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读后感
在家里书架的最上面,有一本封面早已泛黄的书,封面的颜色是已经褪色的橘黄色,一个吹军号的红军战士侧身像成为封面的主角,这本书就是《西行漫记》--一本我父亲小时候的书。当我得知这次作业的时候,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这个红军战士的侧影--尽管我还是在高一的时候读过它。也许,曾经读过的这本书,还藏在记忆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刚读这本书,对它的名字感到很好奇,为什么叫《西行漫记》呢?难道不知道还有一本赫赫有名的《西游记》吗。后来上网查资料得知这本书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其实应该是《红星照耀中国》,尽管《西行漫记》这名字更诗意,我还是觉得前者更贴切些。
细读这本书,仿佛跟随作者的足迹,来到1936年的陕甘宁边区。年代的久远,让我们难免对有些文字感到生疏,可是这丝毫不妨害斯诺告诉我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这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通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广大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的接触交往,了解了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斗争业绩。
通过他的描述,我看到了一个此前虽有所了解却并不熟知的延安根据地。当面对误解和扭曲,红色中国的领导人敞开胸襟,热烈的欢迎这个远方而来的不速之客。无拘无束的告诉他他们所知道的一切。然后信任地通过这个青年,告诉全世界,在世界东方的战场上,不起眼的角落里发生的故事----在这里,西北的漫天黄沙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民主之风;滚滚的硝烟暂时退却,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革命气象。斯诺仿佛是带着一张白纸来到中国,而他笔下的周恩来、
彭德怀、林伯渠,直至毛泽东本人,都好像是在那白纸上画下的绚丽墨卷。这些此前国民党通缉令上的人物,突然之间活生生的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坚定、执着、深邃而不乏快乐和幽默,让人迷醉。这些红军领袖的个人魅力,也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以各种形式去同情或追随共产党,并为之流血牺牲的原因之一吧!
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斯诺还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扎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反映出当时当时的社会情况,折射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
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他们的思想,也由这些小人物的环绕,获得了更加人性的衡量尺度。如此的叙述形态,恰好在某种角度上符合了历史的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和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相互渗透、相互参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多维度、多方位的视角。
在书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由于有了一种思想武装,有一批坚决的青年,所以能够对国民党的统治进行群众性的斗争长达十年之久。他对长征表达了钦佩之情,断言长征实际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他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书中记载了斯诺与共产党领导人及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热情。他发现了一个"活的中国",他发现了隐藏在亿万劳动人民身上的力量,并断言中国的未来就掌握在他们手中。
回想起《西行漫记》,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书中所体现的红军精神——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不应是静止的,而是历久弥新的;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与同时期其他的同类作品比较,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第一本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向世界报导中国革命真相的书。美国新闻记者白修德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正是这种唯一性和特殊性,使得《西行漫记》的成功在必然性之外,还蒙上了一层偶然性的神秘色彩。“
今天,当年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新的长征与当年红军长征一样将是山水重重的漫漫征程,也将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考验。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新时期新阶段,应当高举红军精神的火炬,让曾经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光荣传统在新的长征中焕发出时代光芒,照耀着我们像当年的长征红军那样去不断开创出新的局面。在我们的学习中要坚持 “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怕吃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丰富我们的内涵,成为对社会的栋梁之才。
《西行漫记》读后感
久闻德加·斯诺和《西行漫记》的大名,今日有暇得以看到,第一眼看到这本书时,红色的略呈灰灰的书的色调,立即给人以“红色”的感觉,更兼有历史的厚重感,仿佛书面上一直有历史风沙在吹,显示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和对红色中国那份历史的把握。《西行漫记》又名《红星照耀中国》,当时因为便于在“白色中国”发行才译成西行漫记的,坦率地讲,我更喜欢红星照耀中国这个名字,觉得更有中国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响力和冲击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区参观学习,所以对书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观印象,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呢,时过七十年了,依然属于欠发达的地区,同事们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应,依然是一地干渴的黄土和太阳能晒开石头的缺水区。
翻开书本,心就平静下来了,作者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他的西部之行,而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一幅红色苏区斗争图浮现在眼前。作者运用欧美作家善用的描写的手法,以平视的角度,朴实的笔触给我们讲述着那段历史。朴实的语句却将东西方文学的区别体现的淋离尽致,当时这样的文章应该算作新闻或通讯了,而在今天就是一部传记了。
朴实的语句却感觉别样而新鲜,外国人看中国的革命对每个读者和关心中国的人来说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还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别样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这是对周恩来同志的描述。
“我开始有一点点懂得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这样毫不妥协地、这样不象中国人地进行战斗。”这是作者对中国革命的初步认识和认同(当然象中国人地战斗我们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战斗)。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这是对伟人毛泽东的描写——是一个喜欢憨笑的人。
