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
粗糙的墙,灰色的瓦,墙上斑斑驳驳的青苔,印证了岁月的痕迹。门口一个简陋的小木棚里,一位孤守土楼,快要九十岁的老奶奶。正用木材烧着水,她那饱经风霜的面孔,看到我们这一群生龙活虎的孩子露出了慈祥的笑意。我想:或许老奶奶非常想到潮州市区她出生的地方去看看,圆她几十年的梦。但是,他的家人都已经离她而去,只留下她与土楼相守。
穿过了弯弯曲曲的小路,经过了许多低矮的房子,伴着几声鸟鸣,我来到了土楼。远远望去,土楼也不过只是一座不高的土房子。但是,就是这座不起眼的土房子从明朝保存到现在,它曾经历辉煌的过去,老老少少一百多人聚集在这土楼里,有欢笑声,有吵闹声,有哭骂声,有……而如今土楼是这么的静寂。走进破旧的大门,脚底感觉不平坦。原来,是铺在地上那凹凸不平的鹅卵石在“作怪”。墙是用泥土和石灰夯实的,所以很坚固。仔细一看,还能看到许多小碎石镶在墙里。我摸了摸,手像压在指压板上,有些疼痛,还有一些石灰纷纷扬扬地掉了下来。走完这条通道,我终于眼前一亮,这就是宽敞的圆形院子。内围共有28间房子和一个祭拜祖先的祠堂。房子的门有的还保存着,只是上面的锁已经锈迹斑斑了;有的门只有一半,门环也不见了;而有的门却完全没有了,只剩下门板靠在屋子里。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一口井,井边布满了杂草和青苔,井中的水是乌黑的。我想:以前井里的水应该是清澈、甘甜的吧!这口井应该是土楼里居民的甘露,。参观完内围我走到了外围。外围是一条长长的,半圆的巷子。巷子很狭小,却看不到尽头。房子一个接着一个,房前都有炉灶。听带我们参观的叔叔讲,以前每户人家都只有一个房子,煮饭的时候就用这个炉灶来煮。外围还可以看到内围的墙,呈灰白色,上面有一个正方形的炮口,是以前的人们用来观看敌情和攻打土匪的,我真佩服建筑土楼的人们的聪明才智。
我站在土楼中,仿佛听到孩子们正在土楼中嬉戏玩耍,看到大人们忙碌地干活……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已人去楼空,只剩下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奶奶守着土楼。老奶奶就像这已破败不堪的土楼在风中飘摇着。
真希望土楼能保存下来,因为这是闽南人智慧的结晶,这也是祖国的瑰宝,它不应该消失在风雨中,而应该永存在阳光下。
望天湖
我的家乡在揭阳。揭阳的白塔镇周围,山脉连绵起伏,蜿蜒的小路像一条龙盘绕于山上,格外秀丽。在白塔镇中,有一座令我心驰神往的望天湖。虽然她没有大海的波涛汹涌,也没有江河的激情澎湃,更没有小溪的天真活泼,但是我依然爱她,就像爱自己的母亲。
我初次见她,是在一个有薄雾的早晨。穿过一片茂密的森林,几只小鸟拍打翅膀的声音,使我觉得森林愈发地幽静。
这时,一只早出的鸟儿掠过她身侧,轻轻地扬起她的发丝,她也不恼,只是任由那三千青丝在身后微微地荡漾,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使我注意到了她。
望天湖披上了轻纱,使其美丽的身影并不那么真切,一切又如同只是一个美丽的幻境。我有些不喜,她这种平静到没有起伏的样子让我觉得了无意趣。我随手捡起一块小石子,扔向那毫无波澜的湖面,石子激起一朵水花,一圈圈朦胧的涟漪接踵而至,正当我得意之时,涟漪竟很快又融入水中,仿佛是她用那双温柔的手托起石子,轻轻放入湖底。这次,湖仿佛更静了,好像刚才只是一个错觉,波动如同石沉大海,消失得无影,也无踪。
也许是太阳不愿受那天空的束缚吧,它化作一把利剑,神圣的金光划开了厚重的牢笼,霎时间,光芒四射,耀眼的光亮使大地终于真正充满了生机。
她和太阳很相配。太阳照得她,更加温柔;她映得太阳,更加神圣。庞大的太阳一点一点地将湖面填满,此时的她,已不像早上一般,一袭白色纱裙,简朴,清秀得如天上神仙。而换上了金红色华裳的她,更加耀眼压目,丰姿绰约。微澜轻轻地荡过,太阳一晃一晃的,仿佛在与她共舞。镶嵌在湖边那毛茸茸的清一色绿毯上,点缀着几朵鲜艳的小花,也正着迷地看着她。
