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行乌镇
乌镇!那个充满各种香气的小镇,那个令我心神向往的小镇,我来了!
乌镇的空气是香的。走进乌镇,深吸一口气,我觉得那是一种香香的味道,与城里的空气不同,很香,很好闻。就像是拿着鲜花的姑娘,全身散发着大自然的清新。而城是一种刺鼻的香水味。
闻着清香,踩在小镇的石板路上,这里,也很香。脚踩在石板上发出“啪嗒”的声响,清脆的声音在空中弥漫,我嗅着大地的味道,石板路很光滑。突然,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石板路上漠然的我,白雾环绕在我身旁,如同魔鬼般窥视着我,慢慢地散漫了,浮现在眼前的是一片翠绿的竹林,我依然踩着石板,但石板却有些湿润,我望着眼前的景象,翠绿的珠子生机勃勃,竹林里不时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一股幽香冲进大脑,让人心旷神怡。慢慢地,我才发现自己沉浸在这幽香中太久。
双眼看向古色古香的木房建筑。木房的古老。木桩上有着时间的刻痕;有“嘎吱”的声响;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香。那是一种朴素、古老、陈旧的香,很令人沉醉。高的木桩在我眼中很伟大,因为它经历沧桑却仍屹立在这充满香气的小镇。如今,它,也散发着迷人的香。
气香,路香,房香,水也是香的。乌镇又称水乡,水从中间把这个小镇子分成一块块的。这儿的水不是溪,不是河。而是平静的水。坐在船上,我盯着下边儿的水,水很平静,却又让感到它是那样生生不息。就如大自然那样,不断循环。水乡乌镇,不仅是水乡,也是水香。
来到乌镇,所有的一切都是香的,连人也是香了起来。爸爸妈妈们在乌镇中回忆过去,我知道这是回忆的香。小朋友在石林上蹦跳,最后在顶端会吸一口气,哈哈大笑起来,这是童趣的香。一对对恋人坐在水边谈情说爱,那是爱情的香。旅游的人们在石板上感受着这无与伦比的香。我们,都在这象棋中沉醉…
乌镇?那个充满气香、路香、房香、水香、人香的小镇,我走了……
我与菊花茶
大多数人喜欢养在花盆里的鲜艳的菊花,我却不一样,我偏僻喜欢盛开在户外的野菊花。
秋天,沿着弯弯的山路,路边一块一块的野菊花,把回家的羊肠小道打扮得光彩照人,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心中的愉快。也许是野菊花太普通的缘故吧,山里的人很少去观察、发现它的美。
有一天,我闲着没事儿,就去路边掐了一枝仔细地瞧了一回。对比家养的菊花,野菊花确实很小,黄色,小花瓣,雄蕊均匀分布,聚在一起,像一面凸透镜藏在花瓣中,像小宝贝躲在母亲的怀抱。放到鼻子前嗅嗅,一股淡淡的清香沁入心脾。放眼望去,金黄一片,随风舞动的野菊花犹如黄色的波浪。
这次,我看到了它的真面目。
回到家里,我好奇地问姑妈:“菊花可以泡茶,野菊花可不可以泡茶?”“当然可以。”姑妈说,“不过要把它蒸熟后晒干,才能泡。”于是,我跑去采了一杯回家试制。我把野菊花用清水冲洗了后放到土碗里,再放到电饭锅里清蒸。大气冒冒时,拔掉插头,然后摊开放到太阳下去晒。秋天的太阳不是很强,晒了好几天才干。那几天,我一直抿口水,希望时间飞跑,最好比导弹还要跑得快。
几天后,总算可以泡菊花茶喝了。我抓了一小撮把菊花放到杯子里,倒进开水,就喝了一口。哎哟,好烫,难受极了。我一边吸嘴一边用手给嘴扇风,尝到了苦苦的野菊花的味道,虽受烫嘴之苦,但满心欢喜,那滋味至今难忘。当时妈妈笑我,说我太心急。
是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将一生记住这句话。
湖北省兴山县峡口小学五年级:郑园玲
相关推荐
-
