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生长记550字

大蒜生长记

550字 四年级 日记

秋天来了,我的大蒜苗已经有一尺多高了,说到种大蒜的经历,还得从暑假说起。

那天,我写完作业,在楼上睡懒觉。这时,奶奶叫我下楼,原来她要去种大蒜,让我陪她一起去。

奶奶给了我几个大蒜头,说:“杨杨,走,陪奶奶一起去地里种大蒜吧,你不是最喜欢吃大蒜炒肉丝吗?”种大蒜?好啊,这个我感兴趣。

这些大蒜头扁扁的,圆圆的,外面包着一层白白的膜,拨开来,是一些大蒜瓣,白白胖胖的挤在一起。奶奶说,种之前要先拨开那层外膜。

来到地里,我拿来了铲子,开始挖坑,挖好坑,我把大蒜瓣埋下去,再拎起铲子把土填好,最后给它浇上水。我默默地祈祷,大蒜宝宝啊,你可要快快长大!

8月6日星期一晴

这天迎来了喜事,我的心情也很舒畅,为什么呢?偷偷地告诉你吧!我的大蒜发芽了,那个芽嫩嫩的,绿绿的,像个初生的婴儿,羞羞答答地露出了庐山真面目,我给它浇浇水,心里美滋滋的。

8月7日星期二多云

今天,我用尺子量了量,怎么没长大呢,一毫米也好啊!我的心情一落千丈,郁闷极了,奶奶笑呵呵地对我说:“别着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小孩子也是慢慢才能长大的,大蒜长大哪有那么快啊!”

8月11日星期六晴转多云

今天,我的大蒜苗看上去长大了很多,大约长高了二厘米,我满脸的乌云才渐渐转睛。奶奶说:“大蒜全身都是宝,蒜头是炒菜时的作料,多吃大蒜,对身体很有好处,可以杀菌,消炎,还能预防癌症呢!再过一段时间,蒜苗长高了,就可以炒蒜苗肉丝了。想起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我的口水不由得流下来。

如今,我的蒜苗越长越高了,风一吹,它们就摇头晃脑的。那个水灵,那个娇嫩,真是喜人啊!

新年

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过年啦!过年啦!新的一年开始啦!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地区的国家,大家都是怎样过年的呢?我在网上查了好多资料,还在广州亲身感受了那儿的节日氛围,获得了好多这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给大家说说吧!

上海 除夕之夜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

台湾 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 戶 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 。 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福建 乡村农家,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湖南 长沙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湘潭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新化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

东北 首先全家一起祭祖,随后包饺子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

广州 美称花城,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江苏 除了贴春联、挂年画、守岁、舞狮子、大拜年等和全国一样的习俗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

除夕贴春联的习俗始自明代的 南京 。除夕又叫大年夜,是人们最忙的一天,掸尘扫地,做年饭,贴春联。

天津 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正月十五, 山西 各地都要举行灯节,灯节里最有情趣的就是转九曲黄河阵。白天唱戏,晚上转九曲。九曲,即用木杆或玉米杆扎成弯弯曲曲的道路,当地讲究摸摸老杆,祛病延年。

江西南昌 人过元宵叫闹元宵,闹了十五还要闹十六。闹元宵这天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住户,都必须吃元宵,象征全家团圆、幸福。吃了元宵之后,便开始闹灯了。

每年的元宵节, 河北邯郸 地区大地上生活的人们,还有荡秋千的习惯。一过正月初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从搭成到正月十六,每天都要荡一阵子,人们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所以男女老少都要在秋千上荡上几下。

在 陕北 还有这样一种习俗,过年都要给孩子做个“枣牌牌”。“枣牌牌”就是用红线穿上红枣、谷草秸秸,上面挂个铜钱,下面坠个鞭炮,挂在孩子的背后,这是一种避邪祝福的吉祥物。在这里,有的人家用红线穿上做针线活用的“顶针”,挂在孩子的脖子上,这也是祝福的吉祥物,叫“增岁顶针”。每年增加一个,一直到十二岁为止。 秧歌拜年是陕北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

中国少数民族 中以春节作为本民族重大节日的占一半以上,如鄂伦春、达斡尔、朝鲜、苗、瑶、畲、京族等,他们的节日活动还保有本民族的特点。

北方的 达斡尔族 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 北方的 蒙古族 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吉祥。 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 布依族 ,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 春节 哈尼族 居住的村寨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居住在中国台湾省的 高山族 除夕晚上,全家老纱围坐在放有火锅的园桌上聚餐,叫做“围炉”。平常滴酒不沾的妇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围炉”时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净后带根煮熟,表示祝愿父母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日记
550字
栏目热门