当舞毕,她又恢复了平日平静的模样。褪去华裳的她,似乎与之前有些不一样了,少了轻纱的遮掩,她变得更加的真实。我小心翼翼地向前,生怕破坏了这份美好。轻轻蹲下,捧起一洼清亮的湖水,靠近脸颊,我能清楚地感到她独有的气息,使我觉得安心。那不仅是天堂滴下的芳露,更像是上天赠于我的依靠。她并没有因为我的无礼而动怒,还是那么平静,碧蓝的天与碧蓝的水交织在一起,使我分不清哪儿是湖水,哪儿是天。
虽然她很美,但是,我不会只被她的表面吸引。对我来说,她真正迷人的不只是她美丽的容颜,也不仅仅是她精致的装束,我真正欣赏的是自然赋于她的深厚涵养,是一种隐忍的包容与沉稳,是她的善良与慈祥。
短短一个碰面,她便教会了我很多。她处事不惊的理性和冷静,包容他人的宽容与大度,皆使她更美、更美了。人之初,性本善,所有人来到世界时都是纯洁的,困难的是在这暗流汹涌的社会之中,还能保持一份纯洁的本心。要知道,现在的人们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经过利益的诱惑后仍然善良纯美的人,真的很少见了。
此刻,我就站在望天湖的身边,仿佛听见她谆谆教诲,啊,望天湖!她就像我的母亲!
相似题目
-
土楼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600字 四年级
-
土楼在福建安溪有一个叫做“土楼”的地方,那天爸爸带我们去那里玩。我们先到姑姑家吃了午饭,买了一些东西,就上车走了。到了土楼之后,我们走了进去,我自己一个人慢慢溜达观看着。突然,爸爸叫住我,对我说:“看,这个圆圆的小洞叫‘枪洞’。”爸爸解释说,早先的时候土匪活动很猖狂,大家要抵抗土匪,就躲在土楼里,从“枪洞”用枪打土匪。我还看到了一种洞,一开始我以为是蜡烛洞。后来知道,是屋顶塌了,人上去修好的。我们上去玩了一趟,出来看到有很多土跟木头做的的模型玩具。我买了一辆木头坦克。我喜欢土楼,以后还去玩!200字 小学
-
土楼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一个神秘的地方。全封闭的土屋上,圆形方形的瓦顶里究竟藏了多少故事?那里住着怎样的一个民族?有着怎样的风俗?/> 带着一堆的问号,我们今天来到了福建省的南靖土楼群,融入了这个一样风景的国度。沿途有层叠的矮山,均匀的条状种植着茶叶,整齐有序。渐渐的土楼稀疏映入眼帘,一群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也迎面而来。说起客家人,他们是一千多年前流浪的汉族人,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他们创造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筑了这种世界奇葩的建筑“土楼”。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族。同姓的都生活在一个土楼里。当时没有水泥,钢筋。高高的土楼有四层,全部用木质,竹制构架搭接,用土坯做墙。一楼有祠堂,厨房,二楼是粮仓,三楼开始有窗户才是住人的。门都在楼内,外面都是墙,分圆形,方形,月牙形几种。一开始是方形的,后来为了产生更大的可利用空间,节省墙面,更好的抵抗风雨,冲击力,出现了圆形土楼。还有内层,几个圆形套在一起。这样的建筑,最古老的土楼居然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楼房也不过几十年就要拆掉,可见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土楼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年,最有名的“状元楼”,是一个家庭里几个儿子同心动手盖的。就在这个院子里,居然培养出了十一位博士。可谓风水宝地!走进土楼,正对门的房间是客厅,里面挂着家族的照片,桌上摆着资产的茶叶,和自制的土烟。土楼是一个楼,也是一圈墙,更是一个小镇。地面有贴在门外的排水沟,里圈有浴室,浴室里有个炉子烧火,这可不是厨房,是用来烧水冲澡的。干完农活回来,脏衣服要放在门外的墙柜里。最大的土楼有四,五百个房间。在这一个圆圆的空间里,各自一家,自炊,自做,但又想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客家人个子小小,瘦瘦的,眼睛里仿佛有用不完的智慧和精气神!