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的起源》读书笔记
麦克法夸尔的《文化大革命的起源》,是国外研究文化大革命最权威的著作之一,虽然在中国绝版已久,仍受到许多读者的特别青睐。据说此书第三卷已经翻译成中文,但出版还遥遥无期,前两卷在翻译时也被删节不少,但对于中国读者的参考价值仍然是巨大的。我谨根据我所读过的第一、第二卷中译本,谈谈对此书的看法。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的特出之处,第一在于它不直接研究文化大革命本身,而是通过研究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历次政治事件(第一次跃进、整风、反右、总路线、大跃进、纠“左”、反右倾等),发掘文化大革命爆发的深层原因,指出文化大革命和此前政治斗争的联系;第二在于它将“克里姆林学”运用在对中国政治的研究上,有不少新颖成功之处。克里姆林学的可信度究竟有多高,在西方也是有争议的,因此麦克法夸尔在第一卷末尾专门撰文辩护,这个辩护并不十分有利,可见麦克法夸尔本人对于将克里姆林学用于中国文革研究,也不是特别坚定、特别有底。
“克里姆林学”的精髓是什么?我读西方研究苏联方面的书不多,仅就《文化大革命的起源》本身而言,我认为克里姆林学的精髓是深度挖掘史料,研究史料字面背后的意义(正所谓“从字缝中看出字来”),重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互相联系,构筑一个庞大的上层历史人物关系网(也可以称为“宫廷政治角力网”)用这张网来解释历史。总之,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文本分析,抠出种种不为人知的关系、不为人重视的矛盾,再将这些关系和矛盾小心翼翼地编织成矛盾网络,用来解释历史人物的沉浮、历史事件的变动,这就是克里姆林学的实质。
克里姆林学并不一定需要“稀见”史料,即使是官方公布的史料,只要是正确的、符合当时历史事实的,就可以用来做文本分析。但关键在于官方公布的史料往往因为许多顾虑而有所删改,甚至是伤筋动骨的删改,如著名的《论十大关系》官方注明是“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实际上却是两次讲话的综合;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据说有好几个版本,难以判断《人民日报》刊登的版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毛泽东的本意。许多国内学者一味相信官方史料,以为官方公布的讲话、决议、文件等等都是原始版本,可以代表当事人的真实意愿,这样就容易把历史人物在不同时期的观点混淆起来,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为了避免官方史料对原始资料的篡改,《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多采用文革时期的非正式出版物如《毛泽东思想万岁!》(按照麦克法夸尔的说法,此书有三个不同版本)、各种红卫兵战报等刊登的毛泽东著作、中央领导讲话,认为这些资料是比较可信的(其中也有不少官方从未公布的稀见史料)。但麦克法夸尔同时也指出,红卫兵经常肆无忌惮地篡改批斗对象的言论,以便给其加上“反对毛主席”的罪状,连刘少奇做的“八大”政治报告都被篡改,更遑论其他。
所以说,克里姆林学在中国面临的最大困境,还是史料问题。没有真正可靠的史料,难以判断历史上的真实形势,也不可能证实判断是否正确。许多国外的文革学家,只好从官方出版的人物传记、历史记录中寻找只言片语、蛛丝马迹。这里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矛盾:克里姆林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较少的资料中发掘出较多的内涵,理论上讲,它更适合处理目前文革史料严重缺乏的局面;但克里姆林学研究的恰恰是上层路线、宫廷斗争,因此它需要的史料恰恰是目前最缺乏、最难见到的史料,甚至这些史料是否存在都是问题。克里姆林学需要的资料太敏感,尽管它需要的并不多,但这“不多”的需要也是很难满足的。概述性的资料、地方性的资料和专业技术方面的资料,对克里姆林学的意义似乎都不大。
我手头有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苏联共产党最后一个“反党”集团》,是苏共中央1957年6月全会的速记记录,苏联解体后被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公布于世,翻译成汉语有洋洋数十万言之巨。这正是克里姆林学最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最逼真地描述了苏联上层的宫廷斗争,但中国这样的史料太少,李锐的《庐山会议实录》(再版时改名《庐山会议真面目》)可以算一个。在这本著作中,李锐详细描述了庐山会议前后的历程,包括小组发言的大致情况、会议休息期间彭德怀、周小舟等人的私人联系,最关键的是详细记录了毛泽东7月23日在全体会议上的讲话、7月31日和8月1日在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以及此后在中央全会上的讲话,尤其是中间两次常委会的讲话,除了李锐的记录,可以说没有任何旁证可引。彭德怀在写“万言书”前后的思想状态,李锐描写的也非常详细,目前找不到可与之媲美的。可惜麦克法夸尔没有看到这些珍贵的史料(他写作《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前两卷时,李锐此书还没有面世),他对庐山会议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大角斗的描写,就显得过于简陋,比起第一卷对反右运动的描写,可以说是低一大截。薄一波的《若干重大事件与决策的回顾》可以算是半个珍贵史料,虽然此书是官方协助写作,有许多不能尽言之处,在反省方面远远赶不上李锐,但毕竟保留了一些比较可信的记录。如薄一波承认,“反右运动”爆发前,中央的确向各级党组织发布过“暂时隐忍不要还击”的指示;大跃进中“以钢为纲”的说法,是他向毛泽东提出的等等,如果麦克法夸尔看到这些史料,他的观点可能会有很大变化,克里姆林学也不会面临无米之炊的窘境。
