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新记
我盘旋在滁州城的上空,四周的青山与我为伴。山间雨雾缭绕,如若仙境!西南边上,一座山上树木茂盛,幽深秀丽,那就是琅琊山了。沿着山脚的路儿飞了六七里路,渐渐水声潺潺,只见一股清泉从山见倾泻而出,那就是酿泉了。山势回环,路也弯,斜着滑翔过去,眼前出现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我一样张开翅膀的样子,那就是醉翁亭了。这是山中僧侣智仙给滁州太守建的亭子,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给这亭子命名!为什么自号醉翁呢?是他经常来这里喝酒,喝得最少,却最早醉了,年纪有最大,所以自号醉翁!可惜醉翁的情趣不在就上,而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寄托在酒上罢了!
这里景色优美,早上太阳出来雾气散开时候,们就出巢;晚上云雾聚拢,我们归巢。春天,百花齐放而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夏天,树木高大茂盛,浓密成阴;秋天,天高云淡,晨霜洁白;冬天,溪水下落,石头显露。早上陪伴有人上山,晚上会去,一年四季如此,其乐无穷!
当我们停在树上高歌之时,远处背着行装的小伙子哼着小调;小姑娘走累了在树下乘凉;前面的小孩呼喊,后面的老叟回应,这一切交融在一起美妙极了。
在溪水边饮水解渴,与水中肥鱼为乐,看着游人在水中捉鱼的憨态。亭子上杂七杂八摆着各种野味野菜,以及那用酿泉造的清香浓郁的水酒。这是太守在摆宴,虽没丝竹之乐,投壶投中,下棋赢了,站着坐着,喧哗安静,却也很了,他们之中有位白发苍颜的老者,醉醺醺的坐着,那是醉倒了的太守...
夕阳西下,人影散乱,太守回城,众人跟随。红色的夕阳,阴绿的树林,我们歌唱给他们送行。他们走了,该我们乐了,在那拾食他们留下的碎渣,填饱自己的肚子,被那酒香熏陶着……可惜我们只了解山林之乐,不了解游人之乐;游人只了解跟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他们快乐才快乐。
醉了能跟大家游乐的人是谁啊?是滁州太守啊!太守是谁啊?是庐陵人欧阳修啊!高兴之余能叙述这件事的是谁?是山中一只鸟!
醉翁亭新记
我盘旋在滁州城的上空,四周的青山与我为伴。山间雨雾缭绕,如若仙境!西南边上,一座山上树木茂盛,幽深秀丽,那就是琅琊山了。沿着山脚的路儿飞了六七里路,渐渐水声潺潺,只见一股清泉从山见倾泻而出,那就是酿泉了。山势回环,路也弯,斜着滑翔过去,眼前出现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我一样张开翅膀的样子,那就是醉翁亭了。这是山中僧侣智仙给滁州太守建的亭子,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给这亭子命名!为什么自号醉翁呢?是他经常来这里喝酒,喝得最少,却最早醉了,年纪有最大,所以自号醉翁!可惜醉翁的情趣不在就上,而是欣赏山水的乐趣寄托在酒上罢了!
这里景色优美,早上太阳出来雾气散开时候,们就出巢;晚上云雾聚拢,我们归巢。春天,百花齐放而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夏天,树木高大茂盛,浓密成阴;秋天,天高云淡,晨霜洁白;冬天,溪水下落,石头显露。早上陪伴有人上山,晚上会去,一年四季如此,其乐无穷!
当我们停在树上高歌之时,远处背着行装的小伙子哼着小调;小姑娘走累了在树下乘凉;前面的小孩呼喊,后面的老叟回应,这一切交融在一起美妙极了。
在溪水边饮水解渴,与水中肥鱼为乐,看着游人在水中捉鱼的憨态。亭子上杂七杂八摆着各种野味野菜,以及那用酿泉造的清香浓郁的水酒。这是太守在摆宴,虽没丝竹之乐,投壶投中,下棋赢了,站着坐着,喧哗安静,却也很了,他们之中有位白发苍颜的老者,醉醺醺的坐着,那是醉倒了的太守...
夕阳西下,人影散乱,太守回城,众人跟随。红色的夕阳,阴绿的树林,我们歌唱给他们送行。他们走了,该我们乐了,在那拾食他们留下的碎渣,填饱自己的肚子,被那酒香熏陶着……可惜我们只了解山林之乐,不了解游人之乐;游人只了解跟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因为他们快乐才快乐。
醉了能跟大家游乐的人是谁啊?是滁州太守啊!太守是谁啊?是庐陵人欧阳修啊!高兴之余能叙述这件事的是谁?是山中一只鸟!
