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
今天我们学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民主战士的言行举止。本文的写作手法令我感受很深。
这篇文章作者的写作手法是:1从人的言行举止来写2精选典型事迹。从这两点可以让读者充分认识这个人。通过读这篇课文,我知道了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对工作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刻苦钻研,言行一致的人。作者把这篇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他先做后说;第二部分写的是他先说后做。不过这两部分的共同点是说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
举例说吧,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什么事情先说了,可是呢,却没有做。有一些人承诺着要完成默项计划,可是到头来还是不能坚持到底。而这一课里的闻一多先生却不是这样的,他是言行一致,只要说到的就能做到,做到的也不一定说。真可谓是祖国的栋梁之材。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闻一多先生那样,言行一致,对学习认真负责,不能草率行事。
广东佛山南海区黄岐中学初一:李杰
还能孩子多久
开始的开始,我们都是孩子,最后的最后,青春也转眼散场。
——题记
很多不该记起的东西
偏偏经常想起
忘不了那年篮球落地的声音
忘不了那年高高的楼层遮住夕阳而射下的投影
偏偏忘记
那年说好不忘记的你
总是想来想去
我算不算是你的回忆
还是只是陪你走过一路便会淡忘的陪旅
经常这样想着然后睡去
第二天依然还没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你
约定的青春终会散场
连我自己也时常迷惘
以为看不懂的是你
结果偏偏结果只有我一个人看不清
结局总是我被全世界的人遗弃
然后忘记
剩下我一个人舔舐伤痕累累的心
所有的承诺原来都只能跳过
曾以为相机能把时间定格不再溜走
很多东西不是只用掩瞒就能轻松地带过
曾以为你只是闹着玩会在我身边永远陪着我
还是我太自作多情
想用心情抓住你
约定的青春散了场还重蹈覆辙结局
看够了这样的剧本干脆不再演下去
有时候很想问自己
是不是把你早就给忘记
那年立夏你问我一个问题
我永远没忘记
你笑着对我说
你说我们还能孩子多久
接着
我的青春擦身而过
被你错落成了我生命中最完美的诗
相关推荐
-
读《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有感_450字E度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名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释放,是代表全中华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着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国民党的特务杀害了,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初一:晓龙123450字 初一 读后感
-
少说多做孔子到卫国去,途中经过一个曾经住过的旅店,正赶上它的主人死了。孔子进屋后,那一家人哭得非常悲哀,孔子出来便叫子贡把驾车的马拉来送给旅店,作为吊唁的礼品。子贡说:“你的学生死了,都没这样做,现在竟为一个曾经住过的旅店的主人的死,就把马给人家,这礼是不是太重了?”子贡说的是颜渊的死。颜渊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孔子曾屡屡赞扬他。颜渊死时,孔子哭得非常悲哀,说:“唉,老天爷真是要断送我啊!”颜路看颜渊只有内棺而无外椁。听孔子又说:“我不为颜渊悲哀还为哪一个悲哀?”以为孔子对颜渊的师生情谊最重,便向老师孔子要孔子出行时乘坐的车子,想用车子的木料做椁,孔子没同意,说自己儿子孔鲤死,也没椁,自己的车子也没拿出来用。自己身为大夫,按礼的规定,大夫不徒步,没了车子怎么出行呢?子贡基于孔子对颜渊死没有表示,所以这样问。孔子回答子贡说:“我刚才进去,主人一家为了我的到来,哭得特别厉害,把我看得很重。我亦因此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了一阵。我恨那种光哭而不作表示的人,你还是照我说的办吧!”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在今天成为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多于他做的,是君子之耻。就是说要言而有信,讲话要兑现;牛吹大了,事实上做不到,这是君子引为可耻的。不要把话讲得超过了自己的表现,做不到的,绝不答应。曾子杀猪的故事,在同学们眼里已经不再那么新鲜了,虽然曾子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说自己今天一定把作业写完,却没有考虑自己到底能不能完成,导致自己就会说大话空话,让别人觉得你没有诚信,这对自己日后的形象多不好啊!在比如说一个人学习上不努力,就盲目的吹嘘说自己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其结果连普通大学都没考上。做人处事不能随便说自己根本做不到的事情,这样严重地影响我们的终身啊!我们在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自己能不能完成,量力而行,不说大话,不说空话,更不能说谎话,只要是说出来的话,就一定要努力去做到,这篇故事也告诉我们要诚信做人,言而有信,少说多做,而不要多说少做甚至只说不做。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夸夸其谈,口若悬河,说尽大话,套话,虚话,但到头来,一件实事未做。言过其实,不仅是对自己诚信的严重损害,也是对你的承诺抱着希望的人自尊心的严重伤害。其实就教育来说也是如此,言而有信,少说多做,行动是最好的见证,身教更重于言传。初一:王英嘉900字 初一 议论文