/>传说中的“土楼王”,已有680岁的高龄。用手触摸他的外墙,坚固的土,仿佛在讲述着历史的沧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雷电,时间的蹉跎,他也曾伤痕累累。但经过众人的修复,他依旧可以面向世界,招待八方来客。摸着那挺拔结实的土墙,像个倔强的汉子,感悟着客家人世代,生生不息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建筑历史贡献了一份奇迹!/>简单朴实的外表下,却包罗着钻石般的智慧。繁衍生息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泥土撑起了一片天,为世界瞩目!/>初一:穆澄融900字 初一 说明文
-
土楼客家土楼“客家土楼”一个神秘的地方。全封闭的土屋上,圆形方形的瓦顶里究竟藏了多少故事?那里住着怎样的一个民族?有着怎样的风俗? 带着一堆的问号,我们今天来到了福建省的南靖土楼群,融入了这个一样风景的国度。沿途有层叠的矮山,均匀的条状种植着茶叶,整齐有序。渐渐的土楼稀疏映入眼帘,一群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也迎面而来。说起客家人,他们是一千多年前流浪的汉族人,从中原来到这个气候土壤都很利于生存的地方,成了这里的客人。他们创造自己的语言,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建筑了这种世界奇葩的建筑“土楼”。渐渐地,这群自称客人的人,变成了今天的客家族。同姓的都生活在一个土楼里。当时没有水泥,钢筋。高高的土楼有四层,全部用木质,竹制构架搭接,用土坯做墙。一楼有祠堂,厨房,二楼是粮仓,三楼开始有窗户才是住人的。门都在楼内,外面都是墙,分圆形,方形,月牙形几种。一开始是方形的,后来为了产生更大的可利用空间,节省墙面,更好的抵抗风雨,冲击力,出现了圆形土楼。还有内层,几个圆形套在一起。这样的建筑,最古老的土楼居然有上千年的历史。我们现在的楼房也不过几十年就要拆掉,可见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 土楼中最年轻的也有50多年,最有名的“状元楼”,是一个家庭里几个儿子同心动手盖的。就在这个院子里,居然培养出了十一位博士。可谓风水宝地!走进土楼,正对门的房间是客厅,里面挂着家族的照片,桌上摆着资产的茶叶,和自制的土烟。土楼是一个楼,也是一圈墙,更是一个小镇。地面有贴在门外的排水沟,里圈有浴室,浴室里有个炉子烧火,这可不是厨房,是用来烧水冲澡的。干完农活回来,脏衣服要放在门外的墙柜里。最大的土楼有四,五百个房间。在这一个圆圆的空间里,各自一家,自炊,自做,但又想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客家人个子小小,瘦瘦的,眼睛里仿佛有用不完的智慧和精气神! 传说中的“土楼王”,已有680岁的高龄。用手触摸他的外墙,坚固的土,仿佛在讲述着历史的沧桑。经过几百年的风雨雷电,时间的蹉跎,他也曾伤痕累累。但经过众人的修复,他依旧可以面向世界,招待八方来客。摸着那挺拔结实的土墙,像个倔强的汉子,感悟着客家人世代,生生不息的勤劳和智慧。为世界建筑历史贡献了一份奇迹! 简单朴实的外表下,却包罗着钻石般的智慧。繁衍生息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泥土撑起了一片天,为世界瞩目! 初一:穆澄融900字 初一 说明文
-
土楼用泥巴夯实成信念的墙用木头托起和平的期盼远离战乱饥荒让流浪的心长久寄放于是山花烂漫的闽南被盖上方方圆圆的图章像客家人密密麻麻的心愿要把这绚丽而祥和的画卷收藏那圆是故乡的月亮乡情染浓了秋霜 家在远方身在他乡几分凄凉几分悲壮那方是做人的脊梁堂堂正正宁折不弯何时何地都站得正行得直笑对天地风云人世苍桑地球背面的白种人无数次把你的神秘窥探总是猜想黄皮肤的墙內会起什么样的波澜直到来到土楼中央看到天被切割土楼形状原来在中国人智慧的天井里高傲的白种人也作了一回青蛙250字 初三 诗歌
相关推荐
-
