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事迹
有人说老师是无私奉献的春蚕,有人说老师是辛勤浇灌的园丁,有人说老师是照亮黑暗的红烛……是的,老师总是用他们的言行教育、感动着我们。
她,是我们以前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有着一头波浪形的卷发,总是扎成一束马尾,一双不算大但有神的眼睛旁,已有了很深的鱼尾纹。她就是周老师,虽然她因为家庭原因离开了我们,可她却为我们班付出了许多许多……
周老师上课前总是用关切的目光扫视一遍全班,在确定大家都注意力集中后才开始讲课。周老师讲课声音很洪亮,咬字清楚,读起课文来声情并茂,总令人陶醉在其中。而且,周老师为了让我们对学习更有兴趣,对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还专门制作了课件,有时还会充当起课文中的主人公,与我们交流,让我们不知不觉的喜欢上了语文。为此,周老师也付出了许多。一天晚上,我来学校取东西的时候,竟意外的发现周老师办公室的灯还亮着!因为好奇,我悄悄的上了三楼老师办公室,躲在饮水机后面朝里望,只见周老师还没有回家,她正在制作课件,只听见键盘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老师嘴里念念有词,身旁的备课本上写满了字……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子,真的一点也不假,再把这句话用在周老师的身上就更加贴切,仿佛这句话就是为她打造的一样。周老师的眼睛仿佛会说话,她上课时眼睛格外敏锐,任何一个小动作都逃不过她的眼睛。这天,正在上语文课,而我却在悄悄地和同桌讲话,没有听讲。这时,一道严厉的目光朝我这儿射来,我与老师的目光碰撞了,只见老师皱着眉头,瞪了瞪眼睛,射出了一道有点逼人的目光,令人不寒而栗。那目光好像在说:上课不能随便讲话,要好好听讲!我连忙闭上了嘴巴,认真听讲。过了一会儿,老师的目光又扫了过来,见我正在认真思考问题,那目光变得柔和下来,令我想起了温柔的妈妈,那目光似乎在说:有进步,仔细分析一下问题,一定能得到答案!过了一会儿,老师点我回答问题,我看见老师的目光直射过来,里面充满了鼓励与希望,仿佛在说:加油,你一定行!在老师目光的鼓励之下,我很好的回答了问题,我看见老师的目光里满是赞赏,如同在说:真棒,继续努力哦!
我们班有个说话有点结巴的男生,大多数同学都很少有耐心听他把话说完。这天,周老师在课上提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举了手,可周老师却点了那个说话有点结巴的男生。只听他断断续续说了半天,也没说清楚,把我们急得直跺脚。老师示意我们安静,并给了他一些提示,还鼓励他一定可以,相信自己。那位同学听了周老师的话,终于结结巴巴的说清楚了答案,周老师带头鼓起了掌,帮那位同学找回了自信。从此,在上课中一片手的“森林”里,又多了一个自信的小手。
周老师毕竟年纪也大了,身体也不好了。这天语文课上,我们明显感觉到老师嗓子哑了,只见她不时的喝水,可都没有用。周老师并不想为此影响课文的感情,尽力地大声读着,可她的嗓子提出了抗议,“咳咳咳!”周老师忍不住咳了起来,她本来可以请假去医院,可她怕耽误我们的学习,坚持带病来上课。可是好景不长,周老师的老毛病又犯了,她得了颈椎病,可她还是坚持给我们上了一天课,后来实在支持不住,去了医院。当我去看望周老师时,她还着急的问我我们班的情况,同学们都乖不乖,最近谁来代课……虽然老师总是不顾自己的病情坚持上课,但只要我们一生病,老师就会十分担心。
有一次,杨一凡午睡的时候发烧了,可他自己不知道,后来量了出来,只见周老师焦急万分,大颗的汗珠顺着她脸颊流了下来,她赶忙叫来体育老师,一起把杨一凡送到了医院。听体育老师说,周老师又是挂号又是连忙联系杨一凡的家长,自己忙得汗流浃背,却不停的问杨一凡好些点儿没。后来,周老师气喘吁吁地回来了,她顾不得休息,又给我们上起了课……
周老师的感人教育教会了我们许多许多。
我的爸爸
我的爸爸我在这世上,只尊敬3种人: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人;对我生活上、学习上有影响的人;我的长辈。爸爸是我尊敬的人,但不只是因为他是我的长辈。记得有一次,他和一位朋友在家里谈事情,约好明天10点在南宁市图书馆门口碰面。到了第二天,天有不测风云,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不顾我的阻拦,毅然决然的走了。
11点,12点,……3点,他回来了,寄托了雨对他的问候回来了。“怎么样,他没来吧?我就知道,叫你不去,你偏去。还不带伞,迟到一下又不会怎样。”我靠在墙壁上说。“这不是去与不去,迟到不迟到的问题,而是信誉的问题。尽管他没来,可我去了,我问心无愧。再说了,淋湿了,可以擦干;生病了,可以吃药;可信誉没了,什么都不可以!”这一段话震撼了我。
我尊敬他,因为他的守信。
一个双休日,爸爸带我去菜市场买菜。我们走到一个卖鱼的摊子,卖鱼的是个老太太。“鱼怎么卖啊?”“3元一斤。”“好,给我来一条。”说完,老太太麻利地抓起一条鱼,称得2斤,然后装袋。爸爸付了钱,但他接过鱼的时候,露出一种怀疑的表情,但一会儿又不见了。我们在离开的时候,爸爸去了公平秤,称了那条鱼的重量,公平秤显示的是3斤。爸爸二话没说,马上跑到那鱼摊,把应付的钱给了老太太。还说:“您应该换个秤了,不准!”说完,我们走了。
我尊敬他,因为他的诚实。
我的爸爸,守信、诚实。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感到骄傲!
六年级:黄婧芳
相关推荐
-
事迹我是一名勤奋的小学生,学习刻苦,积极向上,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能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一件事,完成好每一项作业。平时,我对待学习总是那么认真,努力,一丝不苟。课前课后能认真预习、复习,在课堂上,我勤于思考,勤记笔记,积极举手发言,课堂上,你总能听到我哪嘹亮的答题声。此外,我在学习时也很注意学习方法,身边总会带着几本小本子,上面记录着我曾经的错误,以及详细的解题方法和一些公式,平时我总会时常翻阅这些本子,查漏补缺,举一反三。在学习中,我也难免会遇到困难,记得有一次,我在做回家作业时,遇到了一头“拦路虎”,我苦思冥想了半天,又找来了上课笔记,可还是没能找出答案,我不灰心,又苦苦思索了起来,可还是对它束手无策,就当我有退怯之意时,一个声音在我的脑海中响起:加油,你一定能行的!于是,我又开始了一系列的思考、演算终于把那只“拦路虎”给消灭了。也正是因为这份努力,我获得了“三好学生”“特优生”,在各项比赛中也都取得了好成绩,在第9届小荷作文大赛中,我获得了特等奖,在第3届蒲公英作文大赛中,我又获得了一等奖。450字 六年级
-
事迹文明事迹我是南日中心小学601班的张杰艳,十分荣幸,我能够成为高桥镇文明之星的候选人,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做一下简单的自我介绍:学习长出息,勤学有收获自从我上学以来,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乐观向上,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工作负责......都是我的代名词。就是因为这样我赢得了老师以及同学的赞赏。我还是个鼎鼎有名的小才女呢!我写的文章《改革开放与学习》在桐乡市教育系统举办的“我看改革开放30年——桐乡教育的变迁”征文比赛中获得三等奖,我们学校唯一获奖的一个!不仅这样,我还在2008年桐乡市现场作文赛中得了三等奖。学校里开展了作文竞赛,我总是第一个报名,而且曾两次获得校一等奖兼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外,我还经常向一些编辑社,报刊投稿,不仅经常发表,而且还得过一等奖某编辑社的一等奖呢!因此我成为了被大家认可的小作家,不,是真正的小作家,因为我在去年11月注册了浙江小作家以及中国青年通讯社。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小作家呢?我不仅语文好,数学也好,爱钻研的我,一碰上难题目,就来了兴趣,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道题给解出来,正是靠着这种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使我的数奥成绩直线上升,多次在镇里,片里,区里,学校里获奖,现在正在数奥兴趣班中就读。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小钻研家呢?英国,美国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所以,我爱上了英语,而这一爱就“一发不可收拾”。三年级的时候,我就学习了剑桥英语,经过2年多的努力,先后通过剑桥英语一级,二级考试,成为了我校第一批剑桥英语毕业生。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小外语家呢?作文,数奥,英语是我的强项,但我的才艺也不容忽视。从我8岁起,我就开始学起了二胡,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古典音乐协会颁发的7级证书,而现在已经在拉9级的乐曲了。学校的老师们非常看中我的才能,一有什么活动都少不了我的份,我还曾经在高桥镇的文艺演出上演奏过呢!除此之外,我的书法也非常漂亮,曾在2007年高桥镇“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书画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还多次在学校举办的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呢!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小才艺家呢?乐于助人获表扬我学习好,特长多,因而获得了许多荣誉。但是,我并没有骄傲,也没有看不起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反而热心的帮助他们。获得了他们的肯定,也成了我的光荣。我是班中的学习委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都来找我,我总是耐心的解答,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班中有什么活动,我总抢在前头为班级出力。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的同桌是个文静的小姑娘,也是个差生。老师安排我和她一起坐,就是希望我能够多帮帮她。但是,她沉默寡言,从不肯接受我的帮助,我并没有生气,仍旧细心的教导她。一次,数学老师叫她留下来做作业,她急坏了,怎么也听不懂,数学老师气哄哄的走了,临走前还对她说,做不出来不能回去。她一面算,一面哭。当时我正在操场上练习跑步,隐约间一抬头,看见了教室里的她。我轻轻地走过去,擦了黑板,就演算起来,她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惊呆了。我说:“你看,这道题很简单啊,你懂了吗?”她的眼角流下了感激的泪水。从此以后,她在也没有排斥我,我们成了好朋友。她的成绩也好了。后来,她转学了,可仍念念不忘我......正是凭着我这种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使我成了同学们的小榜样。也获得了老师的表扬和学校的褒奖。我这六年来,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好少年”,还多次荣获“优秀班干部”的称号。还两次成为文明示范生。而这一切,都是我帮助的同学和老师带给我的,在这里,我向你们说一声:“谢谢!”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呢?献一份爱心,温暖你,我,他2008年5月12日,这是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在这一天,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家园,亲人,甚至生命。我时时刻刻守着电视机不妨,为的就是看地震灾区的情况。很快,我被感动了,我执意私下捐出了我存了好久的买自行车的钱。因为我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所以,我获得过十佳好少年的荣誉。你觉得我是不是一个合格的十佳好少年呢?听了我一番介绍,你认为我有资格成为一个优秀的“文明之星”吗?,如果可以,请你支持我;如果不可以,我不会难过,我会继续努力的。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
