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1000字

年味

1000字 初三

从省城上完课回到老家时,已是过完了小年马上就大年三十了。回到家的感觉怪怪的,感觉今年过年和往年不一样,可是就是说不出哪不一样。似乎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息,年味淡了许多,往常那种喜气洋洋的感觉越来越少了。

走到家楼下,看见那公告栏上贴出一则公告,说今年过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看完之后我有所领悟,往年这时候四处都是小朋友们在玩烟花爆竹,那鞭炮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虽然闹腾了点,但这确实是过年的滋味。今年却不见这声音,这专属于过年的声音消失了,这年味自然也就淡了些。回头望去,小区里显得光秃秃的,望去一看,映入眼帘的就只是几棵树,几丝垂在半空中的电线。去年的红灯笼,彩灯,横幅标语,什么的都不见了踪影。莫名少了一股喜庆味,让这地方看起来像是一个落后的小村庄。这清淡的年味让人心生质疑,这到底是回家过年,还是回家休个长假……

到了年三十那天晚上,家人亲戚聚在一屋吃传统的年夜饭,一屋子人热热闹闹的,这才勉强有了些年味。一桌丰盛的佳肴,一伙人围桌而坐,看上去显得热闹,可实际上,这桌饭未免显得过于冷清。小孩们坐在一起激烈的打着游戏完全不问身边的事,大人们即使分开坐也拿着各自的手机低头刷着微信微博,老人们不加入低头族的行列,只得独自拿起筷子,端起碗默默的吃着这看起来热闹喜庆的年夜饭。看着小辈们玩的不亦乐乎,也许他们的心里并不好受。可能在他们那个时候,年夜饭确确实实是一年中最幸福、最热闹的时候。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吃饭、喝酒,在欢声笑语中迎新年,那滋味确实美,确实是过年的感觉。而现在,虽然也热闹,却少有人交谈,不像个年了。

晚饭过后手机便被轰炸个不停,各式各样的拜年短信一波接一波停不下来。群发祝福,甚至有人群发信息一个人发两遍,这种群发短信看着就令人厌恶。压岁钱变成微信红包,社区服务变成了关注社区公众号,电视机打开春晚也没几人看。这年味越来越淡,这过年越来越不像个过年。

在科技飞速发展,时代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除了要不断向前看,同时还别忘了放缓脚步,停下来回头看看。看看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保护好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有些不能被代替的习俗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的遵守。保护好我们的文化家园,同时也守护好我们自己的家庭。放下电子产品,多陪家人聊聊天,让温暖不只出现在屏幕上。多走几步去登门拜年,赢得的是更多的关心和爱;多花点时间向朋友们送上诚挚的祝福,赚来的是一生不变的友情;多费点心和家人门团聚在一起;获得的事温暖一辈子的亲情。

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让我们努力,让年过的越来越像个年,让身边的年味儿越来越浓郁。

年味

700字 初三

自古以来,春节都是中国最重要,最隆重同时也是最特色的传统节日。往深里说,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结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起源于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没有火药和纸张时,汉族热门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故称爆竹。最开始,它是用来驱逐兴风作浪的年兽,后来渐渐变成一种不可缺少的习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也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了。古时,人们都将它称为"桃符,但其实最早的"桃符"并不是春联的意思,而是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神像。

古代的年味甚浓,但如今我却感觉年味渐渐淡了。

如今,一到过年,人们都不在家中忙碌的置办年夜饭,而是跑出去下馆子,没有了家的味道。我看着过年时人们个个拿着手机刷微博,微信,整个饭桌冷冷清清,原先过年的那种气氛全无,很多时候人们等很久,期盼许久的是大红包,而再也不是浓浓的年味与亲情。

当我们走进富丽堂皇的大酒店时,看着面色俱全的菜品,高大上的包厢,但想想仔细感受感受这有一丝家的感觉吗?有一份家的温馨吗?人在家未在,现在许多人都选择在城市过年,不回家乡,只是发发视频给孤单的年迈父母,我想说:"如果你有能力,为什么不把家人接过来过年?如果你有能力,为什么不回家过年呢?"其实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都只是一种形式,而真正的过年是有家人陪伴,陪家人一起共度一年中的最后一天,迎接新的一年。

从古至今,过年都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见证了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见证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我们是传承人也是发扬人,让家人团结和睦,让中国民族文化发扬光大,让年味更浓!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