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父母》读后感800字

《孝敬父母》读后感

8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寒假中,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很多书,但让我感触最深,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孝敬父母》这本书,它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孝是所有人所极力宣扬的行为美德,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孝,他的道德就恶劣到了极点。对父母不孝的人,对他人不可能讲仁;对朋友不可能讲义,更不能忠于国家和民族。

《孝经》中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其中《孝敬父母》中有一篇是卧冰求鱼,让我深受感动,介绍的是穷人家的孩子王祥,他即是严格按照《孝经》上的五个规定去对待老母的。王祥的父亲早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王祥家中的生活非常拮据,一点儿微薄的收入仅能勉强糊口,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别的东西。有一年冬天,王祥的老母亲因过度操劳而导致卧床不起,虽然家里贫寒,但母亲十分疼爱王祥,好吃好喝的都先想到他。王祥也非常孝敬母亲,一直以来,两人相依为命,母亲生病后也不叫苦,更没向王祥要求什么,依旧每天拖着身体干一些杂活儿。看着老母老态龙钟、两鬓斑白的样子,心里十分感激,他发誓一定要好好孝敬老母,于是每天更加辛勤的劳作,尽其所能改善家中的生活。一天,王祥的母亲不经意间提到自己很久没有吃鱼了,若是有机会一定好好大吃一顿,王祥把母亲的这个愿望记在心头,决定满足母亲的愿望。当时,三九严寒,天寒地冻,王祥每天都到市场上转悠,但每次都扫兴而去。突然,王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自己去捕鱼,这样即新鲜又省钱。但河水全都被冰封了,要去哪里捕鱼呢?他看着厚厚的冰层,心中充满里焦虑。终于,王祥想到了办法,他毅然脱下子的衣服,趴在冰面上,试图用自己身体的热量来化解冰层,可冰层实在太厚了,很久很久以后,才渐渐融化,王祥已经冻得嘴唇发紫、手脚发麻,这时出现了奇迹: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跳出水面来,投进了王祥的怀抱。回到家中,母亲吃到了活鱼,高兴的乐不拢嘴,王祥也备感欣慰。

其实,孝敬父母,并不需要做出多伟大的事业。每天早晨,让我们用一句关爱的话语,一个亲热的动作,或让父母感受到我们任何一个微小的进步,就可以深深的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与孝心。

请善待我们的父母。

《孟子》读后感

800字 初一 读后感

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孟子在《滕文公》中道:“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孟轲长于辩论,但是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不若《墨子》般逻辑严谨。《孟子》中的论辩文,同样灵活运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应手的运用类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的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孟子》这种特点在一些长篇论辩文中,更是显现的淋漓尽致。孟子道:“吾力足以举千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宣王道:“否。”孟子道:“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就这样短短几句话,孟子让君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道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早就设下了圈套,就差一步一步走进陷阱的人儿了。又如“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样地向人说明道理,让人不得不服。

而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若是如此,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则,应是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百姓的支持,就算江山再大,也总有一天会被攻破。

孟子道:“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民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

由此可见,孟子对百姓是体贴入微。

气势浩然是《孟子》的重要风格特征。这种风格,源于孟子人格修养的力量。孟子曾在《公孙丑》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养气”是指按照人的天赋本心,对仁义道德经久不懈的自我修养,久而久之,这种修养逐渐升华出一种至大至刚、充斥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具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在精神上首先压倒对方,做到藐视政治权势,刚正不阿,无私无畏。写起文章,自然而然就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气盛言宜,是孟子内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气概,是《孟子》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同时,《孟子》使用大量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气磅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孟子》这本书使我一生受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四年级
读后感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