申报事迹我叫xxx,现在在xxx小学借读。我是外地户口,我的爸爸是安徽人,妈妈是宿迁人。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很差,我的父亲从十五六岁就开始出去打工赚钱,以此为生。当我呱呱落地时,本不富裕的家里又多了一个负担。我大约两岁时,爸爸和大伯用积攒的钱买了一间近十平方米的门面房,几口人顶起了这个家。我的父母及大伯在早上凌晨3点钟就爬起来干活。面粉使他们的衣袖更加纯白,在我心中树立了白衣天使的形象。过了一年多,妈妈顺利地生下了我的弟弟,但不幸的是弟弟在六岁时患上了让人头疼的肾病综合症,我的左膀也被开水烫的不堪入目。为此,爸爸不仅要挣钱养家,还时时刻刻想着弟弟的病和我被烫伤的解决方法……自从上了小学后,由于妈妈在家照顾弟弟,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由我自己一人包办。每天早晨,不到5点半,我就自然的醒来了,用最快的速度洗漱穿戴,坐车从江北往学校赶,有时竟因为堵车而迟到;每天中午,我从不浪费时间,抓紧时间写作业;每天下午放学后,我总是自己一人做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回到家中,做课外题……每天的学习,我总是认认真真地去对待从不开小差,而是一丝不苟,一点也不马虎,作业总是全对,上课专心听讲,采纳老师及同学好的建议,时常去作业奥数题;谦虚低调,不炫耀任何东西,也从不攀比,掌握一些常用的知识,加以运用。我希望自己能精益求精,更上一层楼!希望大家投我一票!550字 六年级 演讲稿
-
名人事迹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自号文山,江西吉水人,宝佑进士后为官。1276年,出使元营被扣,后在京口百姓的帮助下得以脱逃。1278年兵败被俘,元军欲诱降,文天祥书《过零丁洋》以明志。后解至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劝其出仕,又被拒绝。1283年1月9日,文天祥英勇就义。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不仅气势如虹,而且技巧圆熟,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不朽之作。从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成为必将永远流传的名句。现在,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文天祥曾在镇江逃脱元军魔爪的故事。1276年二月间,文天祥出使被扣以后,被元军押着北上,19日到达镇江(当时叫京口)。因暂不出发,文天祥借住在镇江人沈颐的家里,开始策划逃走。文天祥的朋友杜浒觉得这非常冒险,文天祥说:“死不足惧,绝不后悔”,并准备在万一失败时自杀殉国。杜浒在筹划准备的时候,接触了十几个镇江人,没有一人去向元军告密。最后杜又找到了一个可以解决船只的人,并表示要给他一千两赏银。那人说:“我为宋朝救一位丞相,好去建功立业,赶走敌军,要钱做什么?”29日夜,文天祥等在北固山下上了船,逆流而上,这时他们才发现,从甘露寺往西,沿岸停满了元军的船只。文天祥等人只好硬着头皮,就从他们旁边把船摇过去。元军做梦也想不到有人会这样堂而皇之地逃走,谁也未加盘问。渐渐地,元军的船队终于落在后面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忽然,听到有人大声喝问:“什么船?”大家一看,原来是停在江边的一艘巡逻船。“河豚船!”一个船夫应了一声,继续往西摇。“歹船,快追!”船上的元军不信,摇着船要追,谁知它原来停在水浅的地方,现在潮水一退,船已经搁浅了。元军忙了一阵,弄不动船,只好眼睁睁看着这条“歹船”扬长而去……700字 六年级 写人
-
雷锋事迹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 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1963年的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掀起了一个学雷锋的热潮,雷锋精神开创了一代新风。 岁岁添仇 湖南省望城县,雷锋的出生地。从长沙城跨过湘江,顺着长宁公路西行15公里,在那连绵的丘陵之间,有个小山村名叫简家塘,这就是雷锋的家乡。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这里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当时起名叫雷振兴。因为那年是农历“庚辰”年,家人就叫他“庚伢子”。 3岁的孩子,若在现在,正是在幼儿园里撒欢的年龄,可雷锋3岁的时候,爷爷却被地主逼死了;5岁的时候,父亲遭日寇毒打,病死在床上;6岁时,哥哥在资本家工厂被轧断胳膊,被资本家撵回家,后来得了“肺痨”,又无钱医治而死去;不久,他的弟弟小金满病死在妈妈怀中;7岁时,他母亲不堪忍受地主欺辱,悬梁自尽,他成了一个孤儿;他小小的年纪为了糊口上山砍柴,被地主婆在手上连砍三刀。 从血和泪中走过来的雷锋,9岁时就成了反霸清匪斗争中的儿童团员。年仅15岁,就成了新生政权的一名公务员。今天有些人弄张证明,就可以把自己的兵龄、工龄任意延长。那么,雷锋如果今天活在世上的话,名副其实地是一名老革命了。让我们沿着雷锋曾经走过的道路,去追寻他的足迹吧。 解放后,在安庆乡乡长彭德茂大叔的帮助下,雷锋进入小学读书。不久这个学校停办了。一天,雷锋到十多里外的一个山村放牛时,发现了一所学校。雷锋喜出望外,找到老师要求读书。开始老师不同意,在雷锋的恳切请求下,通过考试插班上了学。由于刚刚解放,人民生活极其困难,雷锋有时就在月光下看书写字。后来因为交不起学费,彭大叔便把他推荐到乡里当了通信员。无疑是雷锋当年品学兼优的缘故,多少年后,当有人采访雷锋生前的老师和同学时,他们仍然能清楚背诵当年编的快板书: “小小雷振兴,学习他最勤,上学他最远,功课他最尖,1956年秋天,彭乡长到望城县委开会。县委书记张兴玉想找个公务员,问他有没有好后生,彭乡长介绍了雷锋的身世和他在乡里的表现后,张书记决定把他调到县里来。彭乡长真有些舍不得放雷锋走,但是,雷锋到上级机关去,可以更快地进步,彭乡长又为他高兴。彭乡长给雷锋买来了蚊帐、热水瓶和一套新衣服,亲自把他送到了县委办公室。 螺丝钉精神的由来 在望城的山间小道上,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同时映入了张书记和雷锋的眼帘。小雷锋蹦蹦跳跳,一脚踢飞了螺丝钉。张书记却上前几步,弯腰捡起来,把螺丝钉上的灰擦干净,郑重地交给雷锋:“留着,会有用处的。”就这样一弯腰,一句话,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言行竟然影响了一个年轻人的一生。在后来雷锋写的日记中,螺丝钉被雷锋反复思索,终于形成了独特的“螺丝钉精神”。 1960年1月12日,雷锋写道:“虽然是细小的螺丝钉,是个细微的小齿轮,然而如果缺了它,那整个的机器就无法运转了,慢说是缺了它,即使是一枚小螺丝钉没拧紧,一个小齿轮略有破损,也要使机器的运转发生故障的,尽管如此,但是再好的螺丝钉,再精密的齿轮,它若离开了机器这个整体,也不免要当作废料,扔到废铁料仓库里去的。”1962年4月7日,雷锋再次写道:“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螺丝钉的连结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螺丝钉要经常保养和清洗才不会生锈。人的思想也是这样,要经常检查才不会出毛病。” 军营里的亮相 1959年12月,19岁的雷锋走进了军营。接兵的干部从这位身体条件并不太合格,然而却有着一张不寻常的履历表上看到,他在农业战线上是优秀的拖拉机手,在工业战线上3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8次被评为标兵,5次被评为红旗手,3次被评为节约能手,曾在报纸上被表扬过……接兵干部想,如果不是他坚决要求入伍,鞍钢怎么舍得把他送走。 新兵雷锋到部队的第一天,就代表千余名新战士,在热烈的掌声中,毫不怯场地登上全团欢迎新战友大会的讲台。全场两千双眼睛的视线集中在他身上。他昂首挺胸站在话筒前,个子虽然不高,却显得朝气勃勃,格外神气。他抖了抖落在身上的雪花,从裤袋里掏出讲稿,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大声念道:“敬爱的首长和全体老同志,让我代表新战士……”他刚讲上两句,大风就把讲稿吹叠起来了,他极力想展开讲稿,可是风仿佛故意找他别扭,刚展平,没等张嘴又给吹乱了。当时在场的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想上前帮他一把,没想到雷锋干脆把讲稿一团揣进裤袋,冲着话筒来了个即席发言:“我们这些新战士,在60年代即将开始的日子里穿上军装,扛起枪杆,真有说不出的高兴。我们当中有工人,有社员,也有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可我们只有一个心眼,学好本领,保卫祖国,当个像样的兵。刚才团首长讲话,希望我们争当五好战士,依我说,有在座的领导,有老同志的帮助,别说五好,有个十好八好也保证当上。”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
事迹我叫蒋逸文,我是今年四(2)的“艺术之星”。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我思维特别丰富。幼儿园的时候班里开展联欢会,所有的点子可都是我出的。还记得有一次,我安排装饰的时候,因一个花灯装得不妥,第二天出了丑。正好第二天是我主持,突然,那盏花灯掉了下来。我突然想到,何不借此机会来个突然?于是,我对大家说:“天掉花灯,奇闻也。”大家开心地笑了起来上小学时,那就更不用说了。二年级时,黑板报就离不开我。每次都是我想形状,我想题目,我设计板块。周五布置黑板时,都是我设计、我装饰。开联欢会的时候我安排节目,我来修改。我对艺术方面潜力非凡。XX年我代表舞蹈艺术幼儿园参加舞蹈比赛,获二等奖,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幼儿园评我为“舞蹈天才”。后来,我的舞蹈老师怀孕了,她把舞蹈教给了我,并叫我教其他小朋友,我光荣的接此重任。过了大概20天左右,就要演出了,老师还没回来。突然电话响了,老师对我说:“文文,你带团去演出吧!老师实在来不了。”说完老师挂上了电话。我也只好照办了。演出那天,大家表现良好,我也正常完成了老师的托付。XX年我正式踏入山西路小学校门那天,我也开始练电子琴了。练琴特别苦,我写完作业就练琴。每次妈妈手上都有一根棍子和一盘水果,弹对吃水果,弹错给一棍子。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考过了六级。因为时间紧了,所以不能练琴了,我又改画国画了。画国画比较麻烦,经常因画错一小笔而重画一幅,又浪费钱又浪费时间,所以我更加努力,到现在,我已画到中级的昆虫和小鸟了。明年我就要考级了,我现在正加把劲呢!妈妈说我学什么,不成什么,这个才学了一会儿,就学那个了。为了让妈妈心服口服,我会更加努力的,请大家监督哦!我不仅艺术方面好,学习也挺不错。我在XX.6.获语文学科竞赛二等奖;XX.1. 获语文学科竞赛三等奖;XX.1. 获语文学科竞赛二等奖;XX.1.获“自理之星”的称号;XX~XX学年度“三好学生”的称号;XX.1.获“学习之星”的称号;XX.1.英语学科竞赛获优胜奖;在“文明家园,和谐南京”南京市优秀作品观后感征文竞赛中获三等奖。我的作文水平超出非凡。恰当的词语,优美的语句,加上精致的修饰和许多的课外阅读,这就是我的作文。我不仅在校内学习好,校外也是数一数二的。我每年都得三门学的三张奖状,现已有九张了。我会继续努力的。做到“德、质、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900字 四年级 写人
-
主要事迹我,男,现年11岁。爱达花园小学四年级1班,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勤奋、踏实、懂事、好学,深受同学及老师的欢迎。我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年纪不大的他却非常懂事,在人们眼中,他已经是个“小大人”了。我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我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我热爱劳动,积极和同学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有益的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我勤奋好学。每次上课的时候总是专心听讲、积极发言,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作业总是完成得又好又快,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记下来,第二天问老师,正是因为从一年级坚持到现在,所以我的成绩在全班总是名列前茅。不止这些,我还不断的充实自己的课外知识,经常让爸爸说一些童年趣事和历史典故,每到双休日,他就早早地起来看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中国少儿百科全书》等……我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一篇作文上了报纸,有一篇作文更是获得省级的特等奖!400字 四年级 写人
-