从他的记叙中也让我们看到了极为难得看到的、很有点神秘色彩却极为悲壮的西路军的有关资料。西路军的很多故事、当然也包括很多女红军战士惨烈经过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在中国革命史上可能是绝无仅有的,当年的残酷是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而那种信念、意志也令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如果你感受过西北的风沙,有幸、有缘你可能在宁夏、青海依然能听到当地百姓将一种树叫“红军杨”,折断树枝略呈红色的液体慢慢地渗出来,百姓们说那是当年红军的鲜血,每一节树枝中间有一个非常规则的、鲜红的五角星,百姓们说那是红军当年头上的红五星。这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我们无须去分辩真假,而那段悲壮、惨烈的历史却是真实的,至今放在档案里、在百姓中间口口相传,而经济仍欠发达或者说贫困的当地百姓对红军的那份感情言语间听来让你落泪,你是男人也会的。
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吧,珍惜今天所拥有的,跟一位美国人——斯诺一样深爱这片红色土地或者说更爱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相似题目
-
《西行漫记》读后感在《西行漫记》中,看一个人使斯诺是极感兴趣的,斯诺对他赋予的评价有:“他显然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他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周恩来,这个中等身材,个子清瘦、骨骼小而结实的纯粹知识分子,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的造反者,他不仅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还具有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能力;于是乎,他不仅在斯诺眼里成为了一名罕见的狂热分子,也在我心中成了一名不可思议而可以膜拜的狂热分子。在斯诺的笔下,在周恩来陪着他走过安静的乡间田梗,穿过芝麻团、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周恩来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也同样相反,周恩来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狂热分子,而是谈吐缓慢安祥,深思熟虑,而且——他总是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的是实际经验——若非如此,他怎能成为斯诺眼中“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周恩来,是最为激进的共产党狂热分子之人,他在南方进行了多年的艰苦斗争,用步枪、机枪、铁锹对付轰炸机、坦克、装甲车,对付作为敌人后援的大城市的全部财力——我看见他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和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精神。在周恩来为共产党奉献躯体,为起义、革命挥霍生命的同时,他的生活是简朴的;在蒋介石悬赏八万元要周恩来的首级的同时,周恩来是无怨无悔的,周恩来,他是令我敬佩的一名激进、狂热分子。650字 读后感
-
《西行漫记》读后感很早就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西行漫记》这本书,但是好几年过去了,对于它也只是仅仅停留在听说的阶段。 进期利用这次活动的机会,我有幸拜读了这本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著作,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员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西行漫记》中,除了共产党领袖的故事,作者还特地描写了许多形形色色的黎民百姓。从斯诺火车上偶遇的老者,到飞夺泸定桥的敢死队队员,还有穿得破破烂烂、头上拖着辫子的农民,这些普通人的群像组成了红区真实鲜活的生活画卷。对于不了解红区的人来说,普通人在红区的生活状态,更能真实反映红区的状况,也更为可信。同时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生存状况的描绘,作者在开篇提出的问题也一一得到了解答。对斯诺而言,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主题,只是西方记者惯用的新闻表现手法。但他笔下普通人的群像和生活状态,却在无意之中为后来的史学家们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一个社会史学的视角。在斯诺笔下的那些小人物,看似不加拣析全部写出,但从他们的身上,却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折射出当时思想、道德趋向的光芒。这些人可能彼此互不熟识,只是凭借当时共同的社会舞台才得以彼此联系。但通过对他们群体经验的描述,却可以清晰展现出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如何由显入微地悄然推动着历史前进的脚步。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他们的言语和行为,他们的思想,也籍由这些小人物的环绕,获得了更加人性的衡量尺度。如此的叙述形态,恰好在某种角度上符合了历史的要求。它的意义,在于和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相互渗透、相互参照,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多维度、多方位的视角。与同时期其他的同类作品比较,斯诺的《西行漫记》是第一本打破国民党新闻封锁,向世界报导中国革命真相的书。美国新闻记者白修德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正是这种唯一性和特殊性,使得《西行漫记》的成功在必然性之外,还蒙上了一层偶然性的神秘色彩。与此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昔日的历史与今日的感动。8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西行漫记》读后感第一次从一个美国人的作品里了解到一段珍贵的历史。从埃德加。斯诺的四个月西北红色旅行,看到另一个侧面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更大的胜利。另我震撼的是在基于当时的延安,在1938年,《西行漫记》的结束语,斯诺先生就预言,帝国主义反动派一定会被这个新生力量所埋葬。另外,也了解到当时共产党不但领导红军加强部队建设,还了解到党还认真做好根据地的行政建设工作,不断研究做好经济工作,发行货币,搞好商务流通。紧紧把握土地政策,以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认真做好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不论身份,不计前嫌,只要是共同抗日都是我们的朋友。认真做好人力资源工作,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人尽其才。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力量。从十几岁的儿童到年事已高的村民,都是生力军。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发扬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写标语,唱快板,演话剧,每一名红军战士,后勤人员,都保持较高的革命思想纯洁。认真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领导和员工一个样,没有多少区分。共同远景就是建立了新中国,自己会种地的去种地,会做工的去做工。我想伟大的斯诺先生,正是基于当时解放区的情况,又和国统区的比照,才得出如此高瞻远瞩的结论。我们应该把自己的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5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西行漫记》读后感很长时间没有认真地阅读一本课外的书了,明显感觉到了知识的匮乏和思维的浅薄。借着这次机会,拜读了斯诺的大作《西行漫记》,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觉。埃德加斯诺在1928年来到了中国,接触到了文化领袖鲁迅和宋庆龄。斯诺称“鲁迅是教我懂得中国的一把钥匙”。