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欣赏的领袖
领袖,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它可以是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也可以是一个城市的标杆,还可以是一个工作小组的组长……无论是领导美国民权运动、备受国人崇拜的马丁路德金,还是不久前因肺病与世长辞的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或是长相颇具特点阿里巴巴集团和淘宝的创始人马云都可称为是领袖中的模范。
雷军,一个近些年如日中天的中国IT企业家、小米科技的创始人、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今年又以280亿元财富进入“胡润全球富豪榜”。可能大家最熟悉的还是他在2010年创办的小米手机,小米3、红米手机、红米Note等等。还有我极感兴趣的“天使投资人(BusinessAngel),光听名字就很美好、梦幻,其实就是投资的一种形式,要是有兴趣可以去网上搜搜看,但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2013年,小米估值超过了100亿美元。这样看来,小米科技将成为位列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之后的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看来马云、马化腾还有李彦宏,你们得加紧奔跑了。
雷军从1987年,毕业于原沔阳中学(现湖北省仙桃中学),同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1998年,被武汉大学聘为名誉教授,在武汉大学设立了“腾飞奖学金”,以奖励计算机学院品学兼优的学生。然后在1999年和2000年、2002年三年获得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的殊荣。十年后,荣获“2012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锐奖”,第二年又当选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年度人物奖”。雷军在参政议政方面他也有涉猎,2013年,他当选全国人名代表大会代表,曾经也任两届海淀区政协委员,当选过北京市人大代表。
在李彦宏的百度上搜索雷军,跳出来的百度百科社会评价这样写道:“雷军,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大学三年级时就成为了百万富翁,凭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他是一个善于坚持的人:是他的坚持,最终带领金山团队帮助金山公司完成上市,并成为如今最大的多元化民族软件企业。他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从前作为天使投资人帮助了无数创业者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今重踏创业路实。现自己建立一个受世界尊敬的的企业的梦想。”
“360安全卫士之父”傅盛,现在的猎豹移动公司(原金山网络)CEO,这样谈雷军——
1、雷军无论多成功,永远一副低姿态。第一次见他,他手里拿个小本,问我当时做360安全软件的成功经验,我说什么,他就用笔都记下来。
2、他最大的魅力在于,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但其实肯定别人的价值才是最核心的。所以雷军身边极容易团结一股势力,它会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忠诚。
3、雷军和马云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人才,马云喜欢在体系内辗转腾挪。而雷军喜欢培养人。他做投资,看人,人对了,下一秒钱就打到你账户里。雷军的方法是:你不愿意听我的,我就闭嘴,如果以后证明你错了而我对了,那你要向我道歉。
4、雷军内方外圆,做事规定性极强,也很好交往,但他内心的原则是一定坚持的。
知道雷军是我六年级时央求父母给我买手机,在电信营业厅内的展柜里我发现了一个叫小米的手机品牌,手机看起来很酷、价钱好像挺贵,在展柜前看了好半天才被妈妈拉回去看其它适合我的手机,这就是我认识、了解雷军的开始。回家打开电脑便开始搜小米,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蹦了出来,小米的标志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简洁又不失美观,小巧中透出一派大气。然后是他在大学四年级时和同学创业以及解散后又重新工作的故事让我对他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他们创办了三色公司,结果后来一家规模比他们跟大的公司把他们的产品盗版了,量大价低,不久后公司解散。不过读完大学后他并未放弃计算机市场,做过电路板设计、焊过电路板,甚至干过黑客,这样下来,他成了武汉电子一条街小有名气的人物。
就是雷军这些个屡次碰壁的履历,吸引着我,并由衷的崇敬他。“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失败。”雷军作为小米的领袖,小米正是由于他的不服输精神和一路踩着荆棘站起来的,小米正是有了雷军那几十年的奠基才走向今日的辉煌,当然,雷军的商业生涯仍会继续……
一个企业的领袖、一个名族的领袖、一个国家的领袖,他们用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智慧带领着我们变得更自信、更强大。领袖的影响我们怎能忽视,领袖的风采我们怎能忘却!
我所熟悉的一个人
我熟悉的一个人,并不是家人,也不是偶像,当然也不是老师。他就是生活在三国时期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山东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溢忠武候,东晋政权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年表:年号公元年龄生平及事迹光和四年1811公元181年农历七月二十三(也有说法是农历四月十四),诸葛亮诞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中平六年1899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初平三年19212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兴平元年19414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兴平二年19515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建安二年19717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投奔荆州刘表,开始了躬耕于南阳的生活建安四年19919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建安十二年20626刘备前往南阳三顾茅庐(南阳卧龙岗或襄阳古隆中),随即出山辅助刘备建安十二年20727诸葛亮首战告捷建安十三年20828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建安十四年20929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建安十六年21131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建安十九年21434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建安二十年21535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建安二十三年21838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蜀章武元年22141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任汉国丞相,领益州牧蜀建兴元年22343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刘禅叫诸葛亮为宰父抑或相父)蜀建兴二年22444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蜀建兴三年22545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蜀建兴五年22747诸葛亮上《出师表》给刘禅,屯兵汉中,即日北伐蜀建兴六年22848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蜀建兴七年22949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蜀建兴八年23050诸葛亮再次北伐蜀建兴九年23151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合蜀建兴十一年23353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蜀建兴十二年23454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
《三国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三国志》: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忿。”信矣!论者或怪亮文彩不艳,而过于丁宁周至。臣愚以为咎繇大贤也,周公圣人也,考之尚书,咎繇之谟略而雅,周公之诰烦而悉。何则?咎繇与舜、禹共谈,周公与群下矢誓故也。亮所与言,尽众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远也。然其声教遗言,皆经事综物,公诚之心,形于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补于当世。
诸葛亮画像(28张)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充分利用了汉中优厚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这正说明了诸葛亮休士劝农,实行军屯耕战的效果是显着的。当地人民生活好了,就可以招来更多的人口,使地广人稀的汉中重新得到发展,逐步到达人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使百姓“安其居,乐其业”。只有富国强兵,才能维护统治阶级的长治久安。经诸葛亮“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汉中地区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据李仪祉先生考察而知,“山河堰尚灌褒城田八千余亩,灌南郑县田三万零六百余亩,灌酒县七千余亩,共四万六千余亩。”汉中市的六大名池,至今仍被利用。据考古调查统计,全区至今尚保留有汉以来的古堰七十多处,一些堰渠经历代使用维修,一直延用至今。同时各地在继承和学习古代开发利用水利资源经验的基础上,又不断增修了大批塘、库、陂池等水利设施。仅勉县就增修了能蓄十万立方水的水库三十七个;塘与陂池达三百多个;冬水田至今仍有五万多亩。上述实事说明,汉中盆地古代农田水利设施至今所产生的实际效用和不断改进利用,与诸葛亮当年在汉中休上劝农时,开拓农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的丰功伟绩是分不开的。
