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观后感1200字

《千与千寻》观后感

1200字 初一 观后感

昨天又重新回顾了一下《千与千寻》,看了一遍后才发现自己已是泪流满面。千寻只是一个与家人误入神明之地的普通小女孩,她在这一段成长路程中承受了太多超出年龄的事,她可以说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缩影,遇事胆小,懒散,爱抱怨,大惊小怪。但不同的是,她为了救自己的父母,一路走来,抛下了自己的懦弱,无知等等的缺点,捡拾人类所丢弃的尊严,骄傲,勇气,以及爱。从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宫崎骏让我们看见了千寻的成长,那个遗失的世界中每个人的变化。从开头的一大段迷路过程,不难看出千寻父母其实从没认真听过千寻的意见。搬家,抄小路,直到走黑暗的通道,吃店里的食物,他们就像世间绝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一意孤行,全然未觉身后还有一个弱小的身躯在无助地摇手,从未考虑过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是否也需要参考一下孩子的意见。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看见了千寻吃着馒头蜷起身体眼角滚落大滴大滴的泪,真真切切,不曾虚假。当一切归于喧嚣繁芜,当亘古绿色的风拂过草原,当他们回归人类世界时,我们却不得不接受那个现实,千寻作了那么多事情,一切却未曾更改,父母依然一无所知。这,是否是宫崎骏大师隐晦的讽刺?澡堂的汤婆婆为了让自己手下的人一直为她做事,不惜剥夺他们的名字,名字,一个被很多人淡忘的名词,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个代号,证明自己的代号,是否想过如果没有了他,我们拿什么证明自己的存在?失去了名字,之前的一切都会忘却,千寻亦是如此,如果不是小白的帮助,千寻已经忘记了回家的路,小白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是谁,但却一直记着千寻,大概这就是幼年时最纯洁的友谊了,影片的最后千寻明白了名字哦的意义,告诉了钱婆婆:“我的真名叫做千寻。”婆婆看着她,笑着说:“很好听的名字,要好好珍惜。”她望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高兴地看到她已经学会长大。澡堂就像是社会的大染缸,有的人在其中寻找自我,千寻就是这样。也有人在其中迷失,好比无脸男,他原来只是很单纯的想要报恩,报答千寻给自己了一个栖身之所,但在澡堂里他学会了用金钱收买人心,千寻带走了了他,带他去寻找家。最后他在钱婆婆那里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千寻的世界,是那样的美丽而恬淡,如同夏日阡陌里盛开的花朵一样自然。当白衣的少年化龙飞起,温和的风拂过耳畔;当青衣的少女乘龙腾空,发丝飞扬;那一刻我们曾那样坚定地相信。然而世界是这样无常,仿佛风云忽然间变了方向,我们期盼过,等待过的画面如电车般悄然滑过平静的海面消失在远方。只听见白龙轻轻地摇头说,“小千,你要记住,千万不能回头,要一直向前走……”千万不要回头看,我们一定会再见的。就算五马分尸,我也会出来的。一定……会的……可是,真的会么?来时的路丝毫未变,叮咚的小溪哗啦流向天际,小路延伸过绿色的草原,不知情的父母在前方等待,结伴走过漆黑的隧道;尽头的光明逐渐显现,石像上爬满青苔……仿佛一个无暇的结局,可为什么心口仍然有根般刺隐隐的疼?那些呼啸的风声依然在耳畔,可是那个白衣的少年呢?懵懂的爱刚刚萌发,就如星辰般遗落在那个陌生的世界里。白衣黑发的少年微笑着,嘴角有着温和的幅度,消失在氤氲的雾气里了。生自安安,死亦碌碌,包围人类的永远是无解的未知世界。你摘下的小花,你遭遇的轻风,你踏过的长街——谁明白它们的本相?