个人事迹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我们往往能够做得更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无知者无畏。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很有数学天赋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两道题目在两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青年做着做着,感到越来越吃力。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终于,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作业交给导师后,导师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牛顿也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多年以后,这个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2000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450字 五年级 写人
-
个人事迹爱尔兰作家伯明罕年轻时曾在一所乡村小学做过多年的教师。那所学校既偏僻又破旧,校舍是由废弃的农场改造而成的,学生最多时也没过百,一片没有任何体育设施的空地是孩子们课间嬉戏玩耍的乐园。加上伯明罕,学校共有三名教师,这两名教师因为忍受不了学校的艰苦和荒凉,相继离开了学校,只留下伯明罕这唯一的教师兼校长坚守在学校。伯明罕有一颗爱孩子的心,将自己的所学所悟传授给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学生,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吃住都在学校,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除了学生,一年难得见到几个人,这些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最令他受不了的是,每年他都得几次徒步40里地到当地的教育部门送各种报表。有些报表在他看来纯属浪费时间,毫无一点用处。比如有一个报表要求每个学校每年报送一次校舍的面积,自从伯明罕来到这个乡村学校,校舍面积从来就没有过一平方米的增减。伯明罕有一次负气地拒送这张表格,没过多久,教育部门就派人光顾了这所几乎被人遗忘的学校,警告伯明罕说,如果再不按时报送他们所要求的各种报表,他们就将关闭这所学校。从那以后,伯明罕虽然心中充满不满,但再也不敢怠慢。前几年,伯明罕都是如实地填写那个不变的数字,表格送上去后就如同石沉大海,再无任何反应。这一年,伯明罕突发奇想,决定变化一下数字,他将校舍面积乘二以后得出的数字填在了报表上,报上去后仍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第二年,他将数字在上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倍,仍然是没人理睬。此后数年,他都如法炮制,一次增加一倍,不断膨胀的数字丝毫没有引起教育部门的注意。直到有一年,伯明罕望着自己填写的数字,决定计算一下,如果自己的学校真有这么大面积校舍的话,那究竟有多大。计算出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他上报的“学校”太大了,不仅远远大于圣保罗大教堂,而且远大于爱尔兰的任何一所学校,甚至还大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伯明罕暗自猜测,校舍面积不断扩大符合教育官员的要求,所以虽然没有任何反馈,但也没人来学校找事。如果将校舍面积缩小,教育部门会不会派人来查访呢?伯明罕将大得惊人的校舍面积缩小了一半报了上去,几个月过去了,仍然没人理睬。以后几年,伯明罕都成倍缩小数字,直到他告别学校,都没有见到教育官员的影子。伯明罕最终明白,他所上报的大大小小的数字,其实根本没有一个人会哪怕是心不在焉地瞄上一眼,没有人需要这个数字,他们需要的只是那张报表,不,他们连报表也不需要,需要报表的是流于形式的所谓的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多年以后,伯明罕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这段经历,他说:“我渐渐认识到:条款、规章、规定或制度并不可恶,可恶的是那些随意制订并机械而刻板地使用它们的官员们。这段经历给我的最大帮助是,它让我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领悟到了——什么叫形式主义,什么叫官僚?!”1200字 高一 写人
-
个人事迹我——洪子榕——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在美丽的校园内已快乐地生活了4年了,交了不少知识分子的朋友。想了解我的事迹吗?请来到我的生活中去吧!一、是个团结协助同学的人“团结协助”是我们班的班训,做为大队委的我怎么能不带头呢?是呀,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孤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说的就要团结、互相帮助。有一次,由于卫生区的落叶太多了,人手不够,可马上又要上课了,值日生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跳。我见了,心里宛如有一团火在燃烧。马上组织了几位同学去帮忙,来到卫生区,我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时间从我们的汗水边溜走,不到五分钟,卫生区已经一尘不染了。结果,这周我们得了第一名。同学的欢呼声在回荡,这就是我们团结互助的成绩。二、是个善于乐学创新的人。“什么,网络上又有征文啦!”消息灵通的我又在议论参加作文赛的事了。小小的手,可会写文章了,五花八门、五彩缤纷的作文给班上添上了一道美丽的“旅游景点”。此外,还得过“移动动感怀”校级作文赛一等奖,还参加了网上作文,发现了数不胜数的文章呢!除了作文,画画也是我的最爱。妈妈说,我3岁时只要拿住画笔就不哭闹了。的确,画画就像是沉浸在天堂般的感觉一样,把想到看到的画下来。曾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在节日时街心广场的阅览栏上还有我的杰作呢!如果你真的不服,就到我校的阅览栏上参观参观吧!三、是个生活的有心人怎么这么说呢?因为我那眨巴眨巴的小眼睛可会发现身边的事了。虽然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我一定要把弄明白。就给大家说个小故事吧!在我4岁时,发现晚上灯关了很黑,而第2天起来没开灯却觉得很亮,这是为什么呢?相信这个小问题对于那时的我,脑前只能浮现出一个大问号“?”。终于有了一天,我慢慢地长大了,为自己的迷解开了。现在,当老师上什么课时,我都会找些生活中有关的物品带到班上配合老师上课。瞧!今天老师教《公仪休拒收礼物》(独幕剧),那礼物是2条大鲤鱼,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演,我献上了我画的作品——两条大鲤鱼,两条大鲤鱼,就跟着掌声上台了。听着老师的表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四、是个乐于超越自我的人今后,我将把我更多的优点发扬光大,把粗心马虎的缺点改正。超越自我,成就自我。光用华丽的语言来赞美自己,用美丽衣裳来装扮自己,那远远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实际行动!900字 初三 写人
-
魔法事迹若能生如夏花(4)一个星期过去了,医院的生活让冰凌那个本来就很孤僻的孩子变得更加孤独了。从小到大,冰凌最讨厌的就是医院。她讨厌医生从手术室里走出来,说:“对不起,我们尽力了”冰凌恨这些医生,恨他们在自己父亲被送进手术室后说了这句话。冰凌也讨厌闻见医院里的那股药水味。她感觉,来到了医院就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地狱之门。经过一个星期的时间,冰凌的小说已写了三万字了。每当格子素依去看冰凌的时候,她总会笑着对他们说:“我现在正在跟时间赛跑,我就不相信我跑不过时间。老天是不会辜负勤奋的孩子的。”冰凌总是这样微笑着面对人生,可谁知道,冰凌是一个外表坚强,内心却脆弱的人。当冰凌写完三万字后,她也幻想过,她幻想自己的这个小说出版了,然后她把卖小说所得的利润全捐给了家乡,之后自己离开了人世,可大家却一辈子记得她。就像虽死犹生。冰凌在同学老师的鼓励下将自己的这个小说寄给了当地出版社。出版社回复:夏冰凌同学:你好,你的文章(诗)写的不错,但还欠火候,希望你继续努力。我们期待你有好的作品向我们出版社投稿,并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此致。这是一封退稿信件,看着上边的铅字,冰凌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虽然在否定的同时也有在一定程度上的肯定,但冰凌还是很伤心,因为这毕竟是自己写了一个多星期的,这期间自己是花了多么大的心血啊。冰凌想:看来自己想出书只能成为一个梦,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梦。到了下午四点左右,葛老师和大约十个左右的同学来看冰凌。“冰凌,你瘦了好多唉”陶小桃惋惜地说。“小桃,我好开心,因为你终于原谅我,肯跟我说话了”冰凌说。“冰凌,我没有原谅你。我和你说话只代表我同情你的遭遇,如果你想拿病来让我原谅你以前的那么多谎话是不可能的”陶小桃说。“桃子,你别那么说。冰凌有自己的苦衷。”格子说。“苦衷,能有什么苦衷。她到底有什么苦衷我现在已经不关心了,我现在只是很同情她,原谅?不可能。”小桃说。“好了,桃子,你别说了,大家都开心点。”葛老师说。大家都停止了吵闹。素依走上去,拿出她那天晚上做的11个爱心,把它们都倒了出来。葛老师和同学们每人手上都拿着一个爱心,然后走到冰凌床前,把这些爱心贴在她的床上。冰凌低下了头,两眼泪汪汪的。她努力让自己的外表很潇洒,笑着看着同学们,说着:“谢谢,谢谢”可不时总会看到几颗豆大泪珠滴在床单上……“来,我们都不要哭了,开心点”葛老师说。“冰凌,接下去的日子你都要靠自己走下去。因为要大考了,所以不能每天来陪着你。你一定要坚强。这些星星代表我们,它会永远守侯在你身边的,天荒地老。11颗星星的含义你应该知道吧,就是一身一世守护你。你一定要好好地接受治疗,等7月4日一过,我们还要去玩旋转木马哦。”素依说。“恩,素依。我知道,我会坚强的。因为我们还要去玩旋转木马对吗?我一定会笑着活下去的。”冰凌说。“大家还愣着干什么,你们不是有礼物要送给冰凌吗?”葛老师说。“礼物?”冰凌很好奇地问。格子走过来对冰凌说,请你闭上你的双眼。大家一起拿着一个外观很漂亮的盒子,朝闭着眼的冰凌大喊:“surprised”冰凌被吓了一跳,她睁开双眼,问:“这是什么呀?”在同学的欢笑声下,冰凌打开了那个盒子。盒子里面是一本书,书名是《十五岁的花季》。冰凌感到很惊讶,因为自己的小说也正是这个题目。后来冰凌在在署名里居然看到了“夏冰凌”这三个字。“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冰凌问。“格子呀知道你有出书的欲望,但是被出版社拒绝了。所以呢,她就把你的作文打成了电子稿,然后每天晚上放学后和同学们一起策划你的书的封面、图案等。再用自己家的打印机打印成一本书。后来学校知道了就义务印刷了几百册,打算在学校里弄个首发仪式。”葛老师说。“格子,我真的很感动。可是学校里的那个首发仪式就免了吧。我不要利用别人对我的同情来达成我售书。其实我小说一点也不好,我怕会带坏很多纯良孩子。还有就是我的小说有很多的‘无病呻吟’。所以我还是我希望大家买,出书我也不会再想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够。”冰凌说。夕阳已经西下,该是离别时了。同学们和冰凌说了再见就回家了。看见同学和老师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里面,冰凌觉得这是一种安慰。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雷锋事迹学雷锋好榜样,这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当使我并不知道,这样做的价值,直到今天我才真的明白雷锋的品格将永远绵延下去。雷锋,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当年的雷锋同志让座的情景,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着。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那一份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只是有些人去挖掘它,有些人没有挖掘它而已。当你在乘公共汽车时,你有没有看见到让座这一情景。其实着一幕就在你我身边。记得那是一个寒冷的早晨,我与妈妈乘公共汽车到姥姥家,当在车上时,有一个年老的老人正提着一篮鸡蛋,路很难走,车子摇摇晃晃,老人在车上艰难的站着。这时一个年轻人站着。这时一个年轻人站起来给这位老人让座,顿时我真的感受到雷锋的精神没有灭,他的丰碑永固。雷锋,一个无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他每天省吃减用把自己存下来钱寄给那些贫穷的人。《阳光行动》播出了一个感人的节目:一对被遗弃的小女孩,而他们以拣破烂为生,生活极其困难,无法供养孩子读书。