初一:卧龙
相关推荐
-
找领袖“哈哈!哈哈……”一连串的笑声从教室里传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呢?推开门原来是同学们在教室里玩“找领袖”的游戏呢!游戏的规则是:老师选出三位同学分别当“领袖”“镜子”和“侦探”。“侦探”先出去,再选出一个“镜子”和“领袖”。“领袖”必须在一分钟里至少要做四个动作,“镜子”去模仿“领袖”的动作,同学们模仿“镜子”的动作。“侦探”从中找出谁是“领袖”。输的就要站墙角。游戏开始了,一个男孩儿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当“侦探”。别外两位小朋友当“镜子”和“领袖”。第一轮开始了,“侦探”刚进门就紧张地吸了一口气才开始忙着“找领袖”。过了一会儿“领袖”就被发现了。“领袖”只好闷闷不乐地去站墙角了。第二轮要开始了,老师选了个女孩子当“侦探”。两个男孩儿当“镜子”和“领袖”。“侦探”的眼珠在教室里骨碌碌地乱转。很快就找到了“领袖”。我真佩服她的火眼金睛。接着我们又玩了几轮游戏。啊!多么有趣的游戏啊!350字 五年级 叙事
-
找领袖上课了!上课了!同学们连忙来到教室,蓝老师高声对大家宣布:“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找领袖。”听到这个好消息,同学们有的高兴得跳了起来,有的立刻举起手说:“我做领袖!”还有的说:“我做小侦探!”可我有一点奇怪,因为领袖是领子和袖子呀?蓝老师又说:“是领袖,不是领子和袖子。”可是蓝老师是我们的领袖啊?不可能是我们来找蓝老师吧?蓝老师刚说:“谁是小侦探?”大家都说:“我是!我是!”最后定下是史俊飞是小侦探。蓝老师把史俊飞拉到门处去,叫景晨做小领袖。门被推开了,大明高上的史侦探来到老师,开始寻找小领袖,观察了好几个来回,还是没有找到小领袖(景晨)。小侦探没成功,很不高兴。可是我们高兴起来了,因为我们保护了小领袖。300字 五年级 叙事
-
精神领袖启迪——是任何生灵一生中上帝经常赋予的力量,有时某一件物品、某一种动物、某一个人甚至某人的动作、语言都蕴含着启迪,它又像跟任何生灵玩着“捉谜藏”,你只有细心观察、善于发现,才能终生受益。可你是否发现,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千千万万对你有用的启示,比如……蜡烛,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就是用蜡做成的用火烧供照明的东西,可供人们照明时,它的灼身之痛能与谁分担?当蜡烛上的烛一滴一滴地流下时,我想,那是它的眼泪,是它幸福的泪,它或许心想,我终于能以化成一些气体来换取人们短暂的光明,当火在它身上燃烧时,恐怕它想都没有想过害怕和退缩,直到牺牲……它在燃烧时,又有谁注意着它,只有上帝在默默为它祈祷,而微弱的光下的人们说笑声仿佛是蜡烛燃烧的伴奏…..多么伟大的精神,难道蜡烛还称不上一个精神领袖吗?3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欣赏欣赏是人生中一样十分重要的东西,每个人都会欣赏与被欣赏。我十分欣赏睡,因为水滴石穿,所以我十分欣赏水,我欣赏水的那一份坚强,我欣赏水那种刚毅的性格,我更欣赏水坚定不摇的那一份信念。水,只是柔软的,一滴水更是弱小,二十头则坚硬无比、无坚不摧,只靠一滴一滴的水,就可以把石头穿透,让人无不佩服。还有一句印度泰戈尔的:是卵石臻于完美,并非锤子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说明了水的柔软,只有水冲刷过千百年才有可能变成卵石,才可能像卵石一般“软”,一般滑。我们从小都受到过“孔融让梨”的教育,也都知道要在公车上给老人让座,不能嘲笑讽刺残疾人。这样的理论有时候粗看上去是很不近情理的,为什么年纪小便要吃小的梨呢?为什么一定要让座如果我也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说出心中所想到的一切? 其实真正的道理在这儿:尊重与欣赏别人就是尊重与欣赏自己。我弟弟最近在学骑自行车,他是十分坚强的,这一点我很欣赏。他总是坚持不懈,倒了有起来,倒了有起来,摔了五六次了,每一次都是被自行车压了一下。而他却每一次都起来了。我们总是说写没什么好写,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写,只要我们学会欣赏。45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欣赏在人的一生中,为人处事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习并掌握的。学做人和处事最重要的就是欣赏,欣赏就是:欣赏别人的优点并不断完善自己。如果没有欣赏,又怎么会有苏轼的“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雅致?如果没有欣赏,又怎么会有韩愈的“五月盛开的榴花红似火,绿叶掩映着初结的小果”的细致?如果没有欣赏,又怎么会有柳宗元的“从小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的欣喜?如果没有欣赏,又怎么会有袁枚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的自然?雅致和细致在我身上一点都显不出来,我的性格一直是活泼开朗乐观,很随性,可以说跟雅致一点都不沾边;我虽然上课认真听,但是考试总是处于80到90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缺少的是细致。所以,我应该学习苏轼的雅致,学习韩愈的细致。欣赏,不仅是完善自己,更是赞赏别人。我欣赏岳飞,是因为他有着为国捐躯的志气;我欣赏诸葛亮,是因为他有着超乎神人的机智;我欣赏李白,是因为他有着一醉方休的勇气;我欣赏林黛玉,是因为她有着细腻而善于发现的心;我欣赏李清照,是因为她有着温柔婉转的性情。世间处处有欣赏,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你又欣赏谁呢?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500字 五年级
-
领袖我常想,娱乐至上的现下大众是如何选择偶像的,因为颜值?因为才华?因为身上的精神?粉丝们所追捧,所维护的究竟是什么?我模糊地记得金老师在一档节目上说过自己关于偶像的看法,她说她希望自己的偶像是值得她追捧,值得她赞许,值得她羡慕的,她希望当偶像老去的时候,也已老去的自己可以指着海报、电视屏幕,自豪地对着孩子说“你看,这就是妈妈当年追过的偶像”。这段话非常打动我,也许这样的偶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明星、一个可能会过气的娱乐圈之人,而是人们心中的精神领袖了吧。几日前,同桌哭喊着想开学后早点见到我,直言见到我才有动力学习。我纳闷着,一个人怎么能把自己的努力嫁接到别人身上呢?可现在想来好像有些道理,人活着不能没有精气神,这种精气神凝炼成了精神领袖,似乎没了这个领袖,自己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动力。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中,夏爸爸常说自己的偶像是莎士比亚,儿时只觉得奇怪,如今看来也许莎士比亚真的是夏爸爸的精神领袖,给了他很多生活的力量。犹记得体育中考时,平时瘦瘦弱弱的一个同学在实心球项目上竟抛出了高分,这时我心里想的不是他真厉害,而是她能做到那么我也能做到。小学一次期中考,班上的一个学霸率先收到发下的试卷,成绩异常的低,我想的是他都这么低的分,那我可怎么办。原来,在不经意间,我也将自己的希望和努力寄托在他人身上,在无意间暗示了自己的努力和期望值。也许,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领袖,不管承认与否,似乎总有一个总是在关键时刻左右着你的那个领袖。600字 高一 散文
-
阳光领袖这是一块洁净的沃土,遭到了侵略者的玷污,这是一片晴朗的天空,从此变成黑暗的夜晚,这是一个和平的社会,从此走入腐败的悬崖,是您用星星照亮了黑夜,是您用双手重创了洁净的沃土,是您用智慧恢复了和平,是您让中国从黑暗进入光明,是您璀璨了星空,是您让中国重新站起来,您是中国的缔造者,您是中国的神灵,您是中华民族的恩人,您虽死,却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我们爱您!150字 初一 散文
-
我欣赏人们赞叹大海的波澜壮阔,我欣赏山间清澈小溪的自在;人们述说着对珠峰的仰慕,我歌唱草原平静安逸的生活;人们留恋香山诱人的红叶,我赞美坚定挺拔的松柏;人们衷爱绽放着的牡丹的高贵,我更愿嗅那开在山野烂漫处的花草。100字 初三 散文
-
我所想,我所写我们都在脱变,因为我们离成熟越来越近。——郭敬明小a曾经在我空间留言:我们都只不够是个孩子,需要人疼的孩子。我看了这句话后觉得突然清醒了很多,就好像天要黑了的时候一个人走在街上,看楼房里一家一户相续亮灯了的那种感觉。一直以来,我都是处于某一种阶段,幼稚的一踏糊涂的,很傻很天真的阶段,穿着统一校服在教室的白炽灯下面谈论电视剧,会在放学后买笔回家做作业,喜欢诅咒老师哪天生病不来上课而没有代课老师,有时候还会有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说给身边的同学听,直到有一天,小c对我说:“你怎么这么幼稚。”说者无心,听者有心。从那时起,我就变了;开始从整天嘻嘻哈哈不顾一切变的沉默了。一个人,我了想很多,把身旁所有能想的都想了一遍,然后把最在意的留着,很傻的编造未来;最后得到非常悲惨荒唐的结局,然后就真的以为现实就这么摆在面前。就这么轻易流了泪。是的,我还是这么幼稚,幼稚到继续看现实,看结局有没有那么荒唐。但我想的是最在意的,那么要看结局,自己也在里面,如果自导自演,那么想象的还真成现实了。我没成熟,反而更纠结了,纠结到还真的自导自演一半,然后顺其自然。站在那个四又四分之三的站台上,看一切继续。我是很幼稚,所以很多事情到底都没能忍住,可能什么都有个界限,一旦太满了溢出来了,就一发的不可收拾。知道人的坚强像什么吗?就像晕车一样,知道晕车的感觉吧?人挤人的,一个摇晃就好像要吐出来。身后的傻逼旁若无人的大声谈笑,这令人的不适感更加强烈。就这样忍过一站又站,有的人真的能忍过终点站,下了车后把难受一点点压下去。但有人,车开到一半就受不了了。人的精神强韧度,能撑过多少站,真的能慢慢的自我痊愈么?我一开始以为能,但现在越来越不信。我没想到我把时间线拉了那么长,但该断的,早晚还是要断的。无论是谁,都该醒过来了。所以我很少写过什么,真正触及到内心的那种东西,怎么写都觉得不舒服,像是把心掏出来放在广场上,来往的人都参观,但没有一个人看的懂。而小a的留言提醒了我,我们都只不过是个孩子,需要人疼的孩子。我所想,所写。新市二中初二:李孟环800字 初二 抒情散文
-