乌镇之行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一条溪流贯穿全镇,形成了迷人的水乡风光。大年初三,爸爸妈妈就带我来到了乌镇西栅景区,开始了两天一夜的乌镇之行。初三那天,我们开着车,浩浩荡荡的来到了乌镇西栅景区,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到乌镇,但我仍然被乌镇那古色古香的风光迷住。微波粼粼的水路上几只乌篷船缓缓驶过,黑瓦白墙的古建筑、青石板铺成的巷道透露出一种沧桑,站在乌镇的街头,就仿佛一下子走进了历史。恍惚间,身边仿佛不再是那拥挤的人群,耳边也不再是嘈杂的声音,世界仿佛陷入了宁静之中,抬起眼帘,一位身着汉服的古典女子,撑着一把油纸伞,正轻移莲步,向我走来……晚饭时间到了,我们来到了举办长街宴的街道上,看到餐桌上一个个热腾腾的老式火锅,我的肚子不禁“咕噜噜”的响了起来,可惜,我们的团队席上,并没有火锅的出现,但美味的农家菜依旧让我们赞不绝口。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我们又来到了长街宴的街道上,趁着人还少,我们赶忙坐了下来,一旁的服务生见到了走上前来为我们点菜,而另一位服务生则为我们端上了锅巴汤和熏豆茶,这一汤一茶,都是乌镇的特色,女的喝汤,男的品茶。喝一口甜甜的糯米锅巴茶,再品一口红绿鲜明交映成趣的熏豆茶。品味江南水乡居家生活的滋味,不像平常等菜时的焦躁,反而有一种闲趣淡然的感觉。不久,火锅端上来了,我们争先恐后的吃着火锅中的菜,可惜天不遂人愿,天空中飘起了毛毛细雨。可我们吃着火锅,品着菜肴,不理会寒风瑟瑟,不顾及小雨淅沥,火锅,让我们的心在这寒冷的冬天却异常温暖……雨中的乌镇,是一幅清新典雅的水墨画,那浓淡不一的墨迹,呈现出它亘古不朽的韵味。600字 初一 记叙文
-
乌镇我们家乡乌镇河流密布,有如鱼网,所以人们称为江南水乡。乌镇的河虽然没有长江那么长,也没有黄河那么闹事,更没有西湖那么美丽。但是,从我的目光中看出来我们乌镇的河却比它们都美好。我想理由非常多,现在只说那么一两点,黄河总是泛滥成灾,为害人间,民间怨声四起。长江虽然比黄河要好,只是近来也经常闹水灾,祸害沿江两岸人民。西湖也要进行清理整顿,否则也就会臭气熏天。只有我们乌镇的河最好,它不但清澈见底,而且为我们乌镇人民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它只会载舟不会覆舟,给人民带来了不少好处。所以,我喜欢乌镇的河。夏天,乌镇的河更加迷人。早上,你来到那河边,就会看到那一些船只来来往往,给河流增添了不少色彩。绿色的河面做成了背景,再加上河中鱼儿在游来游去,不时还会跳出水面来凑上一份热闹。船上的人一边在划船,一边还哼着自己编的民歌小调,好不悠闲。中午的河面更加热闹了。大铁船发出“啪啪”的响声,好像在唱着一首欢快的歌。河中的鱼,一会儿浮上水面,一会儿游到水下。有的鱼眼球鼓起,好像在侦察情况。有的小鱼小嘴一张一张,似乎在说:“这里怎么这么热闹?镇上的变化真大呀!”乌镇的河是多么美丽,再加上许多游人前来参观欣赏,你一定会更加喜欢我们乌镇的河了!500字 初一 散文
-
乌镇今天,我来到了浙江——不去西湖,去乌镇。乌镇有什么好玩的?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我也不知道。在路上只听导游跟我们介绍说,乌镇具有六千年的历史,是古代人生活的集镇。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检票口。跟着路标的方向,走过幽静的小路,我来到了乌镇。跨过门槛,我又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石块铺成的小路参差不齐。一个个石块被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地“坐”在了地面上,有高有低,还有着水波似的花纹。小巷两边是一扇扇木门。一条条细痕疏密得当,像小刀刻的,像筛子筛过似的,更像极了岁月的痕迹。在门旁有着支架似的柱子,插着一根木棒。挂着串好的干货:辣椒、大蒜、玉米棒子,还绑着一小捆麦,古色古香的气味着实好好呛了我一下。穿过街道,我走出了巷子。路旁边已经不再是门了,而是一条波光粼粼的小河。小河上,飘着几叶船。游客们在船上谈笑风声,好不悠闲。船夫呢?他们站在船尾,敞开穿着的白马褂,带上了草帽,用根绳子勒紧了裤腰。拿着一根竹竿撑船,擎着,往石岸上一捣,船便在河上缓缓地漂着。河岸的柳树影子映在河面上,随风“漂”扬。船夫抬头望着柳树,渐渐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走着走着,一扇门,横着截断了剩下的路。“宏源泰染坊”。什么地方,名字这么气派?我推开了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从天而降”的大布。它们被悬在了木架子上,以蓝色为为底色,染上了——不,是“画”上了一个个精美的图案。有的是整齐排列的令人看不懂的字符,有的是随意绽放的朵朵小花,有的是以绿色的花纹为边框,中间“镶”着美丽的花朵,围成一个棱形,给人以来自视觉的震撼。这便是乌镇——这就是古代人用自己的智慧建造出自己美好的家园。这只是乌镇的一部分。杭州不仅有光芒四射的西湖,还有不惹人耳目的古镇,乌镇!700字 初一