游土楼我和爸爸去过厦门之后,又去了永定土楼。早听说永定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土楼,毫无疑问是用泥土建造而成,它结构合理,冬暖夏凉。土楼形状不同,大小也不同,一般分为方楼和圆楼,而这当中圆形的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它是客家人居住的典范民居,它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约10多米,高在三至四层,共有一二百个房间,一般底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则是他们居室。我和爸爸游览了土楼之中最具代表性的振成楼,居住在里面的人讲,该楼建于1912,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里面有花园,学堂等,内环里面还有大厅,雕龙刻凤,装修华丽。我们还去了承启楼,它号称“土楼王”,历史更加悠久,里面居住的人也是最多的,这里民风淳朴,他们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听说在这土楼里,从共和国成立到现在共培养出了二十多位博士生呢,实在了不起!我走在永定的土楼内在想,人类实在太厉害了,居然能够造出这样的房子来,真是了不起啊!400字 四年级
-
游土楼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去龙岩永定看土楼。那里有很多土楼:福裕楼、衍香楼、遗经楼等等。但是,最值得看的就是振成楼了。振成楼呈圆形,上面的屋檐又宽又大,“振成楼”三个字高高的挂在门上,无比壮观。振成楼又称“土楼王子”。是以八卦图形建造而成,由内外两环楼组成,占地面积有五千平方米呢!走进门一看,前面有一个戏台。你猜猜客人在哪看戏?答案是:在楼上。原来,客家人都较好客,所以客人的地位比主人高,自然该坐在楼上看戏,高高在上嘛!我们走到后门,看见地板上有一块画着两个圆圈的石板。听了讲解员介绍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块用来打开下水道用的石板,可见楼主是多么聪明啊!还有更绝的呢!这栋土楼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的。为了防止后门被强盗烧掉,楼主在木门外又加了一层铁皮,让火烧不着;又在墙壁内放了一根木条,一拉,想攻都攻不进;墙的厚度足足有两米,固若金汤。怎么样?防范够绝了吧!这个土楼聚集了许多人的智慧,我希望它成为一道永远靓丽的风景线!400字 四年级 写景
-
永定土楼我国东南沿海福建省永定县一带有二万二千多座举世闻名的客家山区建筑,被称为永定土楼。它是客家人设计、建设并居住的坚固楼堡,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客家人是汉族的一个分支,历史上由北方南迁到福建一带,由“独在异乡为异客”而取名为客家。土楼用土石夯筑,不用钢筋水泥,但牢固如石,有自卫防御的功能。土楼一般高十米以上,有四层,其中一层是厨房和餐房,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居室,一、二层一般不开窗户。圆形土楼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楼内有水井、浴室等设施。我们参观了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该楼建于1912年,按八卦图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内有花园、学堂等,占地约5000平方米,费时五年建成,耗资八万大洋。土楼的设计者非常聪明,把排水系统、排烟系统巧妙地设计在楼宇之中,整座楼不仅非常环保,而且安全保卫措施做得非常好。永定土楼已经在2008年7月7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的集中了客家人的智慧和才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400字 四年级 状物
-
