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与人生》有感350字

读《点与人生》有感

0
0
350字 初一 应用文

那逝去的曾经,那错过的流年,那踩过岁月的一点一滴,那连成岁月的一面一线。年华一点一点,不经意的有一点,正是这无数的一点一点,连点成线,聚线成面,点面几何,便是人生。

终点、起点、断点、残点、污点、亮点,人生,正因为这么多的点,才会如此色彩斑斓。岁月、年华、青春,依稀记得曾经的幼稚,分明看见如此的迷茫。再次拿起心爱的笔,却终究明白,这也只是人生毫不起眼的一点罢了。

究竟什么是人生呢?究竟怎么样才是自己的人生呢?走进缤纷的书卷,踏进历史的传奇,看着那潮起潮落,风云变幻,看着那英雄才子指点江山。那样的人生,千古流芳,亘古不变。踩过时光一点点,那样的几何人生,那样的永恒经典。

几何人生,可人生又能几何?时间可以抹去一切,可抹不去信念,抹不去精彩的人生光芒!踩过的一点一点,连接的一面一线,那是唯一的人生,那是永恒的经典!

成就一个耀眼额生命,甚至,成就一个辉煌的时代!

丰盈你的精神

1000字 六年级 散文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如是说。

这句话放在今天来讲,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现在人们的社会物质财富多了,衣帛食肉,面包那是不止两块了,但是人们舍得用其中的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吗?怕是没有这样的想法吧,于是人们的精神生活愈加匮乏。中国人的年均匀度量不足3本书,而这个数字在以色列是它的十倍。

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极重视人的精神世界修炼的诗意的民族。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写道:“如果说宗教对人的心灵起着一种净化作用,使人对宇宙、人生产生出一种神秘感和美感,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起了宗教的作用。”

汉诗,是乱世里的一朵兰花,表达着平凡的烟火人生;唐诗,是盛世里的一朵牡丹,展示着蓬勃的渴望,飞扬的青春;宋词是尘世里的一朵水仙,寄托着文人的风骨……

当你与这些诗歌邂逅,品读诗人的心灵,自己的精神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教会了我们一种生活观念,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生。这样的生活将不再只充满酒糟肉粕,单单是物欲横流。

刘禹锡曾赋《陋室铭》,描绘“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幽雅的居住环境;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之时,他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当世人心为形所累,桎梏于纷繁之时,他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做自己喜欢的事,远离尘世的喧嚣纷扰,自是获得极大的精神愉悦。故纵使是环堵萧然的陋室,有他这个君子居之,又有何陋?

五柳先生独爱悠然的“采菊东篱下”;周敦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林逋享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梅妻与鹤子同自己相伴的闲逸生活。

莲、菊、梅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代表了他们高洁的精神世界。无论你的物质多么丰厚,倘若没有这样的精神,你的世界亦是一片荒凉贫瘠!

侠义精神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道德之一。侠为名节,为尊严,为知己者死。“三杯吐诺然,五杯倒为轻”专诸鱼藏宝剑;聂政自剖腹亡;豫让涂漆吞炭;荆轲慷慨悲歌,一去不复返;还有墨家三百弟子替天行道,赴汤蹈火。

当今,勇于担当责任的法治政府,并不是提倡危险性质的“见义勇为”行为,但绝不意味着放弃“扶弱济危”的侠义精神。但观社会上,跌倒老人不扶,被撞儿童不救的现象亦有发生。人们的精神世界已经荒芜了吗?不再有那侠性的骨香了吗?非也!似彭宇、陈贤妹、吴菊萍者尚有许多,他们支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我们亦要拥有这种侠义精神!

沈从文生生说,不管是故事还是人生,都应该美一点。的确,若是只有世俗的物质实体,而未有我们心中独立丰盈的精神,我想,是无法称那样的人生为美的,那是一种莫大的残缺,就像失了心的玩偶娃娃,行尸走肉般存活于这人世间。、

所以,让我们读一卷诗书,品一盏清茗,揽一朵水仙,怀一份侠义,秉独立丰盈之精神,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路途,必定如聂鲁达的诗歌般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一
应用文
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