-
行香子雁归冷寒,月挂冰盘,夜珊阑,街花灯炫。打点行踪,瞻故思前。辛辛劳作,度维艰,日月旋。不惑之年减容颜。残阳里,日暮西山。疾患缠身,旦夕瞬间,穷通挣腾都是梦,纵放清闲。50字 初一 诗歌
-
游乌镇听说乌镇是个极美的地方……在一次上海之行中,我去了乌镇。下午去时正是时候:夕阳的余辉洒在河道上,光影斑斑,仿佛少女嵌在嘴边的酒窝儿,亮眼俏皮。乌镇是水乡。一条约八九米来宽的河横在中间,将一条石板路分成了两半。道路两旁是青砖原木建成的商铺,散发出一股浓郁的历史芬芳。河流很干净,清澈见底,有鱼儿在水中嬉戏的身影。道路是由一块块平滑的大石头铺成的,与商铺交相辉映,更衬着乌镇浓郁的古典美。乌镇的水呀,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河水特别清,鱼儿似乎都浮在空中,只有影子落在水底。河面上有一株株荷,亭亭玉立着,荷花含苞待放,似乎你一不留神荷花便会马上绽开。夕阳的光晕平铺在水面上,倒映出一片波光粼粼。乌镇的夜景也很美。河水在地上喃喃地流动着,推动着河上的几点星火——一盏盏水中的灯。我也买了一盏,它以一朵荷花做底盘,上面立着一根蜡烛。点燃花灯,我跪在石阶上,将它轻轻地,轻轻地放入水中。花灯摇曳着滑入,满载着我的幻想,打着旋儿,慢慢顺水漂去。河水在我耳边低语着,我恋恋不舍地望着花灯漂远,心中的祈祷随波而去,烦恼出烟消云散了。坐着船只,在河上漂荡,宛如撞进了壁上的画儿。岸上的柳暗花明,行人的谈笑,化为那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天上星儿似乎都羡慕着这番美景,便化作倒影,伴着船随行。乌镇也充满了惊喜,新奇。两岸一家家商铺向你招手:这儿有织得栩栩如生的丝绸制品、精美的纪念品、首饰、工艺品,看得你目不暇接。吸引我的是一个木工作坊。这儿完全是手工的木制品,一个个工匠在锉板、斧子、小刀上打磨。瞬间的功夫,一木削的竹蜻蜓经已飞上了高空,在空中不断地攀升,旋转。啊,那只竹蜻蜓的尖嘴点在木匠的手指上,几十厘米长的身体竟悬在空中……夜深了,我们将要离开这充满着美丽、散发惊喜的地方了。流水声渐渐远去,乌镇,你却还在我的记忆中,永远都在……750字 初一
-
乌镇我坐在渡船上,看艄公的船橹撑入平静的河面,划过一道波澜。风不大,轻轻撩过我耳边的垂发。船泛在河面上,很静,没有想象中很大的水声。景色向后,船人向前,垂柳的长枝很静的垂在河面,投下她绿色的影子,窈窕身姿。几条渡船停泊在码头边,乌色的顶与乌色的瓦对映。渡船不像乌蓬船那样,行驶起来左右晃荡,很稳,让我的心渐渐静下来。我喜欢在船中看那些傍水而建的老屋。在河面上看江南的细腻多姿,像是个女子,灵动秀气,乌镇真正的美,是那种经年而累的韵味。粉墙上爬满葱翠的藤蔓,又突然从中拓开一扇木窗。粉墙斑驳,哪位伊人在屋内享这黄昏美景呢?走在青石路上,看长廊蜿蜒。长廊是自然的作品,那紫藤萝缠绕在上,成了一个天然的绿色“屋檐”。远望过去,余晖洒在叶上,折射出点点光晕,不经意晃了我的眸。我看不到尽头,又恍惚看到就在那绿色与光辉的交接处。那个交接处仍隐隐散着光圈,像是一片雾霭。最后才发现,其实不过区区几十步,但那种如仙境般的幻觉又挥之不去。登上石桥,看湖面波光粼粼。累了,依靠在石桥上,看渡船在石桥下穿过,看华灯初上,暮色四合。也没发现什么时候天竟全暗,只觉那天边的一朵红云褪去了,褪去了。夜晚的乌镇是个妩媚多情的女郎,她身着华丽长裙,笑容多情。灯光映在水中,被船橹轻轻一拨,便晃荡起来。金辉,灯火,在水中交织。现实与虚幻让我有些分不清,乌镇的窈窕身姿在幻境间缓缓呈现。灯火依旧看不见尽头,我想这便是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灯火阑珊”罢。狭长的小巷,空气有些湿润,糕点的淡淡清香飘散开去。不多会儿,我隐约听到了唱戏声。