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乃是唐代著名诗人、诗圣杜甫旅居四川时所建的住所。抬头望去,南门梁上赫然挂着“杜甫草堂”,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的牌匾。
走进草堂,一种清新幽静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陶醉期间。石子铺成的小路通向远方,小路两边植被旺盛,有高大挺拔的楠木、青翠无比的绵竹等,真是诗一般的环境!难怪诗人能诗兴大发,和这儿的环境一定有关。
我们首先来到了浣花祠,这是当年冀国夫人任氏生活的地方,百姓为纪念她抗击叛乱,建立了这个祠堂。
转过祠堂,便是杜诗刻廊。历代下来,有许多大文豪与名人在此写了许多怀念杜甫的诗。人们便将字刻在木板上纪念,故称为诗廊。
绕过诗廊,便是茅屋故居了。只见故居的前面是一潭清澈的溪水,旁边还有茂盛的杜鹃花,古木和古桥相映成晖,让人不禁羡慕起诗人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转过去看茅屋,就是用土砌墙,木成梁,并加上茅草屋顶的屋子,简陋无比。进入其中,发现墙体已经十分破旧,仅残存墙垣。左边是卧室,右边是厨房,中间则是一个小厅,总面积也不过二三十平方米左右,还有摇摇欲坠之感……哪里还谈得上诗意?和刚进来时的舒适感无法比拟。大诗人就在这陋室里写出了那么多旷世之作,不仅感受到诗人生活的简朴。我深深被震撼了!
诗人已经远去,此刻站在这儿,耳畔响起了那绵绵不绝的诗……
零花钱大计划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零花钱大计划》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格雷格,因为上了理财课便深深的爱上了理财和赚钱这两件事,因此他想了许多妙招,先是帮家长干家务赚取零花钱,随后又在学校里贩卖一些小玩具等物品,其中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小人书漫画,但赚钱不是他一个人的专利,所以一个小女孩——莫拉,也引用了他的想法,因此格雷格很生气他们之间起了许多争执。但不打不相识,之后他们两个终于共同合作,因此故事也告一段落。
这本书讲完了,现在再来谈谈我好了。
虽然我以前的零花钱数不胜数但因为过于铺张浪费、不懂得节约到了最后,哎————实在是少的可怜,没办法谁教我铺张浪费呢?现在只好省吃俭用,再也不敢铺张浪费了。我现在赚取零花钱只能靠我的成绩了,并且现在的零花钱只能用在学习用品上(因为有资助人)和极少量的小零嘴上面了。但我和其他人一样爱吃,更何况我还是一个“重量级人物”呢!但力不从心,没办法了。
但自从读了《零花钱大计划》这本书之后我悟出了许多使用零花钱的小妙招:
1、每次拿到一定数目的零花钱之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取走一部分,再将剩下的一部分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2、不能因为一时兴起而没一大堆又贵又没用的动东西要从长计议慎重考虑。
3、在友谊上不能太节约了。
好了不说了,我要开始我的存钱计划了,byb————
相似题目
-
游杜甫草堂8月7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杜甫草堂,一睹大师风采。草堂共有三个门可供游客出入,我们是从北门进去的。外面是烈日当空的炎炎夏日,一进到里面却是湿润、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深深的吸上一口还有淡淡的书香呢!简直让人心旷神怡!草堂里的道路全是青石铺成的,路两边还有竹栅栏,一条长长的小溪顺着道路向前流走,小溪边地上、石头上全都长满了青苔,仿佛一个世外桃源……还在遐想中就听见导游阿姨说:我们现在来到了工部祠,这里面共有三位诗人的雕像,中间的那位就是杜甫,他左边是陆游,右边是黄庭坚。那两位的诗都秉承了杜甫的风格。杜甫的雕像稍胖,因为这尊像是唐朝立的,那个时候以胖为美,但他本人是非常清瘦的。杜甫为逃难来到四川定居在这个地方,没有经济来源要靠朋友的接济才能勉强生活,所以最接近他本人的应该是雕像前面这块石碑上刻的那样,我们小学课本上杜甫的画像就来自这块石碑。从工部祠出来看见左侧的屋子里收集了许多版本的诗卷,据说有些已经是孤本,很珍贵的!右边的屋子有许多小摆件,件件都透露着古代文化的气息;还有许多有关诗词、地理、文化、历史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了解有关于它的一切;更让人激动的是我看到了闻名遐迩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手法是那样的精细,成品是那样的精致、那样的高雅让我不禁想据为己有,可惜太贵了,一幅小小的双面绣就好几万呢!