于是他们向《阳光行动》节目组求助,节目组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小女孩的命运牵动了千万人的心,在无数个素不相识的叔叔阿阿姨,爷爷,奶奶的资助下,孩子终于实现了她的梦想。当这个女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时,他怎能不感觉到爱心的伟大呢?是啊!爱心吹散了生命的阴霾,播洒下阳光。如果说幸福似水,爱心与幸福是相依相伴的啊!雷锋虽死,他的精神永远存在我们心中,他的精神永远绵延下去,他永远丰碑永固。雷锋就在我们身边三月里,和风送暖,春光明媚,我们在尽情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这大自然美好恩赐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这个月所特有的价值,那就是我们要纪念一位战士,一位普普通通,却给我们带来极大影响的战士,一位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却从不图回报的战士,一位精神永驻我们心间,一直激励这我们奋勇前进的战士:他就是雷锋——一个名字响铛铛的人物。当提起“雷锋”这两个字时,有的同学会叹息,现在“雷锋”已经少之又少了。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单独行走,因为他们觉得这世界上的坏人太多了。可这都错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雷锋不但没有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近了,活雷锋随处可见。每当听见“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这首歌时,我就想起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雷锋”的故事。记得有一天,我和同学在校园里散步,穿梭在欢声笑语之中,突然,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我们。几位低年级的小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一个塑料袋,捡着地上的废纸、杂物。当我走过去时,那几位小同学去却跑开了。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雷锋。是啊,我们校园里的“小雷锋”越来越多了!高年级的同学为小弟弟小妹妹们抬水;操场上有了杂物,许多同学主动去捡;小同学抬着本簿艰难地走着,高年级的同学边去帮忙……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校门口的那条马路,车流量非常大。许多中午回家吃饭或放学回家的小同学也不管车,直接跑过去,让人看得胆战心惊。一天放学,我随着人流来到了马路旁,两位交警站在马路中间指挥,可有些车还是不听,横冲直撞。突然,我面前的车停了下来,我随着人流过了马路,回头有望了望,那车等同学都过去才过去。我想,那司机一定是心地善良的人,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一天,我和奶奶坐公共汽车回家,车上人多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这时,一位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奶奶走了上来,望着满车的人,有些惊讶,但还是颤颤巍巍地往里挤。这时,一位穿着雪白羽绒服得漂亮阿姨站起了身,对着老奶奶说:“大娘,您坐着吧,我马上就要下车了。”老奶奶经不住劝,坐了下来。可当我下车时,那位漂亮阿姨还没有下车。你看,雷锋是不是就在我们身边?不管是同学、司机还是普通的乘客,他们都有这种雷锋精神,由此可见,雷锋精神并不是高不可攀,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可是人为什么要活着?生命的意义在哪里?雷锋叔叔用它的行动告诉了我们。雷锋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同学们,让我们学习雷锋叔叔,在有限的生命力,做一个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服务的“雷锋”吧!河南许昌许昌高级中学初一:醉吻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
毛泽东事迹毛泽东决定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这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发出的一则不收学费、膳宿费也很低、毕业后即可担任教师的招生广告,引起了他的兴趣。一年前,他考入全省高等中学的试题就是《民国肇造,百废待兴,教育、实业何者更为重要》,他以梁启超的“以教育为主脑”之说立意下笔。现在,再三权衡,觉得自己将来还是最适合当教师。一九一三年春,毛泽东考入五年制的第四师范。第二年春,第四师范合并到第一师范,毛泽东被编入第八班。四师是春季开学,一师是秋季开学,因此他重读了半年预科,到一九一八年暑期在一师毕业,前后共做了五年半师范生。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长沙南门外妙高峰下,面对着滔滔北流的湘江:东侧靠着粤汉铁路。隔江望去,西岸是郁郁葱葱的岳麓山。周围的大自然环境是那么优美。经常驰过的火车发出隆隆的轰鸣声,又不时传来时代的气息。第一师范创建于一九○三年,最初称湖南师范馆,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Ы惭У某南书院。同朱熹讲学的岳麓书院只有一江之隔。一九一二年改称现名。它的规模、教师力量和设备,都是毛泽东以往读过的几所学校所不能比拟的。校章规定的教育方针“除照部定教育宗旨外,特采最新民本主义”,即“道德实践”、“身体活动”、“社会生活”,“各种教授应提倡自动主义”,很强调人格和学识的全面培养。学校还先后聘请了一批学识渊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教师,如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与毛泽东差不多同时,一批追求进步的热血青年也纷纷考入第一师范,其中有蔡和森、张昆弟、陈章甫、罗学瓒、周世钊、李维汉、萧子升、萧子?У取1纠匆咽切悴牛?让?蠖?笫?咚甑暮叔衡,也一起考了进来。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堪称培养新青年的摇篮。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代前进,开始形成自己的思想方法和政治见解,获得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毛泽东进入一师时,中国正处于令人难熬和困惑的沉闷岁月。皇朝变成了共和,中国却并未由此获得新生。人们在革命前所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不仅没有到来,相反,在很短的时间里,日本强迫中国接受“二十一条”,袁世凯恢复帝制,张勋又演出复辟闹剧,各路军阀的割据混战愈演愈烈,思想界也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沉重的失望代替了原先的希望。严峻的现实不允许人们长期沉浸在迷惘之中。新的一代在探索着新的出路。毛泽东当时还是个正在求学的学生。在这样的时代气氛中,他为自己规定的读书目的是什么呢?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诸如将来要当军事家、政治家、教育家等。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然后按它去做,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即终身无志”1。一九一五年九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这以前不久,他在另一封信中说:“齑其躬(意思是:即便自己粉身碎骨)而有益于国与群,仁人君子所欲为也。”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字华生,长沙板仓人。自幼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喜程朱之学。一九○三年留学日本,改名怀中,意思是身在异邦,心系中土。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以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的博学和高尚人格,吸引了一批进步青年在自己的周围。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而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他总是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假期里有时也放弃回家的机会,到板仓杨宅请教。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一九一四年,毛泽东和同学们曾组织一个哲学小组,还请杨先生担任指导。师生之间,相交甚深。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七月给友人的信中说:“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这对青年毛泽东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难以磨灭的。杨昌济在长沙的学生先后以千百计,他最欣赏的是毛泽东和蔡和森两人。一九一五年四月五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余因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涤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务农二年,民国反正对又曾当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历也。”看来,杨昌济一开始便把这个学生看作“异材”的。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锦熙一九一五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从四月到八月,毛泽东共去拜访了黎锦熙近二十次。九月,黎离湘赴京,在教育部做教科书特约编辑员。两人仍书信不断,相交介乎师友之间。黎很看重他,在这年七月三十一日的日记中写道:“在润之处观其日记,甚切实,文理优于章甫,笃行两人略同,皆可大造”。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序,而于学堂科学,尤厌其繁碎。今闻于师友,且齿已长,而识稍进。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1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时代思想家的著作,从二十四史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从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七十七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包括人格修养和智慧,对青年毛泽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很推崇徐特立老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所谓“动笔墨”,就是不只是读前人的书,而且要经过认真思考和消化,把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写下来,其中包括对书中同意或不同意的地方。他当时有许多种笔记本,包括听课的,自学的,摘抄的,随感的和日记等,积了有好几网篮。后来送回韶山存放。一九二九年国民党军阀何键派人到韶山抄他的家,族人听到风声,就把它们连同毛泽东存放的书籍报刊一起烧掉了。一位塾师先生从火堆里抢出两册教科书和一个笔记本。幸存的这个笔记本,是一个九行直格本。前面有他手抄的屈原《离骚》、《九歌》,后头毛泽东把它题为《讲堂录》,是一九一三年十月至十二月的听课笔记,也间有读书札记。主要是修身和国文两门课的内容。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重内圣之道的理学,和重外王之术的实学,在湖南交织扎根。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在近代以来成为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鸦片战争前后,湖南有贺长龄、陶澍、魏源一批人,在学术上和政治上都倡导变革。在维新运动中,出现了谭嗣同、唐才常、熊希龄等变法志士。