急着走去,踏上木桥,终于瞧见河岸旁的一家客栈,在水面上腾出一块戏台,对面正是看戏的好地方。可惜的是,我只能看到一侧,那唱戏的身穿一身绿色戏服,尖细的嗓音唱出江南的灵动,水中几条红锦鱼欢脱地食着鱼食。这种江南风光,我已是许久不见了。( wwW.)离开木桥,买了些糕点,突然我发觉手背上一凉,只听耳边有人惊呼:“下雨了!”才撑起自备的伞往回走去。雨夜中,乌镇换了原先的妩媚,变的哀愁,伤感。微凉的雨打在河面上,溅起圈圈涟漪。水,是乌镇美得源泉,是乌镇古老的神话。我看到的雨打江南欲发美得如仙境般朦胧,捉摸不透。这种感觉,就像在夜晚雨中去看一个江南美女,她打着油纸伞,在青石路上行走。她回头,对你浅浅一笑,你还未看清她的真容,她边离开了。我呆滞地站在桥上,久久没回过神来。我感谢乌镇,让我看到了她的多情多姿,她的细腻柔美,怕是今后再也见不到与这相似的美景了。评语:移步换景,衔接自然,时间空间,双管齐下。用淡然的平静貌似不经意却又生动灵趣地勾勒出江南水乡独有的气质。但就景写景有矫情之嫌。1000字 初二 写景
-
乌镇我去过很多地方,其中最美的地方就是“乌镇”。 到“乌镇”那天刚好下雨。远处的小镇隐隐约约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像来到了童话中的仙境。一颗颗雨滴落在河面上,一个个水圈向四面八方散去,像开了一河的花儿,花儿在水面漂动着,朵朵连成片,真美啊!两岸的树木碧绿碧绿的,绿毯似的青草间开着点点小花,像给绿毯绣上了五颜六色的花纹,在细雨中,一切都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古色古香的小楼坐落在河的两岸,潮湿的墙根出现了绿色的苔藓,宛如一位位古朴的少女站立在水边。我们坐在船上,老爷爷一边划着船一边唱着歌,那声音真好听!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乌镇,真是一个美丽的水乡!250字 一年级 叙事
-
乌镇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乌镇,那里风景优美,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有一次,爸爸妈妈带我去了乌镇的西栅。进入西栅景区必须先坐船,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乌蓬船。船开动了,只看见船夫在船头慢慢地摇摆着船桨,船身微微地摇晃起来,原本平静的水面荡漾了起来。这里的水特别清,两岸的树木隐约地倒映在水面上,就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微风吹过,树叶摇摆着身子随风舞动,就像是一个穿着绿色衣裳的小姑娘在那翩翩起舞。这时小鱼也成群结队欢快地游了过来,还调皮地吐了个泡泡,好像正在和我们打招呼。而小鸟呢?好像正在树梢上叫着:“妈妈!妈妈!我们饿了。”我正看得入迷时,船就靠岸了。刚下船我就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历史来到了另一个年代。到处都是白墙黑瓦的房子,铺满了石板的小路,还有好多大大小小的巷子,蜿蜒曲折,细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一样,宁静而又深远。这里有着三十多座精致的小桥,每座小桥据说都有着一个故事。走在桥上,只看见乌篷船无声无息地穿梭在小河中,两岸的老屋依水而建,高低错落,连绵不绝,难怪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这里还有好多景点可以让我们参观,有昭明书院、茅盾纪念馆、老邮局、蓝印花布作坊、三白酒作坊等等。这里的小吃也是数不胜数,有臭豆腐、姑嫂饼、定胜糕、麦芽糖、葱酱豆腐干等等,说得我都快流口水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五彩缤纷的灯光亮了起来,使整个古朴的小镇更加漂亮而又神秘了!550字 三年级 写景
-