在宋庆龄的安排下,斯诺千里迢迢越过战线到访陕甘宁边区,拜访了许多中共领导人,亲身经历了中国的红色革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成长和成功,正如这本书的英文名字——《RED STAR OVER CHINA》,即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让我很感兴趣的一点就是在西方人的视界里中国共产党和革命是什么样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党内的各式宣传和鼓吹,习惯了中国大地上善变的政治政策,然而来自资本主义国家的新闻记者目睹这一切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呢?斯诺到访红色中国,正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次直接接触,也可以称之为思想碰撞。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帮助我全面的认清这个问题。《西行漫记》讲述了斯诺在当时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和毛主席进行的长时间对话,获得了珍贵的红军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来到了红白两军的前线,最后回到北平,把通讯报道会变成了这本书。书中记录了在战争年代里一个美国记者跨越两个世界的耳闻目睹,夹杂着独特的西方记者的思想,适时点拨着我的思考。从少年先锋队到红军总司令,从普通的战士到革命领袖,斯诺对他们进行了丰富的描写。通过作者的描述革命者的特有品质让我们记忆深刻——“有某种东西使得个人的痛苦或胜利成了大家集体的负担或喜悦,有某种力量消除了个人的差别,使他们真正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但是却又发现存在与他们与别人共自由同患难之中”;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看到了伟人鲜为人知的侧面,对毛主席的描写有“嬉笑怒骂的本领是极其杰出和无法招架的”,让我们知道伟人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却是亲切近人的。从国民党的白区来到共产党的苏区,两种制度下的两种生活形成的鲜明对比,昭示了中国人民克服了消极的情绪,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地为未来美好的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生活战斗着,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现在看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着本质上的不同。资本主义者主张的是性恶论,正是利用这种与生俱来的私心来追逐更大的利益;社会主义者恰恰相反,根除人性中的污点,从人之初性本善的角度上有大家共同努力谋求共同的幸福。我想这种对比在斯诺的心理甚是明了。斯诺来到中国的时候,正是红白两区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对黎民百姓的生动描写,让我意识到,现在虽然已经不是刀光剑影的时代,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惊心动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先辈们为了今天美好生活的付出,他们是从一个怎样恶劣的环境里挣脱出来,并且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红色的新的世界,一个红星照耀的中国。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西行漫记》读后感斯诺以他充满热情和生动的笔触,记录了日渐成熟的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一点一滴。大到毛泽东对抗日战争的著名论断、共产党的基本政策,小到党员和民众的言语神态,《西行漫记》带给人们的就是真实的东西。不同于其他红色经典,这本书的内容如小说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实。用斯诺自己的话来讲“这些故事却是中国革命青年们所创造,所写下的。这些革命青年们使本书所描写的故事活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西行漫记》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苏区是当时全国人民最能幸福生活的地方,压迫的取消,陋习弊端的消除,造就了一个全中国最平等、最廉洁、最纯朴的苏区。在全中国乌云一片的情况下,这里独存光明,难怪有那么多知识份子,有那么多热血青年,抛弃原有的地位与财富,义无所顾的奔赴苏区。在斯诺看惯了的“消极的满足”的中国人中是“罕见”的,这种“神”让斯诺大为震动。他随后接触的那群经过长征红军战士也让他着迷,他这样写道“虽然几乎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也许是我所看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在中国,消极的满足是普遍的现象,但是快活这中比较高一级的感情却是罕见的。这意味着对于生存有这一种自信的感觉”。斯诺说:“有时我几乎不能相信,只是由于这一批坚决的青年,有了一种思想的武装之后,竟然能够对南京的千军万马进行了群众性斗争达十年之久。” 共产党那时的领袖们,他们是有气质,有风度,更是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前进的的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传奇的经历,绝非凡人。正是斯诺的讲述让我原本对革命者冷冰冰的印象现在却鲜活起来。首先是毛泽东,斯诺写到“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到深夜二、三点钟才休息。他的身体仿佛是铁打的。他认为这要归因于他在少年时代在父亲的田里干过苦活,要归因于他在学校读书的刻苦时期,当时他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织斯巴达俱乐部一类的团体。他们常常饿着肚皮,到华南山林中作长途的徒步跋涉,在严寒的日子去游泳,在雨雪中光着脊梁——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锻炼他们自己。他们凭直觉知道,中国的来日需要他们有忍受最大的艰难困苦的能力。”毛泽东从小就狂热的喜欢读书,大约18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就退学了,订了一个自修计划,每天到湖南省立图书馆去看书。他非常认真地执行,坚持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在这段自修期间,他读了许多的书,学习了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年轻时还登了泰山,看了孔墓,步行游历了湖南,在北海湾的冰上散步,沿着洞庭湖环行,绕保定府城墙走了一圈,《三国》上有名的徐州城墙,历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墙,他都环绕过一次。相比于毛泽东,朱德给我的震撼甚至更大,朱德年龄比较大,经历更为丰富。他早年上过云南讲武堂,后来又参加同盟会,跟随蔡锷推翻清朝统治,1921年就是云南警察厅厅长……甚至他还染上过烟瘾。一九一一年革命的失败和后来全国陷入劳民伤财的军阀混战,使他大失所望。他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更进一步,必须象俄国革命一样彻底,他从上海到北京再到上海不停地寻找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却一直无法取得联系,最后决定去德国研究军事学。搭船赴欧,经过新加坡和马赛,到了巴黎,最终在柏林找到了中国共产党!他在柏林住了一年,学习德文,然后到哥丁根进了一所大学,修了两学期社会科学,出席世界学生大会,环游欧洲,到了苏联,在欧洲一共呆了四年,到一九二六年才回国。除此之外,还有年得奖学金,法国英国德国都去过的周恩来;黄埔军校毕业战无不胜的林彪;九岁离家闯世界十七岁就带领饥民攻打粮仓的彭德怀;一把菜刀建立一个苏区的贺龙;留学到过日、美、苏三国,懂日语,能用英语演讲,俄语水平也很高的洛甫;徐海东、刘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权许许多多优秀的领袖……斯诺对这些中国共产党的年轻的领导人的采访,他们个人的经历,正像斯诺所说已不仅仅是他们的历史更是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甚至照耀世界。《西行漫记》,让我看到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是为人民浴血奋战的红军,是与人民打成一片的优秀中国共产党领袖,是一群一心意义为了民族生存,为了祖国的未来不断拼搏不停奋斗的年轻人,更看到的是中国的希望那些藏在我们骨髓中到危难关头一定会爆发出来的昂扬斗志。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中国共产党能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成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西西历险记西西是一只有很强好奇心的小蚂蚁,他遇事就问为什么。