对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第二卷,我认为第一卷写的明显比第二卷深刻、新颖,第二卷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写的都比较潦草,描述性的章节比较多,深入分析的章节减少了,克里姆林学的研究路线动摇了。第一卷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对“八大”的分析,从毛泽东致辞赢得的鼓掌次数,到刘少奇政治报告的措辞,再到各个发言人提到“毛泽东思想”一词的次数,都有详细的定量统计,并且和文革期间的政治斗争情况联系起来。这一段可谓是典型的克里姆林学分析,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之感,但不可否认,这样的分析的确很吸引人、很有说服力。麦克法夸尔还注意资料的前后联系,对同期《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文革期间红卫兵对刘少奇、邓小平“八大”发言的篡改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进一步挖掘了毛泽东和刘少奇、和党内多数领导干部矛盾的根源。然而在第二卷里,这种深刻详尽的分析很少见了,无论是对“大跃进”的分析还是对庐山会议的分析都没有太多新意。难道是麦克法夸尔放弃了克里姆林学的路线,或者至少是发生了动摇吗?我认为不是,因为麦克法夸尔对中苏矛盾的分析还是很有见地的,秉承了第一部的一贯作风,而中苏矛盾的史料恰恰是西方比较容易见到的。所以,《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二部没有坚持克里姆林学的路线,不是因为作者不想坚持,而是因为史料太少。“大跃进”的史料比庐山会议多,但公开的大多是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的史料,对克里姆林学意义不大,最多只能在人民公社名称的措辞上做一些文章,不痛不痒,难以触及高层斗争的实质。庐山会议之前,召开了郑州会议、南宁会议等多次比较重要的会议,但这些会议的史料直到今天仍然比较缺乏,因此也难以分析。庐山会议本身更是讳莫如深,毛泽东的几次重要讲话从来没有官方记录,当事人记录的几个版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小组发言的内容就更难一一探究了。麦克法夸尔断定,是张闻天在会议上发表支持彭德怀的三个小时演讲,促使毛泽东正式决定与彭德怀决裂,这不无道理;但李锐则以亲身经历指出,康生、柯庆施、李井泉等“左”派领导人对毛泽东的游说,也是毛泽东决定批彭的重要原因。李锐更提到有人认为,毛泽东从庐山会议一开始,就是想抓几个“右倾典型”打倒的,从7月初会议开始时,就已经把周小舟等人当作“右派朋友”了。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恐怕要等待中央公布更多的史料了。然而这些史料是否存在,又成为一个大问题,许多会议、讲话中央未必有详细记录,只能依靠当事人的回忆,而当事人一旦逝世,这些史料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样,克里姆林学仍然难免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
我对《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书的认识,还处于不太深入的阶段,今后有时间一定会反复研读,争取获得更多的认识。更希望第三部早日出版,让我们看到全貌。对于克里姆林学的研究方法,我基本赞成,并且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类似视角的历史著作。有人说,克里姆林学太重视上层路线,把历史演变完全变成了宫廷斗争,实在过于片面云云。其实当代的历史著作,往往是越全面越无味,越全面越没有自己的观点。从经济角度、地方角度、基层角度研究文化大革命的史书,已经很多了,站在所谓“全面”角度的概述性著作也是汗牛充栋,相比之下,研究上层斗争的克里姆林学著作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面对一段历史,我们既要有望远镜,又要有显微镜,而且要望远镜、显微镜协同使用,才能有更大收获。
受伤的小鸟
受伤的小鸟
178班
刘超逸
暑假的一天下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院子门口玩,玩着玩着,忽然,不知从哪儿飞来一只小鸟,它一不小心撞到大门上,掉在地上。小鸟的头圆圆的,嘴尖尖的、黄黄的,毛乌黑发亮,它哀哀地叫着,好像一个受伤的婴儿在无助地、痛苦地哭泣。
我们都围着看,这时,来了一位伯伯,他飞快地蹲下身子,一把抓住小鸟,把它狠狠地扔向远处,小鸟扑着幼嫩的翅膀,争扎着,“叽,叽,叽……”地凄凉地叫着。我们很是愤怒,瞪圆了眼睛看着他,那位伯伯看也不看我们一眼,扬长而去。我们向小鸟围了过去,焦急地想看看它伤得怎样。可是,一下不知从哪儿又跑来了几个小男孩,粗暴地将我们推开,用脚踢小鸟,用手抓它。我们大声地说:“你们虐待小鸟,太不象话了!”一位叔叔刚好路过,他俯下身子,用双手把小鸟小心翼翼地从地上捧了起来,对我们微微一笑,走了。
我真想说:“小鸟是我们的朋友,它本该在蓝蓝的天空自由地飞翔,在茂密的树林里欢快地歌唱,在妈妈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生活。它受了伤,我们更要保护它啊!为什么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它呢?”