相关推荐
-
醉翁亭记我在朝廷,曾经做过副宰相,可是由于我帮助范仲淹改革,由于失败了,所以我被贬到了滁州做太守。滁州可真是个好地方,四面都是山,是个盆地。我在滁州治理了好些日子了,人民殷富,他们都很爱带我。山上树林犹如绿丝带似得翠绿;沟谷如龙蛇似得曲折;十分优美。我与村民走过去看了看,村民说,那一座蔚然神秀的山峰就是琅琊山。我们走在回旋的山上时,只见远处有一条白色的丝带,走近一看,原来是瀑布从山上倾泻下来,势极雄豪,村民告诉我,这瀑布,是一股山泉,水十分甘甜,所以村民们都叫它“酿泉”。一些村民跟我说,前方有一座亭叫醉翁亭,原来是山中的僧人智仙建造,他已经去世很久了,唯有这座亭经久不坏。我坐到了这座亭上,看了看四周,发现酿泉就在我的身旁,我仿佛看到了人间仙境,我被陶醉了。这时,很多村民纷涌而至,有的背着行囊,有的轻松着走,有的是老人弯着腰走,有的是小孩前者大人的手走,上来的人很多了,于是,我的宴会开始了。我在小溪旁钓鱼,小溪的水很深很清澈,这里的鱼也很鲜肥。我把酿泉酿作美酒,这酒啊!很香,很清冽。村民们采集了一些山肴野蔌与我同享,我很高兴,又是一番陶醉。后来,我们回去了,村民们连同鸟儿们,都很高兴。鸟儿因为我们走了很快乐,人们因为跟随我很快乐,我又一次为他们的事情陶醉了。回到府邸想了想,我既然一直醉,那我就叫“醉翁”吧。550字 初二
-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00字 初二 散文
-
改写《醉翁亭记自序》_250字你看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就消散了,阳光照在树林里也有点儿温暖,如果我能站在那片树林中享受着沐浴的阳光散步那就是永远的享受。云烟聚集,山谷阴暗,还有那有时昏暗,有时明亮的,是山间早晚的景色,山间早晚的景色自然也比不过山间四季的景色。 春天,野花开放,飘散着清幽的芳香;夏天,美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一片浓郁的树荫;秋天,自然是天高气爽,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冬天,就是白茫茫的一片,仿佛是雪神降临了,这就是山中四季的景色,人们辛勤劳作,早上去,晚上回,年年次次都一样。 但四季的景色却有所变化,人们劳作却一点儿也不感到疲惫和乏味,那是因为四季的变化不相同,那么乐趣也就没有穷尽了。250字 初二 续写改写缩写
-
醉翁操酒清,飘轻,勾成,入心经。晶莹,欢欢喜喜醉人行。语无伦次无明,天地迎。谁说地球更,他倒吾捧吾不倾。几多醉鬼,几多心情。假真自晓,依酒胡闹行横。依酒追诉生平,壮怀激情诚。忧民忧国宁,愤世明忠贞。醉意便随呈,自然流露唱心声。100字 初二 诗歌
-
新记一年前,我们还都是孩子,一起走到了这个学校,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懂,只知道到了一个新学校很感觉新鲜,很高兴,如今我已上了初二,初中三年,此时我正处在中间,我必须明白,我不能似初一那般无忧无虑,也许是时候想想初三的事了,毕竟,我剩不了多少时间了,对吗?介绍一下吧,此时站在讲台上的男老师便是我们班今年的班主任——张成东,他有一张“魔鬼”般的脸,说话也冷冷的,总之,少惹他生气,否则,那后果……其实也就是罚写作文,罚抄《中学生守则》而已,什么?幼稚?你脑残了,很多的好不(请原谅我的失控,可还是很多啊)那个,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今年的老师阵容,语文,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换了,物理——新来的,数学——照旧!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的数学老师有蟑螂般是的毅力,也只有1在她的课堂上,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鸦雀无声!当然,我们的历史,也就是老班,他的课堂也有不少人变得闲静少言。在这里有必要讲一下我的同桌,当初那个天真可爱滴孩子如今成小说迷,专看穿越剧,虽然小说这事吧,是我引起的,可我也没教她专买个手机去看小说啊,虽然早在初一第二学期她就这么干过了,可今年是变本加厉,她上课发呆,下课看小说,有事没事问我一句:“诶,如果能穿越的话你想到哪个朝代去?”我看了她一眼,说:“架空朝代,”她居然直点头:“嗯嗯嗯,那样的话用唐诗三百首中的几首就能压死那些人,哈……”听完,我唇角直抽(你别以为我在说谎,她真这么说过,我,本人,对天发誓)其实,不仅是她,班里的人也全变了,组长爱上看小说了,也爱上了上网,我也一样,上网玩游戏最好了,自从有了台电脑,查些资料什么的也方便了许多,于是,我开始在作文网上发表一些自创作文,都发表了,只是,我投给报社的信却一去不复返,石沉大海,到底是道行不够啊,只是,至少回个信什么的,让我死不瞑目也好啊!不对,是死得瞑目!对了,还有关于学习的事,所有科目都一样,考起试来惨不忍睹,新增加的物理这一科目明显是来蹭饭吃的,本来分数就不咋地,它一来,更加不咋地了,还浪费我的脑力,有时真想把它赶出‘家门’,无奈它背后又502撑腰,惹了它,惨了自己。800字 初二
-
醉翁亭记山环滁州以竞秀态,琅琊深秀渐闻水声,一片碧波环绕的醉翁亭已化作乐趣的统一,已留下雨打风吹的痕迹,深深地刻下了当年醉翁的足迹。与民同乐,乐在山水,领会在心。山水相映之美,将绿水与青山环绕。树的绿是没有边缘的,仿佛在向四周扩散,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绿的气息。水的秀不在于是怎样清澈,而是倒映着天空与山的影子,这绿色与蓝色调和,勾勒出另一片天地。酿泉水在山间倾泻,弥漫着酒香的诗情在酿泉水中流淌,与水一道迎面倾泻而来。人醉在景中,仿佛是人正在水汽中弥漫。与民同乐,乐在宴酣,畅爽在酒。在溪水中捕鱼,用泉水酿酒,这是生活中最真、最醇、最清新的滋味。野味山珍,杂乱摆开,美酒前陈,游戏欢乐,没有拘束,撇开身份,这就是太守的酒宴。没有名贵的酒菜,没有拘束人的礼节,有的仅仅是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一片热闹轻松的气氛。于是,连滁州的人民都这样轻松地生活,快乐地游玩,酒气弥漫了整座城市。与民同乐,乐在其乐,以人为乐。朝暮变换之美,树林禽鸟和鸣,在这一派自然之景中,太守与游人共同欢乐。人民因视与太守同游为荣幸而快乐,而太守却以人乐而乐,将醉与乐统一,从中便得到了精神的升华,于是便练就了醉翁与民同乐的旷达。四季更迭,朝暮变换,伴随着日升日落,云归云散;花开花落,水落石出,无穷尽的变化,变化着的角度,一同演绎着无穷的乐趣,将山水之秀丽发挥到极致。500字 高一 叙事
-
