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篇一: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在我的书架上有许多课外书,有爸爸妈妈买的,有亲戚朋友送的,其中有一本书与众不同,让我爱不释手,这可是我参加“好玩的数学”征文大赛获得的奖品,它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乔治·伽莫夫,他是世界着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普界一代宗师。
这本书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着之一,曾在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书中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该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书中共有四大部分:《做做数学的游戏》、《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
《从一到无穷大》比起其它科普书最大的好处就是涉及面极广、运用漫画式插图、语言通俗易懂、幽默生动,无形中学到许多深奥的科学知识,甚至立志要当个科学家。打开书,你将学会怎么安排无限多位旅客住进客满的旅客以及怎么把埋在荒岛上的宝藏挖出来;你会知道英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母是“e”;你会觉得爱因斯坦是魔术师而果蝇是很好的玩弄对象;你将认识到美国国旗、π和你们班上两位同学生日是同一天之间有着神秘的联系……而合上它的时候,你会用想像一只火鸟被自己扯出喉咙并且跳回蛋壳的方式开始思考宇宙……
《从一到无穷大》不仅是一部科普经典,还运用生动有趣的方法,让我了解到复杂深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家的轶闻趣事,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认识。
【篇二: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从一到无穷大》是上世纪经典的科普读物,一直想读,后来还送了学生一本,但是直到最近才好好的把它读完了。
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科普着作,像书名一样,作者从自然数“一”一直讲到无穷大的宇宙空间,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然而可贵的是尽管涉及这么的内容,但是确是非常有内在逻辑的一本书。对在读研究生的我来说,读这书的最大收获莫过于从中感受到的一种联系,知识与知识之间、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殊途同归,我始终相信各个学科所追求的真理应该是同构的、本质上相同的。而品读这本书就让我发现了这样的联系,而发现联系又是学习中多么让人兴奋的感受啊!
说了整体感受,再说说具体内容吧。这本书不厚,两百多页,还包括很多插图。全书共四部分,在这四部分中我最喜欢的是讲解时空和爱因斯坦的那部分。对相对论我始终抱着一种敬畏,认为仅凭我这样的智商大概是一点也不能理解了。我曾经确实完全不理解,小时候的科普读物给我的仅是不能理解的科学事实,在我看来荒谬的毫无逻辑可言,以至于此后我竟对相对论产生了如此大的偏见(看来科普也要分时段,普及的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可接受程度,不然可能适得其反)!但是这本书,打破了我的这种偏见,让我对相对论有了从新的认识,特别这本书对这个问题的讲解从数学开始,不仅让我这个数学科班出身的人对时空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数学、数学与其他科学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总之,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科普读物,中学生可读,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中也同样会有所收益。我想我还会再读,虽然这本书中的内容已经不再新潮,但是我相信我仍然可以从中体会新的观念,获得新的理解!
【篇三: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作文】
《从一到无穷大》是一本科普书,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但与其它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作者以一个个故事打头和串联在一起,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知不觉间写出一些最重大或者最有用的理科知识甚至技巧,让人在妙趣横生、恍然大悟以及莞尔一笑中意犹未尽地概览了自然科学的基本成就和前沿进展。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现代炼金术”,这章讲了基本粒子和它们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讲了核能的力量、核嬗变的过程、科学道理。告诉人们应该正确利用核能。核科学家的奋斗与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各种自然科学之间的关联以及与我们生活的关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科学无处不在,让我更深一层的了解了数学、物理、化学乃至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从基本的数学知识谈起,用大量有趣的比喻,重点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
结构,令我学到了许多。我也要更深的探究这些知识。
【篇四: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我这个学期读的《从一到无穷大》,此书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普经典名著之一。我一共用了两月的周末时间读完。读这本书之前,听朋友推荐此书的,他们对这本书赞不绝口。我还不相信呢,于是我想看看是否真实,我去图书管找不到只好到网上查,弄了好久才查到就网购买下了,快递员送来的第一个晚上,我就开始读了。
我开始就像读小说一样的。在一个晚上就手就不稀卷地一口气读了第一部分。后来每当周末晚上都读这本书,直到读完。现在想想此书真的很好,是我从小到大读过最好的一本书。无论从其作者的身份、背景等来说,还是从自身水准来说,都是一流的。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做做数学游戏,内容简单又有趣,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第二部分是写空间、时间与爱因斯坦,第三部分是写微观世届,第四部分宏观世界。
这本很有特殊与个性的书,与其他科普书相比,很不同。完全是一种大家的写作的风格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积地结合起来。仿佛作者是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将叙述的内容信手载来,事实上,仔细思考,就会感到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存在的内在的紧密联系。
【篇五: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花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今日终于把第一部分内容读完了,这部分内容让我收获挺多的。
在我以前的认知中,无穷大的数就是无法计算出具体的大小,而对无穷大与无穷大的数大小的比较没有清晰的认识,只错误的认为无穷大的数中部分无穷数的集合是要少些的,比如错误的认为偶数的个数是要小于整数的个数的。作者用一种通俗的描述方法说明了无穷大的数如何比较大小。即寻找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并举了多个常见的无穷大数的例子,比如所有的偶数、整数、普通分数的个数都是相等的。其实这应该就是我们函数里面学过的一一映射,如果两个集合存在一一映射的关系,这两个集合元素的个数肯定是相等的。但我想,如果作者用这种方法去说明的话,估计能看懂本书的人将会少很多。
无穷大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解释清楚后,接着,作者抛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无穷大数都相等呢?——层层深入。由此引出了第二级无穷数列,前面的为第一级无穷数列。
作者用反证法说明了线段点的个数是要大于整数的个数。首先把每一个点看做一个无穷小数,这样才方便于建立对应关系。然后假设这两种间存在前面所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那么很容易找出一个无穷小数(这个小数的第n位不等于第n个整数对应的小数的第n位)不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中,所有不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也就是线段的点的个数要大于整数的个数。作者又说明了任何线、面、体上的点的个数都是相等的。
而到现今,数学家们已经找到第三级无穷数列,所有几何曲线的数目。虽然作者没有给出证明,但应用前面的方法很容易证明,假如线段上的点与几何曲线的数目存在这样的一一对应关系,那么同样,我们也很容易找出一条几何曲线不在这样的对应关系中,比如这样一条曲线,它等于前面一一对应的所有曲线从开始到无穷的和。
有关第一部分心得暂时记到这,作者通篇用最基本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无穷大数比较大小“深奥”理论,基本没有让读者不懂得专业术语,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篇六: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前几天母亲给我们买了一本叫《从一到无穷大》的科普读物,很多看过的人都说很难,很枯燥书也看不懂。看这本书只是为了挑战一下自己。
这本由美国的G·盖莫夫写的《从一到无穷大》主要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中的进展。这本书除了具有内容生动、通俗易懂这些科普读物所共有的特点外,还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等特点。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作定性的概念描述。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并讲述了许多新兴的数学分支的内容。正因为使用了数学工具,本书才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在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文字易读懂,可讲到数学概念方面就立刻呆住了。的确,有些基本概念还是我们尚未学过的。
要说然我喜欢的地方,那可不止一些小故事,还有那些有趣、新颖的话题,就像数字游戏中的你能数到多少?说了些很可笑的事,从前的人只会数到3,超过3就是不计其数……都让人联想现代文化知识的进步。
我在不知不觉中了解了许多新的数学知识,并与其他学科有着重大的联系。现在虽然还没有全部读完它,但是书的精彩却让我等不及要看完它。我相信读完了《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后,会对我以后的学习有更大的帮助。
【篇七: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个贵族决定做计数游戏――谁说出的数字大谁赢。
“好”一个贵族说,“你先说吧!”