但愿那位叔叔是一位爱心使者,但愿那只可怜的小鸟痊愈后回归了大自然,但愿那些虐待动物的人们良心发现。因为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关推荐
-
读书笔记文章主要内容:叙述了老子对人们得一些影响,与老子得历史、贡献,抒发了作者对老子的无限热爱,对老子学的崇拜。不仅是中国人,还有一些外国名人对老子的看法、模仿,孔子也对老子的敬佩。我喜欢的词:总揽其全、宗承道家、超越国界、毫无例外、埋头苦学、九霄云外、想入非非、三言两语、深不可测、空中腾跃、精明强干、雄心勃勃、无可奈何、截然不同、自相残杀、善罢甘休、扑朔迷离。我喜欢的句: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家总揽其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像那些能飞的鸟,能游的鱼,能跑的兽,都是可以用网弓之类的工具捕捉他们的。而驾着风云在天空中腾跃的龙,却不知道要干些什么。我今天见了老子,就像见了深不可测的龙一样。道,可以说得出的,就不是永恒存在的道,上德的人从来不讲求德;下德的人念念不离德,因此没有德。我的体会: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造人,同时也是“九流百家之祖”,连孔子都极其羡慕老子,老子的“天道自然”的思想,影响了子等伟人们,将老子思想立根于心,传扬老子思想,使老子永远活在我们心中。400字 一年级 写景
-
读书笔记《历史的选择》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 历史的选择》,以前我不太喜欢读历史书籍,但是至从读了这本书后,我突然喜欢上了历史。读了这本书后,我特别崇拜那些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贡献的人们,比如说:雷锋、刘胡兰、李大钊、董存瑞等等,这本书里每个人都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永远活着,不会死去;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为了新中国,冲啊。。。他们有的做好事不留名,有的成对刑具毫无惧色,还有的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都是那么的坚强、勇敢,都 是那个时代的英雄。这本书里讲述的者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是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250字 一年级 读后感
-
读书笔记> 我曾看过一本书,那是一本让全世界都震撼的一本书--->这本书是一位语言残疾.听力残疾.50字 一年级 读后感
-
《儿童文学》读书笔记_小学读书笔记少儿图书馆的网站上有许多好书,《我们爱科学》《中国卡通》都很好看,但我最喜爱这本《儿童文学》我最喜欢这篇“淡水码头”,整片读下来,简直感觉到了从一个城市的小学生变成了一个在赶海的孩子。我仿佛看到了船只,灯火,蓝天与一条通往远方海洋的路。这首诗歌的作者把一个普通的乡村景色描述成了一个如同仙境似的世界,把很多的东西比喻成了一个美好的幻想。我希望在我慢慢的阅读过程中,日积月累,也能写出这么诗意优美的文章!200字 一年级
-
《手指》读书笔记_一年级读书笔记我们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只要他们团结起来,成一只拳头,就根根有用,没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我们人也是一样。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但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各种优点集中到一起,必然会比个人的力量大很多。一个团结的集体中,没有所谓的强者与弱者,美和丑。虽然大家不同,但是大家都强,大家都美,大家都好!150字 一年级
-
读书笔记1《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温柔,清纯,喜欢追求一些美好的东西,尽管她家境贫穷,从小失去了母爱,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出众,但也许就是这样一种灵魂深处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着极其强烈的自尊心。2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绝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沦。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无限信心,却是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3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想错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一样充实!《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传世之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1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阳光下,鲜花里有更多的简爱走来,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美貌,还是相貌平庸,都有美好的心灵和充实的心胸,都能以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个性生活。简爱的一生,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却是平凡而不平庸。她的生命,有如彗星的闪亮和美丽。2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它塑造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某些要求的女性形象,刻画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时代精神对简爱,我有的是欣赏和赞美。她追求独立的人格虽经历不幸却热爱生活,并把爱带给每个需要她的人。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3《简。爱》的故事的确让人感到一丝温馥和慰籍,让人明白爱的真谛。也特别适合从小生活在物资充裕,被爱包围的独生子女们来读,来领略简那自尊、自强、自立、平和宽容和充满怜悯爱心的精神世界。700字 六年级 叙事