11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九上)编拟及校对:薛世英郭锦秀一、文学常识1.《醉翁亭记》作者,字,号,晚年又号,(朝代)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基础知识1掌握.重点字词、注音。环:尤:蔚然:深:回:翼然:临:作:名:辄:意:得:寓:霏:开:归:暝:晦:芳:发:秀:繁:时:穷:负:伛偻:提携:绝:渔:为:冽:山肴:蔌:杂然:陈:酣:丝:竹:弈:觥:筹:苍颜:颓然:已而:翳:去:乐其乐:谓:2、翻译句子(1)、环滁皆山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中心概括: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旷达情怀。三、重点探究1、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2、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在文中找出主旨句。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太守乐些什么?四、中考链接(一).(2009年北京燕山)完成第1—4题。(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1)云归而岩穴暝暝:(2)佳木秀而繁阴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翻译: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答:(二)2009年湖南长沙市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苍然白发()(2)醉翁之意()(3)树林阴翳()(4)述以文者()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3.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5.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1000字 高三 叙事
-
11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九上)编拟及校对:薛世英郭锦秀一、文学常识1.《醉翁亭记》作者,字,号,晚年又号,(朝代)家、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基础知识1掌握.重点字词、注音。环:尤:蔚然:深:回:翼然:临:作:名:辄:意:得:寓:霏:开:归:暝:晦:芳:发:秀:繁:时:穷:负:伛偻:提携:绝:渔:为:冽:山肴:蔌:杂然:陈:酣:丝:竹:弈:觥:筹:苍颜:颓然:已而:翳:去:乐其乐:谓:2、翻译句子(1)、环滁皆山也:(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3、中心概括: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的旷达情怀。三、重点探究1、第三段作者写太守醉之前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和众宾欢的场景?从中可反映出什么?2、太守与宾客的宴游是检朴的,从中可以看出太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在文中找出主旨句。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太守乐些什么?四、中考链接(一).(2009年北京燕山)完成第1—4题。(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分)(1)云归而岩穴暝暝:(2)佳木秀而繁阴秀: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翻译:4.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2分)答:(二)2009年湖南长沙市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1)苍然白发()(2)醉翁之意()(3)树林阴翳()(4)述以文者()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译:(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3.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5.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1000字 高三 叙事
-
丰碑醉翁亭去琅琊山,缘于最近一次文学笔会。那日天气阴晦,从合肥动身时,车窗外不时有几丝梅雨飘忽,潮湿着人的心情。当汽车进入滁州地界,天乍放晴,云散日出,我们一行笔会的朋友欢呼雀跃,心情豁然开朗。谈笑间,就到了琅琊山麓,望见山门牌坊以及巨幅镂花门额上镌刻着苏东坡书题的“琅琊山”三个大字,一对威武的巨大石狮镇守在大门两旁,颔首迎宾。知道琅琊山,是因为宋代文坛盟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在中学课本中读过,也无数次在课堂上给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解,并透过文字想象,由想象而神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睿率兵伐吴曾寓居于此,及其称帝后,后人改称摩陀岭为“琅琊山”。导游小姐插科打浑,一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引起客人哄然大笑。但依我看来,琅琊王该也是一个懂得山水和亲近山水的人;钟灵毓秀,莫非琅琊王先沾得了几分山水造化,才有后来的发迹。行走在琅琊山古道上,山路实则是一道峡谷,两旁茂密的树木渐次伸展到隐约的山峰,无涯的绿。据史书记载,自唐刺史李幼卿之后,唐、宋诸多文士名人如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置身于无限的山光水色之中,一处处人文景观历历在眼,何等惬意!此刻,踏在无数先贤名士走过的古道上,树木葱茏,遮天蔽日,恍惚进入时光隧道,自身也成了远古先贤的一员。500字 初三 写景
-