欣赏生活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我们生活,就是为了要欣赏这生活中的美丽,上帝给了我们一双眼睛,就是为了让我们寻找这世界中的美丽所在。生活的美,会欣赏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欣赏能提高人们的思想修养,随时的欣赏能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快活的度过漫长的人生旅途是多少人想要追求的!其实要快乐很简单,只要多欣赏就行了。在漫长的人生旅行的沿途中,有美妙绝伦的景色在愉悦着你的心灵。欣赏美妙的音乐,它能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快乐,使人陶醉其中,而又使人的思想变得格外清晰,曼妙的音乐,能使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愉悦感。在漫长的人生旅行的沿途中,也有感人至深的情感在充实着你的大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永远是感人的,尤其是那种在灾难中因为对生存的渴望而显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无法消去的情感,特别值得欣赏。在漫长的人生旅行的沿途中,同时也有臭鱼烂虾似的糟粕在腐蚀你的精神。愚蠢的人总是在凑热闹这件事上下很大功夫,有人吵架,他们便当作拉拉团助威;出车祸了,他们便在一旁看着车主着急,以“愉悦”自己……所以,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也要去其糟驳,取其精华。不会欣赏的人是愚蠢的,但不会欣赏而又在津津乐道于生活中糟驳的人,就是蠢上加蠢。生活中,欣赏是必不可少的,要欣赏,更要会欣赏。500字 初三 散文
-
我欣赏的作文关于欣赏的作文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欣赏的作文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欣赏的作文篇一人生路上需要用真诚的心灵去欣赏,而不是用好奇的眼睛去打量。欣赏,就是用眼睛去注视,用耳朵去聆听,用心灵去体味这人世间的美好。花开花落,月满月亏,是一首诗;潮起潮落,雁去雁来,也是一幅画。自然界中处处是风景。当我们驻足一花一草时,我们就能欣赏到大自然的至善至美,也许会忘却尘世间的烦扰。生活中,人们更需要彼此的欣赏。欣赏别人是一种尊重,被人欣赏是一种认可,无人欣赏则是一种不幸。我们渴望被人欣赏,往往忽略了欣赏别人。更多时候,我们善于发现别人的缺点,乐于放大自己的优点,甚至喜欢在别人的不幸中寻找到自己的幸福。然而,欣赏是相互的,要想被人欣赏,就得先去欣赏别人;只有欣赏别人,才能会被人欣赏。欣赏别人,就是善于寻找并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欣赏别人的谈吐,会提高我们的口才;欣赏别人的大度,会开阔我们的心胸;欣赏别人的善举,会净化我们的心灵。欣赏别其实是少一点挑剔,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热情,少一点冷漠;多一点仰视,少一点鄙视。欣赏是一种互补,是一种促进,也是一种和谐。欣赏多一点,矛盾和误解定会少一点,人与人的距离才会更近一点。人不能天生完美,但可以追求完美,学会欣赏,懂得欣赏,才会充实你的人生!欣赏的作文篇二以前,每周六都背着琴盒摇摇晃晃去老师家上课,我总是磨磨蹭蹭,被妈妈催促。不是我不爱上课,而是我不愿早到,不,是怕早到。敲门,进屋。一看表,还有十分钟。心想,又要听见她的琴声了。我转身躲进阳台等候,可还是有杂乱的音符被风吹进耳朵。在我之前上课的是一个小女孩,她似乎天生缺少音乐细胞,这么久了,没有一点进步。早来,就要忍受这种折磨。终于轮到我了。耳朵算是清静了。我拿出琴。调音。开始上课。今天换了一首新曲子,我看着密密麻麻的音符,一阵头痛。果然,我的琴音也是不堪入耳。我是第一次,难免……我给自己找理由,都怪之前的女孩让我心烦。熬过了一节课,我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却见一个高中生走进来。我顿时尴尬不已:我不记得后面还有学生啊,她一定听见我刚才恐怖的练习了。她会怎么想……“曲子挺难的啊!”她漫不经心地说,“不错,再练练。”我呆呆地站着,毫无反应。看见她开始调音,我才反应过来,拎着东西慌忙下楼。路上,细细想着她的话,我感到一丝羞愧。回家告诉妈妈,妈妈说:“每个人都有学习的过程,旁人应该给予鼓励……用心去品味,会发现他们的稚嫩之中有认真有努力有对成功的渴望……你应该向那位姐姐学习……”我点头,同时想着下次和她打个招呼,说句谢谢。又一次上课。我坐在阳台等着。听着刺耳的音乐,想着那个姐姐,我蓦然醒悟:对于姐姐,我是被鼓励者,对于前面的女孩,我不也应给予鼓励吗?很快,那个女孩下课了。我低着头进去,想像姐姐一样鼓励她,可终没说出口。我再也没遇到过那个姐姐。听老师说好像调到其它时间上课了。之前的稚嫩琴声不变,但我从琴声中却听出了小女孩的天真与童心。我感受到了她的进步。我终于学会欣赏他人了。一次,我和老师提起在我之前上课的女孩,说她琴声悠扬,音乐基础好。“哪一个?”老师问,“你前面的学生是几个孩子轮流上课的,有的才练了不到半年。你说哪个?”“所有。”“你看,你也听出来了,都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啊!”(范文网 )老师脸上满是笑意。我心中也泛起一阵快乐。其实,欣赏别人就是欣赏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初学者,每只漂亮的蝴蝶都曾是丑陋的毛毛虫。在他们的丑陋中欣赏他们的美丽,在他们的稚嫩中感受他们的天真,就像欣赏自己曾经的美丽与天真一样。学会欣赏他人,自己也将获得无比的快乐。1200字以上
-
我欣赏作文本文是关于欣赏的话题作文,仅供大家参考!我欣赏诚信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种古老的道德范畴,那么一种道德范畴怎么去欣赏呢?别急,请听小女子细细道来。诚信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看不见,摸不着,只有用感觉去寻找。诚信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要是一个人失去了诚信,那么他(她)将会变得很孤独、寂寞。因为别人上了你的当,就不会再上第二次,第三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不论对谁,我们都应该讲究诚信。诚信虽然是对真实的坚持和维护。是否诚信不是只看你说了些什么,更要看你为什么这样说和你这样说到底是为了什么。真诚善良的心比任何的话语都显得更加诚信。诚信不仅要求不欺骗他人,还要求不欺骗自我,做到忠实于自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个不忠实于自己的本性、言行不一的人,根本不可能忠实于他人,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一个诚信的人,不要总是急于向别人表白自己是如何真诚,而是要常常倾听自己的心灵,去捕捉自己诚实的心声。在这个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人,因为贪小便宜,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以致自己的事业破产。而得到最多的却是人们的唾骂。我曾听说过要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求职者到一家公司去应聘。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他很快便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面试。面试的最后一关,有公司总裁亲自考验。当这位求职者刚一跨进总裁的办公室,总裁便一口咬定他是他女儿的救命恩人,无论他如何解释都没有用。最后,这人通过了面试。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了诚信能使一个人得到幸福。如果这个求职者不诚实,那么他就得不到这份工作。我之所以会欣赏诚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欣赏自己儿时的自己,那么的幼稚,什么都不懂,像是一个迷失方向的转盘,一直那么转着。小时候,常站在镜子前仔细地“欣赏”着自己:不大的眼睛,不挺的鼻子……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最终以叹气结尾。坐在河边看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心中不由得一阵羡慕。如若有一天,我也能这样飞,那多好啊!正这样想着呢,突然,一只小鸟伴着一声尖叫,一条完美的弧线向水中冲去。原以为它要来个“蜻蜓点水”,正要鼓掌叫好时,看见它在水中极力挣扎。“敖,卖糕的,鸟也玩自杀?”我惊叫。来不及多想,我到处找可以救它的东西,可怎么也找不到。我在岸上心急如焚,总不能看着它淹死吧!天哪,它快不行了!就在那千钧一发之际“扑通”一声,我“英勇就义”了。还好我会游泳。很快就有到它身边了,我抱起它,往岸上游去……刚上岸,来不及换掉湿漉漉的衣服,就对它开始抢救。我叫着它,按它的胸口,可还是无济于事:“都怪我,我早点下去它就不会死了。”这样想着想着,我就哇哇大哭起来。妈妈闻讯赶来:“怎么了,小宝贝?”我扑进妈妈坏里,说:“小鸟,小鸟死了,都怪我,我早点儿下去它就不会死了。”妈妈听了,笑笑说:“傻孩子,你看天上,小鸟没死呢!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生活。”听了妈妈这话,幼稚的自己眨巴着眼,看着天边那朵云彩,偏着脑袋,咬着手指傻呵呵地笑了。回家后我还给它立了个碑,用沾满泥巴的手往脸上一抹,露出最真诚的笑。再次站在镜子前欣赏自己时,已然长大,不会再像小时后那样哭泣。也找到了欣赏自己的理由:善良。不会再以叹气结尾……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生活中,有的人激情似火,有的人深沉如海,有的人沧桑而质朴,有的人浅薄而浮华。生活就是这样多姿多彩,我们又何必为寻求自身价值而抵触别人合理的存在?要知道,生活自有她的逻辑,丑恶的终将让位于美好的。因此,欣赏别人就是对别人的尊重。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能力、一种难得的处世之道。古人说得好:宰相肚里能撑船。只有心胸宽广的人,才能理解他人、包容他人。如此你就能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也使你的生活更轻松、更愉快。真诚地为别人取得的成绩,取得的进步,取得的荣誉喝彩,是一种胸襟,一种气度。只有不断开阔自己的胸襟,恢弘自己的气度,才能不断拥有成就事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我们周围,不管是朋友、同事、亲人,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他人仿佛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找到可以学习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也可以发觉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提高综合修养水平,给自己更大的生活信心和精神力量!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可供欣赏的客体随处都是,比如就在我们的家中,阳台上栽培的花草、墙壁上张贴的字画、案头陈设的工艺品、水族箱里喂养的金鱼等等,它们都无时不在向主人展示自己的美。如果你在茶余饭后静静地专注地观赏它们几分钟,便会生出一种难以言传的愉悦感来。欣赏别人吧,让我们发现生活原来这样美好,让我们化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做大写的人!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1200字以上 高中 叙事
-