乌镇浙江省温岭市方城小学三(8)班梁琳曼五月二日,天气晴朗,艳阳高照,我们全家来到了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浙江省桐乡市乌镇镇。乌镇是一个好地方。那里杨柳依依,流水潺潺,小船弯弯,民居宅屋傍河而筑,河上有一座座小石桥,桥下有活蹦乱的小鱼、小虾,我还捉了几条呢!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认识了茅盾这位大作家,听说他写了好多作品,有《春蚕》、《秋收》、《残冬》等,我想有机会我要看。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搞笑插曲我是怎样认识茅盾的,爸爸说:“我们到了茅盾的故居。”我不假思索地问:“矛和盾不是兵器吗?”妈妈哈哈大笑地说:“茅盾是一个人名,他是中国的大作家,乌镇是他少年时代的家,快瞧!以前他就坐在这间房屋里看书写字……”我们顺着这古老的街道,走了好多地方:有茅盾的故居、木雕陈列馆、江南百床馆、余榴梁钱币馆、蓝卢花布染坊等。乌镇确实是一个好地方。我居然知道并认识了茅盾这位大作家。小朋友们有机会去看吧!指导教师:陈佩佩投稿:2005-10-3022:18:384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乌镇乌镇,乌黑的瓦片,雪白的墙,窄窄的河道上灰色黄色的大石砖搭砌成古桥,远远的乌篷船静静地划来。不久,刚学了“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我来自江南代表-—杭州,却不曾见过这里的恬静平和,小巧精致。乌镇是个水镇,街道和民居都沿溪、河而建。小桥是水镇的经,小巷是乌镇的纬。水里有打的木桩和石柱,上面架上横梁,整齐地搁上木板,屋子就出水面搭建起来了。或高或低,密密地挤挨在一块。或开茶楼,或是饭馆,或做布艺小店,木雕,石刻,画坊,应有尽有,家家别致精美。最好的是旅馆,让我真正做了“枕水”人家!乌镇的人们都很勤劳,“丝作坊”,“草本染色作坊”,“叙昌酱园”,“灯笼坊”,“油伞铺”…….小小古镇,种种生活味道,寻着古人的脚步,慢慢体味。最是那蜡染工艺,给我很多美的经历。在民间自织的白色土布上涂蜡、绘图、染色、脱蜡、漂洗,一道道工艺后得到变化多样的色纹,那就是“冰纹”,点染得精巧细致,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做成头巾、衣服、裙子、枕巾,手帕、书包、还有可爱的小动物们。这就是我走入的乌镇,没有城市的喧嚣繁华,一片温柔淡雅。一幅可听可看,会动会发声的水墨丹青。将误撞入的我们一同带进那一份安逸祥和。500字 初二 写景
-
乌镇•乌篷船上个暑假,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乌镇水乡,走进了梦一般乌篷船的世界。 “梦一般”的感觉,是小作者独特的感受。俗语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乌镇在江南,也是个多水之地。“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名不虚传。而乌镇的乌蓬船,是乌镇的封面,是精灵,是风景。 把镜头的焦点对准了“乌篷船”。乌篷船是江南独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乌镇是水乡,而水乡就是船的世界。走在乌镇古色古香的小桥上,倾听乌篷船曼妙的水波声。 简单介绍吴鹏床的特点。乌篷船是一种船身窄,船篷低的小船。艄公头戴乌毡帽坐于船尾,一曲一伸划动船桨。船舱内铺有一层船板,上铺草席,还摆着精致的木枕。我们坐在船上,乌篷船行驶在细雨如丝的江南里。江南的桥,江南的楼阁,江南的人们,全映在水中。从河岸上缓缓流出的乌镇酒的香气,让我们如痴如醉。 切身感受乘坐乌篷船感觉的美好。乌篷船很小,而轻,上船下船我们都要格外小心。乌篷船的船沿板上开了两个窗子,挂着纯白的薄纱窗帘。黑白相配,搭得格外和谐。 “小”和“轻”是乌篷船独具的特色。这水乡的乌篷船,是多少文人墨客笔下的精灵啊?乌篷船其实以前并不是现在这幅摸样,而是简易轻巧的,在前舱与中舱之间,由精致的书画小屏门,常雕着“月落乌啼霜满天”这样的诗句,在船头还会雕刻类似于四个虎头样的东西,摸样有些可怖。传说龙害怕这东西,船翁就把它雕于船头,使龙不敢作祟,便可会安全。 引用传说故事,让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我举着麦芽糖,听着艄公的歌声以及船桨划动的声音,看着一只只乌篷船不紧不慢地荡着碧波,穿过小桥,缓缓而去……结尾意味深远,令人回味。 。650字 六年级 写景