-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前不久,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中华上下五千年》,我对它爱不释手,仔细研读,直到今天,我终于把它读完了。这是一部凝聚了《史记》、《国榷》、《资治通鉴》等众多历史巨著的精华而编写成功的得力之作,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书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个个都有统治天下的雄心,因此发生了一场场不可避免的战斗。书中大多的还是描写战争的:战场上,将士们以死相拼,血腥满天,不拼个你死我活就誓不罢休,真是让人惨不忍睹。其中,我最喜欢的人是仓颉,他十分为人善良,从不剥削百姓。以前,大家都以打结记事,但很容易忘记,仓颉见了,立即去寻找能让大家容易记事的“符号”,也就是现在的“字”。一天,他从三位老人的话中得到启示,从此便仔细观察万物,含辛茹苦的写了三个山洞的“字”,写好后,他也没休息,不辞辛苦的办学校,教大家认字。虽然是传说,可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却深深的感动了我。由此我联想起一个故事。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拉瓦锡于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家境富裕。不过,他并没有秉承父亲的旨意从事法律,而是爱上了自然科学。拉瓦锡发现"燃素学说"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破绽。比如,既然金属在煅烧中逸出燃素,那为什么重量反倒增加呢?而蜡烛呢,燃烧之后,竟一无所剩,似乎全部消失了。为了弄清事实的真相,拉瓦锡开始了严格的实验。他首先仔细地称量了装有空气和固态物质的密闭容器,然后用放大透镜将阳光聚集在物质上,或者用火加热。当物质燃烧完后,再重新称量装有反应物的容器。他用各种不同的物质反复进行实验,结果都表明,密封容器的重量在燃烧前后都不变。这是什么原因呢?拉瓦锡的大脑开始了紧张的思索。后来他终于得出结论:原来在没有密封的燃烧当中,空气中有一种新的物质元素参与了反应,使得物质燃烧前后重量不一。最后,拉瓦锡推翻了流传多年的"燃素学说",指出:"由于人工的或天然的操作不能无中生有地创造任何东西,所以每一次操作中,操作前后存在的物质总量相等,且其要素的质与量保持不变,只是发生更换和变形,这可以看成是公理。"这番话体现了"物质不灭定律"的基本精神。拉瓦锡的思想超越了他的同时代人,因为他不仅注意到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性质的变化,而且注意到了数量上的变化,从而使得化学科学割断了与古代炼金术的最后一根纽带,以一种崭新的面目蓬勃发展起来。所以,我说:“世上没有学不会的事,除非你是半途而废的人。”9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读书笔记《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买了这本书,我看了之后觉得这本书很号。童年的世界是一个妙趣横生的世界,是一个调皮耍赖并可以尽情犯错误的年代,汤姆`索亚就尽情的享受着这个童年时代。汤姆逃学,不喜欢学校呆板枯燥的教育,并极度厌恶牧师骗人的鬼话,在汤姆看来,牧师除了唠叨以外对人是没有起到一点实际效果的。汤姆故意不回应老师的叫喊,并躲了起来,吃了满嘴的果酱,最后不幸被同学揭发,汤姆却能侥幸逃避了挨打,并揍了那个可恶的告密人。汤姆是一个天真活泼又调皮的典型少年,他聪明,勇敢,正直,乐观并有一点叛逆,满脑子疯狂的想法。我以为马克`吐温很好的刻画了一个人的美好童年样板。汤姆是具有勇敢的冒险精神的,这让他和几个疯狂的顽皮小伙伴去当上了“海盗”,但他们所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却没有因此而改变,他们当上海盗是因为他们认为海盗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盗”,“血手魔王”,“海上霸王”,这些都是孩子们向往的头衔,这些头衔所能赋予他们的虚幻的权力,将使他们能够实现他们与生俱来的强烈的正义感。400字 五年级 叙事
-
读书笔记今年的国庆节,我读完了《罪与罚》这本书,我对这本书有着很多的想法与疑问。这本书的作者是俄罗斯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是19世纪俄罗斯的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在国际上都有着非常大的名誉,而这本《罪与罚》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本描写一位贫困交迫的大学生的故事。主要讲了他痛恨放高利贷的老板娘的盘剥,而愤怒行凶,可认为自己是伸张正义。后来,在杀人的恐惧和良心的谴责下,在爱人、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帮助下,澄清了杀人的事实,并投案自首。这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少见的社会心理小说,作者用这种方法写出了俄罗斯由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文学转变的革命。我觉得这本书非常的精彩,在描绘主人公罗佳•拉斯柯尼科夫杀人后的心理活动时,让我看了都叹服叫绝;当我看到罗佳在埋藏赃物时,作者对他的行动描写也是步步到位;当罗佳被判刑的时候,连我都为这位贫困的大学生感到可怜与惋惜。一本好书就等同于一位优秀的作家,让我们多和好书亲近,多和作家谈话吧!350字 五年级 叙事
-
读书笔记今天,我看了《聪明的小公鸡》这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一只小公鸡正在玩,突然,从他身后窜出一只大野猫,张嘴就要吃它,小公鸡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大野猫上了当,小公鸡逃走了。我想:“大野猫好笨哪!小公鸡好聪明哪!小公鸡爱动脑筋,脑子越用越灵活,能很快想出好办法来逃生”。我要学习小公鸡!大野猫不愿动脑筋,脑子老不用可就便废了,我才不学习大野猫呢!今后,我要多动脑筋,多读书,用丛书中学到的知识来克服各种困难!充实丰富自己,多长本领,长大后用所学的知识,开动脑筋,为社会多做贡献。200字 四年级 叙事
