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徒的鸟观后感
350字
初一
观后感
候鸟们的世界也是如此庞大的家族,每到春天或秋天时,他们就要长途跋涉,在迁徒的过程中,有帮助候鸟迁徒的好人,还有那些捕捉和猎杀候鸟的人。
这部片子记录了途中鸟儿们自在的翱翔、欢乐的嬉戏、温馨的亲情和与大自然各种恶劣环境进行搏斗的艰辛,以及人类对它们残酷的猎杀。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尽管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候鸟面对逆境不屈不挠,克服着自然环境中的重重困难,它们的族群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以延续。
当我看到那些新生的雏鸟们从父母的羽翼中第一次弹出小脑袋,长着嘴巴唧唧叫时,我就深深的感受到一个信念:保护候鸟。
灰尾雁在冬天重新回到小男孩身边,当那群曾经拒绝老妇人喂食的灰鹤,也终于在再次路过那个农庄的时候,接受了老人的馈赠,他们的长嘴灵巧地从老人手中刁走食物,是那样信任。
我真希望美丽的鸟儿永远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人与动物永远和谐相处。
乡愁
200字
六年级
散文
隔着海的距离,
大陆遥不可及。
此岸是台湾的故乡,
彼岸是分散的亲人。
思乡的愁绪,
是哪悲凉而久久回荡在耳畔的残音。
总在月圆的夜晚奏鸣,
——点滴的思念。
思,乡的曾经,
是一部翻滚播出的老“电影”。
总在月阴的夜晚“放映”,
——珍贵的回忆。
思,乡的点滴,
是一杯温暖的热咖啡。
总在月晴的夜晚温暖我心,
——无瑕的记忆。
回乡的路,
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回归的日子渐行渐近,
——游子的思念。
穿越海峡的爱,
不可分说的思念,
游子、思乡的愁绪,
何时能了?
福建福州长乐市长乐洞江小学六年五班六年级:郑詠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观后感
350字
-
安徒生观后感《安徒生童话》这本书我已经读了好几遍了,可每次读都有新的感受,所以我读这本书的体会也最多。书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是我们都很熟悉的。他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的生活。每当读完这个故事,我都会伤心一会儿。一方面是同情小女孩的遭遇,另一方面感叹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就更加深刻认识到现在社会的光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在这个充满欢乐的学校里,我们要是不用心读书,不珍惜眼前美好的时光,怎么对得起所有关心我们的人呢?怎么对得起老一辈们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要告诉身边每一个朋友,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回报这充满爱的社会。书中《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了一个皇帝非常注重外表,结果被两个骗子骗得光着身子游行。读完这个故事我又好笑又生气。好笑的是皇帝的大臣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蠢,竟也加入了骗子的行列,说起了假话,就连皇帝自己也说着违心的话来掩饰内心的不安。通过这个故事我深深感受到:人不能太注重外表,老听好听的话。要学会不断充实自己,要有自己的思维。就拿我们小学生还说吧,我们的追求不光是吃好穿好,而应该是多学习些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应该意识到做人要诚实,不能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而去骗人。诚实是一种美德,诚实是无价的。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平凡的小事做起,真心对待每一个朋友,做错了事敢于承认,有了缺点勇于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这个假期我过得最充实,是因为《安徒生童话》伴我度过暑假。我准备把《安徒生童话》的故事讲给小弟弟小妹妹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书中的乐趣。通过阅读学到知识,懂得道理。我建议全校同学们赶快行动起来吧,珍惜今天优越的生活条件,为了丰富我们的文化知识,为了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要“多读书,读好书。”最后让我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的遨游吧!700字 初一 读后感
-
安徒生观后感我读过很多书,我最爱读的还是那本《安徒生童话》。去年六一节,阿姨给我在百润发报名参加绘画比赛,虽然没有获得名次,但我十分幸运地奖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选》,它象一块磁铁似的,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看了一篇又一篇,看着、看着,我仿佛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那儿有小如姆指的人、有会唱歌的夜莺、还有我常看的动画片豌豆公主……我很快地被《卖火柴的小女孩》给迷住了。那是大雪纷飞的夜晚,一个小女孩披散着一头卷曲的、美丽的金发,她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睁着一双害怕的眼睛、脸和嘴唇都冻得发紫,冻僵的小手攥着一盒火柴,嘴里不断地喊着:“谁要火柴……”可是没有人回答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看到这里,我伤心极了。她赤着脚,在雪地里走着,终于找到了一个墙角坐下来,她不能回家,因为她没有赚到一个铜板,她只能坐在那里,幻想着,最后她脸颊通红,嘴角带着微笑无声地冻死了……突然,一股烤鸭的香气扑鼻而来,难道安徒生今天也在过圣诞节?“书呆子!”妈妈笑着说:“看你,我们馨馨看书怎么看哭了?”妈妈心疼地亲了我一下,啊!原来晚饭时间到了,那香气不正从桌子飘来吗?桌上已经摆满香喷喷的烤鸭、爸爸的.拿手好菜――酸菜鱼,“快来吃饭吧!”妈妈喊我。我望着明亮的灯光想:这不正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所向往的天堂吗?我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一下子飞到她的身边,把她领到我家来,把我的新衣服给她穿,把桌上丰盛的饭菜给她吃,那时她将会感到多么幸福。但她还是离开了这个人间……吃饭了,尽管饭菜是那么鲜美,可我总觉得不是滋味,脑海里时时出现那可怜的卖火柴的身影。想想穷孩子在饥寒交迫中的生活,对比之下,现在我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我还总是不时地埋怨这埋怨那心里惭愧极了……700字 初一 读后感
-
安徒生安徒生百科名片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因为他的童话故事而世界闻名。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安徒生生前曾得到皇家的致敬,并被高度赞扬为给全欧洲的一代孩子带来了欢乐。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成千上万册童话书在全球陆续发行出版。他的童话故事还激发了大量电影,舞台剧,芭蕾舞剧以及电影动画的制作。中文名: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外文名: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国籍:丹麦出生地: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市出生日期:1805年4月2日逝世日期: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职业:作家,诗人主要成就: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代表作品:《小锡兵》、《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简介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是一位伟大的丹麦童话作家,他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世界童话创始人".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受过良好的大学教育。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曾自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改嫁。安徒生从小就被贫困所折磨着,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十分正规的教育。他在少年时代就对舞台有兴趣,幻想去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19年在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当了一名小配角。后因为嗓子失润被解雇。从此开始学习写作,但写的剧本完全不适于演出,根本没有剧院愿意采用。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这一年他写了书,有些故事表现了善和美必胜的乐观信念,有些则非常悲观,结局极为不幸,他的故事之所以有着强烈吸引力,部分原因是他同情不幸者和流浪者。他还写过戏剧、小说、诗歌、游记和几本自传。他的著作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夜莺》等家喻户晓的名著。其中,《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被选入语文教科书。安徒生小时候不仅经常和饥饿打交道,而且还处处遭到人们的鄙视。但他心里却有一个在当时被认为是与他出身不相称的、“异想天开”的“志愿”——他想当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个高雅的芭蕾舞演员,一个宏伟的歌唱家,一个在舞台上表演人生、创造“美”的艺术家。为此,他在一般庸俗不堪的人的眼中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柄。但他却一点也不感到气馁,而是发誓要做的更好。安徒生14岁就离开了家乡奥登塞市,在当时那个世态炎凉的社会里,等待他的是一种什么命运。