-
乌镇(4)乌镇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江南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我早就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这天,我终于和爸爸妈妈来浙江乌镇游玩,感受它迷人的风姿。沿一条曲曲折折的小道,我们来到乌镇的入口处,那里的风光便毫无遮掩的呈现在眼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小河上立着许多拱桥,那些拱桥本是一样高,但若站在一个点,向远望去,拱桥就仿佛变得大小不一,一个嵌着一个。像层层月亮叠加起来,整齐而有序地排列着,这时我想起琴键上的美妙的音乐。拱桥连接的是小河两岸,在小河两岸矗立着一座古香古色的瓦片房,那些看似雷却又各不相同的瓦片房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房梁上一片片瓦片安静的躺着,透过瓦片,能隐约可见树的踪迹。随着中午的到来,太阳越发任性,散发出炎热的光,河面上倒映出太阳的光影,立刻变成了一条发光的丝带,房屋,树木,拱桥一起倒映在“发光的丝带”中,通通长了个个儿。划船的人站在小舟上,那浆儿只要一摇动,平静的水面就立刻漾起层层波纹,那些水中的房屋,树木,拱桥,如同被拍碎了般。立刻无影无踪了,只留下粼粼波光,我想他们一定是被水纹吓着了,着急忙慌地躲到水下去了。下午,太阳收敛了些,散发着柔和的光,阵阵微风拂过脸颊,沁入肌肤,柔柔的、痒痒的,使人在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我和弟弟吃着冰淇淋,漫步在瓦片房前的小道上,看着这美丽精致的河面,眼中充盈着喜悦。忽然微风牵着一片竹叶遮住了我的视线。等我重新注视着面食,小船儿早已跑的无影无踪......时间流逝,我们该与乌镇告别了,望着这“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我心想:世界很大,世界很美,乌镇我们会再相见的!650字 五年级 散文
-
游乌镇那只是第一次游乌镇,但那缤纷的夜还是令人大为震惊。乌镇是一个古老的小镇。四处都散发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气息。这个小镇是美的,但,光天化日之下,她便是一位含羞的少女,只有夜幕才能让她展开情怀。有夜的乌镇才是真正美的,而且是多姿多彩的。乌镇的夜晚,有时是绿色的。平坦的石板小路,将会把你带向远方。走进湖水边,你便可以听见绿,听见那唱着歌的绿,听那一阵阵迷人的微波慢慢扩散开来,直到,她把你那敞开的心也卷进去。还有,那一旁的灯花,也将吸引你向前继续探索……乌镇的夜晚,有时是红色的,灯花和那那一路的红灯笼,照亮了整个原本毫无生气的小镇。一阵鼠眼的红光,使这个古老的小镇变和繁华了。无论是矮小的房屋,还是辽阔无垠的天空都是红彤彤的,好像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女脸上泛起的红晖,迷迷糊糊,但又是那样淡雅,吸引着你继续前行……再往里头,不再是那单调的一草一木了。而是像一座碧辉煌的宫殿了,一下子亮堂起来了。一个个灯花,散发着迷人的光芒,促使着你加快了脚步。哦,那是什么?乍一看,原来是一片片荷叶,整齐地扎在水中,满池的荷化,显得更加亮了,把水,也亮起来了。刚想去摘,可,却硬得怎么也拿不动。啊,这才晓得,那只是一处灯花。再看前,只前人多得水泄不通,好容易才挤进去,只见一个小孩儿,正坐在河边钓鱼。那河中的鱼儿栩栩如生,看着看着,眼前就浮现出了鱼儿在水中跳跃的美景,勾出了一个个优美的弧线,还没走出梦境,又走向了另一处风景。一时恍恍忽忽的,静静地看着,慢慢地想着,眼前只是浮现了那优美的身姿,带着五彩的光芒,飞着……再游乌镇,就觉得更多姿多彩了,带着的不仅是那一时的彩,还有那说不尽的趣,看不尽的雅……650字 四年级
-