-
我的偶像闻一多“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1999年澳门回归前夕,随着纪录片的播放,这首感人肺腑的歌曲在全世界不胫而走,它的词作者就是我的偶像,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说了,也做了。他挥毫写下《死水》和《静夜》等诗篇名作。"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等佳句至今仍被传送。30年代初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间,闻一多先生已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向古代典籍钻研,想吃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好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良方。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终于将艰涩生硬的文字整理出来,凝结出《唐诗杂论》的硕果。“业精于勤荒于嬉”,他并没有因为成功而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探究,十年艰辛一部《楚辞校补》横空出世。别人在赞美,在惊叹,可他呢?依然在勤奋工作,潜心贯注向《古典新义》迈进。他做了再说,做了也不一定说。闻一多先生还有另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了,一反既往了。早年的他信奉国家主义,对共产主义有偏见。抗战之时,他亲眼目睹国民党腐败和人民困苦,于是走出书斋呐喊道:“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起初,他小声地喊,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他声音越来越大,向全国人民呼喊:“反对独裁,争取民主!”1945年12月1日,昆明大中学校学生在西南联大举行反内战时事讲演晚会,国民党竟派出由特务组成的“军官总队”冲入校园,投掷手榴弹,造成了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他悲愤至极,亲赴灵堂祭奠,并手书“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挽联。在李公朴同志被害后,警报迭起,他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我们要像李先生那样,前脚迈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迈进大门!”他说得真痛快,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也做了,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读完《最后一次演讲》,我为闻一多先生的“视死如归”而感动,我的心里充满的是愤怒、感动和敬佩。毛泽东先生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扬了闻一多先生“拍案叫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精神。几十年后的清华园中,矗立着他的塑像。石碑上刻着他的名言:“诗人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热爱祖国,爱国主义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他的一生,最后把他引向共产主义。他一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他曾经有过迷茫和苦闷,但经过深思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帮助,终于找到了真理。一旦找到真理,他便义无反顾,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为实现真理而英勇奋斗。闻一多博学多才,除新诗与古文学研究外,在美术、戏剧、书法和篆刻等方面都有相当高深的造诣。都说知识分子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群人,可就是这样一群人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引导我们的前进。当代青年,我们都应该向闻一多先生学习,把自己的命运始终与时代和祖国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起来。“朝闻道,夕死可矣。”从五四狂放青年到共产党革命战士,闻一多先生完成了自己生命的升华。向我的偶像——闻一多先生致敬!1200字 初一