饥饿和精神上的打击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虽然由于贫困和由此而带来的疾病折磨了他的身体,毁坏了他的体形和声音,使他不能成为一个舞台艺术家,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最后还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成为全世界亿万儿童所喜爱的童话作家。他在童话作品中所创造出的美和诗,成为人类永远享受不尽的精神财富和艺术宝藏。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早期主要撰写诗歌和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他以诗意而又幽默的笔调,改变了现代童话的面貌,并开启了创作童话的先河。最可贵的是,安徒生的作品中闪耀着普遍的人性的[编辑本段]童话故事的主义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树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编辑本段]作者生平1805年4月,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着上帝将天使贬低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就越聪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安徒生斯蒂安·安徒生。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像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空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肉体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渴望接近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们一起回家,其实他的家早就走过了,可是他一声不吭。同样贫苦出身的萨拉发誓自己将来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安徒生睁大双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当管事呢?“我长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诉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贵族的分支,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总有一天……萨拉笑起来,这小家伙一定是疯了。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奥来揪着安徒生的头发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呢?”周围的人捧腹大笑。安徒生的爱情黯然退却。但在幻想中,他让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萨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谅了欺侮嘲笑他的奥来,当这个顽童被罚站在桌子上时,小安徒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奥来羞辱的处境,以至于被罚者还没有哭,他就哭出声来,并苦苦哀求老师原谅他的“敌对行动人”。这件事后,作坊主的儿子就成了小个子安徒生的保护人了。时光过得飞快,在学校里安徒生十分快乐,然而时世的艰难使学校关闭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亲为他做的几只木偶给儿子带来极大的满足,他给小人们缝制了漂亮的衣裳,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不久,一种更美好的东西闯入他的生活——他读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亚激情的海洋中了。他开始想编自己的戏——他把父亲教给他的几句德语词汇讲给木偶。你听,“Besen!”这个词多么响亮,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木偶最爱说的字眼,其实就是“扫帚”的意思。1813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困窘的家境和冒险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战场。两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当雪花飘起的时候,出现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带走了父亲,留下无助的妻儿和彻骨的寒冷。父亲死后,生计日下,母亲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温度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这在体面人看来,是多么粗鄙的行为!刻薄的流言不胜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利亚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玛利亚本是想拼死独立支撑一家的,可镇里的长舌妇们嘲笑她的儿子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儿子送到工厂里做童工。11岁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当一次间歇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个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一个工人对他说:“干嘛你不去当演员?”是的,那对他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不能导演命运的话,那么在舞台上演出命运不是也很好吗?这是多么奇妙的设想!于是,当安徒生14岁受过坚信礼以后,他对母亲安排他做裁缝学徒的计划表现出惊人的执拗——“不,妈妈,我要当演员。”尽管安徒生向妈妈保证一定会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亲毫不让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携带着30个《天方夜谭》银毫子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然而此时,1819年9月6日当那个14岁的瘦高个儿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眺望着已展现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时,故乡却仿佛已遥不可及,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独。但他立刻擦去眼泪,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要行动,信心百倍地行动。这个来自小镇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谭》中的贫苦少年阿拉丁一般,开始为自己的神灯而奋斗了。他苦心求人写给著名芭蕾舞演员沙尔夫人的介绍信并未达到拜师的效果,便又去求见皇家剧院的经理霍尔斯坦请求做一名演员。经理打量了一下这个鹳鸟一般细高的孩子以后说道:你长得太瘦了,演起戏是会被观众嘘下台来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动建议道:“这个好办,只要您给我100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我很快就会长胖的。”经理恼怒了——这个穷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来寻开心的,立时便发出逐客令,沮丧的安徒生只好离开。舞蹈学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经一位熟人介绍,他做了几天小工,又因为满口乡土口音而被人当作笑料,只好气愤地离开作坊。他流浪街头,茫然无措,突然想起在报上看到过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教授正高朋满座的家。好奇的宾客们被这个在哥本哈根孤身奋斗的少年吸引,何况,他的歌声的确展示着一颗热爱缪斯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西博尼的歌唱学校。然而幸运不会总跟着一个人,虽然安徒生勤奋超人,但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音,学声乐已毫无希望。接下来的挫折使他发现,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戏的天份。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舞台。4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深深体验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1822年,几位评论家读到了一个叫《阿芙索尔》的剧本,这是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送来的。剧本韵律不齐,有许多语法错误——当然,作者毫无修安徒生童话养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且慢,这其中有许多火花真实地、生动地闪烁着,也许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给戏剧界带来点清澈的东西。于是剧本的作者,汉斯·安徒生被送进拉丁文学校深造,国家顾问古林先生为他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以支付用度。17岁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级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对他来说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嘲笑他是乡下笨汉,因为他丝毫不懂上流社会的礼节,在他们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欢迎的“丑小鸭”;同时,那些繁复的拉丁文修饰语多么无聊:空洞的语言即使矫柔造作地装饰起来,也没有灵魂,而他必须背诵它们!