另一个绞尽脑汁想了好几分钟,最后说出了他所想到的最大数字:“三”。
现在轮到第一个动脑筋了。苦思冥想了一刻钟以后,他表示弃权说:“你赢啦!”
这两个贵族的智力当然是不很发达的。再说,这很可能是一个挖苦人的故事而已。然而,如果上述对话是发生在原始部族中,这个故事大概就完全可信了。
以上是《从一到无穷大》这本科普书的开头,有趣吧?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书中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如,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该书作者是俄国血统的美国科学家乔治。盖莫夫,一位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天体物理学家。他非常重视普及科学知识的工作,除了经常为《美国科学家》、《今日物理学》和《科学的美国人》等杂志撰稿外,还写下了二十多本出色的科普作品。
《从一到无穷大》是盖莫夫的一部代表作,内容丰富,文笔风趣,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特别是一反一般科普读物不敢运用数学,怕“枯燥”、“艰深”,而是恰恰相反,全书用数学贯穿,并讲述了许多新兴的数学分支的内容。正是由于使用了数学工具,该书达到了相当的深度。这本书自问世以来,多次再版,并被翻译成许多国家文字,深身各国读者欢迎。许多第一流科学家都高度评价这本书,认为它很值得一读乃至于一读再读。
现在,提倡文理交叉,学科学的人看点文学书,学文史哲的看点科学书。这确是值得无论学自然科学,还是学社会科学的读者诸君一读的。
而我们太缺少这类优秀读物了,我们往往是用文学来宣传科学。想当年,著名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象一声春雷轰动全国,它第一次正面宣传了知识分子,讴歌了科学家,于是我们知道了陈景润,以及他的一加一。后来徐迟还写了李四光、蔡希陶、周培源等科学家。但文学关注的是人、人的命运,和科普读物还是不同的。
什么时候我们的科学精神深人人心,科技工作者的地位、待遇高过官员,热爱科学、献身科学蔚然成风,一流科学论文、成果层出不穷,媒体更加关注科学和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被我们垄断,则科教兴国、科技强国就水到渠成了,伟大民族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
我眼中的消防
我眼中的消防
黄心怡
永安市北门小学五(1)班
(
指导老师
:潘小萍
)
近年来,火灾越来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消防安全十分重要,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时时刻刻树立防火意识,小心谨慎地使用火。
消防是一种责任。“防”和“消”是消防工作的重中之重职责。在平时工作中,消防员应做到“防消结合,以防为主”,要积极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密切防范火险隐患;要经常审查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消防安全办法和技术标准,保证安全操作,安全生产;
要加强平时安全教育和业务训练,提高应急能力和战斗能力;要认真组织调查火灾原因,及时处理火灾事故;要迅速接警出动,及时有效地扑灭各种火灾,努力减少火灾损失,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消防是一种义务。每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都有参加灭火工作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有做好消防工作的义务,都要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平时做起,自觉维护消防安全。平时不要损坏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消火栓,不得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堵塞消防通道。发现火灾时,都应立即报警,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减少火灾损失,使人民的生命财产更加安全、平安。
消防是一种常识。平时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掌握最基本的消防常识。当发生火灾,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时,除应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外,要做到发生火灾赶紧逃
,身处烟雾捂口鼻
,观察周围找生机
,逃命切忌进电梯等,同时在火场生死关头,要发扬互助和奉献精神,尽力帮助老、幼、妇、弱者优先疏散。千万不能惊恐失措,无序夺路。对固体火灾
、液体火灾、气体火灾、带电物体火灾等,要懂得用不同的灭火器进行扑救
。在日常生活中,因不懂得消防常识造成的火灾惨剧实例很多,比如,蔡阿姨使用煤气不慎导致厨房失火,危及四邻;“调皮鬼”小王私自玩火把一座六户人家的房屋瞬间烧成灰烬;张伯伯焚烧稻草引发森林发灾,造成了数十人的伤亡等,这些带给我们的教训是十分惨痛和深刻的。
火神就像一匹千里马,只要我们好好地驾驽它,才能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我们共同呼吁:“让火灾永远成为历史吧,让火灾远离我们的家园吧。”我坚信,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一定会换来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将一定能谱写消防文明的新篇章,共享那一轮灿烂的太阳。
相关推荐
-
从家,到学校从家中出来,天快黑了,于是,把脚下的单车蹬得好快好快。每次从家中出来,都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离家一下子就远了。不是想离开家,而是不想离开家,所以每离开哪怕一小段距离,就觉已是千里之外了。可回家的时候,却有正相反的感觉,就是无论你怎么使劲的骑车呀,还是望不到熟悉的家门口,不是不想回家,而是太想回家。一路上,天越来越黑了,每天都要穿梭在这条贯穿小城南北的大马路上,道两旁的路灯,有时却只亮一排,很安静的时候,感觉城市就像一个睡熟了的娃娃,我们很安静的驶过路面,不知是生怕将她吵醒,还是早已习惯了同她一样沉睡,抑或是沉默。此时此刻,街灯却闪的正欢,迷乱了我的双眼,这个灰色的城市,就这样运作着。到校了,刚好下课铃响了,学校的铃声一改往日乏味的“叮铃铃”,换成了短小的曲子,声音很脆,调子很活泼,是不是要唤醒我们身上沉睡的细胞,并告诉他们,前方还有一个梦呢,还要去追呢,该醒了吧?望望天上,已是苍黑色,没有一颗星星。推车走向车棚,突然感到一阵酸楚,泪水便在眼里打,却始终没有掉下来,我,已是高三的孩子了。车棚到了,一个人也没有,一丝光也没有,也安静的害怕,“哐!”锁车子的声音,把四周都震得颤了一颤,心里浸满的忧伤也那么随着晃了晃。提起书包,向教室走去,拐角处,一个人一直望着我,谁呢?我不知道,看不清楚,是她看到我脸上的泪痕了吗?我的样子很奇怪吗?走进教室,人不多,电视还被开着放歌呢,坐到座位上,掏出日记本,记下杂乱的想法,感觉自己一直想在做梦一样!600字 高一 记叙文
-
从三到万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吗?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是一个字;这个字的字义,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更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学习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的梗概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遗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氏伙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在这个时候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象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加谦虚谨慎。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末,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玛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新友写一个请帖,他就傻眼了。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在文字结构上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象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教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其理由也就在此。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方面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1200字以上 高一 写人