真是精品!饱了眼福我们就来到了柴门,据说那个字是象形字:一个山、一个木、一把刀就成了,反正我不认识,而且很多大人都不认识,有意思!穿过柴门就是一座小桥,桥上面刻着许多花、树、云、鹿等等,爸爸说这座桥上的石刻都是从明代留下来的,没有经过任何人为的修补。站在桥上,聆听着小溪静静地在脚下流淌,张开手臂仿佛看到了当时的杜甫一发感慨的样子,神奇!顺小道走着偶尔会看见一间间茅草屋,里面有做画的、修复古书的等等。不知不觉中我们就来到了草堂影壁,进到里面就看到左边是我国三代领导人来草堂的留影,其中有毛泽东爷爷、邓小平爷爷、江泽民爷爷等等;右边是外国领导人和文人墨客的留影,其中有英国的、比利时的、俄罗斯的、法国的等等数都数不过来。哇,我简直太骄傲了,没想到还能合那么多伟人站在同一片土地来欣赏同一样东西,哈哈,是不是很牛继续往前我们来到了浣花祠,里面有位女性的塑像,据说她是一个烈女。当年的杜甫到四川最先来到的就是她祠堂旁的古寺。穿过浣花祠里面就是盆景园、杜诗书法木刻廊然后就是茅屋故居:有客厅、卧室、厨房,里面的陈设都很简单,这也正好还原了当时的模样吧!还在想象就又听见导游阿姨说:我们现在来到了大雅堂……里面有十几位伟大诗人的雕像: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形态;表达着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风格。佩服!绕过去我们就来到了万佛楼,这是为数不多的由八个圆形石礅为基石而建的佛塔。现在我们所看见的万佛楼是在原有的基石之上建造的,不仅恢复了当日的雄伟也更好的保护了那一段历史所留给我们的价值。绕了一整圈没有一点倦意,反倒被那种浓浓的文化气息所吸引,不仅让人感叹他们太有才了:在那样的条件下都可以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而我们这一代人在这样优越的条件下出生又怎么样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思考中……1200字以上 五年级
-
游杜甫草堂今天,我和妈妈来到成都杜甫草堂。一进门,一颗很粗大的树映入眼帘,有一种端庄的王者风度。三人合抱的树干呈深褐色,树枝就像巨大的龙爪,遒劲而伸展,树叶和树叶拥挤在一起,荫蔽了地上一大片地方。我朝上仰望,其壮观令人感叹,令人心生敬畏,我怀着探究的心情,走进那用鹅卵石铺就的小路,顺着小路走进了保留古代风情的唐代遗址,里面有一些唐代遗留下来的瓷碗和坛子,纵横的裂纹,向我展示着它们上百年的历史。历史的沧桑永远也抹不去唐朝的风华绝代,向我展示一个朝代曾经的宏伟和值得探究的兴亡盛衰。我一边看一边思索,唐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十分鼎盛的时代,那些锅碗勺盆都展示着上千年来的历史积淀。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作一幅泼墨山水画,那么唐朝就是这幅画中最耀眼的风景。唐朝是令我们骄傲的。我们又来到杜甫草堂的红墙夹道,红墙外翠竹掩映,百花争奇斗艳,墙外是青砖红墙,虽然只是一面墙,却显示着当时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走在红墙旁,看着这花、这草、这树、这墙,使我感到由衷的惬意。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杜甫草堂。今天的游览真快乐!指导老师:钟先刚400字 一年级 叙事
-
游杜甫草堂游杜甫草堂今天天气不错,我的心情也不错。因为今天下午,我和几位同学去参观了杜甫草堂。感受到了“诗圣”的韵味。走进了杜甫草堂我们发现,这里是一个花语鸟林,有许多小鸟在杜甫草堂里飞来飞去。有斑鸠、鸽子、麻雀……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花径,这是一条属于花草树木的小路。在这条小路的最前方,还有一幅对联:上联:背郭堂成锦里溪山千古在,下联:缘江路熟青郊草木四时新。走过了花径,就是杜甫草堂了。我们迫不及待的走了进去。它虽然是一座茅草屋,但是“诗圣”杜甫却在这里留下了几千首古诗。我们随着人群走进了茅草屋的书屋,我仿佛看到了杜甫正在提笔创作,他不时的走出茅草屋与鸟儿对歌几句,不时的挽起袖子磨砚……让人感慨万分。走出了茅屋,我们来到了一个花园,似乎杜甫正拿着水盆浇浇这颗,真是一个富有诗意化得小庭院!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我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唐代遗址。这里有许多考古人员考掘出的瓷器,如:四耳罐、小水壶、小碟子、两耳罐。不过让我最难忘的还是考古现场的那两口井了。虽然它旁边的房屋早已坍塌,但是它在这里屹立了几千年,还依然不屈服。