醉翁亭小记安徽省滁州琅琊山上因为有了醉翁亭,使得这座原本普通的山闻名于世。从亭中流淌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爷爷这千古名句,成为一个传奇的旅游胜地。今年秋季的一个双休日上午,妈妈带我去了一趟琅琊山游玩。清晨,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好像被清水洗过一样。在驶往琅琊山的旅游大巴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加上导游阿姨风趣幽默的话语,更增添车内明热闹气氛。从南京到滁州琅琊山的路途并不远,汽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便到达琅琊山下。下车后,导游阿姨领着我们走过古朴的山门牌时,我看见“琅琊山”三个大字苍劲而飘逸,从导游阿姨嘴中得知,这三个字和醉翁亭三个字,都是大文豪苏轼爷爷的真迹,这字真漂亮,苏爷爷不仅写了一手好文章,也写得一手好字。我们沿看蜿蜒的石板路走着,路两旁是挺拔的参天大树,一棵棵大树像一位位威武的解放军战士,守护着浓荫苍翠的琅琊山,这些大树像披了件绿色大衣,一片连着一片的绿,仿佛把四周的空气都给染绿似的。走了没一会儿,我终于看到了向往己久的醉翁亭。醉翁亭占地1000平方米,整个亭子像一只即将腾飞的白鹤,亭子依山傍水,亭台小巧别致,清澈的溪水声,树上乌儿的鸣叫声,给醉翁亭一种幽静的韵味。导游阿姨告泝我,当年,欧阳修被朝延贬到滁州时,他特别喜爱琅琊山的灵气。经常在办完公务后,他便到山上来游玩。一天,欧阳修和一位和尚下棋,突然天空下起大雨,他和老尚以及在旁边观看下棋的人,被这场大雨浇成落汤鸡。于是,有人提议在这里兴修一个亭子,这样即可以避雨,也前来该处游玩的人提供休息的场所。不久,当地人在便在山上建了一座亭子,亭子建好后,取个什么好名字让当地人犯了难。一天,欧阳修喝醉洒后来到这里,他醉熏熏地望着亭子沉思一会后,为这座亭子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他那篇脍炙人口的《醉翁亭记》。我站在亭子西侧的宝宋斋,望着室内两块石碑上,镌刻的《醉翁亭记》全文。此时,我心中有种想喝酒的冲动,想知道当初欧爷爷是如何在醉酒下,写出这篇传世之作的。回家路上,琅琊山上古树,小桥,溪水,亭阁和寺庙等,构成了一幅醉翁亭的山水画卷,留在我的记忆里。五年级:肖泽青800字 五年级 写景
-
游醉翁亭阳春三月,明媚的阳光普照大地,人间万物,一派生机。一天,我和余林同学一道,去滁县醉翁亭游玩。滁县,乃春秋时代吴头楚尾之地,史称滁州,曾因“醉翁亭”、“丰乐亭”、“琅琊寺”三大名胜驰名于江淮之间。醉翁亭就座落在这古城西南六七里的深山幽谷之中。北宋庆历五年,欧阳修上疏为杜衍、范仲淹等人分辩,触怒了仁宗皇帝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翌年,他作了《醉翁亭记》一文。欧阳修虽官场失意,被贬降职,但仍无损于他在当时文坛所享有的盛誉。醉翁亭因其文而得名,“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典也由此传开。自宋、元、明、清以来,醉翁亭一直是迁客骚人的必游之地。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新整修醉翁亭,使之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劳动人民的游览胜地。春和景明,我们沿着逶迤起伏的琅琊古道徒步而行。乳白色的树花纷纷扬扬,落满陌头、田间、沟渠,飘在我们的身上。山行四五里,不觉已过了滁县师范学校。又行了一二里,始见岗峦起伏,琅琊山云缠雾绕,绿茵如盖……道路的四周高高低低,远远近近都是树。路的上空几乎没有什么空间,为两侧的大树所合抱,偶尔露出一串串的光柱,把山间小道点缀得色彩斑驳。眼前,道左竖立着一座破旧的小亭,记得我十五岁那年在滁县时,曾慕名疲惫于此,以为这就是所谓的“醉翁亭”,结果怅然而返。后来与他人谈起这段游历时,方知乃是一桩笑话。想到这里,我不禁放快了脚步,拉着余林,怀着那不可名状的好奇心理奔向那幽深的山谷。峰回路转,映入眼帘的是一个s形的谷地,醉翁亭就座落在这谷地的中央。远望山谷四周的景色,仿佛自己身临桃花源中。那些自然长成的苍松、翠柏、古槐、杉树等纵横点缀……眼前的春景更是妩媚动人,桃花吐艳,溪水与天空争蓝;绿柳迎风,飞燕共黄莺起舞……参天的古树,掩映着一起古建筑群,近观“酿泉”字下,凹字形的小池内涌出股股清泉,清澈见底。“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不知何人的诗句油然而至……细看那泉眼深处,一只螃蟹和几个小白虾正在吞吐着甘美的清流,它们在那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悠闲自在地逗趣、玩耍呢!啊!可爱的大自然,在你的怀抱里,蕴藏着多少欢快啊!自东院而进,有亭倚东山石壁而立。画栋雕梁,绿栏玉砌,古色古风,浑然一体。那亭檐伸出的四角,若苍鹰凌空飞越之状,此可略见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之一斑,——这就是那勾心斗角、玲珑剔透的醉翁亭。我陪同余林去看那亭边的石刻《醉翁亭记》,诵欧阳公之佳句,仍记忆犹新;睹苏学士之墨迹,却模糊难辨……古老的碑面已成一个个大小窟窿,显然,这是人为的破坏。倘若文公有知,当黯然垂首,向往来游人泣诉呢。余林气忿地说:“这是文化大革命‘功绩’的记载!林彪、江青一伙以极左的面目出现,把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一笔勾销。他们对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极尽破坏、毁灭之能事,就连这《醉翁亭记》的碑刻也难幸免!”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啊,但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多么可爱的河山啊,但她被折腾得遍体鳞伤!缘石阶而下,迎面见到的是意在亭。龙柏卷首,巨树刺天,共抱那亭的上端。亭上攀龙附凤,四周花石栏杆,下边八砖铺地,实是富丽堂皇。只是那些“张三、王二到此一游”的怪字样龙飞凤舞地充斥于柱壁和檐上,使这座小亭大煞风景。亭外有“九曲流觞”和金鱼池,那是封建士大夫欢乐宴饮的旧址。又步入西院,门楼上书有“醒园”二字,院内紫藤缠绕,花墙别致,百日红开得正欢,美人蕉露出鲜嫩,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大概因为前面的景物太叫人惝恍迷离了,所以,一到这里就给人一种清心爽脾的感觉。园内之景,实难描述,余林曾作了一首诗记叙这里的好处:醒园今日又芳芬,叶绿花红醉断魂。更有声声林鸟叫,叫来蜂蝶闹纷纷。本文作者:润禾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烟雨醉翁亭--何为写景作文:烟雨醉翁亭--何为幼时背诵欧阳修名篇《醉翁亭记》,辄为之神往。那四百来字的文章用了二十一个“也”字,那统率全文首句“环滁皆山也”的非凡笔力,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生活语言中的常用典故,在在都使人心折。去秋我应邀首次到滁州,终于领略了一番文中历历如绘的琅琊山胜景,觉得这一片名山名水早被欧阳修写完,不知该从何处落笔。想不到今年十月我又有滁州之行,以醉翁亭命名的首届散文节就在那里举行。不同于上次秋阳明丽,这次是秋雨连绵。同行的市委宣传部长举伞笑着说,《醉翁亭记》写尽琅琊山的四季景观,以及山间晨昏晦明的变化,惟独没有着笔于雨景。这一"点评"使我憬然有所悟。那天驱车出城,在琅琊古道下车步行。湿漉漉的宽阔青石板道长约二里许,道旁两侧,浓荫蔽空,如入苍黑色的幽寂之境。时或可见古栈道的车撤,使人想像遥远的岁月。行经一座绿苔斑斑的古老石桥,举首可见林木掩映的亭台楼阁,有一组苏州园林格局的建筑紧靠崖壁下,这就是传誉古今的醉翁亭所在地。