿水下,可以看见一群活泼的鱼儿正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玩耍。乌镇的美食也是我的最爱。听妈妈说,我从小就爱吃定胜糕,现在每次去乌镇,定要买定胜糕吃。定胜糕的形状为花朵状,外层是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味道可口,甜而不腻,是来到乌镇不可不尝的一道小吃。红烧羊肉让人大快朵颐。乌镇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乌镇的羊肉主要采用青年湖羊为原料,当地人称“花窠羊”,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腻多膏汁。它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的,一般要烧一个晚上,必须先用大火,然后用文火烧煮,火候全在于烧制者的灵活掌握。对于吃羊肉,有的人喜欢肥肉瘦肉一块吃;有的人喜欢腿精的鲜嫩多汁;有的人喜欢尾部的肥香;有的人喜欢专挑脖颈活肉。红烧羊肉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也是不可不尝的菜肴。把红烧羊肉配上面条,就成了羊肉面,这是古镇老人早晨最喜爱的早点之一。连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大咖也聚在一起吃羊肉面呢!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乌镇人也有自己的茶: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乌镇特有的加工方式,选用秋季上好的嫩黄豆,将新鲜黄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后晾干,然后盛在一个容器里,架在炭火上烘薰。用来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文火烘薰至豆表皮起皱,有香气溢出即可。这样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薰豆茶还得有一些辅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等。独特的主辅料相配,薰豆茶成为一道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泡上一杯薰豆茶,便会香气四溢,余味无穷。蓝印花布不仅是我们当地的服饰主用布料,也是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流程为: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整平、晒干七道工序。上面的图案各种各样,可以做成衣服、帽子、鞋子等等。乌镇的民居,乌镇的美食,乌镇的茶文化,乌镇的蓝印花布,乌镇的小桥、流水……乌镇的一切都将给予你独特的感受。乌镇,你若去过,便不曾离开!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游乌镇我早就听说乌镇是一个鱼米之乡,而且那里还有我国的文学巨匠——茅盾。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我终于能大开眼界了。到那里,我们首先去了百床馆,那里的床真是无所不有:兄弟床、小姐床、姐妹床,还有那镇馆之宝——清代的千工床。为什么说它是千工床呢?原来是一个木匠用一千天的时间完成的。他雕刻的惟妙惟肖,图案栩栩如生。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财神湾,这里的船只特别多,因为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船,为什么把这条河称为财神湾呢?我询问导游后 ,才知道,这附近有一个木雕的财神庙,庙里有一个和真人般大小的财神爷。然后就把这条河取名财神湾。接着,我们又去了江南第一木雕馆,那里的木雕五花八门,让人眼前焕然一亮,其中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两根粗壮的柱子,一个刻着一条龙,另一根则刻着一条凤。它们叫做龙凤呈祥柱。来到乌镇,茅盾故居是非看不可的,走进茅盾故居,就闻到了一阵阵墨的清香,怪不得是文学巨匠呢?一走进茅盾的房间,就会看到一幅幅朴素而美丽的画,黑瓦白墙,这里到处洋溢着古老的书香气息。我们走了一圈了,该看的都已经看了,唯有高杆船没去了,距离高杆船表演的时间快到了,我们火速的赶到表演现场,只见一个身穿白衣白裤的当地人,迅速的爬上几十米搞得竹竿,导游说:“在乌镇的习俗中,高杆船就是其中的一样,需要一个身穿白衣白裤的爬上去,爬的越高,代表今年的收获就越多。”只见那人在高高的竹竿顶上表演着各种各样的高难度动作。虽然是小小的一天,但是让我学到了许多。体会了很多!600字 六年级 写景