有趣的土楼在中国还没跟美国建交时,有一天,一份秘报从美国国防部发到了美国总统办公室:据我方侦察卫星在中国福建侦察到大量核导弹发射基地……。美国总统瘫坐在椅子上,口中喃喃自语:“中国国防科技力量发展真是一日千里呀……。”其实,那不是核导弹发射基地,而是福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福建永定土楼。早晨,伴随着小鸟欢快地鸣叫声,我们跟着导游走到了第一座土楼——庚庆楼。刚一下车,扑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圆形土楼。它建于公元一八四九年,占地约六百六十平方米,直径三十三米,高三层,简直就像一个小型体育馆。庚庆楼在选址上有着很高的要求,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绝对不会随遇而安,庚庆楼建造在土楼群的最外端,是一座保护其它土楼的楼,它之所以是一座圆楼是因为圆型不存在死角,具有较好的侦察敌情,武装反击功能,此外它还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抗风抗震、防火防潮、通风采光、经济环保的功能。在我看过的土楼中,我觉得是最有趣的是和贵楼,因为它建在沼泽上。我给大家讲讲和贵楼的来历吧:有一位风水先生来到了这里,他一眼就相中了这片开阔的沼泽地,便找到村长,让村民们在这块沼泽地上建房子,这就和贵楼的来历。你们可能还不相信,那我就用行动来证明一下吧,我拿来一根两米长的铁杆,用力往地下一戳,泥浆“咕咕”地往外冒,两米多长的铁杆真的全部没入泥土中,这下你不得不相信了!还有一座堪称中华奇观的楼——裕昌楼,我还是先给大家讲讲这座楼的来历:一个财主想盖一座土楼,他请来了当时最好的木匠,木匠说他一分钱也不要,只要每天有酒有肉,并且晚上给他吃顿丰盛宵夜就行,财主爽快地答应了。可是过后财主很吝啬,一连几天宵夜没有做,于是木匠很生气,决定做一座东倒西歪,又不会倒塌的楼,这就构成了这个中华奇观。参观完土楼,我深深感受到客家人的智慧真是取之不尽啊!6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土楼之行今天我和叔叔去南靖土楼玩,早上7:40就起床,8点就出发了,光坐车再加上吃饭就已经下午1点了。我们去了田螺坑,到了门口地图我就拍了照。哟呵,进入观景台,拍照的人用排队的。我也等了好一会儿。拍照还要排队的我第一次经历,底下就是“四菜一汤”(听叔叔讲的)。我们进入到这些“菜”和“汤”里头,有晒了好些芥菜,我也跟芥菜合了影。没想到的是这些“菜”和“汤”的里头在卖好多好多东西哦,不过,最吸引我眼球的是那一个个的精美的土楼模型了,真是太美了,我一个劲的拍,哪里有我拍哪里,回家数数,拍最多的要数土楼模型了,嘻嘻!游完这四菜一汤,我们又去了那个叫什么湖(我忘了)但听说云水谣的电影还是在这拍的呢!那天我也不知道怎么,一直想睡觉出发的我在车上就睡着了,车开到哪儿我就睡到哪儿!这不,到了这什么湖了,都是叔叔叫我起的,拍照的时候眼睛是硬睁的,所以效果也不太好了。我印象最深刻的和觉得最与众不同的是那裕昌楼了(因为最特别,所以名字记得牢牢的,嘻嘻)它还叫东歪西斜。在门口还看到在拍旅游频道的呢,叔叔管她叫美女(不过我顾看都忘记拍了)才去几个地方啊,就已经傍晚了。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看见了地上的啤酒瓶,我数了一下,差点被吓死。他们才5个人啊,喝了一箱又多好多哦。到了晚上吃饭才结束,我还真挺累的,到家后洗个澡,就上床甜甜的睡下了。南靖土楼之旅结束……5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永定土楼XX年8月7日 星期三 天气 晴永定土楼怀着期待的心情,今天上午我们又来到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永定土楼。永定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XX年7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土楼主要分方形和圆形两种。