醉翁亭在宋朝初建时,其实不过是一座孤立的山亭。史载九百多年前,欧阳修被贬滴到滁州任太守,为琅琊山的秀丽景色所迷醉,在职约两年三个月时间,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常登此山饮酒赋诗。琅琊古刹住持增智仙同情欧阳修的境遇,尤钦佩他的文才,特在山腰佳胜处修筑一亭,以供太守歇脚饮酒。欧阳修时年仅四十,“自号曰醉翁”,即以此亭名为醉翁亭,其传世之作《醉翁亭记》盖出于此。雨中走向醉翁亭,恍如进入古文中的空灵境界,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幻异感。过了古桥,骤闻水声大作。原来连日多雨,山溪水势湍急,水花银亮飞溅。小溪流绕过一方形石池,池水清澈澄明,此即欧文中所说的“酿泉”。掬水试饮,清甜无比。不知道这立有碑刻的“酿泉”是否即太守酿酒之泉。将近千年以来,沧海桑田,历经变迁,最早的醉翁亭只能存于欧文之中了。然而,山水犹在,古迹犹在,醉意犹在。人们是不愿《醉翁亭记》中抒情述怀的诗画美景在人间消失的。想必是为了满足远道而来访古寻幽者的愿望,现在的醉翁亭发展为“九院七亭”,又称“醉翁九景”,都是历代根据欧文中的某些意境拓展兴建的,远非囊时"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的山野孤亭可比。例如门楣上题着"山水之间"和"有亭翼然"这一类小院,其名皆取自欧文。这组建筑中,多半又以"醉"与"醒"为主体,后者如“醒园”和“解醒阁”,似乎欧阳修常常喝得烂醉如泥,非醒酒不可。其实未必如此,这位太守自己说得很明白:“饮少辄醉”,“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我看都是一种姿态。他的本意"在乎山水之间也",即使带有一点醉眼朦胧中看人生世相的意味,实际上也是十分清醒的。今之醉翁亭位于正门的东院,是一座典雅的飞檐亭阁。亭侧的巨石上刻着篆书的“醉翁亭”三个大字,碑石斜卧,宛然似呈醉态。斜风细雨,在亭内亭外徘徊良久。旋即到亭后的“二贤堂”。这“二贤”有几种说法,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指欧阳修和苏东坡。这里有一座新塑的欧阳修高大立像。屋外漫步时,忽然觉得,有些古迹还是"虚"一些,回旋的余地大一些,更能激发思古之幽情,归根结底这也是爱国主义的感情,我如是想。从“二贤堂”向西至“宝宋斋”,进入明建砖木结构的狭小平屋。屋内有两块青石古碑,嵌于墙垣之间,高逾六尺,宽约三尺。两碑正反面刻着苏东坡手书的《醉翁亭记》全文,每字足有三寸见方。"欧文苏字",勒石为碑,稀世珍宝,何等名贵!然而在那灾难的十年间,竟有愚昧狂暴之徒以水泥涂抹古碑上,铁笔银钩,几不可辨。这两块巨型碑石,既是历史文明的见证,又是野蛮年代留下的印证。游人驻足而观,无不为之长叹。虽然近年来另建六角形仿古“碑亭”一座,将“宝宋斋”中的古碑加工拓印后另立碑石于此,然较之原件逊色多矣,成为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了。首届“醉翁亭散文节”开幕式的会场,设在碑亭后侧的解醒阁内。解醒阁是仿明代建筑,与醉翁亭各处一端,一醉一醒,遥相呼应。是日也,来自南北各地的散文同行们济济一堂,大有为散文事业扬眉吐气之概,是一次难得的盛会。有几位老朋友未能如期赴会,未免遗憾。会上相继发言时,我只管眺望廊檐外的美景。琅琊山的层林幽谷,浓淡深浅多层次的绿色,在烟雨迷离中化为漫天绿雾,令人目迷神驰,酩酊欲醉。忽发奇想,这次冒雨游醉翁亭,上溯近千年,当人们追踪当年欧阳修在琅琊山与民同乐的游迹,岂不是介乎时醉时醒或半醉半醒之间,才能约略领悟其中的况味么?醉翁亭院墙外,迎面一片森森然的参天古木,树冠巨大如华盖,俯临着奔流不歇的山溪。据植物学家鉴定,这片榆树迄今只见于琅琊山上,人称“琅琊树”或“醉翁树”。我以其树名寓有纪念意义,随手采撷一片带回来。何为(1922—)浙江定海人,散文家、剧作家。有散文集《青戈江》、《织锦集》、《小姑窗集》、《何为散文选》、《北海道之旅》等.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
醉翁榆我的故乡--滁州市,有闻名遐迩的琅琊山、醉翁亭,还有香甜可口的琅琊酥糖……可是,令我时时难忘的却是故乡的珍稀植物--醉翁榆。第一次听说醉翁榆,是在生物课上。老师告诉我们:醉翁榆是喜光性落叶乔木,外形挺直秀拔,不像有些榆树长不到多高就弯曲、歪斜。树干也比一般榆树粗壮。它的枝、叶、花、果都生有硬毛,因此又叫毛榆……“稀有植物”一词激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这醉翁榆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去年四月初,我重游琅琊山。这才知道,醉翁亭前酿泉边的头10株大树就是醉翁榆。抬眼望去,它果然魁伟挺拔!树身高达20一30米,主干两个人才能围抱,真像个壮实的巨汉。听我问及醉翁榆,山林管理人员如数家珍:“醉翁榆可是滁州的一宝啊!它们至少有180多年的历史,最高的一棵有32米,主干直径有91厘米。这种树木质坚硬,纹理清晰,是栋梁之材啊!可惜由于人为的破坏,现有只有十余棵了。”他还告诉我,醉翁榆的叶子比小叶榆至少大4倍,而且两面都长着密密的硬毛;果子有翅,两面长毛,也比一般的榆钱儿大;中部有一颗玉米粒大的红色种子,每年4月底5月初成熟;花不大,呈簇状,花柄也有毛,每年四月初开放,不像一般榆树,先开花后长叶。听说正值花期,我抬头搜寻,只见绿叶密密的铺满枝头,满树苍翠葱郁。山风过处,层层绿叶似波浪起伏涌动,淡黄色的小绒花,在一片绿色中时隐时现,好似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宛如优美旋律中跳荡的音符。醉翁榆,你果真不同凡响啊!事也凑巧,那一年冬天,有人送给爷爷一盆醉翁榆树桩盆景,这小小的树桩怎么能与挺拔粗壮的醉翁榆相提并论呢?可爷爷说:“你别小看它,要不是人为的破坏,它也是山林中的参天大树。如今它断根再植,枯木逢春,你说这根生命力有多强啊!”枯木逢春?爷爷的话,又在我心中添了个问号。不久,带着疑问,我再次来到琅琊山拜访醉翁榆。凝视着北风中巍然不动的大树,我怦然心动:它的枝干大都直着指向苍穹,也有的呈南北向平直伸开。有的枝子末端翘起,像一只只有力的巨手,在寒风中毫不畏缩地托举着天空。而那遍生硬毛的褐色小枝,则交错纵横,如同一张铺开的大网。想要兜住那随时可能变成大风雪的云团;那嶙峋的枝干上一道道深深的纵向裂痕,又如条条印记,刻下近两个世纪来的狂风暴雨和冷雪寒霜的侵袭!灰黑色树皮把它坚强的意志和正直的品格全部包藏在粗壮坚实的躯干中了。我低下头,醉翁榆裸露的根系猛然跃入眼帘。这是多么壮观的根的世界啊!庞大的根系矫若游龙,使劲将石头顶起,又拼命从石缝中挤出。有的跨过岩石,再深深扎进土里,“咬定青山不放松”;有的顺着沟坡,伸进溪底,任凭溪水长年冲刷荡涤,任凭岁月给它铺上青青苔衣;也有的盘石而生,根石交错,竟令人分不清哪是根,哪是石;更有那被游人当作台阶与攀援物的粗根,虽久遭践踏,却如岩石般坚硬,闪耀着生命的光泽。这是何等地钢筋铁骨啊!端详着这树根,忽然想起老师说过,“本”字的古义就是“根”,所以现代汉语中有“根本”一词,心中豁然开朗,眼前这发达、坚强的根,不正是醉翁榆风格之“本”吗?我忽有所想,参天大树靠的是坚实的根系,摩天大楼靠的是坚实的根基。那么人呢,民族呢,国家呢……感谢树木分类学家郑万钧教授,是他于1947年首次发现了故乡的珍稀树种,并为之命名;是他引导我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体味到醉翁榆的品格。1200字以上 高三