-
从奇怪到习惯人们总会读到这样的一篇文章,一家大公司招聘员工,许多人都没有通过,最终一位年轻人进来面试看见地上比较脏,就顺便把地面打扫干净了,结果就被录取了。这种方法屡见不鲜,就如孔明的空城计,用过一次第二次用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就如吃螃蟹一样,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被人们所称赞,夸他有先见之明。那么第二个去尝试的人,就会被人们毫不留情的讥讽,说他是照葫芦画瓢。人们总是会因为某些特定的因素而不经意间约束自己,是一开始的奇怪逐渐走向习惯,像这样形式上的虚伪,我们已见过太多太多。这个社会都因此而变得虚伪起来,使人与人之间都变了质。真不知道这是该庆幸,还是该悲哀。真希望这种虚伪能够像真实的那样能一直保存下去!250字 高一 抒情散文
-
从昨晚到今天突然就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了,好荒凉的感觉。本来现在应该是和别人在外面度过的,却被自己拒绝而窝在家里看着已经绝望的电脑。今天我嚷着去小作协,然后妈妈就打电话去咨询,其实结果就不如我想得那么好了。我现在一点不想去了,母亲却说去看看,和那里的人聊聊天也好。天有什么可聊的,不过就是蓝色的一切罩着我们这些幼稚的人类,我心里一直暗想着。文字这种曾对我来说何等重要的东西,我竟一下子就失去了热情。或许不仅对它,包括万事万物。昨晚翻出了初中的一本什么中学生获奖作文,然后就开始翻着读,突然发现了那篇我曾经初次接触文字时最爱的一篇,凄凉的爱情故事——孙佳妮的〈流星,刹那划过天际〉。那时候欣赏作者和这篇文章到了一种爱不释手的地步。可能是因为年岁的单纯,对新鲜的事物总归是好奇的。而如今再读了一遍,如此的简单以至于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去爱。现在的文字,被爱情包容的无法喘息,其实也并非是一件极好的事情,至少会有人会厌倦下来的,因为毕竟会有一天写回从前,因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故事。那是新概念作文,我在另一篇作文的点评中看到评委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许也只是为了让学生循规蹈矩,然而过分强调了规和矩,人潜在的创造才能,就被无情扼杀。不管怎么说,好的教育,应该是人的才能的充分释放。说得多好,我完全的赞同。评委是点评一篇〈东京爱情故事〉,说出自满十五岁的人之手的确不同反响,而如今相比,15岁的人也有能力写出那样的文章,只要是发自内心就成了。文学是一个什么样的殿堂,没有谁下得了定义,因为各式各样的人都混入其中,而如今我们却是用风格不同来作为了解释,而我觉得更多是为了敷衍。今天一直都没有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家的电脑才能进入正式的信息全球化。想了好多,电脑关了又开,开了又关,关的时候回房去翻看从前同学寄来的信,翻找了一下,终于看到了那个人给我的,唯一一封,无论我何时读起来都想哭一场。和她初中三年了,友谊是最长的一位,而如今只是知道她的学校就再没消息。不知道她现在是否还记得我,我不想因为没有联系就认为是没了感情,毕竟那些年的日子决不是虚假的,只是找不到真实,就会空虚得乱想。好想再看看她,决不是为什么利益,只是普通的感情,因为感情最会在我心中作祟。突然间想起书上看过的一句话:友谊不是乞讨而得来的。所以,我想除了思念,顺其自然还是最重要!说什么都似乎是痛苦,完全是因为本身就很苦闷的内心,一个个字的完美结合,包容了我的所有,都似乎过于简单的组合,而我如今却像当初看80后的小说一样难以释手,这就一种变。期末的考试,作文话题是:变。我竟像语言被阻塞了一样无从下笔,如此简单的感情无法表达于试卷之上,只是勉强得凑合了些感情又说了回亲情,还不知道改卷老师能不能接受如此老套的倾诉,但写得时候我自己竟差点控制不住流泪,因为太投入时难免会遇到感情的外表宣泄,这是一种放不下感情的表现!昨晚拿出那本〈简•爱〉,重读得感觉依旧是那么的美好,它是我很欣赏的一部作品,它对于我的改变其实也是很重的。简爱是个重思想的人,和罗切斯特一样,所以一对不漂亮、不英俊的人走到了一起,这才是最完美的结合。任何的一样青春中的感情都会比下去,因为那份感情很沧桑!人永远要重思想,如果不思考,而是肤浅地活下去,或许会很悠闲,但你永远也体会不到什么才是我们生的理由,要死时也就那么死了。从昨晚到今天,我想了些事,完全得通过这篇文章获得了舒展,这是文字的优点之一!或许会觉得很凄凉,如果人不想那么多也就会活着快乐,可没谁会没有寄托,与其把心寄托到文字和有内涵的人身上,也不要就随便喜欢那些帅里帅气却并无所有的偶像身上去!1200字以上 高一 演讲稿
-
从拥有到失去“人,不能陷在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遇到不可能改变的现实,不管让人多么痛苦不堪,我们都要勇敢面对,用微笑把痛苦埋葬。”——题记为了写这篇文章,自己一直想了很久,而且一直感到很愧疚。十五年前,我在贵阳出生。我的童年,是在镇宁渡过的,童年的记忆基本上都是以那儿为基础。镇宁,虽然不发达,可那里有我的亲人,外婆、外公、姐姐、哥哥、舅妈、舅舅……在我的心中,那儿是我的第2个家。我的舅舅是位木匠,舅妈没有工作,家里还有2个儿子,全家的生活问题靠舅舅的收入来解决。舅舅一家人都喜欢女孩子,听我的妈妈说过,在我出生的那一年,舅舅和舅妈在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小女孩,长得眉清目秀。可惜,没过1年那小女孩因为在吃午饭的时候被饭给噎死了。舅舅舅妈还有两位哥哥都特别伤心……外婆说,当我的妈妈把我从贵阳接到镇宁时,舅舅特别高兴说他的生命中又多了个小天使。我的童年,舅舅陪我走过每一天。每一天他教了我许多东西。“君儿,这是青蛙,专吃害虫的哦……”模糊地记得是3岁的某一天吧,我认识了青蛙,专吃害虫的青蛙。每一天,我学习着新的东西;每一天,我快快乐乐地成长;每一天,舅舅逐渐逐渐地衰老……大概是我5岁那年,舅舅因在干活时一不小心,自己右手的大指拇被电锯锯断了。那段时间,他很伤心,他知道自己少了一根手指后不光时生活不方便,还有在做木工活时也因手不灵便会被老板解雇。“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也要坚强、快乐的继续生活下去。”这是舅舅常给我说的话,这句话我也对着舅舅说。他笑了,抚摩我的头:“君儿长大了……”我只知道,在我抬头时,他的面颊上有2道泪痕。7岁,我回到了贵阳读书。自从接触到书本后,我开始瞧不起我的舅舅。就因为他的文化程度不高,我还常骂他是“乡巴佬”。舅舅总是笑笑说:“你可别像我这个乡巴佬一样哦!乡巴佬的生活不好的哦!”他希望我好好学习,长大找个好的工作,生活可以富裕,不会像他那样担心没有钱来养活家里的人。舅舅说,他在未来的某一天等着看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12岁,舅舅在我生日的时候送了我一个十字架的挂饰,他知道我是个天主教教徒,可我的身上从不挂十字架的挂饰。那个挂饰,我一直随身携带。他总是说:“你每天都会做错事,别忘了,晚上要忏悔哦!”我没有这样做,只是每天早上起床时握着十字架背诵一段经文。就在今年,3月19日,这一天我记得特别清楚——舅舅的忌日。这天中午,外婆打电话来说舅舅在干活时从手脚架上失足摔到了地上,颅内大量出血,抢救无效死亡……我放下电话立即驱车前往镇宁,车在高速路上跑着,我的泪水一个劲儿地掉,我不敢相信那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一直默默地说:“不会的,舅舅没死,舅舅还活得好好的……”舅舅的遗体停放在天主教堂的灵堂里,我到的时候,神父在为他读诵经文。我伏在他的遗体上放声大哭,家人们没说什么,只是一直站在我的身后。那一天,泪水无止境地蔓延。那一晚,我失眠,拿着我与舅舅的合照看了一个晚上。第2天,我握着那个十字架挂饰睡着。从那天后,我明白:拥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而不去珍惜,一旦这些美好的东西不再,结果就只剩得一堆泡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追之不及悔之不及。想想这十四年来舅舅陪我走过的日子,每每回忆,有哭的冲动。我知道他在天空上方正看着我呢,我不能哭。只是,他看不到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坚强、快乐的继续生活下去。”十五年前,我生命的大海中有一个人默默为我导航;今天,我生命中有一个航标已消失在这片无边际的大海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曾经的拥有,我才明白,是生命甜蜜而忧伤的书签。该走的还是要走,看着远行的背影,虽自己很伤心,可我还是要对自己说:“失去后,自己仍要继续走下去。”我的日记里有这么一句话:“人死后,他的魂魄要把他生前走过的路再走一遍,即使一切都已改变,对于死者就像什么也没发生。”1200字以上 高一 叙事
-
