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家1200字

搬家

12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搬家

黄桥镇中心小学本五(1) 闾威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太爷爷脸上洋溢着兴奋,写满了高兴。看着眼前的新家,太爷爷笑得合不拢嘴。三层楼房,深红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迷离着人们的双眼。清一色的木地板、现代化的吊顶、墙边、房门都用实木装饰,很是气派。冰箱、彩电、电灯、电话一应俱全……

太爷爷坐在桌边,悠闲地呷了一口茶,慢条斯理地给我们讲起了我家的“搬家”经历:

第一次搬家是在一九七三年,当时住房相当紧张,太爷爷四兄弟四家共二十口人住在一个院里。两间西屋,大太爷爷一家六口住一间,我家五口住另一间;两间南屋,二太爷爷一家七口人居住;一间东屋由四太爷爷两个人住;北屋是生产队的仓库。各家住房面积最大的也只有十几个平方,最少的还不到十个平方。院子的四角一家盖了一个猪圈,再加上每家养上几只鸡,整个院子就象一个小“集市”。平时还可以凑和着过,要是有个下雨、下雪的,由于人多院子小,经几十双脚那么一搅和,院子里就成了一片“沼泽地”,十天半月也不干。

随着各家孩子年龄的增长,住房已出现严重危机,于是大太爷爷就跟太爷爷商量,我家出去盖房,那间西屋留给他住。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事情总算定了下来,于是我家便开始了盖房的准备工作。由于当时生活非常困难,手中又没有钱,要盖房子谈何容易。太爷爷便利用空余时间带上只有17岁的爷爷去河里捉鱼虾,再利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买了砖瓦、木料等,便开始了盖房。经过街坊邻居的帮忙,房子总算盖起来了。由于大太爷爷家催得急,房子还没干,就搬了进去。搬家那天,太奶奶找了辆独轮车,锅、碗、瓢、盆、衣服,铺盖一车便推了过去,家也算搬完了。可以后的日子就更苦、更难了,整整一年太爷爷家与白面无缘。

眼到了一九八零年,党的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种地也由原来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人民的生活水平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家也和全国亿万个家庭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承包的土地除了种足口粮以外,大部分用于种大棚菜、大棚瓜等,几年下来不但鸡、鸭、鱼、肉、细米、白面摆上了餐桌,手中的钱也开始活了起来。于是,爷爷便商量着盖一栋条件比较好的房子,改变一下居住环境。这次盖房和上一次大不一样,砖瓦、木料、玻璃、沙石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准备就绪,很快四间大瓦房便盖了起来,周围的偏房、门楼、院墙也随之整好。八四年六月开始了全家第二次搬家大行动,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来帮忙。写字台、大衣橱、农用三轮车等,整整搬了一个上午。望着干净明亮的住房,看看庄稼人现在的生活,全家人别提多高兴了。

第三次搬家是在一九九七年,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兄妹四人相继高中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并在不同的城市有了自己的小家。决定建三间楼房。家整整装了三大车,忙碌了一天。一切安排就绪论,望着崭新的楼房,看着现代化的家俱,一应俱全的电器,我太奶奶高兴地说:“是党的富民政策给我带来了晚年的幸福生活啊!是改革开放使我这老婆子活得有滋有味”。

今年,爸爸把老楼拆了,重新建了现在的别墅。

听着太爷爷讲述,我感慨万千。我家四次搬家的经历,仅是全国各项事项和亿万个家庭经历的代表,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我国很快将跨入世界强国之列,带车库的楼房、别墅将成为我们普通家庭住房的首选,我们的生活将一日千里,发生着突飞猛进的变化,和谐社会将带给我们更美好的新生活。

搬家的启示

8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晚上妈告诉我,隔壁B座老王家遭窃,他隔壁的人知道了也不报警,而且他家还有电话呢,现在的邻里关系真是……

妈妈的话不禁让我想起了搬家。

以前我们家是住平房的,当时一共有四户人家。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大李叔叔一家,葛健哥哥一家,小潘叔叔一家,还有小宋阿姨一家。

那时除非大冷天,大家都把饭菜搬到院子里一起吃,大人们围在一起海吹神聊,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则一边吃一边玩一些小游戏,一阵阵笑声不时从院子里传出,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吃饭。大人们常常交换炒菜的经验,最得意的自然是我们这些小顽童,一想到大李叔叔的广东菜,小宋阿姨的上海菜,至今我还会流口水。

那时就只有葛健哥哥家里有电视,一到晚上,大家便跑到他家看电视。记得那时最喜欢看的是《敌营十八年》和《加里森敢死队》。

最有趣的还要算打老鼠了。只听大李叔叔大吼一声“打老鼠”,便看见他穿着一条短裤,手里握着扫把冲了出来,追着老鼠就打。这时,小潘叔叔、爸爸,还有小宋阿姨都加入了打鼠队中,老鼠被大家围在院子里,东逃西跑,最后终于逃到了水沟里,大李叔叔去开水龙头往水沟里灌水,大家也顾不得节省水资源了,都拿着桶、盆往沟里灌水,不一会儿便浮上一只老鼠的尸体,院子里一阵欢呼。

我们院子里不光是有“小偷”,还有“大偷”。有一次一个贼来我家偷东西,被爸爸撞见了,爸爸大叫一声“抓贼”,顺手操起根铁棒追了出去,这时,大李叔叔、葛健哥哥也都第一时间跑出来抓贼,可还是让贼跑了。不过想想当时的情景,还真感人啊!

后来爸爸升职了,住平房不相宜,我们搬到了宿舍楼。每楼有四户人家,用一条走廊连着。那里的邻里关系还不错,张爷爷还常过来修剪我们家那盆榕树,隔壁张奶奶也常在我爸妈不在家时带我,帮我妈烧开水。

我们这楼的保险丝常常烧掉,二楼李叔叔便自告奋勇地做电工,有人出保险丝,有人出螺丝刀,直到灯火复明,大家一片欢呼。

后来我们家搬到了对面单元,邻里之间基本上没有什么往来。直到现在,住对面的那对年轻夫妇,每次开门都要从猫眼里认清。难道现代人与人之间真的有这么大的隔膜吗?

搬家,搬到邻里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什么时候才能让温情、信任重新洋溢在人间啊!

一叶飘零,一枝勃发都是大自然的缩影,邻里关系的疏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也都是社会关系的缩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