-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1醉翁亭记11醉翁亭记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秋高气爽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赏景的好时机。在前面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雄伟壮丽的岳阳楼,今天老师再带大家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去游览一番。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宋代散文家之首席。(2)背景链接本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1046年),他当时只有三十九岁,却自称为“苍颜白发”的“醉翁”,这有点自嘲的意味。滁州地处江淮之间,交通不便,民风淳朴。2.生难字词(1)字音滁(chú)壑(hè)琅(láng)琊(yá)潺(chán)酿(niàng)辄(zhé)蔌(sù)酣(hān)弈(yì)霏(fēi)暝(míng)晦(huì)伛(yǔ)偻(lǚ)洌(liè)肴(yáo)觥(gōng)筹(chóu)翳(yì)(2)词义【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树木茂盛,又深幽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意趣,情趣。【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佳木秀而繁阴】秀,茂盛。【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宴酣之乐】酣,尽兴地喝酒。【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要求学生听懂读音,听清句读,体会情感。(2)教师为生字标注读音,并要求学生齐读三次。(3)学生放声自读课文,读三到四次。学生轮读一次,齐读两次。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明确:全文共四段。第1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2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3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第4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明确: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2.第2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明确: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什么?明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4.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什么?明确: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5.请写出描写傍晚山林全景的句子。明确: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6.本文写景的顺序是什么?明确:(1)写醉翁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7.“太守自谓也”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制造悬念,引出下文。8.第3段为什么写滁人之游?这个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明确:这段写太守见到滁人游山赏景,来来往往,欢歌笑语,眼前是一幅百姓欢悦和乐的图景,而此乃太守之乐的另一因。9.第3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明确: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10.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明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1.文中哪个字贯穿全文?明确:“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步骤四深层探究领悟主旨1.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的句子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写出《醉翁亭记》中的成语。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峰回路转;觥筹交错;山肴野蔌;与民同乐。3.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什么?明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4.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什么?明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6.本文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本文先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接着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再写太守与民同乐,以此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7.