-
乌镇•乌篷船上个暑假,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乌镇水乡,走进了梦一般乌篷船的世界。 “梦一般”的感觉,是小作者独特的感受。俗语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乌镇在江南,也是个多水之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名不虚传。而乌镇的乌蓬船,是乌镇的封面,是精灵,是风景。 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乌篷船”。乌篷船是江南独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乌镇是水乡,而水乡就是船的世界。走在乌镇古色古香的小桥上,倾听乌篷船曼妙的水波声。 简单介绍吴鹏床的特点。乌篷船是一种船身窄,船篷低的小船。艄公头戴乌毡帽坐于船尾,一曲一伸划动船桨。船舱内铺有一层船板,上铺草席,还摆着精致的木枕。我们坐在船上,乌篷船行驶在细雨如丝的江南里。江南的桥,江南的楼阁,江南的人们,全映在水中。从河岸上缓缓流出的乌镇酒的香气,让我们如痴如醉。 切身感受乘坐乌篷船感觉的美好。乌篷船很小,而轻,上船下船我们都要格外小心。乌篷船的船沿板上开了两个窗子,挂着纯白的薄纱窗帘。黑白相配,搭得格外和谐。 “小”和“轻”是乌篷船独具的特色。这水乡的乌篷船,是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啊?乌篷船其实以前并不是现在这幅摸样,而是简易轻巧的,在前舱与中舱之间,由精致的书画小屏门,常雕着“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样的诗句,在船头还会雕刻类似于四个虎头样的东西,摸样有些可怖。传说龙害怕这东西,船翁就把它雕于船头,使龙不敢作祟,便可会安全。 引用传说故事,让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我举着麦芽糖,听着艄公的歌声以及船桨划动的声音,看着一只只乌篷船不紧不慢地荡着碧波,穿过小桥,缓缓而去……结尾意味深远,令人回味。 。650字 六年级 写景
-
乌镇今天,我来到了浙江——不去西湖,去乌镇。乌镇有什么好玩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我也不知道。在路上只听导游跟我们介绍说,乌镇具有六千年的历史,是古代人生活的集镇。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检票口。跟着路标的方向,走过幽静的小路,我来到了乌镇。跨过门槛,我又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石块铺成的小路参差不齐。一个个石块被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地“坐”在了地面上,有高有低,还有着水波似的花纹。小巷两边是一扇扇木门。一条条细痕疏密得当,像小刀刻的,像筛子筛过似的,更像极了岁月的痕迹。在门旁有着支架似的柱子,插着一根木棒。挂着串好的干货:辣椒、大蒜、玉米棒子,还绑着一小捆麦,古色古香的气味着实好好呛了我一下。穿过街道,我走出了巷子。路旁边已经不再是门了,而是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小河上,飘着几叶船。游客们在船上谈笑风声,好不悠闲。船夫呢?他们站在船尾,敞开穿着的白马褂,带上了草帽,用根绳子勒紧了裤腰。拿着一根竹竿撑船,擎着,往石岸上一捣,船便在河上缓缓地漂着。河岸的柳树影子映在河面上,随风“漂”扬。船夫抬头望着柳树,渐渐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走着走着,一扇门,横着截断了剩下的路。“宏源泰染坊”。什么地方,名字这么气派?我推开了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从天而降”的大布。它们被悬在了木架子上,以蓝色为为底色,染上了——不,是“画”上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有的是整齐排列的令人看不懂的字符,有的是随意绽放的朵朵小花,有的是以绿色的花纹为边框,中间“镶”着美丽的花朵,围成一个棱形,给人以来自视觉的震撼。这便是乌镇——这就是古代人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自己美好的家园。这只是乌镇的一部分。杭州不仅有光芒四射的西湖,还有不惹人耳目的古镇,乌镇!700字 初一