初一:魂王

《华尔街之狼》观后感

1200字以上 初一 观后感

在美国,百分之一的富人们掌握着全国百分之九十九的金钱,华尔街是这些命运宠儿们的天堂。物欲横流的华尔街与金钱画上等号,每一寸土地散发着俗不可耐的铜臭味和昂贵的古龙水香气,一批批年轻气盛的金融追梦者飞蛾扑火不顾一切地投身于金钱的滚雪球游戏。它也与人性的贪婪画上等号,累积的财富只能让少数人满足,而华尔街人的目标不设上限——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华尔街之狼根据真实人物改编,影片本要被美国电影协会定为级,即比R级更为严格的,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不允许观看,并有可能在“观看过程中猝死”的影片等级。片中充斥着粗口,暴力,露骨的色情,吸毒桥段,以及令道貌岸然的看客们讶异皱眉,让人性中“兽”的一面摩拳擦掌,热血沸腾的疯狂作乐派对。普通人往往难以置信片中描绘的癫狂生活方式。正如主角乔丹贝福特带着他标志性的,仿佛世界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的笑容,对着镜头所说的:“我一天磕的药足够放倒整个曼哈顿。但是,我的朋友们,这世间比可卡因更令人上瘾欲罢不能的毒品,只有金钱。”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歇斯底里,酣畅淋漓地演绎了乔丹贝福特这个魅力无敌,油嘴滑舌,奸佞狡诈,如癫似狂的华尔街狼人。他白手起家,在一间小地下室里以替中产阶级买卖廉价便士股票一夜暴富,带领着他一群狐朋狗友的创业团队进军金融界圣地华尔街。他能在三分钟内赚一千二百万美元,他成为了金融业界根深蒂固的大亨们轻蔑却羡慕的“狼人”,他的一举一动占据着华尔街日报头条。但在这风生水起的事业背后,他用公费在办公室公然嫖妓吸毒,他在办公室领着全体员工策划一次次不堪入目的乱交派对,抛弃原配与美丽富有的女公爵结婚。

乔丹贝福特似乎验证了一句老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华尔街之狼》不由得引发对人性本质的思考和深切担忧。事业成功是世上所有工作者们的追求,不以此为追求的倒真正是不思上进不得进取的潦倒失败者。贝福特的家财万贯,香车豪宅,社会地位是千千万万没日没夜在办公室忙碌的白领们最终目标。但人一旦达到了这样的地步,当所有束缚你的枷锁不复存在,当你的财富给予你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利,当你日夜纵情狂欢而你的资产自觉地愈发庞大无需你的辛苦工作的时候,接下来你该怎样做?工作或不工作,财富一样增长,律己或不律己,人生一样短暂。没有人能够约束你,世界被你压在掌下,任你搓圆揉扁。无限制的自我放大化能够让人忘乎所以,人之根本暴露无疑,在金钱至上的华尔街,拥有美国99%财富的人们吸毒狂欢滥交嫖妓,无所顾忌无所畏惧,带着玩世不恭的心态疯狂地消耗自己的时间,财产,和生命。为什么?因为他们有本钱这样做,因为他们的资产还能在一个个派对中悄无声息地增长。

那么,我们所追求既然就是同样的成功,同样的财富,是否说明在内心深处,在西装革履的华丽外衣下那不轻易示人的隐秘一角,我们自始至终追求的也都是同样的放纵,同样的滥情,同样的癫狂呢?渴望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能够带来的彻底的,令人畏惧的自由。而《华尔街之狼》展示的则是获得自由后得到释放的贪婪暴力之本性。正如霍布斯所说,大部分人原始的兽性只是被社会,法规,道德观等虚幻的,强加于人身的思想抑制住。归根结底那阴暗的,带着不详黑色的人之本性,是渴望狂轰滥炸式,彻底的放荡与堕落的。但“放荡”和“堕落”这样的负面词汇只是人的语言描述此类行为的偏见。华尔街之狼中这群获得自由的人们,是纯粹被激情和欲望驱使的人们,如果这种存在状态是被社会公认为“恶”的,那岂不是验证了霍布斯的“人性本恶”?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由此家喻户晓的诗歌能一探人类心中自由的价值,却没有人能准确定义,自由到底是什么?多少人对自由趋之若鹜,但是你得到自由后,你会怎样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观后感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