领袖们读书笔记大全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结识了二次大战后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导人,他对这些影响世界历史的人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述。我们对他最熟悉的事件莫过于——中美建交,他是第一个访问我国的美国总统。读完这本书发现,尼克松虽然在这本著作中明显更为推崇和他意识形态相近的伟大领袖,比如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等等。但是他也详细的描写了赫鲁晓夫、周恩来等与西方国家对立的共产党国家的领导人。虽然不可避免的带有意识形态差异的有色眼镜,但尼克松的描述也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口,我们得以体会到与以往接触知识很大不同的新见解、新描述。除去意识形态方面还有美国那种将自己作为自由世界救世主的那种姿态,这本书对东方阵营领导者的描写还是非常客观可信的。对于争辩已久的是“历史创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历史”的问题。尼克松在第一章就提出了一个领导人跻身伟大领袖的三个要素:“伟大的人物,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事件”。这个论点不同于我们所受的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尼克松一方面承认时势造英雄,领袖人物是为着困难而生的,当他们遭遇极大的困境时,他们往往有种本能的历史感,他们知道自己身处历史的十字路口而心生喜悦。就如同前两章的主角——丘吉尔与戴高乐,他们在自己的祖国遭受磨难时毅然挺身而出,证明自身的同时也挽救了自己的祖国。另一方面,尼克松同时在书中表示,时势之下有英雄,但英雄们在具体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所起的作用又是普通民众难以理解的。历史创造了英雄,英雄也创造了历史!个人的作用在特殊历史时期所起的作用比广大迷茫中的人民更有力量。不论本书中一些敏感论点是否正确,例如在赫鲁晓夫一章结尾所提到的“共产主义对世界和平与人民的奴役”,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和平演变”······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崭新的视野与鲜有所闻的西方政治理念, 如果判断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在于是否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的话,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伟大的书。如果判断一本历史与人物的书优秀与否是其所蕴含的的“真实”,这本书也称得上是本“优秀的书”。最后我想所得是,只有用自己的双眼广泛阅读不同国度、不同背景作者的多部经典作品,而后相互印证才能了解一个时代层层帷幕下的真实——不是一人一国的历史,是最接近事实的历史。真相或许有无数个,事实才永远只有一个。20××年11月5日记以往的大多数关于领袖人物研究的著作中,基本上是运用历史方法,从领袖人物成长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来考察他们对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作用。尼克松在继承这个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路径上都加以创新。研究方法上,著者运用了参与式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技术,对书中各章节中关于战后不同国家领袖人物的个性描述都是基于自身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的经历。参与式观察的好处在于研究者可以亲眼目睹实际发生的事情,而不是不加分析地认同报告人所提供的情况。[1]由于尼克松工作经历的原因,使得他可以有难得的机会在战后三十五年的时间里直接研究世界领袖人物。他访问过世界80多个国家,同除了斯大林以外的战后世界重要领袖人物直接打过交道,而且目睹他们进行领导的情况,使得他可以从自身经历的角度去分析他们成败的原因。研究路径上,尼克松在研究战后世界领袖人物时集中运用了精英理论。精英理论是通过分析统治者和杰出人物的性格及其政治统治行为来考察和分析政治现象的一种研究途径。[2]著者通过选取战后不同的领袖人物,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他们的性格和政治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他们对世界历史进程或是某些具体领域、事件产生的重要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路和安排,书中写到了温斯顿·丘吉尔、夏尔·戴高乐和周恩来等战后世界的重要领袖人物,这些不同的领袖人物也构成了本书的主要章节。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是他们影响了世界进程》清晰地勾勒除了全书的理论框架以及著者的写作思路,同时交待了他对领导能力、领袖界定等问题的认识。后面的七章选取战后一些领袖人物进行具体的个案分析,个案之间相对独立,但是又有复杂的相互关系。因为这些领袖生活在冷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他们之间的思想或是政治行为多少有相互的影响。第九章《在舞台上》主要论述了对领袖领导能力的见解,是对以上诸多个案分析的总结和升华。二、领袖政治行为与时代的互动领袖政治行为与时代的互动关系一直是政治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著者没有重蹈既有研究中的误区,即机械的“个人与时代的辩证关系”。书中对领袖的个案研究折射出冷战不同阶段世界形势对领袖们决策的重要影响,但不是简单重复“个人推动时代进步、时代对个人产生影响”这样僵化的公式。相反,著者更注重的是,领袖本人对这种具体而外在的国内外形势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并把这种变化放在领袖本人对外认识的变迁过程中来认识。正如阿诺德·沃尔弗斯强调的那样“外在于行为体的因素只有当它们影响决策者的头脑、情感和意愿的时候,才能变成决定因素。人决定以某种特定方式来行动,这是发生于人类精神领域的事件,它必然代表着任何政策行为的一连串事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3]也就是说,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领袖们政治行为产生影响是不证自明的道理,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是,领导人是如何有选择地接受外来影响,并且如何处理这种影响变化与既有路线的关系。本书中第七章《周恩来》中关于周恩来对中国当时所处的孤立境地的逐步认识和他与尼克松的接触互动的分析最为典型。事实上,在六七十年代,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领导人认识到中国处于孤立的境地到最后做出与美国和解的决定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各种导致他认识到这种情况以及最后做出与既有路线相反的决策的因素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影响周恩来的想法,问题是这些因素是否为他所接受以及他怎样根据这些因素来决策。三、领袖如何进入“伟人”行列关于领袖人物如何进入“伟人”行列,著者提出了一个可靠的公式:一个大人物、一个大国和一个重大事件。著者认为,战时的挑战使领导人的所显示出来的品格易于衡量,和平时期的挑战可能是巨大的,但领袖战胜这些挑战构不成戏剧性的事件,也引不起人们的重视。所以,战时领袖的评价高于和平时期的领袖。这种思路贯穿于著者在对领袖进行个案研究的各章节当中,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共同使领袖人物进入“伟人”行列。例如,麦克阿瑟之所以伟大不关在于他领导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取得重大胜利,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对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造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此同时,著者强调被广泛称之为“伟大”的并受人们尊崇的领袖人物并不一定是道德意义上的“好人”,伟大的领袖更侧重的是他对重大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通常,人们在谈到伟大领袖时,只是很少提到那些在高度道德水平上治理国家事物的人,更多地是谈到那些以宏伟规模非常有效地行使权利从而极大地改变历史和世界进程的人。四、对领袖的领导能力的认识关于领袖领导能力的见解,著者也提出了系统的论述,尤其体现在最后一章《在舞台上》。著者在阐述领导力见解这一问题上,并没有单靠理论、现实或是抽象的概念来论述,而是往返于大量领袖人物的具体经历和关于领导能力的基本概念之中。正如约瑟夫·奈所言“单靠理论或者历史是不足以解释问题的。我们只有往返于历史和理论之间才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4]著者明确区分了领导者素质与领导能力的区别。领导者的素质并没有系统而又固定的论述,可能给领导者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坏处。所谓的这些素质并不是领导者固有的,可能一些商界成功人士或是一般民众同样具备,问题在于这些优良的素质是否为领导者正确而又成功的运用,并对自身的政治行为产生益处。领导能力要以领导者的优良素质为基础,当领导者在运用这些素质时懂得去权衡后果即是否会给自己的政治行为带来益处,素质才可能转化为能力。此外,领导能力的体现还在于,领导者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自信,并能够以此来激发人们的热情,使自己的行为得到民众认同和追随。2尼克松的这本著作还是很吸引人的,因为书中比较客观和平易近人的文风,因为这本著作在探讨做一个领导者或一个领袖的必备素质时发出的独到见解。这种独到见解一方面由于尼克松的博览群书,更为重要的是他特殊的身份,他本身就是个领导者,做过美国的总统。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他和这些书中的领导者有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他更加能够写出领导者本来的面目,因为他同样是一个领导者,他对领导的本质和技巧有其经验式的独到见解,对有志成为领导者的后来俊彦有着实用的指导意义。尼克松在这本著作中推崇和他意识形态相近的伟大领袖,比如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但是他也详细的描写了赫鲁晓夫、周恩来等共产党的领导人。周恩来在他看来是一个人格和修养上都非常值得尊敬的完美的人,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执行者,伟大的外交家,伟大的协调者,伟大的总理。也许人们会说毛泽东主宰新中国,同时也主宰周恩来,但是周恩来的顺从是一种高尚的顺从,是为了大局和人民的顺从。有时候领袖就应该克制自己,不要让野心之火败坏自己的心智和德行。如果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位置,你就应该大度的让贤,并且合作共同完成伟大的事业。领袖必备的素质是我非常注意的。