-
乌镇之旅(2)江南。管弦丝竹,小桥流水,青瓦粉墙。——题记早在几千多年前,吴楚大地上便有了乌镇这独特而秀丽的地方。她像一位冰肌玉骨的佳人,披着轻纱,缓缓地走过了几千年,至今任完好的保存着当年的水乡古镇风味。对于乌镇的第一印象,便应该是流水,宛如绿绸缎似的流水铺向远方,使人忘却了城市里的喧嚣和浮躁,不由得自失起来,就像抿了一口醇香的三白酒。清晨的乌镇流水不知是慵懒还是羞涩,静静的,淡淡的。太阳冉冉升起,地平线一片玫红。乌镇像受到召唤一般,睁开了绿眸。我坐在古老的摇橹乌篷船上,轻摇慢摆,两岸是历经风浪的斑驳和亘古柔情的飘零。我伸出手去,任清凉的河水从指尖流淌,任和煦的阳光在心间轻舞飞扬。乌镇就是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这是中国的威尼斯,依水而建,桥街相连。这里的桥姿态各异,有宽阔的平板桥,古朴的小木桥,庄严的多孔石拱桥等等。就拿石拱桥来说吧,一座一座姿态各异的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上,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有的已磨损的雕栏是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油然起一股对历史的庄重。在若有若无的朦胧烟雨中,试问还有哪里能比得上这样一个清欢之地。穿过小桥,走到对面的古街。一排排错落有致的青砖瓦房,一棵棵随风裁剪的翠绿细柳,那楼台香榭,那兰亭楼阁,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路过一家蓝印花布店,店内一位女子的吴侬软语听的人不禁耳朵发酥,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新脱俗。偶然一抬头,发现沿河的每家店的招牌下都挂着一顶大红灯笼,是细而长的那种大红灯笼。可惜的是我没能问到那种灯笼的由来,只知道那是种习惯,像乌镇古朴民风一样流传了很久。乌镇,我多想在那里生活,在那里邂逅,在那里守护,在那里铭刻。在那里安葬,在那里长眠……700字 初中 记叙文
-
醉美乌镇_900字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题记仿佛有一段前世的记忆被遗忘在江南的乌镇,被封存的云水过往还需温柔的想起。想起春风墨绿的水乡,想起似水年华的故事,想起结着丁香心事的姑娘。傍晚抵达乌镇,正逢烟雨朦胧时。古旧的气息羼在雨中,从青石的缝隙中透露出来。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跌进那熟悉的场景。古桥乌镇是被河水浸润过的,带着娉婷,带着风韵。古桥在河上静静地聆听流水潺潺,却常常在恍惚一念之间,触摸到了悲欢离合。它们是有记忆的。它记得,在这里谁与谁有着怎样的告别与重逢,谁与谁有了美丽的错过,谁遇上了相看两不厌的有缘人,谁又在这里遗失了青春的惆怅。他们静静地安存着这些记忆,在黄昏的傍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偎地轻轻诉说。木橹又搅碎了水波,乌篷船又从桥下穿过,新的故事又开始了……老巷走下古桥,我们走进老巷。老巷两旁,黛的瓦,暗紫的木板墙,雕花的窗,古旧的屋檐。没有喧嚣,只有一份特殊的静谧。望不见巷尾,仿佛走进去便会跌入一个水乡的梦,又仿佛下一秒,就会走出那个身着蓝印花布的撑着油纸伞的林家的女儿。巷儿深深,谁与谁在这里重逢过,谁还记得与谁的那份邂逅?老巷沧桑,却带着一个个怀旧的故事,走过蜿蜒的小路,走进心里……人家离开老巷,走进一户人家,选择靠在窗棂边坐下。木质的仿古家具,更使江南带了一份温润的气息。屋内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朴实闲适。淡淡的酒香,使人醺然。一切都被怀旧的时光浸染,古旧的味道好似一幅水墨丹青。往窗外望去,便是无尽的细水长流;往窗外望去,便是木橹留下的微波荡漾;往窗外望去,便是江南的秋水长天。古韵悠悠,拙朴的人家是乌镇的一份特殊的韵味。麦芽糖的清香在鼻尖环绕,清冷的月在枝头挂起。乌镇悄然入梦,在心中流淌。初三:邓芝亚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700字 初三 叙事
