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造就永恒800字

瞬间造就永恒

0
0
800字 初三 书信

一瞬间的选择,造就了永恒的刹那。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就是屈原,一个选择了清波荡漾,一个选择了民族魂的人。茫茫江畔、一袭白衣、披散着长发,孤独的背影,在血红的残阳的映照下,渐行渐远,直到江面恢复了平静。这是屈原的选择。屈原是不幸的,他忧国忧民,矢志献身祖国,却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的一生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被千古传唱,成为永恒。

“宁溘死以流之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屈原虽遭迫害,但他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人民的疾苦为念,希望楚王幡然悔悟,奋发图强,做个中兴之主。他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始终“忍而不能舍也”。他明知自己面临着许多的危险,在“楚才晋用”的时代完全可以去别国寻求出路,但他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真有“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这惊天地泣鬼神的绝唱,充分体现了屈原的爱国思想。可是,他的脑子里似乎只装着“美政”,屈原思想的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和历史、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他只能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不是一个叱诧风云的革命家。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他虽然选择了离开,但是他并不甘心,他只是容不得浊流与滋垢,所以只好选择离开市朝,而毕生忠君爱国的抱负又只能在市朝实现。面临着进退两难的问题,他只好选择了前者,以涛涛的江水结束了他的一生,满身的抱负也随着滚滚的水流而烟消云散。但他带给我们的是人“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的悠悠回味……

“忧国谁能与君同,天公有情雨蒙蒙。舍身永垂天问志,爱民不沉离骚情。碧波有幸隐忠骨,青史无意表贤名。粽抛江水爱君意,神州千载颂英风。敬君忠气贯春秋,忧国爱民谁比俦,身同青山千载秀,名共黄波万骨流。情寄天问每凄凄,心系离骚长悠悠。鱼虾不应食忠骨,位列仙班凤池头。”当端午节再次来到时,让我们缅怀屈原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的精神,不忘他那“可与日月争光”的巍巍人格,共同颂读这首《悼屈原》。

草船借箭

400字 五年级 叙事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的,心里很妒忌。

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让诸葛亮赶造十万支箭,并说:“请不要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完。”说完就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造十万支箭,这事非你帮忙不可,你帮我弄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还有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答应了。

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请鲁肃到船里,并说:“请你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对岸驶去。

这时大雾弥漫,天还没有亮,连江岸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严肃说:“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会派兵出来。”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太大,我们不知敌人虚实,千万不要轻易出击。”只叫弓弩手朝江上放箭,一万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天渐渐亮了,船两边插满了箭。诸葛亮故意叫军士们大喊:“谢谢曹将军的箭。”这时曹操才知道上当,想追也来不及了。

鲁肃把诸葛亮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广东湛江吴川市塘头小学五年级:凌逸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书信
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