-
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感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笔名。鲁迅先生去世了,他的侄女因怀念鲁迅先生而写了一篇文章。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每一句话都记忆犹新。作者读《水浒传》,囫囵吞枣的看一遍,好汉的个性都搞不清楚,鲁迅先生委婉的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这表明鲁迅先生对青少年的读书、知识非常关心。我默默的看下去,发现鲁迅先生非常友善,在灰暗的灯光下,作者与爸爸、伯父救了一个被玻璃插进脚底的车夫,但作者发出了疑问:为什么车夫要光着脚底拉车?我想了想;也许是旧社会的压迫吧?虽然书中没有给予我答案,但我从鲁迅先生的严肃与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感到事情虽小,但在那个旧社会和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比,表现旧社会的罪恶更加深厚,受迫害的中国人民会更多,包括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的严肃表情表示了对旧社会的憎恨,深叹一口气表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伯父的女佣阿三夸鲁迅先生什么事都为别人着想,为自己却很少。是的,我也觉得鲁迅先生是个善良的人,是一个受万人景仰的人。“没有伟大人物的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的民族,而不知拥护、爱戴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段话,我们每个人都应铭记在心,因为他是伟大人物用生命换来的结论。鲁迅先生的死,有悲有喜,悲的是,中国失去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作家。喜,也许我不该说这个字,因为鲁迅先生的死,也让别人看到了中国是一个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再见了,鲁迅先生!5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最近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十分感动。这本书是书信体和日记体组成的。第一次看完这本书,有点儿失望,除了主人公雷伊的成长记录以外并没有其它内容。我不禁怀疑,这本书真的是国际大奖小说吗?我又读了一遍。这一遍的阅读让我感动了。这本书短短十几分钟就能读完,但是这短短的十几分钟却能让你的心灵为之震撼。从第二遍的阅读里,我找到了让这本字数不多的书获得“纽伯瑞儿童小说大奖”的原因了。(一)用日记、书信体描写主人公的成长、生活。这本书不像平时我们所见的小说一样用叙述法来写。同样一个题材,如果是我来写,我一定会写:雷伊父母……再后来写书信交往,写结局。正是作者用巧妙的写作手法,才让这本书变得十分生动。(二)人物形象生动。这本书有三个主要人物:雷伊的妈妈、雷伊、博得•汉修先生。三人性格不同,读着读着,就像看见三个主人公一样。……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书每读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新的收获。350字 初一 议论文
-
读《说和做》有感在七年级的课本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和做》这篇课文让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方面的说做事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品质。闻一多先生他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当我读到:“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我感到很惭愧。上个星期五,我跟老师保证说我周末一定会把历史专题复习三的考点全部背出来。可我回到家里只顾着玩,把要背诵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了,历史考点的内容一点都没有背。后来,我本来想晚上抽点时间出来背。来到学校看到其他同学在背诵了,我这才想起历史的考点没有背。我心里很是焦急,只怪可我看电视看得太入迷了,玩得太疯狂了。现在看到闻一多先生写得这一句话,又回想起今天自己所做的事,实在是不该这样做。想到这我才感觉以后我一定会像闻一多先生这样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自己说过的话要自己负责,自己承诺的事要自己去实现。“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证明了他的做不是空话。这让我想到了上周星期二即将测试时,我对我的好朋友小芹说这次学校检测我的语文成绩一定要达到100分以上。