-
乌镇游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孤陋寡闻,最初对于乌镇的认识也就局限于是一处有名的旅游景点而已。后来由于电视剧《似水年华》的上映,秀美的乌镇终于伴随着凄婉的故事深深的走进了我的记忆,可当我真实的走进乌镇时,面对那些古式的建筑,才知道乌镇远比我知道的要古老和悠久。一弯小桥,一角黑瓦白墙,一抹柳绿,几点桃红,乌篷船从烟水深处盈盈而来……乌镇就这样以它特有的温柔而细腻的方式走进了我的视野,为我揭开了江南水乡美丽的面纱。站在乌镇的街头,就仿佛一下走进了历史。一条条青石板铺成的巷道透露出一种沧桑。打着租来的古色古香的黄油布伞,顺着微湿的石板曲径,来到了一处紫檀木长廊。透过长廊壁上的窗瓦,几竿翠竹,半树将残的月季,将本是灰白的墙壁布置得生动而有情趣了。踱步前行,来到了乌镇的一座桥边,在桥中央凭栏眺望,视野顿时开阔起来,顺着弯曲柔美的河水,河畔杨柳依依,浅草与怪石交相辉映。河流如同一块质地柔软的丝绸,蜿蜒开来,倒映着天光,雨落下时形成了一道道褶皱,瞬又如熨烫过变得平静光滑。乌镇虽历经两千多年沧桑,沿河的建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相当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步入狭窄幽长的弄堂里,生活恬静,悠远。在这里时间仿佛忘了赶路,在这里悄悄打了个盹,回旋几圈再悄然流走。漫步于古道,感受小桥流水人家,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心态也都渐渐沉淀,化作河底的水藻。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曾有无数文人墨客倾慕于乌镇之风华绝代,游学或寓居于此。乌镇,绝不仅仅以其景动人,更是因为这里的人,这里的生活,酝酿出一种优雅,与世无争的神韵。无论你官居宰辅或是一介布衣,都只浓缩为其中一分子,正是由于有了这种亲和力,乌镇才拥有了吐纳百代,生生不息的秉承。驻足高大的女贞树下,思绪开始在乌镇的人文历史的交错里驰骋,思绪,就这样徜徉在乌镇水乡的似水年华里,久久,久久·……700字 初二 记叙文
-
魅力•乌镇淅淅沥沥的小雨拍打着古老的青石板,屋檐上停着一只麻雀,正盯着灰色的天空。一个撑船人悠闲摇着船桨,船桨划过水面,一层一层的涟漪在水中慢慢地扩散。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幽幽的韵味。驱车三个多小时,我终于来到了被誉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乌镇。乌镇的大门是一座巨大的牌坊,霎时间,金色的“乌镇”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据说这是由茅盾先生亲笔题写的。茅盾先生是乌镇的骄傲。走进大门,天空开始变得阴沉下来,丝丝细雨滴落到我的雨伞上。通过了一条曲折的小道,我不知不觉来到了一条长廊。我坐在长廊边,其他游人正从湖的另一端渡船过来,互相谈论着雨中的乌镇。继续向前走,我来到了昭明书院。昭明书院得名于曾在乌镇筑馆读书的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书院坐北朝南,一楼是图书馆,里面存放着历史文化、社会科学、旅游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可供阅读。昭明书院门前有个池子,池中几只红鲤鱼正在自由地嬉戏。雨慢慢地停了,一股泥土的芬芳钻入我的心中。转过头,许多条彩色的布料悬挂在一根根高架上,随着风慢慢地飘动着。雨水早已将这些布给打湿,但是色彩依然那么鲜艳。这里就是宏源泰染坊。尽管这些印染是如此绚丽,但我还是喜欢那屋内蓝印花布,素雅而沉静,花纹设计简约清丽,就像典雅的青花瓷一般,美得让人沉醉,那样的格调让我不禁想起江南水乡的所特有的静谧。夜幕悄然降临,夜空中呈现出深邃凝重的深蓝色,橘黄色的灯光渐渐把乌镇点亮。乌镇的夜,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夜。古宅的倒影映在水中,灯光不像都市里那样刺眼,这里的灯光是柔和的,自自然然地展现着古朴的美。一切都被写入倒影,灯光影伴随着桨声一同进入美好的梦境。和远在大洋那边的水城威尼斯的热情相比,乌镇更加宁静,如同少女羞涩无声的微笑。乌镇,来过了就不曾离开,回味这次梦幻般的旅程,细细咀嚼着这化不开的乌镇情怀。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