-
君主论读书笔记_高中读书笔记《君主论》这本书一开始是马基雅维利为了向美第奇家族证明自己的效忠之意而出现的。他只想得到允许,重返公共生活。因为在此之前,一直效忠于共和国的他在其领导失败后并没有随首脑们离开,而是留在佛罗伦萨等待美第奇家族归国并祈求能为国家效力,可是美第奇家族并不愿意那样,而是将他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入狱,虽然最终被营救却也只得远离公共生活。而命运的双手总是玩弄马基雅维利,当马基雅维利在有生之年的最后一年中,终于获得美第奇家族批准返回佛罗伦萨的公共生活,但是那一年,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大败罗马教皇,罗马教廷支持的美第奇家族再次被佛罗伦萨的人民推翻和驱逐,佛罗伦萨共和国恢复。这样马基雅维利再次被驱逐出公共生活。这一年,他悲惨去世。直到400年后,他的梦想才得以实现意大利才统一。虽然这本书总是被评价为是一本毁誉参半的奇书,一直被奉为欧洲历代君主的案头之书,政治家的最高指南,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治国原则,人类有史以来对政治斗争技巧最独到最精辟的解剖。但是在我看来,这本书应该被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来细细琢磨而不是以现在的道德水平来衡量当时状况下的事情,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而如普通大众一般觉得这本书是如此邪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意大利仅仅是又一个又一个很小的国家构成的,它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它的经济并不是那么发达可以直接抵御外敌,它们必须联合却又互相抵触着。每个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来维持一种政治生命,但是由于贵族和人民之间的以及贵族各党派之间长期冲突使得城市共和国无法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种冲突带来了暴政。因此,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我觉得《君主论》所宣扬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各种历史的种种迹象也曾表明只有强有力的甚至是偏激的政治领导去统一混乱的局面后,逐步改善才可以达到一种和平。如果没有如同《君主论》中那样强有力的领导者就不能完成统一从而使国家和平安稳。在本书中马基雅维利提到:“一个君主,尤其是一个权利尚未巩固的君主,应该懂得怎样善于使用野兽和人类所特有的斗争方法。”由此一小小一句话,也能看出他支持的强有力的领导者是怎样的。在这里马基雅维利打破了传统观念认为君主以德为先,以德服人。他的结论是对君主而言,他若想保有其王国,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善良的事情,并且必须视情况的需要使用之一手或不使用这一手。”从动物身上,他应该同时效仿狐狸与狮子。“因为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所以他必须是一只狐狸以便识别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其实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因为马基雅维利将这种不善良的事情相区别开来,认为有“恶劣使用”和“妥善保管”。因为在一种混乱的政治场面,国王君主需要执行一种国家的强制命令以便达到表面和平。因为连表面和平都不能够达到,也就表明了这个国家已经是岌岌可危,人民在这种环境下自然是水深火热性命堪忧了。只有经过强制力,而后慢慢逐步攻破才可以达到真正的和平稳定。马基雅维利自己也说:“妥善使用的意识就是说为了安全的需要,可以偶尔使用残忍,除非它们能为臣民谋利,其后绝不再使用。恶劣使用的意思是指尽管开始使用的残忍手段是寥寥可数的,可其后与时俱增,而不是日渐减少。”由此也可以看出《君主论》是主要适用于相对于历史长河短暂的特殊混乱时期。总而言之,《君主论》并非一本充满邪恶言语的书籍,而是一部超越了历史长河的书籍。即使现在看来,它也有它独特的智慧蕴藏其中。1200字以上 初中
-
《资本论》读书笔记要理解《资本论》被称为“资本主义的血史”,我认为带着下面这个问题去阅读,或许能够初见端倪:还在第四章中,在阐明货币之所以成为资本,只是因为货币的一部分被转化为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并且被自由工人所出卖的劳动力时,就发生过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劳动力究竟是从哪儿取得的呢?个别人手中大量的货币量究竟是如何地,通过什么方法积累起来的呢?“圈地运动”是我仅能想到的原因,这是高中教育留给我的。阅读到在第一卷二十四章才发现自己的思考和学识有多狭隘。马克思说道:“但是,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而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一整个运动好像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亚当.斯密称为“预先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出发点。”从这里来理解,所谓“原始”积累是在资本及与其适合的生产方式产生之前的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历史过程。当“原始”积累达到一定力量和能力的时候,它就辩证地转化资本,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曾经,在高中的课堂上,老师向我们解读“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本以为这仅是马克思个人仇资的心理表示,毕竟在当时,我只认为马克思是站在资本主义对立面的人。读罢《资本论》,才发现这正是恰如其当的评述,甚至如果还有更贬损的话语,我不介意用它来描述资本积累的原始过程。