不过,经过考验和磨难,他总算在1828年通过了毕业考试。而且这几年中,他阅读了不少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拜伦、海涅、司各特,他们才是真正的瑰宝啊!在学校里,安徒生没有忘记他的创作,他的诗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发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评。1829年,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滚滚泪下——十几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戏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和欢呼。“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这样说过。从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终其一生,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安徒生是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他多才多艺,还剪得一手好剪纸。在纪念他的博物馆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种图案,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和动物,甚至大门上的门徽,也是他的人头剪纸。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希望和教益吧?他开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与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间,流连不去。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而且这位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长的童话《幸运的贝儿》颇具自传色彩。童话的主人公贝儿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满美的艺术境界,当他成功的时刻,当观众们向他欢呼的时刻,当他心爱的女孩将花束向他抛来的时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门,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求学时,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间,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而又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轻人的心头,他爱恋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鉴于以往与女性交往的几次失败,安徒生不再希望人们知道蕴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痕迹。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在童话中,那位优美、高贵、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则是远远望着他的海的女儿。美丽的小人鱼天真、善良、无私,她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纯净。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这也正是安徒生艺术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挚的、人的灵魂。光辉,超越了不同国家、种族与文化,因此历久弥新,被世界各地的人们反复传诵。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无人能够企及。童话故事的主义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的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树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作者生平1805年4月,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着上帝将天使贬低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就越聪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安徒生斯蒂安·安徒生。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像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空想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肉体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渴望接近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们一起回家,其实他的家早就走过了,可是他一声不吭。同样贫苦出身的萨拉发誓自己将来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安徒生睁大双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当管事呢?“我长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诉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贵族的分支,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总有一天……萨拉笑起来,这小家伙一定是疯了。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奥来揪着安徒生的头发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呢?”周围的人捧腹大笑。安徒生的爱情黯然退却。但在幻想中,他让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萨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谅了欺侮嘲笑他的奥来,当这个顽童被罚站在桌子上时,小安徒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奥来羞辱的处境,以至于被罚者还没有哭,他就哭出声来,并苦苦哀求老师原谅他的“敌对行动人”。这件事后,作坊主的儿子就成了小个子安徒生的保护人了。时光过得飞快,在学校里安徒生十分快乐,然而时世的艰难使学校关闭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亲为他做的几只木偶给儿子带来极大的满足,他给小人们缝制了漂亮的衣裳,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不久,一种更美好的东西闯入他的生活——他读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亚激情的海洋中了。他开始想编自己的戏——他把父亲教给他的几句德语词汇讲给木偶。你听,“Besen!”这个词多么响亮,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木偶最爱说的字眼,其实就是“扫帚”的意思。1813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困窘的家境和冒险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战场。两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当雪花飘起的时候,出现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带走了父亲,留下无助的妻儿和彻骨的寒冷。父亲死后,生计日下,母亲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温度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这在体面人看来,是多么粗鄙的行为!刻薄的流言不胜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利亚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玛利亚本是想拼死独立支撑一家的,可镇里的长舌妇们嘲笑她的儿子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儿子送到工厂里做童工。11岁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当一次间歇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伙做什么呢?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个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一个工人对他说:“干嘛你不去当演员?”是的,那对他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不能导演命运的话,那么在舞台上演出命运不是也很好吗?这是多么奇妙的设想!于是,当安徒生14岁受过坚信礼以后,他对母亲安排他做裁缝学徒的计划表现出惊人的执拗——“不,妈妈,我要当演员。”尽管安徒生向妈妈保证一定会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亲毫不让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携带着30个《天方夜谭》银毫子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然而此时,1819年9月6日当那个14岁的瘦高个儿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眺望着已展现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时,故乡却仿佛已遥不可及,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独。