《从一到无穷大》读后感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珍宝,那就是知识;世上只有一样东西是罪恶,那就是无知。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开拓视野,今天,我就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这本书的作者是着名的美国天文学家乔治.伽莫夫。这本书的内容覆盖很广,涉及了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但是,这本书与其他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书可大不一样,作者用一个又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打头,由浅入深,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重要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读者们不知不觉间把一些非常实用的理科知识甚至技巧信手掂来,让读者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浏览了自然科学中的基本成就和最前沿的进展。这简直是一个绝对大手笔的典范!作者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以及遗传学的许多内容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可以尽情的跟这本书一道天马行空地遨游科学的世界。这本书让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原来枯燥的数学公式、物理概念、化学符号之间,还有那么多妙趣横生的故事;原来无穷大的宇宙、无边无际的遥远星系,并不是跟我们毫无关系;原来分子、原子并不是真正的微观世界、并不是那个基本单元的“1”,它们仍然是由质子、中子、中微子,甚至更下一台阶的夸克粒子组成;原来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和时空相对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抽象,那么遥不可及,:原来我们眼见为实的直线、平面,也可以是弯曲的、循环的,甚至空间、时间都可能是弯曲的……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甚至一读再读的好书。下面我给你们来举个例子。乔治.伽莫夫在其中的一篇中写道:在无穷大的世界里,部分可能等于全部。随后,他举出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设想有一家旅店,内设有限个房间,而所有的房间都已客满。这时来了一位新客,想定一个房间。“对不起,”旅店主说,“你没法住进去了,因为所有的房间都客满了。”现在在设想另一家旅店,内设无限个房间,所有的房间也都客满了。这时也有一位新客来临想定个房间。旅店主答应了。他把一号房间的客人移到二号房间,把二号房间的客人移到三号房间,把三号房的旅客移到四号房间,以此类推,这样一来,新来的客人就住进了已被腾出的一号房间。如果还有一家旅店,有无限多个房间,但是来了无限多位要求订房间的客人,那么该怎么办呢?旅店主仍有办法。他把一号房的旅客移到二号房间,把二号房间的旅客移到四号房间,把四号房的旅客移到六号房间,以此类推,那么所有的单号房间都腾出来了,新来的无限多位旅客可以住进去了。这个故事使我们明白了:无穷大数的性质与我们在普通算术中所遇到的一般数字大不相同。这本书中有许多这样有趣的故事,怎么样,你动心了吗?动心了就去看一看吧。六年级:黄平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从“?”到“!”曾经,我问爸爸:“鸟儿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翔?”曾经,我问妈妈:“海水为什么会这么咸?”曾经,我问……曾经,我似乎是一个不懂事的小精灵。而我问的那些问题,有的被爸爸解答,有的则被妈妈说成“太吵”。而现在呢,我的脑子里已经装满了丰富的知识,如果有同学问我一个问题,我一定会热心地帮他解答,然后在后面说:“记住,别再弄混了!”小时候,好奇的我像一个问号,遇到一“点”不会的东西就去问,然后用钩子把知识牢牢钩住。现在,我会在同学遇到一“点”麻烦时把知识摊在同学面前,让同学尽情阅读,就像一个感叹号。其实,从“?”到“!”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成长经历!2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其实不是我们不愿去学习,只是太多的书籍、讲座和专家大都是给我们讲我们要怎么样?我们要有师德,我们要对学生有爱心,我们要关爱后进生,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怎么对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心学生能接受?用哪些方法关爱后进生效果更好?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感兴趣?就好比一个徒弟被带到车间,所有的师傅都在说:你要认真干,加油干,你要多琢磨,多用心。就是没人告诉你你前十天去干什么,从第二十天到五十天你要干什么你要尽量避免怎么样,你千万不要去做什么这些有价值的建议少之又少,相信有上进心的还能自己边干边悟,没上进心的也就随波逐流了。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就好比一位对你掏心窝子的师傅,真正的为你讲解一些可行、简单易操作的教学策略、技巧与方法。首先,我觉得这是一本工具书,好比是一本词典,遇到不会的字,我们可以到字典上去查。所以我们不妨在办公室收藏这本书,当我们在教学上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到书中去查阅,或许只需几分钟你就能学到解决该问题的教学策略。最重要的是这些教学策略简单、易行,几乎不用道具,几乎不用花费时间去准备备课,而且效果很不错,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抽取5分钟的时间来读书,我们可以随时翻开此书任何一页,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一天一个教学策略给我们呈现的。如果我们能坚持读完这本书并努力践行书的策略,相信这本书能够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经常翻阅图书中的内容也能警告和矫正我们教学中因教学惯性经常犯得教学错误:不要让学生知道你在生气别用老师曾经教你的方式来教的学生抛弃旧的教学方式当我读到《写给学生的神奇的小纸条》时,我也照着书中所说,利用周五晚上读书时间,给学生写了老师给你的信、表扬信,然后打开教室的门把纸条放在了学生的座位上,等着周一学生们自己来发现。孩子们表面上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让我怀疑孩子们是否看到了这封信)但是学生对我的态度让我肯定孩子们一定是收到了---几乎每位收到我的信的孩子都和我成了亲密的朋友,主动来找我分享自己和班级的事情。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就在一张真诚的交流、赞美、表扬的纸条中得到了巩固和升华。正如书中所说:当有人夸奖你将事情做得很好,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或许我们只是简单地记下了孩子们所做的事情,肯定了他们的做法,但我对学生的这份关注,对学生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甚至比金子还宝贵。当然,书中像这样简单易行的方法还有很多,相信大家在我的介绍下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想一睹为快了吧。是的,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备忘录,随时翻阅,给我们带来温馨的提醒、善意的建议、周全的行动计划。Lets go﹗Open and read it.1200字 读后感
-