一天,他问他的妈妈:“妈妈,世界上都有什么?”他的妈妈说:“你这孩子,问题可真多!喏,墙上有一幅世界地图,你自己去世界地图上看看去吧。”但是西西和他的妈妈并不知道,那是一张被施了魔法的地图。于是,这只小蚂蚁开始了他十分奇妙的一次旅行。西西走到地图的下面,他抬头望了望,心想:哇噻!连世界地图都这么大,世界更是无法比喻,我先好好看看这张地图,以后到世界各地去游览。他先找到地图上澳大利亚所处的位置。忽然,他被一股强大的吸引力吸了进去,失去了知觉。当他醒来时,发现他的周围围满了形态各异的纸人,他们对它指指点点,并用一种它没有听过的语言交谈着。这时,走来了一位头戴金冠的人,大家纷纷给它让路,不难看出,他就是这些人的首领,他走到西西面前,国王居然懂得外面的文字,对西西说:“陌生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为何闯入我们的王国?”细细将它的遭遇讲了一遍,国王很同情它,说:“你先在这儿住一段时间,等过一段时间,我把送你出去。”这时,一个纸人慌忙地跑来,说:“报,巧克力国大举来犯,以攻我国首都了。”国王大惊失色,“巧克力王国,那可是全世界地图上最强大的国家呀!我们每年都按时进贡,为何还要攻打我们?”城墙外传来巧克力大将的声音:“快交出外来人西西,绕你们不死。”国王急得团团转,西西也为他给国王带来的麻烦表示遗憾。忽然,他眼睛一亮,问国王:“巧克力王国的所有东西是不是都是巧克力做的?”国王点点头。西西说:“那我就去吃了巧克力大将,所谓群龙无首,照样是一盘散沙,那我们不就大获全胜了吗!”国王连声赞叹:“好主意!好主意!”西西吃了巧克力大将,帮纸人国王打败了巧克力王国。国王为了感谢西西,特意派人将纸人王国和临国的门打开,看看邻国的人知不知道如何出去并派纸人大力士蓝朵和他一块去。西西和蓝朵来到邻国,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到处都是忙碌的玻璃人,玻璃人要说什么,对方都事先知道。西西和蓝朵看见几个玻璃人在那聊天,便很有礼貌的走上去,问:“请问,您知道怎样离开这吗?”几个玻璃人吓了一跳,说:“你们怎么突然说话?”西西说:“在我们那儿,蚂蚁们说话都是这样。”一个玻璃人说:“真不知道在你们那里怎么过日子。给你们介绍一下,我叫奇气诺,他叫皮皮乔,他叫啦拉诺。”“那么,你们知道哪儿有可以出去的门吗?”“这你们可算找对人了,我们带你去。”他们来到那个门前,刚要进去,只见天昏地暗,皮皮乔大叫一声:“不好了!地震了!”玻璃房屋纷纷倒塌,那个门也塌方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来到那个门前,只见那个门坏的稀里糊涂,无法修补。这时,来这旅游的皮皮鲁碰巧经过这里,他看到了愁眉苦脸的小蚂蚁,便驾驶五角飞碟带着小蚂蚁回家。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小蚂蚁都会想到在地图里的那段时光,他下定决心,下次一定要去别的国家看看。1000字 初三 状物
-
游园漫记春雨已过,烟雾朦胧,零星小雨在梅园占尽风情之际,我们便悄然而来。门口,“梅园”二字深深地刻在一块巨石上,说不尽的净秀与清丽。走进梅园,立刻一声莺转鸟鸣。几只灰鸟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姿势,“嗖”一声,扎进了丛林,消逝不见,却留下一串串的尾音。随即,几丛白梅先是引入眼帘,好一个冰雪林中著此身!枝干分明,勾勒出一幅动态的活画,冰肌玉骨的花瓣,又似互有一股清爽的凉意和淡淡的青绿渗透,而又袭来,果真是不同桃李。一树寒梅,故作雪花穿飞庭。袭来的凉意,立刻把我们引进了梅的世界。好一个白梅礼!越往里走,才能领略梅的清雅、纯洁。二十四番花信首,梅在早春的刺骨凉意中傲立枝头而不败。走至深处,先是眼前一迷,然后是心灵的迷离:红梅、腊梅、白梅相得益彰,枝干秀美。或掩面而笑,或尽情绽放,亦是含羞待放,亦是初露粉颊。或多或少,或浓或淡,或深或浅,或密或疏,总是这儿对称,那儿秀美。如不是亲眼所见,能闻得沁人心脾之香?如不是身心至此,能赏得美不胜收之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鸟儿迷离于此,峰儿醉了与此。那花瓣的色彩,总是粉里透雪,雪里透墨,人面梅花;那花瓣的质感,总是像布一样柔,像丝一样顺,十指余香。有的刚露枝头,还未褪去稚气:又有的尽展容颜,清秀挺立:还有的遮羞避人,像个小花球。无论如何,抬头遥望梅花,总是在花的海,香的洋中。略过几片梅园,径直走向梅画展——元植老师所在之处。一会儿工夫,已步入大门。一进门,便有股质朴之气。几幅墨梅泼洒在宣纸之上,竟有种真墨梅之势。人眼恍惚,睁眼明辨,只是一个飘逸在纸上,一个轻摆在微风中。往里走,墨梅画、瓷器、楹联,数不胜数也是美不胜收,充溢着淡淡的墨香。庭院梅屋,竟是如此清幽淡雅。眼前人便是元植老师,和善可亲,年轻而不乏睿智,落落大方,却很难把他与梅花化作联想,令人深信不疑。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问着,我却因为腿酸而无暇顾及。目光游离,在一幅字中读到了梅花坚韧不拔、凌寒留香、戒骄戒躁、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不正涵盖了梅花的全部内涵?它不是桃李,不会张扬;不是芍药,不会弄情。它只会在庭前,开出一角,给人以乾坤里的漫天清气。原来,这满屋墨梅,都在演绎着梅的灵魂。只声鸟鸣之后,我们出了元植老师的小屋,又开始四赏梅花。这次,不仅是看梅,还是与梅欢愉的聊着。8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西溪湿地欢乐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五彩缤纷的季节,秋天更是快乐的季节。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游活动。这次秋游,我们要去有“杭州之肾”美誉的西溪湿地游玩。它是一个美丽、干净的湿地公园,四季风景如画:春天绿意盎然,夏天荷花摇曳,秋天火柿高挂,冬天梅花傲雪。经过20多分钟的车程,西溪湿地热情地张开双臂迎接我们投入它的怀抱。我深吸一口气,哇,空气真清新!我抬头仰望天空,只见白云悠闲地在空中飘荡,像一群绵羊在慢慢地吃草。岸边芦苇随风轻摇,像一个个阿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树上不时传来一阵阵鸟儿动听悦耳的歌声,见我们驻足观望,它立刻停止了歌唱,真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首先来到西溪湿地博物馆。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展示中国湿地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馆内各个展厅向我们介绍了湿地科学知识、世界丰富多彩的湿地及其生态系统功能、中国典型湿地的奥秘、湿地面临的问题和威胁等。通过参观,让我们对湿地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参观完博物馆,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大家三五成群地坐在草地上。卢老师盖着一件衣服,舒服、悠闲地躺在大草坪上;孔老师闭目养神,靠在椅背上休息。卢老师突然建议说:“在草坪上打滚肯定很好玩,要不去试试看。”我一听,马上心痒痒了:从来没试过在草坪上打滚,应该很好玩吧。我立刻在草地上打起滚来。同学们随之加入了打滚的队伍。不一会儿,整个大草坪就变成了我们的“游乐天地”。平时,同学们除了看书做作业,就是课外兴趣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今天,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大家都尽情地玩,尽情地打滚,放松心情。卢老师见我们这么快乐,赶紧抽身从草坪上爬起来,抖抖身上的杂草,摘掉架在鼻梁上的眼镜,也打算加入我们的队伍。我站在一旁偷偷地想:卢老师这么大个人,滚得起来吗?别在我们面前出丑啊。只见她眯着眼,紧抱着头,骨碌碌地滚了起来。真没想到,卢老师还那么灵活,仿佛温习着儿时的功课。孔老师听见了我们嘻嘻哈哈的笑声,也走了过来。我们见孔老师过来,立刻把她拉到草坪上,让她也跟我们一起打滚。孔老师开始有些犹豫,大概怕毁了她的淑女形象。但是在我们的“逼迫”下,她只能乖乖就范。同学们欢呼着,雀跃着。孔老师也一扫之前的犹豫,顿时像变了个人,没想到平时那么文静的“她”居然也这么疯狂。我们欢乐的嬉笑声,始终没有停止,一直回荡在美丽的西溪……900字 初三 周记
-
西街印记我总是在心里问着自己,我究竟属不属于那条静默在城西的老西街?这,不是没有原因的。三岁时,我便从那条古老的街巷搬离,来到这座城市的一角。满眼车如流水马如龙,隔着玻璃窗看到的只是有气无力地闪烁着的霓虹,人们匆匆忙忙胡乱往嘴里塞几块面包后,又开始埋头苦干,甚至彻夜未眠,一切似乎都和模糊而隐约的记忆截然不同。那条铺满青石板的老街,那斑斑驳驳的石墙,那低矮简陋的土黄色的小屋,还有那在小巷中悠闲地牵着小黄狗踱步的人儿,似乎像驶离站点的列车一般,离我愈来愈遥远。心中的问题总想执着地一遍一遍地寻问,却随着时光的消逝越来越没有勇气,那条与老街相连的线,仿佛也随时间地消逝一点一点地被磨断。偶尔在电视上看到那条老街的身影,只能自嘲地和自己说:“好像没有在那儿住过一样。”——因为那陈旧的光影看起来是如此生疏。直到有一天,父亲提出要带我回去走走。去么?怕自己久久问不出口的问题得不到满意的回答,可不轻,就连这唯一能得到答案的机会也逃走了。我沉寂了一会儿,点头算是默许。一下车,一股熟悉而温暖的味道便直扑到我怀里,那是小花小草的清香裹挟着老街小吃的浓郁的气息。遥远的记忆仿佛一下子化成一湍急流,直冲到心底,竟激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一切好像都回来了,街上仍是铺着歪歪扭扭的青砖,街边的小土房还是那样小巧可爱,一只黄狗在街边的花丛前嗅一嗅,又迈着缓慢的步子走远。人们掇了条凳子坐在小店们前,对一碗热腾腾的面线糊吹着气,吃饱后不忙不慌地擦净嘴角,不紧不慢地踩着咣当咣当的自行车开始新的一天。不远处海关大楼的钟声悠远而清亮的回荡着,像是在替这风情万种的老街向我回答:“这儿;永远是你的家。”火车驶离了站点,终有一点又要缓缓进站。当我又站在整齐划一的水泥板上,心中的答案却愈发坚定:心不移,身在何处又何妨?即使我不再提起那个问题,老街也总用她不改的容颜温柔地回答,始终给怀旧的我以浓浓的慰籍。750字 初三