但他立刻擦去眼泪,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要行动,信心百倍地行动。这个来自小镇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谭》中的贫苦少年阿拉丁一般,开始为自己的神灯而奋斗了。他苦心求人写给著名芭蕾舞演员沙尔夫人的介绍信并未达到拜师的效果,便又去求见皇家剧院的经理霍尔斯坦请求做一名演员。经理打量了一下这个鹳鸟一般细高的孩子以后说道:你长得太瘦了,演起戏是会被观众嘘下台来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动建议道:“这个好办,只要您给我100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我很快就会长胖的。”经理恼怒了——这个穷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来寻开心的,立时便发出逐客令,沮丧的安徒生只好离开。舞蹈学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经一位熟人介绍,他做了几天小工,又因为满口乡土口音而被人当作笑料,只好气愤地离开作坊。他流浪街头,茫然无措,突然想起在报上看到过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教授正高朋满座的家。好奇的宾客们被这个在哥本哈根孤身奋斗的少年吸引,何况,他的歌声的确展示着一颗热爱缪斯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西博尼的歌唱学校。然而幸运不会总跟着一个人,虽然安徒生勤奋超人,但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音,学声乐已毫无希望。接下来的挫折使他发现,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戏的天份。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舞台。4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深深体验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1822年,几位评论家读到了一个叫《阿芙索尔》的剧本,这是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送来的。剧本韵律不齐,有许多语法错误——当然,作者毫无修安徒生童话养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且慢,这其中有许多火花真实地、生动地闪烁着,也许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给戏剧界带来点清澈的东西。于是剧本的作者,汉斯·安徒生被送进拉丁文学校深造,国家顾问古林先生为他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以支付用度。17岁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级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对他来说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嘲笑他是乡下笨汉,因为他丝毫不懂上流社会的礼节,在他们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欢迎的“丑小鸭”;同时,那些繁复的拉丁文修饰语多么无聊:空洞的语言即使矫柔造作地装饰起来,也没有灵魂,而他必须背诵它们!不过,经过考验和磨难,他总算在1828年通过了毕业考试。而且这几年中,他阅读了不少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拜伦、海涅、司各特,他们才是真正的瑰宝啊!在学校里,安徒生没有忘记他的创作,他的诗作《傍晚》和《垂死的孩子》发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评。1829年,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滚滚泪下——十几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戏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和欢呼。“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这样说过。从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终其一生,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安徒生是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他多才多艺,还剪得一手好剪纸。在纪念他的博物馆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种图案,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和动物,甚至大门上的门徽,也是他的人头剪纸。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希望和教益吧?他开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与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生哲思之间,流连不去。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而且这位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长的童话《幸运的贝儿》颇具自传色彩。童话的主人公贝儿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满美的艺术境界,当他成功的时刻,当观众们向他欢呼的时刻,当他心爱的女孩将花束向他抛来的时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门,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求学时,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间,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而又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轻人的心头,他爱恋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鉴于以往与女性交往的几次失败,安徒生不再希望人们知道蕴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痕迹。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在童话中,那位优美、高贵、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则是远远望着他的海的女儿。美丽的小人鱼天真、善良、无私,她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纯净。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这也正是安徒生艺术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挚的、人的灵魂。作品名录“为了争取未来的一代”,安徒生决定给孩子写童话,出版了《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此后数年,每年圣诞节都出版一本这样的童话集。其后又不断发表新作,直到1872年因患癌症才逐渐搁笔。近40年间,共计写了童话168篇。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长篇小说(6):《即兴诗人》、《奥·特》、《不过是个提琴手》、《两位男爵夫人》、《生乎?死乎》、《幸运儿》剧本(25):☆诗剧:《阿夫索尔》、《圣尼古拉教堂钟楼的爱情》、《埃格纳特的人鱼》☆歌剧:《北欧的女神》、《新房产》、《睡魔》、《司普洛峨的神》、《黑白混血儿》、《摩尔人的女儿》、《幸福之花》、《拉默穆尔的新娘安徒生童话》、《乌鸦》☆轻歌舞剧:《离别与相逢》☆独幕诗剧:《国王的梦想》、《梨树上的鸟儿》、《小基尔斯滕》、《科莫河边的婚礼》☆四幕喜剧:《比珠宝还珍贵》☆喜剧:《海尔德摩尔》、《接骨木妈妈》、《出身并非名门》、《长桥》☆三幕剧:《西班牙客人》☆独幕剧:《初来者》、《罗斯基里达之夜》游记(6):《1828年和1829年从霍尔门运河至阿迈厄岛东角步行记》、《瑞典纪行》、《西班牙风光》、《访问葡萄牙》自传(3):《小传》、《我一生真实的故事》、《我的童话人生》诗集(3):《诗集》、《幻想与现实》、《一年的十二个月》安徒生一生旅行不停,作品生产的来源不绝。他共计写了6部长篇小说,6部游记,5部诗集,25部剧本,3部自传……还有童话,因较零散,而被后人编成为童话集。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1]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沼泽王的女儿》、《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等。国际安徒生奖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开始设立,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了好书《我的童话人生》。这个奖项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并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一个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少年儿童图书的公益性组织,成立于1953年,总部设在瑞士的巴塞尔,目前在世界各国有60多个分会,中国分会就设在北京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847年的《我一生的真实的故事》、1855年的《我的童话人生》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被译成80多种语言。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