《从地狱到天堂》读后感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从地狱到天堂》,我能大概的给你们讲述。有个人想看看地狱与天堂的区别。他先来到地狱,地狱的人正在吃饭,但奇怪的是,一个个面黄肌瘦,饿得嗷嗷直叫。原来他们使用的筷子有一米多长,虽然争先恐后的夹食物往各自嘴里送,但是筷子比手长,就是吃不着。‘地狱真悲惨啊!’这个人想,然后他来到天堂。天堂的人正好也在吃饭,一个个红光满面、欢声笑语。但奇怪的是,天堂人使用的也是一米长的筷子,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在互相喂对方!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中,但每一个人都要面临天堂和地狱的生活:当我们懂得付出、帮助、爱、分享,我们就生活在天堂;若只为自己,自私自利、损人利己,实质就等于生活在地狱里。天堂和地域,就在自己的心中。新疆伊犁伊宁县第二小学四年级:萨达凯提3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从零分到一百分》读后感李苦禅曾经说过: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没有读《从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之前,我的毛病特别多,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改变了许多,也学会了不少学习技巧,如:在学习新课之前,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复习时,抓住平时的弱点去复习。学习成绩因此提高了许多。《从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讲了许多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比如:学习计划表能让学习变得轻松。在学习时,不能像无头苍蝇,要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计划表,每天按照计划表上的去做,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高。高考状元的错题本讲的是:在学习中,建立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题、不会的题抄下来,到考试前看一看,及时复习平时的弱点。好的习惯、品德及做事的方法,会影响我们的一生。这本书里有许多好词好句,让人能读懂道理,领悟道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书中的好方法、好技巧,都能让我改掉毛病,做一个好学生。好习惯要从小养成,让我们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我非常喜欢《从零分到一百分》这本书。400字 初中 读后感
-
从“?”到“!”从“?”到“!”南浔旧馆镇中心小学503班朱昊?F指导老师:陆宁华联系电话0572-3518430我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有慈祥的奶奶,严厉的爸爸,开明的爷爷,还有一个“野蛮”的妈妈,妈妈总是唠唠叨叨的,一天到晚地问我:“作业写完了吗?”“该睡觉了!”“不许出去!”“不许吃!”“该上学了”……如果我没写完作业在看电视,妈妈就问:“作业做好了没?”我疙疙瘩瘩地回答:“我还……还没做……做完。”听了我的回答,妈妈马上走到电视前“咔嚓”一声把电视机关了,凶巴巴地对我说:“快去写作业!”要是我一直赖在客厅的电视机前,不肯离开,妈妈就把高处的插头拔了,这样我就再也没办法了,只得乖乖地去写作业了。我要是流鼻血、便秘了,妈妈就让爸爸别给吃我“肯德基”、“麦当劳”、“老娘舅”……还让我吃最不喜欢的青菜、香蕉、红薯,还有什么健胃消食片,说:“这可以消食通便秘!”天呀!我的妈妈真野蛮,无数的“?”在我脑海打转,我快受不了了!唉,这是为什么呀?记得有一次,我只是有点咳嗽,流鼻涕,妈妈就通知全家人,做好预防感冒的传染,还让全家人监视我,不让我吃生冷的东西,尤其是冰淇淋、棒冰,就连牛奶也要加热。还在冰箱上贴了一张大封条,上面写着:“严禁朱昊?F吃冰箱里的东西。附注:冰淇淋、棒冰,只要发现少了一根,立即搬空。”唉,这是为什么呀?过了几天,我的感冒越来越重了,妈妈决定带我去医院,可我死活不想去,生怕打针。因为我一想到那尖尖的针头就浑身打哆嗦。可我妈妈还是带我去医院看病了。来到挂号的窗口前,我的心里就开始不安,来到门诊室,医生诊断我得了重感冒,说:“打一针好得快一点,吃药要吃十几天,针打好了再挂几瓶盐水,休息大半天就好了,不过还得吃几天中药。”听了医生的话,我更害怕了,就对妈妈说:“妈妈,我宁可吃药,也不打针。”而妈妈却脸一板,没有商量余地,说:“打针好得快,别落下学习,打针!”说完就对医生说:“我们打针!”唉,这是为什么呀?我的野蛮妈妈,看来我只有听话的份了。随即,医生给我们开了药后,我们取来了药,来到注射室,我看见护士阿姨取出那支叫人哆嗦的尖尖的针,我不禁浑身发抖,手心冒冷汗,害怕极了,心里直喊:“救命……”护士阿姨在打针前,我闭着眼再三地说:“阿姨轻一点!轻一点!……”护士阿姨用酒精棉在我屁股上擦了擦,那冷飕飕的感觉使我的心跳得快极了,“叭”,当可恶的针头扎进我的屁股的一刹那,我“哇”地哭了!打完针,在妈妈的安慰下,我的心稍微放松了一点,可想起还要挂盐水时,我的心又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看着护士阿姨拿着针头,我的恐惧感又回来了,真想逃,可被野蛮的妈妈按着手,又能逃到哪儿去呢,只能拜天求佛乞求以后再也别生病。当把针头扎进我的小手时,我还是重蹈了打针的一幕……在挂盐水时,妈妈一刻也没有离开,生怕我“飞”了。挂完盐水回到家,妈妈给我做了许多好吃的。吃完饭,妈妈又忙不迭地开始煎药,我则在房间里看电视。妈妈端着药走进来,把药放在一边晾凉,对我说:“别看电视了,没听见医生刚才怎么说的了么?”我用乞求的目光投向妈妈,说:“妈妈,我再看一会儿,等药凉了,喝好后我就休息。”妈妈说:“那好吧,妈妈去买菜了,待会儿药凉了你就喝了,然后上床睡觉。”过了一刻钟我拿起药,喝了一口,“这药也太苦了,可不喝,待会儿妈妈回来又要说我了,我可逃不出她的法眼。”我自言自语地说。于是捏着鼻子,忍着苦味把药喝了下去,并乖乖上床睡觉了。这些年来,妈妈依旧那样“野蛮”,可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却真正认识到了这是妈妈对我的良苦用心,是对我的爱,现在我要大声说:“‘野蛮’妈妈不野蛮,我爱您——妈妈!”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从优秀到卓越》是超级畅销书《基业长青》的作者柯林斯的又一力作。下面是相关的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篇一】首先,想问同行们一个问题:“在我们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遇到过教学上和管理上的问题吗?”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无论是新教师还是马上要退休的老教师,这些问题应该是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那么我们是如何解决的呢?相信大多数情况下大家和我一样。方法大概有二:一是“吐槽”,抱怨和谴责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怎么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二是借鉴同事的经验,向同行请教,或者自己在此基础上经过思考后内加工。如果我们经常用第一种方法,相信我们的教学和管理不但没有提高,而且是后退的,久而久之就会成为老师中的一名“怨妇”。如果我们经常用第二种方式,我们可能经常被评为学校的优秀教师。但仅是优秀教师而已,离着卓越教师、名师仍有不可逾越的距离。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有多优秀要看你周围工作的人”当我们已经成为团队中比较优秀的一员,我们如何跳出我们的层次圈,进一步上升呢?这些天读到的这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为我开启了另一扇门——读书:读优秀的教学书籍,读名师的著作。这样我们也能足不出户经常与顶级优秀的人有了“交流,学习,借鉴”相信我们会离卓越教师、名师更进一步。其实不是我们不愿去学习,只是太多的书籍、讲座和专家大都是给我们讲“我们要怎么样?我们要有师德,我们要对学生有爱心,我们要关爱后进生,我们要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而很少有人告诉我们“怎么做?”——怎么对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心学生能接受?用哪些方法关爱后进生效果更好?设计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更感兴趣?就好比一个徒弟被带到车间,所有的师傅都在说:“你要认真干,加油干,你要多琢磨,多用心。”就是没人告诉你“你前十天去干什么,从第二十天到五十天你要干什么……你要尽量避免怎么样,你千万不要去做什么……这些有价值的建议少之又少,相信有上进心的还能自己边干边悟,没上进心的也就随波逐流了。今天,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就好比一位对你掏心窝子的师傅,真正的为你讲解一些可行、简单易操作的教学策略、技巧与方法。首先,我觉得这是一本工具书,好比是一本词典,遇到不会的字,我们可以到字典上去查。所以我们不妨在办公室收藏这本书,当我们在教学上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到书中去查阅,或许只需几分钟你就能学到解决该问题的教学策略。最重要的是这些教学策略简单、易行,几乎不用“道具”,几乎不用花费时间去“准备”“备课”,而且效果很不错,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抽取5分钟的时间来读书,我们可以随时翻开此书任何一页,阅读感兴趣的内容。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一天一个教学策略给我们呈现的。