这种不屈服的精神真让我佩服。走出了唐代遗址已经五点了,我们便准备回家了。杜甫草堂真有诗韵,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指导教师:周素蓉5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游杜甫草堂游杜甫草堂“杜甫草堂”顾名思义,是古代“诗圣”杜甫的故居,下面,就让我来带你一游,这举世闻名的杜甫故居吧!在这环境优美的地方,正如杜甫笔下的“方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一路上,窄窄的小路旁排列着一棵又一棵的“名木古树”既然是古树,那就不会低于三米高,这不,我旁边就有一棵:这是棵香樟树,高达约六七米,树干呈浅褐色,树叶细长、窄,繁枝叶茂。再往前走,仿佛看到了世外桃源,在这个地方,一个大水塘旁边围着粉色的要花和细长的桃树,塘上还铺着几条宽约25厘米的“石路”,我和同学们都打定了主意,那就是,沿着这其中一条小路,径直走到河对岸,我们小心翼翼的走着,似乎一个不小心,就掉进河里去了,尤其是我,看着这条窄窄的“石路”好像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似的。到了对岸,眼见得同学一下子就发现了旁边的建筑物,一层层的透明落地玻璃,严格的保护这里面的东西,而我们的宗旨就是:保护的越是严格,我们就越要进去一探究竟。一进这个建筑物的室内,我们就都被震撼到了,一件一件的唐代出土遗址,摆在我们的眼前,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这里摆放的文物,绝对不下四十件,于是同学们赶紧拍照的拍照,抄资料的抄资料。时间一晃而过,杜甫草堂的闭园时间,也该到了,我和同学们缓缓的走出了草堂。人是走了,可是心,却依然停留在那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文化圣地……500字 六年级 写景
-
游杜甫草堂双流县实验小学6.2班胡清科今天,我来到了杜甫草堂。我来到杜甫草堂,跨进大门,樱花香扑向我,如同仙境般的景象呈现在我眼前:石路两旁一棵棵茂盛的樱花挺立着,樱花瓣掉落在地上,给街道添加了一丝风韵。我首先来到了“大廨”。我来到大廨,投入我眼帘的是一张国画,画里所画的不是其它的,正是草堂。画里描绘得与实景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因为现代在不断地发展,草堂也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后来我们又看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读起来非常费劲,因为会出现一些我不认识或模糊的字。我读到一半时,已经不读不下去了,但我能肯定,这是杜甫生平的介绍。沿着石路走,我们接着又来了诗史堂。在诗史堂中央,呈放着杜甫行吟时的雕像:他的头微微向上仰,嘴巴微张开,有一股大师的风范。雕塑两旁的圆柱上挂着一副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便是纪念诗人而写的。两根壁柱间上悬挂着历代石刻杜甫像的拓片、木刻。我的眼球又被诗史堂里两旁的陈列室所吸引。我进入陈列室,一副副出自近代书画家的“杜甫诗意画”和毛笔字呈现在我眼前。最后我来到了工部祠。工部祠内摆着杜甫的彩塑像,这个彩塑没有生机。工部祠里还有明、清石刻像和“少陵草堂图”的碑刻。傍晚了,草堂要闭馆了,在工作人员的催促声中,我才不舍地走出了杜甫草堂。500字 四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游杜甫草堂-游记早就听说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的草庐在成都,暑假恰好去重庆,顺便就去了成都,在杜甫草堂尽情游览了一番。踏进大门,满眼都是绿色:翠竹的绿、松柏的绿、花草的绿……各种绿掺杂在一起,使里面有一种幽静舒雅的感觉。是啊,杜甫一生清廉,正如松柏翠竹的品格那样。通向杜甫草堂的小路弯弯曲曲、蜿蜒向内,真可谓曲径通幽。当你正有雅致欣赏美景时,眼前赫然呈现了一座唐式建筑,这就是杜甫草堂。这是一座非常简陋的茅草屋,走近门口往里看,光线微弱,里面保留着杜甫生前用过的石碾盘、床、桌子等。唉,杜甫虽然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但一生颠簸、潦倒,真是可惜,我不禁想起了他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几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想到杜甫这样的处境,不禁为他深深叹息一声。又沿着小径走了一会儿,便到了诗史堂。