龙岩地区共有著名的圆楼360座,著名的方楼4000多座。最令世界各地游客惊叹的就是当地人称为圆寨的圆形土楼。土楼从外面看上去是个大大黄色泥土的圆形建筑。中上部才能看到有窗户。犹如古罗马的城堡。圆楼外高内低,楼内有楼,环环相套,通风采光、抗台风地震、防卫功能比方楼好。说到这个土楼我还真是有几个谜团呢!1、土楼是用土做的,为什么它能防水、防火,还防震?2、土楼因为什么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3、土楼为什么要到那么高的地方才有窗户? 带着谜团,我走进了被誉为“土楼王”的承启楼。 哇!承启楼好大啊,一圈一圈又一圈,好似一个巨大的迷宫,绕过来又绕过去。我们在土楼王的入口照了一张合影照,接着在等照片的时间里,我们听一位土楼里居住的居民介绍了土楼。叔叔说:“承启楼是最大的土楼,它占地面积有六千平方米,居住在楼里的人们都是一个家族的。也因为这样所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土楼为什么一二层都没有窗户呢?”我很好奇地问。“那是为了防止小偷强盗和动物的入侵。”哦,原来是这样的。“可是土楼就是黄土造的为什么还能那么结实还防水、防火、防震呢?”这时候,叔叔又说了:“客家土楼的主要建筑材料是黄土和杉土。圆楼的坚固性最好,圆筒状结构能极均匀地传递各类荷载。客家土楼的厚墙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土墙内部埋有竹片木条等水平拉结性筋骨,即便因为暂时受力过大而产生裂缝,整体结构也没有危险,至今还没有听说过圆楼坍塌事故的发生呢。”“土楼的墙体厚达1.5米左右,厚实的土墙具有其他任何墙体无法相匹的含蓄作用,土楼内能形成一个夏凉冬暖的小气候。厚土可以保持适宜人体的湿度,太干时能自然释放水分,太湿时又会吸收水分……”听着叔叔讲这些我听都没听过的知识,我顿时觉得土楼好神奇啊!我真想在这里住住感受一下呢。这真是一次有意义的旅游,真的让我领略到了不同的建筑。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900字 六年级
-
福建土楼游记“快看啊,那些圆柱形的楼房是干什么的啊?”在旅游大巴上的我们,透过窗户看见了一个个好似蘑菇的圆柱型建筑,乍一看又好像是天外飞碟!导游拍拍手,我们立刻朝他那边望去,他清清嗓子说:“今天晚上我们就在这里住下,等一下在我这里领房间的钥匙。”什么?!今天我们要在这里住下?到了目的地我就迫不及待的冲下巴士——一个个巨大的圆柱型建筑引入眼帘,像古代的瓦房,顶上盖了瓦砖,与那些古代建筑不同的是,它的四面八方都是被土围起来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客家民居?走进侨福楼,一位老人坐在门旁,房梁上柱有鸟巢,老人告诉我们,他就是建这栋楼的楼主,他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了银钩,好奇心使我问了他许多关于土楼的问题,他说,他已经有80岁了,当初他的爸爸妈妈生了四个孩子,他排行老三,老大、老二、老四,在外地赚足了钱准备盖房子。老三,就是他出力。由于是在山区,为了防盗匪的骚扰,便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合剂,以竹片、木条做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哦,原来是这样啊。由于我们是游客所以住在侨福楼,着名的承启楼在我们的旁边。吃完了晚饭,我和妈妈去了承启楼,大门旁边的对联上写着“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我们走进大门,一圈都是居民,圆柱的里面还有圆柱,大土楼里面还有三圈小“土楼”,我们好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为了不迷路,我们只在外圈走,土楼里一共有4层楼,听里面的人家说:“土楼一共有400多间房,就是说你一年都住这里,一天一间房也住不完。”