领袖必须看到更远的地方,应该看到未来的方向,所以毛泽东就会只谈哲学问题,而把具体事物的操作交给周恩来去做。领袖必须能够有一个远见卓识来引导自己国家的人民,没有远见卓识,就没有那种长久的领导力。所以领袖必须是深思熟虑的,博览群书的,或者是广泛听取意见的。光是形成一种鼓舞大家引导人民的远见还不行,领袖必须能够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和极大的决心勇气去坚持去执行去实现它。意志的锻炼显得非常重要,意志不坚强,就树立不起强有号召力的旗帜。意志不坚强,就不能克服一路上的艰辛和阻力。要知道领导一个国家,领导众多人民,其间有各种阻碍各种意外,一个犹豫的人软弱的人是绝对不能胜任的。领袖很多时候需要冷静,或者表现的冷酷无情,这是他意志坚强的一个表现。因为他不顾一些人的反对(这些人的数量还不少),因为他可能为了大局的利益而毫不犹豫的牺牲自己或者少数人的利益。你可能会说这是多数人的暴政,领袖很多时候就会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领袖的内心煎熬比任何人都要严重,所以领袖在这种时候必须豁达必须表现的冷酷无情。3这本由20世纪下半夜极具影响力的一位领袖人物去描写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们的书,对于任何一位致力于成为领袖人物的人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作者身份的特殊,这本书并不如它文字里所表现的那般易懂。尼克松被认为是自威尔逊、小罗斯福后美国最伟大的战略家。他对领袖的理解不仅仅来源于书本,更来源于他的自身的实践,且这本书是在水门事件之后他下野所著,在一个适合理性思维的环境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将他亲身接触的领袖们的风采逐一道来。在对领袖们的深入剖析的过程之中,尼克松阐述了自己的领袖之道。对于是“历史创造英雄”还是“英雄创造历史”的问题,可谓是众说纷纭。尼克松在第一章就提出了一个领导人跻身伟大领袖的三个要素:“伟大的人物,伟大的国家和伟大的事件”。从这种角度来说,尼克松是赞成时势造英雄的。领袖人物是为着困难而生的,当他们遭遇极大的困境时,他们往往有种本能的历史感,他们知道自己身处历史的十字路口而心生喜悦。就像1940年5月10日丘吉尔被提议担任首相一职时,他写道:“当我凌晨三时就寝时,觉得有一种深切的宽慰感,我终于取得了在整个舞台上担任导演的权力。我觉得似乎是在与命运一道前进,而过去的全部生活只不过是为了这一时刻,这一考验的到来作准备而已。”除了拥有可以施展手脚的舞台之外,尼克松也在很多地方阐述了领袖之道。他认为“伟大的领袖需要有伟大的想象力,它能激励领袖,又能使领袖去激励全民族。人民会爱戴也会憎恨伟大的领袖,但他们很少会对他无动于衷。”对于后半句,书中有太多的领袖为其作注解。如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提案未被通过而愤然辞职的戴高乐,例如在战争中领导人民战胜邪恶而随即被民众一脚踢开的丘吉尔,再如一手建立西德繁荣局面却遭后起之秀逼迫而不得不辞职的阿登纳。正如丘吉尔所说,伟大的民族是忘恩负义的。尼克松自己也遭遇了爱戴与憎恨的过山车般的际遇,在写道这句话时,他一定是感慨良多吧。本中第三章,写的是戴高乐,副标题叫做“一个领导者的秘诀”。尼克松对戴高乐的领导风格是极为推崇的。在这章中,他仔仔细细的分析了戴高乐的领导方法与领导观,引用了戴高乐所著《剑锋》中有关领导力的观点。在这里,尼克松仿佛与戴高乐合一了,他表面上阐述着法兰西英雄的领导,实际上表达着自己对领导力的看法。尼克松认为戴高乐的难以捉摸是他“精心塑造”的结果,他显然是欣赏戴高乐的这种独立于孤峰之上,独立于党派之争而成为政治的仲裁者的角色的。在他自己的执政生涯中,他也一再的采取措施将自己塑造成为那样的人物。戴高乐曾宣称:“最重要的是,没有神秘感就不可能有威信,因为对于一个人太熟悉了就会产生轻蔑之感”。尼克松也希望保持着这种神秘感,他曾和人说,他是多么的希望能够以戴高乐的方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啊。在《见证权力》一书中,白宫的工作人员大卫葛根写道,尼克松有时会在白天远离椭圆形办公室,躲进老办公楼,他也厌恶别人打探他的私生活。这一切都源于他对神秘感的追求。比尔萨菲尔在他的尼克松时期的回忆录《垮台之前》中用了一个比喻描述尼克松。他写道:“你可以把尼克松比作一个蛋糕。外壳是保守派的,严厉、有尊严、行事妥当。”其下的第一层是一位“进步的政客”,再往下是“无益的好斗的人”,再往下是“玩纸牌游戏的人”,又下一层是“阴险的人,常常带着目的的出击”,再往下是一个务实的人,下一层是“有特殊勇气的人”,最后是一个不合群的人。这段话充分的说明了尼克松性格中的多重特点。大卫葛根则以“光明的一面”“黑暗的一面”来简单的概括。其实从尼克松对其他领袖人物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他们性格中的矛盾点,他们既民主又专制(如麦克阿瑟),既友好又粗暴(如吉田茂),既自信又自卑(如赫鲁晓夫)。伟大往往产生于矛盾处。从书中的许多细节,我们可以看出尼克松的失败好比麦克阿瑟的失败一样,是不可避免的。首先是他对媒体的反感。他写道“像丘吉尔和戴高乐这样富于创造精神的伟人们,如果也像今天的政界领袖那样备受新闻界在枝节问题上的不停轰击,不知还能否得以幸存”,抱有这样的想法也不难理解他在水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了。在《福斯特对话尼克松》中,在最后,他明确的表露了自己的观点,当总统去做那些窃听电话的事情的时候,那便不可以被称之为犯罪了。显然,他将自己放在了法律监管的范围之外了。这便成了他的悲剧。在半总统制的法兰西,戴高乐凭借着自己超然的地位有凌驾于政党和法律之上的权威,而在总统制下的美国,尼克松的东施效颦就铸成了大错。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对目的正义性与手段的正义性的辩论。这也一直是争辩的重点。在尼克松看开,如果目的是为了追求正义则可以不顾手段的正义性,也就是说为了追求正义的目的,可以不折手段。在第四章中,他对于麦克阿瑟以专制的手段促成日本民主的正义目的赞赏有加。他写道“麦克阿瑟现实大权独揽,集裕仁天皇的全部实权和精神权威于一身。后来在亲自解决了制定新宪法、实行土地改革等最棘手的难题以后,就逐渐开始把权力一步步移交给日本人民选出的代表吉田茂”。在对伊朗国王巴列维失败的总结中,他甚至说“当危机出现时,如果让不是草率的对敌手作出种种妥协让步,而是及时予以镇压,那才是挽救伊朗免于陷入当前的黑暗与混乱的最好方法。”乍一看,会觉得这个逻辑没有问题,但是若承认这个逻辑,在年初中东镇压反对派的叙利亚就是合法的。其实,这逻辑最大的缺陷在于逻辑的不可证。在结果出现以前,你没有办法证明结果的正义。举例说,假使巴列维镇压了,这能保证一定带来民主么,如何证明不镇压不能带来更大的自由与民主。再者,对于正义目标的追求而使用非正义手段,这本身就有损于正义目标的达成。就好比,用杀人抢劫的钱来救济穷人,这本身无任何值得推崇的。中华民族的侠义情结,使人们对这种劫富济贫很有好感。其实,孕育在这种文化中的是一种伪道德逻辑。它对于民族思想的毒害是不可估量的。只要结果正义,就无所谓手段的不正义。这种逻辑的衍生就是为达成目标可以不折手段,而这种思想,恰恰害了尼克松。如此看来,水门事件不过是一个引子,即使不在这件事上跌倒,他也会在其他事件中跌倒的。最后。如果判断一本书好坏的标准在于是否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的话,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是一本伟大的书。读尼克松的《领导者》有感看了《对话尼克松》,便对这个睿智老人产生了兴趣。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买过他的一本书《领导者》。当时读了书里的一篇《周恩来-来自达官门弟的革命家》,觉得晦涩难懂。今日重读,依然有此感觉,但也能理解一些。以下摘录一些他对毛泽东、周恩来、蒋介石的精辟论述。毛把自已看成功同两千年前第一次统一中国的秦始皇。他制造个人崇拜,使人们奉为神明。周一般使自已处于次要地位,忠实地起着使机器运转的作用。蒋在台湾进行统治,则利用他那叫人俯首听命的手段,维持了尊严。周是一个共产主义革命家和具有儒家风度的人物,是有献身精神的理想家和深谋远虑的现实主义者,是政治斗争的能手和杰出的调解人。一个才识不如他的人如果扮演这些错综复杂的角色,就会以思想和行动上的不知所措而告终。但是周能够担当任何一种角色,或者把所有各种角色同时担当起来而不给人以优柔寡断、出尔反尔的印象。对他来说,扮演这些角色并不是玩世不恭,不断改换面具,反映了一个非常复杂而又精明的人的不同的侧面,这些侧面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为什么他的政治生涯如此漫长和丰富多彩。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专家的冷酷无情(博主注:互联网上的《领袖门》虽然恢复了删节内容,却把这句最为重要的话删去了),使他能够利用各种历史性的机会,并忍受政治上的挫折和生活上的艰苦。他又拥有儒家的个人品德,能在外交冲突中出类拔萃,并成为千百万中国人的“敬爱的领袖”。现实主义者的机敏,使他能精确地估计国内政治和国际外交背后的各种力量。在内部政治斗争中不动声色,能够保证他的政策不因为他的去世而中断,并且持续到毛以后的时代。调解人的策略和礼貌,使他在这些激烈分子企图使国家分崩离析的时候,保持统一周没有架子,但却很沉着坚强。他通过他优雅的举止和挺立而又轻松的姿态显示出巨大的魅力和稳健。他忠实地保持着在个人关系和政治关系上从不“撕破脸皮”的中国老规矩。在正式会议上,他那轮廓鲜明的面貌一直保持着异常安详。周一面倾听着我发言,稍稍把头偏向一边,一面直接盯着我的眼睛。基辛格有一次把周比作一条静静地待着、摆好姿态、伺机跃过来的眼镜蛇。有句过去常用来形容19世纪爱尔兰伟大的爱国者查理士·帕尔内的成语,对周恩来也是非常适用的:他是一座冰层覆盖着的火山。他虽然由于体瘦而可能显得虚弱,但是他的精力却超过了许多比他年轻的同事。周还有一种既注意细节又避免陷入繁琐的罕见才能。“伟大来自对细节的注意。”就周而言,这句箴言几乎确实有几分道理。周还有着中国人另一种明显的品质,即坚定不移的自信心。这种自信是中国人在他们的本土上由于享有数千年文化的最高成就而获得的周的个性很适合他担任的这种政治角色,因为他如同一块由几种金属炼成的合金,较之任何一种单一的元素更为坚实有力。周的政治才能在于能够成功地扮演明争暗斗的能手和调和者这两种角色。周在中国政局中变幻莫测的联盟的问题上,不声不响地运用权力,但取得了巨大的效果。他从不给同事们以谋求更大权力的印象。每当受到毛庇护的强硬路线派结成联盟时,周尽管 1对他们的新政策感到厌恶,但还是会同他的对手一起工作。他会暂时保持低姿态,等到联盟陷于僵局,他的支持就成了关键。在这时候,他就转向一个采取较温和路线的反对派。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把民族利益放在意识形态之上。这正如他对基辛格说的,“舵手一定要见风使舵”。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说过,“周在毛的面前,像一个伺候一位杰出的国会议员的笨拙的秘书”。周具有优雅风度,很难想象他像个笨拙的人,不过在毛的面前,他确实退居从属地位,至少部分是故意这么做的。他看清了觊觎毛的宝座的危险性。马尔罗对我说过,毛身上有种“巫师般的气质”,他是“心中有幻想存在,就为幻想所占有”的人。毛想象的中国社会是一个类似大家庭的社会。当他得知他的儿子已经在朝鲜战争中牺牲时,他心平气和地回答说:“没有牺牲就不会有胜利,牺牲了我的儿子,或者别人的儿子,是一样的。”不过如果毛身上的猴气被这种幻想所占有,他身上的虎气就要在实现这种幻想时震撼中国。毛要求人民中间的自发性,不过只有这种自发性适合他的幻想时他才能忍受。当他们偏离了的时候,他就要通过运用国家的法律制约和残暴的警察权力(博主注:毛从来不屑于国家机器,他欣赏革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毛直到最终似乎都没有理解,这种高压政策产生了等级制,窒息了主动性,毁灭了自发性。