小芹也没有怀疑地点了点头,因为她太了解我的实力啦!到了考试那时,我也觉得这次语文考试很容易,于是我放慢了速度。后来,当我发现检测时间所剩不多了,我才急急忙忙加快了速度,可是,还是来不及了,到了下课还差一些题目没有写完,我想达到100分以上希望也许要破灭了。试卷发下来之后,我只得了94分。通过这件事,我以后都会用行动证明我说的话不是空话。“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一定要讲个痛快!”看到这句话我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在我们班上有一位腿有残疾的同学,我们班有些同学经常拿他开玩笑说:“残疾不是他想有的,如果是你们身有残疾,别人这样说你,拿你开玩笑,你们乐意吗?”有同学不服气地说。是啊!人不是十全十美的,谁都会有不足之处。作为幸运者我们应该关爱不幸者,不应该取笑不幸者。有些同学终于不好意思了,“同学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取笑你,不应该拿你开玩笑。”同学们也都原谅他了。“这位同学谢谢你帮我解围”。“没有什么,我只是看不惯这做法罢了,不用谢的,再说了我们不是应该关爱残疾人士吗?”同学们终于有了认识。通过这件事,我觉得闻一多先生说的很对,有一张嘴就要讲得痛快。“这是为民主争取,反对独载,他起读《说和做》有感搞的一张政治传单。”闻一多先生写起稿政治传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优秀品质。“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先生敢于说出真理。他在“说”和“做”上为我们树立光辉的榜样。看到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件事。这一周的星期四晚上我、小玉和诗诗被英语老师叫到外面批评。由于我们上课不听课,经常开小差,不遵守课堂纪律。作为班干部的我们没能给其他同学做好榜样,还和同学说话。经过老师的批评我决定要做一个像闻一多先生那样的人,以后要认真遵守课堂纪律。读了这篇课文我受益匪浅。闻一多先生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优秀的品质和那种大无畏的精神。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读《说和做》有感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闻一多先生是湖北人,是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是闻一多先生曾说过的两句话。的确,他做到了。他潜心研究古代典籍,以天下为己任,从文化研究上探求救国的方法。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十年艰辛,《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赫然而出。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他却锲而不舍,依然是那样的全神贯注,依然是那样的心会神凝,成为“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就是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闻一多先生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说”了,跟着是“做”了。他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在当局蓄意杀害闻一多先生的信号多次出现后,他仍大无畏的站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声震天地!在生死关头,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昂首挺胸,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他的“行”!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是的,闻一多先生虽然早已牺牲,但他仍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向闻一多先生致敬!5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说和做》有感从下册的语文书里看到了一篇臧克家先生所写的一篇回忆录。写的是闻一多先生。文中写到“在30年代国力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臧克家先生在写此作文时已是75岁高龄,但面对这些往事,他仍然历历在目。闻一多先生总是头发零乱,但他是无暇及此的。我认为闻一多先生与杜甫有着相同的经历,在抗战爆发前,闻一多先生曾是过着一段宁静的书斋生活,但当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的苦难生活,也如杜甫般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创作风格。我从查阅的资料里知道了了闻一多先生不仅是优秀的诗人,还是大勇的烈士,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还有臧克家与闻一多既是朋友又是师生,臧克家常说若没有闻一多先生便没有他的今天,他们俩共同有着爱国情怀,那是潜移默化的。