-
骑行记马陵村是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可我便出生在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中,身份卑微并没有给我带来痛苦和挫败,而且却给我人生中带来了第一笔财富。几年前,我们家添加一名新成员,一匹棕红色的马,才刚刚出生一年,就被人从吉林贩卖而来。也许是缘分注定,我和它就这么相遇。在之后的一年里我和他逐渐培养出感情。每天下午便是骑着它在村里的马陵山肆意奔跑。这是一个硕果累累,北雁南飞的秋季,我在马背上稳稳的坐着,恰逢戴胜鸟飞过头顶,仰望天空,一股不由自主的惬意涌上心头。一切显得如此安静,像一幅画,固定而又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又想一篇诗,内涵而又变得如此活泼。不知不觉中,秋雨习习,打在脸上,打在马背上,打在路边的小草上。不安分的他来回走动,不知道是在寻找什么,还是吃饱了开始游玩。夕阳西下,红色的余辉照亮了整片大地,也许真的是太阳公公累了,月亮姐姐今天早来了一会,但天还没有黯淡,我便独自享受这份静谧……“儿子!”一声粗犷的声音险些将我从马背上震下来。应该是老爸喊我回家吃饭了,一转头,是别人。我和他便聊了起来。“孩子,看见我儿子没,这混小子一天疯到晚,不回家,回来看我不剥了他的皮。”我顿时发愣,好像我就是他的儿子。“嗨,看见没?”“啊,没没没。”他便沿着山腰,再次离去。“我自言自语道:”我小时候差不多也是这样吧,嘻嘻。“不禁笑了一声。于是我就再次肚皮朝天,躺在马背上了。这次真的是老爸喊我了,月亮已经也夜交相辉映,显得这夜有一丝丝恐怖而又寂静。我最害怕黑暗,即使老爸在一旁为我牵着马,可我的心还是像这颠簸的路,忐忑不安。老爸能看透我的心思,让我到他背上来,我依从他的意思,让他背着我,趴在老爸坚实的后背,有些许安全感,想起了和那位父亲的谈话,我真正的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含义。老爸在我人生中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他虽然有时候脾气很坏,但也是为我好,这里忠诚的祝福老爸一生平安,不要为小事而烦恼,要笑颜常驻啊!7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西顿动物记》读后感《西顿动物记》从两个方面来写:一个方面写出了小动物们的天真可爱和它们的勇敢,另一方面写出了人们的残忍并且讽刺了哪些残忍的人们……人和动物的命运应是平等的,但为什么他们的待遇会不同呢?人类不停地向动物索取,但再回头想想,我们给了它们什么呢?唉!如果继续这个样子,终有一天世界上的动物将彻底灭绝。到了那时,动物都没了,人们高兴吗?答案当然是不。那么现在还要这样做吗?等到以后,想回头就晚了!我们可以适当地索取,也要适当地付出。就如同书里让我十分感动的一篇故事:《樱花树下的爱》。故事讲述的是作者家养了许多猫,但他最喜爱的就是阿宝,因为它是一只善解人意的一只小黑猫,在主人最伤心难过时它总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安慰他。作者在它离开时把它再在了一棵樱花树下。我相信这棵樱花树下一定蕴含了作者与阿宝的爱。作者对阿宝做了很一点,阿宝却为了作者付出了很多。有时候人需要动物在身边陪伴,动物也需要人在身边照顾,互相安抚不是更好吗?有时人和动物之间相处久了以后就有了一种特殊情感,让大家快乐地在一起生活!对动物好一点,关爱动物,它们心中也一定会感激你的!400字 初一 读后感
-
《鲁西西传》读后感《鲁西西传》刚拿到手里的时候我一看这么厚,不知道要看几天才能看完,没想到一看就停不下来,故事生动有趣,总想看接下来的故事。用了一天我就把这本书看完了,看完以后还回味无穷。《鲁西西传》这本书里面都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它们把我带入了鲁西西的世界。我最喜欢《鲁西西开始远航》,这里讲的就是鲁西西见到了阔阔船长。他的军舰是要在开到别人的心里。有些人心眼小阔阔船长就会帮助他们把心理的疙瘩解开。我通过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要心胸开阔,不要把鸡毛蒜皮的小事放在心里。我们也要像阔阔船长一样帮助别人,开导别人,让身边的人都能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我觉得里面最好玩的故事是《蛋糕公主》,这里讲的是鲁西西进入了一座用蛋糕做的宫殿。里面的一切都是蛋糕做的,就连公主也是蛋糕人。鲁西西那时候还正饿着呢看见这些蛋糕就更饿了。鲁西西实在忍不住了就给蛋糕公主说了她很饿。可是,蛋糕公主从来没有吃过饭,所以也不知道饿是什么。鲁西西开始给蛋糕公主讲什么是饥饿,蛋糕公主听了就开始着急了,她问鲁西西能吃什么,鲁西西说他在这个宫殿什么都能吃。公主就让她吃了花瓶、吃了梳子,干脆让鲁西西把桌子吃了。我觉得蛋糕公主很可爱,也很善良,我很喜欢她。读完这本书,我觉得主人公鲁西西是一个善良、勇敢、敢于冒险、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哥哥叫皮皮鲁,虽然学习成绩差一些,但是他勇敢、善良、天真,也是个很有趣的小男孩。他的故事都在《皮皮鲁传》里也很值得一读哦!600字 读后感
-
《鲁西西传》读后感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它叫《鲁西西传》,希望你能喜欢它。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鲁西西的小女孩,在她的身上发生了许多事情。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她和一瓶奇异的护肤霜的故事。 鲁西西的爸爸从国外带回来了一瓶护肤霜。有一天,她发现了这瓶护肤霜的秘密:只要涂上它,想变成谁,就变成谁。她用这瓶护肤霜变成了一位老奶奶,揭穿了张全全和赵彬彬的秘密。同时也让她的哥哥皮皮鲁没有背上撞伤老奶奶撒腿就跑的罪名。她的哥哥皮皮鲁又用这瓶奇异的护肤霜变成校长,让全校的老师去开会,并且让老师们每天放学不给孩子们留作业。后来,这所学校的期末成绩竟在全市排上了第一名。 后来,鲁西西怕徐阿姨的妈妈听到徐阿姨去世的消息会受不了,又用护肤霜变成刚去世的徐阿姨,去照顾徐阿姨的妈妈。为了好好照顾老人,她和家人商量好了每个星期去徐阿姨的妈妈家住一晚上。最后,皮皮鲁还让全班同学都用了一点护肤霜,让他们的爸爸妈妈看见了他们长大的样子,顺便也看看他们的梦想。 这本书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果你有时间,也看一看这本书吧。4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鲁西西和红汽车险记》读后感几天前我看了“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鲁西西和红汽车险记》。郑渊洁是中国文坛的传奇人物。他从1978年(23岁)开始创作童话的。1985年(30岁)创办专门刊登其个人作品的《童话大王》月刊。有“童话大王”的美誉。他笔下的皮皮鲁、鲁西西、罗克、舒克和贝塔影响了两代中国孩子。《鲁西西和红汽车历险记》讲的是一只小布熊、一只泥猴、一个木头警察、一个瓷人和一只小青蛙的故事。他们开着红汽车(玩具)出去玩,打算天亮回家。可是回家时迷路了。在河边突然遭到老鼠袭击,善良的大乌龟急中生智,驮着红汽车及车上的乘客下水,老鼠退了回去,可是大乌龟游进了海里,找不到路(岛屿,因为大乌龟累了)了。突然被渔夫捞到,给他儿子折腾得很惨。最后逃走了。准备坐船回家的他们,误上了前往非洲的船。最后尽力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他们的家——中国。令我影响最深的是红汽车“出走”前。“出走”前是这样的……一个月前的一天晚上,小布熊对泥猴说:“老呆在屋里,没意思,我真想出去玩玩。”“真的?那我带你出去玩!”泥猴挺喜欢小布熊,别看小布熊是女孩,可一点不娇气。“怎么出去呢?”小布熊发愁了,她的头很大,走路太慢,还净摔跟头。“我开汽车带你去玩。”泥猴用手指指凳子旁边的那辆红色的小汽车。“你会开吗!”小布熊故意问。“当然会!你忘啦,昨天小主人还把我放在驾驶座上,不是我还开着它钻椅子的吗!”“可你撞墙啦!”“嗨,那是我故意撞的,我想试试墙结实不结实。”泥猴脸红了。小布熊撇撇嘴,心想,你就是不会开我也不怕,反正我是布做的,撞不坏。“我也去,有我的座位吗?”木头警察也憋得难受,想出去玩。泥猴不太愿意。他觉得,像他这样水平的司机,让警察坐在车里,不大方便。“当然有!”小布熊爽快地答应了。“我也去。”一个娇滴滴的声音传过来,是瓷人姑娘。泥猴最不喜欢瓷人了,他看不惯她那模样儿,整天就知道打扮,娇里娇气,胆儿还特别小。“我们可不是出去玩儿,是去探险!”泥猴吓唬她,还做了一个头撞墙的动作。瓷人迟疑了。“别听他的。就是出去玩儿,咱们也一块儿去。”小布熊觉得人越多越热闹,她对瓷人说。泥猴除了在心里说了一句“讨厌”外,没别的办法。《鲁西西和红汽车历险记》有20章。如果把它当成一篇文章,那我刚刚读的那一个小片段,在人们沉浸在有趣的文章中的时候,介绍了时间,人物和起因。开头很幽默,这是我喜欢的开头方式。她们跟着老鼠们来到一块大石头旁边,只见两只老鼠敲敲石头,石头自动挪开了。一个洞口。洞里黑酸酸的,小布熊和瓷人的眼睛半天才适应过来。转了一个弯,亮了。一座大厅。鼠王坐在大厅中央的椅子上。鼠王好奇地打量着两位俘虏。“你好!”小布熊对鼠王说。“你……好……”鼠王惊讶了,他没想到小熊会主动地先向他问好。尽管是俘虏,可毕竟是只熊呀!“你的宫殿真漂亮!”瓷人四周打量。有人夸他的宫殿漂亮,鼠王更高兴了。小布熊和瓷人经历了罗马狼雕的故事之后,不再以种类划分好坏了。“请……问你们从哪来?”鼠王很少说“请”字,不大习惯。小布熊把红汽车的经历简要地讲给鼠王听。鼠王大开眼界,他在心里很佩服面前这两位俘虏。他觉得她们活的挺有意思。“我想帮你们。”鼠王忽然说。“我们的库房里有一只气球,有胆量的话,你们可以坐气球飘回中国去。”鼠王说。我又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语言礼貌,成天干坏事的老鼠,也有善良的一面。这本《鲁西西和红汽车历险记》很好玩,五个伙伴团结一心,环游世界。有机会,你一定要去看看。浦口2中初二:龙星赢1200字 初二 读后感