历史是被建构出来的,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历史,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印记,但其前提是存在有那么一段历史,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虚构的历史,迟早会被淹没在时间的长河中。“事实上,原始积累的方法绝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如果说,资本积累不外是不断地进行着对雇佣工人的剥夺,对他们的无偿劳动的占有,而这种剥夺又是隐敝的,被掩盖在物的关系下面,是按照商品流通规律发生的,那么原始积累就是对生产者生产资料的剥夺,其目的是在于把他们变为雇佣工人,这种剥夺并不为物的关系所掩盖,它在商品流通规律之外进行,是超经济的因素。下面我将具体阐述原始积累是如何使大多数人变成无产者而少数人成为资本家的。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是从十五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开始演出的。同王室和议会顽强对抗的大封建主,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夺去他们的公有地,强行拆除农民的住房和公认的小屋,把耕地变成了牧羊场,大量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被投向劳动市场。同时,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和伴随而来的对教会地产的大规模侵吞,对修道院等的压迫,把住在里面的人无情地抛进无产者行列。把人从地产上清扫出去,对“神圣的所有权”进行最无耻的凌辱,对人身施加最残暴的暴力,在那个时代,所有这些被视为理所当然,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无怪乎托马斯.莫尔在自己的《乌托邦》一书中就宣称:“羊在吃人”。所有这些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结合,为城市工业造成了大量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我一直用“不受法律保护”来形容那些无地无产者,因为他们确实几乎没有受到过任何法律的保护,即使有法律,那也是用来压迫剥削他们的血腥法律,可以说,他们是时代的牺牲者,同时也是奉献者,因为他们的非自愿地牺牲造就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几乎一夜间,大量无地无产者被投向劳动市场,但是这个不受法律的无产阶级不可能像她诞生那样快地被新兴的工厂手工业所吸收。再者,这些突然被抛出惯常生活轨道的人,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新状态。他们大批地变成了乞丐、流浪者,其中一部分人是由于习性,但大多数是为环境所迫。我们甚至不曾想过法律可以这样:它对大多数人为何沦为流浪者在所不问,甚至鼓励把农民沦为无产者的行为,但它却对流浪者施加酷刑,并要他们发誓回到原籍或最近三年所居住的地方去“从事劳动”,而没有人“愿意使用”还要被割耳朵。多么残酷的讽刺!他们的家园和土地已经被剥夺,劳动市场早已饱和,法律却要求他们“从事劳动”,否则就对他们施加酷刑。在形式上,血腥立法的目的在于反对流浪者和乞丐,但是转变为这种人的人恰恰就是被剥夺者。可以这样说,血腥立法所做的工作并不少于血腥剥夺者的工作。法律还在另一个方面起了大作用:法律虽然规定了工资的最高限度,但从来没有规定工资的最低限度。“支付高于法定工资的人要被监禁,但接受高工资的人要比支付高工资的人受到更严厉的处罚。例如,伊丽莎白的学徒法第十八条和第十九条规定,支付高工资的人,监禁十天,而接受的人,则监禁二十一天”。有关雇主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契约以及解约期限等条款规定,对违约的雇主只提出民事诉讼,而对违约的工人则提出刑事诉讼。工人的状况极端恶化,货币工资提高了,但其提高的程度不及货币贬值和物价上升的程度。正如亚.斯密所说:“每当立法机关企图调解雇主及其工人之间的纠纷时,它的顾问总是雇主。”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是那么不可思议,那些法律变成了可笑的反常的东西,但是它确确实实的存在过,并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原始积累,造就了大资本家。1200字以上 初一
-
奖状读书笔记前几日,赵家的四丫头秘密参加了一个选秀,用几片树叶穿起来,很巧妙地遮住了身体上那几个地方。嚯!结果火了,火的不得了。专家评语,第一次人类把大胆的创意和原始的激情有机地,近乎完美地结合起来,给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庸俗不堪的世界注入了一丝清凉,让人欲罢不能。这必将成为今后,乃至下个世纪人类服装史上的一个新的风向标和里程碑。赵??火了,火的不行不行的,就连上小学时候的老校长都被狗崽队挖出来了,老头胡子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双脚颤巍巍让人扶着站在镜头前,激动地说:“小,小……小小赵,这,这,这个丫头啊,小时候就……就不简单,学习,学习好,年,年年考第一,拿,拿奖状……”,老头终于艰难地完成了采访,额头上汗如雨下;同时还应该有物证--几张皱巴巴的,发黄的纸质奖状。这是必须呈现的,好像只有这样方能显示广大媒体记者的严肃,认真和敬业精神。但同时,也不断有负面的新闻涌现笔端,传到网上,说的五花八门,说这小赵初中都没毕业,吸烟,喝酒,打架,是个小太妹。官方就坚决雇人到网上24小时不间断地删帖。给家乡赢得荣誉的人提供保护是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小赵是喝家乡水,吃百家饭长大的,荣誉当然也有大家的份,大家都要珍惜它。小赵木纳的父母,这些天也开始活泛起来,像得了高人真传一样,连说话也巧舌如簧了,更主要的是白花花的银子不断地流进腰包,让邻居们羡慕的同时也眼界大开,蹭着油水,真真知道了什么叫:“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这时候,却有一人很不识时宜的想起了已经作古多年的一位老人,老人很不简单,是家乡这个地方五六十年代的一个大能人,因为他在队伍上学会了开车,并且人品又好。有一年冬天,去外省给集体拉一车救命的口粮,结果却因为饥寒交迫而冻死在回程的路上,国家为此当年追发了一枚“五一劳动奖章”,当然还有奖状。可是今天这个“不识时机”的家伙又提出老人这件事的时候,所有人都怪他不懂事。这个老人不是别人,正是赵??的爷爷。编者按:本篇文章,我试图通过小赵姑娘和她爷爷,包括她父母,老乡,以及媒体人和外围等不同角度来重新审视一个古老的命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管子的一个观点。