徒留空白莫不知,天已黯然,泥土的芬芳习习扑来。嗅,嗅到了味。看,看到了美。触,触到了凉。闻,闻到了音。自然的指尖,触留不到心上。细雨蒙蒙,迷迷茫茫。徒步在街上。察觉到湿润的气流,可自己却无所逃避。径直机械般地走动,在行人眼里,自己像个傻瓜,遇到雨了还不躲闪,那么弱小,逞强么?为什么会这样?望着别人匆匆离去却向我抛来惊异的目光。何时回头率这么高呢!冷颜笑到。我还是漫无目的地走着,行人们撑着花花绿绿的伞,隐约地在我眼前摇摇晃晃。或许是很久没有触摸到雨的微凉了,我伸开双手,站在河岸。大声回报。雨大了,阵阵打在我的脸上,风阵阵地刮,尽管衣服都湿透了,头发早就蓬松得像个小乞丐,但感觉很好。雨水冲刷着我,我想让雨水冲刷去我的一切烦恼与愁苦。或许自己不知道,那一刻,泪水已被坦透了。兴许这时我才察觉,原来下雨是那么地美。美到让我心酸泪流,止步可待的妄想。我独自徘徊着,没有了往常陪伴我独守的影子,低头俯视,我竟然发现一把小小的雨伞,雨伞下露着一双很漂亮的小皮鞋,精致典雅,只是被泥土沾染了。我惊讶地蹲下身,一张清纯稚嫩的小脸蛋醒目地出现在我面前。远远地看到,一位年轻的妇女撑着伞看着我们。心中那股莫名猛涌,我轻轻掀起一点点雨伞,放低了语气问:“小妹妹,下雨了,怎么不快跟妈妈回家呢?妈妈在那等呢,快去吧。”“姐姐,我知道下雨了。“你为什么还不走呢?”“那姐姐知道么?”“我……知道呀!”顿了许久。“姐姐,下雨天很美,对吧?站在河岸看着雨水在河中的涟漪,嘻嘻,更美!”“小妹妹,我……不明白。”疑惑还是那么多,莫名其妙地会有一个这么“耐人寻味”的小女孩站在我的面前跟我搭话。那个小女孩放开手中握着的雨伞,她微仰起头,像我一样,感受雨水的打击。我怔住了,慌忙把那把精致的雨伞捡起,有点着急地说:“小妹妹,你会感冒的,要爱惜身体呀!”“那姐姐为什么不撑伞啊?雨水很温暖,是么?”她仰着脸,天真地对我说。“不……嗯,姐姐长大了,不怕雨水的冲击。”“姐姐,如果说你不怕,那么我也不怕呀,我也会长大嘛,我好想长大呀,长大什么都不用怕了。”……我沉默了,还是蹲下身,静静地看着河水的奔流。那个小女孩将那把小伞为我撑着。察觉,我的泪水似乎要涌出来了。小女孩的妈妈走过来了,她温和地对我说:“孩子,知道要爱护身体是很重要的,小孩子都知道。如果遇到什么烦心事,不要用这么消极的方法去折磨自己。不是事事都那么顺利,人生道路总有坎坷,不要埋怨上天的安排,只有这样,才能更有经验,有能力做出一番成绩……给自己一点爱,不是更好吗?这把伞你拿着吧,小心着凉,小宝宝叫涵轩,希望你能记住她。”“阿姨,我不明白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小宝宝患了天生的不治之病,她说她要感化很多的人要爱护生命,她渴望生命能够继续,但是……”阿姨的眼中充满了泪水。“走吧,小轩”我手中握着那把小伞,呆呆地望着涵轩她们母女俩走去。脑子里一片空白,我不知道我现在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木然了。眼角的泪水又被雨水送回了。雨中,我漫步着,那把伞握着,但还是想淋雨,最后一次为她。把伞握得紧紧的,口中轻声地念着:“涵轩,小轩。”脑中还是一片空白。雨还是没停,我走着,走着……给自己一点爱,要知道,多少人再寻找着这份爱。对我们而言,多么轻而易举,然而对有些人而言,那么遥不可及。空白诠释不了一切,醒悟过后,抛开空白,给自己一份爱,也给大家一份真挚的爱。爱种满人心的时候,你会看到世界的阴霾将不复存在.1200字 初一 散文
-
屈原和司马迁历史在我的思绪中交错,接受腐刑前的司马迁遇上了那汨罗江畔的屈原,两人相视一笑,同是天涯沦落人。司马迁望了望屈原,昔日在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三闾大夫,如今却蓬头垢面,只求在江中获得心灵的净土。他转向那江面,又转了回去:“你就只能这么做么,社稷需要你,君主需要你,百姓也需要你,为何不活下去为百姓着想?”屈原转过头,目光灰冷:“你不懂,你不懂。我宁愿一死换回人民的觉醒,换回君王的彻悟,也不愿眼睁睁地看着楚灭亡,我的死,值得!”屈原的目光开始坚定起来,他回过头看着司马迁:“仁兄你呢?”司马强淡淡地笑了一下,目光投向远方:“我只是个小小的官员,我的死那比得上您呢,倘若我死了,别人只会以为我是负罪而死,况且我大志未成,父亲的意愿我一定要帮他实现,自古英才都多磨难。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我司马迁即使收了腐刑,也一定要忍住,把史记完成,不管世人是唾骂我或嘲笑我。”他又看了一眼屈原,他的目光又变得迷离起来“你为何不再试一试,你就真放弃楚国了?”屈原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无力地笑了一声:“岂是我想放弃楚国,是楚国放弃了我,尝试了却有何用,朝廷已无我容身之处,这天地之间只有这洁净的汨罗之水能与我为伍。我与你不同,没有父亲的遗嘱,没有未完成的任务,一无牵挂,只有不甘。也许死就是我最好的归宿。”“屈原兄,我敬佩你居世界着你独清,我想行人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我也一定会把你记住,让你永载史册。”司马迁庄重地看着屈原,更加坚定了信念。清风徐来,皎月初起,湖面上泛起圈圈涟漪,岸边的芦苇随着风哀嚎,岸边此时只剩一个孤零零的背影,望着江上,最后他还是离开了。就算屈原遇上了司马迁,历史依然没有改变,他们的责任决定了命运,就算再让他们决定一万次,历史安然不动。750字 初一
-
《冲天鸟》观后感观后感星期五,我们成群结队,整齐有序地来到了电影院,看了一部《冲天鸟》的 话剧,剧中充满感人事迹,结束后,不少同学流下了眼泪。小月是山村里一位刻苦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点中学,拿到了一张通知书,可是因为费用实在太高了,到了报名的最后一天,依然缺了几百元。小月因为不想拖累家庭,决定放弃学业.小月是一个苦命的孩子,母亲在她很年幼的时候就死去了,她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农村教师,虽然身患重病,但为了筹钱让小月能上中学,不顾身体仍然工作,她的弟弟小强也为了姐姐上山采药赚钱因该说小月是幸运的,在全村村民的帮助下,她如愿以偿地上了中学,她刻苦学习,成为了年级第一。小月利用课余时间捡垃圾,也当过服务员,拉煤工,这哪是小小年纪的她做的事呢?小月是一个德智体美的学生,当她的同学向发禄想用钱雇佣小月写作业时,她坚决不答应。后来,小月的父亲把自家的猪买了,把50元用来还债,另外50元让小刚带给姐姐。小月的父亲是负责的,当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时,不想让小月受到影响,坚决回到农村。小月以优异的成绩被学校选中,代表国家参加数学奥林匹克比赛。最终,小月以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无数的鲜花和掌声,站在了最高领奖台,让人可惜的是:她的爸爸病逝了。想想小月,再想想我们,如今是二十一世纪了,生活条件优越,不要说几百了,连几千元的一学期我们也支付得起,但是摸摸我们自己的良心,问问:“我每天上课认真听讲了吗?课后复习了吗?我们因该明白,从农村考到城里的重点中学需要多多少分才够?多么好的生活条件,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父母整天劳累,辛苦工作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我能够在更好的学习环境中读书。向发禄的一句话是我记忆犹新:知识有什么用,你大字不识一个,赚的却比老师多。我想:知识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最值钱的。钱能够偷走,但储存在你脑子里的知识是永远也偷不走的。“风来了,雨来了,冲天鸟儿飞来了,别看它个儿小,一飞飞上九重宵…700字 六年级 观后感
-
《迁徙的鸟》观后感这星期,我们学习了《燕子专列》这篇课文,知道了燕子在迁徙途中饥寒交迫,濒临死亡时,得到了瑞士人们的及时救护,并用专列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老师在课后向大家推荐了一部纪录片——《迁徙的鸟》,建议我们在双休日好好看一遍。我认认真真地观看了,它讲的是各种候鸟们春天从南方飞往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的情景。春天,候鸟们从南方飞往北方。雪雁、白鹳、丹顶鹤、大天鹅……他们告别南方,向着北方出发。有的要飞越2500英里,从墨西哥湾飞到北极地区;有的要飞越3100英里,从非洲中部飞到欧洲西部;有的要飞越1800英里,从美国西部飞到阿拉斯加……从南方飞往北方的路程,危机重重。候鸟们总是要饿肚子,总是要找不到水喝。在雪山面前,候鸟们总是要遇到雪崩。候鸟们在雪山下的河里捉鱼吃,突然雪山上的大雪块从山上滑下来,机灵的鸟儿们连忙闪到一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鸟儿,就葬身大雪了。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上,成群结队的鸟儿们在这歇脚,听见“哒哒哒”的声音,鸟儿们提高了警惕,不一会儿,一群马儿飞奔过来,鸟儿们马上飞走了。可等马儿们跑过了,还有一只鸟儿落队了……每每出现这样的画面,背景音乐也会变得忧伤起来,我的心就会特别为这些鸟儿难过。经过千山万水,候鸟们总算到达目的地。它们在那儿搭巢建窝,产卵孵蛋,养育幼鸟。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候鸟们又要开始迁徙了。秋天到了,候鸟们要从北方飞往南方了,返回的路程比南方飞往北方的路程还要艰难。它们飞到田野上,猎人们拿枪打它们;它们飞到城边的河里,泥土粘住了脚,飞不起来了;经过荒岛,翅膀不小心摔断了……但是它们偶然也会碰到好心人,给鸟儿们吃的。这样的跋山涉水,候鸟们又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又开始了新的生活。纪录片没有多少的语言,却用一幅幅画面和一段段音乐打动了我。好佩服这些小小的候鸟们,它们不管刮大风下大雨,到了迁徙的时间,再恶劣的天气也无法阻挡它们;不管迁徙的路上有多少危机,它们还是坚持飞到目的地。它们这种不怕风雨、勇往直前的精神让我感到震撼。800字 高中 观后感
-
