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髦不一定就美1200字

时髦不一定就美

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时髦不一定就美

当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样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以成为许多青年朋友格外关注的问题。不少人认为“时髦就是美。

对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美是有一定的客观标准的,而时髦只是一种时尚,它反映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人们对美的一种看法,但并不能说时髦就是一种美。在过去曾经时髦的事物中,那些真正具有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它们能够经历时代的考验,保存下来了;也有许多水准不高的,都被无情的淘汰了。在四五十年代,青年人兴戴军帽,身着绿军装,腰间系一条武装带,这就是当年风靡全国的一种时髦,但这美吗?倘若让如今的大姑娘、小伙子这一身打扮去上街,未必有人能做到。同样,奇装异服的潮流未必见得美。比如前两年风行世界的宽松时装,既没色彩也没线条,一件件又宽又长的“布”挂在身上,这样美吗?我们许多青年人却如痴如醉,大力效仿。今年一翻时装杂志,却又流行紧身衣服,于是“宽松”即刻被废弃,女孩子们一哄而上转而追求起“线条”来了。如此盲目追求时髦,.一味效仿港台,海外时装,分不清糟粕与精华,常常把腐朽当作“时髦”,把颓废视为“新奇”,结果弄巧成拙反而丢掉了自己原有的美。法国作家卢梭在他的《爱弥儿》中这样写道:“真正的美,是美在它本身能显示出奕奕神采,爱好时髦是一种不良风尚,因为她的容貌是不因她所爱好的时髦而改变的。”他的话很有道理。有些人欣赏报刊上“朋克”的装束,其实那是外国一些青年因对社会现实不满,对前途感到迷茫,故意在衣着上别出心裁,借以发泄颓唐的情绪。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何必要无病呻吟、生硬的模仿呢?

那么在行行色色的时髦中哪些称得上美呢?我认为美应该是简单大方,符合自己个性的,而那种娇柔做作,奇形怪状的东西是称不上美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说过:“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中恰恰有一段情节表现了这种看法“吉蒂为了在宴会上夺目,连裙子上每一个褶都作了精心研究,却没有人理睬她;相反,身穿日常的黑色天鹅绒衣裙的安娜使举座为之倾倒。这就是朴素之美所具有的魅力。李白有这样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所赞美的正是朴素、自然的美。我们社会注意国家的青年也应该追求朴素大方美感。

我们应从外来文化中取出精华,创造一种朴素、大方、健康,具有时代特色的美。应该培养正确的审美观,这就必须在文化修养、思想水平方面多下功夫,真正理解美的含义。

那种认为“时髦就是美”的看法是不对的,所以会产生这样糊涂的观念,主要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和盲目崇拜西方文化。我国有自己悠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自己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风格。我们并非排外主义者,并不是说外国流行的东西就一定不好,一定要正确对待。

时髦,并不一定就是美。我们自己应当有一个衡量自己的标准,符合自己就可以了。当你大胆追求美的时候,切不可让“时髦”迷住了双眼。丧失对美的正确判断。应当让朴素、健康大方的美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时髦与流行

800字 高一 议论文

“时髦”这一词在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中使用频率比较高。有的同学穿了一件款式、颜色比较新颖的服装,同学们啧啧称言:“真时髦!”有的同学头发梳理得较为奇特,同学们议论纷纷:“真时髦!”甚至有的同学唱一支新走俏的流行歌曲,捧一本新出版的韩寒、琼瑶、郭敬明的小说,席慕容的诗歌集,也都被称为“时髦”……以上这些同学大概都把“时髦”看作是“流行”了,其实不然。近来查词典,看到清朝文字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时,春夏秋冬之说。因此,时,即四时。而《尔雅》中解曰:髦,俊也。因此,时髦,当是合体应时之美。

由此观之,时髦的东西必流行。就拿歌曲来说吧,《血染的风采》表达了祖国的英雄儿女为共和国而捐躯的壮烈之美,从而唱遍大江南北;《小草之歌》表达了亿万人民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朴素之美,因而流行于长城内外;《渴望》的主题歌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因而它进入千千万万平凡而又普通的人们心间,又从千千万万人的口中飞向大街小巷,飞向你、我、他中间……这是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的东西由仰慕而仿效,而流传,这样流行下去的东西必有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之长远。一曲《满江红》仍能激起现代青年的壮志雄心,20世纪50年代著名歌唱家郭兰英的一首《一条大河波浪宽》不是至今唱而不衰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俊其泉源”。而一种服饰、发式、歌曲、书籍要流传下去,不尽量使其美得应时,美得合体,恐怕不行。但是,能不能说流行的东西就一定时髦,一定没呢?不能。有些流行的东西本来并不美,因而也就昨起今消,生命短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青年中先后兴起喇叭裤、牛仔裤、锥形裤、蛤蟆裤、霹雳裤、太空舞等热潮,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学说,各种武侠小说也在青年中流行过一阵子。这里无疑又美的东西,但有的消磨人的意志,有的损害人的身体,有的已因“世易时移”而不合现实生活之“拍”,不应现实生活之“时”,喧闹一阵子之后都销声匿迹了。而在青年中出现的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热潮,服饰中学生裙的再流行等,不正说明了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检验何为美,什么才能长传以递的道理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