辛亥革命时期,黄兴、蔡锷、陈天华、宋教仁、禹之谟等更走在前列。这一批又一批的人物,绝大多数曾就读于岳麓书院。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王夫之对湖南学风有着巨大影响。他是湖南衡阳人,早年就学于岳麓书院,晚年因隐居在石船山,世称船山先生。他著述宏富,在学术上能独树一帜,富于批判精神。他崇尚实学,主张“理依于气”,强调“行”在认识过程的作用,颇能开一代风气之先。近代湖南,还出了一个曾国藩,和以他为代表的“中兴将相”集团,包括胡林翼、左宗棠、罗泽南、曾国荃等。他们也都曾受教于岳麓或城南书院。一方面执守理学,同时又师承王船山的实学。曾国藩便着力传刻《船山遗书》,糅和理学与实学,贯通内圣和外王。他镇压太平天国时打着“保卫名教”的旗号,同时又严格地整军治政。他还是早期洋务活动的代表人物,影响很大。一心修学储能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他一跨进一师大门,就体会到这种特殊的气氛。每逢集会,学生们就高唱校歌:“衡山西,岳麓东,城南讲学峙其中。人可铸,金可熔,丽泽绍高风。多材自昔夸熊封。男儿努力,蔚为万夫雄。”杨昌济也是岳麓书院的毕业生。在他的倡导下,研究船山学问在一师成为风气。毛泽东尤其用功,还经常到杨的好友刘人熙创办的船山学社听课。同时,还细读了《曾文正公家书》、《曾文正公日记》。《讲堂录》里抄写了好些曾国藩的话,如:“涤生(“涤生”是曾国藩的号——引注)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则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看来,他很赞成扎实、厚重的人生风格。在毛泽东的心目中,曾国藩还是个既“传教”又很能“办事”的人物。稍后,他在一封信中同时提到曾国藩、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几个近代风云人物,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重视经世致用的湘学士风,表现在思想方法上,就是实事求是。这个命题出自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本意是做学问要注重事实根据,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一九一六年,在岳麓书院办学的一位校长,把这四个字写成硕大的横匾挂在讲堂正门。经杨昌济介绍,毛泽东利用假期两次入岳麓书院寄读,这块“实事求是”的匾额自然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二十多年后,毛泽东对“实事求是”做出新的解释,并把这四个字写下来嵌在延安中央党校的大门口。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沿着注重实际的路子吸吮传统思想中的优秀遗产。清代唯物主义思想家顾炎武以“实学”代替“理学”的主张,王夫之“行先知后”的学说,颜元的“心中思想,口中讨论,尽有千万义,不如身行一理之事”的观点,都影响着毛泽东。他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还特别说到顾炎武,推崇他“经世要务,一一讲求。……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足迹半天下,所至交其贤豪长者,考其山川风俗,疾苦利病,如指诸掌”。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一九一七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湖南俗话,称“游学”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口,形同乞丐。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回到一师,读过毛泽东游学笔记的同学,说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为了纪念这次旅行,他和萧子升还换上游学时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自然强烈地感受到这种动荡风云。在一师期间,他总共花了一百六十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和买书上面。他每天读报的时间很长,还常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校的课堂并不平静。一九一五年一月,日本以赞助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提出了吞噬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并于五月七日发出最后通牒。五月九日,袁世凯政府复文表示基本接受。消息传出,举国愤慨。一师学生将几篇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印成册,题名《明耻篇》。毛泽东读罢,在封面上写下四句誓言:“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这时,与毛泽东过从甚密的易永畦同学因病去世了。五月二十三日,学友会为他举行追悼会,毛泽东在挽诗中写道:“我怀郁如焚,放歌倚列嶂。列嶂青且?,愿言试长剑;东海有岛夷,北山尽仇怨。荡涤谁氏子,安得辞浮贱!”这是首长达四十行的五言古风,也是迄今发现的毛泽东留下手迹的最早诗作。它同《明耻篇》封面题词一起,表达了青年毛泽东对民族危艰的沉重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学子抱负。外患常同内政相联系。袁世凯紧锣密鼓地开始复辟帝制。杨度等出面网罗名士,组织筹安会。湘中一度风传在京谋职的黎锦熙也被拉了进去。毛泽东在一九一五年十一月九日写去一信:“方今恶声日高,正义蒙塞,士人丁此大厄,正当龙潜不见,以待有为,不可急图进取”,还劝黎离开北京这块“腐臭之地”,“急归无恋”。后来弄清了这是误传,他才如释重负,又驰函致歉。反袁声浪日益高涨,就连昔日主张君主立宪的康有为、梁启超、汤化龙也起而响应。毛泽东当时担任校学友会文牍,主持把三人有关时局的言论编印成《汤康梁三先生之时局痛言》,在校内外广为散发。已从一师毕业的陈昌在一九一六年四月二十八日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八时接润之兄书,并承赐《汤康梁先生之时局痛言》一本。”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死了。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宣布恢复民国元年的临时约法。段祺瑞出任内阁总理,控制着北京政权。曾参与策划护国战争的梁启超,转而致力于南北和解,以防事久引发革命危机。毛泽东对袁世凯称帝深恶痛绝,但对袁氏所培植和依赖的北洋军阀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因而很赞成梁氏的主张。六月下旬,他赶回韶山看望病卧在床的母亲,因南方军队在银田寺一带骚扰,被阻隔途中,越发认为政局应该稳定。七月十八日和二十五日,他两次写信给萧子升,陈述对时局的看法。他说:“国局自上月三十日约法、国会、内阁三大问题解决后,南方相继取消独立,撤除军务院,渐趋统一。此由于南部诸英之深明大义,和段氏之中枢斡运,黎公之至诚感人,其力尤多。……中央举措,究可佩服。”这里,他把段祺瑞、黎元洪反袁的“南部诸英”列在一起来称赞。湖南人这时驱逐了袁世凯任命的都督汤芗铭。他列举驱汤后的一些消极现象,诸如“暴徒乘机报复”,“自推长官”,无视中央而不得统一等,忧心忡忡地觉得“湘省之祸,比之辛亥为烈”,“杀机一起,报复未已。法兰西之祸,最为可惧,不意此次竟演此恶剧”。看来,在反袁前后,毛泽东对国家和政府的看法还处于彷徨时期,露出了后来一度信奉过的“无血革命”的端倪。当时,国内报刊传出日本大隈重信内阁将要改组的消息。大隈重信是制造《二十一条》的罪魁,许多人希望他下台后日本的对华政策会有所改善。毛泽东却在七月二十五日给萧子升的信中说:“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国劲敌!”而且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砺以待日本”。一九三七年,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这位二十四岁的师范生果然言中。如果把毛泽东在一师的学习生活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那么,一九一六年正好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转折。前期,他更多地关注传统典籍。后期,他把重点放在哲学、伦理学上,社会实践也更加广阔和丰富了。不管在前期还是后期,他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救济时危的真理,可是它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和当时的思想界状况是息息相通的。辛亥革命后几年的痛苦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件好事。旧的路子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道路。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惊醒了世人。许多人认识到,共和制之所以不能真正实现和巩固,关键是缺少一场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先觉者们进行的救国斗争所以屡遭失败,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也是一个根本原因。这样,先进分子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思想文化领域,主张着重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一九一五年九月,辛亥革命时当过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的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为《新青年》)。他撰文强调,“伦理的觉悟是吾人最后之觉悟”1。这就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由来。很快,在《新青年》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先进青年。这个杂志及其撰稿人的文章,铸造了一代人的信仰和品格。这是一代真正有别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旧式士大夫的新人。在《新青年》众多的读者和追随者中,就有毛泽东。当时,杨昌济为这个杂志写文章,还向学生们推荐这个杂志。毛泽东的同窗好友周世钊发现,毛泽东读了《新青年》后,“读韩文杜诗的兴趣降低了”1。毛泽东自己后来也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一时成了我的楷模。”2毛泽东开始循着初期新文化运动的思路探索。觉得“国人积弊甚深,思想太旧,道德太坏”,要改变这种状态,须“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因为哲学便于研讨思想,伦理学便于阐发道德,“思想主人之心,道德范人之行”3。这样,改造哲学、伦理学,就同变化民质、改造国家和社会联系在一起了。这种想法,在当时的思想界是相当普遍的。一九一七年前后,毛泽东读了不少哲学、伦理学书籍。在哲学和伦理学之间,他更有兴趣的是伦理学。在他看来:“伦92二、师范生123毛泽东致黎锦熙信,1917年8月23日。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5页。摘自长沙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馆藏资料。45理学是规定人生目的及达到人生目的的方法之科学。”1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六日的日记里记载,“余借毛君泽东手录西洋伦理学七本,自旧历六月底阅起,于今日阅毕。”这里说的是杨昌济翻译的《西洋伦理学史》,毛泽东把它十分工整地抄录下来。从一九一七年下半年到次年第一学期,杨昌济给学生们讲授伦理学,采用的课本是十九世纪德国康德派哲学家泡尔生写的《伦理学原理》。该书由蔡元培从日文转译过来,商务印书馆一九一三年出版,约十万字。毛泽东除认真听讲外,细读了这本书,用红黑两色画了大量的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叉等符号。还在书中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绝大多数是抒发自己的哲学观、历史观和人生观,以及对原著的引申或批判,小部分是对原著的赞同语和章节提要。他批阅的这本书后来被一位同学借去,直到一九五○年,托周世钊还给了毛泽东。