迁徙的鸟观后感“候鸟迁徙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徙,是为生存搏斗。”除了飞行,他们别无选取。关于《迁徙的鸟》,总有太多溢美之词难于言表。影片力求客观地纪录了一场关于鸟类迁徙的梦,而创作者的摄像机亦经历了这一场长途跋涉的飞行。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应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尽管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候鸟应对逆境不屈不挠,克服着自然环境中的重重困难,它们的族群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以延续。而人类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主角:一位老妇人为迁徙的鹤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鸟遭到射杀;一只还不会飞翔的雏鸟被联合收割机碾过;一只候鸟陷在工厂的泥浆里,无法逃脱……鸟类绝望的反抗中,人心的卑劣与渺小亦凛然曝晒于外,工业时代对大自然的玷污无情得令人汗颜。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有人称经盛赞该片的配乐“拥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阳的气魄”,充溢着独属于梦想时代的宏大情怀。纵观影片中鸟类群翔的段落,那适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或而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或而是空灵圆润的女高音独唱,与影片中的自然声效完美地弥合成一体,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苍苍的悲怆之气。除去现场音效,音乐的烘托也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作为与情感有直接联系的元素往往能够深入到内心世界,将主角的感情,思绪以及事件发展的剧烈激动表达得淋漓尽致。大型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资料上,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惊喜,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那种应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800字 初三 观后感
-
迁徙的鸟观后感(一):这天,我看了由法国导演:雅克·贝汉制片的电影《迁徙的鸟》。在这一个小时的影片中,我感受到了鸟类迁移的艰难,竟让我看得如痴如醉!影片里的风景拍得美极了:有湛蓝、广阔的天空;清澈见底的湖水;洁白如玉的雪山;还有那优雅的仙鹤展翅翩翩起舞,看那姿态似行云如水,轻盈、舒展;再看那高贵的天鹅头颅相抵,与水中的倒影、交辉相映;最后再看那成群结对的海鸥一齐飞行,气势磅礴。在《迁徙的鸟》里,我最喜爱的部分就是在亚马逊丛林里有很多只鸟被可恶的人类抓住了,但是其中有一只机灵的鹦鹉偷偷的用嘴打开笼子,逃脱可恶的人类的手掌心的场景,搞笑极了!(二):《迁徙的鸟》观后感“候鸟迁徙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徙,是为生存搏斗。”除了飞行,他们别无选取。关于《迁徙的鸟》,总有太多溢美之词难于言表。影片力求客观地纪录了一场关于鸟类迁徙的梦,而创作者的摄像机亦经历了这一场长途跋涉的飞行。候鸟迁移过程艰辛万分,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那种应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故事重点环绕候鸟南迁北移的旅程,讲述候鸟如何克服自然环境,在大风沙中寻找出正确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护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猎食…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尽管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候鸟应对逆境不屈不挠,克服着自然环境中的重重困难,它们的族群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以延续。而人类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主角:一位老妇人为迁徙的鹤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鸟遭到射杀;一只还不会飞翔的雏鸟被联合收割机碾过;一只候鸟陷在工厂的泥浆里,无法逃脱……鸟类绝望的反抗中,人心的卑劣与渺小亦凛然曝晒于外,工业时代对大自然的玷污无情得令人汗颜。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的配乐。有人称经盛赞该片的配乐“拥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阳的气魄”,充溢着独属于梦想时代的宏大情怀。纵观影片中鸟类群翔的段落,那适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或而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或而是空灵圆润的女高音独唱,与影片中的自然声效完美地弥合成一体,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苍苍的悲怆之气。除去现场音效,音乐的烘托也是不可或缺的。音乐作为与情感有直接联系的元素往往能够深入到内心世界,将主角的感情,思绪以及事件发展的剧烈激动表达得淋漓尽致。大型数字纪录片《迁徙的鸟》无论从拍摄技巧还是资料上,均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惊喜,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全新的视听完美感受,这也是电影史上划时代的创新。那种应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甚是值得人们学习,实为现今人生应有的态度。(三):这天老师给我们看了《迁徙的鸟》这部电影。在电影中,我们认识了美丽的灰雁、高贵优雅的大天鹅、会轻功水上飘的克拉克水鸟、还有白鹳……刚开始的时候,由严寒到清春,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随着春天的到来灰雁、斑头雁、大天鹅、沙丘鹤飞回来了,它们飞过海洋,飞过繁华的城市,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荒凉的沙漠,虽然鸟类在自然界都有天敌,但它们最大的敌人还是人类。我看见:在金黄的草原上,鸟类的家园被破坏;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鸟儿被扼杀;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休憩的鸟儿被城市污水给淹没。这一切谁造成的!是人类!我们就应好好的问问自己。当然电影里面也有好人。刚开始的时候有一只灰雁被渔网缠住脚了,幸亏有一个小男孩碰到了那只灰雁,及时地把它救了出来,才赶上队伍。老奶奶向迁徙途中休息的白鹳送食物。我真为他们感到自豪这也说明了人和动物能像朋友一样相处。我虽然不能到森林里保护每一个小动物,但我要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四):看完《迁徙的鸟》,我依然羡慕鸟儿,羡慕它们能如此简单地将神州大地的美色尽收眼底。苏老说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若换是鸟儿,恐怕就不能引起这么多共鸣来,毕竟这种事情对它们来说实在容易了,容易得就象我们炒菜时任我们多加点盐还是多加点酱油那样。只是,这种羡慕开始有了一种沉重。??“侯鸟迁移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侯鸟大举迁移,是为生存搏斗。”随着那个挣脱猎网的灰雁腾空而起,随着低沉男声的旁白,片子开始了超过30种的各样鸟儿们的漫漫迁徙路,记录了途中鸟儿们自在的翱翔、欢乐的嬉戏、温馨的亲情和与大自然各种恶劣环境进行搏斗的艰辛,以人类对它们残酷的猎杀。??首先,片子美轮美奂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最享受的莫过于整个片子中十分清晰干净的画面以及十分具有冲击力的镜头。观看的时候我一向疑惑,这些画面是怎样拍摄出来的?摄影师怎样能够如此近距离跟随着鸟儿飞翔在高空中?怎样能够预先将镜头安置在鸟儿飞行要经过的路线?一切那么震撼,但却又十分自然,并不像是处理过的电脑特技。互联网上查到关于这片子背后一些令人敬佩不已的资料后,心中的疑团也就相应找到了:《迁徙的鸟》花了雅克·贝汉4年时刻;耗资4000多万美元;拍摄队伍多达600人,其中包括17名世界上最优秀的飞行员和两个科学考察队;景点从寒冷的南极到炎热的沙漠,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胶片长达460多公里。在4年的拍摄过程中,雅克·贝汉的队伍用了整整一年来亲近鸟类,让它们逐渐习惯人和各种摄影器材,让它们渐渐觉得这些东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觉得人就是它们的同类。其次,无法忘怀的是片子那悠扬自然动听美妙令人如痴如醉的音乐,配上那天籁似的鸟声,那森林的山风,那拍岸的海涛,还有其余各种大自然纯净的声音,再加上高科技的数字音效,观众一下子仿佛身临其境,跟随着音乐或缓或急,或简单或悲伤。当我们以为已忘却了这世间的尘嚣时,是那清脆的枪声,又让我们不得不从鸟儿的喜怒哀乐中回到现实中来,回到这个残酷甚至残暴的现实。正是靠超凡的影片剪辑,才得以将460公里的胶片浓缩成92分钟的精彩,没有丝毫杂乱,没有半点沉闷,一切就这么静静地展示着。据统计,整个片子“不超过十句解说,不超过二十句字幕”,没有任何的说教和口号,正是这种“留白”这种逼人的自然,从内心深处打动了观众,并留给了观众更多时刻静静地去思考去感受。而片子的背后,最我令我折服的是导演和剧组人员在拍摄过程表现出来的那种坚韧,那种决不罢休的精神。投入再多金钱,投入再昂贵的设备,没有这种精神就不可能有这部片子。历经了千辛万苦的守候,我想拍摄组必须也随着鸟儿经历了一次人生征途的迁徙,甚至换来人生的大澈大悟。大自然是让人慑服的,一切生灵在高空的镜头下没有贵贱之分,都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要让人类更多朋友,让地球更加祥和,我们就就应放下手中的刀枪,放下心中的刀枪。(五):“候鸟迁移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移,是为生存搏斗。”随着那个挣脱猎网的灰雁腾空而起,随着低沉男声的旁白,片子开始了超过30种的各样鸟儿们的漫漫迁徙路,记录了途中鸟儿们自在的翱翔、欢乐的嬉戏、温馨的亲情和与大自然各种恶劣环境进行搏斗的艰辛,以人类对它们残酷的猎杀。飞翔始于那只被网缠住的灰尾雁,在小男孩为它剪开网眼之后,它就带着脚上的网绳,追向自己的伙伴。掠过宁静的湖面和金黄色的麦田,穿过桥洞和引水渠,飞过丛林、沼泽、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向北,向北,飞往熟悉而陌生的家乡。影片拍得美仑美奂,展此刻观众面前的是一种精致的美。看那优雅的仙鹤展翅翩翩起舞,似行云流水,轻盈、舒展;看那高贵的天鹅头颅相抵,构成一个完整的心形,与水中倒影交辉相映;看那成群的海鸥一齐飞行,气势磅礴,带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片子将作者的视界融于某一个材料对象的视界之中,使该对象的视界成为作品中的主导性视界并成为作者视界的代表。这是一种趋向零度视角的视界,作者尽量隐蔽、放下介入材料批判,放下权威性,并且不在经验与价值方面进行控制与导向,能够说,零度视界已成为大多数纪录片作者的美学原则。我们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就感觉到自己是透过鸟的眼睛在看这个世界。