作为中国革命的马克思、列宁和斯大林,毛通过战略上的洞察力、战术上的灵活性和令人惊恐的暴力,使他在历史上取得胜利。仅仅依靠他的洞察力和冷酷无情,毛是不能取得成功的。一种吸引狂热追随者的魅力和一种藐视巨大困难的意志力量也是必要的。毛的意志力产生了他超凡的魅力。我在会见他时,有一种感觉,他的意志力不知怎的是一种体质的特征。他的最生动的诗篇是在长征的战斗中间和战斗之后写的。当他写到斗争——特别是激烈的斗争——时的振奋情景,他似乎提到了意志的锻炼,就像别人所说的肌肉锻炼的那种情况。他以这种品质鼓舞他的同志们去完成像长征这样史诗般的任务,因为这使他因而也使他们成了似乎不可替代的人。说起来也许很奇怪,这两个人在许多方面是很相似的。他们都是东方人。毛离开中国只有两次,即1949年和1957年在莫斯科同苏联领袖们会见。蒋只有两次到过亚洲之外旅行,一次是1923年随一个代表团去莫斯科,一次是1943年作为四巨头之一到开罗去开会。两个人都常常长期隐居。毛利用这个时间来写诗,蒋则在山间散步时把时间花在背诵古典诗词上。毛有一种轻松的不可抑制的幽默感。蒋在同我的会晤中从未表现任何幽默。毛的书法是龙飞凤舞的,那不规则的汉字分排成散乱的行列。蒋的书法则是刻板的,那方方正正的字体全是由完整的线条构成的。蒋和毛的个人习惯形成鲜明的对照。蒋的一切都是有条不紊的——他的服饰、办公室和官邸。他在各方面都很自律,井井有条。用“干净利索”来形容他的形象不为过分。毛正好相反,他的书房里到处是书和报纸。如果桌面的整洁是衡量一个经理好坏的标准的话,那毛肯定不够格。蒋是少见的那种政治动物,他是一个保守的革命者。美国革命最终建立了自由有序的国家,因为领导革命的人本质上是保守的。他们进行斗争是要夺回失去的自由。法国革命部分是失败的,因为革命的领导人企图实现一个纯粹是书本上的、抽象的理想,这一理想在法国是没有根基的。2蒋的意图更接近美国的理想,他想恢复中国的传统,他认为旧秩序损坏了传统,因此要反对。他还反对吸鸦片,缠小脚。但他不是民主派,尽管他引进了制宪政府。他认为,问题不是自由不够,而是自由太多。正像孙中山说的那样:“我们变成了一盘散沙。”所以中国需要纪律。蒋说他所寻求的纪律能够把中国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充分发挥出来。蒋把他的主张在台湾实施了,创造了经济奇迹。诚然,他直到1965年,还一直接受美援,但美援的数额不足以使台湾经济如此快速发展。在大陆,共产党把农业生产集体化了,结果是人均粮食产量低于革命前。蒋对地主是实行赎买政策,然后把土地分给农民。地主把大部分的钱投资于工业,同时政府鼓励外国企业来投资。今天,台湾人均收入是大陆的五倍。1800万台湾人的出口额比10亿大陆人的出口额多一半以上。蒋是一位实干家,在他动荡的一生中,他多次是对的,这导致他非常自信。他喜欢读王阳明的儒教哲学,王阳明说“知而不为,为不知也”。甚至1949年的溃败也没能动摇蒋的自信。对他来说,这只是又一次暂时的挫折。我每次见到他,他都大谈“光复大陆”。即使他的一些助手已放弃了希望,他仍相信有一天会打回去。他给自己起的名字叫“介石”,意思是“不可动摇的石头”。从他的性格来看,这名字挺适合他。我很钦佩他的决心。有些人会告诫某一位公众人士,他提出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些人缺乏创造性眼光,他们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只是因为前人没有做过。蒋懂得这一点,他曾撰文说:“我总被敌人所包围,有时还被敌人压倒,但我知道如何坚持下去。”虽然蒋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但他也有过错。不过,类似大陆陷落的悲剧不是一个人的过错所造成的。蒋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战术家,但他拘泥于书本上的教条,充其量不过是二流的战略家。在他预先设想的战略形势下,他的行动迅速、果断,他按照他所知道的战争规律行事。如果战略形势不变,能胜过他的人极少。一旦战略形势大变,他就不能创造新战略了。许多历史人物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他们的创新在当时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历史书上充满了解释他们创新的脚注。那些能利用当时的机会,创造新的战略的人才是创造历史的人。毛正是这样的人,这是蒋的不幸。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如果没有毛,就会缺少神秘性。这种神秘性不仅吸引了那些征服了中国的狂热的支持者们,而且鼓舞了全世界的千百万人。但是毛像那些最革命的领袖们一样,会破坏而不会建设。周也会破坏,不过他有着革命领袖少有的才能,能够做比统治废墟更多的事。他能保住过去那些最好的东西,并为未来建立一个新社会。毛谈到自己时说,他身上有虎气,也有猴气。在他身上,交替地表现出冷酷无情的一面和充满幻想的理想主义者的一面。”毛不像周那样,他没有把他个性的各条经纬编织成一个整体,却让每条线索把他拉向不同的方向。让历史照亮未来——《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在读书之前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思想的演变?研究管理思想演变的意义何在?读完《管理思想的演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十分浅显,但确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完成。管理是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雷恩在开篇就提出,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产物。管理思想影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它。雷恩在“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四大章节中都着重介绍了当时经济、社会、政治上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我理解本书有莫大的帮助。研究过去是为了指引未来。我们借鉴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的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工作搞好。对于历史上的管理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国外经济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消化,为我所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制度。 以上是我读书过程中大致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我具体学习情况的总结记录。第一部分 早期管理思想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正如课本所介绍的,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雷恩介绍了近东、远东、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以及天主教会的管理实践,这些早期文明中最初的管理实践与尝试提供了许多关于组织与管理的远见卓识。例如,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都遵循“管理十人”的规则;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分工将生产力最优化的观点,中国的朝廷工厂也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在公共管理方面,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建立了全面的权力等级制度;天主教会在当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控制相当突出,其领袖们也认识到了使整个组织制度化的需要。雷恩认为早期管理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或称清教主义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宗教支持。虽然韦伯的观点也面对质疑与挑战,但他的思考与分析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教主义提倡珍惜时间、鼓励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提倡节俭、克制与个人奋斗。受严峻的清教主义的影响,人们努力工作,自我克制、自我监督,节俭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出剩余和利润,这些剩余的部分投入到新的事业,或改善原有的企业。信仰新教的父母在培养子女时会叫他们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具有更强烈的获取成就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经济的发展。泰罗的父母都是清教徒,这与他日后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不无关系。文化的新生为工业化创造了先决条件,因而建立一个合理、正式、系统的管理知识体系的需要也随之产生了。但是,早期的管理到现代管理的演变确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18世纪的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政治的巨大变革。工厂制度成为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继土地、劳动力和资本之后,管理成为生产的第四要素,与此同时,管理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从农村到城市就业的工人对工厂单调的劳动、严格的纪律和时间限制没有任何好感,工作时常常得过且过表现异常。熟练的技术工人极度紧缺,甚至出现卢德运动那样捣毁机器的极端事件。早期企业家试图通过在工作中摸索的经验来解决管理工厂和劳动力的问题。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试图寻找“新和谐”,巴比奇在科学管理时代之前很久便创立了科学管理方法,尤尔和迪潘成为管理教育的先驱。巴比奇、尤尔和迪潘更注重组织与方法问题,而欧文更关心工业化对人的影响。这些先驱的贡献是卓著的,但不可否认他们提出的原则仍是些支离破碎的观点。受技术水平的限制,企业家更多关注生产销售、财政、招募劳动力,管理被视为局部性的、个人的。特殊的问题而非一般化的理论原则。大洋彼岸的美国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之后又经历了南北战争,但是在19世纪末却成为世界上政治与工业的领导力量。工业革命到达美国后,孕育了纺织工业,是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制造技术面貌焕然一新,铁路和通讯则创造了美国第一个大型企业。雷恩介绍了斯莱特、麦卡勒姆、普尔,还有大名鼎鼎的卡内基。