如果我们能坚持读完这本书并努力践行书的策略,相信这本书能够改善和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经常翻阅图书中的内容也能警告和矫正我们教学中因教学惯性经常犯得教学错误:“不要让学生知道你在生气”“别用老师曾经教你的方式来教的学生”“抛弃旧的教学方式”……当我读到《写给学生的神奇的小纸条》时,我也照着书中所说,利用周五晚上读书时间,给学生写了老师给你的信”、“表扬信”“,然后打开教室的门把纸条放在了学生的座位上,等着周一学生们自己来发现。孩子们表面上没有任何反应。(甚至让我怀疑孩子们是否看到了这封信)但是学生对我的态度让我肯定孩子们一定是收到了---几乎每位收到我的信的孩子都和我成了亲密的“朋友”,主动来找我分享自己和班级的事情。我和孩子们的关系就在一张“真诚的交流、赞美、表扬”的纸条中得到了巩固和升华。正如书中所说:“当有人夸奖你将事情做得很好,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或许我们只是简单地记下了孩子们所做的事情,肯定了他们的做法,但我对学生的这份关注,对学生来说是一笔珍贵的财富,甚至比金子还宝贵。当然,书中像这样简单易行的方法还有很多,相信大家在我的介绍下已经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想一睹为快了吧。是的,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备忘录,随时翻阅,给我们带来温馨的提醒、善意的建议、周全的行动计划。Let’s go﹗Open and read it.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篇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优秀到卓越又岂是朝夕之功呢?书中首章就说优秀是卓越的大敌,我不仅纳闷,优秀还是一种错?独特的观点吸引我细细研读。“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听起来别扭,实则寓意深刻。正是因为“优秀”会使我们自我满足,安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安逸感;正是因为“优秀”会使我们沾沾自喜,滋生“不求上进”的自负感;正是因为“优秀”会使我们认为已经 “登峰造极”,再创新进步空间不大,产生“害怕挑战”的畏惧感。以至于在未达到卓越前就“香消玉殒”了,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公司多,而卓越的企业少的根本原因。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呢?第五级经理人、先人后事、直面残酷现实、刺猬理论、训练有素的文化、技术加速器、飞轮和厄运之轮。书中用这七把钥匙打开了从优秀到卓越的“月光宝盒”。理解和消化吸收书中的知识,结合实际,我总结归纳,从优秀到卓越需要在人、行为、文化、思想四个方面努力。合适的“人才”是根本书中将公司经理人分为五级,分别是能力突出的个人、乐于奉献的团队成员、富有实力的经理人、坚强有力的领导者和第五级经理人。第五级经理人是指具有谦逊品质和坚定意志的企业领导人,他们具有雄心壮志,很少计较个人的得失,他们把实现自我的价值作为人生的价值。他们或许不是能力和专业十分突出的个人,但他们有谦逊为怀的个人特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屈不挠的钻研精神,默默地藏在团队后面,为团队“搭台”,协调着团队奏响最美妙的乐章。他们面对荣誉退后一步,面对困难前进一步,他们应该是造钟者而非报时者。书中阐述了又一个独特的观点是“先人后事”。无论决定做什么,都应该先设法得到合适的人才,人力不是最重要的财富,合适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财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而以人才为本应该是卓越企业的核心。任何一家卓越的企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成功不是市场,不是技术,不是竞争,也不是产品,而是寻找并留住优秀的人才,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这就是所谓的“让合适的人上车”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什么是合适的人,我认为熟悉公司的环境、用公司的企业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或许比“空降兵”更合适。坚决的“行动”是关键书中用客观的数据和事实说明,卓越企业都是刺猬型的。“刺猬”借指总是聚焦于自己最擅长的事的人或企业,他们具有一个简单而清晰的理念。 刺猬的原则很简单:活着并保持自己的尖锐。人就像皮球压得越低弹得越高,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能力不够,或者是资源不够,更多时候往往是定位不准,或是未倾尽全力。 如果不想压迫自己,让自己弹得更高,纵使你拥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你不行动、不作为都无济于事。 所以我们要做刺猬,拥有简单而清晰的理念,保持自己的尖锐,做自己擅长的事,最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动起来就会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训练有素的“文化”是动力“文化驱动”是企业前进的最大引擎,任何一个卓越的企业从来都不是依赖某一个人的强大力量,从来都不是过于依赖领导的传奇,因为一个人的强大会造就其他人的温床,他会成为单位的“靠山”,大事小事有他就会“相安无事”。俗话说:“话说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时间一长,其他员工的创造力得不到施展,就会“萎靡”,就会“生锈”。“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领导会变,人才会动,市场无常,只有健康有序,有执行力、训练有素的文化才能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管理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低级的管理是人管人,中级的管理是制度管人,高级的管理是文化管人。因此训练有素的文化,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他给予了员工制度框架下的自由和责任,会有一种无形的动力,使员工严于自律,每个人都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孜孜前行、不断努力,训练有素的文化会让“最好”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卓越还会远吗?执着的“坚持”是保障“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卓越的公司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几乎所有的卓越公司都通过“面对残酷现实”为起点,他们在某个时期都经历过极其困难的时期,才后来居上,后发制人。“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相信坚持就是胜利,但不要盲目的相信成功明天就会来到,任何事做最好的准备,做最坏的打算,我们在坚持中,要永远保留一份敢于面对任何结果的心态。那些卓越的公司之所以卓越,并不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聪明、更有魅力、更有创造力和有更高深的思想”,他们也“并不一定比我们更善于想出好点子”,他们的成功往往在于更坦然的心态,更执着的坚持,正如爱迪生发明灯泡一样,一次次碰壁却又一次又一次地坚持。“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从优秀到卓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卓越的公司也不是靠一个好计划、一个好方案、一次伟大的行动、一次侥幸的突破就“登峰造极”。相反,从优秀到卓越好似推着巨大的齿轮在前进,不断地向前向前,齿轮一齿一齿地相互咬合,一圈接着一圈地转动——在最终迸发出极大的动能,推动企业飞速地前行。从优秀到卓越不存在侥幸的突破和从天而降的奇迹,唯有合适的“人才”、坚决的“行动”、训练有素的“文化”、执着的“坚持”,责任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机会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人才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方法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工匠在哪里,行动就在哪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迎来一片壮观的景象。