今天,我们暂且不去讨论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但就一些不良媒体的误导,甚至主流媒体也有通过掌握的话语权去粉饰一些丑陋现象的趋势来说,这是最可怕的。当天下所有人都以丑为美,以无耻为美,是非香臭不分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到了比鲁迅时代的愚蠢麻木还要可怕。那时候我怕土壤里再也长不出一株像鲁迅那样的大树来唤醒大家的集体无意识了,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真正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今天很多人都在为有钱人摇旗呐喊,说人只有富了才有良心,才会文明做人,才能做天下苍生的主,同时却在不馈余力地贬斥着穷苦人,这才是问题的症结。实际上,用人去评判人的道德高低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谁都没有权利站在自己的道德制高点上去评判别人。这是一个荒谬的伪命题,人的道德高低与物质一毛钱关系都没有,不然你怎么解释隋炀帝的荒唐,又怎么解释杜甫的清高;你怎么解释美国的霸权,又怎么解释朝鲜,古巴的团结。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学会用自己的大脑去冷静客观分析每一件事的对错,美丑,善恶,好坏和高下。而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跟着“大家”做一条毫无主见的可怜虫!那样的话,还真不如你生就做一名麻木不仁的看客!1200字以上
-
创业维艰读书笔记1、人不能光看事物的表面,要了解其人其事,必须下大功夫,否则只能对其一无所知。获取经验毫无捷径可循,通过个人经历所获取的那种经验更是如此。与一人所知相比,人云亦云,寄希望于捷径更不可取2、避免被第一印象所左右,避免墨守成规。3、集资规则:寻找一个统一市场,其中只要有一个投资者点头,即可功成,其他的投资者即便全部摇头拒绝也无关紧要。4、无论说什么,都是死路一条,只要调整营收指标,投资者们立刻会对我们失去信任,因此我们不妨将所有苦果一口咽下,因为凡是乐观的营收预测,根本不会有人相信。5、当公司遭遇重要挫折时,你必须守着公司,确保所有人都知道自己的处境。我们必须要公平公正地对待那些即将离开公司的人,那些留下的人才会再信任我们。6、当遭遇很大的危机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如果公司破产,我会怎么办?”“有没有办法在不破产的情况下实现这一想法呢?”7、每当大公司打算实施某一计划时,该计划总会落到某个人身上,而此人却极有可能延误整个计划。所以,我们的每日例会的目的就是清除障碍,如果任何人任何原因在任何事情上被卡住,那么此事必须在24小时内,也就是两次例会之间的时间得到解决。8、对待生意要绝对认真9、在员工会议上,大量的时间都用来进行回顾,评估以及改进员工们所做的事情,如研发产品,销售产品,服务产品、聘用员工等,然而有时候,你没有做的事却是你真正应该关注的事情。10、创业公司的CEO不应该计算成功的概率。创建公司时,你必须坚信,任何问题都有一个解决办法。而你的任务就是要找出解决办法,无论这一概率是十分之九,还是千分之一,你的任务始终不变。11、当一名成功的CEO的秘诀是什么?遗憾的是根本没有秘诀,如果说存在这样一种技巧,那就是看其专心致志的能力和无路可走时选择最佳路线的能力。12、优秀的CEO需要的不是如何正确做事,不要把事情搞砸,而是把事情搞砸之后,如何深刻理解那些你必须要做的事。13、勇士之道:如果一名武士始终将活着的每一天当成自己的最后一天,他将会在自己所有的行为中把握好自己的行为。14、挣扎之苦无法可解,但有些小建议:1、不要抗下所有责任2、这不是国际跳棋,而是国际象棋,相信总有一步棋可走3、只要坚持下去就有转机4、不要过分苛责自己5、接受挑战15、CEO必须实话实说,对公司出现的问题做透明化处理很重要:1、信任 2、参与解决问题的人越多越好,只要有足够多的眼睛,就可让所有问题浮出水面,一个人多么出色,他都无法解决自己不了解的问题。3、健康的企业文化就想过去的路由信息协议,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16、员工要被裁员,怎么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处理,为了重建信任,你必须实话实说1、保持头脑清晰2、当机立断3、对裁员的原因要有清晰的认识4、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如何与员工股进行有效地沟通5、向公司全体人员发表讲话,给予离开的人足够的尊重,公司必须要向前发展,你必须把握尺寸,不要过度表达歉意6、一定要让大家看到你,你一定要在公司出现17、如何裁掉高管1、分析根本原因2、告知董事会,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让他们批准解雇补偿金区分方案,同时保护被解雇高管的声誉3、准备向公司宣布信息,承认现实,承认他的贡献18、笨方法才最有效,我们依次要管理好人,产品和利润,三者之中,管理好人最难,管不好人,其他两项无从谈起。19、告诉团队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为什么要那么做。20、如何积极帮助新人融入公司1、促使他们积极创造。每月、每周,甚至每天给他们制定目标,确保他们做出相应的贡献。2、确保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3、把他们放入集体,确 保他们和同事以及公司中的重要人员进行接触和交流21、当我们想要选拔人才时候,不清楚是内部选拔还是外部招聘,问问自己,这个岗位究竟更看重外部经验还是内部经验。22、专注于目标,然后力求实现,不再为过去曾有或者将来可能会有的错误而担心,懊恼,这也许是我从企业家的角色中获得的最大领悟。23、如果一个CEO面临很大的困难,可以多交朋友;把想法写出来;盯着路,别看墙;24、CEO应该具备以下三种能力:1、勾画蓝图的能力2、让他人追随你的能力3、实现梦想与抱负的能力25、如果不能预先评判人们能否胜任将来的工作,建议至少每个季度开展一次针对管理人员的全方位评估,为避免做出错误的能力预期判断,你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结合当前的公司规模进行评估主管是否能胜任现有的工作2、做判断时候要基于相对尺度而非绝对尺度,最科学的问法是公司发展的特定时期,我是否还能找到一个更好的主管,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选,却被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招入旗下,那会对我们之间的胜负产生多大的影响。26、不断给出反馈是一个CEO必须要做的,要想精通反馈之道,实现有效反馈的几个关键点:1、真实可信2、出发点正确3、对事不对人4、不要在同事面前玩弄一个人5、反馈因人而异6、直截了当,但不刻薄1200字以上