这是中轴线上的第三重建筑,也是主体建筑。杜甫留下的1400多首诗歌,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生活画卷,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杜甫写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而得名。诗史堂正中间是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像,室内陈列着许多历代名人所题写的楹联、匾额。这里还供奉着杜甫的画像,并有曾经寓居蜀地的诗人陆游、黄庭坚等人的塑像。我看着一个个大诗人的雕塑、画像,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淹没,但智慧和心血凝结而成的诗句却万古流芳,犹如草堂里清澈的溪流,汩汩地流淌着,润泽着后人。之后我们又游览了浣花祠、工部祠等地,怀着对杜甫的深深敬仰之情,我们离开了草堂。幽静的竹林里又吹来清凉的风,我仿佛听见了诗圣的吟哦……650字 五年级 写景
-
坐船游杜甫江今天,我们做车来到长沙,我们在风景区游览,我们看见了很多很多的景色,我们在杜甫江边看见有船坐.姐姐说:"我们去杜甫江坐船吧."当时爷爷他们犹豫不决,可是我却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要去嘛!"经过我的一动员,他们也不犹豫了,我们坐上了船.船发动了,我发现岸边的长沙称被雾姑娘的衣裳笼罩着,可是江上却闲得格外地晴朗,空气也非常清新.太阳照射到水面上,水面就像是一面反光镜,把阳光反射到了我们所乘坐的船上.坐在船上,船把原本一般平静的水面弄得热闹起来,水和水撞在一起磨出一滴滴小水珠.坐在我前面的叔叔把脚放进水里,浪花一个连一个地贱起.江面活象被一层轻纱蒙住.瞧,那些调皮的水精灵们总是想争破这层轻纱,它们就可以获得自由了.可是,它们总也争不破那层轻纱,虽然偶尔有船从在那里划过,有几个幸运的水精灵可以被浪花带出来,但是出了水面透了一口气之后又被轻纱蒙住了.瞧,长沙的上空有一只风筝,好像是一只三角形的风筝.看啊!旁边又飞起了两只一模一样的大风筝,可是只有三角形的那只风筝飞得最高.三角形的风筝好象是一位主人,而那两只风筝就像两个仆人,跟随着主人一起出去玩.三角形的风筝和那两只风筝好象大理三塔,三角形的风筝呢,就是那座与众不同的塔,而另两只风筝就是后面的那两座一样的塔.三角形的风筝越飞越高了,而另外两只风筝已经掉下来了,三角形的风筝飞呀飞呀,好象冲破了云层,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已经看不见了那边来了一艘船,船上的人忘着我们这边,那边的船加速了,我们的船了也不认输,加速了,哇,速度好快啊!追上他们了,他们的船和我们的船就像在赛跑"赛跑"结束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我们乘坐了40分钟的船.6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杜甫第四章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最为突出的四方面内容。一、同情人民,反映民生疾苦。安史乱前,他有揭露不义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的《兵车行》;安史之乱中,他的诗歌集中揭露了战乱带给人民的灾难,表达了人民反对叛乱、渴望和平的愿望,如“三吏”“三别”等;漂泊西南时期,他的爱民思想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等诗篇中有集中表现。二、忧国悯时,表现爱国挚情。安史乱起,关注国家命运成为杜诗突出的思想内容。《春望》抒写国破之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胜利之喜,都传达了诗人的爱国深情,连他的绝笔诗《风雨舟中伏枕书怀奉呈湖南亲友》也依然关怀着多灾多难的国家。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3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杜甫(3)一风雨来的是那样的突然,那样意外,前一阵子还是晴朗的天空,明明刚才一会儿还微风习习。一家子坐在窗前,读着书,画着画,看着窗外的美景。霎时间,整个天地暗了下来,风来了,雨来了。雨水噼里啪啦的打在屋顶上,窗前的木桌上,打在了孩子们的脸上。他慌了,他真怕自己得来不易的草房会随着这一阵风和雨给吹去。方才在树上唱歌的黄鹂飞走了,方才还在天空上逛街的白云不见了,乌云却迅速堆积在一起。屋顶开始漏水,滴滴答答的。他的衣服已经全部打湿,在刺骨的北风下,他们瑟瑟发抖。