-
红色西沟行今天,阳光明媚,我们五年级全体师生徒步来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西沟。一路上,没有城市的喧哗,只有我们在歌唱,放眼望去,翠绿色的起伏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入海的波浪,无穷无尽得延伸到遥远的山尽头去。不知不觉来到了西沟,陈校长组织我们照相,三个班三个班的照相。我们照完了,在班主任王老师和语文老师贾老师的带领下,去西沟展览馆。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去,一进门首先看到了西沟沙盘示意模型,解说员先解说李顺达的一生,李顺达出生在河南省林县东山底村,在首届群英会上,李顺达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1951年李顺达第三次见毛主席。1952年李顺达又被评为“爱国丰号”“新中国农民号”。随后,又为我们讲解申纪兰。申纪兰在1930年出生在平顺县山南底村。14岁的她参加了灭蝗虫战役。山西省出席全国第一届人代会的四位女代表:胡文秀,郭兰英,李辉,申纪兰。2000年3月江泽民亲切接见全国劳动模范申纪兰,并称她为“凤毛麟角”李爷爷和申奶奶你们永远是我心中的活样板,是我追求理想的助推器,是我万里征程的鼓风帆,我要像你们一样脚踏实地,做一个平凡忘我的普通人,追求高尚,做一个真实,大我的人间仙!山西长治平顺县实验小学五年级2班五年级:黄欣雨4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漫行雪疆南方已是千里冰封.冰像浆糊一样,涂着被冻得龟裂的土地,刑撒在伤疤上的盐一样。天灰灰的,紧紧贴着地;地白茫茫的,紧紧地衔接着天,天地像难分难解的白粥。电停了,车停了,水停了。所有的繁华都被魔幻般的水晶凝固了。收拾好行装,吃过午饭,我和两为同学登上了回家的行程!路很滑,冰裹着路面足足有十米厚,固若金汤.鞋趴在冰面上,一寸寸地挪,总怕跌倒.走久了,水就渗进鞋里,冷极了.再走一会儿,便麻木了,毫无知觉,几个寥寥的身影就像银装素裹的世界的几个黑斑,渐渐在别人的视线中飘渺、模糊、遥远!路永无休止地在山间蔓延,一山放出一山拦,但每个转弯都有着自己的奇特.想着:下一个拐弯就是家了吧,却又舍不得让人流连忘返的山色,只好让它在遥远中清晰!路旁的杂草用焦黄而柔弱的叶子支撑着冰的重量,有的半露半藏;有的被尘封了;有的仍在迎风俏立.抬眼望去,它们参差交错,零星地分布在路边.走上去发出“铮铮”的响声,如刀光剑影的呻吟.尔后,冰晶便横七竖八地散落在草丛中,草又恢复了往日的风情,拖着疲惫,迎风招展!弥眼望去,大地像苍苍莽莽的荒原.偶尔,几只飞鸟掠过.为天空和大地拉出一串音符!路边的树,冰肌玉骨的,所有的枝丫都被涂上了透明的胭脂,何止树枝,整个大地都被抹上一层脂粉!枝条尽力舒展,远看就像一簇簇雪白的鹿茸在骄傲地昂首,直至再也不能承受生命的重量,从树干上脱落下来,像一颗小小的彗星撞在地球上,发出犹如玻璃破碎的声音.我惊谔地回头,还好,自己没打算在那棵树下休息!山紧紧地搂着谷;谷安恬地偎着山,像生死不离的伴侣,而人就走在山股交界处,仰望是重峦叠障的白色森林;俯观是曲折回环的幽谷。让人置身于诗的情怀、画的意境中!苍松仍然那么不可一世地盘踞着.虽然它浑身缟素,但是目空一切的它,依然沁出浅浅的绿意,这也许是岁寒三友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吧.它不愿舍弃一枝一叶,让自己的身躯去肩负荫妻萌子的责任.除非,它被风雪连根拔起,否则,叶子和枝条是毫发无损的,松是男人的树,有男人的沧桑,男人的气度,男人的伟岸和执着!天是灰的;地是白的;路是黑的,水是绿的。万物被冻结时,只有水是那么自由地徜徉,那种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永恒,就像时间!离家近了,话就多起来!有时我们感慨史海沉钩;有时颂喻江山如画;有时又对自己的壮举感到不可思议!突然,他问我:“假如,你最爱的女孩离你而去,你会怎样?”我一怔,像被电击了一样.也许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或者,他是在问自己。他知道的在我的心底,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了,可是他却仍要问起,像一个心灵的考官;亦或一个审问良心的看客---无动于衷地麻木着;还是,他仅仅是那个逝去背影的代言?然而,关注她、了解她的渴求却有增无减地在脑海中回旋!路太弯了,现在感觉自己好像踩在一只黑色巨蟒的背上一样,一点一点地滑!我很清楚,他可以为她代言,我可以向他打听她的一切.然而,我没有.我该保持这种触手可即的遥远,还是若无其事地缄默?我选择了后者,因为距离是魔鬼,会把心扯得支离破碎!听得很清楚,我却问了他三遍,用以掩饰自己的不安,伪装出泰然自若的样子.我想:我应该用一个句子,既能表达自己的心境,又能回答他的困惑!“哦,是这样啊!我只能说声祝她幸福,毕竟‘无可奈何花落去’了嘛”“嗯,”他若有所思,然后补充着说,“似曾相识燕归来”.继而,各自沉默!我不知道他是给我暗示什么,还是单纯的卖弄风雅.对着人世的悲欢离合,我们只有无可奈何.就像我们无可奈何地走在苍茫的原野,大地又无可奈何地披上寒冷的嫁纱一样.在世界的风云聚变中,我们无法逃离,就只能逆来顺受.萍水相逢,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岂是似曾相识的只言片语说得清、道得尽的燕归来了有有何用?繁花已散,它便只能对着那堆狼藉的落蕊哀啼.曲终人散的寥落便如这缕烈酒似的冬风,痛彻心扉!或者,等待的不是芳花,它的心已伴明月逍遥,只留下归燕独自把酒东篱!或者,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当它真正找到时,再回首,物已成空,只有捞出碎瓣埋葬!都说柔情似水,为什么她偏偏又是无情的?这是否是她在我心中永恒的原因呢?“哗”的一声,一辆画滑雪车撞到我脚上,抬头一看,袅袅的清烟徐徐升起,孩子的欢笑、鸡鸣、狗吠搅动着我的神经,才知道,自己已到家门,竟忘了何时何地与他俩告别!1200字以上 高三 写景
-
漫行天坛公园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之一,是明清皇帝孟春祈谷和冬至祭天的场所,遇上干旱少雨的年份,帝王们还会在圜丘进行祈雨。可以说,天坛是作为皇帝的天子与天沟通交流的场所,是天子离天最近的地方。如今,天坛变成了普通民众休闲怡情的公园,寻常百姓皆可以尽情饱览祭天建筑的风骨气势,可以尽情呼吸丛林间新鲜和畅的气息。清晨,沐着清新明丽的晨光,我们由北向南进入了天坛公园。满园皆是高耸参天、郁郁葱葱的柏树,多数森森古柏皆是明清时栽植的,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树干黑褐,清癯苍古,树荫如盖,遮天蔽日。柏树丛下全是养人眼的青青草坪,草香暗暗浮动,这里的草坪裁剪得短小整齐,承接了柏树枝柯间洒下的斑斑驳驳的阳光和点点滴滴的雨露,一丁点儿枯黄的草叶都没有。青草的翠嫩与松柏的墨绿相映衬,叠加成了靓丽与厚重的和谐统一。石子、水泥铺就的林间道路皆纯净光洁,清雅幽深。园中有各种各样毛羽缤纷、形态不一的鸟儿啁啁啾啾,更显环境的清静了。我们穿行林间,随处可以看到园中晨练的风光,人们步履稳健,神态安详地散步、打拳、舞剑、耍三节棍、踢毽子、跳扇子舞等等,锻炼的形式不一而足。其中有好些八九十岁至百岁的寿星老者,鹤发童颜,清奇磊骨,精神矍铄,苍老的脸上刻画着淡定从容的印痕。处在如此清静优雅的环境中,吐故纳新,人怎能不长寿呢?天坛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体现“天”的至高无上。天坛主要建筑的布局,从南向北排列在中轴线上。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为内坛和外坛,整体造型像个汉字“回”字。建筑整体以圆和方为主,两重坛墙的南侧为方形的,北侧为圆弧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理念。我们先游览了天坛内坛的主体建筑——南面的祈年殿。祈年殿坐落于高六米的三层汉白玉圆形栏杆之上。它的整体造型是三重檐鎏金宝顶的圆形大殿,由于蓝色象征蓝天,所以祈年殿檐被漆成了深蓝色,铺砌也用蓝色的琉璃瓦,显得高大巍峨,气势非凡。