夜游乌镇在水的深处的深处,有一个没有醒来的梦,那就是乌镇。曾经的喃喃自语,曾经的伫足徘徊,曾今的日暮相关,曾今的聚散离合,都在这一片比梦境更像梦境的地方沉醉。我们来到码头,然后乘上船。我低头看水,这里的水真静呀!静得连小鱼吐泡泡的声音也听得见。以前,我常梦想着能看到乌镇那清澈的河水,现在,竟成了伸手可及的事实。我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水面,在月光下,在五彩的灯光下,我能清晰地看见水面上,那一层又一层,如鱼鳞般的涟漪在荡漾着,我的心也在荡漾着。我坐在船上东张西望,忽然我的目光停留在了左边的水阁上。妈妈说:“乌镇最具有特色的就算这水阁了!所谓的“枕水人家”便是指这种建在河面上的“水阳台。”,它使农居的一部分延伸到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搭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便是水阁了……”我正想着,忽然小弟弟说:“姐姐你看那边的柳条都垂到水里了!”我一看,是呀!一根根柳条伸进水里,好像在对河水说悄悄话。我又注意到了旁边的廊棚上,陆老师说:“因为江南经常要下雨,所以呢,每户人家都在自己门前搭一个廊棚,这样,前来游览的人就可以看到下雨时的情景了。我走出船,来到船头,哇!真让我大开眼界!这里的桥真多!有的桥,是被许多根大柱子撑着的,大柱子上还有对联呢!有的桥洞被挖了三个大洞,就像三只大眼睛。有的桥四面八方都有路。我想;可能是为了让江南的妇女能方便点儿,不用去找有台阶的地方洗衣.正当我陶醉在这美丽的江南时,有一个船老大正划着船,飞速向我们赶来。他的动作再夸张不过了!整个人往前倾,然后再用左手一拉绳,人又往后仰,就像在打太极拳。就在他的一推一拉中,船便在摇摆间飞速前进了。我们坐了50分钟的船,但我却感觉好像只坐了五分钟,望着那美丽的河水,我真想也化为一滴河水融入到这条河中直到永远。65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乌镇游记作文-乌镇西栅乌镇游记作文600字:乌镇西栅编者按:本文小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具有六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的乌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乌镇西栅》。乌镇,具有六千多年历史的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以河成街,街桥相连,水镇一体。沿河而行,草木本色染坊是最先映入眼帘的。粗壮的木桩,直立在石板砖上,上面挂着如腰带一般的蓝印花布。一片深沉的蓝色上点缀着白色小花,摸起来有些凹凸不平。本以为就只有蓝印花布,可一转身却发现身后是各种色彩的布料,红的,黄的,绿的……据说,这些布料上的颜色都是从植物中提炼出来的。继续前行,路边五花八门的小商铺吸引了许多游客。花灯铺里,各种纸灯高挂在天花板上,闪着亮光;鞋庄里,网罗了大人小孩,各种风格的布鞋。这些店铺,几乎没有相似的,各有各的特色,正如“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这家店”这一说。此时,天上下起了毛毛细雨。我撑起了油纸伞,站在桥头,看着雨滴静静地落在河道里,泛起一圈圈涟漪,又被过往的船只一次又一次地送到岸边,如一片羽毛,轻轻拂过我的心房。伴着雨滴落在伞上发出的动静,我蓦然想起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渐渐大了起来,走到屋檐下躲雨当然是最佳的选择,顺便尝尝铺子里的“桥里桥”烧饼。“桥里桥”是两座直角相邻的桥。无论站在哪一边,都能从桥洞看到另一座桥,如井中观月,十分有趣。烧饼也和这两座桥一样有名。排队的游客已从巷子这头排到了那头,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饼香。伴着雨声,烧饼飘香,美丽乌镇,我的心来过,却不曾离开。650字 初二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