他当时为什么这样下工夫去读这本书?毛泽东从周世钊手里接过它时,有过解释。他说:这本书的道理也不那么正确,它不是纯粹的唯物论,而是心物二元论。只因那时,我们学的都是唯心论一派的学说,一旦接触一点唯物论的东西,就觉得很新颖,很有道理,越读越觉得有趣味。它使我对于批判读过的书,分析所接触的问题,得到了新的启发和帮助。毛泽东贯穿《伦理学原理》的批语的基本观点,是哲学上的二元论。他说得很明白:“一人生死之言,本精神不灭、物质不灭为基础(精神物质非绝对相离之二物,其实即一物也,二者乃共存者也)。”1他认为,事情有的是发生于自然的,有的是得之于人为的。后来他说自己早年信奉过康德的心物二元论,大概就是指这样的观点。二元论的特征是调和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青年毛泽东的唯物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自然观方面,他说:“凡自然法则者,有必然性”,“人类者,自然物之一也,受自然法则之支配”。“吾人之心灵本之自然,其范围有限,安能有一毫之创作”。这是他从原来接受的唯心主义观念中逐渐解脱出来、走向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二元论的通病,是一进入社会历史领域,便作出唯心的解释。毛泽东也是这样。他说:“实则全世界文明历史之生活,乃皆观念之所管辖也”;“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如此强调主观观念的决定作用,对青年毛泽东来说,有它的必然性。知识界中推崇思想革命的社会时尚,本身就容易夸大精神的作用,过分强调主观对改造社会的能力;再加上毛泽东本人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的,主要是孔、孟、程、朱、陆、王以及新康德派、新黑格尔派的思想。杨昌济说自己以《伦理学原理》为教本,“所讲不限于西洋之伦理学说,中国之先儒如孔、孟、周、程、张、朱、陆、王及王船山之学说,亦间取之”2。强调主观能动性的陆(九渊)、王(守仁)学派13二、师范生12杨昌济:《达化斋日记》,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97页。毛泽东1917年下半年至1918年上半年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以下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同此。47更为杨昌济推重,毛泽东当然也受到熏陶。他常和蔡和森、张昆弟等讨论宋明理学,研读过朱熹编的《近思录》、《四书集注》和《朱子语类》等,对朱熹、王守仁都很佩服。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便常用这些观点来作比较,发挥原著的一些论述。诸如“孟轲之义内,王守仁之心即理,似均为直觉论”;“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等等。中国近代社会正处在空前剧烈的变动中,旧的传统秩序渐趋崩溃,外患内乱迭起相承,政治舞台风云变幻,这就使“尚动”“主变”成为人们寻找出路的重要倾向。这个时代特点同样体现在毛泽东的探索中,并蕴含着浓厚的辩证法色彩。一九一七年,他曾提出“天地盖唯有动而已”1的观点。在《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他写道:“此世界中变化万殊。”还把它运用到人类社会的考察当中,说历史从来就是一个治乱交替的过程,声称特别喜欢战国七雄、楚汉相争、三国鼎立那些“事态百变,人才辈出”的时代。认为:“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忽,乃人性之所喜也。”用这个观点看当今中国,他说:“国家有变化,乃国家日新之机,社会进化所必要也。”对于中国社会,他的意思是“必须再造”,再造的办法,是“由毁而成,如孩儿之从母腹胎生也。”因此,“吾人甚盼望其毁,盖毁旧宇宙而得新宇宙”!字里行间,洋溢着改造社会的乐观激情。他后来从大乱求大治的想法,看来是早有伏笔的。在“动”中求变、求新,其内在依据是什么呢?毛泽东当时特别重视两个概念。一个是“差别”。他说:“人世一切事,皆由差别比较而现”,如阴阳、上下、大小、彼此、好恶、美丑、是非、正反、明暗、胜负等等。“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另一个概念是“抵抗”,即各种差别引起的压力和反抗。毛泽东特别赞同泡尔生提出的世界一切事业和文明“无不起于抵抗决胜”的观点,称其“无抵抗则无动力”的论述,是“至真之理,至彻之言”。他热情洋溢地写道:“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圣人者,抵抗极大之恶而成者也。”他过去那种向往社会“大同”境界的想法也发生了变化,觉得即使人们真的进入了“大同”社会,“亦必生出许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把“差别”、“抵抗”这两个概念,和“动”、“变”及“成毁”联系起来,表明毛泽东当时的认识已接近矛盾构成事物并实现转化的辩证法观点,还多少同社会历史发展有所联系。他后来关于矛盾普遍性的理论,大体也滥觞于此。五四前期,毛泽东的思想中有一个最突出的根本点,就是首先要把握住事物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它的意思,是在面对万千事物时,要从大处着眼,首先抓住它的根本。把根本抓住了,其他枝节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以后,他也常强调要善于抓住要领,抓住主要矛盾,强调纲举才能目张,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而在当时,他心目中的“本原”或“大本大原”,很有些像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心目中的“道”(老子)、“理式”(柏拉图)、“绝对精神”(黑格尔),总之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则。朱熹就曾说万事万物皆源于“一本”,“大本不立,小规不正”。杨昌济讲课时,也特别强调,“宇宙间所有一切之现象,皆由此大原则而生,吾人当神思默会,洞晓此大原则,此所谓贯通大原也。”1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毛泽东给北京的黎锦熙写了一封长信,集中表述了对“本原”的看法。他把“本原”通俗地说成是“宇宙之真理”,认为它是支配着社会历史发展的。拯救中国,也必须从寻求本原开始。他表示,目前和将来一段时间里,自己“只将全副工夫,向大本大原处探讨。探讨既得,自然足以解释一切”。这样,毛泽东开出了自己的救国药方:“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枝节亦不可少,惟此等枝节,必有本原。本原未得,则此等枝节为赘疣,为不贯气,为支离灭裂。”他大声疾呼:“今吾以大本大原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这封信是了解早年毛泽东的思想的珍贵资料。八月三十一日,黎锦熙收到信后,在日记里写道:“得润之书,大有见地,非庸碌者。”把“本原”落实到“人心”上面,就是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伦理道德的建设。在读泡尔生《伦理学原理》的批语中,毛泽东把自己这时的主张概括为两个,一个是“精神上之个人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针对封建专制和束缚个性的三纲五常的旧道德,主张个人主义,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也是有积极意义的。毛泽东写道:“吾从前固主无我论,以为只有宇宙而无我。今始知其不然。盖我即宇宙也。”他认为,人类的目的在实现自我。但他在个人主义前面加上“精神”两个字,却有他自己的特色。这种个人主义强调“充分发达自己身体及精神之能力”,力求达到最高境界,使“内而思维、外而行事皆达正鹄”。“正鹄”不能只是“纯然利己”,而是应该实现的理想和价值。例如,看到自己所爱的人有难,关键的时候,“宁可使自己死,不可使亲爱之人死。如此,吾情始浃,吾意始畅”。否则,自己的生活就不完满,就“未达正鹄”。依此类推,“古今之孝子、烈妇、忠臣、侠友、殉情者、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他甚至极端地说:“予谓人类只有精神之生活,无肉体之生活。”这种理解,已经超出了西方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原义,包含着新道德观的萌芽。关于“现实主义”。毛泽东认为,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不能脱离现实去追求虚幻的理想和价值,要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自我”。他说:“吾人务须致力于现实者。如一种行为,此客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遂行;一种思想,此主观妥当之实事,所当尽力实现。”一方面,他反对空谈,“凡吾思想之所及,吾皆有实行之义务”;另一方面,他又强调道德行为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反对盲目动作。毛泽东写道:“我是极高之人,又是极卑之人。”“极高”是指追求独立不羁。“极卑”是指我终究又“一毫跳不出此自我以外之世界”。这个矛盾,他已觉察到了,但一时还不能完整地加以说明。毛泽东在哲学、伦理学的王国里寻觅着、遨游着。他从中外文化里汲取营养,又闪烁着他自己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智慧之光。他这个时候并没有也不可能找到“宇宙之真理”。夸大精神力量的唯心主义,在他的思想中无疑占有很大比重。这期间,他还写了一篇题为《心之力》的作文,深受杨昌济的赞赏,得了一百分。但他这时的思想并没有定型,还在探索过程中。当他写下《伦理学原理》批注时,他在给黎锦熙的信中说道:“自揣固未尝立志,对于宇宙,对于人生,对于国家,对于教育,作何主张,均茫然未定。”既然还“茫然未定”,就得继续向前探索。在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历程中,这类状况是常见的。由于他坚持把改造社会、匡济民族危亡作为出发点来进行理论探索,决定了他思想中的积极方面将随着时代的前进而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由于他坚持一种从我做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他在进行理论探索的时候,一直特别注重自我思想修养的磨练。毛泽东从来把读“无字之书”看得比读“有字之书”更重要。或许,他当时的实际活动比保存下来的几篇文字表现得更富有个性和朝气,对他以后思想发展产生的作用也许也更大。说来很有趣,毛泽东这样一位后来举世注目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却是体育论文。一九一七年四月一日,《新青年》上刊载了一篇《体育之研究》,全文约七千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个“二十八画生”,就是毛泽东。是杨昌济把他的文章推荐给陈独秀的。他在文章里开宗明义,把体育和国力联系起来,说:“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他认为:身体是知识和道德的载体。在中学和中学以上,应该实行德、智、体“三育并重”。针对重文轻武的颓风,他提出一个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因为体育锻炼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等许多好处,而“意志也者,固人生事业之先驱也”。可以说,《体育之研究》主要不是对体育这个运动形式的研究,毛泽东是想借此提倡武勇世风和充满朝气的奋斗向上的人生观。这期间,他在日记里写下了后来十分著名的话:“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在《体育之研究》中,毛泽东还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自己编的一套体操。他当时采用的锻炼项目很多,如日光浴、风浴、雨浴、冷水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跋涉以及体操和拳术等。所谓风浴,张昆弟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三日的日记里记载:“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侧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书院后下山,凉风大发,空气清爽。空气浴,大风浴,胸襟洞澈,旷然有远俗之概。”所谓雨浴,有一个夏天的夜晚,狂风暴雨,雷鸣电闪,毛泽东一个人爬上岳麓山顶,再返回来。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中所说“纳于大麓,烈风雷雨不迷”的情趣。