“豁啦啦——”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的屋顶被一阵风给刮去,只剩下一个空空落落的屋内。大雨肆无忌惮的下着,泪水与雨水冲刷在他的脸上,他的眼眶是猩红的。他仰着头,看着天,心中起了一丝苦涩。他一下子瘫坐在地上,面对着阴沉沉天空,他的心底发出了一阵绝望的呐喊:“难道,我生来,就是一个倒霉蛋吗?”他走出门外,他有点儿摇摇晃晃地走在小路上,小路是软的,这条路他已经走了不知多少遍,曲折,泥泞,又有些凄凉,比起长安城里那些宽阔平坦的大路,这条小路全然不值。长安,长安。他已经离开很久了。二喜讯来了!皇帝终于给他封了个官职。他尽心尽力,为百姓和国家着想。尽管住的还是破旧的小茅屋,吃的是淡饭,喝的只有一些白开水,但只要国家兴荣,百姓平安。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安史之乱爆发。他一个人逃出了朝廷,他仕途坎坷。骑着黄瘦的马。带着满脸苍白的妻儿,带着自己的孩子,跋山涉水。四处漂泊,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他才四十几岁啊,却早已满头白发。他为了国家呕心沥血,而导致提前衰老了。他回过头,看着大唐美丽的江山,却因叛军的蹂躏,早已破碎不堪。看着此番情景,杜甫的心,是痛的。却不能为国家效劳。他叹了口气,骑着马,向前方跑去。三浩瀚的长江上,一艘破旧的小渔船孤零零的飘在江面上。船内,坐着一个满头银发,穿着一件蓝褛的衣裳。他的眼睛里含着泪水,头发像枯草一般凌乱,正随着风飘动。他抬起瘦骨嶙峋的双手,颤颤巍巍的写下他的生前最后一首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先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他再也把持不住,笔“啪”一声落下来。杜甫的手慢慢垂下,闭上双眼,慢慢停止了呼吸……完900字 五年级 写人
-
杜甫(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寒风中,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老人望着这千疮百孔的山河。面对支离破碎的大唐,你声嘶力竭。看着昔日繁华的盛唐,你近乎绝望的感叹。以往那个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终于扛下了这山河破碎的苦楚。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便是一座山。你正处于大唐由盛转衰的没落,想想之前的盛世,看看当前的饥寒交迫。你愤恨地握起拳头。你不如李白浪漫,不是你没有美好的愿望,你不白居易孤傲骄狂,不是你软弱可欺。你不如王维安静,不是你没有欣赏山光水色的情趣。时代的使命,不容许你真多“国”的枷锁。你时运不济,你身担重任,你没有选择逃避,你坚守着对国家的信仰。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责任总要有人来,当你选择承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着天下黎民百姓的流离失所,你终于放下了对朝廷的最后一丝希望,你干瘦的躯体傲然屹立在时代的乱流间,你愿做这时代洪流中不随波逐流的浪花。秋风阵阵,你抬着头,望着天空。凌厉的了狂风吹乱了你斑白的头发,你眉头紧皱,双眼微眯,沟壑纵横的脸上满是坚毅。是什么在你眼眸中闪烁?没错,是希望,你要用一己之力创这大唐的美好,书写这宏伟的历史。好吧,既然天下苍生都在受苦受难,既然我还有一丝余力,我便要还这天下百姓一个太平。紧绷的嘴唇露出一抹微笑,这是对未来美好的期望。玉可碎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泱泱华夏,浩浩盛唐。这炽热的土地上永远留下了你的模样。——一个爱国青年抨击社会黑暗的模样,一个高尚文人揭示世间惨淡的模样,一个瘦弱老人匡扶救国的模样。你不同于“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你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你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你,是人民的歌手。你,是社会的现实。你,是愿为祖国付出一切的烈士。你,是诗圣杜甫。我挺深刻老师们吃喝。750字 五年级 散文
-