-
《闰年》读书笔记旅居世界,给与生活色彩与力量。当我的人生有“旅居世界”的决定,事出偶然但也属必然。这个故事从何说起?那就从一件偶然?的事件开始吧。2017年8月,我因为一部爱情电影——《闰年》来到爱尔兰,来到电影的拍摄地、爱尔兰西海岸的一座小岛——Inismore。偶然的决定因为行程的关系,当时只停留了两个晚上。却在最适合的时节,感受了岛上如节庆的周末。岛上的天空总在跟你玩耍,时而放晴,时而小雨落地,一天下来总会给人们小意思的甜头:东边的天空挂起了三道彩虹。这里很美,美到让人感觉这不是一个会永远离开的地方。离开旅馆时,恰逢遇到旅馆的老板,他说:曾经有一个来自纽约的女孩,在这里呆了一个月,爱上了岛上的一个男子,后来她写了一本书,出版了。我的神经就在这时,电火雷鸣了一下——我也可以!于是我答应了旅店的老板,明年三月,春节过后,我将回到这里住上一个月。若是有美好故事降临,那就像爱情电影一样生活吧。那时候,我只想在2018年的三月,离开故乡一个月而已,却没想到……当旅行到巴黎,我手里握着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在卢森堡公园附近,寻找他的故居。终于找到一个门口上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子,标识着楼上的某一个窗户,曾是海明威的故居。门口紧锁着,我便向前走两步,来到一个小广场,广场四周餐厅、咖啡馆。我安静地坐下来,点了一杯满腔海洋风味的夏布莉干白葡萄酒,用来阻挡天空飘落下来的一点点哀愁。在那个时候,我的眼神无意间落在旁边的一张椅子上,涨红着小脸。这时画面一转,我正对视着书里的那个海明威——上唇长了两撇浓密胡须的美国男子,他对我笑,我下意识地回笑着。画面就如电影屏幕,一半黑白,一半彩色,我们的眼神碰撞起来,我们在同一个空间,只是时间相差了一百年罢了。一个怦然的想法萌生了——不如在卢森堡公园附近租一个房子,在巴黎旅居一个月。想法一确定,我的胆子一下子变大起来——不如2018年,旅居世界,挑选10个国家,10个有特色的房子,每个地方呆一个月,最后,在我生日那天,2019年1月1日,在南极洲度过我人生的而立之年。随着旅行的继续,我把剩下的八个国家确定起来。巴黎之后我要去撒哈拉沙漠住一个月;六月回到中国的拉萨;七月在台北,八月在澳洲,九月在雷鬼音乐的故乡牙买加,十月在哥伦比亚,十一月在玻利维亚,十二月在南极洲度过冰天雪地的一整个月。必然的决定关于“旅居世界”的决定,想想也有它发生的必然性。人生中“最彪悍”的事情,莫过于那一场大学毕业后,600天环游世界的“壮举”,那是23岁的自己,心大胆大,早早地让全世界住进心里。从那以后,地球上的任何距离,在我心里都变成了过家家的距离。随着年龄的增长,事业的发展,人也变得沉稳,对于旅行有了新的领悟和感受。现在的旅行并不是一味地图新鲜,图冒险和刺激,图认识了偶遇了多少个人,而是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是否留下了什么:留下了故事?留下了感情?留下了能够穿越世纪的文字?毕业后的间隔年旅行,那是年轻的自己,做了年轻人该做的事,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也最省钱的方式——沙发旅行。那时候的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在下一座城市,找不到一张沙发。每住进一个家庭,都希望可以给他们做一顿丰盛的中国晚餐,跟他们互动,了解他们的所有故事。那时候的自己,满脑子都是:今晚给沙发主做什么菜?菜市场竟然没有姜?他们会不会认为,牛肉炒青椒和番茄牛肉是同一道菜···第一次环球回国后,这过去四年创业,经济上更加独立,旅行对我而言,慢下来了。现在更希望有自己的空间,有自己独处的时间,在全世界慢下来去生活。脑子里关注的是: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应该争取的?是否他们的快乐,仅仅是阳光下的一杯咖啡?是否没车没房,也可以结婚?是否这个世界上,还有另一种生活方式?是否他们的爱情,简单到仅仅是彼此看对了眼?是否……总而言之,这句过去四年,常被我挂着嘴边的生活,现在开始了。去你的旅居世界,去你的另一种生活每每阅读三毛的《撒哈拉的沙漠》,让我有旅居世界的冲动。回看三毛旅居撒哈拉沙漠时,她年约二十七、八,也是在而立之年之前,给自己的人生,来一段新鲜的生活和回忆。在人生长河中,给自己一年或者两年的时间,旅居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放慢脚步,让时间慢下来。交友、阅读、写作,甚至学习当地的语言、烹饪,当未来成为别人的妻子、孩子的妈妈时,有让生活充满色彩起来的力量。很多人告诉我,男人以事业为重,所以很多而立之年的男子,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算,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谋划着娶媳妇,或者开始渐渐地成为一家之主。曾经有一个九零后的创业新贵,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爸爸的帅气邻居,他告诉我:“Ella,工作让我感觉放松,就像旅行让你很快乐一样。”是的,现在的我,并不是一味的告诉别人,去吧,环游世界,去吧旅居世界。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规划都不相同。生活没有谁的好,谁的不好。好不好,都是我们的心,在做决定。做葡萄酒事业,让我认识了很多金钱富裕的人,但不是所有有钱人都是快乐的,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小康家庭,也可以快乐无比。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并没有跟这个标题相冲。如果你也是一个喜欢简单幸福的人——早晨喝一杯温暖的咖啡,就让你感觉幸福;把钱也看得比较轻;认为在自己能力方位内,带外婆去一趟北京,让她搭上人生第一次飞机;带妈妈越走越远,聆听世界的故事,这些就是幸福的话,那就去你的旅行,去你的新生活吧!2018年3月4日,我抵达了爱尔兰的Inismore小岛,我的旅居生活已经开始一个星期了。每天是窗外海鸥的声音让我醒来,是东方地第一束阳光让我文思泉涌,是酒馆里的一杯爱尔兰黑啤,让我聆听了岛上居民的故事,这一切都很幸福。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