毛泽东青年时代最喜欢的锻炼项目,是游泳。正像人们所熟知的那样,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到晚年。江宽水深的湘江,是天然的游泳场。他时常约二三好友到这里挥臂击水。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有近百人参加的游泳队,晚饭后到湘江里畅游一番。同班好友罗学瓒在一九一七年九月二十日的日记里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渡,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凉。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也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人言固足信哉?”毛泽东自己后来回忆说:“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1游泳,不单是强健了体魄,更激发了他的自信和意志。毛泽东强调一个人要有坚强的意志。他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就写下:“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陆象山曰:激励奋进,冲决罗网,焚烧荆棘,荡夷污泽(无非使心地光明)。”以后,在他的一生中确实一直表现出那种坚忍不拔、冲破重重阻力、一往无前的惊人毅力,而这种惊83毛泽东传(1893-1949)1毛泽东1958年在文物出版社刻印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的批语。所引这段话,是对《沁园春·长沙》中“到中流击水”一句的解释。54人的毅力又是建立在对事情能“见得透”的基础上的。这是他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毛泽东常对人说,丈夫要为天下奇,即读奇书,交奇友,创奇事,做个奇男子。同学们用谐音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毛奇”。毛奇(molkt)是普鲁士一个很有学问的将领。一九一七年六月,一师开展了一次人物互选活动,包括德、智、体三个方面近二十个项目。全校有四百多名学生参加,当选者三十四人,毛泽东得票最高。在德、智、体三个方面都有项目得票者,只有他一人。而“胆识”一项,则为他所独有,评语是“冒险进取,警备非常”。毛泽东的胆识,半年后有过一次受到众口称赞的显露。一九一七年十一月护法战争期间,北洋军队从湖南衡宝一线沿铁路线向北溃退。长沙市民很是惊慌。一师位于南郊,靠近粤汉铁路,是溃军必经之地,随时可能遭受劫掠。学校当局准备将师生疏散到城东暂避。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提出,可以让正在受军事训练的学生自愿军负责守卫。校方同意了他的建议。于是,一些零散溃兵途经校门口,都不敢轻易闯入。十八日,有一支三千多人的溃军因为不知长沙的虚实,在一师以南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把几百个学生自愿军分成三队,拿着木枪,分布到猴子石附近几个山头上。同时,和附近的警察分所联络,由他们鸣枪呐喊,学生自愿军大放鞭炮。在这种突然袭击下,本来就张皇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毛泽东便派人去交涉,他们全部缴了枪。长沙免去了一场兵灾。对毛泽东来说,这件小事是他平生搞的第一次军事行动。事后,人们称毛泽东“浑身是胆”。他的大胆却不是盲目蛮干,而是基于对情况的明了和事先的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同班同学邹蕴真问他:“万一当时败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毛泽东回答说:“败军若有意劫城,当夜必将发动,否则,必是疲惫胆虚,不敢通过长沙城关北旧,只得闭守于此,故知一呼必从,情势然也。”1第一师范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毛泽东的社会活动日益扩大了。一九一七年十月学友会改选时,他担任总务,还兼教育研究部部长,从前这两个职务都是由教员担任的。学友会会长由学监方维夏代理,毛泽东实际上主持工作。学友会开展了许多课余活动,如成绩展览会、讲演会、辩论会、运动会等。这年上半年,学校曾办了一期工人夜校,由教员上课,办得不成功,中途停下了。这学期还办不办?由谁来办?大家看法不一。毛泽东认为这是学校同社会联系的重要途径,应该办下去,而且要办好。方维夏同意他的意见,并决定由三、四年级的学生来办,由学友会教育研究部具体负责。十月三十日,毛泽东写了一则《夜学招学广告》,用语是一般工人能懂得的大白话,倾吐出为失学工人分忧解难的拳拳之心:列位大家来听我说句白话。列位最不便益的是什么?大家晓得吗?就是俗语说的,讲了写不得,写了认不得,有数算不得。都是个人,照这样看起来,岂不是同木石一样!所以,大家要求点知识,写得几个字,认得几个字,算得几笔数,方才是便益的。虽然如此,列位做工的人,又要劳动,又无人教授,如何能到这样,真是不易得的事。现今有个最好的法子,就是我们第一师范办了一个夜学。……教的是写信、算帐,都是列位自己时刻要用的。讲义归我们发给,并不要钱。夜间上课又于列位工作并无妨碍。……快快来报名,莫再担搁!这则广告先托警察贴到街头,并没收到预期效果,只有九个工人来报名。毛泽东遇到难题总是先从弄清情况着手。他召集同学们分析原因。最后弄明:上学不要钱,工人觉得不会有这样的好事;不识字的人本来就不会去看街上的广告;让警察去贴广告,人们有惧怕心理。找到原因后,毛泽东和同学们又带着印好的广告,分头到工人宿舍区和贫民区,边分发边宣传,细细解释。五天后,就有一百多人报名。毛泽东把这次活动的过程写进了《夜学日志》,说工人要求入学的心情,“如嗷嗷待哺也”,他们分发广告时,“大受彼等之欢迎,争相诘问,咸曰‘读夜书去!’”这大概是毛泽东最初体会到:做下层群众的工作,非做得周密细致不可。在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起一批追求进步、志同道合的青年。其中大多数是一师的学友,包括有些已毕业的。他们大多是杨昌济的学生,都有一种“奋斗的和向上的人生观”。这当中,也有长沙各中等学校的学生。正在长郡中学读书的罗章龙,就是看到毛泽东张贴的《征友启事》后结识的。他们多来自农村,了解民间疾苦,没有少爷公子的浮华,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充满朝气。节假日,他们经常到岳麓山、橘子洲、平浪宫等风景名胜处聚会,或臧否人物、议论世事,或登高吟咏、斗韵唱和,相约不谈身边琐事。正如毛泽东后来追忆的那样:“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从一九一六年开始,他们讨论最多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使个人及人类的生活向上”。“相与讨论这类问题的人,大概有十五人内外。有遇必讨论,有讨论必及这类问题。讨论的情形至款密,讨论的次数大概在百次以上。”他们逐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为共同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受到新文化运动思潮的猛烈冲击,思想上发生剧烈的变动,“顿觉静的生活与孤独的生活之非,一个翻转而为动的生活与团体生活之追求”2。发生这种“一个翻转”的剧烈思想变动的,自然也包括毛泽东在内。在这个基础上,一九一七年冬天,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开始商量组织一个团体,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要成立团体,首先得有章程。一九一八年三月,毛泽东和邹鼎丞开始起草会章。萧三的日记说道:“三月三十一日,二兄(即萧子升——引注)来坐已久,交阅润之所草新学会简章。二兄意名为新民学会云。”“四月八日,接二兄手书,力主子出洋。附来润之所重草新民学会简章。”“四月十三日,夜,润之来,明日新民学会开成立会。”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四日,是个星期天。新民学会在岳麓山脚下的刘家台子蔡和森家里正式成立。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何叔衡、萧三、张昆弟、陈书农、邹鼎丞、罗章龙等十三人,再加上没有到会的李和笙(维汉)、周世钊等人。这样,最初的会员就有二十余人。经过讨论,通过了会章,以“新民”为会名,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会章还规定了几条纪律:“一、不虚伪;二、不懒惰;三、不浪费;四、不赌博;五、不狎妓。”看来,这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团体。成立会上选举萧子升为总干事,毛泽东、陈书农为干事。不久,萧子升去法国,会务便由毛泽东主持。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最早的新型社团之一。它的会章重点强调个人修养,政治性还比较含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当时达到的思想水平,受杨昌济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但它和毛泽东当时的实际想法也有距离。对此,毛泽东稍后曾有一个说明,他说:“会章系鼎丞、润之起草,条文颇详;子升不赞成将现在不见诸行事的条文加入,颇加删削;讨论结果,多数赞成子升。于是表决会章的条文如次……”。1联系到萧子升后来一直不赞成激烈变革、主张温和改良的思想,被他认为是“不见诸行事”而“颇加删削”的条文内容,大致属于毛泽东当时更高远的理想追求。三个月后,他和蔡和森就突破了最初的会章宗旨。七月二十六日,他就新民学会的组织活动问题,写了一封长信给蔡和森。蔡在回信中说:“杨师东奔西走,走了十年,仍不过是能读其书而已,其他究何所得!”又说:“兄对于会务,本有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的意趣,弟实极其同情,且尤不讳忌嫌疑于政党社会党及诸清流所不敢为者之间。以为清流既无望,心地不纯洁者又不可,吾辈不努力为之,尚让何人去做?此区区之意,相与共照也。”蔡和森还表示,“三年之内,必使我辈团体,成为中国之重心点。”1看来,他们已经不满足于杨昌济老师那种潜心学术和教育的道路,也不以清流自许而去回避政治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毛泽东正是和新民学会的会员们一道探求中国的出路的。这时,会员多数已经从学校里毕业或即将毕业。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才能更好的施展抱负呢?学会成立之初,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许多人不愿“堆积”在湖南一地,想散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处去学习和考察。毛泽东也认为,这样做每个人都可以去开辟一个方面,对将来大有好处。“向外发展”,成了会员的共识。两个月后,毛泽东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了。他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这年他满二十五岁。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我的事迹大脑袋,小眼睛,粗眉毛,扁鼻子,外加一张大嘴巴。嗨,那就是我,一个快乐的女孩。11岁的我,深蓝的牛仔裤,宽松的白T恤,虽然算不上是光彩照人,或者是聪明伶俐,或者是清新脱俗,但我觉得自己很可爱哦!我可爱,因为我快乐,因为我——被班级同学美名为“女生一侠客”!你不信?那好,我就给你讲几个我的事迹吧!我捧着一本书,冷冷地坐在汽车上,“哎,真烦人,还要去学‘魔鬼’舞蹈!”我眯着朦胧的睡眼望着窗外一排排闪过的苍翠大树。“唉,这样好了,”我眼睛一闪,老师不是说“同学们要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吗”?也真是的,学雷锋做好事,还要写周记。为了尽快完成任务,等会儿,我给上车的老人、抱小孩的或残疾人毕恭毕敬随便地让个座,不就是一件好事吗?OK,就这样,多省事,我灵机一动,心里还挺高兴的呢!说干就干,于是,我开始行动起来,我睁大眼睛,像一只即将扑出的猫,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可是,老天好像要和我作对似的,一个这样的“猎物”都没有撞上“虎口”。眼看着一个一个的车站、花儿们草儿们在我眼前飞快地出现,又消失,都快到终点站了,可……“白鹭洲站到了,请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车厢里响起了甜美的声音。“哇,再两站我就到了。”我心灰意冷地盯着上客门——“猎物”终于来了,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一个满头银发、骨瘦如柴的老爷爷拄着一根拐杖蹒跚而来。