由此可以知道这里住着上千人,他们全部都姓梁,“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由于太晚了,我和妈妈就回到了侨福楼,我们住在第3层,侨福楼里面是一片空地,铺满了石头,还有一口井,我们从井里打了水在房间里睡了,房里没有空调但是也很凉快。早晨,鸟巢里的小鸟围绕着圆形的屋顶转了一圈两圈,抬头向天空上望去,我们像在一口井里一样,天空也是圆的,颇有一种“井底之蛙”的感觉呢。我们收拾好行李,与老人告别,我们走上巴士,我恋恋不舍的望望福建土楼,我真想一直呆在这里,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我们总归得向新的旅程出发了。福建土楼真是显示了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啊!初一:张栩莎900字 初一 叙事
-
楼——题记我是一幢高楼,矗立在一座小城市里。在这座城市中,有我无数的兄弟姐妹,但我是至高无上的女皇——我最高也最漂亮。老人的感叹,大人的赞美,孩子的惊讶,让我心花怒放。在这之前,我和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每天都很愉快,但随着赞美越来越多,我越发的有些飘飘然了,我开始鄙视其他的兄弟姐妹。“你们这些丑八怪,有什么资格和我在一起,瞧瞧你们都是什么样子!”听了我这番话,他们有的低下了头,有的惊奇的望着我(毕竟我以前不是这样的)。突然一个细细的声音喊道:“你是比我们高.比我们漂亮,但又不是凭你自己的能力,而是靠你的主人啊!而且你更不应该鄙视我们!”“哼,瞧瞧你们的主人啊,个个都是乡巴佬,我的主人,那可是个体面的人物噢!”他们没有再反驳我,而是把头扭向一边,泪水默默地流淌。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咯噔一下,有些伤感。其实我并不想这样做,但虚荣心却让我坚持自己的言行。在以后的日子里,欢声笑语远离了我,人们的赞美依旧,但我并不是很快乐。我成了骄傲的独行者……兄弟姐妹们接二连三的消失了,只剩下两三个姐妹,她们很想和我说话,但我依然冷漠。一天,正当我闭目养神,一阵欢快的掌声将我吵醒,我懒洋洋的睁开双眼,发现不远处人们在热烈的庆祝着什么——原来是几幢高楼竣工了。仔细一瞧,咦?他们怎么都比我高啊!?我心里酸溜溜的。然而,我依旧把自己当作女皇,尽管我很想和他们成为朋友。接下来的几天中,仅剩下的几个姐妹也都消失了,人们的赞美也无影无踪,我更孤独了……一天夜里,我正在呼呼大睡,突然听到几个声音在议论着什么,我仔细一听,原来是那几幢新楼,我侧耳静听。“你们知道吗?今天早上我听到几个工人要拆了她呢!”她?她是谁呀?我有些疑惑。“对,早该拆了,看看她那模样,还站在那里当风景。”说完,他们用厌恶的眼光看着我。“她”难道是指我?怎么可能,我可是高贵的女皇啊!我的衣服这么漂亮,怎么会拆我呢?我自豪的看看自己,却大吃一惊——这些年来,我只想着自己是女皇,却从没想起去看看自己,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已经破烂不堪了。我心情忐忑的过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清晨,起床时我感到阵阵疼痛,我往身上疼痛的地方看去,发现一群工人正七手八脚的从我身上拆下砖瓦。红色的砖块,灰色的水泥一起落下,我的眼泪随风而逝。而那几幢新楼,正用嘲弄的眼光看着我。这一霎那,我想起了自己的兄弟姐妹,格外的思念他们,我重复了他们的命运。我在心里默默地向他们道歉,恳求他们的原谅……900字 初二 议论文
-
土子认识土子是在夏天。1他是从别的村转学过来的。初见到他,只是粗粗地看了一眼。他长得并不好看,拥有我们农村人典型的特征——黑皮肤、土布衣。他对我们憨厚地笑了笑,说话了,粗粗的男音:俺叫土子。2正赶上那阵,村里忙着捐钱修路。热心的二话不说就捐了,小气点的说两句也交了,毕竟村委会也不是摆着看的。但只剩一家,死活不捐钱——我偷听到村长和爷爷的对话:土子他爹也真是的,不就交两个钱嘛,还闹得全村都知道他家这点破事!我对土子的印象越来越坏了。谁都不敢去动土子他爹,这个满肚子肥水的老黑子得意极了。最后,我终于忍不住了。那天,我扛着棍子气势冲冲地往他家跑,毕竟太冲动了,也不顾什么面子。