闻一多先生吃的是精神的粮食,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他在最后一次演讲中,慷慨淋漓地大骂特务,那是心的释放,是代表全中华民族的反抗。勇敢、不堕落!闻一多先生忍受着饥饿带来的折磨,在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一文后,当天就被的特务杀害了,从这篇短文中我明白了有再大的成绩不要骄傲。不要惧怕势力。45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读《闻一多评传》有感我有幸,从图书馆借得一线装版《闻一多评传》,此书为刘-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同许多八十年代的文艺经典之作一样,八三年七月印刷第一版,而我所读之书恰为八三年诸多印刷本之一。藏至今,你迈过近三十个年头的风雨历程,经多人借阅,流传于众人之手,我拿到此书时,它已破旧不堪,灰蓝色的封面仿佛一触即破,再翻书页,字里行间,古味甚浓,些许文字也与今不同,繁简混合,可这却也没有为阅读此书带来不便,反而使我对此充满好奇,捕获了我猎取未知之事的情趣。——首先要说的话此书之序由闻家驷所作,因家驷对一多知晓甚广,且一多为其兄,故序文中言辞平实,并无夸赞炫耀之词,仅站在众人的立场,简述其得失,更多的笔墨则放在刘烜先生作此评传的过程上,由此可见家驷对刘先生作其兄评传甚为满意,至于一多先生的功过是非,且让读者跟着刘先生的评传去获悉,去赏读。此书约三十又二万字,一直到闻一多的出生记述到死亡,也就如时光记下每一个完整人生,由生至死,无丝毫间断停息。至于刘先生记述闻一多之生与死,确实为与众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生之平凡,死之平凡。乍一看,生与死并无惊奇迷幻,但闻一多之死却能再平常中见真实,这样反倒能加深言辞的真实性。大凡我所览人物传记抑或评传,总以生死不凡而诱惑读者,如数代帝王生之时,天必见奇云,或是电闪雷鸣,或是巨龙腾空,竟无一人生之时,天地犹如往常;曾读林彪出生时,更是喜鹊长鸣不休,以之来暗示此人日后必成大器,叫人观之,到底怀疑,真假几分,以至于读后文时也抱着幻想与怀疑的态度,把一部人物传记当作玄幻小说来读,这也就丧失了传记或评传的意义,也违背了作者美好的初衷,实为不值也!而刘先生的反其道,走真实,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该评传行文流畅,语言平实但又精炼,无论从前后衔接还是因果设置来看,都不乏精巧,让读者觉得顺畅上口,在无形中填充了读者的求知欲。而构思的严谨与丰富的创意也成为该评传的一大亮点。该文基本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对闻一多先生生平之事的叙述,但作者在把握时间性的同时紧紧抓住了创作的根本理念,即在原有的人物事迹上丰富了其内涵,使得故事的发生在合乎常理的同时又增添了不少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成分却不显得那么虚假,这也就从深层次上展现了闻一多本就不凡的一生;也体现了作者在平凡的写作手法上彰显独特,在独特的人物形象上寻求平凡,刘先生的评传功底与对一多的了解之深也就可见一斑了。且刘先生也常显独到之处,即在丰富评传内容的同时,又在较短的时间间隔上进行了巧妙的往复循环,这种笔法在一多的学生时代体现的尤为突出,一多在清华的八年学生时代以及他作为一个文学初学者的身份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也将一多苗头初露的社会能力以及文学事业上的成长揉为一体,进行了前后比照,反应了一个作家笔法及思想上的幼稚到成熟,而这种局部的往复循环一直贯穿了整个评传的始终,闻一多由一名学生成为诗人,由一个诗人成为社会事业者,由一个社会设业者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拥护者,倡导者。在这一成长过程中,作者巧妙的运用间断性循环,不但让读者获悉了一多成长历程之坎坷,而且没有让读者感受到思想情绪上的重复,乏而无味,反而使读者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在思考评传中主人公闻一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变化成长的同时,我们又不自觉地充当了评传的接受者与评传主人公的膜拜者。作者还善于在视角的转换中描摹人物形象。该评传通篇以细腻而老道的笔触给世人展现了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形象,这样以来,使得作者心目中的一多更加人性化,人物个性更加活泼,我们在读着文字的时候似乎就能听到闻一多激昂的演说,看到他那争锋怒斥的面容,也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粗犷的喘息,对生活的感慨,对社会和祖国命运的忧虑;他不仅将这些为人熟知的鲜明个性描写出来,而且用特写的镜头将这些个性放大,成为当时奋进社会青年的个性,成为民族扞卫者应有的个性,成为社会主流所需要的人物个性。而且以此人物形象的渗透,揭示了社会现状的发展与变化。