这时,坐在我后面的一位年轻中学生正要起身让座。“不能抢了我好不容易等来的‘猎物’,坏了我的大事。”于是我“嗖”地一声站了起来,拦住老爷爷说:“老爷爷,您请坐。”老爷爷乐呵呵坐下,他,还有车厢里的许多乘客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甭提,我心头喜滋滋的,啊,作业完成!……哎,终于熬过了整整3个小时的舞蹈练习,我好不容易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不,应该说是“躺”吧。“哎!”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还没等我安稳下来,车门“咔哧”一声开了,走进了一位约摸30岁,抱着一个一两岁小孩的妇女,只见她挺着肚子,一只手艰难地抓住我前面的栏杆,车厢里又响起了“请给……让座”的响声。真是的,我等的时候她偏不来,我不等的时候偏来。我已经累得够呛了,才刚休息,再说我也完成了任务,不用再让一次座位了。忽然车猛地朝前一刹,我的脑袋差点被扶手给撞碎,那个妇女身子也控不住往前颠,还好她紧抓住了扶手,要不然鼻子也就扁了。我看在眼里,忍不住想叫你这个司机怎么开车的,再猛点,那小孩也会被惊吓或哇哇大哭,可话刚到嘴边,又被一阵羞愧给冲了下去,脸不知怎么的,一阵一阵地火辣,我自己也不对呀,只知道为了完成任务才去做好事,这种“好”是虚伪的、空虚的,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情愿地做,只是一段时间内想做做好事——一旦没有要求你自觉去做的时候,你根本不把它当回事,装作什么都没看见、听见。你说这有什么意思?我连忙站了起来,把座位让给了她。唉,侠客不好当。我站着,腿虽一阵阵发酸,但我的心里喜滋滋的,轻松而快乐。可这次的快乐和前面上次的“喜”是不同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优美嘹亮的歌声在我心中慢慢地荡漾开来。最近,我们班的同学不论男女(除了我)都好似中了魔法,特别封建。流传着那一句什么来着,哦,对了,是“男女授受不亲”。听,我们班的“飞毛腿”和“大嗓门”又嚷道了:“爆消息,爆消息,咱班的××同学喜欢上了××同学……”唉,几家欢乐几家愁。只见那几位被“光荣提名”的同学脸色阴沉沉的……唉,暴风雨诞生中……“听说他们在花园里……”接着,有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如痴如醉——一大堆同学又围在一起瞎起哄,乱糟糟的一片。“受伤”的女同学眼眶都红了,一脸的委屈和无奈,眼泪吧嗒吧嗒就掉下来了。唉,我把目光移到那位男同学身上,他沉着脸,正向那些说着“哇,你好幸福……”之类话的同学伸冤。天!他们竟然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立刻把目光集中在那两位散布谣言的“大侠”身上。果然,他们正偷偷地躲在一旁不停地相互偷笑,等全班“爆”开锅以后,他们互相递一个眼神后往门口溜之大吉。机不可失,我忙站了起来,装作若无其事地跟了上去,生怕漏了一丝线索。他们俩走到了走廊尽头就停了下来,马上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对呀,对呀,让那他们好好出出丑!”我越听越气,轻手轻脚地冲了上去,用了好久不用的“九阴白骨爪”(还好没生锈),把他们两个“拎”了起来。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本侠客已把他们“请”到了同学面前,乖乖地让他们说明了真相,并向“受害者”道歉……这些都是一些同学在无中生有地散布谣言,可话是这样说,最好不要把这种麻烦染在身上,要不然可能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喽!这种事情偏偏也落在我身上——班级要组织排练一个小品,由我充当老妈的角色,这还说得过去。问题是要由一个被班里看成第一帅哥的男同学当老爸。有些同学就要对我指指点点了。那些散布谣言的话不是纯心的,都是胡编乱造,哗众取宠的,何必去听信、在意它,何况你也没做,就当成是耳边风。本侠客不怕!我抬起来,决定不管什么困难,都得演好这个来之不易的角色。演出开始了,我勇敢地搀着“老爸”,大大方方地走。表演很成功,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唉,掌声中谁知道我经受住了多少“流言蜚语”的考验……夜色灰蒙蒙的。终于把练习册的错题从头到尾订正完了,都5点半了。我忙卷起书包,往门口走去。这时,不知谁拽了我一下袖子,回头一看,原来是同桌呀!“文茵,有几道题不会做,能不能教我一下?”好烦,要是平时我义不容辞,可今天太晚了,肚子“咕咕”叫……“我要回家了,明天准告诉你。”同桌不说什么了,一脸的黯然。看着他那神色,本女侠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心里添了许多愧疚:嘴边常挂着要助人为乐,今天是咋的?于是我赶忙倒回座位,放下书包,耐心地帮同桌改正起来……天更黑了,同桌朝我一笑。花费一点点时间,能换来别人的开心,我自己也感到非常开心!其实,“大侠”很好当,“快乐”很简单:只要把自己所能奉献出的东西奉献给他人、集体,让他人快乐,这样,自己也会得到快乐。1200字以上 高三 写人
-
王春易老师主要事迹王春易老师是中学生物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优秀党员。她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多次在全市做公开课,研究课、新课程培训课,曾被聘请到云南、河南等省市讲学,受聘于《京华时报》高考专线做考前辅导,参与全国信息技术命题工作,多次参加由教育部组织的生物学科高中课程远程研修工作,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主编十几万字的教育教学专着。她的教育教学事迹曾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十几家媒体报道,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毕业的学生称为仰止的榜样、最困厄时的精神支柱;被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评价为体现了新时期特色的新老师。一位平凡的中学生物教师,何以赢得了如此的评价和尊重?新时期,教师要永远在学习的状态里,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王春易感触颇深。她说,新时期,教育教学的理念在变,学生在变,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就要永远处在学习的状态里,把教学当作一种生命,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在王春易的案头,放着大学生物13门课程的全部教材。第一版,已经被她读得发了黑,上面写的,全是密密麻麻的心得。为扩大专业视野,她拜专家为师,专门学习植物学。整整一年,她每个周末,来回骑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到公园观察植物的生长,图文并茂,笔记做了厚厚的一本。为搞明白“落花生”名字的由来,她就在自家的阳台上,用花盆栽种,仔细观察。王春易拿着自己的真切体会去指导学生,从不沉迷于空洞的概念、大话和套话,学生也从中真正受益。“听王老师的课,仿佛看到万物自在,嗅到花草芬芳!”提及王春易的课,学生们无不交口称赞。新师爱:基于理解和尊重王春易说,“倾听是源于我发自内心地对他们的尊重。”也因此,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处在王春易的“注意圈”里,没有人被她忽略。这样的感受,对学生的触动之大,难以想象。短短的一个学期,“特有性格”的学生小赵(化名)因为王老师的特别关注,生物成绩就从倒数几名,跃升到了班平均分以上;参加小组交流、合作实验,更是热情高涨。新教学:一个好教师,不是教得有多好,而是能让学生进入独立思考的学习状态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该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终身素养?是王春易苦苦追问自己的两个问题。她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改革的关键,是把知识问题化,用问题来导学。现在的生物课堂,看不到王老师精彩的导入,流畅的过渡和精美的板书设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学生活动:学生的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一系列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了保证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王老师通过编写“自主学习的规划书”、“小组捆绑式评价”等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平台,通过加大过程性评价为自主学习保驾护航。经过不断研讨和实践,学生越来越认可这样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动手实践、师生交流已成为生物课的常态。课堂上王老师讲的少了,教室内学生的活动和作品越来越多。学习“细胞”时,她的教室就是一个大细胞,摆满了学生制作的细胞模型;学习“发酵”时,她教室的每个角落都在发酵,到处飘散着学生制作的果酒的味道。看到学生越来越会学了,越来越爱学了,经历了痛苦思考与挣扎的王春易感到无比欣慰。通过这次改革,她得到一个深刻印象:一个好教师,不是自己教得有多好,而是如何能让学生进入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学习状态。不是你教给他什么,而是他自己琢磨出了什么。学生在琢磨,他才能去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迸发出强大的学习力。新追求:给予学生“影响一生的素养”“扦插的枝条”不是高考内容,但是王老师却坚持带着学生做这样的实验。这个实验周期长,在三周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必须坚持观察和护理。王春易却这样认为,“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很多概念、原理都是从实验获得的。生物教学的规律之一,就是把实验本身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新时代教师要尊重规律,要保护学生探索、发现和好奇的天性,把原本属于学生的快乐还给他们。学习细胞的结构,就让学生动手做细胞结构的三维模型。结果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有用橡皮泥做的,有用纸做的,有用水果做的,形态多样的细胞结构一个个呈现了出来。讲细胞的多样性,她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当堂观察。杆状的大肠杆菌、圆形的酵母菌、墙砖一样的洋葱表皮细胞……形态各异,颜色多彩,美妙的微观世界,吸引着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相继提出来,学生们精细观察,独立判断,从一个微小的地方看到了一个奇妙、宏大的生物世界,别提有多高兴了!王老师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永远都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快乐的成长,全面的发展!”新境界:不能只凭知识来教书,要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由于学生疏于护理,一个小组的扦插枝条实验失败了。一向温柔的王春易,破天荒地生了气,“它们也是由一个个细胞组成的,也是一个个的生命。但是,你们却让它活活的枯干死掉,太残忍!”“这次实验与考试无关,与分数无关。你们就可以忽略它们吗?多么功利!有了知识又怎么样呢?”“浮躁的心态,让学生缺失了一种对生命的拥抱,对人性的热爱,对梦想的向往以及对一切未知不屈不挠的激情。”她说,正因为此,做老师,就不能只凭知识来教书,而要用整个的“人”去当老师。“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向美、爱善、求真等最美好的因子激发出来,加以培养和升华。”王春易的理想是,让学生如坐春风,如沾化雨,不知不觉受到熏陶,从少年时起,就和优美、善意融为一体。这就是王春易,一个既让学生爱戴又让同行赞赏的生物老师。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锐意改革,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探索出一种全新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使课堂成了学生探究的场所,学习的乐园。初一:嘚嘞嘞1200字以上 初一 写人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