尤其是其中的一个镜头,带给人的那种感觉就仿佛自己真的是一只鸟儿,自由自在的翱翔于天空中,整个人浑身上下通体通透,舒畅极了。纪录片是否需要解说词的问题并不是纪录片本质特性的问题,这务必要结合作品来看。《迁徙的鸟》整个片子“不超过十句解说,不超过二十句字幕”,没有任何的说教和口号,正是这种“留白”这种逼人的自然,从内心深处打动了观众,并留给了观众更多时刻静静地去思考去感受。解说词固然是解说画面的,但它最重要的任务是起补充作用,补充画面没有的信息。它与画面的关联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相互弥补,一是相互深化。影视语言的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它的视觉直接冲击力。在纪录片的创作界,确实有人偏爱用解说词这样的非画面非纪录的语言去描绘画面里没有的东西,用非纪录片的语言去表现纪录片的材料对象,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走向虚构,从样式到资料的虚构。在必须程度上,人们还是趋向于“眼见为实”这样的态度。这部片子用它纯粹的画面因素就能够征服观众的心。但由于影片中的表现对象——鸟,没有与人类直接沟通的语言,因此对于音乐和音响的运用就个性重要。一是大环境声音要塑造一个人们能够感知的野外环境,一是对于一些细节的声音的捕捉。影片要到达声画合一的效果,画面为声音带给形象和气氛,声音为画面创造意境和想象。片中只有鸟儿们或低沉或高亢的鸣叫,只有它们的羽翼掠过高空的风响,只有它们扬起的水花和海浪的呜咽,只有圣歌一样悠扬旷远的乐声。那些乐声总能在最适合的时候出现,为丹顶鹤和天鹅们的舞蹈鸣响最好的节奏,为新生的雏鸟们从父母的羽翼中第一次探出小脑袋欢喜唱诵。那些天籁一般的歌声甚至与雪雁和北鲱鸟一齐越飞越高,和阳光一道洒落大地。这是一种境界,作者将图像、同期声、音乐等诸多因素组合在一齐,引发了我们在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表现。有一句英语谚语说“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在纪录片的拍摄中,往往某一个细节或者说画面的附属因素,会成为整个画面的核心。在热带雨林的那条船上,那只在笼子中的鹦鹉透过自救获得自由,展翅飞向蓝天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松了一口气,同时也佩服它的聪明。这一刻,屏幕是牢牢抓住了我们的眼神的。在纪录片的现场拍摄中,摄影师就要做到睁开另一只眼。一只眼睛注意看取景框,一只眼睛要注意到突然发生的事件,注意到材料的以外因素的出现,这就是纪录片的随机结构问题。如片中出现的雪崩那一幕,还有折翅的鸟被螃蟹吃掉的那一景,这些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没有随时关注到周围的环境,就很可能错过很过精彩的素材。但并不是所有被拍摄的素材最后都能够成为影片中的一部分,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后期的创作剪辑。我们强调纪录片的真实性,但我们并不是说纪录片不允许有影视技术修改方面的控制,也并不是说剪辑给纪录片带来了灾难,而是指过度的介入与控制因素,违背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纪录片也不是说务必要长镜头,而是要根据现场状况决定镜头的结构及叙事方式。《迁徙的鸟》中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长镜头,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完整性。真实并不能表现或代言纪录片的叙事方式,关键在于这种真实是否贴合整部片子的事件现场的完整性和叙事结构的真实性。当我们在观看油画作品的时候,近距离的观看效果就是一大堆不一样色彩的油料的堆砌和叠加,而非绘画对象,只有在适当的距离,观看者才感受这一绘画是对某一物质的再现。它与中国工笔画的细腻构成强烈对照。同样的,作者在影片里综合运用了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镜头,让我们更好的看到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我们还要看到后期的创作剪辑并非是对材料形态的纯时刻长度的收缩延伸,它的思想核心是画面组合的思想增加因素,也就是物质的复现所到达的无形思想视境。透过影片中零散的画面,我们看到了动物的亲情、感情,看到了生命的无奈、脆弱,看到了人类的纯真和残忍。那只折了翅膀的鸟儿,拖着病翅做最后的挣扎,最后淹没在虎视眈眈的蟹群里;几万只帝企鹅呆在一齐,却只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被仅仅两只入侵的野鸭生生咬死,吃掉,它们对着天空的哀鸣,叫人心碎;那只被狂奔的马群冲散的加拿大鹅,伙伴们早已远走高飞,它的背影那么寂寞;那些被豢养的野鸭,在铁笼里看到空中飞过的同类们,听到它们幸福而自由的鸣叫,那样复杂的目光。小孩的纯洁与猎人的残酷同时出此刻影片中,一种矛盾的特殊美感展此刻人们面前,也不由得引起人们更多的思考。影片中出现有人类的镜头是很少的,我们透过那个小男孩的救助和老妇人的喂食看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一面,但美丽的影片简单中蕴含着悲壮和对于现代礼貌的控诉。有几处含蓄而好处深远的镜头:罪恶的枪声和污泥中鸟儿的哀鸣,控诉了人类在工业化过程中对大自然犯下的罪恶;在鸟儿飞翔的路途上,来自美洲地面的罪恶枪弹划破了天空的宁静;夺取了飞鸟的生命。经历了千山万水的鸟儿最后不幸陷落在欧洲礼貌的泥潭里面;当巨大的割草机来临时,鸟妈妈和鸟宝宝无助的眼神湮没在隆隆的机器声中。记得黑额雁们的姿态完美而自由,乐声飞扬,就在我们完全沉浸于这个美丽的大自然界中时,毫无心理准备的我们被突然的枪响所惊吓,此起彼伏的枪声震得我们心惊肉跳。黑额雁们纷纷坠落湖面,连死亡的姿势都那么优美。虽然说那里我们没有看到那些打猎的人,但它们却在反衬着我们人类的丑陋,镜头含蓄却撼动人心。自诩为这个星球的主人,我们给它留下的却大多是正因贪婪而产生的无尽破坏,以及对其他同样属于这个星球的生灵的野蛮伤害。鸟类是自由的象征。我们之后在影片里看到的那些鸟儿,不再是没有灵性的动物,作者让我们看到,这些生灵同样是和人类并存于这个世界上的,是上帝创造的天使。它们具有让我们汗颜的自由、团结、勇敢、信守诺言的品质。“应对鸟类壮丽而悲伤的命运,我多么期盼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盼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必须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这是一种悲鸣和祈求,在此时,影片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更是激起人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那只腿上绑着网绳的灰尾雁,在冬天重新回到救他的小男孩身边。那群以前拒绝老妇人的灰鹤,也最后在再次飘过那个农庄的时候,理解了老人的馈赠。它们的长嘴灵巧地从老人手中叼走食物,那样信任。期望,还是有的,需要的是人们的把握。(六):这是一部节奏缓慢的电影,却讲述着一个漫长的故事。小鸟从刚出生,到长出羽毛,再到张弛飞翔。短短的两分钟,春夏秋冬,已复一年。灰雁,飞越1800英里,从欧洲西南部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短短几个字,展现了一种震人心神的力量,也瞬间让人明白了这部电影的魅力,就是用最简单的温暖带给你一种发自内心的震撼与感动。候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承诺的故事,一个关于归来的承诺,他们的旅程千里迢迢,经历了危机重重,只为了一个目的:生存。候鸟的迁徙是为生命而战。这是影片开头的话,精炼,简洁,点明中心就好,不必多言。他的脚上缠着了绳子,用尖尖的嘴巴,抬起脚,弯着脖子,想把它咬下来,呵呵,他灵动得那么可爱,惹人怜惜。余光中曾说过,一切的美都是从惹人怜惜开始的。而这些大雁,体现着的则是自然的美,那是最纯粹,最干净的美。一切的滥美之词用在形容自然上都显得那样肤浅,粗俗,而我不会那么多的唯美词语,我只知道,看着那一幅幅的画面,我惊住了,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的声音,很空灵的声音,回荡在心里,好像一下子就变得清明了许多,一切混沌的思想,杂乱,刹那间被洗涤,那种清水流过手心的感觉,那是我最爱的感觉,好像我离完美很近,很近。气象之美日月星辰,云雪雨露,春夏秋冬,昼夜晨昏。影片随着拍摄的进度,展现给我们了不一样的节气,不一样的色彩。春意盎然时,一片翠绿直晃人眼,“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大雁们似乎也因着这生机盎然的天气,总是蹦跳着,很欢乐的样貌。冰封大地时,苍茫无边,皑皑白雪,素裹银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我不禁有点担心当毅力不在是唯一的条件,他们还能坚持吗。毕竟,他们那样瘦小,他们能抵御严寒的侵袭吗,能忍过饥饿的煎熬吗,能挨过这茫茫的雪吗?情感之美影片不止一次展现了大雁的情感,令我影响深刻。犹记得一开始,便是妈妈忙碌的帮小鸟觅食的场景。鸟儿们,呆在窝里,张大着嘴巴,不停的叫着,“妈妈,妈妈”。那是自然界最大的恩赐了吧,亲情,没有哪个造物主能创造出如此完美的爱,无私,伟大,不分物种,不分地域,不会被时刻阻隔,被地域分开。看妈妈用翅膀,护着小雁,看妈妈用尖尖的嘴巴,啄着小鸟,与他嬉戏玩耍。感情,重点体现的就是那两只白天鹅,头颅相抵,构成一个完整的心形,与水中倒影交辉相映。最浪漫的象征,他们轻吻,拥抱,脖颈相依,互伴前行,不离不弃,生死相许。经历过惊天动地,最终细水长流,在征途上鼓励,互助,扶持。感情,将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紧密地联系在一齐,再也不能分开。歌声之美影片没有过多的背景音乐,只有雁儿们或低沉或高亢的鸣叫,只有翅膀划过高空的时呼呼风响,只有扬起的水花再次掉落水中和海浪相互拍击的声音,只有悠扬旷远的乐声。那些空灵的乐声,为丹顶鹤和天鹅们的舞蹈鸣响最好的节奏,为新生的雏鸟欢喜唱诵。天籁一般的歌声甚至与鸟儿们一齐越飞越高。迁徙之美飞翔始于小男孩剪开梦想的绳索,越过湖面,麦田,桥梁,飞过丛林、沼泽、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每一个身影,轻轻划过的,是我们的心田,留下了最深的记忆。白天鹅在红色的河流上滑翔,一道绚丽的白,宛如星辰滑落天空;黑色的斑头鹰在白雪的映衬下,与远处的山脉对照呼应;墨色天空中的鸟和月;繁花似锦的大地上银白飞鸟。仙鹤展翅翩翩起舞,行云流水一般,轻盈而又舒展;成群的海鸥并起直飞,气势磅礴,冲击视觉。迁徙的过程,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画,美得令我心惊,令我动容。自然的美不单单在色彩,在雄壮,在奇特,更多的美在灵魂深处,美在每一个角度都能带给你最深的感动。“飞翔不是体力和智力能够解决的,它是一个奇迹”,有个诗人这样说过。名导雅克·贝汉说:“飞翔对鸟来说不是人们想象的什么乐趣,而是为了生存而拼搏。