将个人命运的放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欢喜与悲哀,可见作者在揣测闻一多生存时代背景时的细致,准确,只有在熟知这些的基础上,才很好的驾驭了个人成长与时代命运的关系,从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典型特征,真正做到了写人物传记的目的和意义,也使行文更富有表现力,这就用一个时代的悲欢兴衰,说服了读者的思绪起伏。再者,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了大部分笔墨渲染的东西,也正是贯穿于全篇的一条主线,就是闻一多身上表现出来的认真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从评传主人公一多的角度来看,是对自身生活和生命的负责,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不怕苦累的高贵精神品质。他广泛的涉猎,潜心研究学术几十载,翻遍了从先秦到近代数千年的文化经典,考据了近千部古代典籍,将一个诗人的成长深深打上了学者的烙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教授,爱国主义者,反而成了他真正的代名词,他在原本不擅长的领域获得了惊人的成绩,在本就擅长的地方立足更加坚定,并将自己毕生的成果献给社会,献给水生火热中的人民,为伟大的社会理想献身,彰显了不凡的一生,作者将个人与社会联结起来,最终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形象,让我们确实能耳目一新。这是作者和主人公闻一多双重的成功。这本评传我读了近二十天,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转变了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刚开始我可能更注重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技巧,想在获悉内容之后借鉴刘先生写作手法上的处理,写作思想和思路的设置,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东西,也使作者本身的价值在我心中无形升华,这或许是我与很多读者阅读传记时不同的地方。我这也算是一次“喧宾夺主”之举,但这倒使得自己对闻一多的了解与敬畏愈加深刻,对他命运与时代的理解更加细微。这还是我第一次以这种视角来阅读评传,正如站在局外的人本无心于局内事务,但正是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他们将局内事情看透,弄明白。这让我欣喜之余,更多的是诧异。我在局外静观艺术成长的时刻,目睹了一个伟人的成长;在伟人呻吟的时光里,习得了艺术之长,真可谓是一件乐事啊!这时才发觉读书与感想犹如一本评传一样,随时间的推移,重视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而且会随时变更,这不是我们刻意的改变,而是一种伟大的被动。但愿读书也是一种无人能言明的评传。后记:读完此书不久,思绪在脑海中泛滥几日,总想说点什么,但我知道,在我内心没有沉淀的时候我不能说话。恰好今夜难免,想了很多,最终还是决定写点什么,于是留下了这篇凌乱的感言。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
-
读《闻一多评传》有感我有幸,从图书馆借得一线装版《闻一多评传》,此书为刘-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同许多八十年代的文艺经典之作一样,八三年七月印刷第一版,而我所读之书恰为八三年诸多印刷本之一。藏至今,你迈过近三十个年头的风雨历程,经多人借阅,流传于众人之手,我拿到此书时,它已破旧不堪,灰蓝色的封面仿佛一触即破,再翻书页,字里行间,古味甚浓,些许文字也与今不同,繁简混合,可这却也没有为阅读此书带来不便,反而使我对此充满好奇,捕获了我猎取未知之事的情趣。——首先要说的话此书之序由闻家驷所作,因家驷对一多知晓甚广,且一多为其兄,故序文中言辞平实,并无夸赞炫耀之词,仅站在众人的立场,简述其得失,更多的笔墨则放在刘烜先生作此评传的过程上,由此可见家驷对刘先生作其兄评传甚为满意,至于一多先生的功过是非,且让读者跟着刘先生的评传去获悉,去赏读。此书约三十又二万字,一直到闻一多的出生记述到死亡,也就如时光记下每一个完整人生,由生至死,无丝毫间断停息。至于刘先生记述闻一多之生与死,确实为与众不同,不同之处在于生之平凡,死之平凡。乍一看,生与死并无惊奇迷幻,但闻一多之死却能再平常中见真实,这样反倒能加深言辞的真实性。大凡我所览人物传记抑或评传,总以生死不凡而诱惑读者,如数代帝王生之时,天必见奇云,或是电闪雷鸣,或是巨龙腾空,竟无一人生之时,天地犹如往常;曾读林彪出生时,更是喜鹊长鸣不休,以之来暗示此人日后必成大器,叫人观之,到底怀疑,真假几分,以至于读后文时也抱着幻想与怀疑的态度,把一部人物传记当作玄幻小说来读,这也就丧失了传记或评传的意义,也违背了作者美好的初衷,实为不值也!而刘先生的反其道,走真实,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该评传行文流畅,语言平实但又精炼,无论从前后衔接还是因果设置来看,都不乏精巧,让读者觉得顺畅上口,在无形中填充了读者的求知欲。而构思的严谨与丰富的创意也成为该评传的一大亮点。该文基本以时间为线索展开对闻一多先生生平之事的叙述,但作者在把握时间性的同时紧紧抓住了创作的根本理念,即在原有的人物事迹上丰富了其内涵,使得故事的发生在合乎常理的同时又增添了不少戏剧性,而这种戏剧成分却不显得那么虚假,这也就从深层次上展现了闻一多本就不凡的一生;也体现了作者在平凡的写作手法上彰显独特,在独特的人物形象上寻求平凡,刘先生的评传功底与对一多的了解之深也就可见一斑了。