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魂1200字以上

雨魂

1200字以上 初三 散文

我坚信,漫天的雨拥有灵魂,要么雨来得涓细、来得轻狂,任一种姿态皆给人以唯美的思索,作何解释。每每伫立雨中,心有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而起,那空灵与缥缈之感,来源雨之本身,伸手可触,却猜不着。于是,人们惆怅,人们哀婉,任由雨下。

印象中雨是活跃的精灵,冰凉的银线串成旋律,扣人心弦。余光中让雨披上厚厚的历史纱衣,交叠的记忆点缀其上,韵律的花纹密密麻麻,丝缕可见。张国龙则唤起愁绪的雨,飘洒而过如浪子轻狂,岁月熬过了年少,一把清泪他回头来,雨如初。我不知道这其中的区别,四个点同时垂落,给你沧桑,又给你青涩,而无论如何区别,那落地的姿势,水滴的声响,皆使人无限震颤。

到底人的情感丰富,喜乐无不生,而雨的魅力,又教人不得不体味其感性恣意,聆听落灯花前絮语,由远及近。这雨中,悲苦的才子便来了,一首《虞美人》徐徐落下,绵雨霏霏,用尽一生,未必能看完雨的舞蹈。悲苦的才子他来了,少年听,中年听,老年听,才子在老,雨丝不断,从古至今,依然年轻。雨翩翩起舞,雨独自演奏,将万物化作乐器,轻吟,慢奏,急弹,猛敲,灵异的交响陈述着生命的清欢。

撑一把伞伫立雨中,我亦有灵魂的优雅。而此刻的那时,一弯拱桥架于荷花丛,雨稀稀疏疏,雨断断续续,也该有人驻足其间,如我般撑伞迷离,不知归期,幽沉的郁结便无形中释放开去。而我又分明看到了蒙蒙烟雨中,那伞下的身影,长带飘扬,掀开雨帘,一袭白衣渗进宣纸,成了古画。

于是我来了,伫立雨中。我来的,但不听雨,我来的,为期遇风里雨里那袭白衣,为印证邂逅雨中的真实。于是我来了,伫立雨中。我来的,但不看雨,我来的,为荷花架那灵魂优雅,为漫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孤客曾听夜雨眠,一生江海已毕颠”的意境风华。雨来的,绝代意境;雨来的,绝代风华。雨来了,令人怀念过往,难免发尽忧思,不觉潸然垂泪。

那回耳机里播着古典音乐,高高低低的乐音一会儿如急急流水倾泻,一会儿似叠叠波浪翻滚。独自陶醉曼妙的声乐,漫步羊肠小道,不防地,雨降临。

我迷惘地望着这一道天,雨豆豆密密麻麻,前仆后继,一触即破成水线水点水花,流向砖墙烂瓦,滴上房檐茶叶花,绽在石堆与地面,所有的,成了雨欲征伐的战场。我踩着雨水,慢慢朝小道深处走去,总感觉走不到尽头,无论多深,耳朵里塞进去的都只是稀里哗啦滴滴答答乒乒乓乓。我用手触碰斑驳的墙壁,厚厚的青苔沾满岁月的痕迹,而雨水就顺着那些洗刷的沟儿滑下。

我安静地走着,这羊肠小道,真的就老旧了。

很久以前,它崭新无染,洁白的墙壁,孩子在奔跑,人们创造了它,也倍加喜爱。岁月是无声的风,阵阵寒冷吹拂,侵蚀着小道,杂草开始丛生,青苔蔓延白墙,污垢堆积掩盖了娇嫩的容颜,人们来回走过,感觉的新鲜一天天钝化。

而当雨来,这样一条小道便绕有别致的韵味,绵延的雨巷飘满丁香的芬芳,迷蒙悱恻,古色古香。很喜欢这样,淋淋漓漓,潇潇洒洒,无需雨具的遮掩,触摸雨的肌体,感受毫无保留的坦荡。

多少个雨日是记不得的,屋檐开始哗哗啦啦叫唤的时候,我总会禁不住开房门,置身其中。雨是精灵、仙子,她不断走进你,与你对语。我没入她的怀抱,天地间,除了雨声,再无其他。突然地,就从衣袋摸出口琴,呜呜咽咽地吹,没有旋律,断断续续,没有曲调。雨或急促,或缓和,似乎应和着,又似乎自顾着欢。只是树沙沙摇晃,叶簌簌下落。我听着琴音杂乱地夹入雨声中,一点点弥散开来,久久地,没有半点回音。哗哗啦啦的声响打落,依旧是雨铺天盖地而来,那一刻,没来由地,泪,悄然坠落。

心头绷紧许久的弦被扯断,积聚的压抑瞬间肆无忌惮地喷薄而出,无法控制。雨,溅起水花,打上脸颊,分不清是泪是雨。她好像故意要掩藏我的哭泣,可又能掩藏我蔓延的哀绪吗?