它们要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许多困难不是我们能够想象的。”人与自然我们坐在荧幕前,看到的是鸟儿们飞翔的姿态,一展翅,一跳跃,觅食,休息……每一个流畅的曲线,都是最完美的弧度。我们体会到的则是鸟的精神,由内而发的一种毅力,令人深深地折服。这种折服,是人类最后的救赎,然而,有人依旧没能体会这其中的美。关在笼子离得野鸭们,凄厉的叫着,追赶着,却逃不脱细小的网洞,逃不脱人类的掌控。当一幕幕自然美景展此刻我们面前时,那三辆割草机,出现的那样不合时宜。娇人可爱的鹦鹉,关在牢笼中,失去最珍重的自由。一声声的枪响,我如坐针毡,揪心般的疼。突然就怨了,恨了,人类与自然,本是一体,何苦相逼。好在虽然影片偶尔会有人类的痕迹,却无从掩盖鸟的光芒。笼子,收割机,轮船,铁轨……那些都只是飘过的物件,甚至被讽刺为歇脚点。那本完全是一个鸟的世界,一个人类无从踏足的世界,一个干净的纯粹的世界,却被人类的私欲与血腥,狠狠的破坏着。现代社会真的进步了吗?进步到,连鸟都不如,进步到再也找不到一片净土,安放我们的完美,进不到只能在影片中寻求自然的美,我们明明就身处自然之中,可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安详,清净的美。在欣赏影片时,我想大家大概会忽略吧,时代,科技,高楼大厦,金碧辉煌,那些是不是不美丽了啊,是不是很做作,很刻意,很虚假呢?这一刻,我们以前所坚信的所追逐的,都变得虚无缥缈了起来。“自然界的美是自然的、纯粹的美,是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我们在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中,灵魂能够得到陶冶净化,身心能够得到哪怕是暂时的自由。这对健康人性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就这样,鸟儿们又飞回当初的地方,再一次飘过老妪,享受人与自然的亲切。影片结束时,我的心还不能平复,还依旧爱着那种跳动着的感觉……1200字以上 观后感
-
迁徙的鸟观后感当我们听到天空上大雁的高亢鸣叫,抬头看到蓝天上它们排着人字型队伍向北飞行时,你会想到它们要经历多少坎坷才能到达迁徙地吗?在我看了《迁徙的鸟》这个片子后,我被候鸟们的行为感动了。“候鸟迁徙的故事,是一种承诺,一个回归的承诺。它们的旅程,飞越数千里,当中危机重重,目的只有一个:生存,候鸟大举迁徙,是为生存搏斗。”从小男孩剪开网眼放飞那只被网缠住的灰尾雁,看着它带着脚上的网绳追向自己的伙伴开始,我的心就随着二十多种的各样鸟儿们一起了漫漫的迁徙之路,和候鸟们一起快乐和悲伤。它们掠过宁静的湖面和金黄色的麦田,穿过桥洞和引水渠,飞越丛林、沼泽、自由女神像和艾菲尔铁塔,飞往熟悉的家乡。候鸟的迁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既要克服长途飞行的辛劳,亦要克服大自然严峻的挑战,更要面临虎视眈眈的天敌和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这部片子记录了途中鸟儿们自在的翱翔、欢乐的嬉戏、温馨的亲情和与大自然各种恶劣环境进行搏斗的艰辛,以及人类对它们残酷的猎杀。鸟类的迁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尽管途中充满了艰难险阻,候鸟面对逆境不屈不挠,克服着自然环境中的重重困难,它们的族群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得以延续。影片里的风景拍得美极了,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湖水、洁白的雪山;有那优雅的仙鹤展翅翩翩起舞,似行云流水,轻盈、舒展;看那高贵的天鹅头颅相抵,与水中倒影交辉相映;看那成群的海鸥一起飞行,气势磅礴。还有亚马逊丛林里机灵的鹦鹉用嘴打开牢笼逃脱的场景,有趣极了。人类在鸟类的迁徙过程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一位老妇人为迁徙的鹤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鸟遭到射杀;一只还不会飞翔的雏鸟被联合收割机碾过;一只候鸟陷在工厂的泥浆里,无法逃脱……我的心随着音乐而紧张。我憎恨那些扑捉和猎杀候鸟的人,要感谢那些帮助候鸟迁徙的好人。当看到那些新生的雏鸟们从父母的羽翼中第一次探出小脑袋、张着嘴巴唧唧叫时,我就立刻用心地为它们祈祷起来。候鸟——这些美丽的生灵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它们具有自由、团结、勇敢、信守诺言的品质。“面对鸟类壮丽而悲伤的命运,我多么期待有一天,四季不再流转,而我们即刻便能启程离开家园,在这颗美丽的星球上,像这些鸟儿一样,开始一次神奇的旅程!我多么期待有一天,人们能够打破地域国界的阻隔,明白地球是我们共有的家园,那么,我们一定能像鸟儿一样获得自由!”影片最后那只腿上还绑着网绳的灰尾雁,在冬天重新回到救它的小男孩身边,当那群曾经拒绝老妇人喂食的灰鹤,也终于在再次路过那个农庄的时候,接受了老人的馈赠,它们的长嘴灵巧地从老人手中叼走食物,是那样信任。我真希望美丽的鸟儿永远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人与动物永远这样和谐相处。1200字 高二 观后感
-
司马迁你知道司马迁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像一座巨大的历史画廊,体现出了司马迁非凡的才华,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但是司马迁的一生却非常坎坷,他是在非常艰苦的监狱中完成著作《史记》的。他在困境中不放弃目标,不被困难所击垮的精神令我敬佩。汉武帝时期,司马迁因为辩护李陵,被当成反对朝廷,因此而进了监狱受腐刑。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种很丢脸的事情。几乎想自杀,可是他一想到他的《史记》还没有完成,不能就这样死掉。于是,他克服了监狱里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白天还要当奴役,只有夜晚才能借着月光,攻读史书。就这样,司马迁终于写完了令世人惊叹的史书——《史记》。司马迁死后,他和他的《史记》一直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荣耀。司马迁的一生虽然坎坷,但是他不畏困难,坚持目标,实现理想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350字 四年级 叙事
-
收徒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天气:大雨晚上,表弟拿着棋盘向我走来,说:"我跟师父学几招,来吧!"我惊讶地看着他:平时都是我找他下,从来没见过他主动找我下过棋。再说,每次下棋,他都是老夫子搬家---尽是输(书),今天怎么了……?"来呀,是不是怕我把你杀得落花流水啊?!"表弟挑衅地望着我。"应战!"我志在必得!我来了个当头炮,表弟笑呵呵地拱卒,我把他的卒子吃了,他把车一提,吃了我的兵……最后我用了一招缓兵之计,将他的老将将死在老巢里……表弟象触电似地足足楞了两分钟,才灰溜溜地回书房看"象棋兵法"去了。我正准备收棋,却看见表弟从书房出来,象古人一样,单腿跪下,对我说:"我要拜哥哥为师,请受小弟一拜!"我乐不可支,连忙扶他起来:"好啊,你这个徒弟我收下了。"我拿着棋一步一步教他,他也一步一步地学,有时,他会似懂非懂地点头,有时会开心地大叫,不明白地地方,他会问我,我就耐心地给他讲解,直到他完全听明白了为止。今天,我好开心,因为表弟又学会了几招棋艺,我也过了一把当师父的瘾!350字 三年级 日记
-
司马迁读后感读了许多关于司马迁奋写史记,真是感慨万千啊!我感觉他很厉害,小小年纪就读了不少书,20岁时就开始游祖国各地了,这正丰富了司马迁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也因这更有利于他写史记。我很佩服司马迁,在资料中这样写到:后因得罪汉武帝,囚禁牢中,身受腐刑,但他完成”史记”的愿望与意志却更为强烈和坚定。他身受腐刑之后,越发想完成“史记”,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意志是多么的坚定,他干什么事情都是不会半途而废的,而且会一心一意,可以想象:身受腐刑是都么痛苦的事情啊,司马迁却能忍受这种痛苦而且还在完成史记这本巨著。史记本来是没有书名的,第一个名字是“太史公”,后变为“汉书~艺文志”“太史公百三十篇”简化为“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最后人们根据“太史公记”简化为“史记”。司马迁写史记一路走来真是不容易啊!为了这本书,身体受了多少苦啊!不过如果没有司马迁的这般坚持,我们现在又怎么会看到世界上最早的传记文学呢?3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游览司马迁祠星期六一大早,爸爸带我们去韩城的司马迁祠游览。 一下车,一大片开阔的广场映入了我的眼帘。广场的两边,是一组组雕像,有五帝群雕,大禹治水,秦始皇本纪,楚汉项羽高祖等等,一路走过去,就像穿越了中华的历史长河。广场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大儒雅的司马迁雕像。绕过雕像,就来到了司马迁祠墓的脚下。 沿着厚实的石板铺就的司马古道一路拾阶而上,就像在阅读另一部书写在石头上的史记。古道经历了上千年的风侵雨蚀,车轮碾扎,见证了每一段历史的变迁。越往上走路越陡,我们走完九十九级台阶,终于爬到了山顶。 进入祠院,院中有一棵参天的古柏盘根错节。墓前竖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汉太史司马公墓”。太史公像前香烟缭绕,庄严肃穆!我也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着墓碑深深地鞠躬,并暗暗下定决心,要早日读懂这部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350字 一年级 叙事
-
鸟你知道我喜欢什么鸟吗?让我告诉你吧,我喜欢白鸽。它的身上长着洁白的羽毛,软绵绵的,十分光滑。一张尖尖的红嘴巴上面长着一双圆圆的黑眼睛,水灵灵的像宝石。尾巴像把小扇子。一双红脚柔软而纤细,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好像一位舞蹈家。鸽子饿的时候,只要你走近它就会飞到你的身边“咕咕”地向你要食物,吃饱后就会眨着眼睛“咕咕”地叫,好像在说:“谢谢你,谢谢你,”接着就拍打着翅膀飞走了。当你手中拿着食物,鸽子们就会飞过争先恐后抢食吃,互不相让,吃饱后快速地飞到棚子上休息。有的时候,鸽子们还会因为抢食物而打架呢,抢到食物的鸽子就会站到高处神采飞扬,像一个打了胜仗的大将军,没抢到食物的鸽子则会站在那里闷闷不乐,一动也不动。鸽子们感到口渴的时候,就会飞到水池边,低下头,衔起一口水咕噜咕噜地喝下去,可有趣了。白鸽真可爱,我喜欢白鸽。(南阳市第四小学三二班刘付尧)35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栏目热门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