刚想踢开门,就听到一个讨厌的声音,是土子他爹:“老子供你读书就够好的了,你还让我捐钱!捐啥破钱!……”呆了一会儿,门开了,是土子。他疑惑地看着我和我手里的棍子,说话了:“班长,你咋在这里?”我冲他抱歉地一笑,望了望此时的自己,真是啥脸都丢了!他也不再多问,关上门,把我拉到一旁,把手里破破的几张十块塞到我手里。“你……”“班长,这是一点钱,村委会不是要修城市里那些平溜溜的路吗,俺替爹捐了。”就这样,我一路跑着,也不知怎的就回了家。把钱交到村长手里时,村长还盯着这几张钱念着:“土子这孩子,真是通人情啊!”……3自从修了路,村里环境好多了,当初不交钱的那老黑子,还每天呲着牙在路上走着,招来了不少闲话。其中,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句话:这个黑胖子,靠小儿生活,还真是不知羞耻啊!最后,还是从爷爷的话我才知道的:原来是土子每天起早贪黑地赚钱养活他不整争气的爹。这个消息让我大吃一惊,又想起土子那憨厚的笑。得知土子打工的地点,我来到了那块吵着的工地。现在天气已经转凉,工地上听不见唉声叹气,只有零碎的杂音。看见远处的土布衣,我马上跑过去,我知道,这肯定是土子。我也不说什么,就站在不远处看着土子干。他干的很带劲,汗水湿透了衣服,不过看得出来,他小小年纪干的比任何人都好。我注意到他的嘴一直在动,像在念叨着什么口诀。在杂音中,我隐约听到了土子粗粗的声音,他在背英语!我终于知道为什么土子学习好了,看看他努力的背影,心里满是佩服。4土子的确很土,但他土的很带劲。他在我心中一直是土的,那憨厚的笑将是我永远的目标。不久后,土子离开了我们这个偏僻的山村,走的时候,他给我们留下了那憨厚的笑,给我们留下了那无法遗忘的“土”。他走了,还是一个夏天。900字 六年级 写景
-
土巷我生于北方,巷应是称作胡同的,但不知怎的落笔却出了这么一个字。竟害怕自己是否有媚南的心态。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我是一个很恋乡的人。童年少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所以对于巷的面貌并不陌生,甚至于在搬家之后,每每回忆以前的生活,那有些苍凉的小巷都会首先冲进记忆。北方注定没有南方的雨水多,北方人也就缺少了雨的细腻。比起南方的雨巷北方的巷子略显逼涩,它没有青石板,没有长着青苔的瓦片,那从瓦檐滴下的梅雨也只永远落在江南墙根的水涡里。雨水少,北方人也就很少带雨伞。夏日,每遇突来的雷雨就就近躲到别人家的门庭下,坐在门槛或门旁的石敦上,点支烟,静静的看天上洒下的雨,想想家里的柴火是不是盖住了,寻思着这雨会下多久,回家的路会不会很难走。路近的借主人家一张化肥袋,抠成角,批在身上,挽起裤腿,领着鞋子,一路小跑,出巷子,拐了弯儿,回家了。家远的就和主人在门楼里玩起扑克牌。印象中,北方人粗犷,豪迈。南方人轻柔,婉约。两种地域,不同的风水毓出了性格迥异的人。我想在北方决不会有戴望舒那般的雅兴,会在雨天撑着油纸伞徘徊在雨巷。有的也许只是亟亟在泥水中蹒跚的影子。雨巷中踟躇只有梅雨浇注的江南才子才会有。比起南国的巷子窄北方显然要宽敞。之所以用宽敞是因为是因为北方的土巷旁边没有高高的灰墙不会显得悠长和岑寂。北方的矮土墙显然是挡不住阳光的直射。一抹西下的余晖,一堵矮矮的颓墙,凹凸不平的地面,构成了北方土巷的苍凉性格。走在农村的土巷里,看着略微有些发黄的泥墙,用手轻轻触摸,脱落下松散的墙皮。一种巨大的悲怆会在瞬间将人吞噬。感官的表象能触动内心的苍凉这是北国土巷独有的魅力。我在想,要想细究江南与北方人文的不同,其实不必太锁太繁,看看乡间的房屋布局就一目了然了。南方的阴晦让他们有一种柔婉的美,北方的坦荡却让人感到踏实,尽管皮肤粗糙,却都是实心的汉子。北方人与南方人相比,北方人显然要憨厚的多,南蛮子的精明是不肖细说的。那南方雨巷的逼仄是不是造就他们湫隘的原因呢。当然我不是扁南方人,这只是相比而言。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在农村就再也见不到童年的土巷了,现代文明的冲击是谁也无能为力的。钢筋混凝土构筑的栖所会不会改变人们从祖先那里继承的性格。900字 高三 写景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