且刘先生也常显独到之处,即在丰富评传内容的同时,又在较短的时间间隔上进行了巧妙的往复循环,这种笔法在一多的学生时代体现的尤为突出,一多在清华的八年学生时代以及他作为一个文学初学者的身份就体现了这一点,这也将一多苗头初露的社会能力以及文学事业上的成长揉为一体,进行了前后比照,反应了一个作家笔法及思想上的幼稚到成熟,而这种局部的往复循环一直贯穿了整个评传的始终,闻一多由一名学生成为诗人,由一个诗人成为社会事业者,由一个社会设业者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拥护者,倡导者。在这一成长过程中,作者巧妙的运用间断性循环,不但让读者获悉了一多成长历程之坎坷,而且没有让读者感受到思想情绪上的重复,乏而无味,反而使读者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在思考评传中主人公闻一多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变化成长的同时,我们又不自觉地充当了评传的接受者与评传主人公的膜拜者。作者还善于在视角的转换中描摹人物形象。该评传通篇以细腻而老道的笔触给世人展现了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形象,这样以来,使得作者心目中的一多更加人性化,人物个性更加活泼,我们在读着文字的时候似乎就能听到闻一多激昂的演说,看到他那争锋怒斥的面容,也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粗犷的喘息,对生活的感慨,对社会和祖国命运的忧虑;他不仅将这些为人熟知的鲜明个性描写出来,而且用特写的镜头将这些个性放大,成为当时奋进社会青年的个性,成为民族扞卫者应有的个性,成为社会主流所需要的人物个性。而且以此人物形象的渗透,揭示了社会现状的发展与变化。将个人命运的放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欢喜与悲哀,可见作者在揣测闻一多生存时代背景时的细致,准确,只有在熟知这些的基础上,才很好的驾驭了个人成长与时代命运的关系,从而塑造了一个时代的典型特征,真正做到了写人物传记的目的和意义,也使行文更富有表现力,这就用一个时代的悲欢兴衰,说服了读者的思绪起伏。再者,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了大部分笔墨渲染的东西,也正是贯穿于全篇的一条主线,就是闻一多身上表现出来的认真执着的精神,这种精神从评传主人公一多的角度来看,是对自身生活和生命的负责,是一种积极昂扬的人生态度,不怕苦累的高贵精神品质。他广泛的涉猎,潜心研究学术几十载,翻遍了从先秦到近代数千年的文化经典,考据了近千部古代典籍,将一个诗人的成长深深打上了学者的烙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者,教授,爱国主义者,反而成了他真正的代名词,他在原本不擅长的领域获得了惊人的成绩,在本就擅长的地方立足更加坚定,并将自己毕生的成果献给社会,献给水生火热中的人民,为伟大的社会理想献身,彰显了不凡的一生,作者将个人与社会联结起来,最终塑造了一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形象,让我们确实能耳目一新。这是作者和主人公闻一多双重的成功。这本评传我读了近二十天,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转变了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刚开始我可能更注重作者的行文思路与技巧,想在获悉内容之后借鉴刘先生写作手法上的处理,写作思想和思路的设置,找到自己可以借鉴的东西,也使作者本身的价值在我心中无形升华,这或许是我与很多读者阅读传记时不同的地方。我这也算是一次“喧宾夺主”之举,但这倒使得自己对闻一多的了解与敬畏愈加深刻,对他命运与时代的理解更加细微。这还是我第一次以这种视角来阅读评传,正如站在局外的人本无心于局内事务,但正是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他们将局内事情看透,弄明白。这让我欣喜之余,更多的是诧异。我在局外静观艺术成长的时刻,目睹了一个伟人的成长;在伟人呻吟的时光里,习得了艺术之长,真可谓是一件乐事啊!这时才发觉读书与感想犹如一本评传一样,随时间的推移,重视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而且会随时变更,这不是我们刻意的改变,而是一种伟大的被动。但愿读书也是一种无人能言明的评传。后记:读完此书不久,思绪在脑海中泛滥几日,总想说点什么,但我知道,在我内心没有沉淀的时候我不能说话。恰好今夜难免,想了很多,最终还是决定写点什么,于是留下了这篇凌乱的感言。天水师院高三:樊斌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读《科普先生的企鹅》有感我看了一本书叫《科普先生的企鹅》的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名叫波普先生“的漆匠收到了南极探险家杜雷科上将送去的一支公企鹅给他起名叫库克上校。一天“库克上校”病了,一只生病的母企鹅从水族馆来到了波普先生的家,两只企鹅生了十个孩子这下波普先生全家都面临着经济危机,于是他们开始想办法了。意外的发现,这群小企鹅简直就是天生的表演家!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危机,波普先生成立了企鹅表演团,红遍了美国东西海岸。由于气候变暖,波普先生和企鹅一起去了北极。我从这本书中读出本书是写给有梦想的人,波普先生的梦想是去北极看一看,最后梦想真的变成现实了。看到波普先生的故事,我又想起鲁班学艺的事。鲁班小时候很想当个木匠可是他的爸爸不让,说他是不务正业,但是鲁班坚持最后说服了爸爸去终南山拜师学艺。最终如愿以偿,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我也有很多的梦想,我希望同波普先生和鲁班一样也能把梦想变成现实,我要继续努力去实现我的梦想。350字 三年级 写景