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篇三】本书作者吉姆柯林斯和他的研究小组,历时5年,对长达30年间出现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的企业进行严格筛选,选取了11家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跨越的公司作为对象,与此同时整个研究找到了优秀企业要实现跨越,由哪些最关键因素决定,这些卓越公司有哪些共性及永恒的规律。作者讲到的观点: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很多优秀公司无法持续保持快速发展,无法跨越到卓越公司。作者通过优秀的公司和卓越的公司对比,总结出卓越的公司有如下几个规律和共性:第一:是有一位卓越的领导人。有谦逊的品质和职业化的坚定的意志相结合,并带领企业建立持续的创造卓越的业绩。第二:先人后事。企业需要的、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并不是最优秀的人才。辞退不合适的人才,而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走,并认为“合适的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第三:直面残酷的现实。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都坚信自己最终会胜利;无论现实有多残酷,都要具备与之对抗到底的素质。第四:刺猬理念。它是实现从优秀到卓越这种跨越的基石:①你对什么充满热情;②你在什么方面成为世界最优秀的;③是什么驱动你的经济引擎。第五:训练有素的文化。它是实现卓越的炼金术,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当你拥有训练有素的人和训练有素的思想时,训练有素的行为就会产生,这时你不需要在企业规定等级,设定各种控制,它的存在会促使企业的人员的职业道德自然与之融合。第六:技术只是加速器。在本书中优秀公司与卓越公司的对比中总结出:技术本身从来不是走向卓越或衰落的首要的或根本原因。从上面六点中发现多数观点、结论、理念与合纵有相同之处:我们合纵非常重视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企业的人才是靠企业自身训练和培养的。创建企业首先是先建团队“先人后事”,并把适合的人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才,把人力资源转化成在市场中最有竞争力的资本”,这也是合纵一直坚持的理念。书中提到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思想,训练有素的行为,与合纵思想理念不谋而合。合纵提倡说我所做,做我所说。合纵的整合营销思想都在合纵课件里,依照学、练、讲、做的程序,要求每位合纵人都学习课件,按照课件的思想理念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课件就是合纵人的行动指南,当每个合纵人都理解课件的思想理念,并按照去执行,合纵的文化就会积淀并形成传承。当然,合纵现在还算不上优秀的公司,更还没有达到卓越,庆幸的是我们有卓越公司的根底、基石,只要我们合纵人有坚定的信念,永不言弃的决心,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在我们追求的目标的事业上,并全力以赴,相信前途一片光明,最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卓越而伟大的企业。1200字以上 读后感
-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来聊聊作者其人。吉姆·柯林斯,管理专家,先后任职于麦肯锡公司和惠普公司。从企业人的利益视角来看,我给他的标签是管理咨询行业的先锋。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对作者、书的定位一无所知,一直到看完,才算弄清楚了几件事。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询。做咨询的风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表述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各类信息一一道来,给客户的是明确的结论,要讲出来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可以用来支撑这个结论的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再辅以各类事实佐证。如,第二章的“第5级经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等等。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剖析的这些企业,远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学术研究或是简单的面对面访谈那么简单,作者曾服务于大量的名企。从书中,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资料介绍。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脱离具体的市场运作,空谈企业管理,很容易掉进“只讲大道理,实际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经历,可以判断,书中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弄清楚这两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堪称管理经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观点。一、看作者如何做调研1、确定研究对象本书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花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2、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2000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4、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的理念“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经常写报告,你就能理解这句话的价值。事事求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寸步难行,写报告亦如此。二、最有启发的几点1、第5级经理人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个人:马化腾。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人,只是记得一段访谈,大意如下:马化腾说自己是个很不习惯公开演讲的人,但是现在因为公司需要,才经常会在媒体露面。就这么一个细节,始终记得这个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2、先人后事“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3、刺猬理念的三环图这个没看懂啊,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弄懂“我对什么充满热情,在什么方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木有找到啊!!1200字以上 读后感
-
从优秀到卓越读后感第一,作者做的是管理咨询。做咨询的风格是,做大量的研究,自己得出结论,在表述的时候并不需要把各类信息一一道来,给客户的是明确的结论,要讲出来的信息都是经过筛选之后的、可以用来支撑这个结论的信息。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书中每个章节的标题都是一个明确的结论,再辅以各类事实佐证。如,第二章的“第5级经理人”、第三章的“先人后事”、第四章的“直面残酷的现实但决不失去信念”,等等。第二,作者对自己所剖析的这些企业,远非我们平时所认为的学术研究或是简单的面对面访谈那么简单,作者曾服务于大量的名企。从书中,我们更多能看到的是作者对于企业管理的见解,作者并未做背景资料介绍。企业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脱离具体的市场运作,空谈企业管理,很容易掉进“只讲大道理,实际行不通”的陷阱。以作者及其研究团队的经历,可以判断,书中的观点并非空中楼阁。弄清楚这两件事,才能更好地理解“这本书堪称管理经典”,更好地去接受作者的观点。一、看作者如何做调研1、确定研究对象本书的研究团队花了6个月的时间做“财务分析”研究,选定研究对象。选定条件异常苛刻:第一,其累积股票收益率在15年内相当于或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此后有一明显的转折点,在随后的15年中其累积股票收益率至少是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第二,一个公司表现出的从优秀到卓越的模式必须独立于本行业,若整个行业都是如此,就放弃该公司;第三,保证根据附加标准作出选择时不会带入个人的偏见,任何可能给研究带入个人偏见的选定条件都不予采纳。