祈年殿底座是圆形的祈谷坛,明清皇帝每年春季在这里进行“祈谷大典”,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进入祈年殿内,可以看到天花板雕饰了彩绘的“九龙藻井”,有雕刻得神态生动活泼的“龙凤呈祥”的图案,行云流水般的精细雕饰令人不禁赞叹古代工匠技艺的妙绝。祈年殿的修建蕴涵了许多层意思:殿顶周长达三十丈,代表一个月有三十天;殿中央矗立的四根沥粉堆金的壮观大柱叫通天柱,代表一年有四季;中层耸立的十二根金色大柱,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外层有檐柱十二根,代表一日有十二时辰;中外层柱数相加为二十四根,代表一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三层的柱子相加共二十八根,代表了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宿;加上柱顶的八根短(童)柱,为三十六根柱子,代表了三十六天罡;宝顶下的雷公短柱,是皇帝一统天下的象征。继续向南前行,便到了坐北朝南,圆形围墙的皇穹宇,它的南边还设了三座琉璃门。皇穹宇主要是供奉圜丘坛祭祀神位的场所,是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大殿由八根雕花的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错落有致,匠心独运。殿中央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的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的牌位。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光洁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有三块石板,关闭皇穹宇的门窗站在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一声回音;在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两声回音;在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以听到三声回音,这就是著名的三音石。皇穹宇的围墙是回音壁,墙的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砌成的,墙面光滑齐整,墙的弧度规则划一。如果两个人分别贴墙站在东、西配殿后,一个人靠着墙向北边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传播,传到一、二百米墙的另一端,不管说话声音多小,都可以清清楚楚地从对面听到,声音悠长清晰,富有情趣,这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回音壁”。天坛的北面是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形圆象天的露天三层石坛,是皇帝每年冬至祭天的地方。圜丘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扩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是一块圆石,外面铺着扇面形的九圈石块,内圈也是九块,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皆用“天数”,即九的倍数。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九重天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至高无上,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显示天子的皇威。圜丘坛的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层栏板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合为一年360周天的度数。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9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游览完天坛南北中轴线上的三大主要建筑:祈年殿、皇穹宇、圜丘之后,我们又穿行于森森柏木丛里,观瞻了皴枝嶙峋,仿若九条栩栩如生的虬龙攀附缠绕的九龙柏。游人们惊讶于天坛集众柏之大成,争相与各种虬枝蜷曲、奇形怪状的古柏合影。最后,在柏林荫翳,芳草绵延的天坛西边,我们又浏览了城濠环绕的一宫室,它是皇帝祈谷、祈天前居住并斋戒沐浴的斋宫,梁枋斗拱皆富丽堂皇。接着,又来到了管理祭祀乐舞的神乐署和圈养祭祀牲畜的“牺牲所”。迷蒙阵雨飘飘洒洒,浸润着雨雾缭绕中的天坛各殿,滋养着苍老的柏树和茵茵芳草,大约是游人们的欢悦祈祷带来了雨吧,今年风调雨顺,年景不错,我似乎闻到了稻谷的馨香。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环境优美,建筑特色奇妙的天坛公园。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
-
《南京大屠杀》漫遐记对于南京大屠杀很久很久以前我就有了解,久得我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时候了。没错,只要是想起南京大屠杀,那就无疑是像在地狱深渊一样的黑暗,那一天也许是比我想的更为不可思议更为血腥的场面,我所能幻想到的也就是无穷无尽的血水汇聚在一起,从黑压压的、层层叠叠的尸体中汩汩而出,然后在月色下,鲜红的火把照亮日本侵略者狰狞的容颜,最后了无人烟的荒山上就燃起了一大片绚烂得绝望的红光,像一朵彼岸花一样蔓延。整个南京城。绝望地哀嚎。然很多年的一天,我重新认识了南京大屠杀,是翻开初二的语文书,用着与当年不同的心态,怀着不同的遐想学习的一篇文学通讯。没错。那就是一个叫温书林在一九八几年的时候偶然看见一个发疯老太后牵连到南京大屠杀后一时悲愤挥笔而下的着作。……“我非常希望杨老师搞快点讲南京大屠杀。”先不先就看看过南京大屠杀那一篇文章的同学们这样说。我早已看过也什么都没说,但内心同样戏谑着,有一个原因也许也只有那一个原因,在《南京大屠杀》里英格尔小姐的日记和温书林自己的文字里有很多“少儿不宜”的东西,也许是想多了但那的确是事实,就像在初一时候的生物课一样,老师非要也只能跟你讲精子跟卵细胞是怎么怎么在人身体里结合的,而不会讲xxoo的事,看,多么隐晦,然可能几十年后要到了xxoo的时候也只能看关于H的东西吧。毕竟这个是人人都必须会的……。所以诸位很戏谑地要看语文老师要怎么讲这么“少儿不宜”的东西。可能要大家失望了,那个语文老师很淡定地讲出了那些打在小说网站就要变成xxx等隐藏内容的文字。是南京大屠杀啊,一次那么残酷的、留在中国之心的疤痕,就算愈合了也得不到慰藉。可是当我写起这一篇文章或者是你们看起这一篇文章的时候,你们,远离那个战火纷飞的,衣食不饱的年代的人们,Ofcourse,也包括我自己在内。就算是我将南京大屠杀写得多么惨痛,把日本侵略者骂得多么猪狗不如惨无人道,我们依然也是一笑了之或是小小的哀伤而已啊。因为那个年代我们不曾经历,因为那个年代我们不曾看透而且对于现在的我们也不必去了解太深,就将那个黑暗的日子死死地记住然后填在考试卷上,comeon!Wearewon!其实我写南京大屠杀没有什么太大的要告诫警示各位或是让大家记住经历了南京大屠杀的我们以后的路该怎么去走。经历南京大屠杀的不是近十年的人。至少不是我们。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在贬义地在表达心中的想法,纵使我现在也很嘲弄和戏谑之类的负面情绪。纵使有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念馆,人们也只是把它当成了一个旅游景点来看待,或者是它的本质就已经变质成了一个这样有着历史含义的旅游景点,到时候人们会说,啊,这个就是南京大屠杀的纪念馆,然后导游会继续介绍有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事件,日本压根不承认他们做过有此事件,甚至虚构污蔑共产党。什么玩意!然后听导演说的人们也许会愤愤地摩拳擦掌,也不知道他们心中是否有一种恨,或者有一份感悟,再或者,像一个隔岸观火的人。说起南京大屠杀当然也就得说说小日本,哈,可以不说是“说说”了,小日本最开始的雄心壮志乃收复整个亚洲达到他们统治世界的梦想,仍谁知道了都觉得这个狗日的日本是不是屎吃多了发疯了啊?而日本侵略中国当然也不是一份偶然而是必然的,因为地理条件到那里去了,所以中国便有了此灾难,八年啊,整整跟日本打了八年的游击,要不是日本惹了美国,日本也许遭得还没得那么凶。一直觉得小小共产党慢慢壮大的队伍与强大却鲁莽的日本军打而且打赢了是个刻在岁月里永远不风干的奇迹。以至于我想起近年来的抗日剧越拍越振奋、越拍越神奇、越拍越离谱,后来简直就成了奥特曼打怪兽的终极版,后来还整成了偶像剧,是吴奇隆主演的,可能有人看过,名字我记得不太清楚了,举个例子,就是那部“偶像剧”里面那个战车啊,哪里叫战车啊,又是飞墙(我看救人的时候飞过的那个墙有你家门的两倍高都还要高点)又是高空旋转,还带着自带炮,我擦,那个东西叫战车啊?尼玛的比飞车还牛,太假了,假得伤心啊。不过你再想想,反正不管制片方怎么整,总之中国到最后还是赢家,所以不管怎么拍怎么夸张还是对了的,甚至说不违背常理。再议日本的靖国神社,我一直在想啊,那个靖国神社,日本那些个狗杂种一点都不考虑世界人民的感受,把二战时期本是一些千古罪人的人弄成雕像拿来跪拜,近期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靖国神社拉尿的图片,然后有个日本的就用枪对着他,那个牛逼说:“老子高兴激动你要咋子!”哈哈,不知道是哪位p图帝p的还是怎么的,总之很敬佩。为什么现在日本好像在表面上已经跟中国和好了,但是在内心的深处我们,属于中国人,永远都不会原谅日本吧,这是心照不宣的秘密,我们已经把日本放在轻蔑和无所谓的地步,无论日本是对是错,在我们面前都是小小小得不能再小的蚂蚁,我们甚至有歧视日本的心态,就算日本再强大再怎么是中国人我想都会在前面加个“小”字。咋的,日本本来就小,虽然小的不只是它的地盘而已。有了日本就不能忘了美国(ps:没果),好像这个日隆的国家真的是怀着对抗美援朝时候的恨还是怎么的,你看出来没有,中国跟日本闹的时候,美国站在日本的一边;中国跟德国闹的时候,美国站在德国一边;不过现在中国仍然跟日本闹关于钓鱼岛的时候,美国仍然跟日本好。我看他们就是一对不离不弃的好基友。美国明里暗里一直一个叫中国的美女叫板。干脆把钓鱼岛炸了算了,哪个都不要算了,真是的。我最后所说三句话。包括我前面那一句。我要说的都说完了。初二:雪沫狸1200字以上 初二 读后感
