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0周年阅兵式背后的故事1200字以上

建国0周年阅兵式背后的故事

1200字以上 初三 记叙文

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过去。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华诞的光辉日子。通过阅兵大会,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强大。庆典开始时,嘹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了整个天安门广场,鲜艳的五星红旗像一束火焰在天幕上燃烧。胡锦涛总书记肃立在敞篷车的正中央驶过金水桥,向海陆空三军问好。“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问候如和煦春风,温暖军心。

“首长好!为人民服务!”官兵们的回答似惊雷回荡,山呼海应。包括三支“娘子军”在内共徒步方队14个,装备方队30个,空中梯队12个,共计4732人,每个方阵都有着雄伟的气势,精良的装备,高昂的士气,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力量。

60周年的国庆阅兵庆典,激起了我们滚滚心潮!我情不自禁地感叹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经历了多少的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伟大成就啊!伴随着共和国逐步发展壮大的步伐,半个世纪以来,我国解放军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几代领导人的带领下,发扬光大我国优良传统的美德。他们为了中国能够更好的发展,不惜献出了他们一生的心血,他们是多么的无私、伟大啊!如果没有他们,就不会有中国的今天了……这次国庆阅兵典礼,向全中国展现了他们一生心血的结晶,向世界展示了新时期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我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自豪;我为是中华民族的儿女感到自豪……

但是,在这些受阅的军人背后有多少感人的故事……

“能够在10月1日从天安门前走过,那是件多么棒的事情!”闽女兵褚苏妮和她的战友一直这么鼓励着自己,就因为如此,担心被替代下去的她总是尽自己所能,即便累到昏倒。8月份的北京很热,有一天中午感觉身体不适的褚苏妮在看过军医之后,还是带病上了训练场。当天下午,褚苏妮在烈日下站了一个多小时的军姿后晕倒过去,失去了知觉。在一旁的军医和战友们连忙将其扶起。迷糊中,她听见军医问了句,“你行不行?”立马站起来说,“我能行”。”褚苏妮清楚,如果自己没法坚持的话,那么她将错过正步走过天安门的机会。……

掏到了,掏到了!”大队电子员李家涛站在七、八米高的靠背梯子上,胳膊伸进飞机涡轮冷却器专注地摸索着,突然冲着机翼下方的人员兴奋地大叫起来。不一会儿,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鸟巢,里面有5颗还留有余温的鸟蛋。原来,驻地机场草坪常常吸引鸟儿觅食筑窝。可这鸟儿一多,直接威胁着阅兵飞行训练安全。随着执行参阅任务的大飞机陆续进驻,众多鸟儿更是争先恐后地“亲近”这些“大家伙”,在飞机上大大小小的洞内搭窝筑巢。遇到雨天飞机不飞行,一些小麻雀更是能在一晚上把巢筑好,让人瞠目结舌。阅兵遭遇“鸟事”,这可愁坏了给飞机日常维护的机务官兵。他们把情况向保障单位场务连一说,场务连便派出人员和驱鸟装备,专门负责赶鸟……不过好景不长,夜幕快降临的时候,官兵一撤,它们又回来在飞机上栖息做窝。于是,大家决定,成立一支由机械分队官兵组成的“掏鸟窝”小分队,专门每天负责清理飞机身上的“鸟事”。为防止鸟类频繁光临,大家一合计,要杜绝飞机身上出现“鸟巢”,最实用的一条方法就是把飞机机翼、机身等大大小小的进气口、通风口全部给堵个严实,不给鸟儿有可乘之机。说干就干,小分队成员自制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堵头、堵盖。在每次飞行后,及时盖好蒙布,堵好各口子,并把机身、发动机外包皮洞口遮盖起来。尽管每天的工作量多了不少,但这个办法还真就管用。之后,此类“鸟事”再也没有发生过。

朋友们,迎着太阳,秋风送爽,让我们站在古老的长城上以一种深情,以一种豪迈,以一种庄严的仪式,端起金杯,痛饮欢庆的美酒,轻轻柔扶脚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

建国60年

1200字 初一 散文

6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60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60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