杜甫草堂游记杜甫草堂游记双流县实验小学六年级二班 刘书博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一同来到了风景秀丽的杜甫草堂,来参观这“诗圣”在成都的故居。走进草堂,一股清新的凉风拂面而来,不觉让人精神一振。红墙黑瓦的房屋在茂密的树丛中若隐若现。步入前门的杜甫博物馆,杜甫的各种作品在这里陈列,这里静静的,来这的每一个人都十分肃穆,都不忍将这份宁静所破坏。沿着幽深的鹅卵石小径往里走,放眼望去,满圆青翠欲滴的树木将草堂围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巨大的树影将我们笼罩,小径边的小溪静静地流着,穿过竹林,跨过山坡,径过小桥,奔流向远方。抬头仰望,宽大茂密的树叶,将阳光分成了斑斑点点撒在地上,像一块并不完整的黄金地毯。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欢迎着来自远方的客人……跨进“诗史堂”,杜甫那瘦长的身驱映入眼帘,杜甫那张脸上显出庄重严肃的表情,一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似乎在感叹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杜甫那庄重的表情让我仿佛看到他在埋头思索怎样写出优美的诗章来同情百姓。离开了“诗史堂”,我不禁回眸凝视他那消瘦的背影,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显得那样的高大。接着,我走入被复原的杜甫故居——一座简陋的草屋,看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杜甫那忧国忧民的感情我永远不会忘记,也让我更加喜爱草堂了,它让我感受到了,那样的,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安谧……指导老师:钟先刚500字 三年级 写景
-
杜甫你生于盛唐,却唱不出盛唐的繁华;你与李白为友,却不能像他一样挥洒浪漫诗意。你唱出的,是晚唐的衰落和动乱;你挥洒的,是苦难人民的哀叹与泪水。杜甫啊,你这衰老无助的巨人!你留给后世的永远只是蹒跚的背影,无奈的长谈。你看到了动荡生活下人民的苦难,“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只能无奈“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你同样无奈与自己的处境,“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于是长吁感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直抒心志“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面对衰落的国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你能做的也只是祈愿“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最终,韶华逝去,病魔缠身,妻离子散,你呐喊“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愁上心头,你却不能借酒消愁;国家危机,你却不能为国效力;异居他乡,你却不能被归故乡。“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这也只是你梦中的景象,如泡沫一般。不过,你也曾有过青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你志存高远,未解前路多少事,欲与天公试比高。“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高歌纵酒,你也有狂放的青春。只是在你奔波流离的漫漫人生路上,这昙花一现的美丽如同流星般,眨眼间逝去。杜甫啊,你这悲壮凄凉的巨人!500字 初一 写人
-
杜甫很早就知道,他崇拜杜甫。也知道,他不会轻易屈服。或许他永远不及我的洒脱,我的漂泊,他有着太多的牵绊和无法冷漠。许下了他奋斗终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几十个年头后,我们之间似乎隔着太平洋,唯一忘不掉他无可奈何的脊梁。多年前,他终于如他的偶像,放弃了政治理想,寄身于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剧团,经营的是现在红的发紫的二人转。是有些大材小用了,那时却是他生活的全部寄托。然而即使放弃了这么多,他的前途依然迷茫,道路的荆棘也仍旧旺盛。不知他是得罪了谁,剧团的执照被滞留了。整个剧团十几口人眼巴巴的无所事事,心也涣散的不行。最急的是他,饭菜亦索然无味。有人递给他“金点子”。“文化局长的儿子今天结婚,你给上点贡,保证能行。”“上贡?”那人以为他在装,可他真的涉世未深。“就是送礼,钱?!”“这样不好吧,我们本就是清白的,送礼岂不是玷污了自己?”“不要文邹邹的了,酸的要命,清高有什么用,你自己不活,也要想想剧团的演员吧。”