卡内基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降低成本,扩大市场,创造更多就业,推动工业发展。大致总结一下早起管理思想的文化环境。社会上,不管是奴隶社会还是中世纪,社会都是封闭的,教会控制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伴随宗教改革和十字军东征,新教伦理兴起,激励人们获取成就,不但有利于社会的开放而且推动了个人慈善事业的发展。经济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重商主义逐渐衰落,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竞争,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成为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工业化的大幕拉开。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替代君主制,财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制度背景。总体来看,本部分主要介绍了科学管理前的管理思想,文化新生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而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生产制度,这也是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雷恩将这些问题归结为三类,十分独到和精辟:一是有效使技术、材料、生产结合起来的组织和方法问题;而是如何控制、激励、发展人的行为的人事问题;三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如何让把上述两方面融合在一起的管理问题。第二部分 科学管理时代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阶段始于19世纪后半叶,劳动生产率问题是这一时期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具有普遍价值的问题。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为这一时期的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科学管理,顾名思义,是指在管理实践和管理问题研究中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试验等近代科学分析方法。不过,泰罗在意见听证会上指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伟大的心里革命。”工时研究是泰罗制的基础,他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实际而不是根据传统来决定工人合理的工作量。他探索新的刺激手段,实行差别计件制。他提出了“同等工头”这个新见解,挑选并培训一流的工人,使工人掌握标准的生产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材料。他还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职能工长”监督方式,但这种制度并未得到广泛应用。他提出在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他还实行一种成本会计法,这种方法遭到他所在的伯利恒钢铁公司高层的强烈发对,最后泰罗不得不离开公司。当然正如泰罗在听证会上所说,工人和雇主都应当来一次“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应变对立为合作,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努力。作为19世纪末重要的领路人,泰罗具有很多可贵的品质。作为新教徒的后代,他继承了父母勤劳、节俭的品质,意志坚定,对自己要求严格。他具有探索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并且以一种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孜孜不倦的调查、试验、分析。他富有创新精神,喜欢思考和钻研问题,致力于寻找“最好的方法”。泰罗还是一位实践活动家,重视实践,到处演讲,还担任许多公司的顾问。特别让人意外的是,泰罗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他不仅获得了机械工程师学位,而且是美国业余网球锦标赛的冠军,还拥有高超的高尔夫球技。毫无疑问泰罗是一位天才,为他的时代以及我们这个时代留下了不可磨没的痕迹,他是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位核心人物,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是科学管理时代的领路人,有越来越多的杰出的人才加入到运用、传播、发展科学管理思想的行列。拥有数学天赋的巴斯忠诚得贯彻了泰罗的正统思想。甘特创设新的任务与奖金制度而且使用图表帮助管理,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吉尔布雷思夫妇扩大了疲劳研究的范围,还特别强调了科学管理中的心理学。莉莲·吉尔布雷思——“管理的第一夫人”,格外令人钦佩。这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卓越成就(她是工业心理学的首创者,并且把人的因素带进科学管理),还在于她惊人的毅力和勇气,在于她能在“男人的世界里”冲破世俗与偏见的束缚不断探索。个人认为科学管理有两大核心:效率主义和人的因素。人事管理领域既发端于“福利工作”和“改善工人境遇”的观念,又发端于科学管理。法约尔是行政管理理论的开创者,他的许多思想成为管理学的基础。他提出了管理的十四项原则即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团结精神,主动性。划分了管理的五大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的一生都是在科芒博公司——一个采煤和铸铁联营公司度过的。这个企业在法约尔的领导下建立了垂直一体化体系。向后与煤炭和铁矿开采企业一体化,向前一体化则是把铁熔炼成钢并同时销售铁和钢。法约尔认为管理并不仅仅是设计制度和方法以提高生产的速度(正如科学管理所倡导的),而且要井井有条地安排整个组织的生产、销售、财务以及会计各项职能实现一体化。法约尔坚持认为他的观点与泰罗的观点是相互补充的。泰罗与法约尔都是管理学大师,他们思想的异同背后是两人人生经历的差异。泰罗是在新教徒伦理与开放的美国文化环境中成长的,法约尔则身处较为封闭的法国社会。泰罗从普通工人做起,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发迹,他首先在工厂实践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中归纳一般性的结论。法约尔一开始就进入了管理者的行列,从经理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一般管理理论。泰罗英年早逝,他的著作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不乏指责和争议,法约尔活的时间很长,但他的巨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在他在世时并没有受到关注和重视。、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要素提供了管理过程的概念理论。他的管理理念是可以被学习、传授、实践的,是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马克思韦伯是与泰罗、法约尔同时代的伟人。韦伯是杰出的社会学家、宗教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他著名的代表作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韦伯访问过美国,接触到科学管理思想,他认为美国是最资本主义化的国家,比较美德经济现状后他开始思考:一个资本主义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是否可以形成卡特尔、托拉斯这样的大型组织并按照促进创新精神的方式来进行管理。韦伯感受到为大型组织和大规模企业建立合理基础的需要,在此背景下提出了官僚集权理论。他把权威划分为三种类型:合理合法的权威、传统的权威、神授的权威。合理、合法的权威是官僚集权组织的基础。它的优点是:所有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领导人具有行使权力法律手段;所有的管理者都是根据他的能力来挑选的;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至此,组织管理理论的出现采取了两种形式:法约尔提出的管理要素与原则,韦伯设计的理想的行政组织蓝图。古典管理时代的三个代表人物,为管理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泰罗率先在管理研究中采用近代科学方法,开管理研究中采用科学方法之先河。法约尔明确管理是企业的一种基本活动,其过程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为研究管理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马克思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提出最适合于企业组织发展需要的组织类型和基本管理精神,成为各类大型组织的“理想模型”,同时揭示了管理的理性精神和合理化精神。这一时期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为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社会人时代管理思想中的时代从来没有截然的开始或结束,而是存在着不同旋律的重叠,存在着各种大调、小调在不同主题中的变奏。雷恩所讲的社会人时代始于科学管理时代的后期,但直到30年代才得到广泛的关注。提到社会人时代,大名鼎鼎的霍桑试验是必须要讨论的。在霍桑发生了什么以及对这些结果的解释已经成为管理思想演化的一部分。以研究车间照明与产量关系为起点,霍桑试验演变为寻找提高生产力原因的一系列实验。梅奥与勒特里斯贝格尔指出,产量的提高不是由于茶点和休息时间,而是与激励的付薪机制以及监工的管理风格有关。这种人际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倾听、交流以及领导者的社交技巧。在科学管理时代和社会人时代之间搭建桥梁的有两位大师,福利特和巴纳德。福利特引入了一种人的团体观点和完形心理学。巴纳德是一位博学的经理人员,他提出了管理人员的职能:制定和规定目的,建立信息交流系统,从成员中获得必要的努力。巴纳德还推进正式组织的分析和引入非正式组织,以取得组织平衡。四.现代管理隐于对昨日的已知和对明日的未知之间,现在可以说是历史的黎明之时。现代管理学著作过于纷繁浩大,进行全面检验是不可能的事情,智能浏览其大致轮廓,力图体察管理思想在现代最重要的趋势、转变和影响。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后管理学百花齐放、百家纷争的局面概括为“管理理论的丛林”。雷恩重点介绍了现代管理思想的主要流派。