-
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有感《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篇《鲁迅》名作。 看完《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剧中主人公从小一起玩到大的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鲁迅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激励半梦半醒的国人,用还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急切希望沉睡的国人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做为一名中学生,我应学习他做事一丝不苟,他的每字每句时刻在启示我:大千世界有着深刻的道理,丰富的知识,高尚的道德。在现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我应该抓住机遇,不断学习总结虚心向同学请教,从一点一滴做起,克服一切困难,敢于面对一切挑战,早日挑起大梁。, 他写作的目的是唤醒我们封建社会里的那些知识分子。,,350字 初二 读后感
-
读说谦虚有感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人和事,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不要因为别人不如自己,而轻视别人;人各有所长,应向别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这样,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置身于整个集体之中,干好一切事情。我经前也是很骄傲的。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位同学向我问问题,当时我想,就这样简单的问题,还值得问?给你讲也是浪费我的时间!于是,推辞说“没空”,便走了。后来班里同学都疏远了我,在选三好生时,我只得了三票,同学们还给我提了不少意见,说我不关心同学,说我太骄傲。。。。。。。当时,我真气坏了!骄傲,我的学习也慢慢落后了。后来在老师帮助下,我逐步认识到骄傲给自己的危害,开始和同学们互帮互学,取长补短。这样,我又有了长足的进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永远铭亥在心。3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读了《亲爱的汉修先生》后,我有很多感想。《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著作荣获1984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书中讲了主人公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读物,他很喜欢那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雷伊的生活经历让我深深震撼: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幸福,爸妈对我的关爱。还有以前我很讨厌写作文,老师一布置作文我就头痛,但是想想雷伊要成为作家的决心,我由衷的佩服,以后我一定要像雷伊那样认真写作文,让自己喜欢写作文。指导老师:吴晓东350字 二年级 写人
-
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名叫《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叫鲍雷伊的男孩的故事。他非常喜欢和亲爱的汉修先生写信,坚持不懈地请教写作方法。记得有一次,汉修先生说自己要变成紫色怪兽,专门吃不去图书馆查资料而只会寄一长串问题给作家的小孩,目的是想让鲍雷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法兰德林先生,因为他为人厚道、助人为乐,每次在鲍雷伊发愁的时候帮助他,而且别人在走廊上呕吐,他打扫的时候也毫不在乎。另外,我也非常喜欢汉修先生和鲍雷伊的妈妈。汉修先生一直用特殊的方法在背后暗中鼓励着鲍雷伊,这让我感到他很大公无私。鲍雷伊的妈妈也不甘示弱,是家里的顶梁柱,无条件地支持鲍雷伊跟汉修先生写信,也让我觉得她很伟大。在我看来,写好作文的方法一是多看书、多观察、多思考,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二是要把开头写好,即所谓“万事开头难。”3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