他似乎点点头,若有所思,该不该就这样沉沦,甚至硕说是“堕落”?他惊异着强笑着告诉我:“你看得到,我也明白,我已经离我的理想背道而驰了。可是,我真的尽力了。”他脸上抑郁而生的纹落已证明了一切。最终,他把红包投进了捐款箱。之后呢,也许他是放弃了事业。但永不会放弃理想。五斗米,不值得他去折腰,他的气概,他的胸怀。一千多年前,他的名字叫“子美”。5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诗圣――杜甫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山崖边,风煽动着他的须发,也牵引着他的思念。“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沦陷的悲凉让他触目惊心,满目凄然。老人不由的想起自己年轻时意气风发的豪言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与豪迈,“白鸥浩荡荡,万里谁能训”的宽广与刚强,如今却已荡然无存。国家的衰落让他再也无力“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地慷慨陈词,更无力像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样憧憬未来,等待日后的展翅高翔。他只能伤感,伤感自己的不得志,更伤感这个“四郊无宁静,垂老不得安”的动乱年代。也许上天注定这个时代需要一位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晚唐的兵荒马乱虽让他无力回天,但他用诗抒发着自己忧国忧民的心声。他听着兵车的隆隆,战马的嘶鸣,望着“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的情景。他怒不可遏地批判着“黄门飞革空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的统治者,他锋芒逼人地讽刺着他们的骄纵荒淫,同样,他用一颗博爱的心同情着受压迫受迫害的人民。杜甫是爱国的,他早已与国家融为了一体,与国共忧喜,国衰则己愁,国强则己兴!“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惨淡的天气昭示着惨淡的心情。忧愁中,又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打动着每一个人。这就是杜甫,一位不计身家的文人,一位心怀天下的志士!当之无愧的诗圣!500字 初二 记叙文
-
“诗圣”杜甫他一生写下一千多首诗,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他时而狂羁豪放,时而沉郁顿挫,他对山水也情有独钟,他与李白并称李杜,被人们称为“诗圣”,鲁迅评价他:“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就是——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站在泰山之下,仰首望去,山势峭拔,直插云霄。一轮红日顶于山上,几篇浮云随风而飘。此时,杜甫早已心潮澎湃,在他心中。这山也是渺小的,它就好比一座更高的山,他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就是杜甫,一个狂羁豪放的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此时的杜甫,已是年老多病,而这周围又是疾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吼声;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肃煞之色。周围的一切显得杜甫是那么凄凉,沉郁之情早已涌上心头,顿挫之意也已融于其中。这就是杜甫,一个沉郁顿挫的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坐于船中,抬头一看,翠绿的柳树上,两只黄鹂正在悠然而歌,动听婉。又眺望半空,一行白鹭翱于青天之上,如梦如幻。鸟啼翠柳,白鹭青天,千山雪,万里船,杜甫心如鲜花般奔放,坐于船中,一会豪笔,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盛春之图。这就是杜甫,一个对山水情有独钟的杜甫。有一种幽香越过千年古卷,有一种沉郁越过万年尘埃。细细品味一番,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是狂羁豪放,沉郁顿挫和山水之情。500字 初二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