-
罗浮山漫记今年我和爸爸、妈妈、舅舅去罗浮山了,那里是惠州市博罗县的一个旅游景点。苏东坡的“罗浮山下四时春”是最好的写照,那里风景优美,四季鸟语花香,一个令人神往的好地方。下午两点左右,我们进了罗浮山大门。这个时候爬山怕是已经来不及了,也好,歇一会儿,顺便就想想还有什么其他节目。“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可惜我们来的不巧,苏东坡吃荔枝的那种美好感受,我们现在是不能亲身体验的了,只是想着那一颗颗鲜艳清香的荔枝就嘴馋。从山下面那边来的一个热情的老爷爷告诉我们,天气热,可以去游泳,降降暑。说做就做,就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就出发了。我们的车子经过二十多分钟山路的颠簸,山坳间传来了隐隐约约了流水声,老爷爷说,这里就是游泳的地方了。一阵阵欢乐的戏水声、夹着流水声,鸟在天空飞翔鸣叫,仿佛成了一曲和谐的大自然交响乐。游泳池就在山涧之间,水清澈见底,我看见了就想跳进水里畅游一番,难怪那么多人喜欢来这游水。换好衣服下水了!我妈妈不去,还是被我和爸爸劝下来了,我妈妈不会游泳,只好租了一个游泳圈了,大家换好衣服,下水了!用水浇浇身子,好凉哟!好爽哟!我游到了中间浅的地方,跟舅舅打起水战来,我好几次沉下水底去了,还有几次被呛到了。“不玩了!不玩了……”我大声喊道,可把舅舅乐死了。渐渐的,我肚子“咕噜咕噜”的叫起来了,天色也渐渐的变暗了。我们就在岸边的一家饭馆坐了下来,伸伸懒腰,扭几下脖子,一切都是那么自在,安然。初夜的华灯也上来了,归去游人的背影,几盏灯火,在野外的水池中拉下长长的影子,像是一幅山水墨画。不一会儿,我们的菜就上来了,山间野菜,淡水鱼,老家土鸡……,一桌子客家风味,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大家说着笑着,从天上到大自然,从远古到现在到未来,花鸟虫鱼,野草百兽……你一句,我一句,说不完,讲不尽,欢快的笑容洋溢在大家的脸上。晚上,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自梦中还甜甜的说道,快点到明天啊!明天的我看到的风景一定更美!转眼就到了第二天。这天天气特别好,8点钟,我们就吃完早餐,迫不及待的去登罗浮山了。来到山脚下,一阵“哗哗哗哗”的流水声,首先吸引了我们。我深深吸了一口充满花香、草香、泥土芬香的空气,一走上山间小路,参天的古树就长在山涧两边,树阴为我们遮住了夏日毒辣的太阳,给人们带来阵阵凉意。一些树干上长满了青苔,流苏似的从上面披挂下来,像一位慈祥的老翁下雨天身上披的蓑衣。然而,在罗浮山古林中,最令人难忘的,还是古藤。很难想象,古林中的不少大树和在林中编织绿色巨网的,几乎全都是藤类植物。它们盘根错节,巨藤缠绕,青须如织,把整个古林织成了一个碧绿的藤萝世界。巨藤径直往高大的树木攀延,从树根爬到树身,然后倒垂下来,再绕树枝至树梢,分不清哪是藤尾。奇怪的是,这里的巨藤跟其它的方的藤不大一样,它们并非是从每棵树缠绕而来,听说整个原始森林就由仅有的几棵古藤罗缠绕着,它们有时平行,有时交错,相互交织,组成了一张大自然的巨网。这里的人们给了这种巨藤一个形象名字,称之为“过山龙”,此古藤列为惠州市重点保护的自然植物。在古藤如林的原始森林中穿行,山泉弹琴,小溪唱歌,松树飞跃,真是一曲天籁之音。人与自然相融一体,其乐无穷。在这里,一片绿叶,一朵小花,一粒野果,一只小虫,都在向人们展示古林的美丽和丰富,那清脆的鸟鸣声,仿佛是在欢迎着八方的游客。走着走着,上山途中路过洗药池,就会看见石头上刻的丘逢甲为洗药池做的诗:“仙人洗药池,时闻药香发,洗药仙人去不还,古池冷浸梅花月。”看到这首诗,就仿佛能闻到仙人洗药时,那药的味道!东晋的那位炼丹大师,终究是没法炼出长生不老灵丹妙药。最后,服用过仙丹的那些帝王,还是没有能够长寿,相反,他们由于服用过仙丹而过早的逝去了。留下的,除了炼丹大法,还有这些炼丹灶,洗药池再让人们去思考。今天,人们不再去想要炼出那长生不老的丹。聪明的现代人,终于利用罗浮山丰富的天然草药,发明了罗浮山百草油。如果你在欣赏美景时,不小心被蚊虫叮咬了。那就买瓶罗浮山的百草油擦一擦,就不痒不痛了!饿了,就去饭店吃饭。来到罗浮山不吃客家白切鸡、罗浮局鱼仔、清炒坑螺、罗浮上素、东江豆腐煲、罗浮山珍,不喝仙人菜干汤可真有点儿可惜。这可是罗浮山特产呀!还有啊!罗浮山的人点菜时,爱用客家话说三个词“便宜、漂亮、好吃!这就是罗浮山,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呀!还是亲自来看看吧!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写景
-
小西西的奇遇记一天,西西哭着闹着要妈妈带他去“童话城”玩,妈妈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只得答应了。但妈妈一二再再二三地叮嘱他:“一定不要乱跑。”西西为了郑重,还发了誓,妈妈这才安心地带着西西,来到了“童话城”。可是一进“童话城”的大门,妈妈便管不住西西了。西西这儿跑跑,那儿跳跳,哪个地方人多便有他的身影。这座“童话城”是专门为孩子们建造的,里面有许多玩具,玩每个玩具的同时都可以听到一篇精彩的童话故事,久而久之,这个地方便成为了孩子们喜欢的“童话玩具城”,简称为“童话城”。西西每种玩具都玩儿过之后,太阳落山了,“童话城”也该关门了,他这时才发现妈妈不见了。而妈妈呢,此时正在别的街上焦急地寻找他呢!可怜的小西西毫无边际地在街上走着,他的肚子早就饿了,但他没有一分钱,买不来一点儿吃的。西西走啊走啊,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他竟然走到了街道的尽头。那里有一扇大铁门,从里面传出了微弱的哭声。小西西一时好奇,忍着饥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铁门拉开了,里面是一片黑暗。他顺着哭声往前走,终于看到了一点灯光,继续走,竟然走到了一个灯火辉煌的大礼堂里面,他惊呆了,因为这里面全都是童话中的人物:阿拉丁、白雪公主、灰姑娘……全都在这里。小西西连忙和他们打招呼,但他们一个个闷闷不乐,有的还在抹眼泪。西西不解地问:“你们怎么了?”灰姑娘看他不像坏人,便把他们如何被关到这儿等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原来,这里住着一个大魔头,声称自己要消灭童话世界,它一天抓一个童话人物,全部关在这儿。由于他们身体太轻,拉不开铁门,所以逃不出去。现在,它又去抓童话人物了。等到童话人物全部被它抓完后,它就要一把火烧了童话世界,再把童话人物吃掉,到那时,他们一个也活不成。小西西听完后,气地咬牙切齿,握紧拳头:“我一定要消灭这个大魔头!”白雪公主非常感激,对他说:“我送给你三件宝贝:梳子、花瓶和一把短剑。待会儿魔头回来了,你主动向它挑战,梳子和花瓶会帮助你的,这把短剑上沾满巨毒,你要魔头不防之时就可以把它杀了。”灰姑娘刚说完,门外就传来了打雷似的脚步声——是那魔头回来了。小西西三步并作两步地走到比自己大许多倍的魔头面前,对它说:“喂,大魔头,我向你挑战,三局两胜。我每次藏起来,你要找到了,就算你赢,你可以消灭童话世界;如果你输了,你的性命可就交给我了!”大魔头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小不点儿,哈哈大笑:“你?到时候我也把你一起吃了!”第一局开始了。小西西用白雪公主送给他的第一件宝贝——花瓶,将自己变成了一只小小的蚊子,趴在那魔头身上,那魔头硬是没感觉,还傻乎乎地在别的地方找呢!可它左找右找前找后找就是找不着,没办法,它只好大喊:“喂,你出来吧,这次算你赢,下次我一定不放过你!”西西听见了,恢复了原形,眉飞色舞地对它说:“怎么样?你找不着吧?”第二局又开始了。小西西用第二件宝贝——梳子,隐了身,站在那魔头身后,他走到哪儿,西西便跟到哪儿,寸步不离那魔头,而它又愣是没发现。趁那魔头发愣的时候,西西一把掏出短剑,刺进那魔头的身体里,它晃了几下,倒在地上,死了。小西西见那魔头死了,兴高采烈地现了身,对他的朋友们说:“出来吧!你们自由了!”童话人物们欢呼着,跳跃着,很是高兴。阿拉丁拿出了飞毯,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护送救我们的小英雄回家,好不好?”“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于是,小西西又回到了他那温暖的家。妈妈见西西平安无事地回来了,又多了这么多的朋友,非常非常高兴。而小西西呢,此时正带大伙儿参观他那特满的“小小童话城”呢!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