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明确:写景与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例如:(1)写亭的环境:用“林壑尤美”“蔚然而深秀”表现醉翁亭赏心悦目的外景;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醉翁亭幽清的环境;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解释亭名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写景抒情的基调。(2)写亭四周的朝暮、四时之景,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3)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8.再读课文,尝试着读出作者的情感。学生读,师生评,初步感受作者的“山水之乐”的情感及贯穿全文的“乐”的主线。9.自由朗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10.根据以上梳理,你认为文章结构有何特点?明确:文章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提携全篇,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课文以“乐”字为线索,通过描写琅琊山的美景以及人们游山的欢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此时,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像作者一样具有旷达的情怀。2.拓展延伸(1)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应该如何欣赏一篇散文佳作?明确:①诵读感悟内容;②探究思想背景;③赏析行文特色。(2)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这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明确:无论处在何种人生境地,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采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3.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题。(2)请举出出自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醉翁亭记欧阳修路线:环滁——琅琊山——酿泉——醉翁亭风景:朝暮之景——四时之景山水之乐(醉景)风俗: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游之乐(醉人)心情: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与民同乐(醉情)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应该把教学过程还给学生,教师作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教授本节课的主导思想。《醉翁亭记》虽然是一篇文言文,从内容到思想都与学生的理解存有差距,但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仍然可圈可点,课堂效果较好。从此案例中,我得到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辨析、评析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之能更敏锐、更全面地感知文章的特色。1200字以上 叙事
-
醉翁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的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母亲教年少的儿子学问时,没有纸笔,就用芦荻为笔,在沙地上画出字来教授给他。母亲曾经对他讲述其先父的事迹:“你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一个小官吏,夜间在烛下看案卷,屡屡掩卷叹息。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个死刑犯,我想替他求生而不可得。做官,就是为他人求生路的。”不到20岁的欧阳修首次在湖北随州应举就失败。韩愈古文是他向往的境界。但当时的“高考要求”又是什么呢?他周围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不是西昆体诗就是杨刘时文。所谓西昆体诗,是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的,无病呻吟,雕章琢句,缺乏思想内容。又过了两年,欧阳修再次应举,仍未得中。两度落第,使他不免沮丧,在“高考指挥棒”下,他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西昆体诗和“时文”上来。21岁的欧阳修以自己新写的《上胥学士偃启》为贽,去拜会汉阳军长官胥偃,这篇并不高明的“时文”让胥偃“一见而奇之”,不久后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欧阳修随未来岳父来到京师汴梁。在开封三试第一,荣选为进士,被特授洛阳留守推官。欧阳修忘不了这人生极荣耀的一刻,欧阳修等从崇政殿出东华门,前有引导,后有侍从,在东京街头傲然走过。欧阳修23岁就步入了帝国的最高人才层,看来官运来了。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五月,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为革除弊端,上章批评时政,指陈时弊,惹恼了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吕夷简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因此被贬饶州。肩负言谏之责的高若讷不仅不伸张正义,反而肆意诋毁范仲淹的人格。欧阳修气愤不过,写了一封信给高若讷,在一番冷嘲热讽之后得出结论:“足下非君子也。”因为这封意气用事的信函,欧阳修被贬为湖北夷陵县令。醉翁欧阳修在这个偏远的小县城里,没有什么书籍可供他消遣,他便取出旧案卷反复阅读,看到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于是欧阳修发誓,即使是当个县令小官,对待政务也绝不敢有丝毫的倦怠、半点的疏忽。之后,欧阳修在各地辗转做地方官多年,每到一个地方都留下了深受百姓拥戴的政绩。范仲淹又被起用了,他想招欧阳修前去担任掌书记,并已奏请朝廷获得同意,但欧阳修却叹道:“我当时为范公仗义直言,难道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吗?