、法约尔、孔茨、罗宾斯为代表的管理过程流派以一般管理理论为支撑,注重研究管理活动。人道主义者最先提出行为发展以及人际关系和其它一些以人为本的方法。阿里托斯、巴比奇等科学管理先驱和他们的继承者推动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的进步。另外还有以西蒙、马奇、赛尔特为代表的组织管理流派;以梅奥、马斯洛为代表的行为科学流派;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管理流派。雷恩以《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书出名。他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幅管理思想发展演变的宏观图景。他对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从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济层面、社会层面、政治层面、科技层面综合考虑,通过对这四个层面的分析和综合,确定管理思想发展的文化背景,并以此为标准,把管理思想史分为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当前时代四大部分。雷恩的研究有一大长处,就是遵循史学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尽可能展示历史原貌,复原历史真实;另一方面鉴古知今,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以“了解之同情”进行梳理,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和反思能力。在管理学和历史学之间,雷恩走出了自己的学术道路。《管理思想的演变》让我对管理、对管理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当然,我认为这本书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在进一步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后再重温经典,我相信我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1200字以上
-
欣赏不完美的我我,时常想上帝为何要打造如此不完美的世界;我,处处都不顶尖,不突出,不那么出类拔萃,鹤立鸡群。在这个世界里,我不是稚嫩的丑小鸭,可怜的十二点钟灰姑娘,我不能在这里等待奇迹,美好出现于我身上,没有梦幻的点缀,没有美丽的水晶鞋,我只有一片属于自已的普通、灰暗的天空。虚拟,缥缈出现在七情六欲的人儿身上,而完美从不出现在人身上。我们,青少年,中学生在一堆参考书,教科书中穿梭,时间在无数不同类型的题海中流逝。我们在基础题中巩固,扩展题中提升,趴在桌上,微瞌眼帘,任一阵清冽的微风拂过脸庞,带走一丝梦绪,喃喃道:“如果我现在是要毕业的大学生就好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用指腹抵触至手心,手心已渐渐渗透细细汗珠。“XX号。”他猛地握紧手掌,微眯眼眸,抵触耀眼的光。走进办公室,那身影虽算不上自信,但足够坚毅。他用力捏紧的简历,边缘已湿透,他缓缓递给应聘官,他很期待这次,又很后怕。他已经应聘了很多次了,都未成功,这是他为数不多的机会了。这份工作对他很重要,它很适合他,他同样很喜欢,认为可以的话,他能闯出一番天地。“XX号,你的简历很优秀,很符合我们公司,但前面有几个更加优秀,还望谅解┄┄”“谢谢┄┄”他宛如一盆冷水从头一直泼到脚,他缓缓走出办公室,走到了拐角处。停住,背靠墙壁,头抵碰在墙上,呈45度,右手执起的那份简历盖住了他那微微湿润的眼眶,他明明很努力了呀……他缓缓下蹲,失魂落魄的他似个荒诞的可怜人,眼角酸意,腿脚麻木,刺激着他的神经,要是我是这家公司的老员工就好了……他想。公司的老员工,将手中的策划案递给总监,策划案厚厚的一打,边缘新旧的褶皱,无一不显照着老员工修改了多少次,忙碌了多少日,几盏茶的工夫,总监递回策划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纰漏?类型不太够新颖,资金要求过高,利润低┄┄”总监眼中透露出的失望,质疑无不刺激着老员工的心,这已是他被驳回的第八十八次,为了这次策划案,他忙碌了几个月,在公司看日出看日落,工作职场成为最准时,最美的观赏台。过节了,他未回到家陪伴自已的妻子儿女共度佳节;父母生日了,他未尽一片孝心赶到,未亲口送出最真挚的祝福;他所面对的是一块冷冰冰的铁,玻璃屏面。八十八次了,每一次无不敲击着他的心,无不碾压他的尊严自信。他拿起策划案,想继续认真修改第八十九次,但他很累了,倒在一堆咖啡杯中,睡着了。睡梦中想,要是我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就好了。老板瘫倒在椅子上,桌面上叠放了一堆文件,等着他来审批,他必须小心翼翼地,逐字逐句地审阅,审批。他不能出现一丝错误,必须运用好每一粒棋子,走好每一步棋,必须运筹帷幄,纵观全局,将公司利益调动到最大,必须从长远打算,考虑公司的未来……他身上压着不仅仅是亲人的负担,同样是整个公司人员的经济命脉,公司一垮,下面的人就都失业了,太沉重了,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了。岁月,工作染白了他的两鬓,夺走了他的青春容貌,压弯了他的腰……这时,他想起了他小时挑灯夜读的模样,充满激情热血,他想,要是能再变为无忧无虑,热血激昂的中学生就好了。走走停停,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这个不完美的地点站,是啊,很多人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其实你根本不知道他有多努力罢了。不完美,使自已更加有动力朝着目标前进!在这灰暗的天空,显现了几颗忽明忽暗的星,增添几丝韵味,我从阴暗中走出,对着星空大喊:“我终于敢正视自已的不完美。”你的不完美,也是上帝赠予你最好的礼物。1200字以上 初一
-
欣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一句人人皆知的诗句。猜到了吧,今天,我向大家献上一篇关于莲花的文章。以下是“莲花作文600字”,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晚间散步,走过莲花池,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仔细闻闻,是莲花香。六七月是莲花盛开的季节,莲花池里,大片大片莲花盛开,在荷叶的映衬下,莲花显得更加娇娆动人。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他淡粉吧,又似乎有一种淡白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他柔软吧,它有显得那样富有弹性。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全部的内涵的。莲花没有玫瑰那样张扬,也不是“花中王后”,正如周敦颐所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总能让人对它情有独钟。含苞待放的莲花像一个羞涩的小姑娘,低着头;刚刚绽放莲花呢,洁白柔嫩的像婴儿的笑脸;完全盛开的莲花呢,尽情地舒张她那纤细的腰肢,在池塘中翩翩起舞,宛如一个美丽动人的仙女下凡;荷塘中除了莲花,就是荷叶,荷叶不与莲花争艳,默默无闻的散发淡淡香味,七月时,能给人带来清凉。荷塘里满是碧绿碧绿的荷叶,让我不禁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诗句。看着莲花荷叶,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他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朵是南京,那一片是北京,河水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鱼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一幅画,我就真看到了一幅画,远远看画,莲花仿佛在风的吹动下摇摆着,这幅画竟成活画了。啊!“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真美啊!重庆大学的民主湖是我近一年来每天都去散步的地方。我尤其喜欢那个最近半年来充满生机的、浅浅的、种满莲花的小湖。靠在镂花的围栏上,欣赏着亭亭玉立的莲花,有粉色、白色的……有的还是一个花骨朵儿,羞羞答答,像一位吟持的小姑娘;有的已经完全盛开,落落大方,露出黄色的花蕊。不管是哪种,在片片翠绿如画的荷叶映衬下,都那么美丽、那么可爱。每当看见它们,我总会会心一笑。当我看到眼前生机盎然的“荷塘图”,偶会想起半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黑黑的、蚊虫很多的污水潭,潭上浮满浅绿色的水藻,间或还漂着一个纸杯、矿泉水瓶。我每次散步途径这里,总是匆匆而过。很怕那污浊的水影响我的心境。而每当这时爸爸总会不无遗憾地对我讲起:他在重大读博士时,也经常在民主湖散步,而当时这里风景绮丽:潺潺的流水、清脆的蛙鸣、一对对、碧绿油亮的荷叶、朵朵盛开的莲花……不时有几条小鱼游上来,吐一串串泡泡,然后一甩尾巴游走了。这个种满荷叶、莲花的小湖是重大学子们拍摄照片的背景之一。慢慢地,人们不再爱护莲花了。嚼过的口香糖、喝完水的塑料瓶、一次性纸盒……全扔进湖水中,湖水成了垃圾场。莲花慢慢枯死了,荷叶渐渐腐烂。从此,再没有赏心悦目,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的荷叶与莲花了,小鱼也死了。人们只要从那里走过,就立刻捂住鼻子,加快脚步。唉,连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在这里都不能存活。在民主湖的荷塘前,再看不到人们的笑脸。过了不知多久,人们开始清理荷塘,并在这里又栽种了莲花,在湖中又长出了几片荷叶,人们需要这个让人心静、美丽的荷塘,所以非常爱护它,树上和草地都插满了学子们自制的提示语。在人们的共同努力下,水,更清了。荷叶,更绿了。莲花,也更多、更美了。从这里走过的人们都露出了欣慰的微笑。夏季的早晨,天气有些炎热,偶然间,我发现一池美丽的莲花。这莲花,禁不住惊叹它们的美丽。走近池边,一片诱人的绿色映入我的眼前帘。在那平静的水面上,铺满了翠绿色的荷叶,远远望去,想一块翠绿色的地毯。微风拂过,鑫香阵阵,沁人心脾,令人流连忘返。我不禁吟起了杨万里脍炙人口的诗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大的像脸盆,小得像盘子,还有的像一把小伞。莲花的颜色大都是粉色的,也有乳白色的,乳白色的莲花的花瓣只有四五瓣,粉红的花瓣有点像柳叶,只是比柳叶宽,靠花托的部分逐渐变红、变平。越是长在里面的花瓣,就越小越美丽,中心半露着的花蕊,里面长着莲蓬,妈妈告诉我,莲蓬开始是淡黄色的,渐渐的变成绿色,最后变成深绿色。这时候莲蓬里的莲子就可以吃了,我第一次吃莲子时,感觉不好吃,味道很苦,但渐渐地我便尝出一股淡淡的甜味,这种味道独具一格。莲子全身都是宝,可以清火,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同时具有养生的功能,知道这些,我更喜欢莲花了。一阵风吹来,把莲花吹的摆来摆去,好像在向我招手,风停了,水珠滚来滚去,最后聚集在一起,越发亮晶,这美丽的莲花,真的是让我心旷神怡,令我流连忘返,好像永远呆在这种世界中。这满池的莲花,生出了无限的梦幻般的诗情画意,也催生出我对莲花的喜爱之情。不知不觉在这里驻足了很久,当我依依不舍得离开它时,他的每已我的心里挥之不去。1200字以上 初中 状物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