这样的雨日,本该有池塘蛙鸣,牛背牧童竹笛;这样的雨日,本该有江上鱼跃,木舟渔农蓑衣;这样的雨日,本该有桃岛花羞,草庐羿者棋盘。可我望过去,望过去,四野是无涯的寂寥,沉沉如死。

我仍静听着雨声入耳,无心对语,有心对语,流水的日子,流水的梦呓。那样有雨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流年的渴望生出羽翼飞去。韶华渐渐消逝,我撕扯着自己的哀嚎,撒向苍天,冥币一张张如雨落下。

终于,我祭奠了那一朝的漫雨前尘。

终于, 那样有雨的日子,我无比怀念。

雨,亭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金城北山大沟深,几十里绵延不绝。连绵的山峦一直排列至此,突然错起,向上一扬,再向西南一甩,凸出一座雄伟的高山来,名曰九州台。九州台雄踞南向,作环抱之势,窝出一个极大的山坳来。坳内四顾苍松瘦柏,桃李杏杞,草木繁杂。亭、台、楼、榭依山而筑,伸出在山梁上,掩映在绿意中,浮出一檐半角,檐为国学馆之檐,角乃碑林之角。

山中有路,路上少人,路边不时岔出一道,曲径通幽处,人进去,左晃右闪便不见了踪影。坐下或静立,抬头总见孤云独去,耳边时有鸟鸣数声。有一处封山育林,禁人  出入,我与看门人相熟,因此能讨个方便,时常流连其中至于忘返。此处好在  幽静偏僻,为我看中,但也亏她清净僻静,不为世人问津,每至其中,常获独得之乐。

有佳友来了一些日子,要回去了,总想送她东西以为纪念,又觉不妥,蓦地记起这个去处:喧嚣中送她一片宁静,留一段记忆给她,岂不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么?朋友欣然响应,我们便选了次日晴朗的天气,悠悠地去了,不想此行,却在我心里永久的矗立起一座小亭了——淋雨亭,此名拜我所赐。自觉丽而不俗,至今得意。

时值月初,正是孟夏,花事正盛。自正门入园,一个长长的花树簇拥的甬道,遍地酥浮的潮土,踩上去纤尘不起。一脚下去,一个浅浅的脚印,但鞋底极干净,不粘一滴半点黄土。未走几步,便有无比的踏实感涌进心里,明知道是在山上,此刻却觉得是在一片凹地。先前满山的亮光和上午骄阳的清辉,都被无边的绿意包裹,风动处,阳光在花树间滤作碎片,便见红黄蓝白紫,斑斑点点,五彩斑斓。偶有花树旁逸斜出伸出梢来,枝头绽着灿烂的黄花,异香扑鼻。友极爱花,急切切扑过去,凑上脸去,闭眼深吸,生怕那花香漏一缕出去,又不敢伸手去摸,后悔着手边没带来相机。略一思索,兜里摸出手机来,“咔嚓、咔嚓”拍了起来。静心而向,吸一口香气,顿觉无酒自醉。

过了甬道,还是无边无尽的林,温温柔柔的样子,但不全是畏畏缩缩的。有些树干撑得很高、昂着头向着天空,攒着劲儿拥挤着,不见天日,将树下的空气压迫得似乎成了深而不暗的绿。越往前走,空气越发的潮湿,我们似乎沐浴在湿漉漉的水汽里。间或露出的一小片天空,立刻有一缕湛蓝刺进着这醉人的绿中,没规没则的将我们眼前装饰的梦幻一般。

四周仍是树林,感觉中却是越走越低,我们说着笑着往前,约摸三四百步,路向左拐个弯,一家农人小院挡在眼前。大概听到了我们的步声,院内有狗吠声、婴儿哭声相应。门大敞着,院内空荡无人。我欲转身,友却未觉尽兴,进院高声询问:有人吗?连喊数声,才见堂屋里迎出一穿着时髦的少妇,怀里抱一婴儿,和朋友笑脸相向。少妇告诉我们,她家院后有路可下山,只怕路不好走,劝我们原路返归。友是倔强之人,这一劝反倒激起她的好奇之心,道完谢出来,我们紧挨着院墙,穿过仅容一人过的篱笆,眼前顿时开阔起来,这山才现出了她的气势。

我们站的正是此山之巅,高而不险,满山苍翠。俯瞰城市,但见高楼林立,车流如蚁行,黄河如飘带,我们不约而同欢呼起来。

有趣的是下山的小路非常混乱,歪歪扭扭的,常常莫名其妙的岔开,甚至突然就断在了崖边。满山的喷灌纵横交错,高低呼应,旋转着喷淋,几乎覆盖了每一处必经之路。漫天飞舞着彩虹,喷淋之水集流成溪,蜿蜿蜒蜒向下流去。猛然从幽静处出来,见此奇景,竟乐得我们手舞足蹈起来,一个不小心,两人都滑到了,互相搀扶着起来,就索性只顾脚下,不管头上身上,任由大“雨”点子浇落头身。

黄土路吸足了水分,每一落脚,都会带起一脚黄泥。平路尚不难走,要在几十米内走下几十米落差的湿滑山道,却也着实不易,我们相依相偎,一身湿水。我又担心着好友的身体,怕被淋感冒了,心里十分的过意不去,只有拼着全力维持她的平衡。

大约半个钟头时间,我们两腿泥泞的下来,至山腰间一平地处,黄土山变了石山,没有巉岩怪石,但石子极多,跟我们一起流下来的山水,瞬间都渗到石下去了。心神稍定,已听不见喷淋击打树叶的声响,山中又立即变得安静下来,我们能听见各自的呼吸声。

平地伸出山梁的凸处,有柏树几棵,状如伞朵,中有一木亭,小小的,四柱撑起一八角飞檐,柱子飞檐都是裸木,许是新立不久,尚未油漆,也无碑铭题匾。与友走至亭前,但觉四面有风,清凉袭体。友眉睫尽湿,发梢兀自“哒、哒”滴着水珠,心甚歉然。

这是五月初的事,回来细想,越想越奇。今日提笔记之,以念好友。想那个小亭尚未取名,我和友竟有亭而淋雨尽透,就叫它淋雨亭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