和他同退可以,同进就不必了。”竟然推辞不去。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欧阳修经过4年的贬谪生涯,重回开封,升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宋仁宗召范仲淹、富弼等大臣寻求拯救危局的方略。范仲淹写了著名的《条陈十事》,建议采取各种改革措施,如严格官吏升降制度、限制官僚子弟做官特权、减轻徭役等。欧阳修力挺范仲淹,同时建议实行“按察法”,选精明强干的人做按察使,监察各路和州、县官吏,定期向朝廷报告。范仲淹的条陈和欧阳修的建议,一度被宋仁宗采纳并颁行全国,号称“新政”。可是,保守势力借“朋党”之说在朝中大造舆论,诬陷范仲淹等人结党营私,图谋架空皇上,要求罢免革新派的职位。欧阳修被这些狭隘小人的阴谋伎俩激怒了,他连夜奋笔疾书,向皇帝奏陈“小人无朋”和“君子有朋”的道理,这就是尖锐犀利、文情奔放、有理有据的《朋党论》。遗憾的是,不管欧阳修的陈词多么恳切、说理多么充分、罗列的事实多么有说服力,宋仁宗还是一道圣旨,罢免了杜衍、范仲淹等4名革新派官员的官职,“庆历新政”草草收场,保守的豪族官僚重新得势。守旧派将矛头对准欧阳修,伪造了所谓的“张甥案”,说欧阳修与外甥女有不正当关系。欧阳修的外甥女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欧阳晟,却与欧阳晟的家仆陈谏私通。奸。情败露后,张氏为了开脱自己,反咬舅父一口,说未嫁时就与欧阳修有私情。这件事一直闹到朝中,欧阳修上疏为自己辩护。而中书舍人钱勰素来跟欧阳修有仇隙,这时举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望江南》词为证:“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这首艳词于是成了欧阳修生活作风问题的铁证。欧阳修被贬赴任滁州。滁州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山高水清,地僻事简,民俗淳厚,欧阳修很喜欢这儿。滁州西南有琅琊山,欧阳修常携酒前往,在美酒和水光山色中,他忘记了被谤遭贬的羞辱,忘了自己的太守身份,忘了自己刚满40岁的年龄,自称“醉翁”。后来,欧阳修由滁州改守扬州。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六月,欧阳修受命回京,这时他离开京都已近10年。宋仁宗眼见这位庆历旧臣已近半百,也未免有恻然之叹,次年便提拔他为翰林学士、集贤殿修撰,官正三品。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以后,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考试结束后,有一批人落了选,他们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一天,欧阳修骑马出门,半路上被一群落选的人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经过这场风波,欧阳修虽然受到了一些压力,但是考场的文风还是发生了变化,大家都开始学着写内容充实、文风朴素的文章了。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依新标准录取进士的事被称为科举史上的盛举。其中大多数被录取的人在此后几十年里,都成为北宋的名臣。这批进士中,日后做到三品以上高、官的有9人,其中包括苏轼、苏辙兄弟;做到副宰相以上的有7人。不仅如此,宋朝几大学术流派的重要人物,如“洛学”的程颢,王安石“新学”的重要成员吕惠卿、曾布等,都在这次科举中同时被取。而后来的所谓“唐宋八大家”,有3人也是这一届科举同时被录取的考生,即苏轼、苏辙两兄弟和曾巩。欧阳修所提倡的“古文运动”,对于后世文风的改变有很大的作用。他影响并聚合了一大批青年学者和文学家,使他们成为诗文 革新运动的基本力量。但欧阳修的霉运又来了。这一次发生在宋英宗治平年间,还是与绯闻有关。当时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薛宗孺犯了事,受到弹劾,薛宗孺本来希望欧阳修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为他开脱,不料欧阳修却上书要求严肃处理。薛宗孺大为光火,就造谣说欧阳修与其大儿媳吴氏有染。和欧阳修有宿怨的朝廷官员蒋之奇拿这事儿做起文章,出示的证据又是欧阳修的一首名为《醉蓬莱》的轻薄艳词“见羞容敛翠”,欧阳修气得几乎吐血。诸大臣为他辩护,连刚做皇帝的宋神宗都写信给他,表示对他的品德毫不怀疑。但欧阳修仍大病一场,病愈后心灰意懒。尽管蒋之奇遭黜,可他实在不想在京城待下去了。桃色事件对欧阳修确实有特别的杀伤力,而他又总是被这类绯闻轻易击垮,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欧阳修有软肋,喜欢与妓。女玩乐。他是性情中人,天性率真,不拘小节,以为只要能写出好文章,就是天天和歌伎泡在一起也不在乎。欧阳修这种恣意享受、无所顾忌的态度,表现在词之创作上,便是写出了大量所谓“艳词”。欧阳修晚年官运亨通,步步荣显。但当年“两上司谏书”时的英气和“庆历新政”时的锐气已经不再。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64岁的欧阳修由知青州改知蔡州,这时,那个充满朝气、奋力拼搏的欧阳修早已不存在了。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秋的一天夜里,欧阳修在私第窗下闻秋风有感,写了一篇《秋声赋》,借肃杀之秋景,抒发其惆怅心情,由秋风联想到万物之凋零、岁月之易逝,从而感叹世事之艰辛、人生道路之坎坷多难。《秋声赋》是悲秋赋,更是伤心赋。欧阳修正是在这篇文章里表现了他从激进渐趋保守的思想历程,从而产生了强烈的退隐之念。欧阳修老了。人总有老的一天,那一天来得太不经意。现在,轮到他对更年轻的一代表明政治立场了,那就是他对“王安石变法”的保守立场和打压态度。欧阳修觉得自己比王安石看得更清楚、更透彻,他只能接受渐进式改革。欧阳修一生都有清明的政治理想,但在王安石“更高、更快、更远”的变法面前,他茫然失措,与韩琦、富弼等“庆历新政”的旧臣一起,纷纷从当年的激进立场转向循守,站在了王安石的对立面。在变法斗争异常尖锐的时刻,他差点被问罪,不过宋神宗和王安石宽恕了他,原因是他已经64岁了,已是一代文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65岁的欧阳修如愿以偿得以归隐,终日荡桨泛舟在颍州西湖之上。“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的《采桑子》一共写了10首,皆以“西湖好”为首句,可见,身心憔悴、屡经官场动荡的欧阳老人,回归自然之后是多么欢欣。他真的醉了,沉醉于人生终极的欢情,他成为最彻底的“醉翁”了。仅仅一年之后,这位“六一居士”即撒手辞世。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