花6个月的时间、以如此之高的标准作一项研究的准备工作,态度之严谨令人佩服。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平时言必及执行力,但是正向的执行力,应该是把对的事情彻底地做好。2、大量资料的收集与系统的分类整个团队阅读并系统整理了近6000篇文章,记录了XX多页的专访内容,并将这些资料归入战略、技术、领导等类别。3、全面的分析方法:定性+定量4、如何从千头万绪中提炼出明确的理念“先得出一些观点,再用数据对其进行检验,然后修改原有的观点,构建一个理念框架,看它能否承载住事实的重量,一直到所有的观点都能融合汇集成一个前后贯通的理念框架。”如果你需要经常写报告,你就能理解这句话的价值。事事求完美的结果常常是寸步难行,写报告亦如此。二、最有启发的几点1、第5级经理人书中对于第5级经理人的描述,与我们平时生活中、媒体中见到的成功领导有点差别。相对于能高效地朝既定目标前进的第3级经理人、执着追求愿景的第4级经理人而言,第5级经理人具有双重人格:平和而执着,谦逊而无畏,甚至能够为了公司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看这一章的时候,脑子里想起一个人:马化腾。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人,只是记得一段访谈,大意如下:马化腾说自己是个很不习惯公开演讲的人,但是现在因为公司需要,才经常会在媒体露面。就这么一个细节,始终记得这个人,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起。2、先人后事“卓越公司的主管们不是首先确定目的地,然后才把人们引向那里。相反,他们首先让合适的人上车,然后才决定去向何处。首先,如果你是从‘选人’而不是‘做事’开始的话,就更加容易适应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第二,如果你有合适的人在车上的话,那么如何激励和管理他们就不再是问题。合适的人是不需要严加管理或勉励的,他们会因为内在的驱动而自我调整,以期取得最大的成功,并成为创造卓越业绩的一部分;第三,如果车上坐的是不合适的人,不论你是否找对正确的方向都无关紧要,因为你还是不能拥有最卓越的公司。”3、刺猬理念的三环图这个没看懂啊,长期以来,我一直试图弄懂“我对什么充满热情,在什么方面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木有找到啊!!1200字以上 小学 读后感
-
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篇一:从地球到月球读后感这本书是法国科幻小说家之父——凡尔纳写的。事情是这样的。1869年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剑桥天文台在观测月球的时候发现,如果于1870年12月1日22时46分40秒,在纬度0~28度之间的地方,用大-炮发射载人炮弹车箱,就可以将人发射到离月球3.7亿英里的地方进行观测。剑桥天文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炮俱乐部。大-炮俱乐部的主席巴比康收到信后说:“我们得找一个符合剑桥天文台要求的地方。”他的秘书梅斯顿说:“我看咱们美国境内没有在纬度0~28度之间的区域,而墨西哥有这样的区域,看来得向墨西哥发动战争去夺龋”俱乐部的另一名成员摩根将军看了看地图后说:“佛罗里达州有符合要求的区域,所以不用发动战争。”梅斯顿说:“佛罗里达州的人同意吗 ”巴比康主席说:“我们去听一听佛罗里达州人的意见吧。”说着他们就走了。到佛罗里达州后,巴比康主席问:“我们要用电动大-炮发射一个炮弹车箱,大-炮大约重900磅。你们愿意吗 ”佛罗里达人说:“我们虽然只有坦帕城,但是我们符合条件,而且我们愿意。”得克萨斯人说:“我们有十一个城市,选我们吧!”巴比康主席说:“我们根本没有选你们,因为你们只有北纬29度,不符合条件。我们选佛罗里达州。”刚说完,得克萨斯人使劲地咒骂大-炮俱乐部的成员。梅斯顿赶紧维持秩序,可是维持不住,所以他们赶紧跑到了一个地方,叫乱石岗。巴比康主席说:“就在这发射大-炮吧。”巴比康主席和工人们一起把炮台建造好了。这时,一位叫阿当的法国人和一位叫尼切尔的船长说:“我们可不可以和你一起到离月球3.7亿英里的地方 ”“当然可以,我正想再带两个人一起去呢。”说着,12月1日22时40分到了,他们三位进了炮弹车厢,22时46分到了1、2、3、4、5、6、7、8、9、10、、、、、、35、36、37、38、39、40。一名工程师突然按动电闸,电流被接通了,炮弹呼的一下飞了出去,奔向月球......按道理他们应该在三天后——12月4日回到地球,可是到了12月11日还是没有他们的踪迹。到了12月14日,他们终于平平安安地回到了乱石岗。我想:现场的观众们一定不会忘记这次大-炮的发射。我想:阿当一定会把这次经历讲给法国人听的。尼切尔船长一定会把这次探险记载在他的航海日记里的。巴比康主席一定会把这次冒险之旅写成一本书,经出版社出版,全世界人民看。我还想:科幻小说家之父凡尔纳确实很伟大!人类登上月球已梦想成真。我要向他表示祝贺!篇二:这几天读了科幻大师凡尔纳的著名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读完之后酣畅淋漓。虽然这是本科幻书籍,但是书中所涉及的到的物理学知识却非常奇妙。书中的主角巴比康主席为了实现人类征服月球的伟大理想,使用了巨型炮弹将三名乘客从地球发送到了月球,最终完成了一项惊心动魄却无比伟大的实验。炮弹采用锥形的形状,为的是使用流线型减少阻力,也是为了三名乘客能舒适地居住其中。另外,为了发射一枚如此巨大,并且速度如此之快的炮弹,需要制造一门长约几千米的巨型炮台,更需要多得能塞满整整一层楼的燃料。看到这里,我内心不禁澎湃起来,原来任何一项航天工程都是千千万万个人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的结果。更令我惊讶的是书中炮弹飞行的理论。我原本以为如果想要到达月球,那么飞行器需要一直向外喷射燃料直至到达月球表面,现在才发现,原来每个星球都是有引力的,只要到达月球与地球引力的平衡点,之后月球的引力就会将飞行器吸引过去,而不需要飞行器自身的推力,甚至这时还需要反向喷气时飞行器的速度减小,为的是减少降落时的冲击力。这些理论真的是闻所未闻,我自己上网查找了资料,发现情况果真如此。此时我不禁佩服起这位几百年前的作者,他竟然能预言出人类航空的未来,而且他的理论还如此得正确,大师的确是大师。可是,书中也有不少漏洞,比如说过快的速度产生的摩擦力会使铝制炮弹过热融化,在太空中人不可能像平常一样在地面生活等,但是这些漏洞仍不妨碍凡尔纳的这本书成为科幻书籍的经典。现在,因为这本书的影响,我对天文知识很感兴趣,我希望以后能更加深层次地了解太阳系中各个行星的运转情况,更希望中国能早日实验登月的梦想。篇三:这些天,我一直在重读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每读一次都会被他吸引。这本书主要讲了位于美国巴尔的摩的大炮俱乐部,在南北战争后冷清了许多。俱乐部主席因贝·巴比康想出了一个发挥他们天赋的好方法——向月球“宣战”,将它纳入美利坚合众国的第四十个州!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却遭到尼切尔船长的反对,并下了不少赌注。在全球各地几百万美元的捐款雨点儿般地落入大炮俱乐部的钱箱后,向月球开炮的“哥伦比亚”大炮便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城的乱石岗开工了。这时,一个叫米歇尔·阿尔当的法国人要求置身于炮弹内部,飞往月球,并促使巴比康与尼切尔化敌为友,一同飞往月球。12月1日晚10点47分40秒,炮弹搭乘三名游客以16576米每秒的速度飞向宇宙,因一颗火流星的影响,绕月球一周后,在缓冲火箭的后坐力下,最终遗憾地掉回东太平洋的故事。看完这部小说,我不得不钦佩凡尔纳惊人的想象力。向天空垂直发射炮弹,不正是九十年后发射的载人卫星吗?阿尔当穿上潜水服,想在太空游泳的念头,不正是一百多年后的太空行走吗?在凡尔纳众多的科幻小说里,无不彰显他无穷的想象力和天文、地理、物理、数学、化学等方面难以衡量的知识。我特别喜欢一个细节:《环游月球》第十五章《抛物线和双曲线》里介绍,炮弹经过月球南极看到的山脉、大海、森林,后面还加上一句:“是幻觉,还是他们看错了,抑或是个光学现象?”,大概这样不会让反对月球存在生命的人掀起一波波浪潮吧。在钦佩的同时,我也欣赏巴比康和尼切尔的机智,在不到半小时之内就算好了炮弹的准确速度;也喜欢阿尔当的可爱,葡萄秧、多米诺骨牌,甚至是两条狗和六只鸡也被他塞进了十分拥挤的炮弹。此外,凡尔纳还塑造了另一个可爱的形象——俱乐部常任秘书长J.T.马斯顿。他身残志不残,永远忠实地跟随者巴比康。他大大咧咧的言语,冒冒失失的行为以及超人的幽默感,贯穿全文。读完这本书,我不禁遐想:如果我有幸登上炮弹,我一定会用相机照下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月球照片!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带给我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是一本值得永久珍藏的好书。1200字以上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