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子深处有个我700字

巷子深处有个我

700字 初一

一张照片,一位老人,一份思考,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你能否一个人安静的待在巷子深处,拿起一支笔,画一幅宁静淡泊。

进入21世纪,社会的步伐逐渐加快,科技发展日新月异,3G的时代还没冷却,4G的时钟早已在千家万户响起。渐渐地,人们愈走愈快,抛弃了一切负重的东西,只为了赶上时代的步伐,追求那繁华的现实生活,渐渐地,愈走愈远,忘记了当初怀揣的梦想,越过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只为了享受那所谓的人生。那正在远行的人,请不妨停一停,享受片刻的宁静,充实一番那早已浮华的内心,你便会发现,生活还有许多美好,而前路是一道不可尽视的深渊罢了。

在这个浮华的社会,有这样一位老人,身着黑衣一套,脚穿布鞋一双,胡子拉碴,光脚没穿袜,他便是李小文,一位中科院院士,一位泰斗级专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农民样子的老人却做出了极大的成就,为何?心也。现代社会,人人重视衣着,攀比之风盛行,从众心理更是芸芸众生的衣着首推,为何?躁也。

卓越的成就就需要一个人耐得住寂寞,能够独处深巷却怡然自得,莫言,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得主,在得奖之前默默数十年在桌旁写下多本小说,在得奖之时他默默地站在台上,思考着还未写完的小说,在得奖之后,他匆匆地返回工作室,慢慢的续写着一本本即将出炉的小说。这便是莫言,无声写书,划去一切急躁;这便是成功之士,在深巷之中,拿起一根笔,画一幅宁静淡泊。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古人尚且宁静,今人何必浮华。作为古之学者今之学生,我们的浮华更为明显。当学习的一切目标归结为考试,当所有的努力总结为考试成绩,那么书架上的四书五经,曾被几次翻阅,那么山川之美曾几经欣赏,那么下雨之时可曾细寻蜗牛?

人生如梦,何必浮华,捧一本书,静坐在庭院之中,听一听耳边的风声,看一看天上的云彩,此亦乐之极也。

真正的艺术

800字 高三

旧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的去世掀起一股热烈的怀旧风。有人追忆童年的假期“标配”——《西游记》、汽水、电风扇;也有人怀念剧中经典人物形象;还有人反思当下影视业的繁华与浮躁。确实,经典不可复制,但真正的艺术需要去浮躁化。

不可否认《西游记》确实是好几代人童年的回忆。在那个年代,没有华丽的服装,炫酷的特效,甚至缺乏演员,但凭着这些艺术家的热忱、敬业和对艺术的追求成就了一代经典。毋庸置疑的是那时候的艺术纯粹的,没有浮躁,唯有热爱,这才是艺术最好的呈现。

反观当下的影视界,到处都是俊男靓女的噱头,满眼尽是披着浮华外表的“粗制滥造”。每每一部作品登陆荧屏,毫不留情地说全是靠着大牌明星撑起一整部寡而无味的“脑残剧”。剧中的人敷衍了事,剧外的人也乐呵得开心。为何当下影视稀出珍品而烂片却大行其道?说到底是从业人员内心的浮躁,失去了对艺术的热忱,增添了对名利的向往。在一味地追求商业化的过程中,逐渐丢失了创作艺术中最重要的热忱。

毕竟在追名逐利的比赛中“轻装上阵”才能“高产多产”,数量蹭蹭往上升,质量便只能哗哗往下掉。但是又有谁会在乎呢?只管赚个盆满钵满就好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艺术是无价的,但现实却是大家都忙着从“艺术”的身上捞钱。在这个貌似可以一步登天的圈子里,艺术已经蒙尘,再无昔日绚烂的色彩。

也许有人会说,其实现在的影视人中也不乏追求真正艺术的,我们也在创作经典。确实,繁华浮躁中总会有些人在默默前行,也总有人在追求艺术的路上奋斗不息。但我认为点亮艺术的光辉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改变当下影视圈的浮躁现象才是当务之急,因为真正的艺术容不得半点浮躁。

经典不只是供人致敬的,我们更应该从经典中学习,学习如何尊重艺术,学会如何热爱艺术,学会如何追求艺术。我想,不仅仅是影视人,就是作为社会普通一员的我们,也应当保留对艺术的向往,提高鉴赏能力,从根源上对烂片说“不”!用自己的行动拒绝浮躁的艺术形式。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更应当倾全力消除“拍烂片也能赚大钱”的不良现象,提升人民的审美能力,让大家能够享受完美的艺术盛宴。

艺术永远是纯粹的,浮躁不能追求到真正的艺术。唯有热忱才能成就经典,只有去浮躁化的艺术才值得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7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